第一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黄桥中学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
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怀古伤(讽)今
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答案】
一、思想内容:
A、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二、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
四、小结(表格 投影)
五、课后作业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 后 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
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第二篇: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吴钩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五、理解并背诵以下诗词。1
3、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5、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早上和傍晚。
(3)、“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7、8、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9
10、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
11、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有包含了作者至今仍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12、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3、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前席: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写作的角度不同,请说说两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李诗的写作角度是讽文帝悼贾生,感叹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王诗则是赞文帝褒贾生,认为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是有感于宋神宗的知遇之恩而写。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试析词中景物特点以及抒发的情怀,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
从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词人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抒发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感情旷达而不哀伤,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
1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上片运用了孙仲谋(孙权)与寄奴(刘裕)的典故。孙权当年建京口,并一度定都于此。南朝宋武帝刘裕则生在镇江。孙权能称雄一方,刘裕则曾经北伐收复洛阳、长安。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理想及北伐的决心。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指的是宋文帝元嘉年间 “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借古讽今,委婉劝阻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主张立即出兵。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文末以廉颇字比,用廉颇思赵一事,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
17、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①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互为表里。②西都:指长安。③秦汉经行处:指秦汉两代皇帝苦心经营的地方。
这首小令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试简要分析。这首小令,写景气势非凡,既充满动感而又饱含感情,抓住了武术宫殿楼阁都变为废墟这一典型事例,写出了封建王朝兴则大兴土木,亡则战火纷飞,给人民带来的都是痛苦。
第三篇: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几何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玩赏赏识
【传授假想】
若何怎样指导高足举行诗歌赏析,回答诗歌玩赏赏识题?各种资料民俗采纳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能、思维内容和看法态度等几点组织温习,结果并不肯望。假若以诗歌内容为准绳举行分类训练,使高足掌握各种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结果将会若何怎样?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余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着重分类玩赏赏识训练。
传授思绪:讲义温习→特点概括→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徙训练。
【传授目的】
(一)知识目的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维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要领与技能。
(二)才能培育目的
1.探究掌握此类诗歌主旨的平常要领。
2.培育高足准确玩赏赏识咏史怀古诗的才能。
(三)感情态度与代价观培育目的
1.感触我国古代文人猛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责认识,承担其卓绝的文化古代,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全力的职责感和社会责任感。
馨园教育
2.感触诗歌的魅力,接纳文学艺术的熏陶,培育杰出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掌握此类诗歌主旨的平常要领。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维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大的抒怀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感情伯仲之间,所分别的是作者的汗青观、选材与写作技巧。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墨客们,而这些宦途总是不顺的墨客就不自觉地转而逗留于瞻仰凭吊奇迹、咏评汗青人物中,感叹光阴白云苍狗,喟叹人生万古悲风。纾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民气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玩赏赏识代价。连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观点
怀古咏史诗是墨客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奇迹时,有感于汗青人物或事变的好坏,以汗青事变、汗青人物、汗青痕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奇迹引发出对形势或自己出身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到达感叹兴衰、依附哀悼、托古讽今等主意。这类诗由于多写昔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技巧含蓄,容与思维多数角力计较繁重,情感基调平常都角力计较苍劲悲惨。墨客们对汗青的处置时常是“攻其一点,不足别的”,使诗作文短意长、委婉蕴藉,令人回味一再。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时常要知道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昔人、往事,墨客为什么要写这个昔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再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要领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寄义和汗青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寄义:
咏史与怀古都因而汗青题材为咏写目标,对汗青人物的功过、汗青事变的成败等,宣布议论、或抒发感叹,可能借古以讽今,可能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着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汗青事变或汗青人物,有所感叹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发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再有差异。
A、班固的《咏史》,被以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华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能力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连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连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警告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身分较少。
其它,借史来抒发立功立业的胸宇,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依附了墨客们对功名的热望,再现他们主动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叹。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仅出现大量作家作品,并且总体程度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汗青事变和汗青人物的怀咏,或对汗青奇迹的凭吊,针贬时弊,依附胸宇。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墨客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急的加重和季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叹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绩最高的两位墨客,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叹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实际的担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叹。贺铸《快要酒》(城下路)讥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厚的汗青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古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品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满地连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维。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态象征:标题中有奇迹、昔人名,或在奇迹、昔人前冠以“咏”,或在奇迹、昔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频频运用典故,或写景,或比较,或陪衬,或抑扬,或讥刺,或委婉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平常为:描摹此地当前的衰落、荒漠、荒凉,或形色汗青事变的通过,抒发感叹;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性:
1)“诗”与“史”的连合:文学性与汗青性的团结;
2)“咏史”与“言志”的连合:对实际政治的猛烈重视;
3)“古”与“今”的连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概括
怀古诗常触及诗民气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玩赏赏识代价。连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构造平常是临古地,思昔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続:咸阳、长安、金陵、苏州、洛阳、汴京
B.产生过重大事变的位置: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流的故舍、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汗青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昔人平常是昔人的出身与境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昔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比较沮丧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体境遇转变,借昔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叹。昔人能一展愿望,立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由于某种因为被朝廷冷淡或不及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以至低沉幽居之心。在玩赏赏识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汗青人物或事变和墨客自己出身之间的接连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明白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致风骚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具体不行一概而论。猛烈的比较生发出浓厚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当代之无奈却只能在月白风清间买醉。故地重游,遐想昔人,照料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照料,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广大的意义,引起了几何人的协同的心绪感触,正是这样,这首卓越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永久的生命。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乱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回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墨客瞻仰苏武庙时所写。墨客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维情感?
墨客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形,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感情,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端正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他乡的持久光阴。颈遐想到苏武回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朽迈。尾联遥想苏武回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开始,尔后满是想象,追思汗青。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拜之情和世变乱迁的怅然之情。
这种怀人偶然不光是伤己,还伤同期间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作者之以是追念项羽,不光是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英豪之气,还由于其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好汉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讽,更是一种叫嚷。比较之下,诗作的寄义自然角力计较清楚:竖子自甘堕落,期间召唤好汉。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本日秋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隐藏藏春草,铜雀荒漠对暮云。莫怪临风倍忧郁,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奇迹之作。外观上是凭吊昔人,现实上是自抒出身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特长章表文牍。初为上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贡献计诛灭太监,不被接纳;后出亡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草拟征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便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穿着墨客自己和陈琳之间分别的期间、分别的境遇的比较,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比较,青史垂名和书剑漂荡的比较,文采斐然,依附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那里望神州?满眼景色北固楼。千古兴亡几何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幼年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好汉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团结抗曹的奇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转头回来“三国”时期吴蜀团结抗曹的往事,思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何等期盼南宋王朝可以或许重演这段汗青,振奋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实际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穷感叹,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便是一种怅然和忧郁的心思。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荡流动,条理明晰。墨客从大处落笔,视野万分裂阔,气概极其宏壮强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外观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好汉,现实上指责南宋主和派的昏暴软弱。“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怒。
2.惺惺相惜型
自己和昔人的遭遇雷同,追思昔人更再现自己的不得意,感叹出身,照料自我,抒发自己渴望立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叹。(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华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深化了墨客怀才不遇的感叹。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那里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好汉泪满襟。
墨客幽幽思古,感叹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力所激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概以及君臣相契、游刃有余的情形。末端两句,墨客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团结中国的雄心大计,惋惜操劳过分,死于军中。对此墨客充裕了哀悼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光是一首咏史诗,并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连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概,便是期盼当朝出现相仿的好汉来安稳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便是讽喻当朝天子不要猜忌贤才、诟谇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便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落魄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裕实际主义的精力。
㈡怀古伤今
古代墨客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国民的想法使他们更多重视在国度政治、社会生存上。墨客们常借写奇迹、古事来表达对实际的关心、热情、不悦、警惕。怀古纵然触点在古,但现实上再现了对实际的猛烈重视。实际不公道想模式的时刻便是怀古最有原由的时刻。依据奇迹或古事的近况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实际的不尽人意就不免使墨客触景生情,抒发兴衰之感叹,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叹,暗含对实际的不悦乃至批驳,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暴腐败,怜悯基层人民的困苦,担心国度民族的前程运气。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临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墨客们情感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几何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险些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昔日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住一片荒凉,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彼苍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卉,都已隐藏在偏僻的小道里;东晋显耀临时的贵族,更已酿成一座荒漠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
墨客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壮盛,目前野草丛生,荒漠残照。感叹白云苍狗,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斜阳斜”涂抹配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穷。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凋零,已化作普通平民矣。这样则感叹无限,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暴腐败,又怜悯基层人民的困苦,担心国度民族的前程运气。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令郎名无忌,南国美人号莫愁。本日乱离俱是梦,斜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令郎:曹魏时,曹丕,曹植为令郎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令郎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那里?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此中一种技巧做大概剖析,(3分)
墨客把讽喻唐末天孙贵族生存奢侈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汗青上值得称赞的风致风骚人物身上,这是用典;墨客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苦,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伤,也是用典。
墨客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忌惮”“肆无顾忌”之意,这是双关;墨客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斜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用借景抒怀的技巧,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消灭的悲哀。(从作者个体角度答复,抒发了出身沧桑之痛,亦可。)
2.物是人非型
旧日的景色还是,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境似的感想,忍不住让人做沉着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祖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流还是,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祖国”、“空城”、“旧时月”,旧日繁华已子虚乌有,全诗基调悲惨不胜,句句都融合着墨客的祖国荒凉之感,令人不堪悲伤。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寡情最是台城柳,还是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奇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气氛;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景色还是,阳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委婉蕴藉,感情无穷感叹。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此中,抒发一己之感叹;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汗青的高度,独抒心裁,表达自己对汗青真相的特别看法,启示众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确切的生存感触和特别的生存体验,具有猛烈个体认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依附: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意图享乐/过分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汗青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祖国晚秋,气象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绘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再现了“祖国晚秋”中山河景致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叹息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现实上是借汗青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意图享福而重蹈汗青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剖析,独抒心裁,表达自己对汗青真相的特别看法,启示众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更视角,讽刺周瑜胜利的荣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感叹前朝人物奇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汗青就要改变。诗的构想极为精美,议论新鲜特别,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线人一新。
我们没关系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研究: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钝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北,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汗青的烟尘,分析他失败的因为,从中引出某些汗青鉴戒。杜牧以墨客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意,指出精彩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怜悯、可惜之余,又对他的独断专行,缺乏自知不无讥刺。尤为人激赏的是,墨客含沙射影,道出一个颇有主动意义的命题:坚持不懈,才力胜利。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其时形势的角度意,指出项羽已失去民气,不会再有胜利的期盼。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真实是汗青的必定。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活泼了,纵然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民气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搏命认真吗?“卷土重来”真实是笨蛋说梦罢了。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民气向背是胜败的要害这个根蒂,可以说是一语说破。他绝不包涵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蒂因为,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五.玩赏赏识要领指要
最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肯定要有所知道,这就要求要积聚肯定的汗青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众眷居住此地,其高足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旧日繁华壮盛,目前野草丛生,荒漠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旧日的王谢权门如今已居住着普通平民之家;今昔比较,感叹白云苍狗,人生多变,令人叹惜一再。假若不知道这些汗青知识,就很难深入的明白蕴涵此中的诗意。
原来,高考诗词玩赏赏识题所涉及到的汗青事变某人物时常在讲义中出现过,例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好汉?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汗青,在讲义和读本中家常便饭。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以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汗青,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传记》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原理:普通讲义、读本及其注释、操练中所出现过的汗青人物和事变、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行超卓视之。看待唐宋著名墨客的概略履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知道墨客创作该篇时的配景之处境下,也能做个概略的猜想,不至于两眼抹黑。由于这是最根本的,以是就不再详加论述。
比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夕阳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干。惋惜流年,忧闷风雨,树犹这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好汉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爱用典,不知道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再现了什么?”就务必运用本段所谈到的要领答复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存,只想立功的高尚愿望。以桓温的话抒发了好汉失意,光阴虚掷的的痛楚。”
固然,怀古诗词的玩赏赏识还要涉及到其他很多知识,如诗中的景象描摹,则要连合运用写景诗词的玩赏赏识要领,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技巧,和其他类别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逐一细说了。
其次,要明白情感。
诗家怀古咏史,大抵有两种处境,一种是对汗青作理性的沉着的分析,议定昔盛今衰,古今转变,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叹个体的出身,抓往的只是汗青的一些影子,议定赞扬昔人立功立业的奇迹,表达自己立功立业的心思,同时,含蓄地对实际举行指责,情感身分较浓。在玩赏赏识怀古诗词时要抓住汗青人物或事变与形势和墨客自己出身之间的接连点。
如杜甫《咏怀奇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又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薄暮。
绘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明晰痛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原来,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流落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浩劫为用”的悲剧运气。诗中的明妃便是墨客自己,墨客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推测出诗作的寄义。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注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江山内外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平民苦;亡,平民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怀,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兴衰之慨。末了二句,以短小精壮的抵制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述了封建社会的性子,充沛再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高尚精力。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遐想起关中灾民颠沛流离,饿殍四处的凄凉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述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广大顺序,力敌千钧,内在丰裕,情感悲愤,全面地揭发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平民的罪恶,精譬警励,振聋发聩,闪烁着高度人民性的光芒。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再现了词人为平民叫嚷的果敢精力,富裕战斗性和实际性。
再次,剖析技能,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平常是先叙事写景,竭力铺垫;后议论抒怀,点明主旨。再有一些只叙述比较而不加议论,留有充沛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分别的写法,是由分别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没有,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讥刺。有效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抵制比,或是侧面渲染,不胜枚举。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将过去的繁盛和本日的悲惨,议定具体的景象,作了显然的比较,写人事的转变,兴衰的无常。
小结:玩赏赏识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摹的昔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昔人这段往事 ?墨客在诗中再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情感)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要领表达(剖析技能)
六.实战演练
㈠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题目。
山围祖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青山还是,围绕着六朝故都。潮流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归去。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漠残缺的故都。
这首诗借描摹石头城的荒凉气象,依附着鼎祚陵夷的感叹。
1、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墨客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句的修辞作大概剖析。
此句利用拟人技巧,外观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叹。潮流拍打着城郭,似乎也发觉到石头城的荒漠,遭受际遇极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安静退去。然而想当初,这里曾通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高贵。而方今山水还是,金陵城旧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共都是那么的悲痛,那么的凄清。面临着这荒凉冷淡的气象,不禁引入沉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陈迹?可以说,墨客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几何难言的情怀,几何深刻的汗青训导。可谓字字千钧,撼民气魄。
2.面临当前的衰景,墨客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因为,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玉蟾,这有什么深刻寄义?
在这里墨客把玉蟾看做汗青的见证人。墨客称它为“旧时月”,由于它照见过六朝腐败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况,照见过当年的华丽生存,也眼见了这些朝代的敏捷消逝。目前夜只有多情的玉蟾依旧旧情不改,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墨客无尽的感叹含于此中。
3.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连合汗青说说此诗的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落,朝廷里大臣相互倾轧,出现了“牛李党争”,太监专权依然仍旧;地方上藩镇豆剖权势又有所昂首。)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实际,即借六朝的消逝来抒发鼎祚陵夷的叹息,期盼其时唐朝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可鉴。
㈡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题目。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古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罗作者及来由),说说这两句词再现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普通平民家”,写方今山河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堕落人,重逢何须曾相识”,表达作者的出身堕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㈢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问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猛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建国虎争时。
交战不假挥长剑,已挫好汉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曹操。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刻赤壁之战的汗青,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律,区别安在?
杜诗感叹周瑜荣幸胜利,胡诗赞美了年青统帅周瑜的劳绩。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分别?
杜牧诗开头描摹发掘往时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沉着的汗青覃思。胡曾诗倒是直接报告汗青,表达对好汉的热情赞颂。
七.链接高考
1.2004年高考天下卷之四(青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题目。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寡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苏州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永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苏州山上。
这首词明写当前实景,暗寓汗青沧桑。词中“水寡情”、“空有苏州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连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寡情”明写夕阳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大东去的风景,暗指六朝帝王被汗青寡情地裁减,他们荒淫豪奢的生存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玉蟾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答复题目。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穷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未几。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分别,抒发的感叹也分别,请作大概剖析。
李诗重在议定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芜,抒发了对隋王朝灭亡的感叹(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高明地对亡国之君举行了猛烈的指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式样各有着重,请分别加以阐明。
李诗以描摹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特别。
八.作业
1.阅读下面两首诗,答复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钝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度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尊长怜而王我,我何面孔见之?”乃自刎。
1.杜诗以为项羽还或者卷土重来的因为是什么?王诗以为项羽不或者卷土重来的依据是什么?
杜诗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失望,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或者的。王诗却以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民气,江东子弟不或者再为他认真了。
2.两诗末句表达式样有何分别?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现推测,现实上是含沙射影。王诗利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夸大了汗青之必定。
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答复题目
山坡羊•潼关注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江山内外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平民苦;亡,平民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山河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网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消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势。牛继马:相传创建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魄力有何分别?
宏伟超卓 安宁冲淡
2.试剖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情感。
为广阔平民在封建王朝繁荣时被拘束,在封建王朝灭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3.陈作开头的景象描摹,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维情感?
写出对寂静澹泊的隐居生存的赞美,情趣文雅。
4.两首散曲的末端句式相仿,但寄义纷歧律,试剖析蕴涵的作者的思维情感。
愤怒 讥嘲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纵目荒凉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想之妙。
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视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线一片荒凉,写尽了梁园的衰落。
三、四句作者匠心独运,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答复题目。(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胜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刻。佳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念书人一声浩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纪录,班超长久驻守疆域,老迈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希望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罗__和,这是一首。[中吕]是指。(2分)
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宫调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雷同点也有分别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大概剖析。(6分)
两首小令,皆借汗青真相来抒发情感。只是第一首意在阐明封建统治者醉生梦死终致消逝的训导;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比较,显得委婉。第二首旨在借汗青真相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怒,阐明民生困苦愈甚于好汉死路;以“念书人一声浩叹”作结,直抒胸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答复反面的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彼苍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弄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主谈达旦,往后袁宏名声大著。
畴昔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怀关联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杂乱感情?
答:第一联写墨客夜宿牛渚,江夜寂然,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融会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洪志难酬的寂寞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潇洒、豁达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答复题目。(6分)
洛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景色,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时盛况。河南县再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大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简略可见。
(1)诗歌前两句情形融会,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
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东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似乎一群纤细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景色。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昙花一现、繁华消歇的汗青兴衰的感叹,请从艺术构想和再现技巧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特别地境和情调。(4分)
答案: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逝了的汗青豪奢比照正在消失的本日繁华,激励人们对实际的重视,而不陷于汗青的感叹,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松形象起兴,似乎要引起人们对盛世快乐的憧憬,却以独上洛桥的忧郁,确切引起人们对时世陵夷的关心,委婉深长的(1分)诗歌从实际看汗青,以汗青照实际,从快乐到忧郁,由轻松入深沉,高明地把汗青的临时繁华和大自然确当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再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形。(2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6分)
夏季绝句 李清照 咏 史 朱淑贞
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盖世好汉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片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月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瓜代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雷同点?(2分)
答:吟咏目标雷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品格雷同,都写得慷慨豁达,都是“金刚眦目”式的作品。
⑵你更喜爱此中的哪一首?请用大概的语言阐明原由。(4分)
更喜爱李清照的《夏季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其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收复故土,却还是过着醉生梦死的生存的猛烈讥嘲。“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光是对项羽好汉魄力的赞美,也是李清照酷爱祖国,抵制外族陵犯的情感透露。
更喜爱朱淑贞的《咏史》。作者既用“盖世好汉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好汉魄力,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及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果,再现了她对国事的关怀。
第四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详案)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咏史怀古诗该如何解读。
我们学过的咏史怀古诗有:《泊秦淮》《过华清宫》《乌衣巷》《与诸子登岘山》《山坡羊·潼关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真题导航: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②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③,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②麦秀:即麦秀之诗。《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作麦秀之诗”的典故来写故国的荒凉。③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1.这首《荆门道怀古》从题材看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依据是什么?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表达了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南国帝畿本应楼阁玲珑,但现实却是“宋台梁馆”的遗迹依稀可辨,首联两句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败的景象勾勒出来,韵味无穷; ②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以及对唐王朝政治局势的忧虑。“麦秀空城”,并非实写城内空空如也,唯麦子而已,而是用“作麦秀之诗”的典故来写故国的荒凉,暗示唐王朝如不认真改革弊政,也会重蹈南朝四代的覆辙。
③抒发了作者被贬的伤感。尾联语带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余味无穷。
三、链接高考:
师问:这种咏史怀古诗的情感题,我们该如何作答?(插入高考题)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16江苏卷《八声甘州》)
①盛赞朋友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②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借李广自比,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③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结句融情于景,不得重用、抑郁悲凉的情感寓于“斜风细雨”“轻寒”之景中,余味无穷。
总结答题步骤:
①概述情感:如怀古伤今、怀人伤己、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等。
②阐释分析:抓关键词(意象词、情感词等)和典故,逐句分析,这样分析更全面准确。
四、课堂反馈: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1)吊古伤今之情。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消逝殆尽了。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
(2)警示当朝统治者: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无法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3)借古讽今,借六朝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喻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不要步六朝的后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咏史怀古诗的特征,以及咏史怀古诗情感题的解题方法,需要注意的是: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如:题目、作者、朝代、注释等。
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经炀帝行宫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请对本诗的尾联加以赏析。(4分)
(解析)本诗的尾联就是“以景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 ;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亦不明言。本诗的尾联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这首诗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方式(1分)。诗的尾联没有直抒胸臆,而写诗人游罢行宫想起了炀帝荒淫游扬州(广陵)的史事(1分),于这沉思之际听到了古渡明月下传来渔歌的情景(1分),诗人借助这一景语含蓄地传达了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劝之意(1分)
第五篇: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 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 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二、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也有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四、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五、思想感情:
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