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分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成绩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分层;分层教学;目标分层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改革,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基础组(学困生),B组为提高组(中等生),C组为竞赛组(优生),分组后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教学分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基础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学余力的竞赛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上课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就可以分层教学,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完成学习任务。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计算的方法。c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尝试,学会计算方法。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得到最佳的训练,题库习题分层次编排,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分层提高的教育目标。
A组(基本)题巩固基础,控制难度,要求学生必做必会。
B组(提高)题注重知识联系,强调拓展思维训练。
C组(竞赛)题突出灵活运用训练,探索能力延伸。
A组同学必须完成基本题,并能拓展至提高题,B组同学完成提高题并争取探索竞赛题,C组同学直接完成竞赛题。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基本题,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和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提高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第二篇: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班级内学生容量过大,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这势必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很多学校,特别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略谈谈开展小班化教学优势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班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打工、生活,他们的下一代也大多跟着进城上了学,致使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学校教育资源还没有进行重新整合,师资力量比较充足,有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班级内学生容量过大,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势必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很多学校,特别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略谈谈开展小班化教学优势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一)有利于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与人交流的愿望强烈,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得参加教学的人数减少,教学空间变大,这有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学习,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是在应付学习,而是在享受学习。
(二)有利于张扬个性,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充足的精力,引导每个学生,使学生有更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参与教学的范围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个性表现更加鲜明,促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三)有利于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受教育度
学校教育重在课堂教学,教学空间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和密度。开展小班化教学,教学空间增大,有利于教师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环境,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表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强化与学生的交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从而大大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方法
(一)开展分组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首先,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分组分层。对学生科学分组、合理分层,是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提高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学习有一定困难的为第一层,学习成绩相对稳定的为第二层,学有余力的为第三层,然后每层抽出特定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其次,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以学生为本,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布置课后作业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多重视复习和联系之前的知识,从简单的、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化解和分散教学的难点,使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使学习稳定的学生可以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班内各有差异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再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使学生互助成长、进步。实施小班化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前文已知,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学习层次不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主动带动被动,通过学习、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新知识,习得新技能,学会学习,互助成长。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彼此之间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同时还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
(二)抓好作业辅导考核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所成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精练、实用、适度。涉及基本知识、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一是能够及时巩固所学;二是可以节省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信心。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题目,宜安排在课下,一是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二是可以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作业的完成情况。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既向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又向学习一般的学生提供指导,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引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要优化考核方案,适时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检验教学成果,巩固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小测,进行周中测,开展月大测等。根据学生在测验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三)进行科学评价自我评价,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为对学生进行评价详细、具体的评价提供了可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评价,及时表扬达成分层目标的学生,并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况。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强调学生的个性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学生,强调学生身上存在的特质,激励学生内在的潜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审视、分析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己的缺点和短板,从而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沈克非.浅谈小班化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1(11).[2] 谭培生,周延凤.小班化教育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科研,2001(Z2).[3] 张学华.小班化教学及其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3(9).[4] 商黎黎.“小班化教学”使数学课堂“活”起来[J].基础教育论坛,2010(6).[5] 史秀凤.发挥小班化优势 让教学与快乐相随[J].黑河教育,2010(6).
第三篇: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平川镇芦湾小学张立宏随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减少,一些还未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必然。如何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小班化教学的优点1.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2.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3.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了的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进行小班化教学的方法
一、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小班中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学生在考试中的语、数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家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B层学生学习成绩稳定,C层学生学有余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实践中采用同质组合、异质组合、自由组合方法,上课前在黑板上贴出标记,学生拿好学习用品就座。课程不同,分组的形式也不同。A类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二、教师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小班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分层评价,是在了解学生达成分层目标的情况下一种鼓励性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作出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而且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比如既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而且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的清晰、响亮,说话的连贯性等表达能力作出评价。“情感”包括“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即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和习惯给予评价,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包括学生回答时的站相和表情等。“兴趣”主要看学生是否对上课、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良好的兴趣,比如对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作出评价。实施了小班课堂即时评价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委婉而又真诚的鼓励和赞赏,气氛比过去融洽了,师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点拨者、合作者,学生不会因为受批评而害怕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三、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分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强调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因此,伴随教学的小组化与个别化,教学评价必须体现个案化、个性化特点。在“小班化教育”中,大多数教学任务都在小组内完成,编组形式往往异质编组多一些,教师一般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评价自我和别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也应是一种综合的评价,一种无级评价。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等方面,请学生给自己一个评价。评价做到诚实,公正
第四篇: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集中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开幕式采取网络视频会的形式,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立分会场;开幕式之后,各地、各校分别召开研讨会;然后,各地派代表到北京集中讨论,交流认识和意见;最后,举行网络视频的闭幕式。采取这样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干部和教师参加会议,直接了解会议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教学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会上印发给大家的会议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这个主题起草的,希望大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份主文件将作为2005年的1号文件下发,以指导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主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举措: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成才渴望,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财力,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质量上去了,学生成才了,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过去六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开创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而今年招生超过440万,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提高,学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地位在提高。比如,2003年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比1996年增加了5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与我国签订了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40多个国际顶尖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这些成就举世瞩目,让国外同行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可思议,认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几年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然,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改革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这样一次历史性跨越,也自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也是好的。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199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起到了突出的作用。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我们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名师奖”的表彰奖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宗旨,坚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同志们深切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们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八字方针”,就必须一方面坚持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由于教学工作在提高质量中处于突出地位,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当然,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当前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管理相当薄弱,三是教学改革亟待深入。从根本上讲,还是质量意识淡薄,在某些地区、某些高校,轻视教学、忽视质量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首要的任务还是增强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坚决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心转移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大教学投入,二是强化教学管理,三是深化教学改革。针对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针对教学管理相当薄弱,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针对教学改革亟待深入,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要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来,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四个重要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在这里,我着重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当前应该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
第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三年前,教育部党组提出了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的思路就是:一方面,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解决好怎样发展的问题,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矛盾,其中,要高度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质量,把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一谈到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形成一种误解,以为是要否定以前的工作了。我们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是为了完成新阶段的任务,而不是否定前一阶段的成绩,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根据形势发展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也是正确的。这里,我想谈一谈四点认识:第一点,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意义极其深远;第二点,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持续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第三点,在过去六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第四点,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质量更好。我认为,这四点认识就是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四点认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扩大规模上,我们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要看到前一阶段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发展的节奏就否定前面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因为现在高度重视质量而把前面的质量说得一塌糊涂。这里,我还要说一说关于质量的两点看法:一是中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是好的,总体而言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们的本科教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各有优劣,我们确有很多需要追赶的方面,但就总体而言,就主要方面而言,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是好的。二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苛求”“大众化”阶段的教学工作,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质量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必须持续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央去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才;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最终还是看这个国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就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现在的毛入学率才19%,离现代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根本上讲,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素质很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很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坚决不能动摇。
数量和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它们是互相对立的,但它们也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我国在前一阶段也面对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然而,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对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好一些,因此外国朋友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这么短、投入这么少、发展这么快,是一个奇迹;二是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了质量,也是一个奇迹。
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辩证关系。
第二,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在中国,需要也必须强调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高等教育的统一性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服务方面。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宗旨,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服务社会,都应统一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来。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第二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具体到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应有基本质量标准,也就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学业标准。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进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同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统一性是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高等学校要认真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强调统一性并不是束缚手脚、限制发展,鼓励多样化也不是放任自流、盲目发展。而实现二者辨证统一的关键是“特色”,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高等学校要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科学定位、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既要防止因重视多样化发展而忽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要防止因追求统一性而带来的“模式趋同”和“千校一面”。
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高等学校肯定不是合格的学校,但高水平的学校一定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校,肯定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学校。这就是高等教育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辩证关系。
第三,“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理好“成人”和“成才”的关系,对高等学校来说十分重要。今年,教育领域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8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两次联合发布文件,两次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充分说明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摆正“成人”和“成才”二者之间的关系。
“成人”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过硬本领、健康身体的人才。
“成才”就是要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大学生,使他们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毛主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定义:“学生以学为主”。教学工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基本手段、主要渠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明确、坚持、不能动摇。学生在学期间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掌握真才实学,否则就无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就必须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有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地”,就是能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要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高等教育中“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第四,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这个新形势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强烈的挑战。相对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二是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在现阶段,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从严治教非常必要。对学生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从严治教符合中国国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在这方面有良好的传统和特别的优势,理应发扬光大。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我们创新性不够,就是因为我们管得太严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严”与“活”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严”的对立面是“松”,“活”的对立面是“死”,应该把对应关系找准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要倡导思想观念的改革和创新,解放思想、百花齐放、敢于开拓、不断进取;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素质教育,促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规范管理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是巩固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保障;改革创新又是规范管理的不竭动力,推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改革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是为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是完全可以很好统一起来的。只有处理好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就是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长期以来,我国以较少的教育经费支撑了规模很大、质量很高的高等教育。今后,要想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更高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还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保证增加教学经费,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每年教学运行费用总额不低于学费收入总和的25%,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
2001年4号文件的下发,对于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文件在教学经费的要求方面比4号文件还要高一些,要求教学经费投入再多一些。希望各级政府都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招生规模扩大后教育经费在及时、足额到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各高等学校还应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投入力度。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要大大增加,以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今后,我们将每年公布一次各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每五年对各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评估,二者都把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如果想达到优秀,投入的教学经费必须高于这个标准。
第二,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高等学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深化教学改革。要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本科教育要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种数要进一步精简。本科学习期间,主要任务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适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急切需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专业审批权下放以后,各高等学校更要注意规范新设专业,慎重设置目录外专业。要更加努力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英语教学一定要有大的突破。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由于英语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第一,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第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英语学习能够事半功倍,作为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高校教师这支队伍,同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校教师这支队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应该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给本科生上一门课。要下大力气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要从事助教工作,使他们在协助主讲教师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对于那些教学效果实在很差的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下课”。当前,各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
要鼓励名师上讲台,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对于那些教学工作出色的名教师、名教授,要大力表彰。教育部设立了“教学名师奖”,其目的就是为了表彰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也要建立优秀教师表彰机制。
第五,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短缺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我们制度上的优越性,集中建设,广泛共享。一是抓精品教材建设。特别要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广大教师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建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体系。二是抓优质课程建设。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们还要坚持做下去,一定要抓好做实,关键在于让全国的学生和老师们都用起来。我们还要加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要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应用上来,以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第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但是,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环节。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是也有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要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和管理办法。要重点检查实习经费落实、各项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要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高等学校的科研实验室要向本科教学开放,教学实验室要增加开放时间,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各校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第七,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做好质量的保障监控工作。为加强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进而,要通过内外部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评估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把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要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每年都要将有关数据对社会公布;每五年组织专家进校评估一次,结果也要对社会公布。我们要将评估结果与对于学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将评估结果作为各校财政拨款、确定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评估工作。我们重视评估工作,但坚决反对过多过繁的检查,教育部将进一步统筹协调和严格管理针对高等学校的各种评估检查。
第八,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校风、教风和学风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和学术风气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各校都要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建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这是中国大学生的特点,也是中国大学生的优势。
要非常重视诚信教育。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坚决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同时,学校也要讲诚信。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全国范围的教学评估工作即将大规模展开,评估要讲诚信,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第五篇:寓教于乐 切实提高书法教学质量范文
寓教于乐
切实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卢红
中国的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形体优美,而且具有独立的表音表意的作用。现在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兴起学习汉语热。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几千年来也深受国人的重视和追求。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重视书法教学,提高书法教学质量,既是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写字教学相关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加强了对情感态度的要求,即重视学生写字的兴趣。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习兴趣的培养比灌输高深的学问更重要。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勤奋的动力。要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根结底是要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创造艺术环境,营造书法氛围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几千年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无论汉字的形体还是艺术流派,都是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充分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艺术环境,营造书法氛围。让学生处处感受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浓厚的书法氛围中形成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名家和身边同学的书法作品。在教室的整个布局中体现浓浓的书香味。现代心理学家还认为,音乐教育不但可以陶冶性情,增强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懂事,更礼貌,更合群。可以说音乐是身心健康的法宝。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适当引入音乐教学法,这对提高学生书写效率,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是大有作为的。在书写过程中,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如“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得曼的情调钢琴,以及浪漫小号,萨克斯音乐等,无疑会使学生们心情舒畅,心境开朗,疲劳程度降低,从而使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书法欣赏,激发学生书发兴趣
欣赏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享受,它是培养情感,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书法欣赏是指欣赏者对书法作品作出的审美再创造。通过欣赏书法,净化心灵,获得美的享受,学生也可以开拓眼界,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书法欣赏的过程是欣赏者通过书法的“形象”去认识、感悟作者的创作意思、审美情趣以及作品意境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说书法欣赏是件不容忽视的内容。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欣赏教学,我做了一下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 巧妙利用书家的趣闻逸事。小学生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但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这些事情在书法史中可谓俯拾皆是,可以信手拈来而用之不尽。当讲到写字的几个姿势的时候,可以引用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之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字的姿势,也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了解柳公权的人格魅力,了解书法家的风格和伟大情操。通过讲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小时候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的书法热爱与崇敬之情,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为书法事业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努力的先辈们,以及我国宝贵的书法文化。学生对学习书写从中产生了新的动机。由内心的需要和对书法家的崇拜化为学习书写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是充分运用真迹墨香。从古至今,我国涌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名家优秀的书法作品。真切地感受这些作品的魅力。自然从心中产生对艺术的向往之情。
三、以丰富多彩的游戏语言,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俄罗斯女诗人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小学生喜欢游戏,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习书法,能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书法,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一边学,一边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生动形象的比拟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既降低难度又易于学生吸收掌握,兴趣也于无形中被挑起。例如教写“悬针竖”,形象的比作一枚大头小脚的针;教写“捺”,用“踢足球”作比,在捺尖画一足球,把正确的捺法比作是用脚尖踢足球,把不正确的捺法比作是用脚跟踢足球;教写“点”,形象的比作可爱的小雨点,这样一比学生趣味盎然,易于理解。教写“横斜钩”时,如果向学生讲述写法:逆锋向左起笔,再折笔向右,经过顿笔转锋向左下用力,再转锋右运,稍稍顿笔再蓄势向上挑出。估计学生会一头雾水,分不出所以然。然而,把它比作一只昂首挺胸的大白鹅,竖起脖子高唱歌曲,身体平平贴在水平面上,尾巴直直向上翘。学生定会急着画画这只鹅。利用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帮助分析笔画,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联系生活激趣,将写字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写“鸟”字时,让学生观察“鸟”字,哪些笔画是“鸟”的头、身、尾巴、眼睛。学生马上来了兴趣,有的说“ノ”是鸟头上的羽毛,“”是鸟的头,“、”是鸟的眼睛,“ㄅ”是鸟的身子,“一”是鸟的尾巴。我再适当引导,范写,最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小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只有当孩子们的劳动得以肯定之后,他们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评价中要讲结果和过程结合起来。在过程评价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大拇指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切忌求全责备,要求过高,这样就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在结果的评价上,既要横向的与同学比较,从艺术的角度去突出取得的成绩。树立榜样作用。更重要的是与个人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学生个人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也许和高手比,自己永远无法超越别人。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信心。在写字教学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如每次课评选出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学期末班级之间进行比赛。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脸上无不挂着自信的微笑。
总之,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书法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从而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