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时间:2019-05-12 16:4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作出的战略性规划。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探究式生物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程序是:依据生物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景 → 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引导。(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2)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说,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1)“捕捉新奇„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爱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学生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2)“发现矛盾„出‟问题”。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牙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即“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牙的重量为什么又增加了呢?”讨论这一问题,就可知晓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多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因此,其重量反而增加了。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3)“追根溯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男是女,女传男,即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般由其母亲传来,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又由她的父亲传来,如此向前追溯,学生就有“这个家族的色盲基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切入基因突变的知识;(4)“纵横比较„出‟问题”。神经调节中我讲到“反射”时,举“手接触到火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的例子,“缩手反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那么它是否属于“应激性”呢?相近概念的比较,可以产生这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就能加深对“反射”与“应激”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生物教学

情景式生物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式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景,服务于不同的生物教学需要。(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2)引发情感。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这样讲述:首先,我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我的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把话锋一转,压低语调深沉地说:“可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的青山不见,碧水干涸了。当时有位诗人这样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一望无际的荒沙荒漠。”伴随着我情感的变化,此时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抑郁沉重,他们不禁为失去这大好河山景色而深感惋惜,大家更想弄清楚发生沙漠化的原因。最后我在学生的期盼中激励而严肃地说:“同学们,使那里的青山绿水变成荒漠的原因是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大量开垦,对自然植物的长期破坏,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汇报!” 显然,学生将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他们不但会牢记这个结论,而且还能激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改造荒山荒漠、建设祖国的热情。(3)引发思维、创设情景。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细胞在KNO3溶液中质壁分离的动态情景,学生在观察到其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时,会引发追究原因的思考。

2、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生物情景。(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生物标本、模型来创设情景。例如在讲述动物个体发育时,我用青蛙个体发育模型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囊胚腔、原肠腔及整个胚胎发育状况的探究。(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3)语言描述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等。(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生物教学

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话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在互动式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生物教学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策略有:(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我从学生相互观察单、双眼皮开始,分析眼睑形态的不同表现,交流彼此的看法,得出“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形状”概念。(2)问题激“动”。生物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问题互动”。例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3)实验带“动”。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实验现象的分析,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生物教学理念,是生物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设计生物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一只下鸡逐渐变得能啼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要求学生分析若是雄性小鸡,则属正常发育;若是雌性小鸡,则因考虑是自然性逆转,或是阉割后移植睾丸还是注射雄性激素……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处理问题时的单一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来优化组合设计。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划细划匀,甚至有时可能把纸划破,此时我提出“你能找到替代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比如推导亲本基因性,就有隐性形状突破法、原型启示法、化整为零法和直观推断验证法等多条思路。(4)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原核生物”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偶然创造了一种危险性的细菌,不小心把它释放到了供水系统中,你将采取什么行动消除严重后果?例如在讲完“生物的进化”后,我让学生讨论“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未来人类是什么模样?”等余未无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翱翔。

五、感想和体会

1、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4、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主体人格得到了完善。

5、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6、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

7、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景,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团队研修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年

地点:十一中学生物实验室

参加人员:付静 孙艳萍 杨慧 傅卓 马丽珊 主讲人:付静

团队活动记录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对象。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新课程理念进行设计,从问题讨论、场景再现、平等交往、开放题来设计探究式、情景式、互动式、开放式生物教学。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作出的战略性规划。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探究式生物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程序是:依据生物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景 → 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引导。(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2)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说,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1)“捕捉新奇‘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爱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学生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2)“发现矛盾‘出’问题”。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牙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即“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牙的重量为什么又增加了呢?”讨论这一问题,就可知晓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多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因此,其重量反而增加了。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3)“追根溯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男是女,女传男,即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般由其母亲传来,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又由她的父亲传来,如此向前追溯,学生就有“这个家族的色盲基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切入基因突变的知识;(4)“纵横比较‘出’问题”。神经调节中我讲到“反射”时,举“手接触到火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的例子,“缩手反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那么它是否属于“应激性”呢?相近概念的比较,可以产生这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就能加深对“反射”与“应激”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生物教学

情景式生物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式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景,服务于不同的生物教学需要。(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2)引发情感。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这样讲述:首先,我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我的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把话锋一转,压低语调深沉地说:“可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的青山不见,碧水干涸了。当时有位诗人这样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一望无际的荒沙荒漠。”伴随着我情感的变化,此时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抑郁沉重,他们不禁为失去这大好河山景色而深感惋惜,大家更想弄清楚发生沙漠化的原因。最后我在学生的期盼中激励而严肃地说:“同学们,使那里的青山绿水变成荒漠的原因是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大量开垦,对自然植物的长期破坏,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汇报!” 显然,学生将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他们不但会牢记这个结论,而且还能激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改造荒山荒漠、建设祖国的热情。(3)引发思维、创设情景。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细胞在KNO3溶液中质壁分离的动态情景,学生在观察到其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时,会引发追究原因的思考。

2、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生物情景。(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生物标本、模型来创设情景。例如在讲述动物个体发育时,我用青蛙个体发育模型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囊胚腔、原肠腔及整个胚胎发育状况的探究。(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3)语言描

述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等。(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生物教学

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话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在互动式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生物教学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策略有:(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我从学生相互观察单、双眼皮开始,分析眼睑形态的不同表现,交流彼此的看法,得出“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形状”概念。(2)问题激“动”。生物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问题互动”。例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3)实验带“动”。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实验现象的分析,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生物教学理念,是生物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设计生物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一只下鸡逐渐变得能啼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要求学生分析若是雄性小鸡,则属正常发育;若是雌性小鸡,则因考虑是自然性逆转,或是阉割后移植睾丸还是注射雄性激素„„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处理问题时的单一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来优化组合设计。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划细划匀,甚至有时可能把纸划破,此时我提出“你能找到替代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比如推导亲本基因性,就有隐性形状突破法、原型启示法、化整为零法和直观推断验证法等多条思路。(4)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原核生物”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偶然创造了一种危险性的细菌,不小心把它释放到了供水系统中,你将采取什么行动消除严重后果?例如在讲完“生物的进化”后,我让学生讨论“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未来人类是什么模样?”等余未无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翱翔。

五、感想和体会

1、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4、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主体人格得到了完善。

5、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6、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

7、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景,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主讲人:实行新课程标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体现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对象。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孙艳萍: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杨慧: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傅卓: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

马丽珊: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作者:葛春艳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9期

[摘要]生物新教材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词] 生物新教材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生物新教材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一、培养学生创造创新意识,激发兴趣是前提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二、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系统应由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作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仅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这些形式仅能反映出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则需要叙述型的练习,包括论述题、分析题、讨论题。作业的内容还要具有思维性与层次性。作业内容应有概念问答题,设计实验过程或方法,解释生物现象与机理,运用理论于实验的问题,归纳知识体系与总结知识特征,阐述个人对有关生物问题的看法与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生物教材的课文系统与外界交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二是与活动课程的联系,包括社会、生活、电视、杂志等。教材应充分反映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在认识理解新课改的基础上,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课程理念,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学科间联系。本文作者从认识新课程理念入手,结合实践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对传统教学弊端进行反思,在分析新课改所倡导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实施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教材,而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的需要,充分体现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这要求教师建立全新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力于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2.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新的课程标准是培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在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时,所必需的用生物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把握

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我们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入的设计,知识过渡要“衔接自然”。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

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分步提问,把大题化小,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4.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

5.小结——收与放并举。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1、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理念。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依据一定的理念。具体来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讨论,了解相关职业。因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要针对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过程变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过程。

2、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重结果,主要看教师的讲,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到位,而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学生学得什么,学得好不好,能力是否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课

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考,主体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能力。

必修1第六章中的《细胞的增殖》这一节,过去教学的“双基”目标一般定为:掌握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能解决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教师会依照教材,先讲细胞周期性概念,然后出示植物细胞增殖过程挂图依次讲解其过程,再讲动物细胞增殖过程及于植物细胞增殖过程的区别和无丝分裂,最后是课堂练习。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题目做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讨论研究,确定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了解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概念、过程;能力目标是通过对比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上课后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其目的是激趣。然后出示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课件,让学生在识记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再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交流,教师小结。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独立尝试表达动植物细胞增殖周期性的概念。第四步,教师提问:能进行细胞增殖的有哪些细胞?它们与细胞生长发育及细胞分化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五步,课堂练习,上课结束后,我做了随堂测试,测试结果是及格率89%,优秀率43.3%。

3、精心策划,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会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乐于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会在探究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取新知。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必须精选内容,让学生有效探究。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类:生物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探究。生物科学发展史相关知识的探究,主要是经典事件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探究,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通过剖析这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学会开展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报告。高中生物教材上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探究活动都可依据上述一般方法进行。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高中生物教材上“调查社区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社会中培养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筛选和整理数据,分析判断得到结论的能力。

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二是探究性学习要结合当地实际,不同的高中,他们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硬件设施上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三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换位思考,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具体细节不细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但要成为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

4、明确目标,搞好实验教学

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明确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不到位,教师仍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黑板上讲实验;二是少数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认识不够,让学生读实验、背实验,这都是违背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

上好实验课,还要明确不同类实验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根据学生实验目标不同,共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技能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观察对象是什么或鉴别实验材料中“有什么”?如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为阐明“为什么”或“怎么样”提供实验依据,或证实物质或结构动态变化,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其基本程序为: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学生实验活动的要求是在不违背课程内容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实验可以选做。

总之,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生物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物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互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编,2004

[2]、《面对新课改教师该补什么课》[N].中国教育报2004、8

[3]、《新课改下教与学的思考》[N].甘肃日报2004、1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有些教师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遭到了失败,于是这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少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连教师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防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上《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填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白球 5 0 3 9 黄球 4 9 6 0 然后让学生看表格提出问题。如:①为什么第二组摸的全是黄球?②为什么第四组摸的全是白球?③为什么第一组摸的白球比黄球只多了1个,而第三组摸的白球却比黄球少3个?并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我觉得这样教学,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应当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笔,每盒1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3=24,4×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3=30,2×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

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四、注重课堂机智的运用

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有一次,在上《时、分、秒》一课时,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一个闹钟掉到水泥地面上,玻璃碎了。“刷——”,所有的目光倏地聚在这个学生的身上。接着许多学生叫了起来:“赔!要赔给阳阳同学!”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这个闹钟是我要求带来的。”说完,我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把班级的这个挂钟借给你。”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这个打碎,还是老师赔!”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这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一瞬间,那个学生的神情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学生无心打破闹钟,自责已经让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评,那么这个学生探究的天性和热情,也许就这样会被压抑、被泯灭,她将无法继续安心上完这节课,甚至会影响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让这个学生从惧怕中走出来。

也许许多教师会这样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圆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娇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不失为一个小插曲儿。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会龙中学 代明绍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本期4月份教学活动周交流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就是学科的总和。2、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 。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马兰庄初级中学吴建杰听了王教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这一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中更深刻的体会的......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孙早利 (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辽阳市111000)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

    浅谈新课改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湖口二中 周斌 新课程如春风拂面,新的教育理念、模式逐渐被 教师所熟悉认同。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课堂教育仍然更多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精选5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摘要: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朱媚 集龙学校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教学,更是对艺术的欣赏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目的变成了追求音乐的本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