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政治生活复习教案
2010年政治生活复习教案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主要内容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二、考点疏理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注意】
国家、民主、政党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 国家性质的定义: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②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这一概念在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政体、我国政府的性质、政府权威的树立、政党制度的性质、我国的内、外政策。(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制度保障:我们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83页)②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民主的含义及阶级性。
对立: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从这两方面论述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
③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结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事情。
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结合练习册87页的相关内容)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国家同样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利是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③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注意】
监督的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和国家工作人员,内容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④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我们这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三)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宪法赋予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政府的廉洁。只有人民参与,才能监督干部达到廉洁的水平。标志之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部分。
认识世界的格局。认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认识国际竞争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政治生活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生活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政策,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就业问题,人民币的稳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学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2)参与政治生活,学习政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政治体制,政治政策、政治机关、宪法、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十分重要。(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重要的是实践。
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等。
第二篇:期中考试复习—《政治生活》[模版]
江苏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必修2《政治生活》考点解读与分析(期中考试内容)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
1、国家的根本属性 A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典型例题】
【09】34.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答案】正
考点
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B(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其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考点
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B(1)表现:
广泛性 表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P6探究活动)【典型例题】
【08】28.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和普遍性 B.广泛性和真实性 C.普遍性和阶级性 D.全民性和真实性 【答案】B
考点
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A(1)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B(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是一条重要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要树立权利意识、义务意识。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要放弃个人利益。考点
6、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B(P31综合探究)
(1)内容:
(2)为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决定我们能否真正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怎样做:①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②遵守法律、规则、程序,③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典型例题】
【09】43.探究题(2)第二问:简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答案】(2)意义: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我们真正享有民主生活;有利于检验我们的政治素养和培养公民意识。(2分)
考点
7、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A(1)选举方式的选择: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它们各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性质。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典型例题】
【08】27.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了换届选举。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C.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答案】A
考点
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A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典型例题】
【09】43.探究题(2)“我为纲要献计献策”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何种方式? 【答案】(2)①参与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1分)
考点
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A(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
(2)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典型例题】
【09】15.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 A.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D
考点
10、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A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B.基层党的组织机构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考点
11、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C ①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负责任)【典型例题】
【08】41.(1)市政府设立“建言献策奖”,鼓励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重要意义?(2)刘俊杰的行为对我们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有何启示?
【答案】(1)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有利于作出科学决策;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2)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公民要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或答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或答要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
1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B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具体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典型例题】
【08】24.从2008年春季起,江苏省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是省政府积极行使职能的表现。
A.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D.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 【答案】B
考点
13、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B(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3)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典型例题】
【09】18.我国“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领导全国军民抗震救灾.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帮助和支援灾区人民灾后重建家园。这充分体现了
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④ 【答案】D
考点
14、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A
②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④我国政府忠实地履行其职能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②③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推行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考点
15、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A(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监察部门)。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
16、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A(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地方各级人大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职权: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典型例题】
【09】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答案】误
【08】7.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误
考点
17、人大代表的职权 A(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与任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3)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要与人大职权区分)【典型例题】
【09】17.全国人大代表谭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议案,应加快《中国志愿服务促进法》的立法工作,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这表明,她在行使人大代表的 A.提案权 【答案】A
考点
18、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 A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记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典型例题】
【08】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机构实行
A.民主选举制 B.民主决策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D
考点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2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A B.表决权 C.审议权 D.质询权(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典型例题】
【09】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正
考点
2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A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典型例题】
【09】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 A.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D.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 【答案】B 【08】29.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文明执政 【答案】C
考点
2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A(1)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典型例题】
【08】4.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答案】正
考点
2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A(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典型例题】
【09】19.我国人民政协成立60年来,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 的职能。A.长期共存 【答案】C B.肝胆相照
C.参政议政
D.荣辱与共
第三篇:政治生活学考复习
《政治生活》学考复习
一、以政府为主体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对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要依法行政。(具体要求、意义、措施请参考课本44页)
5、权力的行驶需要监督。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重点知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课本47页,区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6、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由国家性质决定。
二、以党为主体(比如省委,市委)
1、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党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其中,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三、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表决、提案、质询。
人大代表的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A.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选举产生并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组成人大。B.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两院,一府两院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C.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职权,发挥两个积极性。(3)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不包括民族乡!)(3)核心内容:自治权。参见课本77页。(4)优越性:参见课本78-79页。
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请自己复习,课本80-82页。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本23-26页)
四、以公民为主体
1、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政治权利和义务
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监督权。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3、公民政治参与的四种途径(1)民主选举
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其他实行间接选举。(2)民主决策:“三社一专”——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
(3)民主监督:人民监督信誉(舆)网——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舆论监督制度和网上评议政府。(4)民主管理: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五、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生命和灵魂)。(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联合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了解其宗旨、原则、作用。)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6、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扩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四篇:简单有效地复习《政治生活》
“主体”学习法复习《政治生活》(第二轮复习用)
高考《政治生活》问答题常考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共、人民政协、民族、联合国、我国外交。同学们在复习《政治生活》时可以围绕这些“主体”,发散掌握每一个“主体”所要把握的知识点,并结合时事热点,熟悉精选的典型题例,可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考“公民”(或学生)用什么知识答?
考有关“公民”的题目,第一时间想到的知识是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性义务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4)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5)“网络问政”说明公民意识增强。
题例精选1: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学生如何增强责任意识,参与甲流的防控工作?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甲流的防治工作?(12分)
36、(1)①第一,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作为学生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身体有异常及时报告和配合治疗。第二,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出现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与国家利益。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得到保障,重视甲流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身体安全;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确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12分)
题例精选2:(材料略)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例举公民可以通过那些方式或渠道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献计献策?(6分)
答: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或渠道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献计献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听证制度;④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题例精选
3、材料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社会各界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此“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
策”活动主题活动的政治意义。
答: ①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题例精选4: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你认为作为公民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该做些什么?(8分)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义务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③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
二、考“政府”(国务院)用什么知识答?(高考必考点)
考有关“政府”一类的题目,第一时间应想到的基本知识是---
如问为什么、依据、理由(如政府为什么要重视防治甲流感HIN1?):
(1)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坚持对人民负责工作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的要求和体现;
(4)履行政府的职能的要求。
(5)具体的意义(有利于„„)。
如问怎么办、如何做:
(1)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要求
(2)政府要依法行政
(3)行使权利要受监督。
(4)政府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事例,一般类型是“政府为民做某事”或“政府重视某事(民生问题)”如:政
府重视防治甲流感HIN1、国家重视解决就业问题、政府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等。
题例精选一: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
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五省市区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1)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旱救灾的依据
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抗旱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抗灾救灾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③政府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个答案,具有代表性,都可以用在“政府重视或为民做某事”类型的题目中,同学们务必记好)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①旱灾发生后,国务院和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五省市区市领导亲
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灾情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体现了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体现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题例精选二: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由。
答:①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坚持“以人 为本”理念,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2分)。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树立政府权威;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题例精选三:顺德区政府“大部制”改革(材料略)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1)“大部制”改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人民民主专的社会主义国
家。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政府更好履行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考“人大”和“人大代表”用什么知识答?
基本知识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人大制度(地位、优越性)?如何完善人大制度?
(3)人大代表的性质权利与职责。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5)人大与政府的关系
题例1: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分)
答: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第一,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1分)第二,它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分)第三,它保
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1分)第四,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分)
第五,它适合中国国情。(1分)P70(注: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也可得3分)
题例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人大代表关注“就业”问题并提出议案的依据。(8分)
答:①人大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关注并提出关于就业问题的议案,是积极履行其义务的要求和表现。(4分)②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人大代表就“就业”问题提出议案,是积极行使其职权的表现。(4分)
题例精选3: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项措施:(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1)阐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治学理由。(6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农民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发言权,是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城乡居民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被选举权。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理念的?(6分)
答:①坚持科学执政。报告提出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三项措施,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②坚持民主执政。三项措施都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坚持依法执政。第一项措施体现了党的领导遵循依法治国原则,且必将使执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更加规范和顺畅。
四、考“中共(省委、市委)”和“人民政协”用什么知识答?
分析:
1、考查“中国共产党”“党为民做某事或重视某事”,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中国共产党地位、宗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考查“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
题例1: 材料: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应履行的职责。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政治学依据。
(1)答: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就文化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2)答: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题例2:根据材料(略),结合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听取民主党派意见的理由。(7分)
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3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和执行。(2分)
③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民主执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分)
题例3:结合材料(党、人大、政府、公民齐心协力办世博),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上海各界是如何“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的?(12分)
答:①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作用。上海全市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
党员在筹办世博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②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其职权,确保有法可依。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落实服务世博
会的立法工作,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法律保障。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海
市政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解决不利于举办世博的疑难顽症。
④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利益等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
家利益相结合等原则。上海市民认同、参与、服务世博,自觉为举办世博贡献一份力量。(分析:此类题目要从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
五、考“民族”用什么知识答?
考民族的问答题重点关注:(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公民的职责答)(2)如何实现民族团结?
题例:2 009年8月25日,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的沧桑巨变,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民族团结与稳定的暴力犯罪。
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利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就能实现民族的大团结”,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或如何实现民族团结?)答:①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职能。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行径,有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此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民族团结与稳定的暴力犯罪。(3分)②要实现民族团结,政府还必须切实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3分)
③要实现民族团结,还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2分)
④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六、考“联合国、中国外交”用什么知识答?
题例1:中国政府向各国驻华使馆递交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的官方邀请函,热情邀请与中国建交国家来华参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待以上海世博会为舞台,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勾画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一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现象?(7分)
答:①上海世博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家组织参展,反映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3分)②各国积极参展,共同探讨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反映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分)③中国积极促进世界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2分)
题例2:(2010广州一模)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15分)
【答案】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情确定自主减排目标,是坚持这一政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多边合作平台上捍卫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7分)
②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气候保护方
面,它促进了主权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调解了各国在节能减排中的纠纷。但由于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无法超越主权国家的利益,其协调国际事务有其局限性。(8分)(分析:注意从《政治生活》考中国外交、或联合国的题,都可用此知识答,举一反三)
第五篇:2016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教案
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考点1)
(1)国家及其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考点2)(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考点3)
(1)广泛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2)真实性。
①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考点4)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考点6)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2.我国公民必须承担的政治义务(考点7)(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我国的国家性质
• 题眼突破
1.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的重要意义
国家性质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和政府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1)决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3)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进方向。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序扩大民主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我国的国家性质。
(4)是正确理解我国各项制度、方针政策的关键: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正确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1)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2)其“新型”即在于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和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
(3)其“统一”体现在二者相辅相成,既要坚持和扩大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又要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以保障人民民主。
学习小贴士
“我国国家性质”知识的常见误区
(1)割裂人民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认为民主比专政更重要或只要民主不要专政。
(2)混淆人民民主的两大特点,对广泛性与真实性的表现、内涵不能准确掌握。
(3)不能理解民主的阶级性,如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民民主、超阶级的民主等。3.关于人权问题
(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和重要的人权,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核心考点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 题眼突破
1.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重要性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2)①依法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维护公民尊严、幸福的重要体现,是文明、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②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则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③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正是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和保证的。2.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正确认识
(1)权利主体:空前广泛,但并非所有人都享有这一权利。如未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等。
(2)选举对象:人大代表。因此,村委会选举、行政官员的选举、党内的选举都不能说是在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重要意义: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第2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1.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2.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3.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考纲呈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备考提示1.结合近期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进行听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的事例,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内容、方式和途径2.结合国家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等,运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知识说明国家这些做法的政治依据及意义3.结合国家加大反腐力度的案例,明确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探究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考点1)
1.选举方式 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影响因素
(1)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来决定;(2)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选举制度
(1)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2)决定因素。
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4.珍惜权利
(1)原因:选民参与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要求。
①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②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③理性思考、判断,审慎投票。
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考点2)(1)间接参与:选举代表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2)直接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考点3)
(1)对决策机关: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对公民自身: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考点5、6)
1.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3.重要意义
(1)对国家: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对公民: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4.负责地行使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 题眼突破
1.区分四种选举方式
学习小贴士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
(1)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2)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乡镇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2.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反映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急、难、愁”问题。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公告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必须依法受理并予以答复。
(3)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可以通过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其优势是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机关通过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对拟定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做到决策利民。
核心考点2 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 题眼突破
1.正确理解村(居)委会的性质
(1)村(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中的任何一种,也不是其派出机关,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居)民同人民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不履行国家职能。
(2)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村(居)委会。
(3)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
(1)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3.区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突出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突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考生要注意区分以下几个易混点。
(1)把信访举报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混同。从手段上看,这两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信访举报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2)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当作民主决策的途径。人大代表参加人代会主要是审议表决国家机关的报告,对各种国家机关报告进行监督。即使是在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中,公民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也是通过监督,督促有关国家机关加以解决。因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途径。
(3)把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混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说的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涉及的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它是通过决策机关依法主动将决策信息进行公示并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是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体现。
学习小贴士
一句话区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决策制定之前属于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正在执行或执行结束的属于进行民主监督。4.全面理解公民的监督权(1)“谁监督”: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是公民。(2)“监督谁”:监督对象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监督内容”: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4)“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及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5)“为什么能监督”:我国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公民享有监督权。(6)“为什么要监督”: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有重要意义。(7)“如何行使”:一要勇于使用监督权,二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解题模板
以公民为主体的主观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本专题的试题考查中,一般是设计以公民为主体的选择题和问答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公民为主体,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2)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往往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对自身、党和政府、社会等方面谈重要意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往往从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方式、对公民自身的素质要求等方面回答。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知识主线
第3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分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考纲呈现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2)我国政府的作用(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备考提示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考题大多围绕政府转变职能,关注民生、管理创新等,考查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等主干知识2.对于政府职能这一知识点,要学会通过材料,分析政府的行为,准确判断出政府履行哪些职能,知道政府履行职能对人民的重要影响,理解国家性质与政府职能的关系3.要结合热点材料,学会分析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我国政府的职能(考点1)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我国政府的作用(考点2)1.重要作用:管理与服务
2.公民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1)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三、我国政府的宗旨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考点3)1.宗旨:为人民服务。
2.原则: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提供求助途径
(1)一般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
(2)法律途径: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国家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区分经济职能的四个方面
(1)经济调节:主要强调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2)市场监管: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改革公用事业体制,克服行业自然垄断。
(3)社会管理: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保证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
(4)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转变政府职能
(1)转变政府职能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些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会有所弱化,而覆盖全社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强化。二是必须精兵简政。三是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不该管、不必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和中介组织。
学习小贴士
从行为主体判断是否是政府职能
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政协,则不属于政府职能。
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表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提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核心考点2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 题眼突破
1.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关系
(1)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的关系。
(2)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3)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在履行职能时必须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学习小贴士
综合运用政府知识分析问题
就本课来说,“政府(国家)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和“政府(国家)怎样做好某件事”是两个最为典型的设问方式。在回答这两类题目的时候,经常会综合用到国家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等知识。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要求具体内容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深入工作态度:为人民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服务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受追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工作作风:求真务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实众和历史的检验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来信工作方法:从群众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懈做好事
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政治依据
(1)从国家性质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从政府的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坚持对人民负责为工作原则。政府职能的履行是由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3)从政府的地位看,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它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关于政府职能的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第一步:区分行为主体。
(1)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其组成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如国务院或其下属部委、教育局、派出所等。
(2)人大、司法机关等履行的是其他国家职能,不是政府职能。
(3)党委、群众团体、政协、村委会等不是国家机关,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第二步:分清政府的行为内容:找关键词。比如: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①保卫国家;②保护公民;③保护财产;④保障民主;⑤协调矛盾;⑥打击犯罪;⑦维护治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②组织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事业。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设施、就业、医疗、社保、人口;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
第4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1.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考纲呈现1.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2.政府的威信(5)政府的威信(6)我国政府威信的树立备考提示1.结合生活中的廉政建设、行政不当、决策科学或失误等多种事例,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措施2.结合行政问责制、强制拆迁、安全问题、微博问政等热点材料,运用民主决策、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要加强对政府威信的表现及树立的理解和运用。就如何树立政府威信问题,要注意把政府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用权受监督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与要求(考点1)
(1)意义。
①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考点2)
(1)原因: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2)怎样做到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④政府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考点3)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重要性: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④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有威信的政府。(3)政务公开的意义。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②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考点4)
①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
②外部监督: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政府的威信
1.政府的威信(考点5)
(1)含义: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2.我国政府威信的树立(考点6)
(1)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3)要重品行、做表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依法行政
• 题眼突破
1.依法行政的原因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决定了政府要依法行政。
(2)必要性: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坚持依法行政
(1)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2)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3)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4)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方略、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关系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
(2)依法行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3)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因此,依法行政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学习小贴士 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4.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关系
(1)从内容上看,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表现在三点,即: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从目的上看,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即在有效规制地方政府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效能,以此实现民众的利益诉求,履行政府的责任。强调权责统一是要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但这一规范并不简单地以构建有限政府为最终目标,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开发政府的效能,并保证政府效能发挥最终的合理性。
核心考点2 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 题眼突破
1.正确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必要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性质。政府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保证政府权力的运行受到监督,政府权力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
②重要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意义。
①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利民)②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效率)
③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树立权威)(3)措施。
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②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舆论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通过民主集中制,提高中国共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监督政府工作。
法制监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人民代表大会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各种行政监督的法律效力是不尽相同的
(1)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2)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民主监督的职能,社会与公众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但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3)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通过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制约,并可向权力机关提出相应建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3.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1)政府与人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原则,政府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2)政府与人大: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3)政府与党:我国政府是人民和党的意旨的执行者,接受党的领导。
(4)政府与政协:我国政府接受政协的监督,听取政协的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6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考点1)
1.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考点2)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考点3)
1.执政能力: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2.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2)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考点4)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①性质: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主题: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3.基本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4.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1)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3)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全面总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地位(执政党)。(4)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依据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
(4)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的。3.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广聚民意,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国,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1)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依法组织建立并监督其他中央国家机关。
(2)联系:全国人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集中人民意志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经法定程序即全国人大的批准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常见的几个易混易错点:
(1)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2)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机关。(3)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不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4)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解题模板
以党为主体的主观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关于政党的相关知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一般考查中国共产党某种行为的原因、意义和措施。一般来说,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之类的问题,要从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原则、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做某一件事情,可以参考以下术语: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8)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各民主党派保持密切联系,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核心考点2 我国的政党制度
1.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1)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是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组织上: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
(3)法律上:地位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5)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异同关系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国家职能)人民政协多党合作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是国家职能)各界通过民主协商推荐政协委员组成不同由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产生点职能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具有属于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监督法律约束力,通过听取报告、约束力,基本方式是建议和效力质询、检查工作等方式进行批评相同点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3.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
(1)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2)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3)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5)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
(6)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我国国家方针政策出台过程
(1)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2)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学习小贴士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地位各不相同
(1)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3)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4)政协: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7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点1)
(1)重要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点2)(1)内涵。
①民族平等: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②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具体要求。
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付诸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考点3)
(1)现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2)意义: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4、5)
(1)含义: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范围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内容是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基本内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经济、文化管理及其他自治权、变通执行权。(3)原因。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国情。(必要性)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现实情况。社会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政治基础:各民族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4)显著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考点6)1.我国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宗教国家。
(2)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但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弘扬科学精神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考点7)1.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1)坚持三个“结合”: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2)符合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1.切实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1)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要求:不应该有大汉族主义的思想,也不应该有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在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团结和帮助少数民族。
2.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扶持帮助不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存在事实上的差距。因此,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帮助的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举措(1)从党和国家角度看。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键。②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③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④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2)从公民角度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常见的两个易混易错点:
(1)混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将民族团结看做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当成前提条件等。
(2)错误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主要内容,如:将其当成根本政治制度、将民族乡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将一定的自治权混同于高度自治或完全自治、将少数民族居住地当成“聚居地”等。
核心考点2 我国的宗教政策•题眼突破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注意点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②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④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教育、司法等。⑤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
依法管理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事务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坚持独立①我国的宗教采取自治、自传、自养的方针,我国的宗教自主自办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我国的宗教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②也不是说宗教的本质发生改变,宗教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2.我国为什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发展宗教。
(2)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关于宗教问题的常见误区:
(1)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等于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也不等于宗教没有了消极作用。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3)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与打击打着宗教旗号的违法犯罪活动不矛盾。3.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
(1)民族、宗教与国家密切联系,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各民族又都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因此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多种宗教流传、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教,因此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必须正确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主线
第5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考纲呈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人大代表的产生(4)人大代表的职责(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备考提示1.结合每年三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议题,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2.根据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案例,分析人大代表的产生、权利、义务3.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方面,分析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议会制的依据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与职权(考点1、2)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2.完整体系
(1)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其部分职权。
(2)地方人大: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主要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不直接去办,而是由行政、司法机关贯彻执行。
二、人大代表的产生与人大代表的职责(考点3、4)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产生: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1)直接选举:县、乡(镇)两级的人大代表。
(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不包括县级),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3.基本义务
(1)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4.主要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考点5、6)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3.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三对关系上(1)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2)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3)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4.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5.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6.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代表
• 题眼突破
1.从关键词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四项职权
(1)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废、改的决定,则是立法权。
(2)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
(3)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4)如果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 学习小贴士
“决定”不都是决定权
不能简单地看文字表述中有无“决定”两个字而判断是否在行使决定权。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应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
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
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负责,由前者产生,前者对后者进行监督,注意只能是同级别的监督,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3.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的关系关系主体人大权力人大代表的权利区别内容联系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构是一个个体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监督权质询权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当人大代表个人的权利“集中”起来,就可能变成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成为权力性存在
4.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1)人大代表的权利主要包括出席会议权、审议权、动议权、建议权、选举权、表决权,以及依法行使代表职务的保障权。人大代表的义务主要包括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出席会议、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各项工作,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与原选区选民和选举单位及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勤勉尽责等。
(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因为担任代表职务而产生的,所以不能像私权一样可以让步或者放弃,在某些方面往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二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比如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既是代表的一项权利,同时又是代表的义务。
(3)义务与权利相比更是对代表的约束性要求。比如,代表有权利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有义务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学习小贴士
人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图解民主集中制
学习小贴士
注意区分几个“制度”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2)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
(1)直接行使: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间接行使: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司法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三者的关系(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2)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5.人民代表大会与党的关系
(1)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在国家政治体制中,人大是在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领导。
(3)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党的主张要通过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知识主线
第8课 走近国际社会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考纲呈现备考提示1.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1.国际社会的成员成的;确认主权国家(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2)国际组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3)联合国负责任的国家2.评述国家之间合作、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4)国际关系及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其决定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5)维护我国的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国家利益家利益1.说明联合国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说明我国不断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3.通过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具体事例,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 1.主权国家(考点1)
(1)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2)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2.国际组织(考点2)
(1)成立特点: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2)分类。
①按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②按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3)积极作用。
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3.联合国(考点3)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考点4)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具有多样性,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4)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2.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考点5)
(1)必要性:就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内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要求: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 题眼突破
1.正确认识主权和人权的关系(1)区别: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国际交往中,侧重于强调国家的主权属性;
②人权是一个国家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2)联系:
①主权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的主权是该国公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人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开,它要有物质的、法律的和制度上的保障;
②人权具有国际性的一面,但本质上属于一国内政问题。2.正确区分主权国家各项权利
(1)独立权是指主权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其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外力控制和干涉的权利。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2)平等权,即一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发展程度如何,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
(3)自卫权是指一国在已经遭受到外来侵略和武力攻击时有进行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的权利。《联合国宪章》明确肯定自卫权是国家的“自然权利”,即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利,同时对自卫权的行使予以限制,国家自卫权的行使要以受到“武力攻击”为条件,而且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之前,还应“立即向安理会报告”。
(4)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包括对驻外使馆和侨民的管辖。
学习小贴士
“关键词法”区分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1)独立权:“自己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 “自主决定”等。(2)平等权:“不分大小国享有投票权”“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法律地位平等”等。(3)自卫权:“国防建设”“建筑要塞”“还击入侵” “捍卫主权”等。(4)管辖权:“管理本国公民”“保护本国公民”“维护侨民权益”“管理驻外使馆”等。3.正确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1)历史地看待:既要看到联合国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也要立足现实,肯定其在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着眼于未来正确认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
(2)全面地分析:既要看到联合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和成就,又要看到其也有挫折和不足,对许多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显得软弱无力,有待于更多地参与全球性事务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核心考点2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 题眼突破
1.一国的对外活动与其国家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是其对外政策的具体体现。
(2)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不能只顾本国利益,还必须履行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尊重别国的正当利益,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更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33
侵犯别国的正当利益。必须反对为维护本国利益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做法。
2.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要求
(1)是什么: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3)怎么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要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抵制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从公民角度看,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学习小贴士
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几个易混易错点
(1)不能认为国际关系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认为只有一种形式。
(3)不能认为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同时,也不能认为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不意味着中国可以牺牲本国的国家利益。
第9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课标要求考纲呈现备考提示1.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3.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1.联系当前国际社会变化发展的势具体实际,加强对国际竞争的实质、表现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注(1)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2.要高度关注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秩序的主张要结合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作用、我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策和主张来分析和运用(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3.注意分析十八大报告、十二届基本目标、宗旨人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我国(5)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在领土争端、贸易摩擦中阐述的(6)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立场、观点,关注时政语言的理解和运用(7)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时代的主题(考点1)1.和平问题
(1)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3)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4)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发展问题
(1)含义: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效途径: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般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中国主张。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考点2)1.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3)意义。
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对策:世界多数国家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3)我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宗旨和基本准则(考点4、5)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即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考点6)
(1)成就: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考点7)
(1)决定因素: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2)内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3)意义: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举措。
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②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④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 题眼突破
1.和平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2.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
(1)从意义看,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从现状看,世界多极化是一个发展着的趋势,仍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随着多极化发展,各国之间合作在加强,竞争也在加剧。必须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
(3)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基本特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极化有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中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间的联系,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动政治多极化。
学习小贴士
关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易混易错点
(1)不能将和平与发展问题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混为一谈。不能认为当今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改变。
(2)不能认为多极化格局已经建立。
(3)不能认为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3.当前我国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国际形势(1)有利形势。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有利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③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⑤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2)不利形势。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②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③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仍然危害着人们的安定生活。④我国在经济、科技上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⑤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危害我国
国家利益。⑥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南北发展不平衡,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未改变。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主权国家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2)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作用。
(4)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核心考点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题眼突破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1)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决定了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内容。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2.正确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1)区分宗旨和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区分基本目标与首要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包含在基本目标之中。
(3)区分基本立场与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明确这一立场包含了不结盟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学习小贴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3.正确理解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性质决定对外政策的性质,国家
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内容。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行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对外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国家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3)随国家利益的变化导致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改变,从而使国际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4.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内涵: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
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④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⑤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⑥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3)措施。
①从国际社会成员的角度看,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②从国际竞争的实质的角度看,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③从国际形势的角度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A.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B.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C.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⑤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