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1.《画》

时间:2019-05-12 16: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语文1.《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语文1.《画》》。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1.《画》

一年级语文1.《画》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①.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②.学生动脑筋猜

③.出示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①.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②.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③.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近()

京()

声()

运()

听()

惊()

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①.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②.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来?现在老师给你们说一个“千条线──”好再听这一个“有时象个圆盘──”“天上栽花六个瓣,──”好,难不住你们?我再说一个“远看山有色──”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你们猜的对,出示课题《画》;老师边板书课题《画》能背过这首古诗的请举手,呀,这么多能背过的?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是怎样为什么猜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是根据什么?好)。

评析: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但最后一个谜语出乎我得意了之外,有个学生竟然说出火球不能拍,可见这个学生非常聪明,非常有想象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 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⑵ 摘苹果认字,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评析:通过这样认字识字,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生字,利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更加活跃。但在摘苹果这一环节识字速度好象慢了,耽误时间很长,还显得学生学习不扎实。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老师是一个组织者,调节员,应该是以读为本,以读感悟,再读再悟。但是感觉读的很少,没有达到全员参与,读的少,没有看到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并且还忘记了出画面,使课堂有点乱。

四、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出有代表性的响应的故事或儿歌。

评析:学生能大胆的放开,积极主动的把自己所想的表演的大家,尤其是在有“山水 花 鸟这四个字分别背出自己再课外所学习的古诗或儿歌,真是不可思议,出乎我得意了之外,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刚进入一年级不到两个月,学生竟然能背出这么多的古诗,说实在话有的我还从没听过,我真佩服这些孩子。

五 作业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1、画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实验教材一年上册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来——去 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

【教学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声、惊”是后鼻韵。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

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

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

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将两首两两相反的诗并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奇怪现象,悟出原来这些奇怪现象只有“画”上景物才

是这样。

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注意;将“山、水、花、鸟”加线,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观察对象。

【特别建议】

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对于诗句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学情,不必去讲解,更不必去分析。学生多读成诵,熟记于心,便能感悟。有关识字活动不要太注重形式如何“花哨”,而要注重落实识字的目标。与“画”相对的反映实际景象的四句诗,板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感悟,它不是重点,板书时写在副板书位置,在下一环节 “教师范写”时就立即擦掉,以免干扰主体“画”诗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第三篇:画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精品教案

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持之以恒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来——去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远山近水去花来鸟

有色无声还在不惊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6《画》教学设计

活动情况:为加强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现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六课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义词和找出反义词。

活动地点:一年级多媒体教室

参与人员:一年级全班学生、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远、色”等十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四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三组反义词。教学重难点:

4、教学重点:认识“远、色”等十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四个字。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一幅画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1.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识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分析:

这篇需要学习的文本的体裁为诗歌,在上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这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生对于文体的理解不困难,但是“山水诗”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可以由教师仅仅加以知识上的提及“山水诗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谜语、反义词,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入学前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也会理解较快。在书写方面,本文生字所涉及的笔画都在前面课文中有所学习,但“文”撇捺与横的搭配与结构需要有所强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PPT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这是什么?

2、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幅画里画了什么?(指导学生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板书注音字“远、近”,以及山水花鸟等景物;学习“辶”)

二、讲授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描写我们面前的这幅画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标画出来。(引导学生标出课后认读生字)

2、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

3、学习生字

(1)PPT展示,学生齐读生字(2)学生自主认识生字

哪位同学来当一当小老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相同偏旁记忆。组词:景色、彩色。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与“近”对比

惊:北京的“京”加“忄”。学习“忄”,强调该偏旁的字大多与心理的感觉相关。来:大米的“米”多一横,加一加的识字方法。(3)学生再读课文

(4)生字卡片展示,打乱顺序,认读生字

4、理解课文,反复朗读

(1)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边读诗句,边思考。教师引导 “远看山有色”:远远看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多美啊!谁能把这首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溪水欢快地从山间流出。但是,同学们听到水流的声音了吗?为什么?因为画上的水没有声音。那么,这一行应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春天到了,花朵盛开,现在春天已经过去,花为什么还开着?因为这是画中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读出花朵盛开的感觉。

“人来鸟不惊”:枝头站着小鸟,人走过来,它们也不会害怕飞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小鸟是画上去的?谁来读一读

(2)朗读全诗 a注意节奏2/1/2 b发现结构特点 设问:这首诗里一共写了哪些事物?一共有几个?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些事物都在诗句的第几个字?

同学们,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它们都是自然的景物,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就是山水诗

三、指导写字

1、教师书空范写(一笔„„、二笔„„)

2、学生书空范写

3、教师范写,讲解注意事项

4、学生描红、书写

5、教师点评

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注意笔画“点”)

板书设计

山 水 花 鸟

人 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生字卡片开火车,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

2、PPT齐读(无人 高声 惊人 春天 远近来去 白色 听话 还有 吃惊)

二、认识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1)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2)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学习“远——近、来——去、白——黑、高——矮、笑——哭、晚——早”六组反义词(以练习/游戏的形式学习)

三、指导写字

“文、六”

注意“六”的最后一笔为点。

“文”的撇起笔在横的中间,捺起笔在横的期必出稍稍靠右。板书设计

反义词

远——近来——去 白——黑 高——矮 笑——哭 晚——早

文 六

教学反思

下载一年级语文1.《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语文1.《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 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

    一年级语文《画鸡》教案

    画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认读八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教学方法:......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范文)

    1、画 知识与能力 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能对照图画......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 《画》 教 学 设 计 六安市三里岗小学 王少勇《画》 一、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1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春去:春天过去。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课文是谜语诗,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情感态度......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的课件[范文大全]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画》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辶”。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