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阶段,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我们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如成功课堂教学竞赛,达标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初中生在自主学习生物知识能力的实践研究).2、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独占讲台、以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研究.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力度.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初中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空坐位上,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生效果很不理想.三、课题研究现状
当代教育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像目前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行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等,我们学校过去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四、课题研究组织情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是盲目的试验.我们将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我国著名教学专家江山野教授的《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华师大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福建省普教教研室王永等主编的《培养能自主发展的人》,以及当今世界认知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当代人文思潮等丰富多彩的理论成果,并作为教改的新理论背景和坚实的基石.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做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即在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课后--断然取消课后书面作业,从而解放学生,解除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教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多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或自编提纲“超前”看书、读书、动手试练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析、比较、集体反馈交流、质疑问难、激智、教师适时的点拨、释疑等一系列活动后加上当堂练习,小测等形式,及时取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力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时需要将教学进度放慢,但这是为也将来的更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现行教材的内容、数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适当引进小学数学活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探索、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是有很大乐趣的.六、实验的做法、成果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七、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一)是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二)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四)是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智慧将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自学,掌握知识,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身体和智力发育处于转折时期,有很好的可塑性,而数学不仅是一门主要学科,更是一门有用的,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通过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和竞赛辅导,认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以下三方面入手。
在情感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建立“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在课堂上的具体措施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去学,约五分钟后,学生交流探究成果。
②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三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在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①要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②练习题应紧扣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运用,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③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3分钟,对于个别学有困惑的学生组内帮助解决。
④每一章学完后开设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对于典型题目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会把题做对,更重要是在做题中体会用到的数学思想。
3.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②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住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③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在课外方面: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就可让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纸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外可指导学生写学习反思,如《自主学习带给我的好处》、我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得怎么样》等。
总之,自主学习是初中生学好数学,学精数学的关键。它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主学习乐趣和显著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目标,而今我们正向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继续努力。
第三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总结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总结报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 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 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机械性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 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 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随着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 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 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 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 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 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数学课堂教学为扩 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 得体会。
目标、意义: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 性和有效性。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时机,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控,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 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 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 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 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 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 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 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 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㈠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 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 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 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㈠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 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 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交流学习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对此,许多教师在课 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 和学习的伙伴。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 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讲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 务,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路;⑵能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找出本课的 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来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 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 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 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 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 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 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 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 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 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 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 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
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 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 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 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 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 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 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 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 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 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 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 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 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 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 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 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 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 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 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 —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 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 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 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 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 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 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 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 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 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 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 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 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
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口气 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 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 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 “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 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 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 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 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 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
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 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 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教师 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 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第四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阶段,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我们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如成功课堂教学竞赛,达标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2、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2)初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二、课题研究现状
当代教育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像目前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行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等,我们学校过去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三、课题研究组织情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是盲目的试验.我们将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我国著名教学专家江山野教授的《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华师大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福建省普教教研室王永等主编的《培养能自主发展的人》,以及当今世界认知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当代人文思潮等丰富多彩的理论成果,并作为教改的新理论背景和坚实的基石.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做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即在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课后--断然取消课后书面作业,从而解放学生,解除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教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多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或自编提纲“超前”看书、读书、动手试练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析、比较、集体反馈交流、质疑问难、激智、教师适时的点拨、释疑等一系列活动后加上当堂练习,小测等形式,及时取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力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时需要将教学进度放慢,但这是为也将来的更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现行教材的内容、数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适当引进小学数学活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探索、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是有很大乐趣的.四、实验的做法、成果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五、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一)是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二)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四)是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智慧将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 学 生 自 主 学习能 力 的 培 养》
小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小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实施研究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也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二、主要研究的内容: 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独占讲台、以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研究.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国小语学法指导研究会理事长潘自由语)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力度.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小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空坐位上,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生效果很不理想.三、课题研究现状
当代教育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像目前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行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等,我们学校过去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五、课题研究组织情况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或自编提纲“超前”看书、读书、动手试练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析、比较、集体反馈交流、质疑问难、激智、教师适时的点拨、释疑等一系列活动后加上当堂练习,小测等形式,及时取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力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时需要将教学进度放慢,但这是为也将来的更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新课教学时,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是有很大乐趣的.六、实验的做法、成果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我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七、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一)是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二)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四)是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1、要进一步引领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一年来课题研究历程,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