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时间:2019-05-12 16: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一篇:《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李科敏 苏卡林 李奇云 黄恕伯

(1.湖南理工学院 物理与电子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2.南昌市三中,江西 南昌 33000)

摘 要:根据《体温计》的教学内容,为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给出了两种教学设计方案,并就三维课程目标在实现中存在的若干困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维课程目标 游戏表演教学法 科学探究法 逻辑推理教学法引言

物理新课程同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并把科学探究等教学方法作为实现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认为教学的中心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能把对应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就算大功告成,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程之所以要强调 “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因为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学习和探索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同时强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美好,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促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领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下面,我们结合《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2 教学设计方案一

2.1 教学方法:游戏表演教学法和科学探究法 2.2 教学过程:

2.2.1 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布置任务:

(1)学生分组讨论: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有那几个经常可以看到的场面?

2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借助改进和设计实验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编号:287。

第一作者简介:李科敏(1965.11—),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研究。(2)学生表演和观看:请一名女生扮演护士,一名男生扮演病人,用笔做测量工具,上台采用哑剧的形式表演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哑剧表演,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哑剧中有哪些内容和实际的相像?有哪些不像?应该怎样完善?(3)学生总结: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见的三个场面:“甩体温计”、“测一段时间”、“转动体温计仔细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比较、评价,促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表演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2.2教师发放常用水银温度计,让学生使用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体验用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的不便之处:常用水银温度计盛水银的玻璃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使水银柱退回到了玻璃泡内而不再表示人的体温,而且测量的精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水银柱太细不便观察。

针对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的不足,探究改进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2.3 观察体温计的结构和欣赏体温计的精美设计。教师发放体温计,要求:

(1)学生观察并比较体温计在结构(如水银通道、示数、外形等方面)上和常用水银温度计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并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温计并欣赏其中精美的设计:

(i)在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后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所以,这个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可以显示人体的温度;通过“甩体温计”才能使水银柱借助惯性回到玻璃泡。

(ii)在体温计上,有一个区域被设计成为一个凸透镜且使水银柱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学生思考:水银柱应该设置在该透镜的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这个缩口和外形的美妙设计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3)每个学习小组用常用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测量某一同学的体温,之后再直接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冷水的温度,讨论并评价两个测量过程及获得的结果。(会发现没有甩的体温计不能显示冷水的温度。)

(4)学生总结并口述: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护士展示以下三个场面:“甩体温计”、“测一段时间”、“转动体温计仔细看”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评估能力。)

2.2.4 学生总结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相应物理知识。3 教学设计方案二

3.1 教学方法:逻辑推理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3.2 教学过程:

3.2.1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发放常用水银温度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

(1)使用常用水银温度计互相测量人体体温。

(2)对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并用口头或书面描述这种测量方法的缺陷。(缺陷是:在常用水银温度计盛水银的玻璃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使水银柱退回到了玻璃泡内而不再表示人的体温,因而不便读数;此外,常用水银温度计的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初步评估能力。)3.2.2 针对常用水银温度计在测量体温过程中的缺陷,引导学生设法改进。

(1)问题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常用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人体后仍然能表示人的体温呢?

(2)问题二: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常用水银温度计的精度呢?

(3)问题三:为了能方便地读出很细的水银柱的示数,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呢?

要求学生评估本组每一个改进意见的优缺点并反复修改方案。最后,对自己改进后的温度计进行评估并作进一步的改进。

(设计意图: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事物的综合评估能力。)

3.2.3 教师发放体温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真实的体温计的结构,思考每一个结构特征的作用,再用体温计相互测量体温,交流体温计是怎样克服常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缺陷的?欣赏体温计上精美的设计结果,并把真实的体温计和你改良的体温计进行对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综合评估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体温计上精美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2.4学生总结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4 在教学设计中达成三维课程目标

上述关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了体温计的结构知识和使用方法,而且注重构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或逻辑推理的过程。通过游戏表演和科学探究,把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感到所学知识有用、有趣,又欣赏了体温计中精美的设计,还训练了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让学生既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体验到了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有人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倒是好,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内容,它能提高高考或中考分数吗?其实,在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相应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表明:它对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近段的各级考试中,已经逐步加大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考查,例如,【江苏省2011高考物理试卷第4题】如右图一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0.3J

B.3J

C.30J

D.300J

该题源自真实的生活,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知识,图一

它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让真正会学习的同学、注重联系生活的同学得到分数,而那些只会套公式的学生对此只好望题兴叹了。总之,在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是长远目标还是现实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有人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好,但在教学设计中要同时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太难。其实,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实现的难度并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难,关键是教师要牢固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设法把三维课程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记得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让学生拥有一个锻炼的“过程”。例如,在讲授《浮力》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入“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个故事时,设计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吗?这看来是个小小的教学设计,但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问题。下面是一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想到的办法: 方法

一、曹冲用石头,不方便。我用泥土,泥土在河边就有。

方法

二、用泥土也不够方便,我就用水,称一桶水有多重,用乘法算就可以了。

方法

三、泥土和水搬进搬出都不方便。曹操有的是兵,我就用那些兵,喊上就上,喊下就下,最方便。

方法

四、可以采用滑轮组来称象。

如果学生能找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他们就会感到:原来我们可以比聪明的曹冲更聪明!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即使没有找到更好的称象方法,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一次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感受,这样下去也会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顺利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还有人问:科学探究教学法是好,但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如何才能处理好科学探究与课堂教学时间太短的关系呢?诚然,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包括“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根据实验数据或证据对科学问题做出解释”、“评价研究过程和所做的解释”、“阐述自己所做的解释并参与讨论”五个基本过程。一般情况下,即使得到教师或同学的有力帮助,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这确实经常导致科学探究与课堂教学时间太短的激烈冲突。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做法是采用“部分探究”和“适当指导”,即每次科学探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只让学生重点参与训练一或两个探究过程,而将其它探究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直接给出或引导学生完成,对于选作训练的探究过程,教师也应该在不损害探究训练的前提下注重给学生以“适当指导”。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得到探究过程的训练。由于不同课堂可以训练不同的探究过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在每个探索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多次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为了弥补“部分探究”的缺陷,可以在课堂外以科技活动小组等形式开展“一学期完成一个探究课题”的完整训练。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Z],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廖伯琴 主编.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3、Center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A guid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

第二篇:“密度”的教学设计与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

“密度”的教学设计与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

摘要:以“密度”为教学内容,展示了教学设计要注重给学生构建“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知识实现同步健康成长。

关键词:密度;教学设计;实践体验;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68-4

引言

按照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创建“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做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设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知识实现同步健康成长。“密度”的教学设计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问题的基础,并为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铺垫。因此,它成为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下面,笔者通过构建一系列交流探索的环境,试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有关“密度”的知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和生活快乐。

2.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1]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然后出示下列各组物质,要求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在不损坏物体的前提下辨别出各组物质?

(1)第一组:在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里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参考答案: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酒精。)

(2)第二组: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柱体,分别是铜制品和不锈钢制品。(参考答案:看颜色,有棕红色的是铜制品。)

(3)第三组:两个体积都是1立方分米的铁球和木球,表面都刷有红色的油漆。(参考答案:称质量,质量大的是铁球;或者掂重量,即用手掂量两球的重量,重量大的是铁球。)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习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交流探讨,总结辨别物质的生活经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学生讨论2] 我们常听到周围人说“铁比木头重”,请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此说法,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组内讨论的结果。(参考答案:不严谨。只有在体积相同时,铁才比木头重。)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一大车木头比一枚小铁钉重得多”这个事实,领悟平时说“铁比木头重”的前提条件是铁和木头的体积相等,以此来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

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并利用“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比较质量的大小来比较或者区分物质”这一事实,再引入新课内容――密度。

2.2 科学探究,学会研究

(一)提出问题

教师先展示两组颜色相同的物品: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盐水,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这些物质呢?

结合学生的种种回答,引导学生探讨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密度。

(二)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思考、讨论和猜想下列问题的答案:

(1)对于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2)对于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如果物体甲的体积是物体乙的体积的两倍,它们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它们各自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3)对于不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例如,铁和木头),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质量是否相等?它们的“质量/体积”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讨论和猜想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教师布置学生取铜、铁、铝3种物质中的一种作为研究对象,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小组做同一实验,每种研究对象都有3个体积不同的实验物品,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天平、量筒、盛水烧杯、细线、小刀、水、刻度尺等,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测出3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相应的“质量/体积”,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设计意图: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表格的能力。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关心的问题,如:分工合作要明确,严格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并记录好实验数据等。

设计意图: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五)交流与合作

每一个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意见,并针对各自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思考以下问题:

(1)面对本组的实验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参考答案: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越大,但所有物体的“质量/体积”相同。)

(2)与其他学习小组交流测量结果,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参考答案: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体积”相同;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体积”不同,铜对应的比值最大,铝对应的比值最小。)

(3)如果另有一金属块,它的“质量/体积”等于8.9,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评估与反思

每个学生针对本组的实验探究过程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如何处理:

(1)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2)同学们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3)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哪些做法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4)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5)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述问题为牵引,强化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3 归纳总结,获取新知

[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上的探究结论,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有关的重点知识。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内物体所含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物质的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m、V、ρ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kg)、立方米(m3)、千克每立方米(kg/m3),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共同决定的。

(3)密度的特性: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物质的密度值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也与物体体积的大小无关。

(4)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用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103 kg/m3。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并记住水的密度为1×103 kg/m3,要求学生讨论和说出它的含义。

设计意图:归纳探索的成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4 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学生活动1] 老师开始向大家展示的两组物品: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盐水,它们的颜色相同,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来辨别这些物品,并要求说出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参考答案:分别测出它们的密度,然后对照物质的密度表进行判定。)

[学生活动2]在一采石场,有一块体积为2立方米的大石头,想知道它的质量但又无法直接称量,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来测出它的质量,并要求说出你们设计的测量方法和步骤。(参考答案:先从采石场取一小块同种石料,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出石料的密度ρ,再利用同种石料的密度值相等的性质、待测大石头的体积V和计算公式m=ρV,即可求出大石头的质量m。)

[学生活动3] 小组讨论:小明家有一枚黄色的戒指,你能否想个办法来确定该戒指是否是黄金制品?(参考答案:先测出它的密度,然后看它是否等于黄金的密度值19.3×103 kg/m3来判定。)

设计意图:利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构建讨论和思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应用物质密度的概念和性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亲切、有趣、有用,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授1] 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例如,岩土的密度是岩土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在农作物栽培、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骨矿物质密度是反映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骨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病变情况,它在医疗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地球不同圈层(即地壳、地幔、地核)中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研究地球不同地点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人类了解和利用地球运动变化的规律,有利于人类开发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宇宙中各个天体的物质密度中含有大量的信息,研究天体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人类了解天体的质量、体积、年龄等相关性质。

[教师讲授2]相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叙拉古赫国王叫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生性多疑的国王认为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确实一样重,怎样既能检验王冠的真假又不破坏王冠呢?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无计可施。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他发现自己会排开一些体积的水。这时,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待测金冠在水中排水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真假。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经过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他来到王宫,把王冠和同等重力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同等重力的纯金的体积大,即王冠的密度比黄金的密度小,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密度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一个有趣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向学生展示密度的巨大用途,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之情。

2.5 归纳总结,把握重点

[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然后板书:

(1)密度的定义:(略)

(2)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略)

(3)密度的特性:(略)

(4)两种常见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g/cm3=1×103 kg/m3。

(5)学会查阅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教学反思

在此“密度”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构建了“实(下转第74页)(上接第70页)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体验、交流和思考,从而“发现”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规律,再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求解,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既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又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知识实现同步健康成长。这种教学设计,已经在岳阳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亲切、易懂、有用、有趣。

参考文献:

[1]梁振圣.新课标视角下《功》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8):67―68.[2]张景铨.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5):9―11.[3]李科敏,李奇云,苏卡林,徐旭玲.教学设计要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10):38―40.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从“以人为本”出发-谈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体制

从“以人为本”出发-谈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体制

[内容摘要] 物理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检查和促进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的发展有赖于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制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物理教学和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建立重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评价体制。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物理 教学评价

引言

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是现今教育者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优化教育过程,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教育评价的价值观不同,对教育评价的基本内涵理解也就不同,并直接影响到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目的的看法。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适应新型教育理念的更全面、更完善的新型教育评价理念和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是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评价理念,它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研究性学习和人的发展性原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教育评价体制的深入思考。本文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制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物理教学和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策略、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引导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评价

1S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

(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

(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

(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继承而不重创新,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忽视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后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后积极分析原因、查找资料、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 如教学过程中过分专注于学习成绩的取得,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高考状元等过分追捧。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形成了过分关 1 注成绩的行为,而忽视了自身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当前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物理教学需要,它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二、新型物理教学评价

为了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激励,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走上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物理教学必须不仅教会学生“接受”和“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

新型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首先,新型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从生活实例、科技知识中发现和领略到物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另外,新型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发展性学习。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重视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新型物理教学必须注重研究性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所获得的学习机会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基于这一考虑,一个完整的学习评价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即: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机会评价。根据这一评价系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包括对探究机会的评价、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和对探究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以上要求,新型物理教学的主要评价方面应该包括: A、教学观念

1.积极引导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物理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兴趣爱好驱使下的一种自愿行为。

2.教学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灌输而应体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提倡采用参与型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突破陈规、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创新性的观点。3.体现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思想。

4.体现综合优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教育手段。B、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1.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任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

2.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习任务类型、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确定相应的具有一对一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C、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1.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概括、指导学生阅读等;

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帮助学生发展较为灵活的意见和态度等。D、学生的学习活动

1.多种方式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操作能积极参与、协同作用。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比较充分的讨论,学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E、教学效果

1.物理教学应侧重于学习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良好的人际交流及平等合作氛围的体验,在学习和讨论中不断进步。3.学生对科学探究与操作过程的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领,为今后的深入发展做好铺垫。

4.物理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前沿科学和现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身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三、新型物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新型物理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物理教学工作。和传统物理教学评价相比,它在以下几方面具有优势:

一、)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物理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学生参与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爱好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体现了新型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不再拘泥于解题或是应试,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物理思想,追求物理本质的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体现了信息化教育新理念。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学会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构建物理模型,辅助理论演绎等等

四、)强调开放性学习环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

四、小结

物理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检查和促进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的发展有赖于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因此这有待于我们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反思和研究,最终建立起一套与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下载《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物理》从《体温计》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