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6:2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篇: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五 年 级 音 乐 教 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1 2 3 6)、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3、教师范唱(伴奏)。、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7、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

(一)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问题:、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拉萨谣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3、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

四、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

五、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还学习了优美的藏族舞蹈。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共同的认知能力与教育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特点——给予学生知识享受与启迪。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西部音乐的粗犷朴实,还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西藏对学生来说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对她的了解却很少,本节课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在学唱歌曲《拉萨谣》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主旋律,告诉学生如何从旋律、节奏特点去感受体验艺术形象,再加上老师的手语示范,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唱准音高,同时教师范唱,用真实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从中领会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动人的乐曲中。

学生对西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学唱歌曲增加了对藏族音乐的体验。,但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的不够好。没有做到声断气连。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拉萨谣》。2.“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目标

1.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2.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好,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第一组:介绍拉萨、布达拉宫,演唱《拉萨谣》,欣赏《阿姐鼓》。

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西藏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拉萨、布达拉宫)

3.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雅鲁藏布江)

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还有阿姐亲切的鼓声。请听我们演唱的《拉萨谣》。第一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人:《拉萨谣》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风格的音乐,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音乐的气氛神秘、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阿姐鼓》。第二组: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

小组主持人:西藏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一是锅庄,一是弦子。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乐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我们以前学过的《我的家乡日喀则》《多快乐呀多幸福》就具有锅庄的音乐特点,请听我们演唱的《多快乐呀多幸福》。第二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人:为了解藏族的音乐,我们还特意学习了一首弦子《巴塘连北京》。现在请我们组的小歌唱家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

“东方架起彩虹啰,山连水,水连山,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啰。” 第三组: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小组主持人:雪顿节是藏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活动。早晨,当晨曦刚刚露出来的时候,在低沉的法号声中,喇嘛们就把巨大的佛像慢慢展开。当佛像展开的时候,太阳喷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被人们称作是“天神合一”。然后人们来到罗布林卡,载歌载舞,彻夜狂欢,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西藏各地的藏戏团也进行藏戏表演。所以,雪顿节也被称作是“晒佛节”或“藏戏节”。藏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请欣赏我们表演的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请同学们为我们伴唱。第三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欢快的舞蹈《洗衣歌》,这是一个表现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录像。

主持人:刚才各组都表演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西藏的音乐,介绍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她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教学反思:

本堂课深入体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结合,学生都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但敢于大胆表现的人不多,相比较而言,五一、五二情况要好一些。五三、五四的同学由于刚转到陌生的学校,有点放不开。后来经过鼓励情况有所好转,今后在“表现”这一环节还要加大训练力度,多给为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梅花》 创编《春晓》 王安石 第二课时 《静夜思》 李白

第三课时 《读唐诗》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二)资料 《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找

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静夜思》。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歌曲处理: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3、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4、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生2:…… 小结(略)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五单元 欢乐的鼓声》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龙腾虎跃》作品的情感。

2、模拟激越的鼓声。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实物(拨浪鼓、铃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用途。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

2、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由慢速到快速。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的情绪?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学习鼓的节奏为主体伴奏(拍手、拍脚或用铃鼓)(2)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3)欣赏第三部分及尾声

师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得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4)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乐曲的录像,再次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4、简要介绍曲作者

小结人说鼓的敲击,体现着生命和激情的节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无论是其形制还是敲击方式,构成了华夏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补充欣赏《丰收锣鼓》。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木鼓歌》。

二、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三、教学重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四、教具

电子琴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木鼓舞》的录象 师:人民在做什么?

生:人民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是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

2、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 XX / X 0 / X 0 / XX XX / XX X / XX XX /X 0/ 学习歌曲第 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用听唱法慢速练习。学习第9-12小节的旋律。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反复练习第9-18小节。

学习第19-21小节,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2,2-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教师:播放第二段歌曲。学生听录音,加深印象。分组练习展示。

3、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设计伴奏的方式。创编歌曲的律动。

分组设计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小组汇报展示。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鼓声传情。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得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 并创编“鼓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得热爱之情。2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四、教具

录音机 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师:前两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鼓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出示课题(鼓声传情)。师:听说过鼓舞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 生1:受到鼓励。生2:使人振奋。

2、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师:鼓一舞,人们闻鼓而舞,久而久之成为了中国的鼓文化。请看下面的录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生1: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鼓文化。生2: 有自己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4个音乐片段,有四种鼓,请你先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再为音乐选择相对应的鼓,小组内商量。

学生分成小组活动。

教师到各组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把小组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第一组:唱《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组: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组:唱《金孔雀与凤尾竹》的片段,选择象脚鼓。

师:同学唱得不错,说明同学们知识面非常丰富,现在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纸杯、塑料盒、可乐筒等),请你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鼓,敲一敲,用自己创编的节奏与他人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展示活动。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交流。学生分组展示。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鼓”,是我们民族音乐中宝库中的一朵小浪花,还有许多别的鼓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继承、创新,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生1:知道几个民族使用的鼓。

生2:知道了身边的物品可以发出象鼓一样的声音。

师:词语中也有包含“鼓”字的,能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请你举出例子跟大家说一说。生:欢欣鼓舞、鼓乐齐鸣、一鼓作气

师:同学们还可以找到很多,下次课告诉我们。

第二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三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花好月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花好月圆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1.欣赏引子部分。

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2.欣赏第一主题。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2017.3.1 最新版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1.议论本节课的收获。2.分组为音乐伴奏。

3.听辩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主题的变化为音乐分段。

2017.3.1

第五篇:桂教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材

音 乐 教 案

五年级 上册

任课教师:李萍

班级:五(1)——五(4)

第一单元

唱起来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

2、复习2/

4、3/4拍的节奏。

3、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节的重拍。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起唱歌都常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先让我们和老朋友见见面吧!(板书2/

4、3/4)一起打个招呼。谁来说一说2/4和3/4的特点。(指名说)

二、节奏练习:你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强弱吗?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4右脚踩强拍,左脚踩弱拍。3/4右脚踩一下拍,左脚踩两下弱拍。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拍带入歌曲当中,孩子们听好啦!

2、感受歌曲

请孩子们边听边打打拍子。

3、生按节奏读歌词

4、跟琴唱歌

5、跟录音唱

6、突出强拍的音

7、师指导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创编歌词

五、下课

第二课时

《久不唱歌忘记歌》

一、复习

全班齐唱《说起唱歌都常来》

二、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绕口令吗?谁来读一读?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过同学们要先来读一读这段绕口令,才能更好的听懂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带读歌词,(绕口令)

2、录音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这首歌的?听完这首歌有怎样的感觉?(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4、师指导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课

第三课时 《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乐创新活动——民歌新唱

1、让学生回忆一些经典老歌,在民歌节上的新唱形式,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2、让学生讨论,如果要改编《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组选择改编的风格

4、分组展示。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唱天谣》

一、导入

1、播放《唱天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样的乐器伴奏的?

2、介绍天琴: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来伴奏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壮族的风俗——歌圩。两个不同的壮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天琴的外形和音色进行介绍,天琴是百越壮中最古老的三种乐器之一。

2、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还有哪些乐器伴奏的?(脚铃)

对!我们壮族的姑娘小伙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弹天琴和摇脚铃的样子吗?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小段音乐)

4、这是首多声部歌曲还是单声部的?

5、同学们,弹起天琴跳着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热闹的歌圩中吧!(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二单元

爱心满天下

编写者:李萍

1、个送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的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老师、妈妈的尊敬和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进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只是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一、导入

每个中国人都会唱国歌,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国歌》的来历吗?

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国歌》。

二、新课内容

1、欣赏男女生气唱的国歌

1)请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2)找出不熟悉的节奏(板书)

2、学习音乐知识

1)认识三连音:出示三连音的节奏卡,师示范。讲解“三连音”节奏型的特点

2)三连音: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3)生跟着师念三连音的节奏(结合书中的节奏练习)4)讲解渐强渐弱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3、集体朗读歌词

4、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

5、跟着伴奏唱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二课时

《童年的小摇车》

一导入

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欣赏童声独唱唱《童年的小摇车》。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妈妈深情的爱。)

1、再欣赏:《童年的小摇车》,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回忆一些你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孩子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为什么“我”童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摇车。

3)从妈妈爱我们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说妈妈无私的品格。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互相走近》一声部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4/3拍,让我们跟着这段愉快的旋律再次感受4/3拍。(划拍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好!刚才同学们感受的那段旋律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互相走近》打开书本16页

三、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老师范唱

请你仔细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由那些音符组成?

四、学习歌曲

1、学习歌谱

随老师的琴声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习歌词

3、跟着录音默唱歌曲

4、跟琴轻声唱

5、跟录音齐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四课时

《互相走近》二声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一声部

三、导入

《互相走近》是一首好听的二声部歌曲,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四、学习新课

1、仔细听录音范唱,听出低声部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的哼唱

2、老师弹唱低声部歌谱

3、生跟着琴轻声唱歌谱(师纠正变化音的音准)

4、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5、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6、生分声部合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三单元 竹韵飘香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及变化音的音乐美,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

2、聆听竹乐,听辩芦笙、竹相、竹二胡、竹笛、巴乌、葫芦丝等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感受民族乐器的美。

3、了解有关竹子的相关文化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竹艺,艺术表现中的竹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竹乡娃娃爱竹林》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竹

叶儿

哟,竹

叶儿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哟,竹叶 儿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三、情绪指导

1、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2、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3、全班齐唱。

四、下课

第二课时

《侗寨狂欢夜》

编写者:李萍

一、导入

1、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二、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弥渡山歌》

编写者:李萍

一、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导入

1、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三、欣赏乐曲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云之南》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虫儿飞》

二、导入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三、欣赏歌曲《云之南》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单元

原野的回响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红蜻蜓》和《牧场上的家》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能用优美抒情、富于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2、学习4/

2、4/3拍的指挥图式,并尝试跟随老师进行指挥。

3、通过活动“欢乐牧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和二声部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合唱能力。

2、两个声部之间的合唱能协调、均衡。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红蜻蜓》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二声部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

三、导入

童年是多彩的,有这样一首歌曲,不知它会让给你想起怎样的童年趣事?

四、感受歌曲

1、聆听范唱

师:孩子们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这么优美的旋律唤起你对童年的哪些回忆?

2、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是描写少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大人们也喜欢唱,又成了他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歌曲。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美好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听一遍。、师范唱学生跟着音乐划三拍子的指挥图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

师:请你们伸出右手随着老师的歌声划划三拍子。

五、学唱歌曲

1、用LU音哼唱歌曲旋律(纠错)

2、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跟录音在心里默唱

4、跟录音轻声唱

5、跟老师的钢琴轻声唱

6、全班齐唱

六、小结

七、下课

第二课时

《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六、下课

下载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 》,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

    五年级音乐上册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合集)

    最新版 手拉手,地球村 课 时: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的: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

    五年级音乐上册 难忘今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难忘今宵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

    五年级音乐上册平安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合集五篇)

    最新版平安夜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人教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

    人教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教 学 备 课 部 五年级 音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 朝 夕 标 目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 一 課 時 一、聽《晨景》 1、聽樂曲《晨景》,你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是什麼? 要求:邊聽邊對照教材中の三幅圖,你認為這三幅圖能否反映音樂所描繪の晨景?你能畫出更好の圖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