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新授课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新授课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上外西外
朱煕平
教学内容:上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P62-63。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习单、直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师指着边,请学生回答)
生:这是长方形的长,这是长方形的宽。
师:谁来说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师指着边,请学生回答)生:边长
师:对,正方形的4条边都叫边长,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面积,谁能比较一下哪个图形面积大呢?大多少呢? 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全班齐读课题。
二、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
师: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一个摆一摆的活动。老师手里的正方形有多大?什么是1平方厘米? 生:
师:怎么摆呢?哪位同学读操作要求。生:读要求。(全读完)
师:同学们听清了吗?好,请拿出学习单,运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1号长方形。(板书个数、面积)师:巡示
师:摆完的同学请坐端正,请同学说说你摆的1号长方形用了几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大的?
生:6个小正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1 生:2 师:每行摆3个,摆了2行,也就是摆了2个3,一共是6,所以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运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来摆摆2号长方形。如果在摆的过程遇到了困难,先自己想办法,实再想不出,也可以请同桌帮忙。生:每个同学摆。
师:谁来按照老师的板书来汇报2号长方形。生:
师:每行摆4个,摆了3行,也就是摆了3个4,所以2号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这位同学是用小正方形摆满发现2号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我还发现还有同学是这样摆的,是没有摆满的。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
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谁再来把他刚说的方法再来说一遍。生:
师:我们知道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每行摆了4个,说明它的长度就是4厘米,摆了3行,说明它的长度是3厘米。虽然3行没有全部摆满。但我们也能想像出3个
4、所以它的面积也就是12平方厘米。很会思考的同学们,我们接着来看3号长方形,我们现在还能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3号长方形的面积呢 生:
师:好,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想办法? 生:
师:谁来汇报你是用什么办法? 生:
师:长12厘米,说明每行可以摆几个?宽是10厘米。可以摆这样的十行。也就是10个12,我还发现有的同学用画格子的方法来计算的,这个方法也是正确的,只是太烦琐了。七班的小朋友真是越来越会思考了。
师:我们刚刚动手操作了3个长方形,请大家观察这一组数据,你发现了每行排的个数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摆的行数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由此你们可以想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板书)
师: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求长方形面积就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是一组邻边的长度。那是不是求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想不想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反面的第二题,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标出长和宽,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验证一下。生:画并计算
师:谁来汇报你画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画了几格,分别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生1 生2 师:其它同学画的长方形,用数格子的方法与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致吗? 生:
师:同学们真是能干,通过大家的验证,发现所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长乘宽。刚刚巡示的时候我还发现有个同学是这样画的(投影展示)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了一个长是
3、宽是3的长方形,面积是9的长方形。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3厘米,这个图形就是? 生:正方形(板书)
师:老师要求画长方形,他画一个正方形可以吗? 生:
师:为什么可以?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说得真好,正方形也是长方形,那你们能不能大胆推测一下,正方形面积可以怎么计算呢?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和宽。
师:当长和宽长度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时的长和宽就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一说。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全班读公式,要求正方形面积,我们就要必须知道边长,也就是4条中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个图形吗?现在你能求它们的面积了吗?好你说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它们的面积,好,教师告诉你它们的长和宽。谁来计算长方形面积?先说所运用的公式,再说算式。生:指名汇报。
三、综合应用
1、这是我们学校的菜园,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知道了它的边长,谁来求出菜园的面积?
2、这是放灭火器的橱窗,前两天呀玻璃被小朋友打碎了,现在工人叔叔要配一块多大的玻璃,怎么办?
3、朱老师绣了一幅十字绣,只绣好了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帮老师算算这幅十字绣有多大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练习部分78〜79 附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个数
面积 每行摆的个数
摆的行数
120
120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本节课从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开始,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大小比较,引发知识的冲突,进而提示课题,探究比较的好办法。对开展新教学内容开了一个好头。
2、公式的推导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每人8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形来摆1号长方形开始,通过自己动手摆长方形,得到1号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并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摆的过程,每行摆3个,摆了2行。接着摆2号长方形,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同桌合作摆满,一种是半铺满。再过渡到3号长方形可以用量的方法来求得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同桌的合作,完成了3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观察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有关。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3、学会与人合作。
本节课在测量2号长方形时,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全面互动,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菜园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节课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的过程很顺利。而在让学生汇报时,教师说的过多,指导的过细。在孩子说不出或说得不够准确时,教师可另找孩子帮助,实在不能说出时教师可稍加提示。这一点是我应该注意的,应做到该放手时要放手,能不讲时就不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提问还要进行锤炼,评价的语言还不够精练。对于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我还不能够灵活的处理,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西外 朱熙平)
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在学校第六届的“我型我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复习课,根据学校对本次我型我秀展示课的要求,这次的展示课中要运用微课程,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我先确定了本节课的上课模式。既然是复习课,知识梳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到底是老师在课堂上梳理呢?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梳理,我一直犹豫不定。因为单纯老师引领着梳理,就容易形成老师牵着孩子走的局面,放手给孩子吧,又担心他们课上整理的不全面,而且对整理的时间也不好把握。考虑再三,我将两种方式进行了折中,就是利用学习任务单,将知识梳理的环节作为一个课前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孩子自己回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这样一上课就直接进入到交流展示的环节,既让学生体验了自己整理的过程,还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课堂上在孩子进行指示书里的交流展示时,我有意识地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整理方式,有两个同学是运用大括号的方式进行整理的,还有一个同学就是一条一条整理的,在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之后,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大括号这种方式进行知识整理能更加的清楚的反映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我再根据学生的整理情况,和学生一起一边整理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板书到黑板上,这样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整理和回顾。
上课的基本流程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了。对于微课程,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微课怎么做,用在课堂中的哪个环节合适?这都是马上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本身有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功底,再加上上次在学校的校本培训中听过微课程方面的讲座,在微课程的制作技术上还是比较容易的。至于微课程出现的环节,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制作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微课程,虽然讲授新课的时候。孩子们都用学具进行了尝试,但是在进行知识梳理环节,孩子们却把这个知识点忽略了。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知道计算公式,更应该清楚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时微课程就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了,以动画的形式配上老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很快的回忆起学习的过程。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初次的微课尝试让我和孩子们都尝到了甜头。这也为以后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次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上,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为学生设计大量的习题,而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折纸游戏”、“拼图游戏”和“小小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进一步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不一定相等等具体的知识点。从后面的单元测试中我发现,这种复习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也避免了以往复习中那种枯燥的局面。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对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太好,在知识梳理环节,用的时间有点多,所以在练习的环节中就有个别的习题没有处理完。然后,就是在课堂中的评价语言还不是很丰富,没有抓住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评价和点评,这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改进。
第三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集体备课主讲《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本溪市北星小学
刘丽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2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范畴,是学生在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进一步加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它为学生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和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来发现并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会画长方形与正方形。
2、通过观察、动手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依据特征准确的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学生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操作法和电子白板的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境和情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具: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三角尺、直尺、方格本、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一张。
七、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呀?它就是机器人闹闹。先和闹闹打个招呼吧!(出示机器人,超级链接机器人说话:大家好!我是机器人闹闹,请你仔细观察我的身体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一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出示让学生好奇的机器人,在通过对电子白板的超级链接功能,使机器人链接到儿童的音频文件,让学生通过与机器人对话来完成此题。一方面机器人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借着机器人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
2、揭示课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他们中的两位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白板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在同一个画面)师:这是谁?(长方形、正方形)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想不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更进一步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来比一比谁最善于观察,谁最愿意动脑思考,希望大家能做到声音洪亮、踊跃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在同一个界面出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形与文字,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即出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索、发现特征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师:(白板出示一个标准的长方形。)首先请你拿出你手中的长方形纸,看一看我们手中的长方形彩纸一样吗?(不一样,有大的,有小的)⑴猜想
师:虽然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长方形,那它们身上一定有着共同的特征。用你那双会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汇报,我观察到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数一数(师出示“数”贴在黑板中)生:汇报,我观察到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生,我觉得长方形对边相等。
师:这里出现一个新词,对边(师板书)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请到白板中指一指。
师:这两组对边一样吗?(不一样)一共有几条边?(四条边)上下两组对边和左右两组对边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下这组对边比左右这组对边长。
师:你观察的非常细致,谁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小结:那我们就把这组比较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把这组比较短的边叫做长方形宽。
师:移动长方形的方位(立、斜),问:能不能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 指生到前面操作,把长和宽拖到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白板中图形的旋转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感官看到长方形的变化,并且让学生到白板中操作来找到长方形对应的长与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互动操作能力。】 师:这个长方形无论你怎么摆放,相对的两条长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相对的两条短边叫做长方形的宽。刚才有同学说长方形对边相等,他们的长和宽我们用眼睛一看就可以知道。⑵小组合作验证
师:但对边是不是相等我们用眼睛能一下看准确不?(不能)刚才还有同学说四个角都是直角,对不对?我们要来验证。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同学们说的特征是不是对的呢?(量一量)好,那么在测量时如果你选择量一量的方法,你就要把测量的结果都是几厘米写在长方形对应的边上。师:除了量一量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折)
师: 好,那你就动手去折一折,你的动手能力一定很强,但你一定要注意在汇报时候要能够说清楚你是怎样折的?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和组内的成员说说你的方法,然后在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一量,折一折,共同完成老师课前给你发下去的“填一填”的第(1)小题,证明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指一生到黑板中操作测量)
【设计意图:指生利用电子白板的标尺功能来验证四条边的长度及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操作测量。一方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操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⑶班内交流、总结 <1>量一量
操作生先汇报。(师:还有谁也是用测量的方法)
生:我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两条长都是()厘米,宽都是()厘米,所以说它的对边相等,而它的四个角我用三角板一量就知道都是直角。(指两名同学)师:两名同学量得的长和宽虽然不一样长,但都能证明对边相等。<2>折一折 生:汇报演示。
师小结:这些动手量和折的方法能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还有其它方法吗?老师在白板上可以用移动边的方法,让同学们清晰的看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出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齐读)【设计意图:学生先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初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在利用电子白板中线条的可移动功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长方形的对边移动到一起重叠后的效果,从而将本课的一个重点即: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使用电子白板的色块遮盖功能出示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师:看到你们如此爱动脑筋,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有些不服气,他想考考你们的眼力。
(4)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是的打√,不是的打×。(白板出示)
【设计意图:此题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几何图形拖拽及填充功能,让学生能在看到多种图形的情况下利用长方形的特点来准确的区分。1.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笔在括号里打上相应的符号;2.通过直尺、三角板工具演示有的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3.利用图形的旋转功能证明第三个图形是长方形。判断第三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是一个难点,利用图形的旋转功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难点。】 2.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是好眼力,看来已经很好的掌握长方形的特征了,请同学们来看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有什么特征?)继续拉,现在呢?什么形?她的宽变了?长怎样?(白板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或近似于正方形的长方形。)
师:继续拉,现在呢?(学生可能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那这个图形到底是什么图形呢?为什么有的同学说它是长方形呢?而又有的同学说是正方形呢?一定是长方形与正方形有着共性的特征,那么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证明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并完成填一填的第(2)小题,然后我们在来判断这个图形到底是什么形。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将图中的长方形缩致和正方形很接近的长方形。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慢慢变短,当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一样长时,它就成了正方形。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既让学生看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又引起了学生想探究正方形特征的学习欲望。】(1)、学生动手操作(指一生到前面来互动操作验证)
【学生操作:点击直尺出示直尺工具,量出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证明每条边相等;点击三角尺出示三角板,测量每个角为直角。】(2)、汇报交流,归纳正方形特征。<1>量一量:
生:四条边都是()厘米,所以我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师:那正方形没有长和宽之分,我们给这四条边起个什么名字呢?都叫边。<2>折一折: 生:操作汇报。
师:老师将折一折的过程做成了动画,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并动手折一遍,折好后收起来。
师:师白板操作四条边重合证明四条边相等。小结:正方形特征,齐读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通过动手实践,初步了解正方形的特征,在利用电子白板中线条的可移动和旋转功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长方形的四条边移动到一起重叠后的效果,从而将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本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即: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使用电子白板的色块遮盖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现在我们在来验证刚才的图形到底是什么图形,相信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老师白板操作直尺量来证明(或直接显示数据)。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长和宽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的时候就是正方形,不同的时候就是长方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的图形数值显示功能,直接让学生看到图形的长宽变化,数字显示比较小在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看的直观清楚明了。这个图形的验证过程正是让学生清楚看到长方形的宽没有发生变化,而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为下面的习题操作又做好了铺垫】(5)、(小练习:看到刚才的图形转化过程,老师想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那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呢?怎样折的?如果把剩下的一条长方形在折出最大的正方形你能折几个?分别是边长多少的正方形呢?)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不但动手能力强,计算能力也如此的强。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刚才,我们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汇报后,出示小结特点。(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形及特征直观的展示在同一界面,让学生清楚的比较出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
师:同学们真是一个细心又善于观察的孩子,瞧,我们的老朋友笑笑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你来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出示信封。(信封后面藏着三个图形,第一个是长方形,拽出来后直接扔到垃圾箱里,第二个拽出来的是正方形,第三个是直角梯形)指生猜信封后面藏着什么形?
【设计意图:将贴近学生生活的信封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白板的图层遮盖功能来增强猜一猜的神秘感,最后通过拖拉图片来揭晓谜底,在谜底揭晓的过程中在一次呈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猜到多种形状。
师:师拽,适时提问是什么形状?此时它的长在哪?宽在哪?继续观察,它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它的长不变,当宽和长变得同样长时候,它就是一个正方形,继续拉动,又变成了长方形,(最后出示的是一个直角梯形。让孩子们知道看问题不能只看片面一定要全面在下结论)
(三)、画一画
师:看来我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那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看谁画的最漂亮。提问要借助什么?(格尺)指一生到前面来操作画。(方法多样:可以先画出一条边,在画邻边,也可以先确定点在连线。)
画好后(让生说说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其他学生来判断他画的对不对。【设计意图:使用电子白板的网格背景功能,让学生利用直线快速清楚的依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方格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也想考考同学们,请你
1、数一数图中的正方形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由两个,四个、六个、八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孩子们发现每增加两个小正方形总数就多了三个,用拍照或复制拷贝功能,让学生继续依据规律说出10个小正方形的总数)(引导生用现做的生成的大正方形来展示哪里有正方形)
【设计意图:为了节省时间,将事先画好的正方形用无限克隆功能摆好,在利用电子白板的色块遮盖功能将图形一组一组出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发现每次增加两个小正方形后又和原来相邻的两个小正方形构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看来如此有难度的题还考不住你们,那老师这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2、数一数有多少个长方形?
师:请你来数一数这个图形里有多少个长方形。
出示由六个长方形组合成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数,然后汇报交流,教师或生利用图形遮盖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有18个长方形。
师:看来数图形也是有技巧的,要想一个也不丢不落,一定要讲究方法,先数单个的,再数由两个组合在一起的,三个„„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体现了习题的梯度性,让学生学会有规律的数准数量比较多的图形,在汇报数的过程中可利用将图形换色进行抻拉遮盖功能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会更清晰明了些。】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各抒己见。师:生活中不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同样可以验证其它图形的特征,这些方法都能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定会收获更多。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首先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引入本节课,让学生从中找一找所熟悉的图形,一方面机器人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借着机器人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猜想来了解长方形的特点,然后对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然后教师充分借用电子白板的线条与图形的移动和旋转功能清晰的将本课的重点展示给学生看。在利用图形的可抻拉功能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转化过程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不仅让学生看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转化过程,还调动了学生探究正方形特征的欲望与兴趣。在这里,验证边和角的方法都是多样的,如通过“折一折”和“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我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验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习题的设计上考虑到梯度,尽量让所有孩子能“吃饱”,首先设计了在数图形中发现规律,然后在出示更有难度的数图形题,让孩子们能依据规律数图形,很好的让孩子将所学应用与实际,由于图形个数比较多,在数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清楚的看到哪几个小长方形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采用了局部图层遮盖并依据它可以随意抻拉的特性,让孩子们清楚的看到结果,这也是白板特有功能的一项很好的应用。相信只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孩子,正确开发和利用白板的功能,就一定能够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了本节课后仍然感觉有些不足,力争在就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 课堂上该让孩子说的尽量留给孩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再进行总结概括,要相信孩子们会做得更好,不要操之过急。语言的把握应该更佳简洁,精炼,更加规范些。
第四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小学部
侯丽颖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来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教学的新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活动、探索体验知识的过程,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一、成功之处在于: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二、不足之处在于: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第五篇: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出计算公式。2.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面的图中,有表演区和休息区,你知道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 生:用透明方格纸摆上去测量。
师:除了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还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师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请你从中任选两到三个图形,想办法得到它们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师出示图片)
师:上面有6个图形,请你从中选自己喜欢的两到三个图形,想办法得到它们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填充表格。)
师:(指图1的数据)这里的长5厘米你是怎样得到的?宽呢?面积呢? 生:因为1cm2的边长是1cm,所以长是5cm宽是3cm
师:观察我们记录的数据,你发现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口答:
(1)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cm,宽是4cm,这个长方形里含有多少个1c㎡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9m,宽7m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能运用刚才归纳的公式进行计算吗?
3、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师:正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叫做什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关系是什么呢?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师:知道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用这些方法来计算表演区和休息区的面积。
三、及时练习练习一
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信息?
1、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信息?
师出示:长12米,宽3米
边长6米 学生列式计算。练习二
1、出示:怎样才能算出这两张请柬各用去了多少纸呢? 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师:开运动会,就要邀请一些客人。小动物们设计了两种请柬。怎样才能算出这两张请柬各用去了多少纸呢? 师:请你量一量,算一算.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一张彩色纸长15厘米,宽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用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练习册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