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柏坡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了学习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校宣传部老师带我们去西柏坡和沕沕水进行了学习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身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标语和巨型雕塑,雕塑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妇女和儿童。它形象的刻画出新中国诞生所依靠的各个阶层。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的纪念馆和党中央旧址。虽然在历史课中对这段历史也有所了解,但真正的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一串串历史的数据,那一切就越发饱满真切。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我好像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意气风发”的年代。好像看到了一群为了祖国兴亡而思考奋斗的人们;看到了五位书记在一间草坯房里指挥千军万马的辛苦和伟大;看到了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小推车和担架;看到了他们即将进入北京建立新中国时的喜悦;看到了„„这一切都更直接的触动着我!
为了在思想上跟紧党的步伐,我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具体内容是“反四风”,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风指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正是因为形式主义的出现,才导致了官僚主义的变异;官僚主义的盛行,才导致了享乐主义的滋生;享乐主义的蔓延,才导致了奢靡之风的兴起。当然归根结底,这“四风”都是腐败思想所衍生出来的。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根本目的就是反腐败。只有为官务实清廉,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我们的政党才会发挥其先进性。才能保障我们的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因为我们的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是人民支持扶植的政党。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牢记自身的党性。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
这次西柏坡实践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西柏坡精神”,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方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老一辈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前夕,就能警醒的提出这样的方针。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历届政权的兴替,王朝的更迭提醒我们。要随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老师带着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我觉得这很有意义。这让我像在每一次国歌奏起,国旗升起时那样热血沸腾。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人而自豪。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一如既往的保持这份热忱。我国目前的中共党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千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牢记党的章程和自己的责任。那么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要记得我们身上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高乐
文法学院11级法学113班
第二篇: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感想
2009年8月30日上午,我们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柏坡的神圣土地,在那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畔,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间,我们追溯着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访寻着民族的精魂。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区西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当年吞纳百川的红色铁流,蜿蜒过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太行深处的西柏坡。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一时名声鹊起,所有的目光都聚到这里,也正是这个小小的山村,成为了搏动革命解放的心脏。
在三面碧水环绕的原柏坡岭上,我们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董必武的旧居,而且更有像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等一系列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历史场所。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从而彻底摧毁了中国封建主义制度的根基。也正是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把握时局,抓住战机,组织和指挥了闻名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个月零19天的激烈奋战,更令西柏坡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托起了一片红色的共和国。如今三大战役的英勇豪气已深藏在西柏坡那低矮的平房深处,只留下那些被岁月风蚀的照片在供人遥想当年的辉煌,而那些沉默无语的桌椅、板凳,还在把当年的主人回想。
就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构筑了建设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时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战略转移和历史转折,不仅创造了振奋人心的解放全中国、结束长期战争的大好局面,而且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结束旧时代、开创新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最先向革命队伍敲响了警钟,预言了未来的考验。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以为吃惯了野菜,就会对佳肴不动心;不要以为听惯了敌人的谩骂,就能经受住他们的吹捧;不要以为翻过了雪山草地,就一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不要以为穿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就一定能战胜不拿枪的敌人。他谆谆告诫全党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他从自己做起,立下了胜利后的几条规矩: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再证实毛泽东同志的英明与远见,他那一番朴实无华的话语,就像一盏桅尖的红灯,照亮了新中国的航程。在这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中,我们国家、我们的党经受住了这样那样的考验,把整个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过:“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人人都在用行动赶考,我们更要在赶考中百考不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中午时分,我们结束了这次参观学习的行程,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西柏坡。途中蓦然回首,发现她在注视着我们,眼中露出慈爱而又威严的目光……。
第三篇:西柏坡参观心得体会
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
西柏坡,一个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极为普通的小山村。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却也是文化悠久,环境幽静的革命老区。
我们从北京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大家首先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党旗前宣誓,重温入党之时的庄严与神圣;之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这里有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一间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摆放着一张满是洞疤的长方形桌子,挂着几乎一面墙大的军用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
当年的革命家和群众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以西柏坡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回到单位之后,要不怕困难和艰苦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取得成绩也不能骄傲,遇到困难也不能气馁。遇到困难,就想想当时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艰苦卓绝,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尚能坚持不懈,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遇到困难更不能轻易放弃。
第四篇: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姓名:仇晓华专业:海洋地质学号:***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是文化悠久,环境郁静的革命老区。走进西柏坡,我既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朴实和热情,又深切体会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
这个小山村有它的实力和魅力,这里有领袖们的旧居,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三大战役曾在此运筹帷幄。它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指挥所,作为当时进京的跳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见西柏坡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一页,作家阎涛曾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来概括西柏坡的伟大作用和意义。
当年刘少奇率领的中央工委选择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当党中央五大书记汇合西柏坡成立华北人民政府的时候,这里的气氛已经是空前的高涨,因此才会让西柏坡的火炬照亮了华北,照亮了全中国,辐射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也铸就了一种“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凝聚和体现着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它的核心精神就是“两个务必”。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上,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全面胜利前夜,毛泽东主席在会上语重心长的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艰苦奋斗的脚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骄傲情绪盛行,享乐思想弥漫,就会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而逐步沉沦下去;而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我们都晓得。因此,西柏坡精神在现在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很多,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艰苦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要发扬西柏坡精神,以这种精神来面对我们遇到的困难,才能克服一个接一个的难关。在艰苦奋斗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西柏坡参观毛泽东等人的故居时,我发现他们当时的生活用品多
么简单,住的房子也不大,家具很少,一般只有床、桌子、椅子、衣橱等基本的家居,有的甚至是缴获国民党的。原来当时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运筹帷幄的,这不得不让我敬佩。老一辈革命家在当时清苦的生活条件下能带领群众取得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发扬的精神。领导人这样艰苦奋斗,必得民心,群众的革命尽头一定很足。这样,艰苦奋斗使得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胜利之后也要不骄不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防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这一点尤其有现实意义。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就是因为很多人放下了警惕,生活趋于安逸,再加上现在的复杂环境,很容易受到腐蚀,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腐败。再巍峨的支柱,有蛀虫的吞噬,也会倒塌;千里之堤也会毁于蚁穴。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目无法纪,这些腐败现象的事例实在数不胜数。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心目中的享乐主义大肆蔓延,浑然不知艰苦奋斗为何物,甚至有些党政领导虽然表面上大谈艰苦奋斗,心中却早就视之为文物或者只是拿去要求别人而已,而把艰苦奋斗的传统扔到了一边。还有些人,不仅为其官不谋其政,而且不以人民公仆自居,摆官架,高高在上,完全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抛到脑后。所以,在现在这个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仍然要发扬西柏坡精神,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已成为我们党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有的人认为,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这些都是用来要求领导人和党员的,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它没认识到,西柏坡精神是所有人的精神,并不是某个人的精神,而是万众一心革命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它的核心精神“两个务必”是其中最概括和有指导意义的精神。艰苦奋斗并不是只对领导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取得成绩之后保持不骄不躁,依然不停止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进步总会为社会进步贡献或多或少的力量,而社会进步了,个人也会受益,这是个体和整体的互相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新中国虽然从西柏坡走来,那段时间已经成为可歌可颂的历史,但是,西柏坡精神并不过时,它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当年的革命家和群众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以西柏坡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如今的我们,在即将回到所里进行研究,开始自己真正的研究生工作阶段的时候,我不禁也想到,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西柏坡精神,铭记当时的革命家和群众的艰苦奋斗的生活。回到所里之后,要不怕困难和艰苦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取得成绩也不能骄傲,遇到困难也不能气馁。遇到困难,就想想当时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艰苦卓绝,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尚能坚持不懈,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遇到困难更不能轻易放弃。
西柏坡之行让我充分感受到西柏坡精神的巨大指导意义,感谢所里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第五篇:西柏坡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了学习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校宣传部老师带我们去西柏坡和沕沕水进行了学习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身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标语和巨型雕塑,雕塑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妇女和儿童。它形象的刻画出新中国诞生所依靠的各个阶层。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的纪念馆和党中央旧址。虽然在历史课中对这段历史也有所了解,但真正的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一串串历史的数据,那一切就越发饱满真切。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我好像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意气风发”的年代。好像看到了一群为了祖国兴亡而思考奋斗的人们;看到了五位书记在一间草坯房里指挥千军万马的辛苦和伟大;看到了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小推车和担架;看到了他们即将进入北京建立新中国时的喜悦;看到了„„这一切都更直接的触动着我!
为了在思想上跟紧党的步伐,我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具体内容是“反四风”,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风指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正是因为形式主义的出现,才导致了官僚主义的变异;官僚主义的盛行,才导致了享乐主义的滋生;享乐主义的蔓延,才导致了奢靡之风的兴起。当然归根结底,这“四风”都是腐败思想所衍生出来的。所以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根本目的就是反腐败。只有为官务实清廉,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我们的政党才会发挥其先进性。才能保障我们的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因为我们的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是人民支持扶植的政党。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牢记自身的党性。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
这次西柏坡实践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西柏坡精神”,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方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老一辈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前夕,就能警醒的提出这样的方针。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历届政权的兴替,王朝的更迭提醒我们。要随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老师带着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我觉得这很有意义。这让我像在每一次国歌奏起,国旗升起时那样热血沸腾。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人而自豪。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一如既往的保持这份热忱。我国目前的中共党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千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牢记党的章程和自己的责任。那么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要记得我们身上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高乐
文法学院11级法学1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