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4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1 How Tall Are You?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高庄则中心小学:杨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对话,进一步掌握用英语表达高度、长度的方式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2.能够理解对话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对话内容,侧重训练高度、长度的表达方式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2.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he is funnier.教学难点:

形容词funny比较级的构成.三、课前准备:CD、课件。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唱一首英语歌曲: 《My pets》。

Step 2.Presentation

1.呈现阅读材料内容:

T: We have no tails.But I have a pet.It’s a monkey.呈现一只猴子:Look, it has a long tail.How long is its tail? Its tail is 38cm long.What colour is this monkey?

Ss: It’s brown.呈现另一只猴子

T: What about this one?

Ss: It’s yellow.T: Which monkey do you like?

Ss: I like ....(the yellow one.It’s lovely.)

Explain: one 代词

讨论:

T: Can you guess: How tall is it?

Ss: It’s about 30cm tall.呈现: It’s 40 cm tall.It’s so short.It’s a little monkey.T: What about that one?

呈现:It’s 150 cm tall.呈现两只猴子的对比图,提问:

T: Which monkey is taller?

Ss: The yellow one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Write on Bb: It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It is shorter than the yellow one.T:Which monkey is stronger?

Ss: The brown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yellow one.Write on Bb: The brown monkey is stronger.T: Which monkey is younger?

Ss: The little monkey is younger.再次出示那只小猴子:

T: Look, the little monkey is shorter ,stronger and younger than the yellow one.The yellow one is taller.But look at this boy.His name is Ben.出示一个男孩:(158cm, making faces)

T: Can you guess: How tall is the boy?

Ss: It’s about….出示:158cm

The boy is taller.The monkey is shorter.The monkeys are funny.Look at the boy.He is making faces.So the boy is funnier.Write on Bb: The boy is funnier.让学生巩固:happy, heavy等。

2.播放阅读材料的录音,课件出示判断题,读一遍这六个判断题,边听边思考,然后讨论回答:

()1.Ben likes the yellow monkey.()2.The brown monkey is taller than the yellow one.()3.The little monkey is the brown one.()4.The brown monkey is younger and shorter than the yellow one.()5.The yellow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brown one.()6.The monkeys are funnier than Ben.3.再用课件出示阅读材料后的练习,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校对答案。

4.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5..操练巩固

请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课件出示情景和提示。这里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表演但语音语调在这节课上还没完全掌握,这里就可以请那些擅长表演的学生脱开课文表演,一部分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配音。

6.家庭作业 7.板书设计

Unit1.How Tall Are You? 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he is funnier.教后反思:

第二篇:2017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XX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目标学习目标:1能听懂、会说并能书写句型:Hheavareu?I’48gI’thinnerthanu,andshrte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2能够完成Pairr中的调查任务。3能够完成Let’str部分录音选图片并填充句子的练习。4能够理解并跟唱Let’ssing部分的歌词。

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人及事物。

重、难点预测重点是询问、回答有关体重、身高、脚的大小尺寸、头发的长度等问题并能书写相关句型。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以及单位词,如,g的理解和使用。

教具准备:每小组准备一把软尺。

时间预设导学2分钟,自学8分钟,互学2分钟,评学分钟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

、导学(2’)

arup(热身))听Let’ssing,理解歌词大意,并跟唱。

2)介绍学习目标

3)听Let’str录音做出正确的答案

2、自学)IANLEARNBSELF(我会自学)

跟录音、跟同学、学读Let’stal四会句子

2)IANPRATIE(我能熟练)

同学们自读对话,力求熟练。并把自己读起来困难的词,句做上记号。可向同伴和老师求助。

3、互学

4)IANREAD(我会读)

同学们两人一组读对话,其他同学纠正错误。

2)IANTEAH(我能教)(3')

同学可以当小老师领读对话,验收同学们是否会读。

3)IANRESPNSE(我反应快)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轮流按顺序一句一句读对话。

4)IANHALLENGE(我能挑战)

组挑战2组,2组挑战3组,以此类推,挑战者指定其他组一人进行挑战,快速读出本对话。)IANTAL(我会交谈)

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6)IANHANGE(我会变换)

一写出问题或答案:

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a16tall

2A:Hldareu?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is41g

4A:Hlngareurars?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earsize17

二根据首字母填空。)ie'sfeetareb_____thanine

2)legsarel____thanie's

3)hairiss_____thanie's

4)I'h_____thanie)ieis1aer____thane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第三篇: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设计 Unit1 how tall are you?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Part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p2主情景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读、写taller、longer、older、younger、shorter,than单词,发音准确。

2、能听懂问句:how tall are you?i’m1.61meters.能够使用句型:I’m taller, you’re taller than me。

3、能够运用新学的内容完成 “Do a survey and report”任务.过程与方法: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taller、longer、older、younger、shorter单词,发音准确。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能读准than并能运用比较级的句型。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录音机及磁带 3.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PPT

五、教学过程

1.1.warm-up(预习)

(1)日常口语练习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T:I’m fine, too.Thank you.2.Play a game.(打开课件,播放人物图片)T:Look!I’m tall and old.How about you,...? S1:I’m thin and short.What’s your father like,..? S2:My father is strong and tall.2.Presentation:

(1).Ask and answer in the class.(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比较身高)T: Who is tall? / Who is short? Ss: A is tall./ B is short.T:A is taller than B.(2).Make some sentences.引导学生用 than和 taller表达身边的同学身高情况.(3).利用课件呈现其他新授单词(longer、older、younger、shorter)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分别编一个chant。

(4).听磁带朗读let’s learn中的内容,并跟读三遍。(5).巩固练习。a看口型,猜单词。b.抽卡片猜单词。(6).Pair work 全班四人一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今天所学习的五个新但词造句,并且能够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用英语表述出来。

3、Practice:

(1). Do a survey and report.完成表格(2).句子接龙游戏。

S1:I’m taller than you.S2: I’m stronger than you(3).主情境图练习。教师指出dinosaur和smaller的意思。

4、homework(家庭拓展)

(1)调查你的好朋友及家人的具体身高。(2)读背今天所学习的五个新单词和句型。(3)听录音,仿读。

5、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Unit1 how tall are you? tall----taller、long----longer、old----older、than young----younger short----shorter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Part A Let’s try、Let’s talk、2、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调查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ers.I’m taller than this one.How tall is it?”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知道meter的意思

3、能够独立完成let’s try的练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使用新语言进行沟通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2.了解基本的计量单位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ers.I’m taller than this one.How tall is it?” 2.本课的教学难点:

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

四、课前准备 1.录音机及磁带 2.图片

3.学生自备一张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预习)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单词:taller、longer、older、younger、shorter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1)Let’s try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核对答案(2)Let’s talk

a.生阅读对话,并解释大意 b.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c.分组读,个别读回答问题 d.播放录音,学到再次跟读 3.practice(练习)(1).T: 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res.引导学生回答,并多加练习。(2).做完后教师出示图片问How tall are you?请学生轮流回答。(3).把图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加强练习。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练习。(4).学生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4.homework(家庭拓展)

(1).做本单元A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2)听A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Part B Let’s learn, match and say , Story Time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读、写四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heavier、stronger、bigger、thinner和smaller.2、能准确灵活地运用上述形容词比较级来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差异。

3、能够完成match and say练习并能正确在其中运用。

4、能理解Story Time中故事。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快乐学习英语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重量计量单位,了解公斤和千克 1.让学生能够养成合理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五个四会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掌握以下形容词的比较级构词形式heavy---heavier, thin---thinner, big---bigger small---smaller , strong---stronger.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录音机及磁带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卡片 3.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PPT 4.故事中的人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1)日常口语练习(2)复习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Let’s learn

(1)教师拿出一双大人鞋子一双小孩的鞋子作比较,让一呈现单词bigger和smaller。(板书bigger和smaller)让学生观察bigger不同。

(2)教师用PPT展示两张胖瘦人照片教授单词thinner和heavier(板书thinner和heavier),让学生观察heavier的不同。

(3)、出示健美教练的照片进而新授单词stronger。(板书stronger)(4)、教师出示这几个单词卡,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词卡上最好又不颜色的笔书写比较级的变化。

(5)、放录音跟读单词。

(6)、学生和自己的同伴自己练习,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并让特征明显的同学上台表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2.practice(练习)(1)Match and say 教师先示范和一名同学,鼓励学生说出又创意的句子,如:Mike’s fish is bigger than mine.S1:sarah’s fish is(2)story time 学生默读后回答,“Who is an excellent goalkeeper?” Why? 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句子,一块讨论,扫清阅读障碍。播放部分录音,学生跟读,分组练习,下节课表演。3.homework(家庭拓展)

(1)、学生听录音读对话,掌握四会内容。(2)、做配套练习。

4.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Unit 1 How Tall Are You? heavy---heavier, thin---thinner, big---bigger small---smaller , strong---stronger.xKb 1.Co m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Part B Let’s talk, let’s try ,P3主情景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读,写短能够听懂对话,并理解对话,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能够独立完成let’s try的听力练习

3、了解kilogram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中外尺度单位的不同意义 2.培养学生合理购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Let’s talk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2.本课的教学难点:能在生活灵活运用对话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录音机及磁带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挂图

五、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单词及句型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1)Let’s try

播放Let’s try录音,并完成相应的练习(2)生默读let’s talk并圈出不懂单词及句子(3)听录音,跟读,并回答问题(4)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读。

3、practice(练习)(1)P3的主情景图:

(4)学生两人一组自编对话练习

句型:how heavy are you?

Who is heavier than you?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Whose shoes are bigger?

4、homework(家庭拓展)

(1)抄写let’s talk的对话

(2)听录音模仿对话(3)预习read and write

5、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Unit 1 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

Who is heavier than you?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Whose shoes are bigger?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p8Read and write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单词countryside,lower,shadow,smarter,become 2.能够了解read and write 课文的部分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让学生学会选择低碳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read and write的对话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录音机及磁带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PPT

五、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let’s sing:my small cat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ook and tick 播放录音,学生完成练习

(2)用PPT出示日出与日落人影的长短的照片引出课文(3)生 个别读,分段读,(4)听录音跟读。全班读,并要求学生帮助Wu Yifan 回答小鸭子的问题。

3、practice(练习)完成p9的练习

4、homework(家庭拓展)(1)听录音朗读read and write(2)配套练习(3)预习

5、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Unit 1 How Tall Are You? Countryside---乡村 Lower---更低地 Shadow---影子 Smarter---更聪明的 Become---变成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p9 think and discuss,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完成p9 think and discuss 的练习。

2.能够完成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的练习。3.了解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任务合作过程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2.让学生对长度、重量、大小的单位能够加以区分以及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录音机及磁带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PPT

五、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et’s check,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let’s wrap it up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practice(练习)小结:⒈单音节形容词和部分双音节词,一般在词尾加-er。2.以字母e结尾的词,在词尾加-r。

3.重读闭音节词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r。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把”y“改为”i“,再加-er。5.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

6.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是不规则的,如:good/well-better,bad/badly-worse。

4、homework(家庭拓展)(1)做配套的练习(2)听录音,仿读(3)预习

第四篇: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知识点: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咏、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重难点与关键: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 “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4、认真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跟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你的理解用铅笔写在句子旁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那里有春风夏雨,有秋霜冬雪;有奇峰怪石,有鸟语花香。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他那些特殊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请同学们猜一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的一些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听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细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2)思考: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渡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4)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3、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本段在写法上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

5、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四、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作者为什么从“落花”“落叶”中体会到生命的奥秘?从石头的敲击声中听到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

五、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六、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好清爽

古桥

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

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

与我交流眼神

„„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好心情、好回忆

技能训练题:

1、听写本课词语。

2、辨字组词。

邀()俯()瀑(激()腑()爆(蕴()侠()唤(温()狭()焕(3、多音字组词。冠 踏

4、近义词。

清爽——()雄浑——(凝望——()知己——(5、反义词。

陡峭——()精致——(蕴含——()

6、理解词语。德高望重—— 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

峭()躯(俏()驱()))恩泽——()热切——()挺拔——()))))))

津津乐道—— 汩汩—— 唱和——

7、按要求写词语。津津乐道(AABB式)波光明灭(带“波”字的成语)恩泽(带“恩”字的词语)掠过(带“掠”字的词语)

8、根据提示写句子。

(1)公园里的草地碧绿碧绿的。(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句子变得更生动)

(2)露珠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把露珠当作人来写,使句子变得更生动)

9、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课后反思:

2、山雨

知识点:

1、能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雅”等生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4、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山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先听老师读两个句子:“像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这两个句子是在描写什么?对了,这是《山中访友》一文中写雷阵雨的句子,很精彩的比喻,给人印象深刻。那么。山中的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场奇妙的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些

方面。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学习第1——4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出来的?

2、学习第5——7段,思考:

(1)雨至山林时的音响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找出第6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3)晴日里的山林和雨中的山林有什么不同?雨中山林的“绿”有什么特点?第6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8——10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鸟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

4、文中多处运用了破折号和省略号,找出相关的语句,想想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为什么说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六、演绎文本、拓展提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眼中的雨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2、山雨 雨前

雨中

雨后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技能训练题:

1、看拼音写词语。

Qing ying

ge yao

qing jie

you ya

rong hua()

()

()

()

()

wang que

you jing

ti zhuan

piao piao sa sa

()

()

()

()

2、辨字组词。

沙()

辩()纱()

辨()砂()

辫()

3、近义词。

轻捷——()忘却——()欢悦——(倾吐——()

4、反义词。

湿润——()优雅——()轻盈——())

清晰——()

5、多音字组词。几

6、词语理解。缕缕—— 轻盈—— 轻捷—— 忘却—— 啼啭—— 余韵—— 飘飘洒洒——

7、按要求写词语。飘飘洒洒(AABB式)逐渐(带“逐”字的成语)啼啭(带“啼”字的成语)凝聚(带“聚”字的成语)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谣

()的琴键

()手指()的色彩

9、缩写下面的句子。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10、小练笔:对比《山雨》,写一写你所在学校下雨时是怎

样的景象。课后反思:

3、草虫的村落

知识点: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重难点与关键:

1、感悟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2、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甲虫。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4、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虫子吗?你们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3、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的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自由读第五——八段,看看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

5、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 的音乐。它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6、本文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1、想象:小甲虫在身高高于他数十倍的森林里左冲右撞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他和同伴之间到底是怎样打招呼的呢?

2、想象:小甲虫一个劲地往前走,到底是干什么呢?那只娇小的小虫与游侠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你知道这意味深长地对视包含着什么吗?

3、想象:联系生活想想草虫的世界里还有什么工作?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练笔: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村落:草茎、小丘

快乐的天地:游侠、村民的和谐生活

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

喜爱

技能训练题:

1、听写词语。

辨字组词。

庞()烘()谧()巷()宠()哄()溢(烤()韵()勉(2、多音字。散

3、近义词。

静谧——()茂盛——(奇异——()追随——(勤勉——()

5、反义词。

细密——()坚硬——(粗壮——()

6、理解词语。静谧—— 游历—— 傲然—— 寒暄—— 熙熙攘攘——)港()勤(攀谈——()欢跃——()静谧——())))))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庞然大物—— 攀谈—— 全神贯注—— 行色匆匆—— 迷惑—— 悠悠忽忽——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我不愿意和你去村落里走一走吗?(改写成陈述句)

(2)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怎么能不受到人们的敬仰呢?(改写成陈述句)

(3)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我的目光。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课后反思:

4、索溪峪的“野”

知识点:

1、学会读记“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索溪峪的“野”。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重难点与关键: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张家界、索溪峪。

3、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索溪峪的“野”。

2、“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二、整体感知,解决疑惑 自由读课文,思考:

1、“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2、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常人眼里,这溪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

3、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在索溪峪里人们也变“野”了,文中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游客的“真”在何处?“野”又体现在那里?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六、回顾全文,积累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美 水野:卵石击碰、水花四溅

野物“野”:飞腾跳跃、放肆无忌

野性美 游人“野”:攀援蹦跳、光脚蹚河

自然美 技能训练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

望而()()

()()万仞

浩()()舒()心所()

不()一()()()玉立 并肩()()

拦()()断

()()四溅 难以()()

返()归()

年过()()

2、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婷婷玉立—— 难以言状—— 返璞归真——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知识点: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写作。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重难点与关键: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预习提纲: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时的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时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欣赏和倾听的过程中又有许多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主题分别是什么?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

2、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和大家说说自己在暑假期间浏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要说说在游览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四、小组合作交流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六、明确习作要求,试写初稿习作要求: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七、修改习作、交流评价

八、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范文:

美妙的自然之声

大自然的声音非常奇妙,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静谧的夏夜到来了,池塘里的青蛙在鼓噪,就像一支阵容庞大的乐队在演奏。不知是哪个淘气的孩子想吃糖礼抛了

一块石头,‘咕咚’一声顿时演奏停止了,池塘边的柳树上一只大鸟吓得飞出了树林一声鸣叫划破了夜空,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剑客的一声长啸,那么摄人心魄。一阵风吹过树叶和庄稼沙沙作响远远听去,仿佛下了一场大雨,那雨声正由远而近的传来。噢,美丽的夏夜你带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籁之声。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吧!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声音是如此丰富和奇妙,那哗哗流淌的小河在欢快的歌唱,小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在深谷中回荡,高空中的声声雁叫,仿佛在诉说着思乡的衷肠.......回顾拓展一

知识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词。重难点与关键: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预习提纲:

1、说说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尝试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3、回忆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第一单元的文章,说说自己 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围绕学习提纲,自主学习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与魅力。

3、想想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4、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并尝试理解。

5、选择其中的几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6、自由读“趣味语文” 故事,体会“一”字的妙处。

三、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背诵并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2、积累你喜欢的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技能训练题:第一单元检测 课后反思:

《山中访友》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 “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4、认真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跟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你的理解用铅笔写在句子旁边。

《山雨》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山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草虫的村落》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甲虫。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张家界、索溪峪。

6、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预习提纲: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时的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回顾拓展》预习提纲:

4、说说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5、尝试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6、回忆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第一单元的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山中访友》探究提纲

1、细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2)思考: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渡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4)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3、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本段在写法上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

5、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山雨》探究提纲

1、学习第1——4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出来的?

2、学习第5——7段,思考:

(1)雨至山林时的音响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找出第6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3)晴日里的山林和雨中的山林有什么不同?雨中山林的“绿”有什么特点?第6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8——10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鸟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

4、文中多处运用了破折号和省略号,找出相关的语句,想想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草虫的村落》探究提纲

8、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

看见了什么?

9、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10、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的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自由读第五——八段,看看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

12、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它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3、本文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索溪峪的“野”》 探究提纲

1、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2、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常人眼里,这溪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

3、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在索溪峪里人们也变“野”了,文中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游客的“真”在何处?“野”又体现在那里?

《口语交际》探究提纲

1、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

2、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和大家说说自己在暑假期间浏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要说说在游览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回顾拓展》探究提纲

6、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

和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7、联系《草虫的村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与魅力。

8、想想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9、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并尝试理解。

10、选择其中的几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6、自由读“趣味语文” 故事,体会“一”字的妙处。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课前准备

圆形硬币、茶叶桶等实物,圆形纸片、剪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当今大街上汽车品牌多样、形态各异。现在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汽车设计大赛。几种小动物你都设计了汽车。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三种设计,你发现车轮有什么不同? 3.观看汽车运行动画,说一说你喜欢谁的设计? 4.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展示目标

1.圆是轴对称图形,由无数条对称轴。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自学文本

(一)自学指导:

1.利用手中的圆形食物在纸上描一个圆,把所描的圆剪下来。2.按照书中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3.自学书中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

4.自学后,与组员交流所得,小组内做好记录。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研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所有对称轴都相交于远中心的一点。2.认识圆心、直径、半径

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3.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和多少条半径?它们有什么关系?

(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质疑答疑

1.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2.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说明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位置? 3.你能想办法画出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专项训练

1.4页试一试1题 2.填表 R(cm)0.243.612 D(cm)915 综合训练

一、填空

1、连接()和()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2、通过()并且()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3、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有()条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

二、判断

1、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

()

2、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都相等。()

3、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三画出下图的对称轴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无数条对称轴 圆心

直径

半径 O

d

r

d=2r

教学反思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教具准备: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 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课本第38也“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

旋转

平移

教学反思:

扇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认识了弧、圆心角和扇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画着56°、87°、100°角的纸各一张,圆规、直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教师把事先准备的画着三个角的纸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量出这三个角的大小并表示出来。

二、新课 1.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

教师: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接着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如下左图)。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画一个虚线圆,再画一段弧,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弧。2.认识扇形。

教师可在上面左图的基础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半径OA、OB和弧AB(如上右图).指出: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并用彩色笔把扇形部分涂上色.强调涂色部分就是扇形.让学生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并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扇形.

教师:我们看到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谁能说一说扇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扇形中有一条不是线段而是弧,这条弧是圆的一部分。

3.认识圆心角。教师在上面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150°、20°、30°、40°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根据圆心角的概念进行判断,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看一个角是不是圆心角,关键要看顶点在不在圆心上。

2.第2题,提醒学生联系扇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让判断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使学生认识到不光要看有没有一条弧,还要看另外两条线段是不是半径。

3.第3题,先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100°的角。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角的两条边画出了圆周。

板书设计

扇形的认识

扇形是由的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

教学反思:

下载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A Let’s learn 实验二小 裴银珍 一.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一般将来时态”be going to句型,”询问并回答未来几天或周末的活动安排,主要句型是:”What......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任教师:戴中兰 课题: UNIT ONE How can you get there? 第1课时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Let’s play Let’s try 教学目标: 1、......

    七下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话题: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功能:(1)谈论能力 (2)辨别乐器 语言结构: 1、句型:Can you dance? Yes, I can. No, I can’t. Wh......

    新目标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Section A 1a—2c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谈论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2. 学会谈论节假日的活动 3、......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需要让学生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 a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等。......

    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1、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不敢举手或者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本单元关于形容词比较级的单词。 (2)能听、说、读、写Let’s learn中黑体部分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