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美术下第六册教案
教 师 备 课 手 册
三 年级 美术 学科
学校 狮子园小学 姓名 梁德姣
2014 年 2月 24 日 起 2014 年 第 1 本
承 德 市 双 桥 区 教 育
色彩的魔术师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我们的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感受色彩变幻的动人魅力,是这节色彩课的主要意义之一。在本课中,要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去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并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大胆尝试涂抹调配色彩,做一个能够调控色彩的魔术师。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实验,愿意探索色彩的魅力。教学准备:水粉色、水粉纸、水粉笔、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然后进行交流。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3.收拾与整理
留出时间让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有意识地认识与感受色彩,也是学生系列学习色彩知识的开端。课堂上,欣赏、感受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动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色彩。
有趣的点彩画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色彩,以及混合后产生的神奇的变化,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色彩也是最先打动他们的,当他们对物体的形状还不具备分辨能力的时候,对色彩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感知力。教学目标:
1、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
3、愿意用点彩的方法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丰富表现手段。教学准备:水粉色、水粉纸、棉签、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棉签,点出你胸中最美的点彩画。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及其局部放大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再精彩的作品欣赏都比上实际的动手操作来得容易感悟和接受。
学生通过使用卫生棉签沾取颜色来点画颜色,画面效果会很快展现出来,非常有利于学生把握画面的色彩和造型,趣味性也很强。
美丽的染纸
教材分析:
“染纸”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由于其艳丽、随意,操作简单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染纸”是将吸水性纸张用折叠、绞夹、卷曲、搓揉、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染、浸、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染纸也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过去民间多把染纸剪成窗花喜笺,或将染纸撕帖、剪贴加工成各种装饰画。现在则进一步将它制作成书签、贺卡或应用到时装画等,染纸正从各方面丰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染纸,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少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课。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多种技法的学习及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形成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
本课就是借助意趣横生的染纸练习,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色彩的美妙,了解染纸的基本技法。染纸能给学生的创作活动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使之对染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色彩的敏感性,增进对民间美术中对称、均衡等形式美要素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教学准备: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报纸、各种染纸作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3.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生:衣服、围巾等。(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你打开书自学一分钟。
2.欣赏了染纸,你认为制作步骤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知道了步骤,你想不想动手试一试?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材料先折成米字折,再染一染,看谁染的既快又好。3.欣赏别人的作品,思考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
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四、自主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五、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干什么用?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
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教学反思: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看着洁白的纸张在自己的手中产生神奇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心中无限的创作欲望,实在是非常精彩的一课!
巧穿编
教材分析:
编织是人类最原始的手工艺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生活中常见的编织作品,有竹编或藤编筐、篓,藤编家具,草编帽蓆,绳编挂毯和结艺装饰等等,应用的题材与范围相当广泛。就技法的概念而言,“编织”是指包括各种编、织、结等技法。“编”是将较寬長的纤维材料,透过交叉排列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籐竹编及草编;“织”则是将更精細的纤维材料,以经纬线穿梭、缔结组织而成幅的织品,如各种丝、绢、棉麻质料的织布;“结”是利用纤维材料或绳辫,以手工或棒针钩编相结的手段制作而成,例如地毯和中国结。就材料而言,编织工艺的主要原料,多为纤维质材,因此目前又有人将编织工艺,称为“纤维艺术”,并超越传统编织工具的限制,而成为新兴的艺术创作。纤维的来源有很多,可分为天然纤维及人造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与动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的利用比较多,常见的材料有草本类的兰草、杆茎类的籐竹,以及纫皮类的胡麻、亚麻等;动物纤维多以兽皮上的兽毛、昆虫类的蚕丝蛹为主。现代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编织工艺或纤维艺术创作的材料选择。本课就是从“穿编”入手,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个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创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2.学生能够认识传统编织之美,并能激发对编织的兴趣。3.喜欢编织,并愿意用编织的手段创造和美化生活。教学准备:编织工艺品、彩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1、平面
2、立体
四、介绍方法
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图案的组织。
五、自主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穿编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和实践,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了解穿编的基本原理和手段,对于个别存在疑问的学生在进行个别示范就可以了。
在进行穿编练习时,最好强调学生准备适当大小的纸条,如:宽度在1-2厘米之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就具备了自由创作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穿编出不同的图案和造型,穿编时还要注意不同颜色纸条的搭配。同时,还要不断提示学生编插的紧密程度,以保证作品的结实和美观程度。
画文具
教材分析:
文具是学生了解和熟悉的,如:英语课用的录音机、音乐课用的电子琴、书法课用的毛笔和墨盒、信息技术课用的电脑等,除此以外还有天天都在使用的书、本、笔、铅笔盒……
这些文具学生虽然很熟悉,但是在描绘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所限,很难表现出物体的透视关系,所以学生会产生画得不像就想放弃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许,哪怕是夸大一点也没关系,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
2.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一件文具的特征及基本结构。
3.喜欢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能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静物、范画、素描纸、画板、夹子、写生凳、钢笔。教学流程:
一、欣赏
欣赏教室内张贴的范画,了解这节课的创作内容。提问:
1、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笔画的?
2、主要是怎样表现的?都用了那些线条?
3、详细描绘了哪些文具?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分析
学生分组,共同分析静物的特点。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大小对比关系,主次关系等。
三、创作
在画纸上先简单的定位文具的大小、位置。适当对学生创作的构图和比例进行指导。
确定表现的主次关系,然后进行细致入微地描绘创作。
提示学生大胆的画,用流畅、肯定的线条进行表现,尽量表现出物体的厚度。
四、交流
画完的作品可以和范画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一个对比观察的机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一下,发现优点、指出缺点。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线描写生,往往有畏难情绪,要多加鼓励,支持他们大胆下笔。学生对写生对象缺乏整体观察,容易陷入局部之中,看一点画一笔,使作品形体比例不正确、抓不住对象特征。这是正常的现象,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先观察文具轮廓形状,再观察它的结构,最后观察每一部分的细节。只要学生能够把文具的结构表现清楚,就是成功的,不必过于苛求细节。
我们的百草园
教材分析:
《百草园》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去发现花草平凡的美,并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用线条表现出来,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观察力和审美力。教材中展示了一些花草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花草的外形特征,培养其正确的观察方法;教材中还出示了一些学生以线描形式表现的花草,是学生面对鲜花婀娜的姿态、小草舒展的叶片,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后,记录的对花草的感受,目的是使学生受到启发和引导。
课前鼓励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花草特点,并搜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等。课堂上请学生们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百草园”,描述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形态及特点。教学目标:
1.能够以线描写生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植物,2.能够为自己画的植物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3.喜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事物。教学准备:各种花草的资料、钢笔,教学过程:
一、激发
大家画过各种花草没有?认识各种花吗?教师出示各种花草的资料,学生一一辨认。
二、尝试
大家有没有发现,花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奇异的花草的样子都很特别,都和某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相似。比如说“风莲”和“老人脸”都和人脸相似,而蝴蝶花却和蝴蝶相似。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创作奇异的花草了。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观察和写生的顺序。
三、创作
学生构想设计“百草园”,自主创作。
交流学生作业设计,讨论设计思路。学生进行设计、涂色的工作
四、评价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层次进行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充分利用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个体发展。教学反思:
一个有各种植物和昆虫的环境是学生们最喜欢,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美丽神奇的植物也开启了一扇探索自然的大门,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妙。于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指导了写生的方法,还建议学生收集了一些植物的文字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写生观察的对象。
我想:这样做一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及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画花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既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应该肩负起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重任。
民间美术存在于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衣、食、住、行、用各个领域,因此其品种浩繁,不胜枚举。民间服饰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通过口传身授,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和丰满这种艺术形式,创造了不可胜数的优美图案,本课从欣赏服饰图案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服饰图案的色彩和造型之美,通过动手临摹或再创作的绘画活动,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认同和热爱之情。教学目的:
1、能够了解民间传统花样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理解其喻意。
2、能够临摹或仿照民间传统刺绣花样的特点表现花样。
3、感受中国民间服饰纹样的魅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民间艺术。教学准备:民间艺术品资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看书思考:民间美术中的花样的基本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2、民间美术中的花样多采用哪些内容?它们有哪些美好含义?
3、民间美术中的花样多采用哪些颜色?它们有哪些美好含义?
三、尝试创作
尝试创作一个用于民间艺术品上的花样。
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临摹,还可以把见过的花样进行重新组合。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评
将学生作品和搜集到的图片及实物资料及一起做个小型展览。教学反思:
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一个花样的难度确实比较大,采用“把见过的花样进行重新组合”的“设计”方法会较容易掌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图案花样中的形式美。
教材内容的设计也非常精巧。左页集中展示了一些民间服饰作品,这些作品纹样精美、寓意吉祥、民间造型特色典型,是学生欣赏和学习的好素材,还设置了思考题。右页是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民间纹样的基础上所做的作品,特色明显,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创作以引导。
彩墨游戏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传统艺术,感受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增设中国水墨画课业内容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分别在小学中高年级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关于水墨画的表现和欣赏评述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能对中国画从表现形式、造型特点、笔墨特点以及立意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能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彩墨游戏》是本内容学习的初始课,本课一改传统教材强调技能、技法的枯燥训练内容,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进行随意涂画的基础上,形成对国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和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本课的起点和难度,多以实践体验为主,切莫做过高的要求,使教学难度增加。
本课教材选用了张大千、吴冠中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别于传统的国画,他们用笔简洁、奔放,水墨特点较强,而且极富个性和时代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表现的欲望。学生作品从随意的滴洒勾抹和涂画,滴洒点画后进行添加成有趣的图画等不同角度提示学生大胆地尝试,体味毛笔、墨汁、颜料和宣纸的特性。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为学生提示一些方法,或放开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总之,本课的教学要浅显易懂,趣味性与知识性要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后面的中国水墨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尝试,感受和了解毛笔、墨汁、宣纸的特性。2.能够把发现的水墨特性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3.愿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体验到彩墨涂画游戏的乐趣。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教学准备: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要点:水分的多少、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欣赏画家作品
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想法。
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创作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教学反思: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这一课的目的在于积累初步的感性经验。学生在操作中,有的用水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虽然这是一节带着游戏性质的课重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但是适当的引导还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悟出点什么来。
有的学生的作品无意中产生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总之,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
古老的文字
教材分析: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古老的文字》同样是一节彩墨游戏课。彩墨画的工具材料虽较难掌握,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这也正符合学生性格中的游戏状态。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水墨游戏的特点,相信教学中定会摆脱传统水墨教学的条条框框,激发起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本课与《水墨游戏》构成本册的水墨画学习单元。这两课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尝试、体验水墨的特点,体会水墨所特有的视觉感受。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感受水墨工具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让学生加深体验之外,更侧重让学生体会毛笔的特性和基本的用笔方法。在表现古老的文字的书写中学生会体会到中锋和侧锋用笔的效果,将训练点暗含在学生的创作中。本课以古老的文字切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我国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那一个个字就像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学生不仅可以临摹,更可以无拘无束地参照古人造字的方法自行造字,因此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教材中出示的殷墟的甲骨文给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范本。课本中的学生作品水墨
特点浓厚,想象力丰富,能够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例如,教材23页右上为“犬”字,是一个简化了的侧立的“狗”的形象。左下图为“涉”字。一条小溪弯弯流过,溪内有小鱼在游动,一个人拄着木杖在行进,很好地诠释了“涉”的含义。教学目的: 1.继续体验水墨画的纸、笔、墨的特点。
2.体验和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重点学习侧锋和中锋的用笔。3.愿意更多地接触水墨画,能够体会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大胆的创造,表现出创意的汉字。教学准备:水彩、墨、毛笔、宣纸、水、笔洗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 导入新课
1、最初,人和人是如何交流的呢?如果不能说话?文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在4500年前我们的祖先他们用文字吗?做个游戏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案是大自然一些物体的特征,最后演变成字,我们给这种字起个什么名呢?象形文字
提出字的根源问题,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体会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为其理解和使用象征性字打下基础。
二、教授新课 课堂练习
1、了解象形文字的特征性
通过老师的举例和趣味故事,使学生容易理解象形字的特征性。
2、如何把图案和文字结合成象征性的字
虽然文字代表着人类文明,但是图案与文字相比你们觉得谁更有艺术性?
我们可不可以把图案与文字结合成另一种字,既是原来的字又有艺术性呢?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分析并自由回答。
让学生亲身感受发现,把图案和文字完美的结合起来,可以变成既不改变字体结构又有艺术效果的象征性的字。同时欣赏课本范图加深对象征性字的理解,以便利用。学生已经对象征性字有了形象而深刻的认识,老师让学生欣赏范作,了解创作意图明白学习任务。
三、学生作业
1、引导学生作画,欣赏课本作业,自由创作。
2、教师巡视,学生作画
学生构思,认真完成作业 老师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学生更愿意自己创作,即学即用。
四、学生作业 点评
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画面效果好的作品。提高其创作审、美能力。
五、总结
大家在办黑板报等报告天气时可以采取这种艺术字的形式。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教学反思: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但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我采用了猜猜看的游戏,在黑板上书写东巴
文,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介绍了这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技法方面,以上一节课《彩墨游戏》中,学生自主探究得到创作方法为基础上,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入今天的创作活动。
我们的节日
教材分析: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最盼望和最喜爱的节日,每到这个欢乐的节日,孩子们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尽情地欢笑。本课正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体验,配合“我们的节日”设置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节日小乐器进行庆祝活动以及用合适的材料装扮自己的活动内容,且结合音乐舞蹈进行创造、表演和展示,使节日的气氛更为热烈。让学生明白用艺术美化生活,艺术无处不在的道理。
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两部分,一部分展示的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乐器,有手风琴、小提琴、拨浪鼓等,每件作品设计制作得都很独特有趣,教师可以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由此打开学生的设计和创作思路。另一部分展示的是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装扮自己,并呈现了装扮好的孩子们表演的场景,不仅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变废为宝的创作手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合适的材料,通过折、剪、粘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小乐器和装扮自己。
2、能够分工或合作完成活动,并能够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各项能力提高。
3、愿意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准备:了解关于节日的风俗习惯,收集图文信息及剪刀、胶水、废旧综合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欣赏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2.请学生为欣赏的一组图片命名。出示学习活动的主题——节日
二、交流讨论 解决问题
1.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中心问题“我们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使用过的或知道的庆祝节日的方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3.提炼学生答案,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整理归纳出的六类庆祝节日的主要方法,再分类具体的分析一下,重点分析服装和歌舞这两类的创作表现方法。
三、制定目标 自主创作
1.围绕中心问题“我们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学生分组制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创作表现方法不限。把小组的学习目标张贴在黑板上的指定位置。
2.学生围绕小组制定的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创作。
四、展示评价 总结活动
1.分组展示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点评,评价要围绕每个小组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
2.介绍“小组自我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展望下一课时的学习活动。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基本的服装结构上大胆创新,进行变形和装饰。事实上学生对服装的结构认识并不够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边制作边试穿,鼓励即兴发挥,随机改变设计意图,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试穿,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选材上,要提示学生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以利用,比如报纸,商品包装纸、包装盒,瓶盖,布条,易拉罐,羽毛、彩色绳子等等。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废旧材料的不同材质恰到好处的运用,比如使用报纸做衣服时,注意报纸上不同版面色彩的运用,使用瓶盖做项链时注意大小的搭配等。
假如我变小
教材分析:
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每位小朋友都曾幻想过自己也拥有变大或变小的能力。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设计了“假如我变小(大)”的趣味性课题,使学生愿意兴味十足地投入学习活动。
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有的作品表现了小朋友们变得和小虫子一样小,他们坐在螳螂身上在树叶上快乐地穿梭。画面上的螳螂刻画得十分细致,可见小作者平时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小朋友们变小后,拽着一朵朵蒲公英在美丽的彩虹下飞翔或是在花丛中尽情地玩耍;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小朋友将自己变小后勇敢地同蜘蛛摔跤,周围有许多小朋友在观看,画面上蜘蛛身体大面积的黑色与黄色的条纹产生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红红的眼睛和小朋友的红上衣又交相辉映;还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小朋友把自己变大了,变得比长颈鹿还要高大,画面上长颈鹿伸平的脖子与小朋友弯下来的身体形成了视觉上的平衡美感。
教师在和学生欣赏、讨论这些作品的立意、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美术要素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作品共同的特征:即每幅作品中都有一个参照物,来衬托小朋友们的“大”或“小”,使学生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来的。
本课可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分享想象带来的乐趣。在表现形式上,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准备:水彩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等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变大或变小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变大或变小的?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变大或变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通过比较才能分出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学生的作品往往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极具吸引力!有特色的作品在教室里展出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枚恐龙蛋
教材分析:
恐龙是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已绝灭的爬行动物,它在地球上生存了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之久,在此期间又不断发展、进化,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恐龙世界。科学家们对恐龙的起源、种类、形体、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一直在作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恐龙为主题出版的故事书、绘本、卡通书以及电视、电影等,数量相当庞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恐龙更是以其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
本课主要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讨论恐龙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对恐龙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尽情发挥,创作出或神奇或有趣或惊险的具有故事情境的美术作品。中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表现技法,所以在表现形式上,学生基本可自由选择。教师可提倡学生综合运用工具材料,如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等,从而表现出更具特色的作品。
教材第30页有恐龙蛋化石插图,教师可为学生简单讲述其形成原因,令学生对本课主题产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望;第31页的学生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油画棒画、水彩笔画、线描画等。其中有以恐龙蛋为中心,采用放射性构图,表现恐龙家族成员等待破壳而出的小恐龙的温馨画面;有以形象迭透的手法,表现恐龙蛋内一只大恐龙背载着一群活泼的小朋友玩耍的有趣情景,表达了小朋友渴望恐龙与人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学生们表现恐龙并不等于科学家对恐龙进行描述,恐龙的体形、动作和生活习性等,我们只在电影、电视、书本中见过,或许它实际的样子,可能超乎人类的推想。所以学生创作的任何故事情境都有可能发生,创作的各种各样的恐龙都可能存在,本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打开心灵的视野,开创崭新的恐龙世界。教学目标:
1、能够在认识和了解恐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选择喜欢的进行创作。
2、能够在想象和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3、能够体验到大胆想象与表现带来的艺术乐趣,在古老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恐龙文化。教学准备: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画一画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三、创作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展示
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教学反思:
现在学生在电视、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恐龙的内容,所以,对于恐龙的种类、外形与生活习性了解得很多,在这一点上,我确实不如他们。
看着课堂上学生那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样子,我深深地感到:这堂课与其说是我在教学生,还不如说是学生当了我一回老师。
可以考虑组织一次延伸活动:与班主任沟通,共同策划一次班级主题活动,将学生创作的作品与学生们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玩具模型等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普及有关恐龙的知识,拓展孩子们对恐龙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在古老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恐龙文化,体验“玩”与“学”的乐趣。
千人千面
教材分析:
利用泥板进行造型,是传统陶艺常用的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从平面到立体,并且根据泥板的湿度可以随意变化,它是一种较能拓展人的想象和创意的陶器成形法,也是一种高度自由的成形手法。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是以泥板和泥条的形式进行平面的泥工造型练习和创作。对于泥板的立体成型的方法,会在以后的泥工课业中涉及。
本课内容《千人千面》具有新鲜、活泼、生动的特点,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可以训练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掌握泥板造型的方法,传达自己对人间万象、喜怒哀乐的理解。教材呈现出的制作步骤,便于学生自学。首先要构思自己想要制作人物的面貌形象及特征,然后将和好的泥用手按压或用器具制成泥板,根据脸型用泥工刀去掉多余的部分。最后添加、拼贴人物的五官。课本提供的学生作品都很有特点。在技法上,有的直接在泥板上添加成型,有的在泥板上利用工具划刻出面部神态。在人物的刻画上,有的滑稽可笑,怪模怪样;有的感情丰富,哀乐喜怒;有的活泼可爱,让人爱不释手。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泥板成型的一般方法。
2、能够利用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和个性。
3、喜欢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作品,能够体验泥工造型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教学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资料、泥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三、学生创作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大家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如果要说有不足的地方,我想,在五官的造型上还可以再夸张一些吧?
风凉的扇子
教材分析:
扇子是夏季常用之物,人们用它遮日纳风凉。造型优美的扇子还是工艺品,供人们玩赏。在我国古代,更把扇子视为风雅之物,文人墨客喜欢在上面上题诗作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扇面艺术和文化。扇子的造型、功能学生都很熟悉,以《风凉的扇子》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练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扇子的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美。了解中国扇子文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在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出传统的扇子造型和扇面画,目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由于版面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料适当的予以补充。学生的作品更多从造型、材料的运用上给学生以提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并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创新地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扇子。教学目标:
1、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制作一把既实用又美观的扇子。
2、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设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3、愿意了解扇子文化,感受扇子的美,体验制作扇子的乐趣。教学重点:做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扇子,体验做扇子的乐趣。教学难点:扇子的外形创新设计与扇面的装饰。
教学准备:卡纸、宣纸、彩色纸、双面胶、胶水、竹片、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叫《秋夕》,你会背诵吗? 银烛秋光冷画屛,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间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歌里面提到了古人用扇子一边乘凉一边追赶飞来飞去的萤火虫,那情景一定很美吧,你想看古代的扇子吗?
三、了解扇子的发展历史
1、说说中国古代的扇子有什么特点?
2、掌握扇子的构造,讨论:折扇和团扇各自的造型特点。
3、欣赏扇面上的图案感受扇子的美,探讨扇子的装饰方法。
4、讨论:扇子的作用。
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形状、图案的扇子,感受扇子的美,创设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四、探讨扇子的制做方法
研究扇子作品的制作方法,观察、讨论制扇的材料、步骤。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分析材料:硬纸板、宣纸、卡纸、竹片、树叶等。分析外形:激发学生探讨扇子的外形设计。
五、学生创作
1、提出要求:a.形式多样化不要局限圆形和扇形 b.美观又实用。
2、激发学生创作: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比比谁做的扇子最奇妙。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六、作业讲评。
1.小组互评,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一件,最美观的作品一件,最实用的作品一件。2.组与组之间作品大比拼。
评出最具创意设计师,最佳造型设计师,最实用设计师各若干名。3.教师评议小结。
4、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扇子主要生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
七、延伸
1.回家后找找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扇子?
2.首届中国扇子艺术大展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同学们可以届时上网去浏览 3.保存好扇子作品,夏天我们可以用来乘凉。教学反思:
学生在收集、欣赏、自主探究中发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传递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本课成功之处:
1、学生不仅感受了扇子的美,而且了解了扇子的文化。
2、学生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思维比较开阔,如动物、水果、脸谱、花卉及太阳等,都可以被学生变幻成一把把美丽的扇子形象。
3、本课符合新课标精神,贴近学生实际水平,能够做到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生生参与,人人动手。
值得思考之处:除了纸类材料外,是否还可以探讨用其它材料来做。
来信了
教材分析:
书信是人们以书写于纸张(或其他载体)的文字、图像为内容的一种交流形式。在中国古代,也简称为“书”。书信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因为它使得“说”和“听”可以不在同时、同地进行。这也同时意味着,书信从发信人到收信人需要一个投递的过程,才能实现这一异时、异地的“听”“说”交流。在现代,绝大部分的信件是通过邮局投递、寄送的。而在邮局出现之前,信件大多是由私人传递和送达的,承担这项任务的人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信使”。信封是现代书信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起着保护书信本身和说明投递地址和收信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过鲤鱼形状的木盒作“信封”,因而后来书信也被称为“鱼书”。
随着邮政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信封上的邮票也不仅仅是邮资的凭证,而是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意味,从而使集邮逐渐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收藏方式。
《来信了》这一课,是一个内容比较丰富、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综合探索课,它旨在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信的书写和邮递游戏为载体,把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制作书写信封、欣赏设计邮票、制作邮戳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了解与“书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目的:
1.愿意了解“书信”的书写及邮递等知识。
2.了解邮票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票面结构,能够尝试设计邮票。3.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课件、邮票、水彩工具、信封、水彩笔、邮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非常有趣的故事——《小蜜蜂和蚂蚁》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蜜蜂的信,你们喜欢小蜜蜂的信吗?谁能读读?
二、讲授阶段
一起再来看两封信,注意看信都需要写哪些内容,有什么格式。总结:你发现信都要有哪些内容和格式?
收信人的称呼、信的内容就是正文、你的名字、日期等 为什么要写信呢? 传递信息,传达情感 你最想给谁写一封信? 写给爸爸、妈妈、同学等,都给予肯定,其实有些是你不认识的,只要你喜欢也可以写,比如说我喜欢月亮姐姐,我就想写封信给月亮姐姐,还有除了地球上的朋友,大家还可以写给想象中的人,比如说写给太空人,动画片里的人物啊。那么你想给谁写封信啊?
三、创作阶段
现在请想好的同学拿出你的笔,写出心中最想写的,寄给心中最想寄的人。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用多一点图案画面丰富多了,可下面还很空,怎么办? 你还想出什么好主意,使信更漂亮?
四、发展阶段
同学们,我们再写完信后,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收到信。你们可以回家在信封,写上地址,姓名把信寄出去。不会写的小朋友课后请教老师或让父母帮忙完成。补充:贴上邮票,放到邮筒里。邮递员会来传达我们的情谊。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出示一封没贴邮票的信,问:为什么我这封信寄不出去呢?
2、请同学们讨论邮票它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邮票的作用主要是用做纳付邮资的凭证,还可以传播艺术文化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揭示探究的问题:邮票的特点、邮票的异同、邮票的内容;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邮票,相互欣赏、交流。教师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
3、通过对邮票的欣赏,学生自己发现了邮票的特点,为自己设计作好了铺垫。
三、欣赏感知
1、教师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邮票。你知道这些邮票体现了什么主题? 你最喜欢哪一枚邮票?
你知道邮票是如何设计的吗?
2、学生边欣赏边质疑。
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欣赏、自主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邮票的认识,也掌握了邮票的设计步骤。
四、创作表现
讨论身边值得关注的事(和平、环保、友爱、节日等主题),设计制作一枚精美的邮票。要求:构思独特,主题突出,图案简洁,色彩鲜艳,制作精美。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五、评价交流
1、请学生将作业贴在展示区,举行邮票展览会。
2、教师出示奖品:最佳创意奖、最佳绘画奖、最美色彩奖。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作品。指出不足。
小组自评、互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课时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1、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2、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3、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邮戳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了解邮戳的基本结构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
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整理
书写上相关的文字内容。
五、展示点评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虽然书信已经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是让学生了解信的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这是进行各个学习活动的基础,这些知识可能包括:信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信的书写及邮递知识,邮票的相关知识等。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综合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向家长(3.3班有朱嘉诚的爸爸正好就是邮局的工作人员)请教、到邮局去实地调查、到网络、书籍上搜集有关知识等形式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在课堂上,师生可以一起通过测量、讨论、交流、设计等学习活动使知识逐渐条理化和深化。
画中的故事
教材分析:
欣赏评述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步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本课所选用的作品是以故事为题材,情节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如《哪咤闹海》、《神笔马良》都为学生熟悉和喜爱,容易激发起学生对欣赏活动的兴趣。另外,本课欣赏活动处于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不仅对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进行观察和感受,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形式分析,发现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材所选用于欣赏的作品不论从艺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特色都较为突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学段,在评述上要求学生不只是口头语言表达,还需要用书面语言,用简短的文字或短句进行表达。本课的作品故事性情节性较强,有利于学生的评述。因此,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欣赏活动,很好地借助这一类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力的训练。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着读懂画中的故事,感受画中故事的丰富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走进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教学目标:
1、能够欣赏情节性较强的绘画作品,掌握一些浅显的欣赏方法。
2、能够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愿意欣赏绘画作品,参与欣赏活动。教学准备:收集图画中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欣赏
1、《奇袭》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人?
进一步提示学生:画面上画了些什么?老虎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有哪些植物?大树的枝丫是怎样的状态?画面的色彩是怎样的?等等。
引导学生细细地观察,才能够客观准确地评述,也为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做好准备。
2、《哪吒闹海》这幅作品在人物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飞舞的龙、云、水、火又是怎样表现的,你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见过类似的表现手法吗?作品在设色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利用线条的组织和色彩来表达主题的?等等问题。
引导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使他们逐步认识到作者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自主欣赏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主欣赏另外三幅作品。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似乎显得有点简单生硬了。
如果采用联想的办法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从画面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再利用角色情境表演或者是同时期的作品对比等方法进行欣赏等方法可能会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吧?
第二篇:六册美术 精品教案 太空遨游
精品教案
10、太
空
美 术 组2005、3
遨 游
六册美术
10、太 空 遨 游
教材分析:
神秘的宇宙太空是怎样壮观的情景?这是常常出现在学生脑海的一个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无限的探索愿望,本课题正是为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生动的事例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多作贡献。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引导学生创作遨游太空的想象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宏愿,为人类多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
2、启发学生对太空的想象;
3、表现神秘的太空世界。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作业要求:大胆表现想像中的太空世界。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课件,范画等;
2、学生方面:画笔,作业纸,太空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和查找有关《太空遨游》方面的资料:图片及其相关知识,以便课上交流。
二、导入新课:
神秘的宇宙太空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情景?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一起学习《太空遨游》这一课(课件出示课题)。课前,我布置大家查找搜集有关这方面图片了解相关知识。下面呢,就来分享大家查找的资料。谁先说?……
三、新课学习:
1、分享查找的资料:交流时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老师小节交流情况,并把其他的太空知识说给大家听,且以“中国太空第一人——杨立伟”的事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勉励大家向杨立伟叔叔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长大报效国家,为人类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播放影碟:《蓝猫淘气3000问》中宇宙知识片段,以开阔视野,启发想像,为更好地表现太空作铺垫。
4、作品欣赏:你想像当中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如何把它表现出来吗?想不想先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呢?(想),那好,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天使画廊”里面去瞧一瞧。
课件逐一展示,师生共同赏析(立意、构图、色彩)。
5、启发想像:
(1)学生讨论怎样遨游太空。太空景色很美,你准备怎样遨游太空?请突出“遨游”的方法。如:坐上各种飞行器,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飘来飘去)。
(2)指导构思,引发奇想。在太空见到什么?
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星球、探测器,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太空真是一个非常热闹、非常神奇的世界.6、激发绘画热情:
想不想拿起画笔,设计一种新型飞行器,乘上它到神秘的太空世界遨游一番,实地探测宇宙的奥妙?(想)。那就赶紧开动脑筋,快快动手吧!比比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最奇特,谁画的《太空遨游》最美妙!
四、学生绘画,老师指导,重点启发联想,鼓励大家大胆下笔敢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敢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表现神奇的太空景色。
课件播放音乐,渲染氛围。
五、展评作业:1、2、3、把自己的作品小心地张贴到“小画廊”上; 评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作品;并评出“精品习作”; 请“精品习作”作者介绍创作思路。
六、总结
对同学们的表现作一综述,对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的创新精神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号召大家为实现理想而好好学习!
第三篇: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整好
第一单元 童趣
课题:快乐宝贝 课型:唱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为歌曲的旋律、节奏。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教学难点:
为歌曲的旋律、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 1.律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跟着乐曲的节奏用自己的身体打出节拍来。生:听音乐活动。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老师也给这首歌曲编了律动,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做。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律动。师:教授动作,纠正动作。2.范唱。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给大家唱一遍(师范唱)。
师:这一遍,我想请同学们配合我一下,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跟着录音带自己学唱歌曲。生:自学歌曲。师:指导、纠正。
(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第1—8小节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3)第9—12小节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抒情性。
(4)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5)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6)“就是我”用肯定的语气演唱。师:请同学领唱(1—2名)。4.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的演唱很精彩,接下来,请同学们按小组,给这首歌曲再编一个律动。
生:分小组创编活动。师:请一组同学来展示。5.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生:„„ 6.边唱边跳。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那不如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
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律动。教学反思:
课题《对鲜花》 课型:唱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对鲜花》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并了解一些花卉常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对鲜花》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并了解一些花卉常识。教学难点: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电子琴。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提问:这个电影片断中人们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唱歌,有人问、有人答。师: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唱,比谁机智、谁的生活丰富。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师: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2.范唱。
师:.听录音范唱第一段。3.学唱第一段。
学生以模唱形式学唱第一段。师:指导、纠正。
4.学唱第二、三、四段。学生跟琴演唱。
学生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5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1男女生对唱歌曲。
(2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3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第一段歌词。
(4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5.创编活动。
师:你能给这首歌曲续编歌词吗? 生:分小组创编活动。师:分小组展示续编成果。教学反思:
课题:《在钟表店里》 课型: 欣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现象。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教学重点:
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景象,丰富想象力。教学难点:
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为乐曲命名。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请同学们听完之后,根据你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很多钟表的声音。
师:出示课题《在钟表店里》的课题,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要求:每个组说一种答案,不许和其他组重复。小组内商量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1:各式各样的钟表 学生2:有布谷叫声的表
学生3:我想到在一家表店里,钟表特别多 学生4:我想知道表店里的工人是怎样工作的?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从钟表联想到在钟表店里工作的人们,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欣赏这首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写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让我们到音乐中去寻找答案吧。我们完整的听一遍(出示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完整的听音乐。2.主题欣赏。
1.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教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什么了?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不能重复。学生1:我听到了各种钟表的声音 学生2:我听到有布谷钟的声音
学生3:我觉得音乐写的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特别快乐 学生4:我还听到中间的音乐好象很慢,特别抒情 教师:请大家看画面,(播放画面)带着神秘的语气对同学们说,钟表店里的主人是个老爷爷,他每天都快活的工作着,他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钟表别提有多自豪了。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第一部分(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的课件)听听这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轻松、活泼的气氛。2.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学生1:轻松的、愉快的 学生2:特别高兴、舒畅的
教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一个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各种钟表,是那些带着愉快情绪工作着的人们。我们一起来听这部分音乐的主题,(播放音乐的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主题,加深印象 教师:想想你会怎样来表现这个主题?各组开始商量一下。(播放主题音乐作为背景)
学生:小组开始活动 教师:请一组来说
学生1:介绍自己组的方法,我们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进行。教师:那好,其他组跟着做一做(播放音乐)
教师:这个组的方法非常简单而且有效果,其他组呢?
学生2:我们用打击乐来表现(用双响筒来表现)听音乐伴奏 学生3:我们用舞步来表现,听音乐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活动 教师:看了大家的展示,说明同学们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方法,下面,请注意这个主题还要不断的出现,当你再听到这个主题时,能不能还用你们刚才的方式表现呢? 学生:能
教师:完整的播放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学生:各组同学聆听音乐并表现。
教师:大家做的真棒,谁注意到主题音乐到底出现了几次? 学生:三次
教师:作曲家为什么要安排出现三次呢?出现一次就得了,想想,为什么? 学生1:音乐要告诉我们他们生活的特别快乐。学生2:使人们能记住这些曲调。
教师: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再来感受一遍作品的第一部分(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的课件)
学生:边听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 教师:这样勤奋工作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各种钟表都准时了
教师:音乐用各种钟表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成果,你们听(播放钟表发出的响声)
学生:边听边模仿
教师:这就是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的第二部分将把我们带进哪里呢? 3.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工人们在休息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1:音乐很抒情
学生2:好象在工人们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果实 学生3:速度变慢了
学生4:情绪抒情、优美了 教师:我们一起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把你刚才体会到的融进我们的动作里?(播放音乐课件并带着学生做律动)学生:听音乐做律动体验音乐的美
教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接下去的音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播放音乐的第三部分课件)学生: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4.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这部分音乐我们熟悉吗?
学生:熟悉,就是我们听过的第一部分
教师:但是音乐的结尾好象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为什么?你感觉音乐有哪些变化?每组一名同学说,不要重复。学生1:音乐变快了 学生2:音乐更加强烈了 学生3:好象更加有力量了 学生4:情绪更加热烈了
教师:我们各组商量一下怎样表现这段音乐?商量好了要展示。学生:分组商量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一组展示(大家评价)
教师:如果感觉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关系,请准备好的组进行展示。学生:二组展示(大家评价)
5.完整欣赏表现音乐(阶段目标:再次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师:我们一起赏析了各段音乐,结实了一群在那里愉快工作的人们,老师从一间钟表店里拍了一些资料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钟表以及它的精良的制作过程。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乐完整的课件)五.小结(阶段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欣赏了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你们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感受吗?
学生1:我们知道了钟表店里工作的人们特别高兴。学生2:我觉得钟表特别多、特别好看。学生3:我喜欢音乐中安静的部分。
学生4: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愉快的学习。
教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我们一起体验了这么轻松愉快的音乐,我真佩服这个作曲家,谢谢同学们的合作。教学反思:
课题 《鸟店》 课型:欣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乐曲的情绪。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把握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3、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把握乐曲的情绪和结构。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了解乐曲的情绪。教学用具:
数码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课件中的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音乐)
2、学生活动
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第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课题《打秋千》 课型:唱歌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一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合唱训练:用柯尔文手势唱准下面的音。a 3 3 2 1 5 5 6 1 b 1 5 5 6 1 5 1 6 2.发声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用“Lu”来哼唱。我们先来找一下“Lu”的声音位置,听老师来唱(范唱)。“Lu”的声音是不是从脑门上发出来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师:听老师配上旋律唱一唱,是什么感觉?(多媒体出示旋律,生:很有弹性,像跳起来一样等)。你们在唱时也要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带领学生用Lu模唱旋律。)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时是什么样子的?(生:上下晃动,越荡越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达秋千》,教师板书。3.范唱。
(1)播放歌曲范唱,听完让学生说说是否听出第二声部来。(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若一次学生听不出来,可再放一遍范唱,老师可同时随音乐唱第二声部歌词,帮助学生听辨。
(2)再次播放歌曲,听完让学生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高兴的、快乐的等)。4.学生学唱高声部。(1)老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想像“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ˇ”换气记号处马上换口气再唱下一拍。最后的“哎依呀”要轻声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并指导学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动的动感和起伏感。
(2)让学生看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来来去去响叮当”唱出了打秋千时发出的“叮当”声,我们就把“叮当”声加到歌曲中来。(一组学生唱第一声部最后一句歌词,另一组配上第二声部“叮当当叮当”的旋律,先分组练唱,再合唱。)(3)老师大声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4)让学生自己跟琴唱第三段,唱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声音唱到脑门上。
(6)播放一段小朋友打秋千的录象,然后让学生想象教室就是游乐场,创编打秋千的动作,然后边唱歌曲边随音乐表演。5.学生跟琴完整的演唱高声部。师:指导、纠正。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2)纠正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6.学唱低声部。
学生以模唱形式学唱低声部。师: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法休止符,以表现铃铛的清脆。(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7.两声部合唱 师:《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仔细听歌曲两个声部是如何配合的。(再次播放歌曲范唱)。(1)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练唱两个声部。(2)指挥学生试着合唱歌曲第一段。让高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稍微收一点,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3)放歌曲伴奏,老师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的声部。8.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侯打秋千时的快乐情景。《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国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他们的生活也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如果大家对这个民族感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资料。下课!教学反思;
第四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画。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老师讲述毛泽东与自己恩师的故事。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
(1)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
(1)学生尝试作画。
(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
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
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
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
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
四、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
教学重点:
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
教学难点: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
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
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
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
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怎样画?
1、构思。画面内容: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
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
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4、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1、作者是怎样画出对老师的爱?
2、他们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吗?
3、如何表现场景?
五、作业与作业展示、讲评
六、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贺卡的有关知识,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贺卡制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养成尊师重教的优良品格,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卡片的形象思考与设计构成教学准备
1、课前设置:在授课前,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布置为六个方块,每方块六个课桌。
2、彩纸、双面胶、剪刀、胶棒、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件片头文字,图片唤起学生对教师节的记忆。
2、尊师重教风尚——自己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方式(学生从信封袋中拿出祝词,表述)
3、揭示课题:尊师卡片(板书)
二、认识体验
1、拆分卡片:教师出示尊师卡片,让学生拆分卡片。说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教师总结尊师卡片的构成:衬底、形象、文字。(板书)
3、师生一起寻找卡片形象设计的规律。
三、寻找形象
1、思考“祝老师笑口常开”的祝词,演示形象设计方法。
2、分析“鲜花送给您”演示形象思考方法。
3、学生分析自己手中的祝词(师生合作)。
四、组合构成1、演示“祝老师笑口常开”“鲜花送给您”两句祝词的形象组合办法
2、揭示步骤:画、剪、贴、写(板书)
五、欣赏卡片
1、引导逐一欣赏卡片,了解卡片的各种造型。
2、强调选择最佳位置,用笔书写卡片祝词
六、作业
1、要求
(1)造型大胆(2)书写工整(3)完整美观
2、巡回指导
六、评讲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异样,更重要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第2课卡通大亮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出自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评价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小结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第3课
鸟之王
类型:造型·表现
教具:课件一份、鸟的头饰造型3个、纸胶带一卷;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A4打印纸等常规绘画用品,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知道鸟的基本特征,了解组合式造型方法在绘画造型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想象组合等方法进行鸟的绘画造型,提高学生形象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关注绘画造型中形色的表达,能以造型表现的方式增加对大自然及鸟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组合的方法阐述、设计鸟王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关注鸟王的形状、色彩等特征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前介绍大朋友。并以有关动物的笑话开始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鸟的基本特征;
1、课前热身:手影游戏;
2、导入: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原来一双手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多的动物样子。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听,这是谁呢?(课件:鸟鸣音效)
3、问:鸟是什么样子的呢?(翅膀、羽毛、独特的嘴和爪子等)
4、教师:大家观察生活真仔细,你们再听一听,鸟儿朋友们在和我们说些什么呢?(鼓励: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二、猜一猜:谁是鸟王?
1、导入:让我们用掌声把这些朋友请出来,大家看,它是谁?(课件:燕子、老鹰、孔雀、鹦鹉)
(燕子,见过燕子吗?你怎么知道它的呢?燕子有一个独特的尾巴,人们模仿这个形状,设计出了一种叫“燕尾服”的服装)
(老鹰,它和燕子有什么不一样?老鹰有着锋利的爪子和巨大的翅膀,看起来非常的凶猛)
(孔雀,它哪儿最漂亮呢?)
(鹦鹉,它又有什么特点?)
2、总结:每一种鸟都有属于自己的样子。有的有独特的体型;有的有强大的本领;有的有漂亮的色彩和花纹。燕子小巧可爱、老鹰高大威猛、孔雀优雅美丽、鹦鹉色彩丰富,它们都认为自己是鸟王。
3、问1:如果让你来选,你希望谁是鸟王呢?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问2:可不可以把它们的优点放在一起,我们来组合一个鸟王?(嘴、脚、翅膀、羽毛、尾巴、色彩花纹)
出示教师PS组合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会用哪些动物的形象来组合?
4、介绍凤凰:在中国的传说里,人们把各种动物的形象组合起来,在心中想象出了一个鸟王的形象,这就是——凤凰。(课件:凤凰)传说中的凤凰是一只神鸟,它从火焰中诞生,它飞到哪儿,就会给人们带来吉祥。
在凤凰的形象里,它的头像鸡,身体的花纹像鱼鳞,翅膀和腿像什么呢?(鹤),尾巴呢?(孔雀)
5、总结:你看,只要敢去大胆的想象,自由的组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鸟王。想不想尝试一下创造一个不一样的鸟王?
三、画一画:不一样的鸟王;
1、(播放课件展示并提示)让我们来看看小提示:你希望你的鸟王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色彩花纹?
欣赏:不一样的鸟。
2、学生作业:让我们来创造一个新鸟王!
3、教师个别指导,提示。(什么形状,什么花纹、色彩,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本领,叫什么名字)
四、评一评:我们的鸟王们;
1、作业展示: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2、问:你是怎么表现这个鸟王形象的?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它叫什么名字?
鼓励:这个鸟王真漂亮,让我们带着这个头饰学鸟儿一样飞回座位,好吗?(送头饰)
3、学生展示:让鸟儿们飞起来!
总结:看,我们身边有了这么多美丽的鸟儿,它们有着不一样的外形,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本领和名字,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五、看一看:这是我们的家园;
1、(出示课件图片——地球)教师:这是什么?
2、(课件同步浮现: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教师讲述:在茫茫的宇宙里,地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这里,大自然用神奇的双手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大家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3、总结:今天,我们用组合想象的绘画方式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这么多的鸟儿朋友,等我们长大了,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好吗?
第4课 会走的小人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画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3、能在游戏活动中尽兴倾注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描画自己喜爱的小人
教学难点:挖孔大小的合适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硬纸、彩色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动画,猜一猜课件中的小人是用什么走路的。导入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观看课件录象(唐僧师徒四人的对话表演),激发学生制作和表演的兴趣。
2、教师先提问让学生回答先制作什么,再制作什么。然后用课件动画演示制作步骤。(1、画轮廓;2、涂色;3、剪小人;4、挖孔。)
3、结合实物和课件动画,让学生明白挖孔时不要太大,也
不要太小。
4、课件游戏,不同身份的小人怎样表现?
5、欣赏课件图片其他学生的作业,开拓眼界提问:你想制作什么样的小人?
三,学生作业
播放轻快音乐,出示课件图片(学生表演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四,表演课件图片——表演背景,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背景,然后在背景和音乐的映衬下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表演指偶剧《阿凡提与富翁》。幽默有趣的指偶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指偶,以及了解到了指偶的作用。
2、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套在老师手指上用来表演的这种小纸人叫做什么吗?通过这句话,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偶。教师对指偶作简单的介绍。
3、板书课题《会走的小人――指偶设计》,点名教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体验:
1、开拓思路:如果请同学们制作一个小指偶,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总是能激发起学生们的思维的。教师在听学生回答的同时,主要要引导学生确定设计对象的范围。一般学生都乐意选择一些出名的人物,以及一些故事中的主角,卡通人物进行设计,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原创的人物。
2、出示一个孙悟空的纸样。学生很容易就发展,如果是按照一般的画法,“孙悟空”是没有办法套到指头上的。这种时候老师一般可以装傻,要学生自己想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指偶的制作方法还是比较直观的,恐怕也难不到学生。
3、教师简单演示制作较为重要的制作步骤。毕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看一次实际的操作会理解得比较深刻。
4、多出示几个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一些可以使制作效果更好的装饰手法,例如用裙子挡住手指头的插入处,在指甲上贴上鞋子等等简单易行又有趣的小方法。学生毕竟是聪明的,这些伎俩一看就明白了。
三、设计:
1、这类课型的讲授环节一般不易过长,更多的东西,应该留给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剩下来的时间,学生开始进行设计制作。
2、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表演活动。制作得比较快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尝试和其他同学组合,表演一个小故事。
四、表演:
最后的时间,教师可以先展示部分制作完成的指偶,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简单的指偶剧。让学生们感受造型游戏活动的乐趣。之后,简单归纳一下知识点,就可以下课了。
第三课时
戴上自己的小人,上台表演节目
评一评谁表演的节目最精彩
第5课
旋转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2、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3、养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制作方法,图案两面的内容相互关联。
教学难点:图案大方,钻孔,穿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玩、学生看或师生一起玩旋转卡的互动方式创设情景,认识旋转卡
导入课题:旋转卡
二、观察分析
1、这是怎么制作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1)先剪出卡片的外形
(2)设计图案,分析图案的两边是相互关联的讨论: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方法。
如:动态的发展,如:太阳嘴张开,嘴闭上(图案必须一正一反)
同一事物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如:楼房,月亮。
(3)穿孔,可以用剪刀等钻洞,然后穿细绳
三、小组讨论
看那组
理解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互关联的,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卡片的外形的形状变化和大致分类,了解到在简单外形的基础上可修剪出丰富的外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四、自主表现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五、游戏活动
六、交流评析
说感受。
第6课 盘泥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第7课 留住秋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学校秋游,利用环境资源。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
1、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2、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学难点: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第二课时(画秋游)
一、谈话导入:
1、回忆:上周五我们进行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生: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2、板书课题:秋游
二、分析画法:
1、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生答:摘茶,摘橘子,野餐等),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图一,图二,图三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3、怎样表现秋天的景色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图一
(1)画树,有以下几种方法:(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
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
深秋到了,树林一般要增添一些黄,红,褐色。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教材上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夸张了秋林的色彩。
4、分析教材范图,简单的介绍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5、学生作业。
6、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7、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已经完成好的作业。
第三课时
活动:选一些叶脉凸显的落叶涂色拓印
课前准备:收集叶脉凸显的落叶2-3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阶级。黄橙橙,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熟,美丽。秋天到了,各色树叶也随风飘落,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落叶。总觉得可惜。何不用这些美丽的落叶做成美丽的画面。来留住秋天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叶,拓印作品,欣赏分析。
1、欣赏机长优秀的叶拓印作品
问: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生:拓印,把颜料涂在椰子反面。再印在作业纸上即可。
2、生尝试拓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拓印不出花纹
解决方法:a,叶脉不明显,换叶。B,颜料不够,加颜料。C,压印力度不够(用力压印)
问题:画面不洁。
解决方法:a,颜料太稀,应稍加水。B,手上不干净;c,反面涂色时颜料渗到作业纸上面。
3、总结作业步骤并板书:
(1)、拼摆
(2)、交换拼摆
(3)、叶子反面涂色
(4)、拓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四课时
活动:选几种好看的落叶拼贴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
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形状以及各种颜色的落叶10-12片。
教学过程:
一、秋景欣赏:
1、图片一。表现山村秋色的全景式画面构图,浸染秋色的秋林,低头吃草的牛羊和放牧人家。充分表现了金秋的特征,气氛浓郁。
2、特色式的画面构图,较好的表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秋叶之静美在秋天的阳光下格外艳丽,让人赏心悦目。
二、拼摆游戏(课件出示)
1、游戏,几种树叶的拼摆游戏,每片树叶四周都有几个不同的按钮,分别代表放大,缩小,向左旋,向右旋,关闭等。
可选树叶,大的为主。在旁边选择其他的叶子。
2、游戏二,拼摆。
三、作业欣赏评析
1、欣赏优秀作业
2、讨论;你准备拼一幅什么样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评析:
有创意,有特色,工艺工整的作业评为较优秀的作业。
第8课 玩偶大本营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指偶,蛋壳偶,吊线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
2、培养折叠细致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以及搭配色彩的知识。
3、在玩偶人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各种偶人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恰当运用以及制作的精致。
教学准备:1、多媒体可见,2、玩偶实物,3、示范用剪刀、4、胶棒,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手指偶
一、游戏导入
1、生共演:师手持公鸡玩偶,“喔喔喔,天亮了,快起床了!”生:手持娃娃玩偶:起来了,起来了。仅提那天起可真好,太阳公公咪咪笑,我要上学了!生2:手持娃娃玩偶:小明,咱们一起走吧!
2、请大家把小玩偶拿起来,看一看,这些小玩偶都是套在什么地方玩的呢?生:手指,对,我们就把这些称为“手指偶”。板书:手指偶。
二、探索体验
1、请学生上台来拆开手指偶,问:这是由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做出来的?生答:长方形。师小结:对,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叠椅后,再剪一些其他的装饰物构成的。
2、课件出示制作步骤图(如右),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尝试制作。
3、反馈自学成果,师:刚才在制作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师将学生不太懂的步骤进行示范。
4、比较制作精美,折痕漂亮的和制作粗糙的。说明折的时候应该细致认真。
5、课件展示:纸偶人的各种装饰方法。
生边看边思考:在什么地方进行装饰可以使小偶人变换角色?
你最喜欢哪个小偶人,它是怎么装饰的?
6、讨论:你准备怎么装饰你的小偶人?
三、学生制作
1、学生制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小偶人,注意制作精致,把最漂亮的纸用上。
2、学生作业完以后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准备,表演。
四、表演,展示
1、方式一:自我介绍式展示(适用于做得慢的学生)
2、方式二:表演对话式展示(适用于做得快的学生)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蛋壳偶的制作
一、课前布置怎样准备蛋壳,可用硬物在蛋的一端敲个小洞,然后用针或者筷子伸进去搅动里面的鸡蛋,倒出来。
或者直接带来煮好的熟鸡蛋。
二、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蛋壳偶
第三课时 吊线偶制作
一、用纸筒可以制作吊线偶(适应于没有带齐材料的学生)将纸卷成筒吊起来。
二、用铅笔可以代替筷子。
头脚系在一根上。手系在另一根筷子上。三、游戏环节可以两个人合作表演,制作也可以两人合作。
第9课
花样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简单知识和特点
2、体验感受花样形式的魅力
3、大胆描画或剪贴图案花纹
教学重点:花样图纹的赏析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花样图纹,激活审美情趣。设计的花样适合物体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说花样
1、课件演示:民间美术中有许多花样,它们的造型大方质朴,手法生动自如,形象逗人喜爱。
2、经历了漫长历史形成的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祖国面族文化的结晶。
二、欣赏——赏花样
1、师:花样是民间美术的结晶。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如:刺绣,陶瓷,剪纸,房屋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上台来电及电脑上的各类各种花样,进行欣赏。
2、师问:这话样是画、绣还是剪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小结:内容主要是自然之物,朴实,温馨。表达了美好的意愿。色彩或单一,或和谐。
三、给花样命名(课件)
1、课件出示范例,如何命名:如:二龙戏珠等等。
2、生:给花样命名。讨论。
四、找花样游戏(课件)
(1)出示剪纸花样(圆形适合纹样),问:漂亮吗?
(2)师小结:花样应适合被装饰的物品。将圆形适合纹样放置在方形的物品上,让学生纠错。
(3)做花样适合游戏。将花样与相适合的器皿物品对应起来。
五、自主表现
1、生自由选择瓶、扇或者盘,衣服的外形进行装饰。
2、师出示范图:要求适合,和谐。范图:瓶的装饰,衣服装饰等。
六、作业展评。
第10课
纸盒城堡
教学目标:
1、学习纸盒组拼,剪挖,粘贴等方法制作城堡。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3、了解一些建筑文化,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组拼,剪挖,粘贴,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工合作,讲故事。
教学准备:1、课件,2、纸盒“城堡”实物,3、泡沐板展台,4、剪刀,双面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废旧的纸盒有什么用?猜一猜。生答。
2、出示范例“城堡”。这是一个小朋友用废弃的纸盒制作的城堡。城堡名字叫做“王者之城”,它的里面住着一个国王。国王是个威武的君主,他曾经亲自率领千军万马打败了外国侵略者。所以,小朋友很喜欢他,给他建立了这座王者之城。国王在这里住的真舒服阿!这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人,有花仙子、米老鼠、王子、猪八戒等,他们也想拥有自己的城堡,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纸盒来给他做一个城堡呢?
3、揭示课题:纸盒城堡
二、欣赏评述,开拓眼界。
1、欣赏各种城堡,感受,城堡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城堡。一边看,一边想,这些城堡的外形和普通房子有什么区别?生答。(城堡更大,更威风。房顶有尖的,也有圆的,还有方的。城堡由好多高低不同的房子组成,有的城堡还有围墙)
三、尝试创造,学习做法。
1、分析制作方法。
a、课件出示城堡(1),这个城堡两边有两个大圆柱,旁边还有围墙。中间是房子。想想看,围墙适合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制作?(薄薄的盒子)房子适合用什么来做呢?(又高又厚的纸盒)我们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课件出示纸盒城堡。
b、分析有有4根柱子的城堡(课件出示),学习用细长的纸盒搭城堡柱子的方法。
c、分析有楼梯的城堡(课件出示),学习用小纸盒搭楼梯的方法。
2、这里有一些纸盒,你能尝试搭出来城堡吗?
两个学生比赛。
3、反馈与评价:拼摆要有高低层次变化才好看。
同样是一些纸盒,我们可以拼摆成不同的样子。(课件:)
4、小人住在没有门和窗户的房间里,会感觉舒服吗?那怎样做门窗呢?生答,剪挖、或者画(教师示范)
5、怎样使城堡牢固?——粘贴(学生上台粘贴)
6、最后可以进行装饰——装饰。(课件图片)
四、制作表现,堆砌成型。
1、欣赏其他学生作业(课件图片)
2、作业要求:
四人合作作,一边做,一边想,你们想要给哪个可爱的小人做城堡呢?你们给城堡取个什么名字?里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五、作业展示,自我评价。
1、自评:将城堡放在泡沫展示台上。说说,你是给谁做的城堡?为什么适合这个人物呢?说说城堡的故事。
2、他评:你最喜欢哪个城堡?为什么?
六想象拓展,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用纸盒来制作城堡,让废旧的纸盒变成了美的东西。这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的双眼能发现美,双手能创造美!
第11课
开心台历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台历的基本方法(剪、折、画等)和步骤
2、培养细心制作的习惯
3、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台历基座的制作(平衡、美观、创新)
教学难点:台历的美化
教学准备:台历或者挂历实物1-2件,示范用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让我们翻开台历来看看吧。(出示实物台历)台历有什么作用呢?台历放在什么地方?(作用,告知日起,放在桌前)
我们来给新的一年或者新的一周之作一个台历好吗?
出示课题:“开心台历”
二、欣赏分析,学习方法。
1、台历范品出示:台历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基座、日期、画面)板书:
2、台历要放稳在桌上,必须立起来。怎样使小纸片立起来?
生尝试作业,请几名学生上台试着折/
3、怎样让折好的基座更加有趣呢?师示范将对这方法的基座剪制成双兔外形。
4、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创意?(动物外形,植物外形,物品外形等)
5、学生尝试第二次创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何使之作更精细——画后,用铅笔画以后再剪
6、配日期:可选择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的日期配上去。
教师出示范品(正误对比)(1)日期写得很小,写得乱。
(2)日期写得大,并配上画面,干净。
7、教材上优秀作业欣赏。
8、讨论: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日历?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评选最“开心”的台历。
第12课
我是生活小主人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游戏、实践等活动了解家居整理的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会欣赏居室整理,丰富视觉与记忆,并从中获得生活乐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综合实践技能,学会适者生存的本能,完善学生人格。
3、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居室及书房的布置及学习一些简单的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实破学科本位,建立与思品、生活课之间的彼此联系,完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居室,导入主题
课件:进入第一个环节,欣赏学生的居室!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居室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居室呢?
讨论并回答
二、参与比赛展现本领
全员参与居室整理的游戏比赛,看清要求、比方法、速度。
参照效果、比合理、美观。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很多事情总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为了展示你们劳动的风采,现在分组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整理起来更快更省力?
三、书房欣赏培养能力
利用多媒体让学自主欣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小朋友,你们是否也有自己的书房,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这些书房,请你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更喜欢哪一间,并说说为什么?
四、整理书桌关心生活
学生参加书桌整理游戏,参加争星游戏。
这里有一张排放凌乱的书桌,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清理整洁吗?看看你能得到几个五角星?
五、参与活动拓展延伸
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我是生活小主人》这一课,说一说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方法整理和美化自己的居室,回家之后做一做?
学生回家参与整理活动。
第13课
幸福乐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记忆到现实再创作设计,表达感觉;
2、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记忆画表现自己在少年宫的活动场景;
2、分角色进行化装,进行舞台布景;
3、人物特征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
(二)新授:
1、教师问:少年宫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答:少年宫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场所。可以看书、画画、唱歌、跳舞、学科技……
2、说说少年宫的模样:
教师示范画一些少年宫的全景和某一游乐场所。
3、说说在游乐场最快乐的事情。
4、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a、近大远小,人物丰富,色彩对比强烈;
b、有主次之分;
(三)作业要求:
想象画出少年宫的场景。要求画面构图饱满;
画少年宫的某一局部,人物突出,有动态,色彩鲜艳。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五)展评小结。
活动二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
(二)新授:
1、六年级“六一”儿童节表演与平日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述一个简单课本剧(睡美人)
师化妆,请学生说说合适吗?
不合适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还可以整理化妆。
公主、王子各是什么样?
3、尝试作业:化妆。
解决角色化妆,抓住特征。
4、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提问:它们适合装饰在哪些位置。
5、分小组发剧本:
讨论角色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运用已有材料。
(三)作业要求:
根据节目内容扮演角色化妆,要注意人物特征的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五)学生根据角色进行表演。
(六)总结下课。
活动三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新授:
1、教师播放录象“六一”儿童节舞台布景。
2、设计:
a、为什么这样设计?说细节。
b、谈动机。
c、讨论还可以做什么样的舞台布景?
3、欣赏书中舞台布景图,谈谈你的看法:
a、主题是否突出?
b、是否有创意?
c、是否有一定可操作性?
4、提出作业要求:
为主题队会画一幅舞台布景图样。突出主题,有价值。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业,小评。
第五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
第一课
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
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学生欣赏讨论:(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相关知识: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
(2)想想开合的冰棒棍像什么动物的嘴?学生分组观察冰棒棍的组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新课教学:
(1)结合手中材料,学生分析、研究,了解用冰棒棍设计人物、动物的一般规律。
小组同学互相启发谈话。了解冰棒棍组合后的活动规律。
(2)布置学生研究教材第6页:冰棒棍玩具制作的步骤。
小组中进一步新的创意和设计。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三、布置作业: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小结。提问:说说制作冰棒棍的体会。教学反思:
第四课
植物籽粒拼图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
学具准备: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面具。教学难点:
五官的粘贴。
学具准备:对开的报纸或其他纸一张,16开纸一张,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展示面具,揭示课题——《面具》,教师作启发性谈话:教师根据准备好的面具让学生编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简单些,可让学生戴好面具依次走进教师,以其新奇、好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制作欲望。
二、介绍制作步骤
1、制作面具底坯。用对开大小的报纸或挂历纸,按图所示步骤折出面具的底坯。
2、想好做成什么样的面具。
3、通过剪、折、卷等方法,做成五官及其他部件备用。
4、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一是五官的位置,特别是眼睛。可先戴在头上 做个眼睛部位的记号,然后再剪个圆洞洞,这样就不会妨碍视线;二是先后顺序,应先主后次。如人物面具,应先贴眼、眉、嘴,再贴胡子、装饰、花纹等。
三、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
1、让一半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另一半人观摩评判,然后呼唤位置 评判。
2、请制作有特色的小朋友到上面来,给大家讲讲他制作的面具叫什么? 怎么绘想到制作这种面具的。
3、请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小朋友到上面来,戴上面具,即兴表演一番或说 上几句话。
五、下课,清洁教室。教学反思: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
(2)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
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
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学生自由调色)
(3)欣赏其他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学生作业。
黄色和蓝色的画 绿色是怎么来的?
紫色是怎么来的?
橙色是怎么来的?
原色:不能用别的颜色合成的基本色,但它们却能调出其它的颜色。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成的颜色。
师:黑板上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完成的,请你说一说你认为那一幅好,好在什么地方。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的色彩知识只是色彩王国中的一小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将和同学们学习更多的色彩知识。同学们想不想学?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2、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造型、创造和合作能力。
2、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你的特性
2、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小工具的使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
2、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做的吗?
3、哪个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有趣?
4、古代的先人们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三、新授:
1、教师讲授示捏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2、探究:利用自己带来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创新的使用方法。
3、欣赏书上作品
你喜欢哪一个?他给你什么启迪?如果让你做,你打算做个什么?小组讨论。
尝试用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体学生实践,发言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作业。
五、小结
作业展评: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同学讲讲你的创作思路。
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34、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苏焯(宋)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你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学生表演)(2)《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她们在做什么?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用笔细腻。一幅为国画小写意,用笔洒脱。二者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中国画特点。
(3)《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这幅画的表现方法有何特点?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4)《冬天的阳光》王今栋(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三、总结
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2、教师总结: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它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使我们对不同年代的美好童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
童年永远是人们热衷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段体味到人生不同的快乐。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那段时光留给我们的往往是最纯粹、最难忘,同时也是最美好的记忆。
四、课后作业:
5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连环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第十三课
对印版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2、学习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3、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喜欢画画吗?都喜欢画什么?
我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她叫蒙蒙,他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画画,空闲的时候她总会趴在桌前,认真的画画,那么现在让我们去看看她,看她今天画的什么。同学们,请你们帮助蒙蒙想个办法,怎样把原来的画变成一张漂亮的作品?(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想到什么办法?)
二、讲授新课
1、你们帮助蒙蒙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她非常高兴,刚才××同学想的办法呀还是一种作画的方法呢,叫对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对印的乐趣,请同学们把美术书翻到13课,对印版画。
版画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你们看,是不是很漂亮?这些画可不是画出来的,你认识对印的图形,而是印出来的,不同的工具和材质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艺术家们最会充分应用这些不同来创作,具体都有什么方法呢?我们以后去慢慢了解,今天让我们先来体验一种最容易掌握的制作方法,对印版画。(板书课题)
1、了解爬升玩具的制作方法。
2、进行爬升玩具的创作和设计。
3、感受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色彩进行创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学习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
2、作品的新颖,制作的精美、实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
小玩具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2、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
拿出材料,开动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四人小 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制作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爬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1画画成,他机智地利用这一小点墨,加上几笔,依它的形状,点染成一只小苍蝇,画得又细致又逼真,栩栩如生。过了两天,孙权把这张屏风画要去,伫立画前欣赏,发现屏风上画的是一篮杨梅,篮子旁边的有一个小苍蝇,似乎在爬动。他就用衣袖对着苍蝇挥动一下,想把它赶走,不料苍蝇却动也不动。孙权又用手指去弹苍蝇、苍蝇依然不动,这时,他定睛细看,才看清那是一只画上去的苍蝇,孙权不禁高兴地称赞起来画家来:“真是画中圣后,朕以为那是一只真苍蝇呢!”这就是绘画史上为人津津乐道传作美谈的“误笔成蝇”,这位有高超写实技巧的画家叫曹不兴。
2、回顾刚才的故事,提炼出泼墨画的作画步骤:
泼(把墨倒在纸上)——形(形成一定形状的墨迹)——添(根据形状想象添画)——成(成为一个具体或者抽象的形状)
3、名家作品欣赏。看看大师和小朋友们如何通过泼墨的方法,形成各种有趣的形象的。
三、表现:
同学们看过了这么多有趣的泼墨画作品,肯定也想自己亲自试试。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画出一幅好的泼墨画作品;
1、泼:让学生自己先动动脑筋,想想应该怎样泼。然后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谈中,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泼墨的方法和窍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空间的限制,不赞成学生直接把墨倒到纸上。建议可以用滴、用白云笔画、用纸拓印等方式泼墨。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知道,不一定要泼浓墨,中墨、淡墨都可以泼。甚至可以通过泼不同深浅的墨,使画面更富于变化。
2、形:水墨在生宣纸上渗透、扩散,会形成各种有趣的墨迹。这是要注意用废纸把多余的墨吸掉。
3、添:这里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一般我们选择了在墨迹完全干透之后在添画,以防添加的墨线扩散。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会结合添画步骤图,看看大师们是怎样把墨迹的基础上添画的。我们也可以玩“猜一猜”游戏,猜猜大师们可以把这些墨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设计艺术特色,感受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运用艺术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创作。
2、感受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教学过程:
一、发现美
1、小朋友喜欢逛超市吗?
2、超市里有什么?
3、小朋友对超市真熟悉!今天老师也开了个小小超市,想不想看?(师揭布)喜欢吗?
(1)请你来挑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看来,小朋友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无疑会引起孩子们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形象去感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从而了解美术的基本因素——形状、花纹、色彩等等,培养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可以说,设置形象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二、感受美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杯子、闹钟,还有好多既能用,又很美的东西呢!你们发现了吗?
2、书上的小朋友也找到了好多东西,请大家把书打开,p34-35,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东西,你们都熟悉吧?请选择一件最喜欢的物品介绍给你的同桌听。
5(2)集体评
其他小朋友也可以选一颗,贴在你喜欢的作品下。(3)师生互评
这几位小朋友的作品最与众不同了,得的星最多,我们请这些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把最佳创意奖颁给他们。
4、总结:
小朋友,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因此,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只要我们开动脑子,动起灵巧的双手,发挥聪明才智,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你就会觉得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精致可爱,世界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
教学反思:
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