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课大公鸡教学设计
篇一:《泥公鸡》江西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泥公鸡》教学设计
新建县竞晖学校刘艳红
篇二:儿童画大公鸡教案1 教案 活动名称:美丽的大公鸡
2能画出大公鸡 3 喜欢美术课
活动准备:ppt 图片 纸 笔
活动过程:1教学导入教师学鸡叫,说这是什么声音?你见过
这种动物吗?它是长的什么样子的呢?公鸡很漂亮,油亮
谁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呢? 2老师提示:大公鸡是昂首挺
胸的 大公鸡的尾巴真漂亮 你能画出与众不同的花纹
纹,注意黑白灰的变化,老师辅助画。
篇三:四年级美术《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
《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美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3、新课教学
(1)再现回忆三原色与三间色:
①三原色: 红色:热烈、喜庆
黄色:明亮、高贵
蓝色:凉爽、辽阔
② 三间色:绿色:平静、清凉
橙色:温暖、热烈
紫色:高雅、神秘(2)、感受探讨冷色与暖色:
①冷色给人的感觉:凉爽、寒冷、清新
②暖色给人的感觉:温暖、热情、舒适
③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鲜艳、热烈、欢快、兴奋??(3)、分析研究“艳丽”的含义:
①“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②欣赏书中作品,看看艳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4)、探究活动
①、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5)、学生创作创作要求: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堂小结:
第二篇:美术课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美丽的鸟》
沈阳市大东区二0二小学 杨斌
课时:1课时
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
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篇二:小学美术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美丽的染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篇三:中学美术课教案
中学美术课实习教案
撰写人 张新悦
学 号 2009101214 专 业 美术学
年 级 09级
邢台学院美术系
中学美术课实习教案
《中学美术课实习教案》填写要求及说明 《中学美术课实习教案》是师范类毕业生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与检查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凭证,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保证我院师范类毕业生中学美术课实习的规范性,现将《教案》填写具体要求及说明如下:
一、填写要求:此表格为《中学美术课实习教案》样式,由实习学生自己负责用a4纸打印,一律按照要求的字号和字体填写。表格内容的填写除标题外全部为楷体四号字。
二、填写说明
教案应呈现具体教学内容,按照表格内提供的教案填写目标填写。
1、课题:本章节题目。
第三篇:一言九鼎美术课教学设计
一言九鼎
一、设计理念: 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 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
四、教学准备:
“鼎”字成语和名鼎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有成语一言九鼎导入新课
二、介绍什么是鼎?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三、欣赏鼎
1、兽面纹方鼎
兽面纹方鼎俗称“洛阳鼎”,纹样庄重威严,肃穆,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双立耳,方腹,四柱足。方腹四面均为一高突棱为鼻梁的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视、扩口露齿兽面侵 占,均以非常工细的云雾纹衬地,柱足顶端同样饰浮雕兽面。鼎为炊具,也是等级、身份象征的礼器。该件方鼎可称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铸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
2、四联鼎
由四个相同的附耳盖鼎于腹部连接面成,盖顶有三头卧牛为饰,每个鼎只有一个足,但有六个附耳,其中两耳是共用的.长足鼎是典型的战国晚期楚鼎的风格,四鼎相连中一起的形式很少见.原器为战国晚期(公元4世纪-前221年),1972年安徽太湖长河水利工地出土,高1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收藏.3、龙纹鼎
口上有两耳,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一设小牛首.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3、龙纹鼎
口上有两耳,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一设小牛首.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4、司母戊铜方鼎
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吴家柏树坟园,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而得名。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这三个字的含意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我们看到司母戊铜方鼎的鼎腹是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5、大禾方鼎
器呈长方形,四壁饰浮雕人面,神态严肃,五官毕具,人面额顶较宽,脸宽而方,浓眉,凹陷的眼窝,高颧骨,鼻梁挺直,阔嘴厚唇.人面两侧有大耳,耳的上方有小的曲折形角,耳下有兽爪,这是一个神人.腹内壁铸名“大禾”两字,为商代氏族名.原器为商代晚朝(公元前13-前11世纪),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高难度38.5厘米,重12.85公斤,湖南省博物馆藏.6、世纪宝鼎
1995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的青铜鼎.原件高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三足鼎立,双耳高耸,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去纹垫底.鼎的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随着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龙纹饰.象片华夏炎黄子孙由56个民族组成.底座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庄重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原件现屹立于纽约联合国广场.7、肇庆九龙宝鼎
宽大的双耳,外面各饰十条蟠龙,二十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年的时代.口沿下有三组对称的龙纹,为六龙,加上三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共有九龙.九是最大数,龙是中华民族象片,九龙寓意深刻.腹部是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岭,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置肇庆,称为“肇庆九龙宝鼎”.鼎内壁铸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十五字.此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参照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和纹饰设计,中国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教授督铸.鼎身以失蜡法整体铸成.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三、赠鼎的意义: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融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四、展示“鼎”的篆文,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引申它的蕴义之重.2、回忆“鼎”字成语.五、学生小组交流。
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志昌盛,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人声鼎沸,春秋鼎盛.六、学生绘画
七、欣赏绘画作品
八、教师小结: 鼎文化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教后反思:在设计《一言九鼎》一课时,我先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一课是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为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但对学生来说,古老的青铜文化,尤其是祭祀时才用的到的“鼎”,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遥远;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难得一上,课上光欣赏不能动手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怎么能即将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来,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欣赏了各具特色的鼎之后,我告诉学生,鼎不光有祭祀的用途,它的蕴意也很重。我用课件展示了“鼎”的篆文,引导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并让学生回忆有“鼎”字的成语。学生小组交流: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这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原来“鼎”字还包含着一个人对别人的郑重承诺,包含着别人对一个人人品、知名度的肯定。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大家准备让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回忆与评价自己呢?在学生的讨论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要做就做“鼎鼎大名”的人。
第四篇:美术课《百花园》教学设计
美术课《百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帅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教师播放编排好的录音
2、在播放过程中学生抢答出歌曲中唱的是哪种花?
3、请学生介绍这几种鲜花。
二、连一连、画一画
1、出示教科书第45页的图片。
2、学生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他们的国花一一对应的画上连线。
3、指名讲解。
荷兰—郁金香俄罗斯——向日葵日本——樱花 英国——玫瑰美国——玫瑰韩国——木槿花 ………….4、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欢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鲜花还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你们知道吗?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5、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鲜花代表的意义 白菊——真理无花果——争论百合——重获快乐 山茶——可爱柳树——坦白紫罗兰——永恒之美 百合花——顺利、吉祥、百年好合 郁金香——爱的告白、富贵吉祥、真挚情感 康乃馨——健康、快乐、顺利 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
2、教师展示有关花的绘画作品
师:画家用线条、笔墨为我们展示了鲜花的蓬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用精妙的文字歌咏着各种鲜花。
3、教师展示有关花的诗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各种各样的“花”,欣赏了有关花的绘画和诗句,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象,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第五篇:美术课教学设计
美术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种类,对于绘画形成初步意识;
2、掌握几种绘画的工具,及时帮助学生在开学初做好工具的准备工作.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几种基本分类,并能分辨每种绘画所使用的工具特点,识别绘画种类。
教学难点:
欣赏各画种,并能简单感受各种画种的艺术特点,体会绘画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
在黑板上自我介绍写一个“张”字,并说:“以后大家就称我张老师!和张老师同姓氏的请举手”
再问:“那么请喜欢上美术课的同学举手”。
2、请大家或是同桌之间相互认识。自我介绍。
师:“今天,老师不讲新课,就想和你们一起来聊一聊什么是美术?”
一直以来,有太多的人以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个多么错误又普遍认为是对的看法。“同学们,我们的美术并不只是画画”而是“审美”。
板书“审美”两个很大的字。并解释:“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和思想去审视我们看得到的花花世界,当然也包括艺术作品”。
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
我们的美术课重要的不是教同学们学会画什么?而是教同学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习惯、审美取向——简单的说就是让同学们学会发现美,关注美和形成对美的观念和评价!
法国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美术课就是要教你们发现美!锻炼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导入
1、引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不同的绘画工具? 主要有:
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彩色蜡笔、水彩笔等彩色笔,水粉工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抹布)、墨汁等。
2、层层递进,引出主题
提问:你知道那么多不同的绘画工具,那你又知道绘画分为哪几种? 儿童画、水彩画、中国画、水粉画、版画等等
3、展示主要的绘画种类,直观了解几种不同画种的绘画特点,让学生讲一讲各自的理解,小组讨论。
4、展开认识画种并了解工具特点(1)儿童画——以儿童想象为主,体现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构图时立意鲜明,主次恰当,色彩鲜艳。
(2)水粉画、水彩画——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帮手”,用水粉或水彩颜料绘制完成的绘画作品。
小结绘画特点:可以大块的铺色,也可以精细地绘画。注意:
①水粉工具有序摆放,不要随便乱摆,课前提前打水。
②画水粉画的时候最好铺张报纸,防止桌面弄脏。
③准备一块抹布。
(3)中国水墨画——中国水墨画是以墨作为主要原料加水,绘制而成的绘画形式。
小结绘画特点:用墨与不同数量的水调合出不同深浅与效果的墨色绘画。欣赏学生水墨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用色用墨的特点。
5、手工制作工具:
剪刀、胶、彩纸、卡纸等其它特殊纸品。
三、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提出要求:
1、课前准备要求: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把学习用品准备好放在自己的课桌角上,等待老师上课。
2、上课注意事项: ①身体精神状态。
每节课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与坐姿情况。②提问——回答
要求回答问题要简洁扼要,条理清楚,在回答问题前进行思考,而不是想到什么都说什么。
对异议的回答,必须做到尊重他人,耐心听完回答,再进行补充。
3、学习用品要求:
①以第一课为例问:书中图片上应用了那些工具? ②列出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应用的工具。(要求仔细翻阅每一页,特别是可扩展工具或联想到其他工具。)
请学生除特殊课程要求外,选择其中绘画工具里自己比较喜欢和常用的一种工具随堂携带。
记号笔1支(双头)8K素描纸1包 彩笔1盒 彩纸4张 卡纸4张
手工剪刀1把 双面胶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