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芦萍优质课教案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地心说”和“日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认识到在资料分析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一、导入
出示小诗,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太阳用灿烂的阳光,描绘白天的画卷 月亮用柔和的月光,讲述夜晚的故事。啊!赞扬吧!
给予我生命的白天和黑夜,有了白天、黑夜、生命和色彩。才有了人类的繁衍,生命的延续。
这首小诗描绘的是什么呢?其实这首小诗只是抛砖引玉,我们这节科学课就是来认识白天和黑夜,科学的说就是昼和夜要解释这种现象,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其运动方式进行探索。自古,人们对昼夜的形成就进行过思索,那在历史的舞台上有过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观点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出示自学提示
那这节课我们要一起了解哪些内容呢?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及思想过程。
2、认识托勒密和他的“地心说”及主要观点。认识哥白尼的“日心说”及主要观点。
3、通过认识科学家对地球运动的解释,修正自己对地球运动现象的认识。请同学来读一读
三、新授
(一)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过脚步。古时虽然人们的条件艰苦,但都阻挡不了人们大胆而富有浪漫的想象,每个人遥望夜空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想象。那时人们想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盖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大锅盖,地就像一个棋盘,日月棋盘是从一边爬向另一边的。有时能看到是距离近,看不到是距离远。同学们熟知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后来又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数星星的孩子》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天地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大地像蛋黄在中间。不过张衡认为“天球”之外还有其他天体。
(二)这是为我国人民的看法,而离我们遥远的古希腊,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就提出了“地心说”这种说法在教会的支持下持续了近千年,直到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心说”和“日心说”,我想请同学们自己那看书,自己找答案,在看书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四)、出示课件,填写表格,齐读,自学提示。
(五)、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的表格,自己读一读。
(六)、那他们的说法是不是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我们来演示一下这两种说法吧?
(七)、请同学们来演示是这两种说法。老师带来了手电,他可以代表太阳,那地球呢,我们用什么来代替地球呢?我看同学们的头可以来代表地球,谁能上前面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请两组同学来演示,一组演示“地心说”,一组演示“日心说”。
(八)、看来两人的说法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那他们两人的说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请同学们填写表格。
(九)、看来,两人的说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你更支持哪种说法呢?为什么?同学们说一说。
(十)、托勒密的“地心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呢?同学们来补充一下。
(十一)、当然了,随着历史长河的前进,科技的发展,人类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开阔,尤其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之后,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更加深远了,人们也终于知道了地球昼夜形成的原因。
(十二)、那你们认为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呢?同学们说一说。(十三)、看视频,说一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十四)、现在我们再来回头看一看,哥白尼的“日心说”有那些地是需要完善的呢?
四、练习
看来,历史的进程是不断前进的。真理就是用来打破的,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地心说”和“日心说”,我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认识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1、这些圆点代表什么?
2、红色、蓝色的圆点呢?
3、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地心说还有日心说的概念来解释)
五、拓展
说一说自己知道或搜集的关与宇宙的知识。
六、总结
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会被历史所淘汰,但在历史上他们都有过辉煌的记录。而历史的发展和宇宙真想就交给同学们去发现和研究了。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芦
萍
岳 庄 小 学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反思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二课,课的开始回忆上节课通过朗诵自己的一首小诗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同学: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对地球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要解释这个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教学将“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及“浑天说”引入课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又让学生知道随着社会和生活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建立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的。
“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疑义,也没有直接、充分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及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主要观点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不容易能理解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上,让学生对比着找出相关的证据,并通过托勒密的推理证据与哥白尼的事实论据比较起来,让学生理解到哥白尼的证据更充分些,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想象,如在行驶的车船中如果飞入苍蝇或蚊子,苍蝇或蚊子能自由的在车船中飞行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体会行驶中的小船和大船谁更颠簸,体会到如果大到地球这么大的船在行驶我们是不易感觉到它在运动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运用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如果地球在运动我们是不易感觉到的,同时地球上的云彩和鸟儿是可以自由飞行的。从而说明,托勒密的证据不是很充分。
通过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加深他们对昼夜现象解释的理解。
这样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能够说明他的观点。
在理解科学家主要观点及证据是否充分后学生分析哪种学说更能充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为进一步搜集有力的证据做好铺垫。
通过补充修改“地心说”和“日心说”,让学生们建立到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可以被打破的,不要迷信权威的辩证唯物思想。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反思
芦
萍
岳 庄 小 学
第二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芦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春天是什么,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天上飞翔的风筝,是洒在身上暖暖的阳光,是课堂上悠扬的琴声。是爱、是妈妈、是所有爱他的人。是的,“爱”那是所有人的春天!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时这个故事得到升华。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舒缓,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但并不让人绝望,而是带有跳跃的欢乐。让每个人心里涌起浓浓的爱意,想要温暖那些可怜可爱的孩子。在《放牛班的春天》里,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天赋是上帝赠给他的特殊礼物,他是上帝的宠儿。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没有看到。克莱门特老师发现了他,发掘了他,让他的天赋得以施展,让世人欣赏到
了他的天赋,他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走向了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三遍了。第一次是小时候,电影频道播出的,那时只看到了一群顽皮的孩子,一个可笑的老师,那时是笑着看完电影的。第二次,我长大了,知道了什么是欣赏,什么是动人心魂,什么是感人。第一次领略音乐的魅力,第一次知道了合唱并不是一群人一起唱而是分声部演唱的。于是,中专时我也参加了合唱,虽然我只是100多人中的一员,我的声音只能淹没在声浪中。但我总用心的唱,我努力的唱,我认真的表演。也许别人看不到我,也许别人听不到我的歌声,但我可以唱给自己,我可以唱给回忆。等若干年后我会记得自己曾站在高高的舞台上,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我的合唱团得了全省第三名。我会会心的微笑,那就是我最好的回报。第三次我当了一名教师,教师当久了,看多了各色学生,处理过各种事情,有欢笑也有眼泪。但神经也渐渐麻木,做所有事情都觉得是我分内的事情,没有了感动、激情。是的,感动、激情。但《放牛班的春天》让我的生命重新出现的绿色,向久旱遇到瓢泼的雨水,枯枝重新焕发生命,让那分激情重新焕点燃。慢慢的年龄增长了,经历增加了,自己知道了世上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更是难得的。古朴的音乐、天籁的童声、清澈的眼睛。电影中的人物没有感人的语言,没有英勇的事迹,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但每个人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浓浓的爱,爱学生、爱同事、爱妈妈。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有回忆,谁也没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童年,玷污别人的回忆。当光明划破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旋旎的风光绽
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音乐洗涤人的灵魂,抚慰人的心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看着学生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这个成功不在名利,而是心灵的慰藉,心理的满足。我终于又找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芦
萍
岳 庄 小学
第三篇:优质课有感毛丽萍
优质课评选有感
毛丽萍
县教研室精心准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给全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交流的平台,活动的开展让我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 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优质课评比竞赛”,在灵石四中举行,全县理科组共有20名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实录。我作为一名物理教研员,谈谈本次物理课堂的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赛老师注意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体验物理现象、实验等,使他们的认知产生冲突,思维发生碰撞,激发了求知欲,对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张彩霞老师在引入课题时,通过出示银锁,提问学生你知道是纯银制作的吗?先让学生想办法,接着提出下面老师教大家一种鉴别方法,想不想知道呢?学生迫切想知道办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李红霞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汶川地震现场的房屋的倒塌拍摄、出示外形完全相同的铁和铝,如何区分?实际问题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都围绕某一实验现象或情景展开教学、进行实验探究,各教学环节(问题)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张燕老师在上《质量》时,先观看图片,让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学生按组成物质的不同分类后,其中大铁锤和小铁钉归为一类,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所含的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中叫“质量”。关于质量,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呢?同学们踊跃发言,我的体重40千克,一袋盐50克,邮票很轻,大象很重等等。自然就让学生共同学习到质量的单位、质量的估测;那如何准确的测固体的质量呢?下面同学们自学,把你学到的收获及你的困惑告诉大家,进入了学生自学环节。同时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天平使用过程中会碰到的疑难问题)。五分钟后小组共解疑难,教师示范引导、点拨解决疑惑、同时总结天平的正确使用。而后放手,学生进入实验探究、收集数据环节。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到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的 探究能力的创新精神得到训练。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改进、创新实验和实验器材,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改进实验,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到亲切,体现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李 红霞老师利用肥皂块、跳棋代替铝块完成实验,弥补了实验器材不标准的缺陷。由于数据收集准确,学生很容易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为密度定义的导入这个难点做好了铺垫,通过实验探究突破本节的难点,顺利的进入了有关密度的学习。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节课都能看到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用课件呈现物理现象的许多图片、视频材料,丰富、拓展了课程资源;用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用实物展示台将演示实验“放大”……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在某些课上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也是我以后注意的地方:
1.把握课堂时间。铃响后匆忙进行习题处理,这样的处理根本谈不上知识的落实。
2.用心锤炼语言,力求做到语言简练准确,过渡自然。3.问题设计一定要具体、恰当,实验指导一定要准确到位,把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想清楚,否则可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让学生、老师陷入困境,甚至由于紧张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4.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一节课没有与沟通、交流。学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毫无意义。
赛课是集体的智慧,是课堂教学的追求,我们要用赛课中的先进的理念、方法指导我们的实际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次大赛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对自己的教学指导 作用很大。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今天,只有精雕细琢,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彰显自我,我相信灵石的物理教学定会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四篇:罗萍教案
武术—健身拳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力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中学习成长。
二、教材分析:武术是中华传统以及,有着悠久的历史,学习武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增强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认同感。健身拳相对比较简单,再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积累以及武术的接触,对于本节课学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健身拳》,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尤其对于培养上下肢协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水平四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经过多年的学习,思维模式有所提升,并且对于抽象事物能有了一定的认知,由于其好奇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学习兴趣比较高。并且在此阶段学生渐渐步入青春期,逐渐的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竞争意识也比较强烈。因此,应当充分的借助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竞争意识来进行展开教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说出健身拳技术动作的名称以及要领,80%学生可以掌握4~5式健身拳的技术动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体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规范做出武术动作
【难点】连贯协调做出武术动作,并打出精气神
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完整练习法:通过完整动作的学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练习。
4.递进分解练习法: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5.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二)准备部分(8分钟)准备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体温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且也能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有效的避免了在后续联系中出现运动损伤: 1.慢跑 方法:四路总队围绕体育场进行慢跑2圈,慢跑过程中要求队伍整齐。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教学意图】慢跑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身体热量,并且整齐划一的慢跑也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以及整个班级的纪律性;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和肌肉拉伸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钟)1.示范导入:在《男儿当自强》音乐伴奏下教师进行《健身拳》动作示范,引导同学进行观看,教师顺势讲解中国功夫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课题《健身拳》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进行富有精气神的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全套武术动作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和学习。
2.示范及讲解(1)先组织学生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看挂图并且进行尝试模仿动作,给予学生5min,对动作形成初步的印象。(2)讲解:教师运用递进分解法进行讲解前五式技术动作。
①预备势:并步直立,目平视前方。
要点;挺胸、收腹、两腿央紧。教师带领练习2次
②起势:两手在胸前相合成“抱拳礼”。紧接上动,两手握拳迅速收回腰间;同时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要点:拳掌变换要准确。
教师带领练习2次
③戳掌冲拳: 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前方戳出,目视右掌;接上动两腿成马步,同时右掌变拳收至腰间,左掌变掌摆至右肩前,目视左掌;接上动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掌收至右臂内侧,掌指向上,目视前方。
要点:戳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稳。教师带领练习2次
④抽拳弹踢:
左腿支撑,右脚向前弹踢,同时两臂回抽至腰间,目视前方。要点:抽拳、弹踢要同时,动作要有力。教师带领练习2次
⑤进步蝶掌:
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外展,同时两手如图,目视前方;接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半马步。然后右腿蹬地成弓步,同时双掌向前推出,目视前方。要点:连续上步要连贯,蝶掌推出要有力,两掌根上下相对。
教师带领练习2次
【教学意图】选用递进分解法进行教学,更有助与学生对于整个武术套路的掌握,也可以更好的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有助于提高整个武术套路动作的连贯性。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整个技术动作的把握,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巩固。
3.完整练习
(1)异质分组练习,练习过程中组内相互纠错,教师进行巡视纠错指导。
练习时间:5min,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集体纠错。
(2)巩固练习:依照上次练习分组进行练习。
(3)集体展示:教师前面进行示范,带领学生做完整动作。
4.大比武
每一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并且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给与评价及其鼓励。
【教学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回归正确动作,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通过分小组练习、交流、讨论、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置优生展示的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进行比拼。
(四)结束部分(4分钟)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2.课堂小结: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总结,表扬优生,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体育场、录音机、磁带。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十、课后反思
《足球运球绕杆》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趣味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法指导,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运球绕杆动作足蓝球项目之一,具有脚支配球为主,灵活多变的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身体素质,特别是对增强协调性具有显著作用,是在学习水平二脚内侧运球的动作基础上学习的,掌握好运球绕杆动作为继续学习运球射门动作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时会出现浮躁的心情,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体育则是他们释放压力的学科,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并能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足球活动,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足球游戏和教学比赛形式,在活动中培养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左、右两脚推拨球的自由转换。
【难点】左、右两脚推拨球的自由转换。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问答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或辩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4.演示法:通过动作图片、战术板等小道具的直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现,为技术的练习做好认知准备。
5.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在介绍教学内容环节进行设疑导入,如:提问学生自己喜欢的球星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的表扬学生,加以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出他们如此优秀是因为带球技术好,顺势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球绕杆。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同步卫星游戏 方法: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三组,每组一次出一人。预备时各站于圈内手持一只球。发令后,垂直高高抛起,赶紧按逆时针方向互换位置,并接住前边一人抛起的球。每成功一次可得一分。在规定的局数内,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抛球一定要垂直,向右左偏离大于地上圆圈半径时,算失误扣掉一分。组织教学: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围成一个圈。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三)基本部分
1.复习脚内侧运球
组织教学:前后两个人为一组
动作要点:支撑脚向前跨,踏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上体前倾向里转,提运球脚,用脚内侧推球后中部,改变反向运球时,经常用两只*替拨球。
练习(1)运球绕过一个障碍物后换脚运回,并强调脚的触球部位为脚内侧。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前后距离5米,一次运球练习。(2)听口令变向换脚运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运球时低头看球的不足,教师提醒大家练习的时候同伴之间要用信号来提示对方抬头。
(3)绕5-6个障碍物运球练习。
组织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次练习。
2.检验—运球绕杆接力游戏(1)方法: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进行15米的运球绕杆游戏,先完成者为获胜者。
(2)评价:表扬获胜组,鼓励其他组别。
组织教学:学生自行决定运球的顺序以及每个学生间的间隔,哪个小组时间用时少则获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五)八、场地器材
足球20、标志桶10个、足球场。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十、课后反思
略。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田径——拖重跑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水平四学生的身心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总目标。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由于面临体育中考,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所转变,求知欲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师指导,积极参与完成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合作意识与分组竞赛能力。从知识和技能角度来看,学生在200米跑过程中提供主要动力源的肌群是髋关节周围的前后肌群,特别是股后肌群和臀大肌等,这些肌群的收缩用力,产生了大腿绕髋轴的快速转动,是快速跑中的主要发力环节。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最大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水平位移的主要动力源,尤其是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伸屈力量和灵活性及摆动腿下扒着地的速度、方法与效果。
二、教材分析: 当今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伸髋(跑进中髋部伸展的意识、速度、幅度);鞭打扒地(着地时的积极性、速度、方法、距离和效果)。在摆动伸髋与鞭打扒地技术中重点是平衡发展髋部前后肌群,特别是股后肌群快速力量。人体向前跑进过程中支撑腿离地后向前摆动,在短跑中有重要作用,运动员有意识快速前摆大腿,可以使髋部带动大腿向前摆动尽量早些,从而缩短支撑时间,提高前摆速度。缩短前摆时间,是提高跑速的主要途径。通过拖重跑练习,增大学生髋部肌群和股后肌群的力量,从而加大其向前摆动幅度,带动髋部积极前送,不仅可增加步长,为大腿积极主动下扒着地创造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髋部肌群和股后肌群,是人体水平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动肌,通过拖重跑练习,增大学生髋部肌群和股后肌群的力量,便能更好地完成“伸髋与鞭打扒地”的技术;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伸髋与鞭打扒地。教学难点:确保支撑腿完全伸展,与地面短暂接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讲解示范、提示、设置疑问、小组练习、自评互评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课堂学习评价表等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自我评价。
课堂结构 :
开始部分:1,指定集队地点,检查学生服装,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要求。准备部分:
1,组织学生在田径场上慢跑。
2,教师口令、动作提示,指导学生跟随节奏练习; 3,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热身效果。开始部分:1.教师示范、讲解摆臂动作的要领,指导学生按节奏练习;
3.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对动作练习效果不好的同学进行辅导。4.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5.巡回指导,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6.拖重跑的作用:训练蹬地阶段动作技术和专项力量。同时还迫使身体重心有一定程度的前压,提高跑动中用力的向前性。结束部分:1,放松与交 流; 2.布置课后作业; 3.归还器材,下课。1.组织、引导学生边放松边交流本课学习感受;提议交流内容围绕自我在学习拖重跑时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方法进行交流; 2.结合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 3.制定课后锤炼作 业,组织收还器材,宣布下课。1.学生放松时围绕老师提议,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交流本课学练体会; 2.明确课后锻炼作业,自觉认真实施; 3.收回器材。要求: 1.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各组积极主动的协助老师收还器材。
小 2’ 预计练习密度: 35%-40% 预计心率:120~180次/分 场地:田径场 器材: 标志物六个,牵引杠铃片7块 教学反思
第五篇:芦叶船教案
芦叶船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 小黑板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浩浩荡荡:水势大。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2.做、放芦叶船(③-④)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 我的收获 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学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