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6: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

衡水市利民路小学 郝苏娜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 观—现 工—江 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 又—双 青—请 见—现 格—各 比较“洞—同 请—青 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班级同学周围排队请进准备

句子: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读读比比

认(认真)准(准备)先(先进)各(各自)队(少先队)难(难题)失(失去)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读文 1.出示字词,巩固字音。

读字词并选择一个字(要求会写的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字词:年级同学专心准备观围工队刚才请双

2.说出图意,理清线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3.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失物招领》,请小朋友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文)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文思考:前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样子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

(4)理解“专心”,用“专心”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文中“失物”指的是什么?他们的主人是谁?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和第6自然段。

学生自主读文,找答案。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插图(一)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听了陈老师的话,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指导朗读4、5自然段,读出陈老师严肃的语气(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一年一班小朋友惊奇的样子。

3.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引导学生读课文7、8自然段。

(2)为什么有的同学脸红了?生活中有没有脸红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心

情读第7自然段。(学生练习—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会心的微笑”意思,用什么语气、表情读第8自然段。

(4)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用因为“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所以,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集体出游的活动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2.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3.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指导书写 学习写“才、级、队”

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在《失物招领》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们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喜欢代言,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课堂上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生成之花在预设的土壤中 绽放异彩。

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衡水市利民路小学 郝苏娜 一年级下学期工作接近尾声了,回顾班级中的点点滴滴,所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孩子们已经是真正的小学生了。一年级是校园生活中的一个起步阶段,很多的习惯都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成绩亦有不足。就本学期工作的开展谈一谈:

一、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初时期。我觉得培养良好的习惯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使他们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生会在各方面得到提升。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在努力中。因为我觉得孩子们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多数小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各种比赛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班的很多同学进步是巨大的,一个学期下来,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懂事了很多,现在都是老师的好帮手。你瞧张子轩上课总是坐的那么端正,再也不像上学期那样上课就会随便站起了走动了。你看杨子涵的字写的多么认真了,再也不像上学期那样草上飞了。

二、关心孩子

我们班的很多学生和父母交流比较少,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回来很晚,有时周六日还要加班,很大一部是平时都是家里老人接送,我作为班主任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着这群孩子。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低年级的孩子会经常围着老师转,我也借机把孩子叫到身边,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这几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学习用品够不够用;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和老师分享等等;还告诉他们这几天进步了!今天和同学吵架是不应该的„„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把握好时机的,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他们的一些要求,感觉这样的效果还不错。

三、表扬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平时,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又进步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老师又表扬他什么了,又受到奖励了,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表现就会特别好。小杰和文政就是这样的孩子,特别好的时候一定是老师表扬多的时候,只要老师说你有进步了,他就表现得比谁都好,上进心也很强。

四、加强与家长间的交流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我常常是通过打电话与家长们交流,遇到节假日,我还会发短信祝福他们,跟家长就向朋友一样,做起工作来也方便很多。

通过一个学年的班集体建设,我们一年级一班已经成为一个健康、活泼、乐学、奋发的班集体,当然也存在着不足,如在差生的转化上还不够细致;班级常规管理上还不够健全;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很薄弱。以后我将全力以赴继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中,在集体中健康全面的发展,把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衡水市利民路小学 郝苏娜

本学期,我又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

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本部组织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积极找问题,谦虚请教他人,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备好课,上好课。平时,我坚持自己独立备课,因此为加强教学常规的养成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我着力抓好课堂常规。并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条理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学会带着问题认真地进行语文合作学习,学会了针对文本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

二、利用语文课堂抓好学生的朗读

1.明确朗读的要求: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指读。不可急于求成,严格要求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进一步做到读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有快有慢。

2.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每篇课文我都练习很多遍,努力达到用声音正确表达课文内容,给学生很好的导向。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3.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4.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当然也注重自己的示范性。

三、通过多种渠道教学生字

一学期来,我每天坚持早自习引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总结出了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识字教学方法。平时,我尽量让学生多识字。除了课内识字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课外书,同学朋友的名字,学校各处的名称以及大街上的广告牌,家里的报纸、包装袋、超市的货柜都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识字的好地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是巩固识字、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词语是否正确地认读,词语的积累重视不够,而本期我注重了这一点。课堂上,我借助图片或客观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轻松理解词语服务。

四、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缩短学生差距

本班个别学生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总之,本学期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积累了许多语文知识,每个的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内心感到非常充实、安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你家旁边的垃圾,并将垃圾捡进垃圾袋。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说不清楚办法。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

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当讲到文中的小学生都把垃圾捡回垃圾箱去时,我环顾教室,说:“我们班也有很多失物需要招领,你们瞧,很多同学的桌子底下,脚底下就有很多垃圾……”正当我要进行一番长篇大论的教育告诉学生我们班级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己的教室,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而大家也心情舒畅。可还没等我接下去说,只见我们两位小女孩不约而同地弯腰拾起旁边的废纸,走向了垃圾篓。全班同学看见了,大家都蹲下来把地上和抽屉里的垃圾捡起来,排起了长队,纷纷把废纸扔进垃圾篓。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惊喜,脑海中闪现出一首古诗的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在读文中感悟到乱扔垃圾的羞愧,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都愿意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微小的力量。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3

《失物招领》一文讲的是发生在植物园的一件事,是小学生在现实旅游参观时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孩子读了几遍,应该就能明白。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推—准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4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开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里捡到的橡皮跟铅笔问:“这是谁掉的?请你来拿回去。”随即揭题,刚才的就叫“失物招领”。我从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

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读到第七自然段“那几位同学脸红了”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个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会脸红?让孩子们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脸红啊。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次我们去郊游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如果有,该怎么做?于是孩子们纷纷寻找教室里的垃圾,有的甚至拿起小扫帚扫起来。我问孩子们,如果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失物”,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文再回到生活,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认识很粗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捡到垃圾箱,不随便扔的层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5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领的录音,然后我告诉学生,把丢失的东西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

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熟记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感悟课文后,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随便扔“失物”,在校园或公共场所有没有看到别人乱扔“失物”,要在读文感悟中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感悟到了乱扔垃圾的不对,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没有成功地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对张爷爷的话、行为及微笑的理解由于认知能尚浅,绝大多数学生对“丢东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有意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6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

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7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运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在学生自己读文识字的基础上,出示生词,巩固学生识字的效果。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也就是第三个环节,进行归类识记生字:

(1)比较形近字。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堆、推—准

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2)形声字:“洞—同”“青—请”“格—各”。

(3)组词或说句子。

学生能够清楚地识记本课的生字,效果较好。

紧接着,我又指名读课文,要学生读正确,并相机正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正确地读课文,不让一位掉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起来读书的机会,学生读书的兴趣浓厚,正确率也大大上升。

在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当学生领回自己的“失物”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下面,老师要找两位同学上来扮演唐老师和张爷爷。你们扮演文中的同学们,边读边观察台上两位同学的表情。

b.老师相机采访,唐老师,你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张爷爷,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知错就改)

“唐老师,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领回了自己的“实物”,知错就改)

这样,学生在理解了“会心的微笑”的同时,更懂得了我们在郊游时,千万不要丢失这样的“失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风景优美如画的环境里,愉快地郊游!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注重学生对失物的理解,和学生领回失物后老师和张爷爷会心地微笑的理解,而对文本的朗读有所欠缺,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环节,因为【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应该让学生加强朗读,可以是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朗读。学生朗读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才能随之提高。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8

一、教学前的苦恼

眼看到了讲12课《失物招领》了,正想怎样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好,让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课文内容,尤其是课文中“失物”一词和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应该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为了达到新课改要求,自由、自主、创新式学习方式,光靠读课文是远远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就我们农村的条件来说没有实践中的植物园或花园或是与教材中相似的地方。哎!这一篇课文让我伤透了脑筋,就在我苦恼该怎样讲好这一课的时候,校长通知明天上午看电影,我灵机一动,有了好的实践条件(当然它不比植物园、公园,但我想教育的效果会一样的)。就这样我安排好同学们,并作了一些交待,放学了。

二、课前实践对课文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天上午前两节课,同学们在津津有味的边看电影,边吃看他们带来的食品,看完电影同学们站好排,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垃圾袋拿回来扔到垃圾筒里,而有的同学把垃圾袋丢在了“电影院”,我把丢在那的垃圾袋捡了回来。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同学丢掉的东西进了教室,到了教室,非常严肃地说:“同学们,在看完电影的时候,教师捡了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这时同学们都相互看看,齐说:“老师,我没丢东西。”“不!有几名同学丢东西了。”说完我拿出捡到的垃圾袋,每个袋里装着雪糕纸,瓜子皮,汽水瓶,糖纸。这些东西是谁丢的?”

问完之后,几名同学不好意思的站起来,分别认领了他们的垃圾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然后,几名爱发表意见的同学谈起乱扔东西是不好的,应该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我便借机提出:“失物”一词,让同学解释,结果全班同学举手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

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我欣慰的想总算没有白费我的良苦用心,我微笑地说:“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失物招领》看一看课文中的失物是什么?

三、小结

通过前面发生的事进而联系课文内容,学生们对课文和词语的理解,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教学前做充分的准备会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坦然课文的容易性,更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9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这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导读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而展开的、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编者选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话故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来诠释。而12课《失物招领》则这篇课文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而发生的一件事,通过文中小朋友的事来作典范,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不能随手扔垃圾。

内容很简单,作者设计得却很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那么谁会去认领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朗读、观看插图以及结合学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这种活动意识融合。

大部分学生的确能很好的明白课题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分析到课文最近一段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没等我提问就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因为那些小朋友能知错就改,并且领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领,孩子就能明白,这就说明他们理解课文了。这样的感觉不错。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这篇课文真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深刻感悟,这与我们正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也有很大关系,时时强调,处处做到,学生自然而然能保护环境,养成美德了。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0

应该说,上完以上环节,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表达完,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理念置于何处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虽然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但一直以来,我们总免不了习惯于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成了“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展现出他们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试想,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区分易混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学生朗读,师读旁白。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课文的三个“体现”。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创设了符合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充分地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教学不断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因此,可以说,这节课又是一节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课。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2

教学中,我首先来问学生: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于是,接着读课文,接受比较快。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3

在朱慧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对有一段讲解很有感触。识字教学有梯度,尤其在低段教学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是可以参插着进行的。可以先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解决音的学习,而字义就可以通过分散识字的方法,放在词语或者句子中取理解。本课识字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然后再集中识字,最后回到文中再次认读。在集中识字时又从字音和字形上进行分辨:字音紧扣3组音(平翘、边鼻、前后鼻韵)进行分辨,字形上鼓励学生自创方法自主识字。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最紧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字音和字形。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多次重现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多层次教学就是为了实现重复中的变化,这种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本课教学把语言训练列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引导孩子感受植物园的美丽时,让学生用“很——很——”说短语,说句子,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词短语重叠后的表达效果——既表示强调,又增强了生动性。在理解“失物”在课文中的意义时,把词语和标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顺带领悟引号的一种用法。“会心”一词不仅放在句中,而且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这样显得更为亲切自然。发展思维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探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微笑的原由,设想他们的谈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旨,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

本课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当我要求学生们再读一次课文,并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们说出的答案是:“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花生壳等。” 《失物招领》这一课中的“失物”其实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要让学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课的重难点。当揭示课题时,学生回答错了,明显的是把“失物”与“食物”混淆起来了,而物品在这里并没有及时纠错,把“食物”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朗读辨析。因为揭示课题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与课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节课自始至终朗读占的比重太大了,这应该是过分尊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以读为本不是只以朗读为本,更不是以“大声朗读”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姓“语”、姓“文”,课文中如“植物园很大很大,花草树木很多很多”、“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等都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从中读出韵味、悟出方法、模仿说话、学着写话,从而让读为理解感悟、学以致用服务。朗读是必须的,但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应该定一个不变的练习环节,让孩子们更全面、实在地面对“语文”。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区分易混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学生朗读,师读旁白。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课文的三个“体现”。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创设了符合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充分地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教学不断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因此,可以说,这节课又是一节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课。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5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我们班正好在这方面表现较差,我反复强调,也不断给学生做表率,但始终不见好转。因此我希望借此课文能对班上的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课前,我把教室里同学们丢在地上的纸、笔,掉在书包柜后面的衣服,书包,全都收拾起来,以备上课时用。

随着课文的进行,孩子们读得很有兴趣,当讲到唐老师拿着一袋“失物”时,我让学生猜猜,同学们都会把什么东西丢失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可能是同学们带的书包忘拿了;有的说:可能是谁的衣服忘记穿了……当同学看到我否定的表情时,都表示非常奇怪,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接着读课文,“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读到这里,孩子们都明白了,原来这些“失物”竟然是同学们丢掉的垃圾。课进行到这里,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举起手中的塑料袋,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班经常因为地面杂物较多而在卫生检查时扣分,都是谁丢的呢?”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又接着说:“课间的时候,老师也在我们班里捡到了许多‘失物’。大家看一下,这些东西都是谁的呢?谁愿意把它们领回去?”孩子们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纷纷下来把袋里的东西有的扔进了垃圾桶里,有的把衣服重新叠整齐放到衣柜里,有的把书包又整齐地放进书包柜里。

可是这只是暂时的,怎么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呢?我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之友》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和孩子抢“垃圾”》,于是我提议,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个比赛,每天老师会不定时的进教室,如果老师进教室时,捡到地面上有纸,那老师就赢了,如果老师捡不到纸,那你们就赢了。孩子们一听要进行比赛,个个都来了兴致,纷纷答应,我又说如果老师赢了,要罚你们给老师讲故事,唱歌,你们赢了,老师也可以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这下学生更有兴趣了。

课上完了,孩子们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我们的班级一定会大变样的。

第三篇: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这一课中的“失物”其实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要让学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课的重难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开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里捡到的橡皮跟铅笔问:“这是谁掉的?请你来拿回去。”随即揭题,刚才的就叫“失物招领”。我从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

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读到第七自然段“那几位同学脸红了”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个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会脸红?让孩子们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脸红啊。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次我们去郊游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如果有,该怎么做?于是孩子们纷纷寻找教室里的垃圾,有的甚至拿起小扫帚扫起来。我问孩子们,如果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失物”,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文再回到生活,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认识很粗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捡到垃圾箱,不随便扔的层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失物招领》这一课主要讲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有学生将垃圾丢到草坪上,唐老师收集之后,让学生认领,丢到垃圾箱里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手丢垃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回想一下,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

前两天,班里有个小朋友丢了一本语文书,我在班里发动大家找,没有找到。昨天,又一个小朋友文翰博的语文书找不到了,告诉我之后,我很生气,心里想一定是有个别学生恶作剧了,本想在班里发火,可想想又没有任何证据,决定还是以情入手调查这件事。于是我对班里学生说,洪历展丢了书很难过,读书写作业都很不方便,哪些小朋友拿错了他的书,请还给他。但没有结果。

刚好要讲《失物招领》一课,看到课题,我想“失物招领”这个词学生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不明白,怎么讲这一课呢?对,可以和班级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就替文翰博写了一份失物招领。大致内容是他丢了语文书,书是什么样子的,封面上有什么。丢了书之后,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上课伊始,我就将这份失物招领给大家读了一遍,然后贴到墙上,随后我问学生,失物指的是什么?“失”什么意思?“物”呢?“招领”什么意思?学生都回答的很好。接着我又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也是“失物招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后,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很顺利。

二、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一会就坐不住了。我采用竞赛的方式来学习,三个大组之间有了竞争,谁表现好,给谁哪一组加星星(在黑板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三、学完课文之后,联系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行动起来。

讲完课文后,我问大家,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小朋友们自己产生的。我又问,我们教室里的垃圾是谁产生的?学生说是自己班里的同学产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又问,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播放一段视频,垃圾倒垃圾中转站之后又被分类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压缩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学生明白了垃圾来自生活,回归自然。不会消失,要保护好环境。

第四篇:《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时,乱丢垃圾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同时这篇课文也和我们平时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紧紧围绕“失物”去讲,我问学生们“失物”是什么意思,而本课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呢?先让学生们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找找,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随后我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坐不住爱动。我就采用了竞赛的方式来学习,分成四大组竞争,谁表现好,给谁哪一组奖励一个红花(在黑板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完课文后之后,我让学生们结合了一下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行动起来我问大家,我们周围的垃圾和公园的垃圾以及公共场合的、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路过的人们产生的。我又问,我们教室里的垃圾是谁产生的?学生说是自己班里的同学产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又问,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观看了一段视频,垃圾倒垃圾中转站之后又被分类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压缩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学生明白了垃圾来自生活,回归自然。不会消失,要保护好环境。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找“失物”。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应该说,上完以上环节,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表达完,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理念置于何处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虽然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但一直以来,我们总免不了习惯于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成了“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展现出他们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试想,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3

《失物招领》一文讲的是发生在植物园的一件事,是小学生在现实旅游参观时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孩子读了几遍,应该就能明白。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推—准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4

在《失物招领》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们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喜欢代言,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课堂上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

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生成之花在预设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5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唐老师带领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时同学们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连,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说:“我们班的值日生在教室里捡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老师这儿来认领。”然后揭示课题,刚才老师说的就叫“失物招领”,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从学生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首先,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尽量读对课文,读通句子。使学生感受到读准字音很重要,借此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并认识生字。其次,让学生自由识字,后请小老师带读,接下来去掉拼音读,到果园里摘苹果等形式,通过不断复现生字,达到巩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记忆字形,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样化,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比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生字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再读课文,自主发现

学生自由读文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样”等词。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本篇课文的线索。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学会提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指导朗读,对话交流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4小节后,自主交流在这几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鼓励学生说一些与众不同的句子。接着分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学生自主交流阅读的体会、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学习第5-8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启发情感,指导朗读。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请试读课文。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请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通过给学生读、问、想、说的自由时空,充分解放儿童,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中,让他们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语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堂课下来,感想颇多。对于识字教学,我们发现,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我不断地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汉字,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识字量大了,如何巩固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学,我发现小学生对趣味识字这环节很感兴趣。在游戏中,在玩中识字,让他们感受到识字的极大乐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6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你家旁边的垃圾,并将垃圾捡进垃圾袋。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说不清楚办法。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7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

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8

一年级下册第12课有篇课文题目叫《失物招领》,讲的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在午间休息时,孩子们吃自己带的午饭和水果。准备回家时,老师和园林工人张爷爷把孩子扔的垃圾当作失物,让他们领了回去扔进了垃圾箱。

那天,刚一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失物招领》。”我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忙站起来问“什么叫失物招领?”“小朋友们,失物招领就是……。”(我准备了我们班上个星期王文菲同学在三中老门口捡到一个钱夹,交到学校大队部,归还失主的事)我话没说完,一个同学说老师地上有一张纸头,我捡起来一看,是一篇小作文的草稿,是写他过生日的事,而且写得还不错。我想这不是现成的失物吗?而且跟课文的内容十分符合。这张纸捡得真是时候,我何不来个现场的失物招领呢。我就说:“小朋友们,老师现在捡到一篇作文的草稿,大家请看,我把手中的纸扬了一扬,这就是失物呀。是谁丢的谁就是失主,请失主快来把它领回去吧?”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是我的。我怕丢得同学不知道,又说:“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呢!我给大家读一读: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我8岁的生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好大的蛋糕,上面有我最爱吃的奶油和水果,真是太棒了。我还收到了很多好朋友的祝福和礼物,我好开心啊!……这是谁丢得呢?快来领回去吧”可是没想到还是没有人认领。这时施伦论说可能是王刚或刘栋的,因为纸头在他们的桌子下面。可他们也不承认,我只好作罢。我转念一想,可能是我最近对学生乱扔纸头管的比较严,所以他们不敢承认。就说:“就让这件失物暂时放在老师这儿,请失主尽快来认领。老师不会因为他不小心扔纸头而批评的。希望他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等着他。”

上课时间短,我也只有抓紧时间上课了。但这件事整个上午我都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勇敢地到办公室来对我说:“老师这张纸是我丢的,我来把它领回去。”可一个上午过去了,还是没人来。

下午,我在批学生作文的时候,竟然批到了这篇小作文,我连忙翻到封面去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小家伙让我这么好找。原来是刘栋,那孩子文静,不太爱说话,有点内向,我上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问他,凭他内向的性格,有爱要面子,肯定怕我批评,所以不敢承认。我连忙把他请进了办公室,和蔼亲切地先跟他聊了聊一些学习生活的情况,接着问他什么时候生日,怎么过的。他显然知道了我的用意,低着头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那张纸头是我丢的。”听到这儿我真是开心地笑了。我把纸头拿出来,还给他说:“物归原主,你写得很好,继续加油哦。”他伸出原本有点紧张在扯衣角的手,领回那张草稿纸,我分明看见了他脸上灿烂的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刘栋学得比以前更认真了,作文也越来越有进步了。我在想:如果当时我把刘栋叫进办公室里来,不是和风细雨地跟他聊,而是疾风骤雨地批评他,我想,他那只胆怯的手永远都不会伸出来把那草稿纸领回……我们班的“失物”可能会越来越多。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9

有句俗话,“人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走出今天的课堂,我才发现,自己并没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很晚地才发现。虽然选在了月初讲课,但是准备的并不仓促,是出发点出了问题。

这节课,我依然选在我们班讲,主题是让大家学会写“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是的,我只是把主题定在了写,而并没有涉及到说的问题,更可怕的是,竟然连写的部分都进行的那么仓促。很失败,只能这么说。

这学期四次汇报课都已经结束了,我没想到,我还停留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面转来转去。这次课,一首“do re mi”拉开了帷幕,课前,高潮迭起,同学们唱的起劲,拍子打的欢快。当上课铃一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鼓励他们说的热情。第一环节检查作业的部分,说要检查,可是紧跟着冒出了一句不检查,做练习。之前我并没有料到这会因为我的语言组织不当,造成了大家的误解。第二环节的单词朗读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又觉得大家都会了,我选择了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挑了极个别读的程度不是十分好的学生单独再读一遍。讲到铅笔盒“pencil case”一词时,我使用了自己上学时用的那种很旧的铅笔盒在屏幕上做了展示。本来是想自己拿学生的铅笔盒稍作比较,简单评价。但突然想问问学生的意见,见很多人举手,就每个都试着说了一下,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看起来似乎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第一次上汇报课,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落实一个我最应该在课堂上实施的问题,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英语。今天同样,我又一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三环节,出示了一则招领启事和一则寻物启事,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也是重点。只言片语,朗读,翻译,将出了写作中需注意的地方,又跳到了下一环节。难道我不是在限制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吗?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失去了他们看似宝贵的机会。而我却一直在心底认为,他们都已经能够说明白了,说了是浪费时间,耽误后面的环节…

是的,我剥夺了六年级的孩子在初学英语的课堂上最需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他们以后会不会渐渐走向哑巴英语?我深深地感到自责。

如果说一节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么我到是找到了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不足,甚至是缺点。第四环节的小组讨论,我把自己固定在了小组模式中。大家虽然讨论的非常激烈,但是后来让大家练习书写失物招领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学生在偷偷地问其他同学:“老师是让写汉语,还是英语啊?”毫无疑问,不是他的错,问题根本来源于我。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之所以是用汉语呈现的,是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后面的回答却也像是根据这些问题“量身定做”的。我评价中的罗嗦,学生中的汉化回答,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从未设想过,45分钟的英语课竟然脱离了初学英语者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有些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慎之又慎,生怕学生学不会,所以固定在过多的汉化,过多的解释之中,我应该更多地相信他们能够习惯成自然?渐渐地使他们感觉到,一节课,他们的确进入了英语的世界。

我想,也许我真的该重新定义英语课堂分别赋予教师,和学生的含义。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大声的把英语说出来,每个人都能在笔下挥洒他们漂亮的英文字体。要想真的达到如此地步,我要重新审视每一个45分钟给我带来的`思考题。我会努力地想出各种办法,突破重重难关,真正让学生感到“四位一体”的英语课堂原来是如此的有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0

一、教学前的苦恼

眼看到了讲12课《失物招领》了,正想怎样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好,让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课文内容,尤其是课文中“失物”一词和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应该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为了达到新课改要求,自由、自主、创新式学习方式,光靠读课文是远远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就我们农村的条件来说没有实践中的植物园或花园或是与教材中相似的地方。哎!这一篇课文让我伤透了脑筋,就在我苦恼该怎样讲好这一课的时候,校长通知明天上午看电影,我灵机一动,有了好的实践条件(当然它不比植物园、公园,但我想教育的效果会一样的)。就这样我安排好同学们,并作了一些交待,放学了。

二、课前实践对课文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天上午前两节课,同学们在津津有味的边看电影,边吃看他们带来的食品,看完电影同学们站好排,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垃圾袋拿回来扔到垃圾筒里,而有的同学把垃圾袋丢在了“电影院”,我把丢在那的垃圾袋捡了回来。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同学丢掉的东西进了教室,到了教室,非常严肃地说:“同学们,在看完电影的时候,教师捡了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这时同学们都相互看看,齐说:“老师,我没丢东西。”“不!有几名同学丢东西了。”说完我拿出捡到的垃圾袋,每个袋里装着雪糕纸,瓜子皮,汽水瓶,糖纸。这些东西是谁丢的?”

问完之后,几名同学不好意思的站起来,分别认领了他们的垃圾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然后,几名爱发表意见的同学谈起乱扔东西是不好的,应该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我便借机提出:“失物”一词,让同学解释,结果全班同学举手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

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我欣慰的想总算没有白费我的良苦用心,我微笑地说:“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失物招领》看一看课文中的失物是什么?

三、小结

通过前面发生的事进而联系课文内容,学生们对课文和词语的理解,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教学前做充分的准备会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坦然课文的容易性,更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1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领的录音,然后我告诉学生,把丢失的东西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并回忆上次春游中,自己是否也遗失了自己的“失误”。

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熟记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2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在课文导入时,我拿出一支学生捡到的铅笔,然后询问是谁的笔,让笔的主人把笔领回去。最后,我告诉学生,这支笔就是失物,而把笔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

在讲读课文时,我先提出了一些问题:课文中的“失物”是什么东西?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又是怎样被主人领回去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让这些问题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在自主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学习了课文还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当我讲到文中的小学生都把垃圾捡回垃圾箱去时,我环顾教室,说:“我们班也有很多的失物要招领,你们看看自己的桌子底下。”说到这里,我就不再讲话。同学们看看我,再看看桌子下的垃圾,接着就弯腰拾起旁边的废纸走向了垃圾篓。

看到这种情况,我很高兴,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感悟到了乱扔垃圾的不对,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都愿意为保护环境卫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做的效果要远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来的实际,效果也更明显。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3

一般在下午上语文课,是我最头痛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节上《失物招领》。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小组比赛的形式。“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夺得今天得最佳小组,好不好?”“好!”一番激励之后,孩子们的似乎已经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我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赛开始了!赶快把你们小组最简便,最有趣的记字方法告诉大家,你们组就得一个小苹果啊!”一时间,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小手如林。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猜字谜,编故事种种方法纷纷涌现。看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我还有读通课文的任务没有落实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变一变的方法记‘同’。”第二小组代表徐威威站起来说,“我们前两天刚学了 ‘向’,把‘向’的一撇去掉,在里面加一横,就变成了‘同’。”“对!”我在黑板上写下“向”这个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徐威威还区别了它们组了词。我在他兴奋的目光下给他们这组加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有,回去的回,把下面一横搬到中间这个口的上面来,变成了同,同时的同。”方仔宁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我马上写上了“回”,欣喜之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个小苹果。“好,其他字可以怎么记呢?”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紧追了一句,况且“同”字的字形也实在是简单。“老师,老师,我们还有……”“老师,我也有别的方法。”当时,学生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竟有学生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无奈地看着他们。“好,你说。”我点了第三小组的钱地。“树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同,同学的同。”真没想到,你们这组的课外识字还真多,用这种减一减的方法,也记住了这个字。”我马上给他们组加上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组也有自己的识字方法,织网的网,去掉里面的两个‘ ’,加上一横和一个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欢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惊愕,备课时我可没有想到这么多啊!甚至我还不知道学生认识“回”“洞”“网”这几个字!──课本中还没学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4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运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在学生自己读文识字的基础上,出示生词,巩固学生识字的效果。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也就是第三个环节,进行归类识记生字:

(1)比较形近字。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堆、推—准

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2)形声字:“洞—同”“青—请”“格—各”。

(3)组词或说句子。

学生能够清楚地识记本课的生字,效果较好。

紧接着,我又指名读课文,要学生读正确,并相机正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正确地读课文,不让一位掉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起来读书的机会,学生读书的兴趣浓厚,正确率也大大上升。

在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当学生领回自己的“失物”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下面,老师要找两位同学上来扮演唐老师和张爷爷。你们扮演文中的同学们,边读边观察台上两位同学的表情。

b.老师相机采访,唐老师,你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张爷爷,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知错就改)

“唐老师,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领回了自己的“实物”,知错就改)

这样,学生在理解了“会心的微笑”的同时,更懂得了我们在郊游时,千万不要丢失这样的“失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风景优美如画的环境里,愉快地郊游!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注重学生对失物的理解,和学生领回失物后老师和张爷爷会心地微笑的理解,而对文本的朗读有所欠缺,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环节,因为【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应该让学生加强朗读,可以是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朗读。学生朗读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才能随之提高。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5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这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导读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而展开的、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编者选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话故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来诠释。而12课《失物招领》则这篇课文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而发生的一件事,通过文中小朋友的事来作典范,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不能随手扔垃圾。

内容很简单,作者设计得却很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那么谁会去认领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朗读、观看插图以及结合学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这种活动意识融合。

大部分学生的确能很好的明白课题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分析到课文最近一段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没等我提问就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因为那些小朋友能知错就改,并且领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领,孩子就能明白,这就说明他们理解课文了。这样的感觉不错。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这篇课文真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深刻感悟,这与我们正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也有很大关系,时时强调,处处做到,学生自然而然能保护环境,养成美德了。

第五篇:《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当讲到文中的小学生都把垃圾捡回垃圾箱去时,我环顾教室,说:“我们班也有很多失物需要招领,你们瞧,很多同学的桌子底下,脚底下就有很多垃圾……”正当我要进行一番长篇大论的教育告诉学生我们班级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己的教室,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而大家也心情舒畅。可还没等我接下去说,只见我们两位小女孩不约而同地弯腰拾起旁边的废纸,走向了垃圾篓。全班同学看见了,大家都蹲下来把地上和抽屉里的垃圾捡起来,排起了长队,纷纷把废纸扔进垃圾篓。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惊喜,脑海中闪现出一首古诗的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在读文中感悟到乱扔垃圾的羞愧,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都愿意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微小的力量。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时,乱丢垃圾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同时这篇课文也和我们平时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紧紧围绕“失物”去讲,我问学生们“失物”是什么意思,而本课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呢?先让学生们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找找,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随后我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坐不住爱动。我就采用了竞赛的方式来学习,分成四大组竞争,谁表现好,给谁哪一组奖励一个红花(在黑板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完课文后之后,我让学生们结合了一下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行动起来我问大家,我们周围的垃圾和公园的垃圾以及公共场合的、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路过的人们产生的。我又问,我们教室里的垃圾是谁产生的?学生说是自己班里的同学产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又问,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观看了一段视频,垃圾倒垃圾中转站之后又被分类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压缩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学生明白了垃圾来自生活,回归自然。不会消失,要保护好环境。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找“失物”。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3

《失物招领》一文讲的是发生在植物园的一件事,是小学生在现实旅游参观时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孩子读了几遍,应该就能明白。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推—准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4

教学中,我首先来问学生: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于是,接着读课文,接受比较快。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5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课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里捡到的橡皮跟铅笔问:“这是谁掉的?请你来拿回去。”随即揭题,刚才的就叫“失物招领”。我从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

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题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读到“那几位同学脸红了”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脸红?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次我们去春游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拓展延伸时,我安排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如果有,该怎么做?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文再回到生活,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认识很粗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捡到垃圾箱,不随便扔的成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6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这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导读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而展开的、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编者选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话故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来诠释。而12课《失物招领》则这篇课文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而发生的一件事,通过文中小朋友的事来作典范,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不能随手扔垃圾。

内容很简单,作者设计得却很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那么谁会去认领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朗读、观看插图以及结合学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这种活动意识融合。

大部分学生的确能很好的明白课题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分析到课文最近一段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没等我提问就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因为那些小朋友能知错就改,并且领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领,孩子就能明白,这就说明他们理解课文了。这样的感觉不错。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这篇课文真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深刻感悟,这与我们正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也有很大关系,时时强调,处处做到,学生自然而然能保护环境,养成美德了。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7

应该说,上完以上环节,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表达完,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理念置于何处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虽然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但一直以来,我们总免不了习惯于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成了“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展现出他们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试想,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8

昨天,我讲了《失物招领》(一年级下册12课)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有学生将垃圾丢到草坪上,唐老师收集之后,让学生认领,丢到垃圾箱里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手丢垃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回想一下,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

前两天,班里有个小朋友丢了一本语文书,我在班里发动大家找,没有找到。昨天,又一个小朋友洪历展的语文书找不到了,告诉我之后,我很生气,心里想一定是有个别学生恶作剧了,本想在班里发火,可想想又没有任何证据,决定还是以情入手调查这件事。于是我对班里学生说,洪历展丢了书很难过,读书写作业都很不方便,哪些小朋友拿错了他的书,请还给他。但没有结果。

刚好要讲《失物招领》一课,看到课题,我想“失物招领”这个词学生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不明白,怎么讲这一课呢?对,可以和班级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就替洪历展写了一份失物招领。大致内容是洪历展丢了语文书,书是什么样子的,封面上有什么。丢了书之后,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上课伊始,我就将这份失物招领给大家读了一遍,然后贴到墙上,随后我问学生,失物指的是什么?“失”什么意思?“物”呢?“招领”什么意思?学生都回答的很好。接着我又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也是“失物招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后,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很顺利。

其次,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一会就坐不住了。我采用竞赛的方式来学习,三个大组之间有了竞争,谁表现好,给谁哪一组加星星(在黑板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第三,学完课文之后,联系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行动起来。

讲完课文后,我问大家,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小朋友们自己产生的。我又问,我们教室里的垃圾是谁产生的?学生说是自己班里的同学产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又问,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播放一段视频,垃圾倒垃圾中转站之后又被分类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压缩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学生明白了垃圾来自生活,回归自然。不会消失,要保护好环境。

下课后,有不少学生围着大屏幕,还想再看看垃圾的回收过程,舍不得散开。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9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你家旁边的垃圾,并将垃圾捡进垃圾袋。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说不清楚办法。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0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我们班正好在这方面表现较差,我反复强调,也不断给学生做表率,但始终不见好转。因此我希望借此课文能对班上的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课前,我把教室里同学们丢在地上的纸、笔,掉在书包柜后面的衣服,书包,全都收拾起来,以备上课时用。

随着课文的进行,孩子们读得很有兴趣,当讲到唐老师拿着一袋“失物”时,我让学生猜猜,同学们都会把什么东西丢失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可能是同学们带的书包忘拿了;有的说:可能是谁的衣服忘记穿了……当同学看到我否定的表情时,都表示非常奇怪,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接着读课文,“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读到这里,孩子们都明白了,原来这些“失物”竟然是同学们丢掉的垃圾。课进行到这里,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举起手中的塑料袋,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班经常因为地面杂物较多而在卫生检查时扣分,都是谁丢的呢?”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又接着说:“课间的时候,老师也在我们班里捡到了许多‘失物’。大家看一下,这些东西都是谁的呢?谁愿意把它们领回去?”孩子们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纷纷下来把袋里的东西有的扔进了垃圾桶里,有的把衣服重新叠整齐放到衣柜里,有的把书包又整齐地放进书包柜里。

可是这只是暂时的,怎么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呢?我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之友》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和孩子抢“垃圾”》,于是我提议,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个比赛,每天老师会不定时的进教室,如果老师进教室时,捡到地面上有纸,那老师就赢了,如果老师捡不到纸,那你们就赢了。孩子们一听要进行比赛,个个都来了兴致,纷纷答应,我又说如果老师赢了,要罚你们给老师讲故事,唱歌,你们赢了,老师也可以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这下学生更有兴趣了。

课上完了,孩子们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我们的班级一定会大变样的。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1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首先,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尽量读对课文,读通句子。使学生感受到读准字音很重要,借此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并认识生字。

其次,让学生自由识字,后请小老师带读,接下来去掉拼音读,到果园里摘苹果等形式,通过不断复现生字,达到巩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记忆字形,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样化,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比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熟读课文,感悟理解。

我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利用读词语、读课文,对识字这一环节加以巩固。

三、指导识字,规范书写。

我先让学生读读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再自选一个找朋友。为了巩固本课刚学过的生字。由识字引到写字,指导书写时,主要是先让学生观察,再来说注意的地方,然后通过书空来熟悉字的笔顺规则,最后落实到笔尖上去书写。在指导书写的同时我还注意了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一堂课下来,我感受颇多。对于识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我不断地鼓励学生用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方法记忆汉字,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大家都清楚,识字量大了,如何巩固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学,我发现小学生对趣味识字这环节很感兴趣。在游戏中,在玩中识字,让他们感受到识字的极大乐趣。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我认为在理解词语方面,我如果能利用情境或一些图片让学生加以理解,能让孩子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给他们的印象就会很深刻的。这样也更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2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

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3

一般在下午上语文课,是我最头痛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节上《失物招领》。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小组比赛的形式。“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夺得今天得最佳小组,好不好?”“好!”一番激励之后,孩子们的似乎已经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我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赛开始了!赶快把你们小组最简便,最有趣的记字方法告诉大家,你们组就得一个小苹果啊!”一时间,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小手如林。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猜字谜,编故事种种方法纷纷涌现。看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我还有读通课文的任务没有落实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变一变的方法记‘同’。”第二小组代表徐威威站起来说,“我们前两天刚学了 ‘向’,把‘向’的一撇去掉,在里面加一横,就变成了‘同’。”“对!”我在黑板上写下“向”这个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徐威威还区别了它们组了词。我在他兴奋的目光下给他们这组加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有,回去的回,把下面一横搬到中间这个口的上面来,变成了同,同时的同。”方仔宁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我马上写上了“回”,欣喜之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个小苹果。“好,其他字可以怎么记呢?”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紧追了一句,况且“同”字的字形也实在是简单。“老师,老师,我们还有……”“老师,我也有别的方法。”当时,学生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竟有学生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无奈地看着他们。“好,你说。”我点了第三小组的钱地。“树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同,同学的同。”真没想到,你们这组的课外识字还真多,用这种减一减的方法,也记住了这个字。”我马上给他们组加上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组也有自己的识字方法,织网的网,去掉里面的两个‘ ’,加上一横和一个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欢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惊愕,备课时我可没有想到这么多啊!甚至我还不知道学生认识“回”“洞”“网”这几个字!──课本中还没学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4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识字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并进行重点突破。并将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去完成。写字教学时,我将学生执笔姿势和坐姿作为重点来抓,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环节。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学会提问题,所以我善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种种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提问,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较浓的问题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随便扔“失物”,在校园或公共场所有没有看到别人乱扔“失物”,要在读文感悟中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5

有句俗话,“人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走出今天的课堂,我才发现,自己并没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很晚地才发现。虽然选在了月初讲课,但是准备的并不仓促,是出发点出了问题。

这节课,我依然选在我们班讲,主题是让大家学会写“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是的,我只是把主题定在了写,而并没有涉及到说的问题,更可怕的是,竟然连写的部分都进行的那么仓促。很失败,只能这么说。

这学期四次汇报课都已经结束了,我没想到,我还停留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面转来转去。这次课,一首“do re mi”拉开了帷幕,课前,高潮迭起,同学们唱的起劲,拍子打的欢快。当上课铃一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鼓励他们说的热情。第一环节检查作业的部分,说要检查,可是紧跟着冒出了一句不检查,做练习。之前我并没有料到这会因为我的语言组织不当,造成了大家的误解。第二环节的单词朗读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又觉得大家都会了,我选择了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挑了极个别读的程度不是十分好的学生单独再读一遍。讲到铅笔盒“pencil case”一词时,我使用了自己上学时用的那种很旧的铅笔盒在屏幕上做了展示。本来是想自己拿学生的铅笔盒稍作比较,简单评价。但突然想问问学生的意见,见很多人举手,就每个都试着说了一下,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看起来似乎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第一次上汇报课,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落实一个我最应该在课堂上实施的问题,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英语。今天同样,我又一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三环节,出示了一则招领启事和一则寻物启事,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也是重点。只言片语,朗读,翻译,将出了写作中需注意的地方,又跳到了下一环节。难道我不是在限制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吗?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失去了他们看似宝贵的机会。而我却一直在心底认为,他们都已经能够说明白了,说了是浪费时间,耽误后面的环节…

是的,我剥夺了六年级的孩子在初学英语的课堂上最需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他们以后会不会渐渐走向哑巴英语?我深深地感到自责。

如果说一节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么我到是找到了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不足,甚至是缺点。第四环节的小组讨论,我把自己固定在了小组模式中。大家虽然讨论的非常激烈,但是后来让大家练习书写失物招领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学生在偷偷地问其他同学:“老师是让写汉语,还是英语啊?”毫无疑问,不是他的错,问题根本来源于我。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之所以是用汉语呈现的,是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后面的回答却也像是根据这些问题“量身定做”的。我评价中的罗嗦,学生中的汉化回答,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从未设想过,45分钟的英语课竟然脱离了初学英语者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有些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慎之又慎,生怕学生学不会,所以固定在过多的汉化,过多的解释之中,我应该更多地相信他们能够习惯成自然?渐渐地使他们感觉到,一节课,他们的确进入了英语的世界。

我想,也许我真的该重新定义英语课堂分别赋予教师,和学生的含义。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大声的把英语说出来,每个人都能在笔下挥洒他们漂亮的英文字体。要想真的达到如此地步,我要重新审视每一个45分钟给我带来的思考题。我会努力地想出各种办法,突破重重难关,真正让学生感到“四位一体”的英语课堂原来是如此的有趣。

下载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后有感 《失物招领》讲的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在午间休息时,孩子们吃自己带的午饭和水果;准备回家时,老师和园林工人张爷爷把孩子扔的垃圾当作失......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一、教学前的苦恼眼看到了讲12课《失物招领》了,正想怎样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好,让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课文内容,尤其是课文中“失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我从课题入手,叫学生质疑,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又激发了学......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是一年级下册三单元12课《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让学生感感悟我们肩上环保责任的教学。本课教学把语言训练列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一:失物招领教学反思《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课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一般在下午上语文课,是我最头痛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节上《失物招领》。怎么办?我毫......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2课)课前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