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时间:2019-05-12 16:5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二篇:2016(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2016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

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

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七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A.杜威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D)。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C)。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

A.练习B.学习C.强化 D.巩固

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B)。A.霍尔 B.高尔顿 C.洛克 D.华生

7.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D)。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9.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 D.中学教育内容

1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1.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B)。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A.80 B.60 C.85 D.90 13.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C)。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4.“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D)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17.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ACD)。

A.客观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脑由(ABCD)等部分组成。A.脑干 B.间脑 C.大脑 D.小脑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ABC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B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感知

2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ABC)。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BCD)。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维果斯基___________。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_1989_____年。

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_性别_____、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__平等接受义务教育__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6.讲授法主要是以__语言间接经验____的形式向学生传授。

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__ 延续性 _____和__顺序性__的反映。

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分析 ____和__ 综合_________。

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_缺乏__或__不平衡______状态。

30.同化是人的一种_适应__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__认知结构_____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 ___加工 ____、_组织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__概念_和_ 命题_两种形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3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41.课程 42.道尔顿制 43.想象 44.同化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5.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46.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0.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51.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A〔解析〕 “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A〔解析〕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 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B〔解析〕 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7.D〔解析〕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8.A〔解析〕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弃仁绝义”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伪”是由荀况提出的。

9.A〔解析〕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10.B〔解析〕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B〔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12.C〔解析〕 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5×(X-X)S+100,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13.C〔解析〕 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14.D〔解析〕 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

15.B〔解析〕 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16.D〔解析〕 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符合普里马克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7.ACD〔解析〕 直观性原则为教学原则。

18.ABCD〔解析〕 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脑。

19.ABCD〔解析〕 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0.ABC〔解析〕 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21.ABC〔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2.BCD〔解析〕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

23.维果斯基 24.189825.性别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6.语言间接经验27.延续性 顺序性

28.分析 综合29.缺乏 不平衡30.适应 知结构 31.加工 组织32.概念 命题

四、判断题

33.×〔解析〕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34.√〔解析〕 见韩愈的《师说》。35.×〔解析〕 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6.√37.√

38.×〔解析〕 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39.×〔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0.× 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一种负强化。

五、名词解释

4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42.道尔顿制: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4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六、简答题

45.〔答案要点〕

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养成自我检查,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46.〔答案要点〕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47.〔答案要点〕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48.〔答案要点〕

第一,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

第二,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第三,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第四,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49.〔答案要点〕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七、案例分析题 50.〔答案要点〕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51.〔答案要点〕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的内容有: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张老师在备教材上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张老师的问题出在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即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上讲台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备自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作为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而她所设计的互动场面太大,以至于失控。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第三篇: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招聘(共六份试卷)

2016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一、单选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综合辅导: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C)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________,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在前2003个圆中,有________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 和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________。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________。

三、简答题

1、诗歌主旨理解。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

2、下面的“征稿启事”有不当之处,请修改。(3)

征稿启事

为把校刊《校园生活》办得更好,编辑部决定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班级新风,师生之间,学习心得,诗歌散文等。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楚,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左右。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稿件请于本月底前交给本刊通讯员。

《校园生活》编辑部

3、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至少两条)(2)

古时一人上街卖马,一连几天无人问津。此人回家后深思,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他请著名的相马家伯乐在他再次卖马的时候围着马转三圈,离开时作留连状多看几眼,伯乐照办了。结果在一个早晨之内,马价上涨了十倍。

4、5月27日《扬子晚报》登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全国教育图书汇展南京》,请根据消息主体部分,写出消息的导语。(2)

本报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承办的这次全国出版社图书展示会上,有35家出版社参与,6000种图书参展,汇集了全国教育类图书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全国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形成的新品种书多,重点书多的优势。

5、根据文意,补写一个事例。(2)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6、将下面的短句改写为长句(2)

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隶属于北京途锦教育集团,是一所立志在三到五年内拥有十万学生的民办高校,是一所旨在将先进的现代化工商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的民办高校。

7、指出句子中“光景”一词的含义(2)

①老人晚年过上了好光景

②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楚

四、阅读理解

①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10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②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chuoyue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新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10月,那朵水仙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倾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③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想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的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piaoyi,更富有灵气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郝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宗教、爱情,到了极点,实在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余光中《莲恋莲》节选)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词语注音(4)

chuoyue piaoyi 冷隽 郝然

2、①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2)

3、①段中“豪艳”与“凄清”是一组词意上的反义词,连用是否合理?(2)

4、②段中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2)

5、从文中找出同义词(2)

豪艳—— 凄清——

6、③段中“莲的小名应为水仙”,这里的“水仙”是指________。“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怜”的含义是________。(2)

7、③段中有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

反复使用“对我而言”:

反复使用“联想”: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是()(2)

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郝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D、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富有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9、“意象”即境界,作者发现的莲的意象就是________。(1)

10、不同的作家,对同一描写对象会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余光中的笔下,莲是________________;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2)

11、“青钱千张,香浮波上”从修辞上看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3)

五、写作(25)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部分答案

A、确立教育目的A、自主、合作、探究

B、单一抑制

A、《大学》

A、针对性

C、一个比值

D、想象

A、有意注意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理论联系实际。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

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综合辅导:教学案例-创新源于批判

【案例一】——《猫》

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

【案例二】——《台湾蝴蝶甲天下》

在我和学生一起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的角度深入研读并讨论了台湾蝴蝶的“甲天下”的理由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太阳》一样,也是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个个眉头紧皱,带着对课文的阅读期待,积极主动地专心致志地去读课文。大约一分钟后,有了零星的几只手,我指名了一个学生,他说:“我认为‘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这句话在表达上不够严密,缺少了一个字。”此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学生多了许多,他们的小手频频举手,似乎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让那位学生继续说:“因为学习了课文《太阳》之后,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些无法具体测算的数字在列举时必须得用上‘大约’或‘左右’等词语,这样能使表达更准确,内容更科学。而在这个句子中,黄蝶幽谷一年到底能生长出多少只蝴蝶是没有人能精确地数出来了的,所以应该在这200万前加个‘大约’或在后面加个‘左右’。”

【案例三】——《“我是您的儿子”》

在体会课文最后一个部分的时候,我出示了“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这个句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党的好干部的形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人民的好儿子的形象。

生:我从“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焦裕禄为了人民不辞辛劳,不停地忙碌奔波。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来告诉我们大家吗?

(生读,“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一句读得十分干脆。)

师:你对他的朗读想说点什么吗?

生: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地向前奔去。所以,他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肯定又到什么地方访贫问苦去了。所以后半句应该读得意味深长一点。

师:说得真好,能请你来读一读吗?

(生读,后半句读得比较缓慢,使人充满的了遐想)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理解、感悟和朗读,你觉得这个句子怎样改一下,或许意思会更明显。

生:我觉得在句子后面再加一句: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生:我觉得只需要把句末的句号改成省略号就行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句末用了个句号似乎也把焦裕禄为人民做事情划了个句号,可实际上他是直到逝世前都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而用个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就可以让我们去想象他还会去些什么地方,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他为了人民不辞辛劳,永不停步。

师:我们就按照他说的把课文中的句号改成省略号吧。

【反思】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大家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易于发现真理。在阅读活动中,没有怀疑和批判,就造就不出创新人才。”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它表现为在阅读过程中努力辨别真伪、识别优劣、发现偏差,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产生批判性思维。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评价。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他们大胆地对课文中的个别句子进行了质疑、评判,或许学生的看法还很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是很可贵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因为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

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面试中教案设计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10分)

1.明确(目标清楚、具体,便于师生操作)(3分)

2.恰当(符合标准或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3分)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4分)

第四篇: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映。

B)规律的反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综合辅导: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C)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________,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在前2003个圆中,有________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 和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________。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________。

三、简答题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3(共六份试卷)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下载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11(共五则范文)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编辑的话:搜索整理六份教育心理学试卷,并提供参考答案。这对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的网友会有帮助的。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

    历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第一卷(5篇范文)

    历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01-20 16:06 | (分类:我的教师梦)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