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6: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和2010版教材有较大差异,查询2013版的相似程度。【教学理念与目标】

一、教学理念

(1)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多维度了解祖国历史,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本章内容加上综述的第二部分“三座大山重压”、第三部分“两个中国命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符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学习本章体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到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采用课件演示、视频、图片重现历史、师生对话等手段,使学生在与历史对话中产生共鸣。

【教学时数】

3学时(本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0.5学时)。

【教学过程】

【本章导入】通过师生之间问答进入新课。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在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我们目前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目前,主要就是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 的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是国共两党在1945年至1949年的第三次国内战争中,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退居台湾而形成的。因此,台湾问题是解决战争 的遗留问题。我们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了解这一问题的由来,并且了解为什么中美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波折。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导入新课】 运用案例和设问带出教学内容

【案例资料】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取得日寇投降的伟大胜利而欢欣鼓舞。8月10日,美合众社曾报道当时的情景说:“由于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整个同盟国世界沸腾着一 股狂欢的急流。”“中国各地鞭炮齐鸣,重庆在狂欢庆贺中的鞭炮声达到顶点。”沦陷区人民憋了许多年的满腹怒火,像火山一样迸发了出来,许多大城市的日本侵 略军,犹如丧家之犬,吓得躲在营房里不敢露面,往日那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任意杀戮中国人民的太上皇姿态,如今一去不复返了。

【提出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否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的梦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这沸腾的鞭炮声,这声声鞭炮将隆隆炮声所掩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在欢庆胜利的鞭炮声中,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国民党在美国的 支持下加紧运兵遣将,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人民力量。在本节,我们将学习共产党是如何尽最大努力争取避免战争,实现国家的和平民主的。

推荐同学们读诗人艾青的长诗《人民的狂欢节》。人们对取得抗战胜利的欣喜若狂,与一年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对人们的打击,请大家认真感受一下。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 没有话比这

更动人,更美丽!有人点燃火把,有人在传递火把,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有人举着火把来了,拿着火把的都出发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愈来愈多了......愈来愈多了......什么地方在不停地敲着锣,锣声向全世界宣告: “正义胜利了!”

“伟大的人民胜利了!” “苦难的人民胜利!” 快乐的锣鼓响了.......人群,到处是人群,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人人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着锣鼓队,拥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了,迎接快乐,等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锣鼓声音,直冲到天上........连星星都要震下来了,洋槐树都震得抖动了.火把照耀着队伍,锣鼓伴送着队伍,队伍来到了广场,队伍走成了一个又厚又大的圆圈.人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像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奔呀!跳呀!

没有人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这是中国人民,用血泪换来的欢乐!用血汗栽培的花果!

这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八路军、新四军带给我们的幸福!这是人民和自由解放的婚礼!男的个个是新郎,女的个个是新娘!告诉我: 什么夜晚,能比今天,更动人? 告诉我: 什么欢乐,能像今天傍晚,这样激荡万人的心呢!!

一、战后中国面临两个命运的选择(重点讲述)

(一)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1921年至1949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称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是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各民主党派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是民主革命是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热烈地鼓吹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它进步势力的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 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 和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种明确的主张,经历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摸索过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对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盒基本纲领做了系统的论述。

为了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3、两种基本的选择

【案例材料】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指出: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被打败。即使把 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的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 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老中国,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的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 党的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面前。”

【提出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面临怎样的前途选择?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因此,中国实际上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或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是建立一个无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还是建立 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个斗争,构成了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1、有利因素

第一,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第二,在国内,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人口达1亿人。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2、不利因素

(1)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时刻准备发动内战。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站前的状态,是蒋介石集团 的既定方针。抗日战争刚胜利,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危险。但是,蒋介石马上发动内战还有困难,因此,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 行和平谈判。其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 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中国共产党。

(2)美国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独裁政策。【案例材料】 1946年8月30日,正当国民党军大举向解放区进攻之际,美国与国民党签订了《中美战时财产协定》。将美国存放于中国、印度和太平洋岛屿上价值8亿美元 的剩余物资以1.75亿美元的极低价格转让给国民党政府。这批物资中相当一部分如交通器材、军用食品、服装等都可直接用于内战,其余物资出售后所得款项也 可用来购买军火。

美国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利益也插手进来,把近50万政府军送到华北、台湾和满洲。在政府军达到之前,一支53 000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北平、天津和北方的其它要地。授权进行这种援助的美国陆军部的命令指示说,不要违反在国共冲突中不介入的原则。但是,既然 冲突的双方都把接收日占区的竞赛视为相互对抗的一部分,这一命令就隐含了一种矛盾。就这样,美国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放弃了“不介入”的原则,她反映出整 个这一时期内美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简单分析美国的对华政策的要点,对抗日战争后中国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支持国民党的反攻方针,美国的对华政策助长了蒋介石内战的决心,加大了战争的危险。

控制中国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 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它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它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 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使战后的中 国成为它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

既然美国不甘心放弃对中国的侵略,那么它就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大规模出兵中国,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一是帮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它的权力,鼓励国 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美国决策者曾经考虑使用第一种方法,但有=又担心这样会使自己深陷泥潭不能拔足,因而采用了第二种方法。

具体的就是,一方面,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包括搞一点形式上的民主,以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 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利在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尽管美国 当局声称“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内战”,但它的这种作法恰恰是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战政策的最实际的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的努力(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简单讲述)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曾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这个目标迈进。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就指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 结”三大口号。

【讨论】 既然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并且得到美国的支持,那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仍然要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国共产党对形势的判断是清醒的。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和平建国是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由于人民力 量强大,加上其它条件,中国共产党估计,造成国共两党*(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应当努力争取中国出现这 种局面。三是即使国民党最终发动内战,也可以教育人民,放弃对国民党的幻想,开展实现自身出路的斗争。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播放视频资料】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政治协商会议

【播放视频资料】“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38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武当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达成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 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五项协议。

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它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人民 的。它激起了亿万善良的中国人对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烈期望。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这使他们尤其感到振奋。

(三)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同时,中共中央也认识到,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曲折的长期的。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阵地的取得和保持”,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而“练兵减租生产是目前解放区的三件中心工作。”

国民党体统治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和暴徒制造了校场口血案。

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带头发难,到会人数的87%反对政协协议。3月16日的国民党二中全会全面推翻了政协协议。3月至4月在国民党包办、中共拒绝参加的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上,蒋介石公开撕毁了政协协议。

在军事上,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加紧进行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内战的危险已经箭在弦上。

蒋介石国民党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在关内大打。待它认为相应的准备已经完成时,就全面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小结】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严峻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前途付出了最大努力。尽管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最终未能够阻止全面内战爆发,但是,它使社会各界增强了对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对战争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胜利。

第二节

历史和人民选择人民共和国

【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诗作进入新课。【播放诗歌朗诵】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虎踞龙盘今升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点评】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渡了长江。国民党的长江预防线顷刻瓦解。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对全国22年的统治推翻。毛泽东在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此诗。在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中,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前途。我们本节的学习中了解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了这一前途的。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全面内战爆发(学生自学,不作讲述)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同年11月10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 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 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二)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内战爆发初期的力量对比(学生自学)

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式是极为严峻的。当时,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它训练和装备了50万军队。人民解放军的总兵 力127万人,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而且是被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正 是凭着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蒋介石声称,这场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他的参谋长陈诚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即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军队。

2、中国共产党对形势的认识(详细讲述)

内战爆发之初,由于国民党两党力量对比悬殊,一些人对形势认识不清,担心人民军队不能打败国民党。连关心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甚至劝告共产党不要和国民党打仗。

【案例材料】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1947年12月25日——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战争的一天起,我们就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 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由农业,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然而恰在这时,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地结束以后,美国帝国主义及 其在各国的走狗代替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地位,组成反动阵营,反对苏联,反对欧洲各民民主国家,反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功,反对各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民族运动,反对中国人民的解放。在这种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汪精卫一模一样,充当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讲中国出卖 给美国,发动战争,反对中国人民,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前进。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 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地进行了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反对蒋介石的进攻。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知道一切内外反动派的进攻,不但是必须打败的,而且是能够打败的。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 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当1946年7月,蒋介石匪帮发动全国规模的反革命战争的时候,蒋介石匪帮认为,只需三个月至六个 月,就可以打败人民解放军。他们认为他们有正规军二百万,非正规军一百余万,后方军事机关和部队一百余万,共有军事力量四百余万人;他们已经利用时间完成 了进攻准备;他们重新控制了大城市;他们拥有三万万以上的人口;他们接收了日本侵华军队一百万人的全部装备;他们取得了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巨大援 助。他们又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已经打得很疲倦,而且在数量上和装备上远不及国民党军队;中国解放区还只有一万万多一点的人口,其中大部 分地区的反动封建势力还没有被肃清,土地改革还不普遍和不彻底,就是说,人民解放军的后方还不是巩固的。从这种估计出发,蒋介石匪帮就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最后地撕毁在1946年1月间签订的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和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发动了冒险的战争。那时,我们说,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 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有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 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十八个月战争的 经验,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的论断。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以上资料,归纳一下,毛泽东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有什么启示?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毛泽东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解除了人们的疑虑。

为什么必须打败蒋介石?这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如果我们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提就会被断送。

为什么能够打败蒋介石?这是因为,虽然蒋介石有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但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性质,是非正义的。军事优势以及外援只是临 时起作用的因素,而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是为了粉碎美国殖民地化中国的图谋,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战争的发展扫除了 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1948年8月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刘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 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属于人民。”

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估计,不仅仅看到表面的因素,而是深入到表象内部,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打量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事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参考。

3、打败蒋介石的方针(简单讲述)

从1946年6月——1937年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对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从1946年6月——1947年2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国民党被迫收缩兵力改为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3月——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努力打退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

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战争发动者的速战速决计划,并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简单讲述)

1、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变化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 150万人;由于战线延长,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官兵中充满失败情绪。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为 195万人,其中正规军100万人;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因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到改善;由于不需分兵守卫后方供给线和城市,机动兵力大大增强。

2、人民解放军转日战略进攻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之不能持久的方针,中共中央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 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抗、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以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扭 转全国的战局。

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间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 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它们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全部兵 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周围,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步的序幕由此揭开。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裁的军事形势下以独特的方式展开的。所谓独特的军事形势,就是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还处于劣势以及局部还处于防御的情况 下。敢于从对方战略布局的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开刀,以主力突进到国统区的后方,开辟新战场。所谓独特的方式,就是担任进攻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采取不要后方 的千里跃进,直插国统区心脏的方式,使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同时存在,密切配合,形成国共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略态势。这种独特的战略进攻方式,发挥了巨大威 力,加快了国民党的崩溃。

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也在同时加紧发起攻击,渐次转入攻势作战,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二)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简单讲述)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牢掌握党的总路线,即“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必须十分注意政策和策略,注意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善于 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以便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地向前推进。

(三)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重点讲述)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行 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 题。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 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人民主革命的洪流。

全国土地会议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1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 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保田参 军”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成立运输队、担架队、护路队土改运动的发展表明,解放战争在胜 利推进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深入发展。经等随军组织,担负战争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和发展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 人力、物力的支持。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改革。过这个运动,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解放区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千米、拥有1.68亿人口,并且基本完成土地制度改 革,广大农民的革命和产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则由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其中可用于第一线吧兵力仅 174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由于遭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它在军事上不得不放弃“全面防御”而实行“重点防御”。国民党政权 濒临崩溃。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154万余人,加上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期间在济南战役和其它战役中的损失,国民党军队共丧失兵力230余万人。国民党懒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 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辈摧残,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了。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或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学生自学,不作讲述)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美国和国民党政府感到通过军事手段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因此企图通过政治斗争方式谋求转机。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和平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

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严正指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分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 间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 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中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谈判从4月1日开始。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 《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1 000多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覆灭。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被人民赶出 中国内地,逃往中国台湾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基本的胜利。

(三)国民党在全国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重点讲述)

蒋介石政权在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了22年即宣告覆灭,在发动内战时,国民党政权的军事力量远超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走向崩溃?

【案例材料】 蒋介石对自己失败的原因,也进行过分析。首先,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失败,责任在于“国人”。他说:“抗战以来,我确信可以两年之内,削平匪乱,不幸个人的主张,不能取信于国人。由此之故,在国内外种种阻力下,剿匪军事受到了挫折。”

其次,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在于国民党本身的腐朽。他甚至说:“自抗战以来,本党在社会上的信誉一落千丈,我们的革命工作苟且因循,毫无进 展。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

再次,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国军的作战不力。他说:“目前我们部队的情形,各长官嫖赌吃喝,无所不为。尤其是赌博这一项,相沿成风。共军的纪律那样严肃,而我们的军纪如此废弛,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被敌人所消灭?”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蒋介石还把在大陆的失败归咎于知识分子。他说:“我们在大陆失败的最大的症结,就是在学校教育。当时在校的青年和教授们,几乎大都作了共党的外围,成为敌人的工具。”

【提出问题】 蒋介石找到了失败的根本原因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可以说蒋介石还是意识到了国民党及其政权存在的严重问题,但他的反思却没有也不可能触及问题的实质。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失败是必然的,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国民党政府民心尽失。

【案例材料】 1947年3月8日,《观察》的主编储安平在《中国政局》中说:

“现政权的支持层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现在这一批人,没有对南京政权有好感。国民党的霸道行为作风使自由思想分子深 恶痛绝;抗战结束以来对公教人员刻薄待遇,使他们对现政权赤忱全失;政府官员神沉溺于贪污作弊;他们进行种种刁难,使工商界人士怨气冲天;因财政金融失策 以及内战不停而造成的物价暴涨,使城市市民怨声载道。”

【提出问题】 储安平所说的,是当时人们对国民党政权广泛持有的看法。既然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都不支持南京政府,那么,还有哪些阶级支持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工人、农民阶级从南京政权开始建立就在这个政权的对立面。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一度对国民党政权抱有幻想,但处境的恶化,最终也走到南京政权的反面。这意味着国民党南京政权已经全面失去人民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国民党政权会失去民心呢?

1、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蜕变为一个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基础极其狭小

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是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落后、腐朽利益集团,它所代表和维护的是旧中国社会中的极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大官僚 的利益。地主阶级是旧中国没落的反动阶级,它既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也是大资产阶级在中国农村统治的延伸。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占有广阔 的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盘剥,他们是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少数腐朽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及其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 统治,实行***和蒋介石个人独裁,将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放置于政权的对立面。腐朽、反动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国民党无法依赖其自身的力量去避免和克服其内部 政治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到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权完全走上了与人民对立的立场。

2、国民党在抗战后期保存实力,在抗战胜利后却大肆“劫收”,既为人民所不齿,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风气败坏、矛盾激化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案例材料】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还派出大批军政人员利用经济“接收”的名义,对沦陷区的财产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国民党将沦陷区划分为七个接收区,分别派大员前去 “接收”,并从上到下成立敌产处理机构。但由于机构重叠,多头“接收”,在一个地方往往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接收”单位,他们先到的“接收”,后到的再 “劫收“。许多机关和官员,假”接收“之名,行贪污劫掠之实。

国民党政府法币兑换政策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公开掠夺,按当时物价实际比例,法币与伪币为1:25,但国民党政府却规定兑换比例为1:200,通过这 种“合法”兑换使人民手中仅有的一点资产也被搜刮殆尽。在“接收”的破坏下,工厂、商店纷纷停工或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店员事业,加上物价飞涨,人民生活 苦不堪言。而那些负责接收的大官们争洋房、汽车、黄金、美钞,丑态百出,当时流传的民谣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提出问题】 接收对国民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政府“合法”地通过伪币兑换政策掠夺民财,造成沦陷区民生苦顿,也加重了国民党的危机。

首先,“劫收”使国民党各级文武官员争夺财富的欲望空前膨胀,吏治更加腐败,派系斗争更加尖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争利更加突出。

其次,“劫收”使社会生产遭受毁灭性破坏,导致国民党政府财税收入锐减,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再次,“劫收”导致沦陷区人民仅有的财富3,生活恶化,直接把人民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3、国民党公然挑起内战,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建国的渴求最终幻灭,终于彻底抛弃了国民党

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真诚地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美苏 两国也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可以说,战后坚持和平,推进民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国民党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悍然发动内战,并堵死了和平的大门。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教育了人民,使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本质,最终彻底抛弃了弃人民利益不顾的国民党统治集团。

首先,内战使国民党政府的军费支出剧增,导致国民党统治区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陷于崩溃;经济的崩溃又进一步导致军事上的失利。

据国民政府给美国政府备忘录称:军费所占比例为1945年52.3%,1946年为41.4%,,1947年50.1%。据美国特使魏德迈在 1947年8月20日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称“政府预算至少有80%作军费”。1947年国民政府支出为100万亿元,收入仅30万亿元。为了筹措内战经 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法币的发行量已是战前的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万倍。1948年实行金圆券制度,原定发行 20亿元,实行发行679 453亿元,超出原定发行量的33 972倍。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1947年,工业产量较抗战前的1936年减少了30%。失业人数陡增,工人和城市居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同时,农村经济急剧衰退。1947年,农作物 总产量比1936年减少了33%——44%。广大农村饥民遍地,饿殍载道。1947年,各地饥民达1亿人以上。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也陷入极度的困 境。

其次,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案例材料】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评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号召人民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迅速地准备了一切必要的条件。他说:

“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或者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所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方法。”

【提出问题】 有哪些事实表明,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民包围之中?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第一,学生运动的高涨。包括“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或“一二.三0”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0”运动)和后来的“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这些学生运动蔓延到全国,并且同个人,教员的斗争联结在一起。

第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包括举行罢工;饥饿的城市居民的“抢米”风潮;农民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台湾二二八起义;边疆地区人民的抗战等。

这一切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无法继续忍受下去,国民党的统治同样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三、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简单讲述)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论述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 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有了中国人口的80% ——90%。他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 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

(二)人民政协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 民民主专政”。“中华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 或变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 的大家庭”。

《共同纲领》规定,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在当时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人民政府委员。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重点讲述)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 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是时间里,它为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数十百万的优秀战士,它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苏兆征、澎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英、张 太雷等,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方志敏、刘志丹、黄公路、许继慎、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杨靖宇、左权、叶挺等,也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 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多数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 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 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在他所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中说:“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见所闻的,觉得处处显露出一 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望。”他说:“我以国民党党员的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 立场说,觉得极大的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救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断不是一个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证明。”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简单讲述)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 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是。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 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武装的农民包围被反革命占据的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植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 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是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小结】 国民党挑起,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愿,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争取光明的前途,则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中国人民终于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为中华民族谱写历史的新篇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民主党派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导入新课】 通过师生之间的答问带出新课内容。

【提出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陆范围内有哪些政党?中国共产党和这些政党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还有八个政党,统称为民主党派。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现在我们进入新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这种团结合作关系是怎样历史地确立起来的。

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我国主要民主党派(学生自学,教师提示要点)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民主党派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首次使用“民主党派”这一称谓,指出需要把各党各派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此后,民主党派这一概念一直被沿用。

中国完整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可以上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1905年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27年后,国民党从革命党蜕变为维护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 级利益的反动政党。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民主党派就是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 景以及国共两大政党尖锐斗争的基本格局下产生、发展和分化的。

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7年秋,国民党民主派酝酿成立联合组织,宋庆龄表示支持。同年12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表大会在香港召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民革中央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诞生。张澜当选为主席。民盟由6个组织联合组成。它们是: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 行动委员会(亦称第三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以及青年党和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为便于更多的民主人士以个 人身份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1945年12月在重庆成立。组成人员主要是知识界和实业界的中上层人士。黄炎培、胡厥文等当选为常务理事。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在上海宣布成立。组成人员一部分是马叙伦所联系的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另一部分是王绍鏊所联系的部分上海工商界爱国人士。会务由马叙伦负责。

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1928年,谭平山、章伯钧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并开始发展成员,开展活动。1930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 会议,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宣告成立,邓演达选为总干事(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1935年11月,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 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章伯钧任主席。

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成立致公党总部。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李济深为主席(对外未公开),陈其尤为副主席。

九三学社。1944年底以来,重庆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举行座谈会(一度称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宣告正式成立。许德珩等当选为理事。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二二八起义失败后,为团结台湾各界人士坚持斗争,1947年8月,谢雪红等在香港酝酿成立政治组织。11月,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正式成立。

2、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社会基础(重点讲述)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段,而是 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 共产党人。

民主党派具有阶级联盟性质,主要是因为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始终没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机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 调的一个阶级,一直非常软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也不可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能产生单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政党,他们要承担使命,发挥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详细讲述)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中国共产党在对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形成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

【提出问题】 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合作基于怎样的基础?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时期起,便将一切爱国的民主力量视为自己的统一战线对象。中国共产党在“一大”上提出,“与其它政党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即封建 军阀;在“二大”上更明确地提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 家为职志。”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为敦促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向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五项要 求”的第三项要求就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因此,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抗战结束后,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案例材料】最初参加这次会议(指1946年的旧政协——引者注)的只是四个单位,即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所谓社会贤达。每个单位9个名额,共36名政协代表。民盟这9个名额怎么分配呢?青年党要求占5名,民盟坚决反对,共产党支持民盟的立场。最后达此协议,青年党从民盟分出去,作为一个独立 单位参加政协。至于名额的分配问题,由于中共的支持,民盟的名额还是9名,一个也未减少。分配方案变成这样:把原来的36个总名额增加到38名。国民党8 名,共产党7名,民主同盟9名,青年党5名,社会贤达9名。中共国民党达成二对一的比例让出名额来达成这个妥协方案。中共在会议一开始就大力支持了民盟。

政协会议开始之后,民盟和中共协作作得非常之好。双方有一个默契,在会议当中双方如有什么重大的行动和主张,彼此先接头交换一下意见。白天开会,晚上中共和民盟的代表分别到对方的代表团去协商讨论第二天如何表态的策略。

(1946年——引者加)10月12日国民党军攻占了中共华北解放区中心张家口,立刻宣布在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当 在组成联合政府之后由各党派共同召开。国民党当局要求参加政协的各方面交出国大代表名单。中共拒绝。民盟在南京的中委11月11日开会讨论,作出决定,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不 交代表名单。同时张澜主席由重庆给民盟南京总部打来长途电话,强调指示不能参加国民党片面召开的国民大会。

1947年1月民盟在上海召开一届二中全会,宣布不承认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通过的宪法,不参加“国大”之后改组的政府,同时宣布将参加“国大”的民社党清除出盟。

【提出问题】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与中共是怎么一种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与中共在许多问题上紧密合作,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

主要表现在:

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中共与民盟密切合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事先协商一致,采取共同行动;

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盟和其它民主党派大多数人,在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和虚假的“多党政府”以及反对国民党炮制的伪“宪法”;

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重点讲述)

1、第三条道路主张的泛起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社会基础,决定其具有革命和动摇双重属性。他们与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和个人独裁,积极追求民主政治,谋求民主建国,革命 性和爱国性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民主党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容易出现动摇,其中明显的就是他们在一定时期有走中间路线、走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的幻 想。抗战胜利后,国内出现了国共两党相对均衡和暂时和平局面,为民主党派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时机,民主党派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在国共两党 之间的“第三方面”势力,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民主党派内部出现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他们幻想利用国共两党的斗争,使其相互制 约,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迫使国民党向他们让步,利用国民党的力量来限制共产党力量的发展,以达到壮大中间势力的目的,并且由他们出面在中国建立一个“十足 的地道的民主国家”。

解放战争时期,鼓吹中间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民盟的罗隆基、章伯钧、梁漱溟等;民建的章乃器、施复亮;民社党的张君励;青年党的李璜、左舜生等。

不同党派代表人物提出的中间路线具体政见不尽相同,其基本主张是: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但是,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 是内战烽火燃起,就使它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道路。在它们中间,青年党、民社党跟随国民党走了,民盟的大多数则是靠近共产 党的。

2、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尽管民盟等一向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国民党当局还是不断以暴力对他们实行迫害。继李公朴、闻一多遭暗杀之 后,杜斌丞又在西安被杀害。民盟地方组织的许多成员被逮捕、绑架、屠杀,所办的多家报社也被捣毁或遭袭击。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 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同年11月6日,民盟总部被迫上在上海发表公告,“通告盟员自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本盟总部同 人即日起总辞职,总部亦即日解散”。

民盟的解散宣告了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破产。蒋介石不允许民盟这样的组织存在,这就“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归于破灭”。

3、中间路线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追求为什么不能实现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一,帝国主义反对并且极力阻碍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并且控制中国,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他们本国的资本主义。如果中国成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将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一个竞争对手。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 的。

第二,中国社会内部分封建势力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北洋政府扼杀了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国民党南京政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采取了残酷的镇压和摧残政策。1947年,国民党取缔民盟等民主党派,在中国“和平”地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彻底幻灭。

第三,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进步分子是真诚地希望中国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但是,它的力量过 于软弱。他们由于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由于同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密切而不敢放手发动中国的主要群众 ——农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连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武装推翻敌人统治的勇气也消失了,企图通过“调和国共”做大自己,和平地通向资本主义前途。这 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突出表现,充分表明他们没有能力扫清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须扫清的障碍。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拥 护,而自己又无力实行之。因此,他们中除极少数人走向反动、最后依附国民党之外,多数人也逐步地承认了资本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因而抛 弃了走中间道路的幻想,转而站到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4、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随着中间路线的破产,大多数中间分子开始转变立场,重新和共产党合作。【案例材料】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指出:

“过去本盟主张以‘和平’求民主,以‘公开’争合法。但在今天,南京国民党反动集团既已关闭和平之门,且不复容许任何不同意***的反对党存在,则欲求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已不可能由谈判妥协中求之。”

“为了彻底消灭整个反动集团的统治,中国人民就得彻底消除这一反动统治所寄托的经济基础,那就是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关系,实行耕者有其田,彻底实行土地改革。”

【提出问题】 此时民盟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第一,民盟改变了公开宣称自己第三者的立场,宣言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第二,民盟改变了幻想争取美国改变援蒋立场,宣言反对美国对华的侵略政策;

第三,民盟改变了不赞成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立场,宣言要彻底实行土地改革。

这就表明民盟放弃了中间立场,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于此同时,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自由、和平。”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通过实际的教育,它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和中国民主同盟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民主党派一致起来,更积极地投身于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的斗争。在严酷的斗 争环境教育下,各民主党派抛弃走第三条路线的政治幻想,或者公开表示承认,或者在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努力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 人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同他们保持着密切关系,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斗争。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 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和平。自 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 新中国。

1949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该“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 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 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 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小结】 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共产党的影响和真诚帮助下,各民主党派于历史决战关头作出走向政治新生的抉择,走上拥护共产党领导,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道路,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

【本章总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使中国人民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探索更加复杂和艰辛。不同的阶级政治力量提出了不同的建国方案。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 提出的建国主张,亦即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主张,真正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 本利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动员最深厚的社会力量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领导全国人民走向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探索国家的实践中认识 到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成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政治社会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走上 了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道路。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巨大的。在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后思考题】

1、战后美国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对中国政局产生怎样影响?

2、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于“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4、怎样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人民共和国的必然性?

5、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

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7、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8、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9、“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

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

“五·二0”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领导人:马叙伦。

九三学社。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领导人:许德珩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由台湾省爱国人士发起。

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而来。领导人:章伯钧。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成立。

14、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林彪东北野战军主打)、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华东野战军主打)、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主打)。

15、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6、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7、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

18、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6年6月,其中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打破国全面进攻,1947年2月至7月,打破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挺进大别山拉开序幕);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等决战);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阶段(1949年4月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4、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

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4、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党的领导: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人民的广泛参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5、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

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第三篇: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选题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国共谈判协定

C.重庆谈判纪要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2.抗战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中最有影响的政党是:()

A.中国民主建国会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

4.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王若飞

C.叶剑英D.周恩来

5.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阶段。

A.战略进攻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D.战略防御

6.在国民党统治区,以()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D.市民运动

7.(),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

A.1945年底B.1946年底

C.1947年底D.1948年底

8.蒋介石成为美国“扶不起的天子”,就蒋介石集团内部而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不应该关闭与共产党和谈的大门

B.不应该接受美国的援助打内战

C.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独裁,经济恶化,军事溃败

D.是中国近代历史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9.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根据()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地区农民的状况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10.1947年5月1日,()自治区宣告成立。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1943年8月25日B.1944年8月25日C.1945年8月25日D.1946年8月25日

1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4.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1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1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1946年6月B.1947年2月C.1947年6月D.1948年2月

1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1947年3月B.1947年4月C.1947年6月D.1947年7月

1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1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19.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2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A.“一二.一”运动后B.“抗暴运动”后

C.“五.二O”运动后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运动后

22.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工人达()

A.110万人B.120万人C.130万人D.140万人

23.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24.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

A.河北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新疆省

25.1947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政府主席是()

A.林伯渠B.乌兰夫C.董必武D.李鼎铭

26.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

A:香港B.澳门C.广州D.上海

27.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致公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2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称()

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

29.国民党当局宣布中国民主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是在()

A.1945年10月B.1946年10月C.1947年10月D.1948年10月

3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在()成立。

A.台湾B.香港C.广州D.北平

31.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的三大战役是指()

A.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B.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2.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一文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D.《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

A.2月23日B.3月23日C.4月23日D.5月23日

34.《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

A.国体和政体的规定B.基本的民族政策C.经济工作方针D.外交工作原则

35.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为()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D.平津战役

36.抗战时期制定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西柏坡会议D.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会议

37.提出“两个务必”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七届三中全会

38.三大战役前后历时()

A.4个月零19天B.5个月零16天C.6个月零15天D.1个月零3天

39.淮海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的是()。

A.刘伯承B.陈毅C.谭震林D.邓小平

40.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和副主席,其中有三位党外人士担任副主席。下列哪位党外人士没有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A.宋庆龄B.黄炎培C.李济深D.张澜

41.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

A.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B.把革命进行到底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二、多选题: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建国明确提出了()口号。

A.和平B.进步

C.民主D.团结

2.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A.加强党的建设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D.建立统一战线

3.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有:()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年党

4.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协议。

A.《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B.《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C.《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D.《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5.1947年3月,国民党限期令中共驻()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关闭和平谈判之门。

A.南京B.上海C.重庆D.广州

6.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

A.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

B.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C.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D.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包括()等。

A.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B.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C.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D.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8.(),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9.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

A.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B.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D.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0.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

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

11.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

A.民主同盟B.九三学社C.民主建国会D.青年党

12.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

A.政府组织B.国民大会案C.和平建国纲领D.宪法草案

13.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

A.沧白堂事件B.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于子三惨案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地阐明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

16.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B.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C.严重的自然灾害D.将全国各阶层人民臵于饥饿和死亡线上

17.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广大职工广泛开展的斗争包括()

A.护厂B.护矿C.反破坏D.反搬迁

18.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有()

A.中国致公党B.中国民主同盟C.九三学社D.中国民主促进会

19.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C.地方实力派D.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20.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宣告()

A.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B.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

C.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D.要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军队是()

A.华东野战军B.中原野战军C.东北野战军D.华北解放军

2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23.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

A.华中解放区B.华南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华北解放区

24.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除刘伯承、邓小平外,还有()

A.陈毅B.粟裕C.贺龙D.谭震林

25.1949年4月21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是()

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彭德怀

26.《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

A.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B.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C.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D.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思考题

1、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迅速走向崩溃?

(1)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丧失民心

(2)经济上官僚资本对人民的疯狂掠夺,经济的恶性发展和物价的暴涨,民族工商业

大量破产,国统区的人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

(3)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把自

己臵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所有的经验集中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维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3、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创建的标志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5.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6.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

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

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虽然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在党内提出整编军队、参加改组后政府、指导中心南移的具体指示。但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及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不断破坏政协协议。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谁催动战争爆发,阻碍中国历史进程的祸首,赢得人心,取得了政治上的重大胜利。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也未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在南方做出让步,收缩南部防线,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干部,进入东北,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工作,各路进入东北的部队与原东北抗日联军共同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由林彪任总司令。

在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察鲁豫人民军队在山西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000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得民心者得天下,由于得到了最广泛的人民大众的支持,共产党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并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7年7月,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150万人。由于战线延长,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而且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由于不需分兵守卫后方供给线和城市,机动性很强。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庚、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挺进豫西。三路大军形成品字形,直插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总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阶段的内线作战直接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外线作战。与此同时,中国感共产党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在国统区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渐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能够胜利,是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分不开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内容

1946年5月4日,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的土地政策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区基本解决土地问题。

1947年7月到9月,中共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主要规定:

第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乡村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 第三,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

第四,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

全国土地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各解放区农村,开展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贫民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着手没收地主土地等工作,各解放区农村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的热潮。

土改开始的时候,由于全国土地会议对于解放区土改不彻底和党内不纯的情况估计得过于严重,没制定具体的政策保证实施不侵犯中农利益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则,以致于土改初期出现了“左”的偏向,中共中央采取了坚决措施予以纠正。

2、意义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具有特殊意义。

第一,巩固工农联盟土地改革使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得到满足,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工农联盟更加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提高农民革命积极性根除土地革命是一场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使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这是解放战争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在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渐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抗战后期国民党腐败加剧,对沦陷区进行劫收,国统区政治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使得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2、学生运动的高涨

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由于国民党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和协定中给予美国许多特权,美军在中国到处横行不法,1946年12月24日,发生了美国士兵强奸中国女学生的事件,成为触发抗暴运动的导火线,12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在北平举行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组织以此为契机,发动各大城市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抗暴运动逐渐席卷全国,许多文化界名士和一些党派和社会团体也发表生命,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形成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广泛的人民运动

5·20运动5月,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达到全国规模,5月中旬,南京、北京、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的学生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活动趋于会合,20日,在国民党准备召开国民参政会之时,5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大游行,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出动军警镇压时,逮捕打伤学生150余人,立刻激起各阶层对学生的声援,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运动遍及国民党统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这次运动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团更加孤立。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赶长,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5月,“抢米”风潮席卷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镇。1947年2月28日,台湾

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革命运动。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独立。这些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也打了败仗。国民党政府已经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中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以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内容的第三条路线开始发展,在团结抗战、反对国民党独裁、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等方面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独裁、内战,建立联合政府等方面形成政治合作的友党关系,民主党派的第三条路线也在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下,在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归于破产,广大民主人士在政治上进一步靠拢共产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为建立新中国的共同努力中,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民主党派是泛指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产生的、介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政党和政治派别。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使国民党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从这个时候开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重新组织力量,重新组织政党,形成较早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和“第三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从20年代开始,他们主要是独立开展反帝反蒋的活动,由于势单力薄,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1939年10月,国民党参政会小党派的参政员失望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由“第三党”的章伯钧等发起成立统一的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建国同志会改组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顺应时局发展和盟员增加的趋势,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形成了仅次于国共两党的第三大政治势力,标志着中国的中间党派开始结合起来,在政治上日益活跃并趋向进步,对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民主同盟主要主张是加强团结,抗战到底,结束党治,实行宪政,它所主张的“国权统一”,“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属于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和平民主的实现,在政治上更加活跃,从1945年底到1948年1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先后成立,壮大了民主党派的力量,这些民主党派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

中国政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抗战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在争取和平建国和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结成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友党关系。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帮助民主党派争取了参与商讨国是的权利,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派政治协商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第一次尝试。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力合作,彼此协商,互相配合,联合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做斗争,逐渐得到了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拥护,形成了患难与共、政治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正在民主党派奔走呼号之际,国民党为了维护其一党专制,决意镇压民主党派,于1946年7月暗杀了民盟中央委员会的成员李公仆和闻一多,1946年11月,国民党单独召开了国民大会,遭到中共、民主党派和其他进步人士的抵制,拒绝承认伪国大通过的“宪法”。1947年5月到10月,中国民主同盟在各地的许多盟员被捕、被杀,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民盟,1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盟员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总部负责人总辞职,民盟的解散标志着第三条路线彻底破产。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1949年3月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度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9月30日,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等民主人士、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等,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六、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五篇:第七章练习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练习题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c)A.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1946 年 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a)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说明国民党(a)A.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5、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c)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 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B.C.D.7、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d)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应是(a)A.恢复和发展生产 B.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bd)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be)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改组国民政府 E.反对内战独裁 3、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e)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b)A.陕北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E.河北、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abcde)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五二 O 血案 D.下关惨案 E.李闻惨案 6、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de)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社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E.中国致公党 7、1946 —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acd)A.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abc)A.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9、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bcde)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发展农业生产 1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abcd)

A.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三、名词解释 1.重庆谈判

2.《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四、简答题、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2、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4、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6、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7、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10、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 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B 2、C 3、A 4、A 5、D 6、C 7、D 8、A 9、A 10、A

二、多项选择、ABD 2、BE 3、ABCE 4、AB 5、ABCDE 6、ADE 7、ACD 8、ABC 9、BCDE 10、ABCD

三、简答题

1.重庆谈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带起“和平”的假面具,在 1945 年 8 月 14 日、20 日、23 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 月 28 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 43 天的谈判,10 月 10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是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2.《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春,三大战役均告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离蒋介石政权的灭亡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毛泽东在 1949 年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会议还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要准备,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会上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简答题、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

答:首先是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因为:第一,当时国际国内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其次是共产党方面:若不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则正中蒋介石的圈套,即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若与之谈判,则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代表赴渝谈判。、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

答:“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对人民有利;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他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他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是战后的中国成为他的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主要内容有: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强调了和平建国方针,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受到普遍欢迎。、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答: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支持下完成了内战部署,立即撕毁政协协议,1946 年夏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视美蒋为“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头 8 个月便粉碎了敌军的全面进攻。继而,陕北战场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三战三捷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山东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全胜。这样,蒋军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6、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和独裁统治,带有鲜明的民主性质。直接原因是蒋介石集团破坏民主团结,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不仅有力的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而且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7、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土地改革是解放区这个大后方日趋巩固,又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特别是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积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前线。它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8、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

答:第一,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了战略反攻的决策。1947 年 6 月底起,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解放战争第三年,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 1948 年 9 月— 1949 年 1 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单打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答: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具体有:制定《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确定了国家首都、国旗、国歌。会议召开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具体表现是: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决定决战方向,并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第三,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第四,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五、论述题、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有何认识? 答:特征:由合作到分裂,又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

因素:第一,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这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时,两党走向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则分裂。第三,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当进步的国际势力影响中国局势时,就推动两党合作;反之,党反动的国际势力干预中国时,两党则分裂。

影响:第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政权十年对峙的局面,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第四,第二次分裂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认识:第一,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第二,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第三,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后期乃至今日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它和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革命路线有什么不同?

答: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解放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党早在 1946 年 5 月即发出了进行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到年底即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自卫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仅到 1946 年 10 月,解放区就有 30 万农民参军,300 万人参加了民兵和游击队,使解放军获得了力量源泉。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特别是战略反攻的开始的新形势下,为加快土地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 年 7 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目标和所有土地平均分配的土改方法,并指出土地改革的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同样是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但实行了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的错误政策。而抗战时期,由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同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团结当时尚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们(包括地主阶级),我党主动取消了土地革命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在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保留地主的封建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路线的一个特点是,按农村人口平分土地,对地主也一视同仁,在没收地主土地的方法上应针对中小地主、开明绅士、恶霸地主等不同加以区别对待,达到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另一个特点是对富农的政策偏左,对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强调不够。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 答: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使他的统治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并最终走向崩溃。首先,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苛捐杂税繁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致使财政金融极度紊乱,财政赤字惊人;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拉夫征粮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加上美国倾销农产品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造成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也表明国民党统治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次,国民党当局制造一系列惨案,血的教训告诉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用和平的手段是无法从国民党手中得到和平民主的,国民党镇压民主爱国运动的血雨腥风迫使更多的人走上更加坚定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条战线。其中以学生为中坚力量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重点,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主要有:“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五二零”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等。最后,由于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惨案后,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进一步认清了其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随着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反动派更加变本加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力量。各民主党派纷纷抗议国民政府的暴行。这些都说明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由于其倒行逆施,最终必将走向崩溃。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他们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因此,从他们成立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他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个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当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9 年 1 月 22 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55 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和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他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 28 年多时间里,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他的许多卓越领导人,许多杰出的将领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的先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多数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他所提出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是非判断题 1、二战以后,在国共问题上,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要求国民党和共产党和平解决政治纷争,反对国民党政府打内战。( N )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

    历史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练习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 1、1945年5月,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政策。 A“洗脸”B、“杀头”C、“剁脚”D、“蘑菇” 2、1945年8月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一、教学简况 1、章节标题: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 3、学时安排:2学时 4、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概述、分析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七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导 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课题名称: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授课时间:2009.3.2--20 教学目标:了解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前言 历史学前沿理论与学术动态概述 上编 晚清史(下) 第一章 西方的外患冲击:礼仪·鸦片与战争(上、下) 第二章 帝国的内乱:太平天国 第三章 帝国的自强新政:洋务运动 第四章 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