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系列访谈之一 孙霄兵、胡延品、曜、韩清林做客新华网谈二十
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系列访谈之一
孙霄兵、胡延品、范文曜、韩清林做客新华网谈二十一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
2009-01-08
1月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
兵,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胡延品等做客新华网,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新华网 陈杰 摄
主持人: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如何认识规划纲要的重要性?
孙霄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一,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上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更加突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发展的新思路,并注入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我们又发现,教育本身的性质也在变化。也就是说,进入到目前这样一个科技竞争的时代,教育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的知识传承,还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科技文化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服务社会的功能。教育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共识。所以各国都把抓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本,作为推动自己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手段。最近,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公布了自己的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谈到自己要当教育总统、教育总理。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对国际竞争的一个必要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在创新人才方面,在高端技术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某一些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所以就需要抓科技、抓人才、抓全民素质。全民素质、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都需要教育。
第二,制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
第三,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现在的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的需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就需要不断地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推动它的发展。
第四,制定《规划纲要》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迫切要求。这些年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教育界也作出很多努力,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着力来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这些要求。
1月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
兵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杰摄
主持人:把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以往的几次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策的制定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孙霄兵:《规划纲要》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提出来的。制定《规划纲要》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体现高质量、高水平。
第一,制定《规划纲要》的特点就是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
第二,这个《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它是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三,这次叫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要突出改革。
第四,这次《规划纲要》既要体现是一个纲要,又要体现它是一个规划,它要作出很多对于目标、措施的具体安排,要落实下来。在规划当中,应当确定很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不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政策。
1月8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文曜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杰 摄
主持人: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在新的规划纲要中,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怎样一个展望?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范文曜:在谈到未来教育发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目前我国的教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谈发展更容易理解。我们国家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概有这样几方面的体现:
第一,教育事业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跨越的标志就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力度是空前的。尤其在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以及投资体制改革方面,都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
第三,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社会、政府广泛而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以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网友有目共睹,政府和社会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对于教育程度的共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我们会在以下方面出台一些重要措施:比如说在依靠深化改革推进教育发展方面,要鼓励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改革试点,在学校制度建设、培养人才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还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特别是在财政投入方面争取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方面也要有一系列措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奖励政策。我们还要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国际发展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鼓励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为我们国家真正建设人才强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月8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胡延品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杰 摄
主持人: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达到527亿元,地方财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以落实保障机制,应该说财政对于教育保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有关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新的《规划纲要》将会有哪些举措?
胡延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加大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维护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教育投入的措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和“计划”,大幅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等。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维护和保障了教育的公益性,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
虽然近几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多,但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政府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就《规划纲要》中有关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理指出,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资金来源要多样化,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怎样使教育资金更加合理使用。
落实总理的要求,我认为,在《规划纲要》中,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是要提出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保障国家举办学校经费的稳定来源与增长的措施。各级政府要依照法律规定,确保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和决算都要达到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支出列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费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尽快实现4%目标。要建立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要立足国情,提出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使教育资金来源进一步多样化。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捐资教育,特别是激励企业家投资、捐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和丰富教育的供给。
三是要提出进一步改革经费分配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措施,把钱管好用好,惠及更多的学生和群众。要完善政府教育经费分配办法,公开分配标准和程序,增强透明度。优化投入结构,合理确定各级教育政府投入比例,促进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拨款的导向作用。以促进均衡发展为目标,建立均等化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建立标准拨款与绩效奖励相结合的非义务教育经费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效益评介指标体系,完善考评和问责机制。定期公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加强社会监督。加大审计力度,提高经费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学校要坚持勤俭办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关键处。
1月8日,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韩清林做客新华网。新华网 陈杰 摄
主持人:目前,老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韩清林:关于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部和各级行政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这次制定《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总结多年来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入学问题。学生能不能入学,国家、地方政府能不能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上学贵不贵?是不是上得起,这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解决学生“入学难、上学贵”问题上,随着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子女的入学问题。
还有学前普及教育问题,人们对幼儿教育入学难和上学贵的问题也是反映十分强烈的。在《规划纲要》上,一个是加快普及义务教育进程,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教育。到2020年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由现在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提高到高中文化程度这样一个整体水平,缩小和发达国家国民素质受教育年限的差距。
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就是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问题。目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规划纲要》中还要进一步强化这个措施。
第二,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普及教育上人们已经不再满足最基本的教育需要,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也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整个教育发展形态由规模扩张正在进入质量提高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教育质量问题也是这次《规划纲要》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核心问题。
还有就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这些都是《规划纲要》涉及到的比较重大问题。
第三,主要体现在出口。学生入了学,毕业后能不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能不能提供更好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主持人:如何才能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
孙霄兵:如何制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从起草角度,我们需要把握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规划制定要有很好的立意,要有很好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要贯彻十七大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制定这个规划。
第二,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我们的工作可能就会落空。根据什么样的条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要设计好,要明确、准确。
第三,要提出重大的政策措施。措施、政策提出来要尽量完善,成为一个政策体系,要相互衔接,不要互相不衔接,甚至不配套。
最后,我们要有项目和工程。这是一个规划,不是一个一般性的文件。既然是规划,我们就要明确有哪些规划的项目,这个项目里边有哪些保障,有哪些投入。我们规划哪些工程,通过这个工程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大家经常谈到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了,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提高这个标准既有软件的标准,包括师资、教材、课程,也需要硬件的标准,包括校舍、设备、图书,这些都是作为工程项目的内容要加以安排。有了这个安排,投入才很好明确,我们检查监督督导才可以实施。所以我想人民群众对制定这个规划会非常关心,一些重要的措施,他们也会积极提出意见。一旦这些措施实施,他们会关注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所以我们要想做到,一定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当然正确的意见,专家的意见,群众的意见,我们都会吸收。所以制定这样一个规划,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是一个向人民群众求计问策的过程。
摘自:新华网 2009年1月8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