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岗一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野岗一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今后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是孩子今后优质工作、生活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靠后天培养而得以形成,包括学习情感、意志、心理稳定、做事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办事的恒心、耐心、责任心等。儿童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习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干好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预习:课前主动预习,积极开展自学活动,学会质疑,学会用工具书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2、听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认真做好笔记。
3、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善于倾听,虚心好学;善于交流心得,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4、读写: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口脑手协调一致,集中注意力;注意用眼卫生。
5、作业:保持簿本整洁,格式规范,爱惜学习用品;先做作业再整理书包最后玩;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检查。
6、订正:发现错误及时订正,错误不再一犯再犯。
7、复习: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看看笔记,默默词语,读读课文,背背优美的句子。
8、课外阅读:每天读书读报半小时;爱护图书;边阅读边思考,学会做读书笔记;广泛查询、收集相关资料,积累课外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1、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3、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 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4、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中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有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布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5、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 鲁迅 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 华罗庚 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6、以身示范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 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毋令则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7、师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你自己要成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师用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会 乐意与 老师合作,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一旦与老师有了感情基础,上课就能认真听课;课间就愿意与老师一起玩一起游戏,有事和老师讲,有心里话向老师说。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善意的提一提,这样学生既乐意接受也不厌烦。
8、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高年级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全面考察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9、同伴互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 受性要好得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10、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的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校学习习惯培养文化氛围。我组通过教师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班会、板报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宣传,使师生认识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建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稳步地进行,成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
组
长: 程前亮 副组长: 徐永学 成员:
全体班主任老师
五、检查验收
1、检查要求
从本学期开始在各年级全面展开实施。建立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德育处、大队部、教导处组成的教育、监控、反馈与评价机制。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负责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与训练。教导处、德育处:负责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
2、检查形式:采取学生自查合格、学生互查合格、学校考查验收的形式
3、坚持用好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督促学生自觉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第二篇: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学习习惯,指:在学习过程中,被多次反复、练习、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心理操作方式。现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去养成。所以,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总体要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 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 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要求是对学生小习惯面上所提的要求。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必须把习惯的养成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中,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训练,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终转变为学生自身自觉、主动的行为。为此,每个学科都要依据总体要求,细化本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做好教育、引导、训练工作,保存好各种过程材料,真正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语文
1、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读熟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等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勾、画,以备上课时深入讨论、探究。
2、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记录在课本响应的位置上;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养成规范课堂用语、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的好习惯。
3、课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录疑惑、感悟;培养学生一“心”读书的习惯,做到信不“二”用;养成疑问及时探讨、感悟随时交流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普通流利、准确。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待“腹稿”基本成型再下笔;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6、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养成考前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习惯;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数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看即将学习的内容,试着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尝试着做一、二个习题,找出困难。
2、上课的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前,准备好书本、文具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课时,静心听讲、聆听学生发言,同时,边听边思考。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
3)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英语
1、课前 准备好课本、习题资料(伴你学、英语周报、AB卷等)、课堂练习本;
2、课前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词汇、短语、句子、短文等);
3、上课
1)手到(及时把知识点记在课本上);2)眼到(跟着老师走);3)嘴到(重复教师的话或者跟读等);4)脑到(不断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切实做到手、脑、耳、口、心各种器官并用,提高效率。
4、课后
1)完成作业:书写规范;A组(80%)做题必须留有做题标记;B组(20%)记住黑体字单词和Gramar Focus(该组组长负责检查)2)主动复习:每天5分钟复习、每周1小时单元复习。
5、考试
1)Ⅰ卷听力结束后涂答案,并完成Ⅰ卷其他内容(涂答题卡);2)Ⅱ卷先写作文,然后是词汇、完成句子、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物理
1、要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总会有些陌生,如果能在听讲这些新知识之前进行一遍预习,那么上新课时,就不会出现 “断电”现象。
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学生上了一天课,当天所讲知识如果不再巩固、复习的话,很容易被遗忘。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一天一复习”,“一天一反省”的习惯。
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新课改以来学生教材改变很多。其中很多规律知识都被删除,而老师在讲这些知识时自然会总结很多规律,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学生应该把它们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学生都可以把它们记到自己的笔记上。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题,而这些错题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不完善导致的。整理错题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知识的体系。
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每次考试的批卷,卷面是否整洁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的得分。
6、养成“多问”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可能不会一样。这个同学会的知识,另一个同学却不一定会,所以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应该多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养成多问的习惯。
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好学生一定会有优点,学习“好学生”的优点,会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多与生活联系,会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兴趣。化学
1、课前环节 1)学有计划,包括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计划,乃至一学期的计划;
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在疑难处标记。
2、课堂环节 1)精神饱满进课堂;
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记。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规范操作,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
3、看书
1)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有疑、有问进课堂;
2)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 3)训练中遇到疑难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可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利于知识迁移。
4、练习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注意解题格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答题思路的严谨;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
5、注重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政治
1、课前预习:下节课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上课:
铃响前进教室,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课本、伴你学、AB卷、笔、本等),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备提问、默写;上课,专心听讲,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回答老师提问;对疑难问题要大胆举手发问。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老师的提问、颠簸、指导。
3、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4、养成课后勤于复习发好习惯
5、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考试时,仔细填写密封线内的内容;然后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历史
1、首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2、课堂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学扫除文字阅读障碍,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上课前要把书、文具等准备好。
3、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可在看书时圈点拉划,便于系统掌握,老师讲授时的学习网络也应随时在课本上列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才能提高记忆力。
4、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勤思的重要性。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5、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多钻研,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6、课后可有选择地看一些历史作品,以拓宽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7、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严禁作弊,答题应规范整洁,注意技巧,先易后难。地理
1、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如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点出图的性质、事物名称、位置等。总之,可圈点、批注的内容很多,其符号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2、每节课上课前,要将课堂上用的课本、地图册、练习本、笔记本等资料备齐,以备课堂上使用,避免现用现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课堂混乱。
3、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将重难点或记在课本上,或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使用。
4、养成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习惯,在学习地理时经常用图,便可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一套读图的方法。
5、养成课后复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生物
1、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同历史,政治等学科相同,都属于记忆学科,学生通常会以为它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会考学科其成绩直接记入升入高中成绩,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尽可能抽时间提前预习。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4、上课:准备好课本,默写本教辅资料等。1)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划出所需记住的内容,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今后复习。
5、课后:
1)上完课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堂上遗留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消化掉。
2)需找老师个别辅导的主动及时地找老师。
3)多看与生物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复习与考试
1)重视考试,复习全面,复习时注意方法运用。
2)考试时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答题时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对于上述学科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范学生的书写。所有的教师都要把严学生书写关,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可采取重写、扣卷面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二是开展好“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流利使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增强交往、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评价: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学科组教师主抓落实,教导处全程调控,主要依据各学科既定的标准,通过抽查、座谈、实地验证等方式,于学期初、学期末分别进行考查,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第三篇: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学习习惯,指:在学习过程中,被多次反复、练习、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心理操作方式。现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去养成。所以,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总体要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要求是对学生小习惯面上所提的要求。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必须把习惯的养成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中,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训练,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终转变为学生自身自觉、主动的行为。为此,每个学科都要依据总体要求,细化本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做好教育、引导、训练工作,保存好各种过程材料,真正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语文
1、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读熟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等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勾、画,以备上课时深入讨论、探究。
2、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记录在课本响应的位置上;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养成规范课堂用语、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的好习惯。
3、课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录疑惑、感悟;培养学生一“心”读书的习惯,做到信不“二”用;养成疑问及时探讨、感悟随时交流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普通流利、准确。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待“腹稿”基本成型再下笔;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6、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养成考前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习惯;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数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看即将学习的内容,试着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尝试着做一、二个习题,找出困难。
2、上课的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前,准备好书本、文具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课时,静心听讲、聆听学生发言,同时,边听边思考。
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3)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英语
1、课前 准备好课本、习题资料(伴你学、英语周报、AB卷等)、课堂练习本;
2、课前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词汇、短语、句子、短文等);
3、上课
1)手到(及时把知识点记在课本上);2)眼到(跟着老师走);3)嘴到(重复教师的话或者跟读等);4)脑到(不断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切实做到手、脑、耳、口、心各种器官并用,提高效率。
4、课后
1)完成作业:书写规范;A组(80%)做题必须留有做题标记;B组(20%)记住黑体字单词和Gramar Focus(该组组长负责检查)2)主动复习:每天5分钟复习、每周1小时单元复习。
5、考试
1)Ⅰ卷听力结束后涂答案,并完成Ⅰ卷其他内容(涂答题卡);2)Ⅱ卷先写作文,然后是词汇、完成句子、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物理
1、要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总会有些陌生,如果能在听讲这些新知识之前进行一遍预习,那么上新课时,就不会出现 “断电”现象。
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学生上了一天课,当天所讲知识如果不再巩固、复习的话,很容易被遗忘。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一天一复习”,“一天一反省”的习惯。
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新课改以来学生教材改变很多。其中很多规律知识都被删除,而老师在讲这些知识时自然会总结很多规律,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学生应该把它们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学生都可以把它们记到自己的笔记上。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题,而这些错题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不完善导致的。整理错题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知识的体系。
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每次考试的批卷,卷面是否整洁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的得分。
6、养成“多问”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可能不会一样。这个同学会的知识,另一个同学却不一定会,所以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应该多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养成多问的习惯。
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好学生一定会有优点,学习“好学生”的优点,会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多与生活联系,会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兴趣。化学
1、课前环节
1)学有计划,包括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计划,乃至一学期的计划; 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在疑难处标记。
2、课堂环节
1)精神饱满进课堂;
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记。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规范操作,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
3、看书
1)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有疑、有问进课堂;
2)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 3)训练中遇到疑难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可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利于知识迁移。
4、练习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注意解题格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答题思路的严谨;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
5、注重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政治
1、课前预习:下节课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上课:
铃响前进教室,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课本、伴你学、AB卷、笔、本等),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备提问、默写;上课,专心听讲,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回答老师提问;对疑难问题要大胆举手发问。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老师的提问、颠簸、指导。
3、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4、养成课后勤于复习发好习惯
5、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考试时,仔细填写密封线内的内容;然后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历史
1、首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2、课堂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学扫除文字阅读障碍,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上课前要把书、文具等准备好。
3、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可在看书时圈点拉划,便于系统掌握,老师讲授时的学习网络也应随时在课本上列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才能提高记忆力。
4、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勤思的重要性。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5、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多钻研,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6、课后可有选择地看一些历史作品,以拓宽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7、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严禁作弊,答题应规范整洁,注意技巧,先易后难。地理
1、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如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点出图的性质、事物名称、位置等。总之,可圈点、批注的内容很多,其符号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2、每节课上课前,要将课堂上用的课本、地图册、练习本、笔记本等资料备齐,以备课堂上使用,避免现用现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课堂混乱。
3、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将重难点或记在课本上,或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使用。
4、养成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习惯,在学习地理时经常用图,便可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一套读图的方法。
5、养成课后复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生物
1、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同历史,政治等学科相同,都属于记忆学科,学生通常会以为它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会考学科其成绩直接记入升入高中成绩,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尽可能抽时间提前预习。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4、上课:准备好课本,默写本教辅资料等。1)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划出所需记住的内容,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今后复习。
5、课后:
1)上完课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堂上遗留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消化掉。2)需找老师个别辅导的主动及时地找老师。
3)多看与生物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复习与考试
1)重视会考,复习全面,复习时注意方法运用。2)考试时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答题时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对于上述学科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范学生的书写。配合学校《四级八段书写达标》活动,所有的教师都要把严学生书写关,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可采取重写、扣卷面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二是开展好“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流利使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增强交往、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评价: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学科组教师主抓落实,教导处全程调控,主要依据各学科既定的标准,通过抽查、座谈、实地验证等方式,于学期初、学期末分别进行考查,以确定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说明:学年初,以班级为单位,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分别选取学生,填写好附表一,交教导处存档,作为考核的原始数据;学期中、学期末,教导处对被选取的学生,通过检查学生的相关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并帮助学生完成附表二,做好结论的科学评判后,与附表一比较,考核、定性教师的培养效果。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茶陵二中是一所普通的高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 1
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旨在培养高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高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依据
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4、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5、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高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四、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2011、10------2011、12)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269班的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和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3、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六、研究小组成员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段金德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678200
678200邮编: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从那些方面
培养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学习习惯言传身教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是多么地重要。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有如出一辙的效果。古语曰:“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如果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双赢”的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言传身教,树立形象。
教师的示范,能起到虽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幼小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道德说教、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学生身上。
比如:规定学生上课不迟到,特别是早上上学时候。我就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在早读铃声响之前到教室。要求学生读写姿势正确,自己首先姿势端正,以身示范。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搭“二郎腿”写字。为了改掉这毛病,每次进教室前就在心里提醒自己:脚要放好,不能搭“二郎腿”!有时坐下来,一只脚就不自觉地搭上来了。这时,心里的声音就会猛然响起:放下!难道忘记和学生说的话了?于是立刻把脚放下来。
二、从小培养,越早越好。
学习习惯是学生个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又不易纠正。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如:我班就有个男生,对自己学习用品管理很差。经常丢三落四,一找起什么东西来,就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全翻出来,学习用品摆得一桌子,一本本书揉得像“干腌菜”一样。今天这找不到,明天那落家里了。为他这事我可是伤透了脑筋,也用了不少方法,现在虽有了一点起色,但仍没能完全“根治”。归结原因,这是他的“老毛病”了。从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上四年级,这么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已具有了稳定性,确实难以一时改掉。纠正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我们的教书育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等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也要注意细节。如:字迹是否清秀,是否有抄袭现象,知识点是否掌握等。作业要求上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精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讲精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如: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我注意收集学生出错较多的题,在班内集体讲解、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本该题目上做记号,以备以后复习时做重点训练。以次来训练、培养学生对重难点做标记的习惯。
人常说“集少成多”。在一个个小细节中,学生慢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具体情况等方面,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书写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习惯、合理利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四、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自制力不强,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容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不能光提要求,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针对我班学生“认真书写”这一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字数不用多,只要好;笔画规范,一笔一画地写,字不要超出格子。然后,在学生写字时,我经常在教室内指导、督促。纠正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讲解给学生一些笔画较复杂字的各部分占位方法。最后,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还要及时检查,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书写认真、书写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态度不认真、书写零乱的学生给予批评,并在课后进行单独教育、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依靠班主任老师,还需要与各科教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在工作之余,向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课内外情况,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五、多方发展,全面提高。
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学生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一个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就为他良好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马虎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应该把它与其他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
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为学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