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鲸 》 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九课
《鲸》第一课时说课稿
安顺市凤仪小学 丁花菊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 鲸》第一课时,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试着运用。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学习精神。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五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就告诉我们高段要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体型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是基于对单元训练重点的理解:
《鲸》是本册教材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学习说明性文章”为主题编排。教学本组课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五、基于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慢慢消失,被动灌输,被动学习已经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死结。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不主动,其实是我们当老师的间接造成的。我也一直在反省我的教学方法,我们有时候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灌输式。就拿上公开课来说,如果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程序也许就被打乱,设计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办法完成,教学时间就没有办法控制,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课上得不圆满。所以,很多老师都不敢放手,包括我。但这次我还是豁出去了,试着改变一下。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难点:感受作者说明的通俗、生动、准确,体会文章中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用计分的方法进行提问和回答,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比赛中我因势利导,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节课具体采用“读文、画关键词句、质疑、讨论、动笔” 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大象图片。
2、欣赏鲸的图片。
3、介绍鲸的基本知识。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小声读文,整体感知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分别体现在那些自然段?
2、学生读文,交流,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提问的方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紧扣“大”,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用质疑、换词对比读、边读边感悟等方法,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四、课堂训练。
1、填空,并判断说明方法及其好处。
2、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或物品,用上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认识,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五、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把文中其它段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就需要课堂检测。本环节的设计既检测了学生学习情况,又做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9、鲸
形体特点(1)-----大、重、长(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说明语言:严谨 进化过程(2)种类(3)生活习性(4--7)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充分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的方法。)
第二篇:《鲸》第一课时说课稿
《鲸》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 鲸》第一课时,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四方面说课。
一、说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4个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就告诉我们高段要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精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是基于对单元训练重点的理解:
《鲸》是本册教材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学习说明性文章”为主题编排。教学本组课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
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
难点:感受作者说明的通俗、生动、准确,体会文章中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体现阅读实践中“以读为本,在读中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节课具体采用“读文、画关键词句、讨论、动笔” 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资料。
2、欣赏图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字音、字形)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勾
画出相关语句。师相机板书。
3、总结概括说明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要读懂课文首先要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认读生字词语,既落实了字词教学,又检查了预习情况。随后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2、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紧扣“大”,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用质疑、换词对比读、边读边感悟等方法,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四、课堂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用上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习册1——3题。
2、默读课文,把文中其它段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节课到底学到了为什么,就需要课堂检测。本环节的设计既检测了学生学习情况,又做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9、鲸
形体特点-----大、重、长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充分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的方法。)
第三篇:鲸第一课时
《鲸》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鲸》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激趣法导入:“播放课件,展示鲸在大海中的几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得很仔细,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此时我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个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出示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把不懂的做上记号。
二、学习生字词,读顺课文。
要读懂课文首先要掌握本课生字词,首先我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我提示自读要求,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随后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和要写的生字,并找出部首相同的字,老师讲解。重点讲解本课的词语,如哺乳动物、胎生、退化等词语,然后出示在课件上。
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指名读课文,老师指导朗读。老师适时鼓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 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环节我安排了研,并在课件上出示了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使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充分自读后,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了解课文大意。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交流讨论,再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先汇报第一个问题,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形态、种类、生活习性。)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汇报第二个问题,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分段情况。
四、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拨)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进行品评理解:(出示课件)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句3: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句4: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在本环节我还安排了让学生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课件出示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五、用
1、判断下面的句子属于哪一种写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①用比喻的方法说明②用比较的方法说明。③用具体数字说明。④举例说明。
A、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B、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唿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C、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D、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
六、观看图片,呼吁爱护动物 欣赏鲸不同形态的图片,教师解说
你看,蓝色天空,蓝色大海印蓝了我的身体,多像一只蓝色妖姬;
两只鲸高高跃起,要与天空试比高,是表演空中芭蕾吗?
很快,它又钻进水里,留下最美丽的尾鳍,你看这尾鳍像什么呢?
请看,我最拿手的必杀技,凶猛的海豹、海狮统统成了我的美餐!
哦,精彩的喷水表演现在开始!
结束语: 在我们的印象中,鲸的生活充满自由和欢乐,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血腥和杀戮,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对这可爱的海洋动物的爱,来共同呼吁:爱护动物,拒绝杀戮吧!
六、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七、说板书设计
鲸
作比较
说明方法
大
列数字
多种多样
举例子
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充分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的方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四篇:原创鲸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会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1.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读准确,没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商量。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在字音上注意“滤”。在字形上引出“肺“字,及时指出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随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4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2.出示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课文是介绍鲸,为什么先介绍象?(这是在作比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一找哪里还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这段话还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鲸很大,你能找出来吗?请把它标注在书上。5.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作业布置
把文中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标出相应的说明方法。
第五篇:鲸第一课时
9、《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形态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
(板书:鲸)、板书“鲸”,问:“鲸”是鱼吗?请用一句话说说鲸。
2、设问:既然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那古人为何把“鲸”字造成鱼字旁呢?猜猜看。
3、师点明:由于鲸的样子很像鱼,对生活在海洋里,古人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认为“鲸”也是一种鱼,于是就造出了“鲸”这个字。
4、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鲸的图片,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想不想看啊,既然同学们对鲸这么感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鲸的世界,探索鲸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特别要关注容易写错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鱼鳍 上腭 胎生 肺部 判断 过滤 哺乳动物(相机指导“鱼鳍”的位置)
▲ 检查生字:腭、肚、肺、胎(板书)
3、指名读四个生字,谈谈有什么发现。猜猜看,这里的“月”字表示什么? 讨论之后,师告知学生:“月”字在左边时,一般是“肉”的变体,表示身体的一部分,如“腰”“腿”等;而“月”字在右边时,跟月亮有关,如“明”、“朗”等。(1)指导书写“肺”
(2)游戏:将4个生字写到简笔画“鲸”的相关部位。
三、再读课文、研读“鲸”大
(一)、默读课文,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二)、鲸的大小
1、大家刚才读课文,看图片,现在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鲸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把它写在自己的手掌心。
2、师巡视,一起伸出手掌心读出这个字——大,读书可以读成一个字,真了不起。《鲸》是一篇说明文,如果让我们去介绍鲸的话,可能会说鲸真大啊,鲸真是太大了,鲸好大好大啊!那作者是这样写的吗?高明的作者究竟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呢?生默读思考,圈划批注。
生: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鲸很大。
师:这里面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 生:十六万公斤重,两千公斤。
师:这是两个什么? 生:数字。
师:用列数字的方法把鲸写大了。(板书:列数字)读一读。师:我来读一读。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全班再读一读。
生: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作者给我们举了两个亲自见过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鲸的大。(板书:举例子)边做动作边读一读,看谁读得更大一些。
生: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象大不大? 生:大。
师:可是鲸却比象„„ 生:大得多。
师:作者这是把鲸和象进行什么? 生:比较。(板书:作比较)
师:通过和熟悉的事物一比较,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谢谢细心的作者。
生: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你再读一读,看看该重读哪些词能读出鲸的大。
生: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不错,作者举的这个例子中有数字,有比较,你也读出来了。
大家再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领略被称为“海中之王”的鲸的雄姿。齐读第一段。
5、小结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过渡:哎,别看鲸号称“海中之王”,可在海里有个规矩还真把它难倒了,想不想知道这个事的前因后果啊?那就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娓娓道来。。
(二)鲸是哺乳动物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我们知道鲸虽然是海中之王,但它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它遇事不胡来,于是鲸和虾将军进行了讨论,虾将军在鲸的耳边说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一二三后,大声的对鲸说现在你知道我拦你的原因了吧,鲸经过思考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游回去了。那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虾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觉得有道理呢?请大家到课文中找一找。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鲸的进化
(1)鲸是怎样进化的,把自己当作鲸,给同学们说说“你”的进化过程。
2、课文中告诉我们了鲸是是哺乳动物,”可你们知道什么是哺乳动物吗?
生: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靠吃奶长大,就像人一样。
生:哺乳动物都用肺呼吸,并且身上都有毛。
师:那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它是哺乳动物呢?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3、从同学们的解释中,我们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怪不得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呢。
四、总结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觉到了鲸的大及明白了它是哺乳动物的原因,但鲸的知识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有趣的知道等着我们去弄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小练笔:
模仿写“鲸”大的方法,介绍某一物品的“长”、“高”“多”等。
附板书设计: 鲸
大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作假设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鲸》这篇课文是一片典型的说明文,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讲课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慨,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予以交流。
一、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快速阅读能力训练”来展开,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提出“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基于此种理念,我的主要教学环节,便是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思考题,通过这三道题目的探究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鲸》这篇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二、对“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这种教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评价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适量的巩固性训练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再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是我在听数学课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避免了讲授课和训练课相分离的单调性。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还尽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二是板书规范、书
写工整。三是师生对话注意得体、注重礼仪。四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朗读感悟。种种做法,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软环境。
我知道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不自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忽略了鼓励性,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