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6: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13、钓 鱼 的 启 示

教学设计

执教者:江雪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小男孩,11岁那年的夜晚,他和父亲去钓鱼,(板书:钓鱼)34年后他写下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板书:启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启示‛是什么意思?生:1.启迪;2.启发;3.通过做一些事明白的道理;启示就是明白一些道理,从课文中找一句话,这句话出现‚启示‛这个词语,找找看是哪个句子? ‚34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二、找不同寻常之处

一次钓鱼的经历,竟然让作者终生难忘,看来这肯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钓鱼。我们跟随作者回到那34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去看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作者当年钓鱼的这部分内容。你认为这次钓鱼不寻常在哪里?

1.我和父亲钓了一条很漂亮的大鲈鱼,但是父亲居然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区。(板书:放。)

师:对啊,平时钓到了鱼都高高兴兴拎回家,这一次父亲居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真是不可思议。(板书:放 不放)

2.‚过了好长时间,鱼钩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好长时间才钓到一条鱼。师:辛辛苦苦钓来的鱼,父亲却让我放了,真是不寻常。

3.因为父亲都很喜欢这条鱼,不寻常在父亲为什么还要把这条鱼放回湖里去。

师:对呀,这次钓鱼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竟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同学们,如果换做是你,钓到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愿不愿意放?采访学生你是放还是不放。学生回答‚愿意、不愿意‛。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放还是不放是要有理由的。请你们再默读钓鱼这部分的内容,把能作为你理由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默读、找理由、划句子,批注时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探讨‚放‛和‚不放‛。

学生交流。

1.放。‚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还有两个小时‛因为还不到时间,如果现在就钓走的话会违反钓鱼场的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不愿意放。‚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么大的鲈鱼钓到还让我放了,到嘴的肉让我吐出来,肯定不愿意。学生齐读‚啊,好大的鱼!...这么大的鲈鱼‛,学生反复去读。读出孩子对鲈鱼无比喜爱之情。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①得意②兴奋③兴高采烈④惊喜⑤开心

3.放了。‚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现在钓走是违法的事情,干不得的。

4.师:父亲也喜欢这条大鲈鱼么?从哪看出?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你从哪个词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从‚得意‛和‚欣赏‛看出父亲也是很喜欢这条鱼的。所以我也是不愿意放这条鱼的。学生读 ‚我和父亲得意洋洋...轻轻翕动着‛这个句子,读出我和父亲的心情来。(一定要有‚得意‛的心情。)带着得意的心情去读,个人读,小组读,带着得意的表情来读。

5.不愿意放。‚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从‚盯‛可以看出父亲也是喜欢鲈鱼,所以我不愿意。(教师评价,抓住父亲的动作,理解父亲的内心,会读书。)

6.‚过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的经历钓鱼,我不愿意放。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导,‚一收一放、小心翼翼‛。

四、读中感悟作者心情。

师:其实你们的心情和这父子俩是一样的,父亲要放鱼,孩子不愿意,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争辩呢,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请认为应该放的同学站起来。(站着的读父亲说的话,坐着的读孩子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老师逐句点拨读句子的语气: ‚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1.平和一点,从下面平静地说,说明父亲是在劝导他。说明父亲很和蔼。

2.坚定的语气,从后面我再次把祈求目光投向父亲,说明父亲开始就下了一个坚定的抉择。

3.从‚得‛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定,如果不坚定就可以说‚孩子你能把鱼放到湖里去‛(评价抓住关键的‚得‛字,理解父亲的坚定。)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这句话。

‚爸爸,为什么?‛

听到父亲让我放鱼,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相机板书)学生反复读,齐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指导:争辩的口气、大声、差点哭出声,请学生反复去读,理解此时的心情:可惜、惋惜、沮丧,气愤,不满,委屈学生板书。)带着心情再去读。

老师读孩子的话,没有旁白,学生直接争辩。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你还会掉到别的鱼的‛‚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2.(拓展想象文中没有出现的争辩的内容。)‚不行,现在是十点,还不到捕鱼的时间,就算再大你也要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你看这鲈鱼多漂亮,放掉多可惜‛‚再大也要把他放回湖里去。‛

3.‚爸爸,不是就差两个小时么,你不要那么死板么!‛‚这不是死板的问题,这是规矩,我们必须自觉地遵守‛‚爸爸,你看周围没有人,只要你不说,谁会知道我钓到鱼了啊!‛‚不行,越是没人看见,我们越要自觉遵守。‛‚爸爸,就这一次,下次我听你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3.‚爸爸,你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没关系,这是在钓鱼,你不要那么严格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再小的事情,只要它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做。‛ 4.‚爸爸,我是你的儿子,我求你了!‛‚求我也不行,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你不爱我了么?‛‚错了,就是我爱你才让你这样做,让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看来,这鱼是必须得放了。

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我放了鱼的这部分内容。(老师指导‚依依不舍‛读慢一点)我放鱼的心情----依依不舍,到手的鲈鱼就这样没有商量的放回湖里去,留给我的只有急切、气愤、沮丧、还有点一依依不舍,这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钓鱼。

五、感悟道理,指导实践,拓展延伸。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34年过去,回想当年钓鱼的这件事情,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1.怀着感激的心情,感激父亲。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我感激父亲什么?感谢父亲给我的道德启示。

学生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在这里‚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是是正确,非是错误。回顾34年前钓鱼这件事什么是‚是‛,什么事‚非‛。(把鱼放了是是,恋恋不舍不放鱼是非)是啊,就是简单的这样一件事情,我却是可惜、急切、沮丧、气愤,恋恋不舍,实践起来是不是很难啊?得感谢父亲,感谢父亲给我终身的道德启示。还感谢父母什么?

2.感谢父亲让我得到选择,得到选择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3.感谢父亲对我幼年的教导,严格的教导,长大后才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文中有一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诱惑人的‘鱼’‛ 鱼加上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作者可能遇到的是什么?你想象一下: 1.金钱;2.美女;3.礼物;4.权利;5.地位与名分,这些鱼该不该得,在父亲的教导下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提问:你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没有这样遇到这样诱惑人的‚鱼‛?捡到钱包归还了失主、在没人看见时乱丢垃圾、做作业时不想动脑等着老师讲答案、考试卷中改错了,多加了两分......同学们在遇到这些事时,也会贪图一时的方便和好处,做这些事时都很明白其中的对与错,可实践起来却很难,缺少勇气和力量,对不对,这正印证了这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同学们,如果你选择这些不该得的蝇头小利或一时方便,你就丧失了做人的道德,而道德是关系你一辈子成长的大事。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孟德斯鸠 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吗?你今后准备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课文读到这,还有谁不愿意放掉这条鱼,一点点不愿意也行....充分说明道德实践起来是很难的,也许你选择不想放了这条鱼,但是五年,十年,20年你是会放掉的。

我们在回到课前的你这句话‚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给我留下...‛同学们,生活中的道德就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正因为作者的父亲的教育引导下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传播道德正能量,让我们争做传播道德正能量的使者,让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学校因为有你而越来美丽、和谐。让我们齐呼:传播道德正能量,做最美二小人。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放 是

不放 非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感激

(气愤)

(委屈)

(不舍)

《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江雪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的人文道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懂得课文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哲理,又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1、降低起点,步步深入文本

教学伊始,我把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顺利的学习。首先揭题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出现‚启示‛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34年前一次钓鱼的经历,令作者一辈子难以忘怀,肯定有他不同寻常之处。小组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次钓鱼不同寻常在哪?由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起点定位低,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小组内很快明确了合作探究的目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孩子的学习是自由的、主动的,体现把课堂还给孩子这一理念。其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次深入探讨问题,假如你第一次钓到从来没有见过的又大又美的鲈鱼,你愿意放吗?默读课文,勾画出能阐述你放或不放的理由的语句。这样让学生从自我为中心逐渐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验作者小时候做这件事的态度和心情,从而为后文与父亲的争执和34年后懂得的启示做好铺垫,埋好伏笔。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如:小组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在筛选主要信息时默读,如找出你放鱼或不放鱼时默读勾画:在体验父子当时心情时分角色读,读出‚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的态度,从而感受父亲高大的形象,这样父亲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和文本,易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在想象文中父子不容争辩的场景时,师生互动体验。师生之间想象父子俩还会怎样争辩,老师扮演孩子,学生扮演父亲,继续争辩。如:儿子:‚爸爸,你看这鲈鱼多漂亮,放掉多可惜‛父亲:‚再大也要把他放回湖里去。‛儿子:‚爸爸,不是就差两个小时么,你不要那么死板么!‛父亲:‚这不是死板的问题,这是规矩,我们必须自觉地遵守‛ 儿子:‚爸爸,你看周围没有人,只要你不说,谁会知道我钓到鱼了啊!‛父亲:‚不行,越是没人看见,我们越要自觉遵守。‛儿子:‚爸爸,就这一次,下次我听你的。‛父亲:‚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这一场激烈的争辩中让学生渐渐明白后文中作者说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对他的影响。文章的难点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层层剥开她的难度面纱,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这一次道德的洗礼,从而明白自己应该放鱼还是不放鱼。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也设计得比较好。特别是师生对话争辩,在争辩中学生逐渐明白了是与非的问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所包含的意思。

问题一:假如你第一次钓到从来没有见过的又大又美的鲈鱼,你愿意放吗?默读课文,勾画出能阐述你放或不放的理由的语句。文中的父亲和儿子谁愿意放谁不愿意放?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三十四年后,我的心情又是如何?感激父亲,感激父亲什么?感激父亲让我明白道德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只是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再次回到钓鱼的经历中,思考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理解判断这件事的简单而实践这件事的难度是多么大,实践起来难就是因为受其‚诱惑‛。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遗憾。比如: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人物心理变化的体验、注重人文道德的理解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却忽视了让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积极改进,让语文课堂永远不乏语文味。

第二篇: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江雪》(垂钓组诗)教学设计

垛田中心小学 张晓骊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江雪》;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四年级上学期古诗《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6条)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结合图画领悟诗文大意; 2.感知古诗的韵律特点,在诵读中体验三首诗的情感,深入感悟《江雪》表达的情怀;

3.初步理解古诗中“渔翁”意象的文化意义。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游戏:声调传情(不张嘴,用声调表达喜怒哀乐)2.课前诵读: 《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

一、巧借画面,复习导入

1.根据课前诵读呈现的图画说明古诗的一大特点:诗中有画; 2.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插图复习背诵; 3.呈现“寒江独钓”国画导入新诗教学。

二、对照画面,领悟大意

1.图文对照,逐行理解诗意,相机明确“绝、灭、径、孤、独”等古单音节词的意思;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呈现出自己相对规范化的理解。

2.闭上想象,让图画走进脑海深处。

3.去除投影上的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脑海中的图画。4.将脑海中的图画写下来并交流。5.指导读出画面感。

三、趣味诵读,体验情感

1.自由读,咬文嚼字,讨论:作者喜欢这漫天大雪吗?从文字中找出理由。

2.用兴化方言读,联系“声调传情”游戏,体会“入声”所传达出的“不服气”之意。

3.用兴化方言读《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韵律作比较,初步体会三首诗的韵律与诗歌所传达的感情之间是有关系的。

4.补充柳宗元写《江雪》时的窘境,再读古诗,展现其“不屈”之精神。

四、比较画面,了解意象

1.再次同时呈现出三首诗的诗意图,寻找共同点:都有一位渔翁。2.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爱写垂钓、都爱把自己比作渔翁呢?补充阅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引导讨论。4.诵读结课。《江雪》(垂钓组诗)教学反思

垛田中心小学 张晓骊

12月1日下午学校语文组活动,为全校语文老师开课,执教《江雪》(垂钓组诗)。

本课教学所选《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学生已经在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中读过,大多数同学会读会背。那还要教什么,又该怎么教呢?在设计这堂课教学时我有四点想法:

一、教学要在课程视野的关照下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年段古诗教学要求,对四年级而言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6条)

语文教材《江雪》后的作业要求:诗中有画,想象《江雪》中的画面,说一说再写下来。

基于上述要求,我紧扣“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安排了“巧用图画,复习导入—对照画面,领悟大意—趣味诵读,体验情感—比较画面,了解意象”四大环节,将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展开。

基于这一想法,我在制作PPT选择相关古诗画面时均选择了优秀的国画,古诗文本的呈现则选择了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无需讲解,学生看多了,自然能提升审美情趣。我坚信: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熏出来的。

再说这组关于垂钓的古诗,诗中的渔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意象,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现象,代表了中国文人追求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去功利化的人生境界。这一点要不要教给学生?如果教的话应该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几经纠结,最后选择故事点化法,即补充阅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用姜太公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有所了解就行了。

三、教学要抓住古诗的文体特点设计

古诗除了上面提到的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还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即古诗是讲平仄押韵的,而且古诗的韵律也是可以传情的。

对于这一点,窦桂梅、薛瑞萍等优秀老师是用仄短平长的方式引导学生吟诵的;手头也有叶嘉莹女史《和古诗交朋友》吟诵光盘。照搬行吗?想来想去总觉得不行。

在搜寻与垂钓相关古诗时,突然想到了郑板桥的《板桥道情·老渔翁》,于是上网搜了演唱视频。几位本土演员均用方言演唱,于是我豁然开朗,兴化方言保存了大量的古读音,就让学生用兴化方言来诵读体验吧!

四、教学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

诗文大意的领悟用图文对照法,“入声”教学用方言诵读法,音韵传情的特点结合课前游戏“声调传情”体悟,“渔翁”意象的理解则用故事点化法。这些方式是我经过精心思考的选择的,整个教学设计都坚持个人原创。

从教学实施看,我的设计意图大多得到体现,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但遗憾之处也不少。

1. 课始诵读重复累赘,可直接用画面导入《江雪》学习; 2. 写话上台交流的学生不少,但主要是师生单向交流,生生间的互动性不够;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只出示图画,老师口述故事概要,重点呈现姜太公的一句话: 我在这里不是为了钓鱼,我是想钓明主圣君。完整的故事可推荐给学生课外读。

4. 没能挤出时间安排拓展欣赏环节。如果能在上1与3方面省下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板桥道情·老渔翁》的演唱,会更有意义。

第三篇:《江雪》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诗开课,营造氛围

1.背诗导入,营造爱诗气氛 2.引题,板题,解题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3.指名朗读,正音。

三、自主学习,品读鉴赏

1.疏通诗意,介绍方法 2.试讲诗意,指名讲

3.根据诗意指导朗读,划节奏指导朗读 4.意境探寻:

⑴假如我们把这首诗看作是一幅江上雪景图的话,诗的前两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这幅画的背景。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到近处,你又看见了什么?品读心情——孤独寂寞

⑵天这么冷,为什么渔翁还要出来钓鱼呢? 品读精神——顽强不屈

⑶请大家带着孤独寂寞、顽强不屈的感觉来朗读一遍。

5.诵读背诵指导

6.小结:老师希望你们学完这一课后,能像作者一样虽身处逆境却能拥有顽强不屈、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你们多彩的人生!下课。

【板书设计】 江雪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元对话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以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品读鉴赏

通过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在学生自己提出方法后,试讲诗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划节奏指导朗读,达到自主学习,初步品读鉴赏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新出路,多元对话感诗境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寻找了一种新的出路——对话教学。对话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对话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无论是诵诗开课,营造氛围,还是初读感知,想象画面,又或是自主学习,品读鉴赏教师都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一“冷”字着手,楔入古诗,这是诗的表层。待到学生明白三分之时,转而引导学生感悟诗的第二层:环境的凄凉。最终,学生不知不觉地已然悟出了“中心思想”——感受到了渔翁的精神品质。“天气冷—环境冷—精神不冷”这样的渐悟不是由教师亲授的,而是在多元对话中学生渐进悟出的。

三、与学科有益结合,发挥古诗音律性

将古诗唱出来,不仅使之朗朗上口,将学科进行了有益的结合,也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古诗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古诗的音律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不应是道德说教,而应是一种陶冶,他改造着儿童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积极的价值观念,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熔铸着每个人的意志品格,强化着主体的心理精神。而本课对于〈〈江雪〉〉的教学恰好体现了这样的内涵。

第四篇: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课堂教学反思

水城县钟山小学:张娟

这次我参加水城县“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的主题研讨教学,执教的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次的主题研讨,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久远,学生对诗歌难以理解,所以我把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古诗文常用的 “初读指导,读通诗句——根据平长仄短的方式反复朗诵,想象画面——结合古诗吟诵,感悟诗情——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迁移学习” 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本次研讨主题。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读指导。古诗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蕴含无尽之义,同时它又追求声律,具有节奏感与音律美。俗话说,三分诗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见诵读在古诗学习中的独特效用。课开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接着,我指导学生给古诗标出平仄,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律反复诵读,边读边想画面,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绝和灭的有无来让学生进行想象、感受一动一静,热闹与冷清的对比,让诗中的画面和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顺理成章地由读到吟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想象画面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3、同一方法拓展。学完《江雪》,在引导学生掌握好本次学习古诗的方法,进一步内化、吸收的基础上,总结完古诗的学习方法后,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悯农》。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好这种学习方法,便于以后的课外阅读的提升。我想,孩子们课外去读《鹿柴》《夜宿山寺》等无言古诗时,一定能运用上本次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没有把握好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个别的学生出现没有读准音时,不能及时的进行纠正。语言比较成人化,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于是,该有的趣味不见了,该有的美感消失了,该有的灵感堵塞了;在想象画面时,使用过多的图片来代替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学生无法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

尽管有很多失误,但通过这样一次教学研讨,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起码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江雪教学反思

25、《江雪》教学反思

张集实验学校 王兵

新课标中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元对话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以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品读鉴赏

通过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在学生自己提出方法后,试讲诗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划节奏指导朗读,达到自主学习,初步品读鉴赏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新出路,多元对话感诗境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寻找了一种新的出路——对话教学。对话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对话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无论是诵诗开课,营造氛围,还是初读感知,想象画面,又或是自主学习,品读鉴赏教师都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一“冷”字着手,楔入古诗,这是诗的表层。待到学生明白三分之时,转而引导学生感悟诗的第二层:环境的凄凉。最终,学生不知不觉地已然悟出了“中心思想”——感受到了渔翁的精神品质。“天气冷—环境冷—精神不冷”这样的渐悟不是由教师亲授的,而是在多元对话中学生渐进悟出的。

三、与学科有益结合,发挥古诗音律性

将古诗唱出来,不仅使之朗朗上口,将学科进行了有益的结合,也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古诗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古诗的音律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不应是道德说教,而应是一种陶冶,他改造着儿童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积极的价值观念,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熔铸着每个人的意志品格,强化着主体的心理精神。而本课〈〈江雪〉〉的教学恰好体现了这样的内涵。

下载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 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

    《江雪》教学反思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一、基本情况: 《江雪》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

    江雪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一、课前准备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习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我是个很因循守......

    江雪教学设计

    《江 雪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 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3、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

    《江雪》教学设计[合集]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等词语,通过在诵读中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了解......

    江雪教学设计

    江 雪 寿阳县城内小学 王宝生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