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

时间:2019-05-12 17: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

第一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

17、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 的语言美、韵律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二)学习4~6小节

1、设疑自探

1)师导入:诗歌前3小结结构上相同,且用得都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可以用继续用学前三小节的方法学习4~6小节。在提问时也可以分析、总结前面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我们看一下1~3小节的问题(师带领学生分析从那些方面进行提问)。(内容结构上,写作方法上,重点语句上)

2)请同学们默读4~6小节,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字词查字典解决。

3)提问。

4)师归纳自探题和自探方法。

5)生自己探究。

2、解疑合探、汇报

1)生答:_______。师:是呀,那微不足道的小草在防洪固沙方面还是大功臣呢!请看这几张图片......师:山坡上的小草将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之中,并连接成网,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稳固沙土。

2)生答:_______。师:(出示图片)每个城市如绿毯般的草坪,给祖国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3)特点:防洪固沙,美化环境。师:(无私奉献)。

4)让我们将对小草的赞美之情融入到课题之中,齐读课题。

3、师: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自豪之情。(找2轮6名男生读)。

师:诗歌具有节奏美,要读出抑扬顿挫,体会诗的内容和意境是读好诗歌的关键。

(三)学习第7小节1、1)设疑自探

在万木萧条的秋冬季节,小草又作何感想呢?

2)全班齐读第7小节

3)面对这一小节你又有何问题要问呢?(别忘了我们总结的提问方法)

4)生提问

5)师归纳写于黑板上

6)生自探

2、解疑合探

1)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枯槁”草木干枯,枯槁的小草什么样?看一看大屏幕。

3)师:为什么不要担心我面容枯槁?师: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出示诗,并读)。

师小结:小草用不死的心灵支撑着枯黄的面容,用泥土孕育新的生命与希望,看冬去春回,草地上又是一片生机勃勃。

4)特点:生命力顽强(板书)

5)让我们将对小草的崇敬再一次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3、表演读这一小节

(四)、质疑再探

1、师: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解决了所有问题,这既是我们自学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同学们,还有什么质疑呢?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小草之歌呢?(生答)(借赞美小草,赞美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2、多么美的一首诗,谁愿意美美地读出你喜欢的小节?(学生选后展示)师:真是以情动声,生动感人。

(五)、运用拓展

1、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在你的小草图上写几句赞美小草的话(伴:《小草》歌曲)。

2、展示

三、总结全文

师: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海角。伴着这首动听的《小草》我们的课即将结束,愿同学们也成为一棵小草,平凡、可爱、坚韧、顽强,为世界争光添彩。

18、争吵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体会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⑪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⑫()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⑬()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会用“全神贯注”“再三”“只有。。才”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欣赏小泽征尔演奏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交响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交响乐,请欣赏。(教师随机介绍什么是指挥家、指挥棒、乐队、乐谱)

师:这位风度翩翩,洒脱、豪放的指挥家就是日本的小泽征尔。

2、“学生判断”的活动

师板书“小泽征尔’教师故意把“尔”写成“耳”,看学生反映,对大胆给老师提出错误的同学提出表扬。让学生评价这位同学为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

师:从这位同学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发现了错误。更值得表扬的是你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你能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你的判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啊!大家鼓掌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许没有发现错误,也许发现了不敢说出自己的判断。我想学习完《小泽征尔的判断》这篇课文,你一定获得很多启示。

二、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复习新词。

1、导语: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问号,这很好!,(虽然同学们的问题还有些肤浅,但是没关系,因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那么,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目的 附和 桂冠 和谐 权威 夺魁全神贯注 考虑 再三 郑重声明

3、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权威的意见,坚定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得大赛桂冠的事)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泽征尔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作出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的判断。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1、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最后一个出场。问:他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重点词语。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比赛,你的心情会怎样?

出示:这是一场()的比赛,如果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会()。

(世界一流、紧张、激烈)带着你所理解到的心情再读。

③能参加这样世界一流比赛的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板书:出色的音乐才华。)

④小泽征尔来到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可不是来紧张的。“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有到小泽征尔有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饱满的激情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乐曲是那样的激昂,那样的流畅。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问:此时,小泽征尔会怎么想?

当他将这个发现说出来之后,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①“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②当小泽征尔说乐谱中有错误,现场的作家和评委会怎样对他说?(指导郑重声明应该脸带严肃,声音肯定。)

出示:当小泽征尔指出乐谱中有问题时,所有评委和作曲家郑重声明:“()。”

导语:面对众多音乐大师的质疑,面对他们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是怎么想的?观众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①读,他评。引导学生再这样读。权威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你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考虑再三?考虑什么?)

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泽征尔为什么考虑再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到底是

乐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还是乐谱的错?)

④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与小泽征尔一起来进行考虑判断。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对。

⑤结合上述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不是()的错,因为();不是()的错,因为();

因此一定是()错了

⑥那么由此小泽征尔做出了他考虑再三的正确判断,(板书:正确的判断)

是什么?出示两句话“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顶是乐谱错了!”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两句话(教师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⑦、在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会怎样呢?现场的观众会说:“()”

⑧导语:面对权威的质疑,面对观众的怀疑,小泽征尔大吼一声,大吼一声是什么样子?大吼一声地读。从“大吼一声”中你可以体会到小泽征尔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面对权威的质疑,面对观众的嘲笑,小泽征尔心里想:“()。”读出你的感受理解。把这句话带进课文中再读!

⑨导语:同学们,小泽征尔如此的表现让我突然有了想表演的冲动。下面我来当权威,找一个同学当小泽征尔。(指导学生说出郑重的语气和小泽征尔的自信)

⑩从小泽征尔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品质?(不怕权威、坚持正确判断、有自信)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导语:是啊,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门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学习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

2、读出原因。

3、出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又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4、现在你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赛夺魁了吗?

5、如果你就是比赛的评委之一,除了为这位坚持自己判断的指挥家热烈鼓掌之外,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我是比赛的评委,我会对小泽征尔说:“()。”带着对小泽征尔的赞许再读。

6、另外两个选手也发现了问题,但是面对环境的压力,他们没有坚持。他们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放弃了冠军?如果你是另两个参赛的选手之一,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我想说()。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7、总结:是啊,小泽征尔除了他出色的音乐才华以外,更重要的他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不依附权威们的意见,所以他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现在,看一看我们之前提过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回顾问题。是啊,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你的收获会更多啊。

2、再一次面对这位儒雅而伟大的音乐指挥大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3、出示格言(有关信心的格言)”。

4、就是这样一位指挥大师,不但以他深厚的音乐修养让世人折服,更以他坚持正确判断、自信、不依附权威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让我们带着崇敬再读题目“不!是乐谱错了

5、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小泽征尔出色的指挥艺术。(出示视频)

五、作业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阅读《科学家的问题》,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20、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入谈话。

回忆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老师准备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跟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办?(查找工具书、请教同学等)同学们真会学习,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按照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吧。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借助音节认读生字,“陡、峭、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的?注意区分:“陡与徒”、“峭与俏、悄、稍、哨、捎、梢”、“朽与巧”的区分。认读词语:绕道、陡峭、朽烂,说说词语的意思。

2、本课有三个生字(课件:陡、峭、朽),看看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写三个。请同学们独立写峭和朽。用部首查字法查“陡”字时,应该查什么偏旁?还有什么字也是左耳旁?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好,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分自然段读一读吧!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15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2、课题是“皮巧根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认为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是写景物或是说明文吗?(写事)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他为什么要架桥?

3、是怎样架桥的?

4、人们为什么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

5、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

带着问题读文,用“---”画出架桥的原因。用“﹏”画出架桥的经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奖与评价的语言。)

六、感悟写作特点

1、比较下列句子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课件)

课件出示:

A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

B“最好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C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提示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要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定。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句子。

2、课文开头写其他孩子关于怎样做英雄、如何出名的议论和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从而突出了皮巧根的性格特点,这种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关的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仿写:深秋已过,公园里一片凋零,月季、百合、海棠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梅花凌寒独放。---

七、巩固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板书设计: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

磨斧

砍树 爱心

把大树架在河上(尊敬、喜爱、赞美)

砍光柳枝

加上栏杆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我们的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

1.认识“垛、哄、遗”等生字,会写“哄、爹、砸”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导入新课。

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结合资料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 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 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68 下渗冻结成冰

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 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 巨石的由来。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 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

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

的?默读课文,划出

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 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 的可贵品质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 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2、地图上的发现

【我们的解读】

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思考:

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 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2、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讨论、探究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

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

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 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72(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

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

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一写。

23、新型玻璃

【我们的解读】

《新型玻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学性。【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高科技产生兴趣。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并把它介绍给大家。3.以推销产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能通过想象设计新型玻璃,从而对高科技产生兴趣。掌握推销产品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作为华能科技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将以《新型玻璃》一课对大家进行培训,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小小推销员,大家有信心吗?(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四)思考 :

公司新开发了好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了解吗?快点打开书,谁来读读第一段?其他人想想这是什么玻璃?它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板书: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3、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集体交流

1.我们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在推销这种玻璃时,遭到了客户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2.一位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想要为修建中的一所医院购买病房需要的玻璃。

推销员:嘿!我是华能科技公司推销部的业务员,我公司新开发了一种产品,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客户:(表情)不满意地皱起眉头。

推销员:这种玻璃的特点是可以自动报警,用到医院里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种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

客户:(不耐烦地)太贵了!我们这里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玻璃,请你快离开这里吧!

3.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幻灯:推销方法启示

(1)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诚恳。

(2)了解客户的需求,说清楚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

(3)根据客户的心理,实施相应的价格优惠。

(4)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4.谁愿意按照这四条方法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来当评委。实践阶段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

24、人类的“老师”

【我们的解读】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精巧奇妙的构造和特殊的功能,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人们根据蛋壳的外形特点,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这其实是运用了“仿一仿”的方法。现在已经有了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简单来说,它就是“仿一仿”(学一学)的创造方法。我们可以模仿某些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学习它的某些原理,创造出新的物品,产生新的效果。

本活动,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思考: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

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二)整体感知 :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集体交流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抽查识字效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3.学习链接:P111“仿生学”

4.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填写表格。5.汇报交流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阅读《鼹鼠的启示》。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

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79(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一、依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

二、学习字词,教师指导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学习多音字、四字词语。

三、指导学生分清课文层次

1、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自己依学案思考,标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展示)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分组交流 围绕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三、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军的倔强、可爱。

五、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

(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他已意识到小红军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狠狠地打”表达了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让小红军骑马,他为什么不肯骑;要同他一起走,他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陈赓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他为什么不肯接受,说自己的比陈赓的还多„„

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

(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拖累别人。)

情”“回顾”“往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一、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第三课时(检测)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

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红军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牺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责。

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一、引入新课,复习旧知。

1、课件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看一个电视剧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想,片中讲的人物是谁,他想得到什么。请!(出示课件1: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片段)

预设:生:片中讲的小兵张嘎想得到一把真枪的事。

师:看来,《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已看过了。嘎子为了给奶奶报仇,为了打鬼子,他多么想得到一把真枪啊!后来有一天,他真的就如愿以偿了。你们想知道嘎子是怎样得到这把真枪的吗?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2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老师想先看看你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2)龇牙咧嘴 恶狠狠 气势汹汹 目不转睛 得意 兴奋 生齐读。

很好,再仔细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板:鬼子嘎子)这个故事就是围绕鬼子和嘎子展开的,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嘎子与鬼子斗智斗勇,勇夺手枪的故事吧!故事的起因是————(生:发现枪)师板书

经过是————(生:勇夺枪)师板书 结果是————(生:比试枪)师板书

3、请同学们再看看这些词,再联系课文内容,静静地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鬼子?怎样的嘎子?生交流。

二、口述目标:文章是怎样表现鬼子的凶恶野蛮和嘎子的聪明机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1-5自然段:找出描写嘎子的句子,画上“﹏﹏”。

2、师导入:同学们读了1——5自然段,我先提个问题:嘎子看见鬼子东张西望地朝这边走来,你们知道鬼子来干什么了吗?(来搜查院子,看里面有没有八路军。)

眼看着鬼子来搜查八路军的下落,嘎子是怎么做的?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要干什么?”

“眼珠子一转”,说明嘎子在干什么?(想问题。)他在想什么问题呢?

他想出办法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插图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横在门口? “横”字能换成“挡”字吗?为什么?

你们觉得嘎子怎么样?(聪明、机智)(板书:机智)

齐读这句话,读出嘎子的聪明、机智来。

3、师导入:鬼子怎会把一个小小年纪的嘎子放在眼里呢,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子里去。眼见鬼子要进院子里去,嘎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这个句子。

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指名读后请同学们评论一下,他读得好吗?哪些地方读得好?你能再读读吗?

4、师导入:鬼子可不吃嘎子这一套,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此时的情况更加危急了,嘎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读了这句话,请同学们体会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嘎子的聪明和机智呢?

从嘎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他的勇敢他的机智,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吧!(师读写鬼子的话)

5、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虽说嘎子非常机智勇敢,可他毕竟是个孩子呀,面对那么凶的鬼子,小小年纪的嘎子为什么还要去夺枪呢?

6、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嘎子很想得到这支枪)从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呢?

7、交流(预设)

A、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眼睛一亮”说明他看到枪后心情怎样?(兴奋)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想要这支枪)要把嘎子想得到枪的心情读出来的话,应该重读哪几个词呢?(一下子、亮)读读这句话。

还有哪句话也体现了嘎子非常急切地想得到这支枪呢?

B、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你读读这句,看你能读出嘎子对枪的向往吗?你为什么要重读“目不转睛地盯着”和“伸手就摘下来”呢?

从这个自然段中,除了感受到嘎子对枪向往,你还感受到什么?(他恨鬼子)他为什么恨鬼子呢?在书中把他恨鬼子的原因找出来画上“——”

你从哪句话中可看出嘎子对鬼子的仇恨呢?那你再把对鬼子的恨也加入你的朗读中好吗?(指名读B句)

8、师:你们知道吗?奶奶可是嘎子在这个世界上与他相依为命的亲人呀!就是与嘎子相依为命的奶奶,就是每天想方设法给嘎子做好吃的奶奶,就是把嘎子视为命根子的奶奶,却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他是多么的恨敌人。正因如此,他才要当兵,他才要夺枪,他才要为奶奶报仇!看到鬼子官腰间的手枪,嘎子(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可是,鬼子那么凶残,会让嘎子轻而易举地摘下来吗?(生:不会!)那么,嘎子是怎样 84 寻找机会,从鬼子手中夺下这把枪的呢?下面,我们学习6——10自然段。

四、学习6——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6-10小节,边读边想象嘎子与鬼子斗争的情景,看看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让你觉得惊心动魄?(9、10自然段)

2、请同学大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用短语概括出来,写在课文右侧的空白处。

2、生交流(出示课件3)

(关门绊鬼子 扫帚拍鬼子 身子压鬼子 咬手腕夺枪)

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嘎子夺枪的精彩场面。同时,把描写嘎子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反复读读这几句话,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嘎子非常勇敢)

是啊!嘎子在枪口下没有退缩,没有害怕,而是勇敢的和鬼子搏斗,看!他使出浑身力气扑向敌人,怎么压?(用身子使劲地压)怎么咬?(狠狠咬)因为他对敌人充满了恨!他仿佛要把对敌人的满腔仇恨都发泄出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恨再来读读这段话。(小组比赛读)

读得不错。不过,你们对鬼子的恨还不够深。

(出示课件4)同学们,别哭了,把所有的悲痛化作对敌人的仇恨,再读这段话吧。全班齐读。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嘎子勇敢地从鬼子手中把手枪给夺下来了,我们心中才有了一些安慰。正是嘎子机智地给八路军报信,勇敢地与鬼子拖延时间,让八路军有了充分的准备,为后面的反攻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让八路军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痛打鬼子的喜悦吧。男生读第11自然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嘎子梦寐以求的枪终于夺下来了,拿到枪后,嘎子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小结:这个嘎子,当上了八路军,淘气劲却一点儿也没改,真个是天真可爱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

2、发散:同学们,嘎子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敢夺得了手枪,敌人也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有滋有味地读了这个故事,但你们可曾知道,在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涌现出多少像嘎子一样的少年英雄啊!家在河北涞源一个小山村的王二小,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王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鸡毛信》中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

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瞒过敌兵。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像嘎子、王二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5)

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来的这些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达对这些少年英雄的敬佩之情,让我们在小英雄嘎子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他,也给所有的英雄们行个庄严的队礼吧!(起立!敬礼!)

板书设计:

小兵张嘎夺枪记

发现手枪 机智

勇夺手枪 勇敢

比试手枪 天真

2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按学案内容展示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87 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

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四、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第二课时

一、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二、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8、“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 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语文百花园七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过程:1 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3 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过程:1 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3 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29、重阳节的传说

【我们的解读】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根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94 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 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二、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 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 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 的准备。](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 ——、——、——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 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反思:

30、寓言两则

【我们的解读】

教育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 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

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熟练地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99(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二、展示:

2、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讨论、探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 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的心情吗?(试读)2.第三自然段。

101(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反思:

31、快乐王子

【我们的解读】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讲述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认识“雕、柄、迁”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词语,读懂课文,理解人物,体会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分组表演并评议,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受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1.出示课件: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欧洲式的广场及雕塑画面,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画面定格在快乐王子的塑像上。

2.导入谈话。

这一幅幅滚动的画面,使我们欣赏到雄伟华丽的欧洲古建筑及流淌

着异国风情的广场。看,这尊造型独特、金碧辉煌的雕像是谁?让我们学习第31课,破解谜团,聆听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3.板书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二)合作学习,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做到:学会要认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小组交流。

(1)理解词语:金箔、塑像、流离失所、英俊、寂寞、无忧无虑、信使、破涕为笑、轰然倒地、朱门、基座、乞丐、载歌载舞。(2)讨论:故事主要写什么?(3)介绍作者、地名及相关名胜等。A.简介王尔德、维纳斯。

B.(展开地图)介绍英国、埃及、尼罗河。C.(看课件)介绍金字塔。

(4)讨论: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季节?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A.群燕是怎样赞美快乐王子的?那只小燕子为什么要留下来? B.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协助下救助了哪些人?为什么要救助他们?是怎样救助的?

3.再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着重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快乐王子善良无私、关爱穷人的高贵品质。)

(1)“快走吧,小燕子。”“快快动身去埃及。”(反复出现三次,这是王子在自己十分孤独,没有眼睛,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对小燕子一遍遍说的话。从王子对待小燕子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王子关爱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朗读时要读出他急切、诚恳的语调。)

(2)“虽然„„可还是忍不住泪落如雨。请把我剑柄上的宝石,给无助的母亲送去救急。”

(3)“天气太凉行人稀,没人施舍好可怜。送他一颗蓝宝石,安安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人教版)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

b.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自主学习、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作业、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作业

板书设计

下(去)

(西)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送元二使安西

劝更

友情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

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合作交流,释疑解难、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绰、序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作业

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髓、绽、辗;U的拼读:躯、腥lv);多音字读法:间。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

3、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升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终于

b.完成练笔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作业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爱心 台湾

钱畅 血肉亲情 青年 李博士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髓、绽、辗;U的拼读:躯、腥lv);多音字读法:间。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

3、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升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终于

b.完成练笔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作业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爱心 台湾

钱畅 血肉亲情 青年 李博士

教学反思

23*

卡罗纳

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纲导读,感悟理解、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

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

欣赏评价,延伸教育、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布置作业、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

作业

.<100分>23的作业

2.抄生字词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语言

动作

神情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

得到

同学的爱(我)

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研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教学时应紧抓精要部分,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通过反复地读,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

24*

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拓展阅读,感悟主题、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作业

.<100分>24的作业

2.抄生字词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仔细观察,捕捉细节、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

我是啄木鸟医生、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

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心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

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日积月累

、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成语故事、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作业

.在家听写

2.会默

3.完成本单元作文

第三篇:1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范文模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én jì guī lǜ kuān kuò héng guàn jiāng miàn càn làn jūn yún zhú jiàn suí yù ér ān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10分)。

hào()mó()kōng()shù()juàn()号 模 空 数 卷 háo()mú()kòng()shŭ()juǎn()三、比一比,我还会组词呢。(10分)株()逢()朝()沸()珠()缝()潮()拂()腊()虎()泽()茎()借()虚()择()径()四、我积累了很多好词语,我一定能填对。(9分)风平()静 若()若现()天卷地 水天相()千()百态 人迹罕()昂()东望 引人()()()不可惜 随()而安 坐()不安 齐头()进 五、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4分)明媚的 画卷 精心地 朗诵 美丽的 感情 大声地 发展 深厚的 空气 衷心地 祝愿 清新的 阳光 高速地 珍藏 六、我会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继续 陆续 1、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跳上一只船。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

平静 静寂 1、起初,周围是()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涨来高。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3分)1.雾锁山头,天连水尾。

2.重重叠叠山,路;

泉,树。

3.绿水本无忧,因风 ;

青山,为雪。

4.山山水水处处。

5、不识庐山真面目。

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诗的最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那些叶子()那么(),看着非常舒服。叶尖(),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8、正月()香又香,八月()满枝黄。

9、三月()连十里,四月蔷薇()。

10、五月石榴(),六月()满池塘。

第二部分 习作天地 要求:同学们,在你的周围一定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你观察过哪些美丽的景色,选择一处,自己拟订题目,把它写出来。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30分)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课文

第4单元课文(写动物)

1、高傲,架子十足的白鹅。

2、全是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

3、性格古怪,淘气可爱的猫。

4、慈爱尽职的母鸡。

13、《白鹅》作者(丰子恺)

他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高傲)它的高傲表面在(叫声、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一个(架子十足)的鹅老爷。

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背诵。

易错音:头颈(jǐng)叫嚣(xiāo)引吭(háng)大叫 净角(jué)譬(pì)如

奢侈(shē chǐ)窥伺(kuīsì)供(gòng)养不周看(kān)守

侍(chì)侯

局促(cù)不安

从容不迫(pò)

14、《白公鹅》作者:(俄国)(叶 诺索夫)。

他笔下的白鹅特点是:(慢条斯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易错音:掂(diān)量(是liáng的轻声)勾当(gòu

dàng)涟漪(lián yī)

16、《猫》、《母鸡》的作者都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长大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

猫(淘气可爱)《母鸡》这一课通过前后对比,向我们展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填空:(关联词或课文填空)A、(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所填的关联词说明猫的(贪玩)特点。B、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所填的关联词语说明猫的(尽职)特点)

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所填的关联词表现了猫(古怪)的特点)。

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小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有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在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按原文填空、2、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用“11”给文章分层,并写出层意。总说猫的古怪,分别介绍猫的性格怎样古怪。

4、本段文字采用的是(总——分)结构,作者从(老实、贪玩、尽职)三方面来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短文选自(老舍)的《猫》这单元我们还学习他的《母鸡》一课。

6、用“任凭......也......."说一句话。

重点句子:

6、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猫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7、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用“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8、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无论——也——”说明猫不高兴时极端冷漠。)

第五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模式流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效果察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模式流程: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二、再次质疑,读诗,感悟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三、,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四、,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五,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模式流程: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熟读、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整体感知,再次质疑合作。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模式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模式流程:初读感知,再次质疑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模式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 ng)斜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再次质疑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五、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 模式流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

1、听音乐谈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②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小组合作:

①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②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仔细、反复、多角度

看到的、想到的3、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 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下载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8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

    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教案

    第五组 教材简介: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长城》赞美了雄伟、壮美的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颐和园》介绍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5篇范文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 单元主题分析: 从《桂林山水》《望天门山》《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大海的歌》《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第三组 教材简介: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板块、重点学习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有关知识。“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由......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象。4、有感情的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美丽的自然景观 单元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终定稿]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等词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