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6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礼节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第二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课题(学科和年级)] 《三顾茅庐》 语文 四年级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故事。
2、熟读课文写景的语句,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重点、难点]
1、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设计理念]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设计思路]本文是篇历史故事,在读懂故事前,先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然后感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最后重点朗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过程]
一、猜故事名,认识人物
1、(出示几张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图)
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能猜出它们的故事名吗?这些故事里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引出:诸葛亮)
2、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是一个旷世奇才,谁有幸请到他做军师呢?(刘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的故事——《三顾茅庐》。
3、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为了更好地读好课文,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你能把这几个字写好吗?请仔细观察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练习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3)字写得真漂亮,让我们再来读读含有这些生字的词。(出示生词,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中年级解决生字词还是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在读好生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好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诚”
1、“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快速浏览课文,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2、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3、当时刘备一无文臣谋士,二无勇将强兵,三无地盘立足,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愿意一心辅佐他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一些答案。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5、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一番诚意呢?请你圈画出一些词句。(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6、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孩子们一定能从“两次”、“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等词中初步感受到刘备的虔诚。能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适度放开我觉得很有必要。
四、仿写段落
1、出示: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写景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来自于课文哪里?请你将描写景色的句子用“----”划出来,练习朗读。
3、课文中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为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了铺垫,“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教者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段景物描写蕴含一定深意,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本段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描写的呢?(学生交流,学会此段描写上的写法)
5、我们再来看一段课外的景物描写。(出示范文)
6、你能学着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吗?
7、学生试写。
【设计意图】这个小练笔与课文内容契合不大,所以我将它拎出来放在第一课时来写一写,锻炼一下孩子们的写文能力。
五、作业设计
1、课堂反馈后,继续完成小练笔。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第三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知道相关内容吗?
1、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2、师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豪迈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显现主题
1、上节课,我们和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两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草屋拜访他,可惜都没有碰到,关羽和张飞都不耐烦了,刘备呢?(不灰心)对,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
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品读(第三节)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长?(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为250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b 下马步行:态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诸葛亮的恭敬态度吗?(自由读——点名读——齐读)(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a从“轻轻、恭恭敬敬、等”几个词语中看出刘备礼贤下士。b 你认为怎样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我们来学学刘备。让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钟)c半分钟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钟的等待已经让我们心急如焚,那刘备等了多少时间?
(3)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此时刘备会如何拜见,诸葛亮又会说些什么呢? a 表演相关内容。
b请问刘备,你为什么要用拜见一词呀?
老师知道“拜见”指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长辈,感受到什么?(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思、议、看,借书童之口领学生悟刘备的这份诚心诚意,对课文中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读与说结合,在文章的空白处想象、补白,使学生披文入境,展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张飞人物形象——感悟诚心诚意
(一)体会反衬作用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
3、根据录像配音本节内容
(二)丰富张飞形象
1、同学们真厉害,从张飞的言行描写中也读懂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么张飞仅仅是个莽汉吗,张飞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你们还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桃园结拜、长坂桥上单身吓退曹操十万大军、关羽死后张飞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师:张飞也是个英雄,十分讲义气、英勇、对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华诚心诚意
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3)理解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拓展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你看这么美的景色,谁能美美地读?指读,齐读并出示相关练习访说。
五、朗读品味并总结:让我们走向书本,向古人学习,做一个智慧的现代人!
板书: 三顾茅庐
张飞—— 刘备 —— 诸葛亮 诚心诚意
第四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黎锋
教学目标:
1、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塞”,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通难读的句子。
4、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教学重点:
1、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这本书,并配上悠悠的古乐。
2、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出示“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这些人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简单介绍。
4、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二、初读释题
1、齐读课题
2、“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 多音字 塞sè()sāi()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统一 山冈 草堂 半晌 讨论 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针对生字词语练习的提问:
1、全班齐读这个字,“塞”字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给它们分别组词。
2、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其他关于三国人物的词语吗?
3、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AABB式的其他词语吗?
4、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其他关于景色的词语吗?
5、开火车读,齐读。(2)电脑出示难读的句子: ①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②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③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④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针对句子的提问:
1、一组读一个句子,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通顺、最流利。2、1组读第一句。这里面哪2个词要读好呢?全班齐读。3、2组读第二句。这里面有哪几个4字词语呢?我们应该把这些4字词读好。指名读 齐读 4、3组读第三句。这里面包含一个成语,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全班齐读 5、4组读第四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6、这里面有2个句子描写景色的,分别是哪两句呢?还有几个句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的,又分别是哪几句呢?(3)理解三顾茅庐
①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②顾的意思就是拜访。
3、了解大意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谁去什么地方拜访谁呢?(板书:谁 去什么地方 拜访谁)(刘备三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2)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
①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②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是课拜访的起因,第二段具体讲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时讲拜访的结果。
四、学习故事的起因、结果
过渡:看看三顾茅庐的起因是什么?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
2、对呀,当时的中国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国家四分五裂,刘备听到他的好朋友向他推荐诸葛亮很有才能就打算去请他出山来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过渡:结果刘备请出诸葛亮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看看刘备和诸葛亮相处得怎样?(和睦)从哪看出呢?
4、刘备对他的结义兄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①电脑出示句子 ②指名读
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起理解。鱼离开得水吗?说明鱼非常的需要水。水对鱼是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刘备却说自己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这里刘备把自己看成是是鱼儿?还是是水?
④那么谁是水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说明了诸葛亮对刘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五、小结
1、确实也是,诸葛亮帮助刘备立下了很多的功绩,打过很多的胜仗,你知道哪些仗?(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巧设空城计)
是啊,这些都是诸葛亮出山后所创下的奇迹。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的事业是蒸蒸日上,而诸葛亮自己也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真是: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2、还记得练习3中“读读背背”的词组练习吗? 电脑出示词语: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这些词串。
3、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以自己那颗至真至诚的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从此走上了统一国家大业的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最精彩的部分——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看看刘备是怎么把这个优秀人才请出山来的。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谁 去什么地方 拜访谁
起因(1)
经过(2-4)
结果(5)
第五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课前听《三国演义》的歌曲,进行谈话。(1)这首歌曲是那一部电视剧里的歌曲
(2)《三国演义》里如此激昂澎湃的乐曲声让我们思绪万千,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二、师: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生1:《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师:说出其中的一个你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人了。
师:咱们这节课学的就是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生1: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生2: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生3: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生:茅草做的房子 生:顾是光顾、拜访的意思
生: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三、师: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找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二、生:读第二节(板书:结拜)
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结拜”是什么意思呢?他还有个典故呢?叫什么? 生:桃园三结义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三、过渡句:桃园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更加的美丽,那里就是卧龙岗,卧龙岗的景色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这里描写竹林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师:景色“秀丽宜人”什么意思? 生:美丽迷人
师:噢,真是一块秀丽宜人的宝地啊!作者写了蜿蜒的山冈、潺潺的溪流和青翠 的竹林,真是美不胜收,美景、美文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再试试?(出示幻灯片)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山冈”用到了哪个词语? 生:蜿蜒
师:“蜿蜒”什么意思?
生: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又像是一条卧龙。
四、师:说到这里,你想到了谁?对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这座山冈里住着一位高人,他就诸葛亮?诸葛先生是高人,是隐士,你要想把他请来真是不容易,那你说刘备到底靠什么把诸葛亮请出来的呢? 生:他是靠诚信把诸葛亮请出山的?
师:大声点,再说一遍,一语重地呀,我很佩服你。(板书:诚)
师:其实在咱们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下面把它们一一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谁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生气、讨厌
师:“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生:齐读
师: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生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师:你们看,刘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处不留漏出对诸葛先生的深深敬意,请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最能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下面做一下记号。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说说理由。
生:下马步行、轻轻敲门,师:他为什么不骑马走到跟前呢? 生: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师: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已经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生: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师:噢,还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生读:“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师: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生: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师:是啊,恭恭敬敬是很有礼貌,你在生活当中对谁恭恭敬敬? 生:父母、老师
师:这说明了刘备虽然从来没有讲过诸葛先生,但是他已经把诸葛先生当成老师了。这个词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师: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师: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师: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师: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生读:等了半晌工夫…….师:一个时辰是多少?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
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生:说明刘备很有耐心,生:齐读这部分,感受一下时间有多长。感受一下刘备的耐心。生读:“等了半晌工夫…….”
师过渡: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生:刘备想见诸葛亮。
师: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五、师读: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何德何能,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邀请呢?读读最后两节,然后想一想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诸葛亮的才学?
生读:读最后两节。
师:你觉得哪一句话能表现诸葛亮的才学? 生:诸葛亮分析了。。
六、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大家看,他读的有一个词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板书:(茅塞顿开)
师:大家想一想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生:恍然大悟,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
师:你比喻得很形象,以前刘备的心里混沌一片,像茅草塞着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就在那个句子里有一个词可以说明原因,是哪一个词呢? 生:是群雄纷争 师:我的意见和你一样。板书:群雄纷争
师:雄,是乱世英雄,三国中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生:孙权、曹操、吕布、董卓、周瑜、黄盖、马超。„„
师:这些英雄们在一起打打杀杀,使民不聊生,刘备也是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他怎么不茅塞呢?„
师:顿开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树上也有一个词可以说明原因。生:三分天下。东吴、蜀国、魏国。师:你知道什么是三分天下么?
生:把天下分为三份。板书:三分天下
东吴
蜀国
魏国
师:刘备先联合东吴打败魏国,然后再消灭东吴,统一天下,刘备怎么不茅塞顿开呢?真是山重水路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生再读:
七、师:刘备此时的心情呀,书上有一个比喻句子写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读;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师:诸葛亮还未出茅庐,但天下大事已总揽与心,所以说他在以后的战争中是运筹帷幄,决战先机,所以刘备才高兴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师:真是如鱼得水 生再读这个句子
八、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描写诸葛亮的句子并不多,这三个句子却从侧面传神的写出了诸葛亮非同凡响的才华,我们再把这三个句子读一读。感受、感受。师:原著中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曾写到“刘备是泪沾袍绣、衣襟尽湿。刘备说:“先生,如果你不出山,如苍生何也?”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历史时刻。播放影片
九、师总结:诸葛亮是身在茅庐,而心寄苍生,这条等待实际腾飞的卧龙今天终于等来了他的志同道合的人,你们想不想刘备和诸葛亮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就请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