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阜蒙县泡子学校课题组主持人:程文和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当然信息化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INTERNET的诞生实现了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到世界有名的顶尖高校,小到GPS无法定位的乡村小学可以共同分享先进的教学资源,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实践探索性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我们这样的镇级中学来说无疑是个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我们真的感谢互联网这个强大而神奇的信息平台,让我们想以前不敢想的,做从前不能做的,感谢它让我们又一次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一次插上智慧的翅膀,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空中再一次超越自我的腾飞,但是对于以新生事物作为载体带给我们的新的知识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完全面对和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所以如何改变我们陈旧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所分享的新的资源匹配,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值得思索和急于解决的问题,质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些内容无疑证明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进新课程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呢?其一:《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从而既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坑。我们一定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其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
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核心是目标达成。
所以将以上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本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了。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研究性课题和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等特征。可以肯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能够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同一领域研究情况。
1.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
我国从1999年教育部正式提出现代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都现在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了,成绩显著,主要表现(1)实施机构形成系统,规模日益扩大。主要形成三大系统,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普通高校和面向中小学的网校。(2)“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正式开通,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近年来,教育部职成教育司还启动了“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国内对于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研究主要有
北京师范大学《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课题、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的《教育城域网资源建设及共建共享模式》、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区域共享资源建设及应用模式研究》等,对区域共享资源体系架构、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区域资源应用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2.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对于建构自主高校课堂模式,已经有几个学校走在了前沿,比如:盘锦课堂教学模式 :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 反馈。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指导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345”优质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从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成功的教学模式有其共性特征。从课堂结构和内容看:关注教学环节的根本性变革; 关注课堂教学的层次与结构;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心中有数,切记一切一刀切,万事照搬照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们当地的教学条件和我们农村中学的学情,有选择的有修订的借鉴和学习。
三、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和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为核心,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的根本的转变,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对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点播→学生归纳总结。以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因此我们提出了“优化教学手段”的思路。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所呈现的教学信息生动、形象、直观,逼真,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一目了然,形象直观的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对其印象深刻,很容易更快的获得抽象的概念,从
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多媒体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以在英语教学中不断的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整合为突破口,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农村英语教学的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在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英语教学而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促进教育理念提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教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仅能推进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还能促进教师形成团队合作、科学开放的学习合作意识,也能增进校际以及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单一为多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系统详尽的研究,提高英语教师的整合意识和整合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成为一批科研型教师。
4提高学校办学实力,通过我们在一线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最终能够探索出我们独特而符合实际的整合之路,使学生和老师都摆脱愚腐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减负和开放,从而提升泡子学校的办学水准和品位,为打造出泡子中学主打和标志性的学科教学为终极目标。
5.通过课题实验研究,为英语自主高校课堂和教学中共享资源和多媒体运用相关理论提供有效的新数据、、新经验,新理论,并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从而使课题研究有新的进展。从课题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理论再次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得到提高,教育事业必将不断发展。
五、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只要材料包括:报告系列;优
质资源库;论文集;制度集。
1.搭建网络平台,保障教学资源的共享使用。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建成校园局域网络、网上虚拟教研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局域网络、学科QQ群等网络工具,为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硬软件平台。
2.报告类: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3.优质教学资源库(电子类):课件、教学设计、课例、课堂实录、习题库、试卷库、阅读库、优质网络资料、经典素材以及其它有关材料。
3.论文集: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等,包含论文、案例、心得、体会学生作品等资料。
4.制度集:学校经完善后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长效机制。5.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评价也会发生变化,新课改要求评价重过程,淡化甄别与选拔,不能评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成绩,我们将设计多渠道、多手段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的衡量学生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六、研究的条件。
1.从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上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共15名教师,其中有2名是主抓全面的校长和多年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有1名是多年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其余几名都是资深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的一线教师,另外本人是本课题负责人,组员中聂鹏杰老师曾经主持2009-2010年度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研究》。并于2010年7月31日经审批而顺利结题。其他组员撰写多篇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论文。还有好几个成员近几年多次参加本市教育局,市政局举办的各项教师教学技能综合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有着很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课题组其他的几名成员也是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积极向上的教学骨干,课题组的成员团结向上,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和探索能力。
2.从科研的保障条件上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课题的研究。教学理念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与更新,这是教学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只有我们走在教学理念的最前沿,我们才能在竞争的同等级的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学校领导多次开会关心知道本次课题,对本次课题相当的重视和支持,并会适当的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2)本课题在课堂上进行的比重很大,所以并不需要太大的经费,只要求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潜心的专研,而我们的教师恰恰研究能力很强,教研经验丰富,课题组的成员积极参与,科研的热情高涨。3.从课题顺利进行的硬件条件上分析
现在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脑,校园区域网络平台完备系统。教师可以随时对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office 办公软件电脑部部都装,我们早已培训也都运用自如,校园网络畅通无阻,我们查阅资料和学习提高及其的方便。
另外,国家的班班通工程已经到达了我们农村学校,我们的授课电脑配置丝毫不差,我们教室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和城市学校教师的也一模一样,学校的硬件条件也不差,可以提供分辨率极高的摄影机,录像机。课题研究的硬件条件可谓是毫无后顾之忧。
4、专家指导。
我们聘请从事多年英语教研工作的教学专家李柏庚老师和王宏静老师为本课题研究作长期指导,可以让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前卫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
七、实验的组织和人员: 课题实验组:
组 长:程文和
副组长:任立新 毛艳梅
成 员:聂鹏杰,方琦,张岩,石立新,巩立富,刘翠莲,李香春,于淼,陈曦,毛伟红,朱立东
泡子课题组主持人:程文和 时 间:2012年6月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开放性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泡子学校课题组主持人
聂鹏杰
第二篇: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负责人:王长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松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经本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本课题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以人
措。
(三)课题的界定
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
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如文化基础课)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2.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他们或个性抑郁、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情绪的迁移,有的厌世、行为古怪、早恋等,或兼而有之。我们主要是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学困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内外作
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我了解到的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学困生造成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或只能落后。造成学困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有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针对病因,作者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指出了
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研究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
1.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 2.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困难现状的调查;
2.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 3.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4.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关调查问卷。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准备以本校一—九级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并辅之以下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心理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测查法、层次教学法、经验提炼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
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来掌握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心理学分析对数据整理、事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作为研究重点,最后从中探究解决学
学习,已达到课堂的优化。
具体思路是:
1.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进程。
2.建立实施组织,明确分工职责。
3.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4.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总结出学困生成因。
5.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6.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7.经验交流,撰写实验研究解题报告,等待有关单位验收、结题。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
2.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3.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培训部分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协助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指导实验教师学习科研和搜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1.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跟踪调查。
3.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4.随时做好案例的分析与积累。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总结,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激发后进生树立自信。
(2)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5)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终成果:《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活动方式
(一)活动方式
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成员每人每期上一节课题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每期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四、研究条件和人员特点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主持人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员特点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五、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六、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线六点”上,其主要是指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向学校申请一定的活动经费,在使用上:一保研究组成员的外出学习与培训;二保研究资料的购置。
八、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底)
1、确定课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初步拟定《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作为学校主攻课题。
2、理论学习
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改革的重要意义。
3、制定方案
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实施阶段(2013年3月)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干次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
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3年3月至2013月7底)
1、论文交流
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
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
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邀请校有关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4、成果展示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新教材写字量大大减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这样设计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讲:大脑的生长主要靠营养物质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而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中,识字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识字时,不但有声音对孩子听觉的刺激还有字形对视觉的刺激,这种音形的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应区就建立了声音和字形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越多越复杂,头脑就越来越聪明,越灵活,从而增强脑的机能,极有利于智力发展。从实践意义上来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给孩子们带来的益处有些是看不见的,或暂时看不见,但却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2.引导发现,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1——2014.3)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②集体论证完善本课题,提请领导、专家审定。③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识字教学方法。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4—— 2014.10)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继续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②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③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写出阶段小结。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11——2014.12)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
②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发扬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
(四)开展“好书伴我读”,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各种场合中,留意学生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五、研究方法和途径: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猜字谜、编顺口溜、形声字、部件组成等。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识字方法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兴趣识字,以说促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要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识记生字。应设计多种趣味识字法,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例如编顺口溜记忆生字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编自记”可谓一举两得,既记住了字形,又训练了思维和说话能力。教学“蚊”字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语文书上一只虫”、“虫子飞进文具盒”;教学“灭”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一根木头压住火”、“一盆水浇灭了火”。这些有趣的识字法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说了,对这些识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的语言之门打开了,说的津津有味、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快了学习的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以说促识的良好效果。
2.及早阅读,以读促识。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学生学习拼音的目的是识字,识字到了一定的数量才可以读书。这就是说,阅读要等扫清了文字障碍才可以进行。而这样一来,学生识的字不能很快地给他带来阅读的快感,识字变成了一种无趣的劳作,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所以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学完拼音后,就应该开始引导他们开始读书。先从拼读一句话开始,逐渐扩大到读一段话。学生从拼读中发现了,读书可以让他们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读书过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我借机因势利导,利用早自习和下午上课前的时间给他们读儿歌、读童话故事,用优美的故事感染和吸引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对听老师读书感到不满了,因为每次老师总是读一点,听得不过瘾。如果自己能读书该多好啊!学生们的读书欲望被调动起来,这时从图书室借来拼音读物,鼓励他们试着用拼音去读。请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我在班级设立了“诵读步步高”评比栏,学生读书的多少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形成你挣我比的局面。我还在家长会上讲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请家长每天抽时间倾听孩子读书,以奖励的方式给孩子们买儿童读物。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班的学生不但有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许多同学有了自己的藏书。因为有了读书的愿望,学生对学习识字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除了能完成课本中的识字任务,还通过读书识记了好多字。在读书写话中,我也提倡少用拼音多用汉字,并且经常夸奖那些写字多的学生,激励大家多识字。
由于多识字,实现了“尽早阅读”,提高了儿童朗读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大量阅读必定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内部语言发展,从而促进儿童智力是发展。同时,由于掌握了识字工具,儿童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其它功课的学习。如解答应用题,学生可以独立读题,独立思考,不但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调查问卷和课例等形式呈现。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一)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强师资学习。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及课程标准的理论,深刻体会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深入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进行落实,教师写出本课题的经验报告或实验报告。
(2)物质保障
A.物质力量: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多媒体教室,各种活动室及电子音像系统、电子备课室等。
B.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别的学校在识字方面好的经验方法。C.外部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程度在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成为教育发展得以大趋势。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学生课外识字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条件。
(四)研究人员:
我校研究课题的两名负责人,一名是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又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我校德育处主任,分管学校德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杨军贤老师,一名是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课堂教学有独特风格和驾驭能力的省级教学能手王雪莉老师,她从级组长到教研组长,再到负责我校教导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导员、县教研室的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每一步的成长和进步都和她的勤学善思,坚持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在全心全意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她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阅读了大量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专著,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各种网络教学论坛,从中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多年来,她撰写的各类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设计、调查报告等在各种教育刊物发表或论文评选中获奖。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在他们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五)学生情况:
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一、二年级的学生记忆力特别强,具备了大量识字的能力。学校已经对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改革,不管在教堂改革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少学生已养成了观察、发现、实践的习惯,并且已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第五篇: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新站中学2008、1
2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新站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外延极广的学科,生活即语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在中考所占比分较重(120分),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称。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从小学到中学共9年,语文都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初中就要接受检验,社会、学校、学生对此都寄予了厚望。但从历年中考成绩来看,绝大多数对中考语文成绩不十分满意。
语文考试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长期的积累。但从考试规律来看,后期的复习也很关键。初中语文后期的复习是对前几年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梳理、总结,最终归纳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点及其解题技能、中考应对策略。目前我们一些教师和学生到了初中,对语文复习感到头疼,比较盲从,方法单一,不容易找到兴奋点,教师往往按照惯性思维定式进行教学,没有探究在新形式下初中语文复习的应对策略,导致复习效果不太理想。
目前,国内对初中语文复习课的研究比较笼统、肤浅,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性不强。因此,为了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复习课的教学规律,提高复习效率,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质量,我们提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这也是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呼唤;并且可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仅限于普通中学初中的语文复习课。语文复习课是指完成了初中教材规定的三年内容后进行系统梳理的复习课。
三、研究目标
1、关注初中教师、学生在复习阶段的心理状况,提高初中教师、学生的抗挫能力和上语文复习课的兴趣。
2、探索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规律,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建构初中语文复习课操作范式,为其它学科的复习课提供借鉴。
四、研究内容
1、初中语文复习课的目标设定: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提出有意义、有针对性、有成效的教学目标,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内容。
2、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语文复习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思考合探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初中语文复习课的学习策略:在初中语文复习课阶段,学生学习心理、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学习成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
实施优化的复习课教学策略后的收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4、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评价: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行为的优劣、教学效果的丰瘠,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必要内容。
五、研究的阶段与方法
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9月—12月):调查学习阶段。本阶段主要针对2006届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尽量多的学习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把握国内外在此领域中的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探究思考阶段。本阶段主要针对调查和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总结、提炼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并反复揣摩,推敲,形成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第三阶段(2011年1月—7月):策略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将总结、提炼出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在2007届初三学生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中具体操作,并不断反思,矫正,以求更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
第四阶段(2011年7月):总结研究阶段。本阶段将先前研究的内容归类,整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进行结题。延伸研究阶段。如果本课题如期结题,其研究成果及其影响的效益将在本阶段进行具体考量,针对2010届初三学生的语文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将作更为全面的论证,以求其科学性、实效性。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法、比较法、总结法。
六、人员分工
负责人:霍凤祥:形成研究成果,进行结题
主研人员:李清军 范艳秋 姚丽 郭娉婷 佟永刚 蔡希武
王廷正 王百强
新站中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