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生命
《谈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记重点字词。
2.朗读文章,揣摩、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朗读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2.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朗读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
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也就是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课前准备
1.搜集冰心的相关情况及关于“感悟生命”的文章。2.熟读文章,识记字词。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读关于“感悟生命”的文章,并谈感受。(配乐)
2.师:(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赞扬)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谈生命》中对生命作了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命?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冰心的《谈生命》。
二、检查预习
1.记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课件展示下列字词)
清吟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云翳 一泻千里
(生读后,合作听记;自选3个词语写一段话)
2.了解作者(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冰心,掌握相关内容: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悟》《寄小读者》等。)
以上内容由课件展示,并展示冰心先生形象。
师推荐阅读:《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三、探索新知 师导学: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主要情况后,我们就来感悟一下这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诠释。
(一)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朗读文章。
(配乐并播放江流入海、小树成长的画面)
生思考问题(课件展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读文后,生回答。)
明确: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第二问生可畅所欲言,意思对即可。如:春水和小树的生长过程暗示人的生命历程。
2.(肯定生回答)师:全文可划分几个层次?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生速读文章,划分层次,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划法。)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课件出示下面内容)
第一层:第一句话。(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
第二层:从“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到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二)合作探究,揣摩品味 1.师: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春水”和“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有怎样的特点?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生四人一组,推选一人读文或齐读,读后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课件展示以上问题。)
师生共同明确:
“春水”“小树”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顺利与曲折、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则显得平静而温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长,期间经历无数的幸福、痛苦,时而顺利,时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面对困难,正视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快乐时微笑,痛苦时亦能微笑,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2.读文,品味语句
师:文章有很多精警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找出来,读后,谈谈感受。
(生速读文章,找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读后,随便谈感受,师可适时补充。)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课件展示问题)
(生二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明确: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4.你认为生命像什么?为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出来。
(三)质疑,解疑
生速读,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例: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生命的意义、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2.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是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喜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2.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选自己喜欢的背诵三句以上。
五、写作链接 师:学了本文,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生课上说思路,课下写作。
六、小结
同学们,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所带给我们的一切,要知道,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谈生命
谈 生 命
——读《谈生命》后感
09级药学一班09130129朱玲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冰心如是说。
生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聚集许多的细流,终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流,向下奔腾而去,微笑着享受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有时候,他遇到了艰难险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势如虎般地突破这困境;有时候,他路过坦坦荡荡的平地,面带微笑,且行且欣赏着沿路的花飞满天,轻轻快快地踏过这一段旅程;有时候,他陷入绝境,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出路,不拘泥于尘世,化作微雨阵阵。
其实,生命不过是场征程。自出生伊始,我们便在行走,在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学会积累力量,学会飘舞,学会怒放,学会归根,就像蒲公英。起初,我们向着阳光向着理想生长,生机勃勃,攀附着信仰强健有力的臂膀,我们在风雨中摇曳生姿。后来,我们在这风风雨雨中千磨百炼,拥有了坚挺的脊柱,昂首挺胸,在阳光中飘舞,怒放青春之花。再后来,我们饱经风雨,历经沧桑,终于结果了,我们奏响了生命的最终章。看,那随风飘舞的白色精灵是我们对于自然最后的馈赠。然后一切又重归于零,新的征程开始了。
然而谁都不敢说有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对于一个生命体,生命只有一次。不是所有的河流都能汇入大海,不是所有的树木不能枝繁叶茂,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翱翔于天际。河流停止流动便成了死水一潭,树木停止生长便成了枯木一桩,鸟儿不会飞翔变成了笼中之物„一切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只有生才有命。只有生存过,只有努力过,只有绽放过,唯有如此生命才是生命。难道不是吗?生是自然赋予的能力,是先天的财富,然而生只是开始,生是没有描绘任何色彩的白纸,是没有填写任何音符的五线谱,是没有添加任何调料的食材。因此,生只是开始,生需要装扮,需要修饰,之后才是完整的生命。
若没有经过风雨的磨砺,也许参天大树只能成为匍匐于地的草本植物;若没有经历悬崖的残酷试炼,也许自由翱翔的雄鹰只能成为鸡鸭家庭中的一员;若没有经过社会的摸爬滚打,也许初出校园的学子只能纸上谈兵,何谈一展抱负呢。
原原本本的自己,原原本本的风雨,原原本本的欢乐,原原本本的伤痛,原原本本的领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外在的修饰,更是内在灵魂的净化。用高尚的品德修饰自己的言行,用平淡装饰,用温馨丰满,用坚强支撑为生命画上淡淡而又精致的妆容。那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有清香悠远,雅致温馨的生命之花怒放在这漫长的旅途中。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生命!
第三篇:谈生命
《谈生命》教案
姓名:张琴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6班学号:112001040104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在揣摩、品味中进行这理性思考。
2、体会稳重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
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几幅画面:(欣赏几幅画面: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破土而出并不断生长的小树。)看到这些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生:略)师: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呢?世纪老人冰心以澎湃的激情和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生命之图,诠释了生命的真谛,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谈生命》(板书:谈生命)
了解作者(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冰心,掌握相关内容:冰心,原名
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悟》《寄小读者》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2、理清行文思路,小组合作探究:本文一气呵成,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到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三、精度探究,合作学习
1、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春水”和“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那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有怎样的特点?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生四人一组,推选一人读文或齐读,读后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课件展示以上问题)
明确:“春水”“小树”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顺利与曲折、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则显得平静而温柔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长,其间经历无数的幸福、痛苦,时而顺利,时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面对困难,正是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快乐是微笑,痛苦时亦能微笑,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想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达。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抒发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四、品读赏析,质疑问难
(一)师:文章有很多精警的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找出来,读后,谈谈感受。(生速度文章,找出感受较深的语句,师可适时补充。)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何尝不美丽?”;“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二)生速读,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例: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是议论,从表达主体方面说,在前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在点名生命的意义、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骑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左后一段具有结论的性质。)
2、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是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喜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五、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谈谈你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生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期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命方能放出真正的光彩。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自信。
七、课堂检测
你认为生命像什么?为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出来。
八、作业布置
学了本文,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 奋斗不止,生命不息
一棵小树
第四篇:《谈生命》
《谈生命》知识讲解
编 稿:王胜华
审 稿:徐冬杰
责 编:陈为华
谈及生命,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经历,也一定对生命的真谛有了一定的体会。那么生命在作者冰心的眼中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文,共同感受作者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文。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3、感受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l951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2、字音
云翳(yì)
羞怯(qiè)惊骇(hài)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ò)丛莽(mǎng)
3、解词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也用来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
【云翳】阴暗的云。
内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3、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4、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5、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6、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层)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7、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8、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是: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考虑到这一思考有一定难度,也可以另作这样的表述: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第五篇:谈生命[范文模版]
《谈生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 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语言标志: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
四、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生命一一水、树。
(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 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 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
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小结: 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2.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旧课
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师可视情况选。)
三、体验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四、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两岸
一滴一一入海 快乐与痛苦
生命 感谢 大生命 相生、相成 一棵小树———常变的四季 一叶 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