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画图、分类、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接受美育,陶冶情操。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穿珠子游戏,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盛老师的手链漂亮吗?这是我自己用珠子穿的。(出示实物,大屏幕出示手链的照片)你们也想穿一串漂亮的手链吗?

盛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颗珠子,请你们先观察这些珠子的颜色,把这8颗珠子穿成一串,不要打结,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先穿好的先举起来。

2、穿珠子。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把学生穿的珠子收集起来。谈话:同学们穿的手链真漂亮,等会儿送给每一小组表现最棒的同学。

3、游戏:快速记忆

选择两串有规律的(2颗一组的和4颗一组的)和一串没有规律的。

谈话:我们来玩个快速记忆的游戏,老师出示三串珠子,5秒钟以后盖住,然后说说每串珠子从左往右依次是什么颜色。

开始游戏。

反馈:记住第一串的举手。指名学生说。然后出示对照。记住第二串的举手,指名学生说。记住第三串的学生应该会比较少。

提问:为什么前两串你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有规律)谈话:对呀,有规律的物体我们抓住规律后能很快的记住。

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以学生穿的珠子为载体,找规律

1、实物投影出示两串有规律的珠子。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两串珠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板书:找规律)

(1)、小组讨论:每一串珠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学生汇报。

①第一串,是按一颗蓝色,一颗红色,2颗为一组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的。

②第二串,是按

()颗为一组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每串珠子一组一组分开。(3)发现两串珠子排列的异同。

提问:这两串珠子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两串珠子都是以几颗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的。提问:这两串珠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颗数不一样。

三、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用两种颜色穿的珠子

(1)、提问: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15颗是什么颜色 ?(2)、出示要求,学生尝试讨论。

①、自己想办法确定出左起第15颗珠子的颜色,并将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

②、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比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讨论的情况。(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

1、列举:生说师画,最后结果是**;

方法

2、分类:奇数、偶数位;

方法

3、计算: 15÷2=7(组)„„1(颗)

计算的方法出现后提问:为什么除以2?第几组的第一颗?你怎么知道第8组的第一颗是红色呢?(每一组的第一颗都是红色)所以余1颗,我们只要看每组的第一颗是什么颜色。

(4)谈话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计算、画图、分类三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穿的第二串的珠子(4颗一组)。

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22颗是什么颜色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答。

(2)学生汇报。说说计算的方法时怎么想的?

22÷4=5(组)„„2(颗)

第二颗

()颜色

提问:刚才解决第一串手链的问题的时候除以2,现在要除以4呢?(3)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计算,但应该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画图。(4)解答:第100颗是什么颜色呢?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想法。

100÷4=25(组)

最后一颗

()颜色 明确:没有余数就看每组的最后一颗。

(5)统计选择的方法,追问:为什么不选择画图的方法呢?(6)总结归纳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发现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谁能说说用计算的方法怎样来解决这类问题? 充分让学生说说。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找规律。用第几颗除以每组的颗数,得到几组余几颗,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颗,没有余数就看每组的最好一颗。

2、“试一试“

出示学生穿的珠子(3个一组,最好是ABCABC):

提问:这串珠子有规律吗?学生先找规律。(珠子先合在一起,学生找到规律后一组组分开)

出示问题:从左边起第17颗是什么颜色?

(1)学生独立用计算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2)集体校对。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7÷3=5(组)„„2颗()颜色

(3)解答:第18颗是什么颜色?

怎么想?第18颗只要看17颗的后面一颗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五、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练一练”第3题。

(1)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吗?(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建议:圈出第一组的图形。(3)组织比较:观察一下这三小题中图形排列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2.谈话:像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

今年中秋节,尚湖公园举行了大型的灯会,各种各样的灯把尚湖装扮得更加美丽。灯笼是我国喜庆节日常用的装饰品。(出示灯笼)灯笼排列规律:圆长花圆

圆长花圆

圆长花圆„„

提问:这些灯笼的排列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照这样的规律挂下去,工作人员在挂第23个时应该选择什么形状的灯笼?第40个呢?

学生列式,指名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3、每年的秋天,我们学校会用各种颜色的菊花装点校园。

菊花排列:白白红黄黄 白白红黄黄 „„

今年学校准备要买25盆菊花摆成一排,这些菊花的摆放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照这样摆下去,第盆是什么颜色?其它学生抢答。

你还能提出其它类型的问题吗?

预设:一共有几组?一共要买几盆红色菊花?一共有几盆黄色菊花?

谈话:同学们很会思考,很会提问。对于这样排列的菊花,我们可以提出第几盆是什么颜色?这样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提出更多的数学问 题。那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去尝试解决,我们下节课探讨。

六、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老师出示一些漂亮的珠子,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按照自己的学号 算一算能得到什么珠子。算对,并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就能获得相应的珠子了。

找规律

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15颗是什么颜色?

计算:15÷2=7(组)„„1(颗)

蓝色

分类:单数—蓝色 双数—红色

画图:(根据课堂学生的回答板书)

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22颗是什么颜色 ?第100颗呢? 22÷4=5(组)„„2(颗)绿色 100÷4=25(组)最后一颗 红色

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17颗是什么颜色 ?第18颗呢? 17÷3=5(组)„„2(颗)黄色

第二篇:《找规律》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猜一猜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有数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表格,学具,星星,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及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找规律”,现在,美术老师想给教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选出了四种瓷砖(黑板出示瓷砖图案)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表格,把这4种图案的瓷砖有规律地放人表格里,正好摆满表格。

2.师:大家都设计好了,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同学设计的图案。

(课件出示4幅图,前3幅是简单的排列规律,最后一幅是教科书第115页的主题图中的墙面)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从这4幅图案中找到了什么规律?你们认为哪幅图案设计得最有创意?

生:第4幅图设计得最复杂。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幅图的规律。

二、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墙面。

师:请看,图案的第一行瓷砖的顺序是1号、2号、3号、4号,第二行是2号、3号、4号、1号,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行的1号在第二行变成了最后一个,其他的顺序不变。

师:好,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行和第三行;第三行和第四行,它们之间又藏有什么小秘密,4人小组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每种瓷砖都有4个。

生2:每一行4种瓷砖都出现一次。

生3:每一行的第一个瓷砖到了第二行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生4:从左到右看和从上到下看都一样,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到了第二列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2.看一看、找一找。

(课件出示表格)师:4人小组说说,最后两行的小动物按什么规律排队呢?(学生说,教师点击出示后两行的动物排列顺序)

猪蛇狗兔

蛇狗兔猪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师:每一桌同学都有一袋图案或动物头像,请按照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课桌上摆一摆,注意,要同桌合作,一人摆一行,开始。

师:摆好的同桌可以互相参观其他同桌的作品,说说有什么规律。

(学生互相说其他同桌是按什么规律来摆的。)

2.比较、发现规律。

(1)黑板同时出示教科书第116页的例1和“做一做”。

______

______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组图形的排列,请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图形的排列规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4人小组说说,如果接着往下摆,该怎样摆?

(学生讨论)

师:谁上来摆一摆?

指名学生上黑板按规律贴图形。

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1.师: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们就来为美术室设计一组墙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都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人表格,最后,再把

4张表格合起来,组成一个大表格,现在开始。

2.学生合作完成,展示作品,设计出的图案规律不定。

五、全课总结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倘若教师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机械地跟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走,那么学生就不能进入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状态。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为美术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不定你的作品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并获得大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升起来,个个动手在表格里摆图案,同时也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2.欣赏数学美。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所以在导入主题图时,我并没有马上出示,而是在大屏幕上同时出示四幅设计图案,前三幅是按简单的规律排列图形,第四幅是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整体观察,自己评价,说说哪一幅图的设计最精细,最有创意,由学生选出课本主题图,课件再出示放大的主题图。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化难为易。

一年级的找规律,是对单列的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而二年级的找规律是对组合的方块图形的整体规律的认识,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每种图案的瓷砖编上号码(1到4号),学生就能较快地发现数字之间位置的变化并能快而准地找出主题图中的图案排列规律。不但化难而易,突破了重难点,还为下一节课“由图形的排列规律过渡到数字的排列规律”做了铺垫。

4.观察对比。

在课本第116页中,例l和“做一做”是分开的,可是仔细观察对比后发现,例l的图形排列规律是前面的第1个图形移动到最后,依次循环;而“做一做”中的图形排列规律是最后的图形移动到最前面第l位,所以它们的规律正好相反。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例1和“做一做”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同桌交流,找出它们的图形排列规律。

5.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有位专家曾指出: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要有实效性,要有合作的必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合作是:同桌合作,用星星或动物头像在桌上按规律摆放,每人摆一行。看似简单,其实是精心设计。首先,这个同桌合作出现在观察主题图发现规律之后,学生对刚发现的规律还较生疏,让他们马上按这个规律摆东西有一定难度。其次,每人摆一行,不但体现了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评价,当有学生摆错时,另一个学生则提醒他,叫他改正,最后从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加深对新规律的认识。第二次合作是4人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入表格,最后,再把4张表格合起来,拼成一个大表格。这个活动难度大,要求高,在讨论的时候,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时候,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在这里得到体现和发挥;当4张表格合成一幅大表格时,学生充分尝试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第三篇: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单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形状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按照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希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知识延伸: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期待。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3

学习内容:简单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 课件<主题图>、幻灯片、图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示两幅水果图:一幅图是有规律排列的,另一幅图是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

师总结归纳,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强调有规律摆放的图形便于记忆。有规律摆放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揭示主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例1——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主题图:

(1)情景主题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揭示: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题图中的各种规律。并理解“规律”。

请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小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及方法。

学生展示:

图中彩旗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彩花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灯笼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圈出彩旗、彩花、彩灯、小朋友重复的部分。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组一组圈出进行验证。

3、总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一组一组 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4、教师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至少2次或2次以上,才能称为有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详细、具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找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同时利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圈出、画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5、巩固练习: 摆一摆:

(1)让学生自己摆出后面 2个图形: _ _

(2)指名回答摆了哪2个图形,为什么这样摆?

(3)同桌合作:你来摆,我来说规律。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强化了学生对找规律知识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拓展认知规律(学习例2——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闪一闪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自主完成课本例2的第(2)题3 1 3 1()——— ——— ———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经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找“规律”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对图形形状、数量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掌握到找规律的方法。】

四、闯关游戏

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课件对比出现)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上颜色。(第85页做一做)

第三关:火眼金睛(课件出示)。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四关:真假色——摆一摆(课件出示)。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由易到难,有梯度题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五、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并配有押韵的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之处?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七、附板书设计: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彩旗

彩花 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灯笼 至少2次或2次以上

小朋友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4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4710

(2)46810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

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页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情境挂图

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

11+()=(),肯定是11+5=16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

3、出示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

(2)96、()、24、12、6、3

[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

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安排了一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

学情分析

1、多数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找这样的数学规律:1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相同,这种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多一。2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拓展: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课上、课后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天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数目中间的物体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个别习题学生掌握地好像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一做综合习题就犯糊涂。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地较好。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布置联欢会场”──“填入场券” ──“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中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边的“桃柳夹岸”、商店门口的彩旗等有规律的照片。)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

师小结:这些照片中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们身边有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中发现

1.第一次探究

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

(屏幕出示未布置完的会场)

看了这个会场,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这些彩灯、彩旗和彩花挂的时候是有规律的,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大家已经发现了彩灯、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规律,但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学生汇报)

【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2.第二次探究

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展示布置完的会场。)

【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手拉手跳舞,并伴随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音乐停,10个小朋友静止。)

生1:跳舞的同学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2:我认为他们是按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3: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对。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你真会动脑筋,大家看。(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加深对“生3”的回答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活动中创造

1.出示入场券

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会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学生拿出课先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

谁来当验票员?(请一名学生上台验一验另一学生的“入场券”)——同桌互相验。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着老师做

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学生做

(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①跟着老师摆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好吗?

②自己摆一条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

(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创造一条规律。)

③小组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以其中一个小组摆的规律为例,我们来进行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等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从具体的动作中抽象出它的变化规律,用数字、图形等符号表示出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符号感”。】

(四)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红黄红黄红黄……”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多媒体展示欣赏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5、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但是,在我的实际操作与我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仍有不足,课堂中还应注意让生,中等生,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声音、动作、图形符号等来表现不同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能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引入情境

“六一”节快到了,羊村里的大肥羊学校准备开个联欢会,瞧,这懒羊羊和喜羊羊布臵的教室。(出示电脑图片)

2、引起争议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臵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3、引导交流

4、引出目标

同学们都认为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比较漂亮,为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有位同学说喜羊羊布臵的小旗是按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至少3次以上的,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找一找、认一认一些简单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进行创造。(揭示课题)

(二)探究中认识规律

1、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大肥羊学校最后决定用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来开联欢会,喜羊羊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们来参加呢!瞧,现在他们已经高兴得又唱又跳了。请仔细观察图,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谁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

2、猜一猜,说一说

①大家真不简单,图上的规律都找着了,根据它们各自的规律,你能猜出后一个是什么吗?请把书翻到88页,自已完成例1,比比谁圈得又对又快。

②汇报交流:花有什么规律?灯笼呢?……指名回答。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规律,也就是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还能根据规律猜出接下去的应是什么。

(三)运用中理解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画一画

①孩子们想不想参加喜羊羊它们的联欢会呢?那就要闯过喜羊羊设臵的智力关哦,大家有信心吗?(出示挂图:例2例3)这就是喜羊羊它们设臵的联欢会的两种入场门票,也就是书上的例2、例3,只要你按门票上的要求画对了、涂对了,就能来参加联欢会了。同桌合作每人完成一道题,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对了吗?对了就来参加,如果错了,你就帮忙教教他好吗?先看题目要求:例2要求大家接下去摆,你认为摆什么就画在横线上,例3是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赶快动起来吧!

②交流评价: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a.门票1:接下去摆什么呢?为什么?你们同意吗?通过你的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参加吗?

b.例3:说说接下去涂什么?为什么?**检票员,你认为他涂对了吗? c.你们都涂对了吗?看来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吧。

2、第二关:涂一涂,摆一摆

①大家已经来到联欢会上了,喜羊羊想让我们也表演个节目,可他不知该让谁来表演呢?于是喜羊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出了一道题,谁做错就要上台表演。(课件出题:a.例3的做一做:涂一涂,要求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涂错了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②交流评价: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涂错的同学请上台来。(都对啦,看来大家对新知识规律掌握的不错)

(四)创造中深化规律

1、排一排

我提议我们来个小组唱吧!先排个好看的队形。(请5男5女上来,指名一个排队。)

你还能变一变,排出不同的规律吗?人数不够的你再请下面的同学上来。

2、你能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这一队伍的规律吗?

3、画一画

大家不但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规律了,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有规律的图形。同桌先商量要按什么规律画,再动手合作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的规律多。

①哪个小组最勇敢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组吗?(他们组真会创造啊)

②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啊,真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能根据自己摆的规律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③请各小组长拿高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你们组完成了吗?请仔细看,这样有规律吗?为什么?

④小结:对啊,要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三次才叫规律。同学们真聪明只用彩笔就画出这么多有规律的美丽图案。课后我们就用这些图来装扮教室吧!

(五)生活中欣赏规律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你能介绍给大家吗?(课件出示图片)

大家介绍的真好,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事物。

(六)延伸中体现规律

1、反思: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认识了规律,还会创造规律,更是认识了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2、延伸: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联欢会,眼看六一节就快到了,我们也来开个联欢会,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联欢会中都要有所表现,让规律为我们的联欢会服务,请同学们先做好以下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臵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或是为小组唱、合唱设计队形等等。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找规律》数学教学设计

2.找规律教学设计

3.课文《找规律》教学设计

4.《找规律》教学设计

5.找规律教学设计精品

6.《找规律》数学教案

7.数学找规律的评课稿

8.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9.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么排列的呢?第一个是谁?最后一个是谁?两端都是谁?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要多1(板书:要多1)反过来,处于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要少1(板书:要少1)。]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三、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这是马路的一边,有电线杆和广告牌,仔细观察它们是怎么排列的?谁是两端的物体,谁是中间的物体?现有25根电线杆,那么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四、拓展规律: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课件出示,一起交流。师: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柳数和桃数相等)为什么会相等?(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首尾相连的图形,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接下来我们再看两幅图。(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都是封闭图形。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桃树?小结:在封闭图形里,如果两种物体间隔排列,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现在同学们知道刚才哪一个答案正确了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智慧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串漂亮的智慧星,你们想看么?(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颗星)

这一串智慧星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两颗是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那下一颗智慧星的颜色,你能试着猜猜么?(指生猜色)

这几个小朋友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智慧星,他们的颜色可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接下来一颗会是什么颜色呢?(指生猜色)

小朋友们已经看到了一颗黄星一颗蓝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如果老师让你猜接下来两颗星的颜色,你还能猜得准么?(指生猜色)

2、将一串智慧星贴在黑板上

师:我想把这串漂亮的智慧星奖励给课堂上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今天可要加油啊!

3、揭示猜星窍门,感受其中的规律

师:刚刚我们在猜得时候,发现一开始有人猜错了,但后来猜得越来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出现。师同时在黑板上将每组用虚线分开)你们都是这样想的么?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像这样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生读)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许多,你们想找出他们的规律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课件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小学生联欢主题图 ⑴ 观察思考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在教室的上面挂起了漂亮的彩旗,彩花和灯笼,这些装饰品把教室打扮的多美呀!小朋友们也围成了一个圈,正开心的做游戏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⑵同桌讨论

师:轻轻的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看谁发现的多!⑶逐一说图中的规律(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一××重复出现。】 ⑷师小结(将所有有规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我们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像彩旗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课件点击圈出这一组),彩花的一朵绿花一朵紫花(圈出),灯笼的一盏紫灯笼一盏蓝灯笼(圈出),小朋友的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圈出),以及黑板上的一颗黄星一颗蓝星,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在第一组黄蓝星下板:一组,齐说)

当我们找事物排列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按一组一组(师在屏幕上指出)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他们是有规律的排列。当然,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最少要重复3次,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找出他们的规律。

2、深化找规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几幅图的规律都找到了,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你们还想找么?看谁的眼睛最亮!【××是一组,重复排列】 ⑴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色的一正方体一圆柱(猜最后一个)⑵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黄红三角图(猜后面两个三角的颜色)⑶形状和颜色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猜中间两个)⑷形状,颜色,数量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个蓝正方体两个红正方体(猜后面两个)一个蓝正方形三个红三角形(猜中间四个)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⑴自己尝试摆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若干)

师:小朋友的眼睛都很会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些图形在形状,颜色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那你们的小手是不是一样能干呢?你们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么?拿出学具自己试试吧!⑵师随机选取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⑶小组互相欣赏(欣赏周围小朋友摆的作品,试着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动手涂色,深化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用学具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那你们能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么?

⑴指导生拿出彩笔涂书上89页下面的做一做

这有两排图形,每排图形的形状都相同,请你拿出彩笔给这两排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吧!

⑵幻灯展示个别学生作品(2个)

⑶同桌互相欣赏(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涂的颜色有规律么)⑷展示老师涂色作品(正方形图)

三、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还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有规律的排列。

⑴引导学生不出声,自己在心中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⑵老师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看你刚刚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四、拓展提高,探寻声音动作中的规律

⑴跟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也可用小手拍出有规律的声音,你听„(师拍)⑵也可以做出有规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示范动作)⑶还能怎么做?你自己也来试试吧!(个别展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找了图形图案和一些事物的规律,其实在数字王国里也有很多规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六、板书:

找规律

教学反思:

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个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最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慨念,老师应引以为戒。

下载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23

    课题:找规律 执教教师:叶金莲 指导老师:张忆 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下P85《找规律》 二、教学设想: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

    一下 数学 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 于曼 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册81页“找规律”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

    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 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朱诚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第4题。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