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第一篇: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湖南省澧县八中

许忠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解题

1.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

2.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3.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感知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疏通文意。2.师生交流,解疑答疑 见PPT课件 四.自学检测

1.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文中提到自己“握发吐哺”的经历与“桀纣亡身”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要谦虚谨慎。3.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4.文中提到的六种美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怎么理解? 明确:宽—宽容,宽以待人; 俭—勤俭节约

卑—谦虚谨慎;

畏(威)—时刻警惕,居安思危 愚—大智若愚;

浅—重才不露,守拙以清心 5.在周公大段诫子的话中,论点是什么? 明确:“往矣,子无以鲁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段话的论点,即告诫儿子不要怠慢、轻视人才。

6.本文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1)、“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是正面阐述:首先用实例说明,周公以自己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诫子;(事例论证)

(2)、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即遵循的六种“谦德”。(道理论证)

(3)、“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是反面论说。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7.得出了什么结论?

8.末句“可不慎欤”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定的语气。五.文章赏析 1.归纳文章结构 见板书设计

2.伟人都有值得我们追寻的地方,哪你觉得周公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作答,多正面鼓励。

周公

(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土,大智若愚,对晚辈能够进行谆谆教导。)3.主旨探究

周公用自己握发吐哺、礼贤下士的事实告诫儿子:贵为君王,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六。探讨延伸

1.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参考:(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

(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2.你如何看待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它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

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更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

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七。课堂小结

1.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2、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语言得体、恳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有说服力。八。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见PPT课件

第二篇:《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五、小组合作探究

分配任务:探究方案:

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

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全文: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第三篇:周公诫子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五、小组合作探究

分配任务:探究方案:

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第二组:研究结构——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

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全文: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第四篇:周公诫子注释及原文

作者陈师道因家境贫寒,无力养活妻儿。其岳父在元丰七年携师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陈师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转,一家人始得重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公诫子翻译及原文,欢迎来参考!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第五篇: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

周公诫子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1、卑:低下。

2、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3、聪明:指明察事理。

4、恭:肃敬,谦逊有礼。

5、贵:地位显要。

6、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7、荣:荣华显贵。

8、睿智:聪慧,明智。

9、慎:谨慎,慎重。

10、畏:同“威”,威严。

11、由:奉行,遵从。

12、愚:愚拙,不巧伪。

13、哲:明智,聪明。

14、尊盛:位高势盛。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队伍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附《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五、小组合作探究

分配任务:探究方案:

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

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全文: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下载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公诫子》《教子有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20—23小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共5则范文)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

    周公诫子的阅读题答案5篇

    人生的道路上,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知识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公诫子的阅读题答案,欢迎来参考!(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

    周公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周公诫伯禽原文翻译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文章讲解了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周公【原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成诵,聆听先......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在讨论交流中做到文从字顺的翻译。 3.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勤学立志,宁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