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时间:2019-05-12 17: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的风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的风筝》。

第一篇: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江苏省海安实验小学 武爱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1小节。

2.通过刘老师放风筝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可贵精神,以及 作者对他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对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的理解、感悟。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1.读下列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幻灯片1)女娲造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撑地 跳跃 旋转

手持线拐 翱翔盘旋

撒脱手

生交流,师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风筝

师:刘老师笑谈腿疾时的乐观、风趣;上课转写板书时的跳跃、旋转都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里,三十年来作家苏舒扬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深地思念您,思念您„„(幻灯片2)。

然而放风筝的情景更是感人至深。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苏舒扬的追忆继续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师:(幻灯片3出示)用心朗读第6到9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写下你的感受。

生读,写感受。

2.交流:刘老师放风筝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交流,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时通过朗读表现。)3.品悟第8节

预设一:从刘老师亲手制作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精美的风筝,可以体会到他很有生活情趣,热爱美好的生活。

师:他虽然残疾,但是同样可以创造生活。

预设二:从刘老师“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幻灯片4)可以感受到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很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我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决不肯”写出刘老师的不放弃的精神。师:他虽然残疾,但是同样可以参与生活。齐读。大家把“决不肯”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预设三:从刘老师“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而是同我一样的少年。”(幻灯片5)可以体会到他有一颗阳光、健康的心,他身老而心不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师:他虽然残疾,但是同样可以享受生活。

体会和感受“漾”的丰富含义:字典上的释义“液体太满而向外流”。文中指什么呢?能换为“露出”吗?

你曾经看到谁的脸上漾出甜蜜的笑?(在什么情况下?)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得很美。

师:这样的快乐、甜蜜真的很难用词语来描绘,这是情不自禁的笑,这是心满意足的笑。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谁来展示一下? 指名读。相机指导。

渗透学法指导:1.边读边想象画面。2.入情入境,你就是文中的刘老师。让我们来分享刘老师的快乐吧!女生读。男生读。

师:刘老师乐观,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里,30年来作者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幻灯片 6)

师:是啊!刘老师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令我们感动,追风筝的情景更是震撼人心。4.出示第九小节。(幻灯片7)

预设1:“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充分体现了刘老师的不畏困难和乐观,忘我的快乐,他虽然残疾,但是同样可以热爱生活。

预设2:“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可以体会到他那难以言说的幸福,多么自信,快乐,忘我。

预设3:从“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可以体会到他自我挑战的精神。

现在,你就是刘老师,我是和你一块放风筝的学生,我想问一问你—— 刘老师,你的腿脚不便,你为什么要松开线绳呢?(自我挑战)刘老师,风这么大,你能够追得上线端吗?万一摔着了那怎么办?(不服输,执着,有志者,事竟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同桌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师生评价。

再来读一读。(激情洋溢,深情并茂)

4.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来合作朗读。(引读)是啊,刘老师忘记了自己的残腿: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幻灯片8)

刘老师忘记了自己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残疾老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幻灯片8)

刘老师忘记了生活的坎坷: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幻灯片8)

5.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作者苏舒扬这样真诚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幻灯片9)

师:孩子们,笑谈腿疾,转写板书(红笔点笑、转),那放风筝这儿用哪一个字好呢?讨论一下。(畅所欲言,板书“乐”)

三、品味心声,深化思念

1.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请同学们默读10节,“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拿出笔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默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2.质疑:

预设:(1)为什么说是“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谁能帮帮他?联系前文想一想,文中几次出现了“圆木棍?

师:圆木棍不仅支撑了刘老师的身体,也支撑了刘老师的乐观,自信。(2)作者想念刘老师,30年了为什么不亲自登门拜访刘老师呢?(先搁一搁,还有问题吗?)

(3)这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也许对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有帮助。

3.出示苏舒阳的经历简介(幻灯片10),感受刘老师对他的深远,“永远”的影响。4.作者真的没有见到刘老师吗?(不,见到了,在心中默默地见到了。自己和刘老师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师:30年的光阴并没有尘封这一幕幕往事,这一个个细节,自己在心里早已和刘老师见了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

5.刘老师放上蓝天的仅仅是一只又一只普普通通的风筝吗?那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包含着什么?体现着什么?(.载着这只理想的风筝,苏叔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病魔,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5.追问: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上课,放风筝„„是他那乐观、坚强的精神,板书:乐观、坚强)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是一生的,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一只理想的风筝。

6.请同学们再读第10节,说说读到了作者苏舒阳的什么情感? 交流。(思念,赞美,敬佩)

读到这里,也让我们的心饱胀着浓浓的敬意与感动。最后让我们再次奏响这永恒的思念之歌: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幻灯片11)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作家苏舒阳深情地呼唤:

(幻灯片11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这是作者源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幻灯片12)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许多人跟大家一样,读了课文,笔随心声,激动不已,写下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幻灯片13)

理想的风筝

凭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

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

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

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

那自由飞翔的风筝,放飞着你的理想

你追逐的身影, 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师配乐朗读。师生一起读。

五、总结延伸,深化主题。

师:孩子们,文学宝库里有许多写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的文章,课后请大家读一读,相信你受益匪浅。(幻灯出示15)推荐课外书目:《我的老师》(魏巍)

《藤野先生》(鲁迅)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刘老师 转写板书 乐观 坚强

乐放风筝

第二篇:理想的风筝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再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一、导入: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板书:22 理想的风筝?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关心学生:(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

②填写:(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出示自学提示:默读,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1)放风筝(2)故意撒手……(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过渡: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六、总结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刘老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结尾: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但我坚信我的刘老师他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向人们展示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在这个季节里放过风筝吗?这时候,作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

(二)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如《理想的风筝》写的是什么内容?谁的理想?什么样的理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

(二)检查、积累字词,理解意思。

(三)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找出描写春天景色的语段。

1、指名找出文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内容,读一读。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引导体会。

(1)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2)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

3、指导学生读出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气。

4、讨论。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5、交流所得。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永远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切常常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6、总结学法。先找出相关语段,再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描写刘老师工作和生活的有关部分。

1、运用上述学法,学生分组讨论。

2、交流相关语段。

(1)他只*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2)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

(4)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

3、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只*”“一支”强调重读,突出动词“撑”“离”“急速一转”“再转”,读出对刘老师顽强精神的敬佩之情。)

5、讨论。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6、交流所得。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更热爱生活;反之,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人,才热爱工作,二者密不可分。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过渡语: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一)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指名读。

2、作者当时正当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面对生活呢?

3、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

4、齐读。

(二)“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指名读,说说“功德无量”的意思。

2、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他的刘老师“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呢?

3、有感情地朗读,突出带点的词。

五、总结扩展,布置作业。

(一)默读课文。

(二)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学得认真,谈得精彩,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我们也要像刘老师那样做一个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人。

(四)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的人”为题的短文。

板书设计:上课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1找同学读这件事。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放音乐)思念你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一、揭示课题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意图:

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意图:

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2)学生汇报。例:

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

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3)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作者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1、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作者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2、品读“写板书”。课件出示指名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为老师担心,同时也被老师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配乐指名读——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读读那激动人心地旋转和跳跃吧。齐读。生活方面: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了,然而,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放风筝)

1、找到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指名读,并谈体会。

3、配乐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刘老师残疾了,可他没有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刘老师笑着,学生接读“叫着”,拄着拐杖,学生接读“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二)情感升华,畅谈感悟意图: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过程:

1、出示配乐图片,学生回味思考。

刘老师就象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也像一曲催人奋进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灿烂的笑容吧。课件播放音乐图片。

2、学生畅谈感悟。

师总结:风筝带着刘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越飞越高,刘老师顽强、执着、热情的完美品质在作者和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五、拓展延伸

意图: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领悟写法

“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问题,让我们了解到他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中乐观向上的完美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让学生难以忘怀,才使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作者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刘老师的呢?

1、同位讨论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汇报

3、小结: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怎么能不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作者抓住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正是这样的描写,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第三篇: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这篇写人的文章选取借景烘托、事例典型、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深地怀念之情,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领悟文本的美我用最“平常”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读、自认、自思、自悟,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努力达到“不平常”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学到了写作的方法。

教学课题:《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曾经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抓住三个事例来写——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飞风筝来表现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了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刘老师热爱生活、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

3、了解课文、深入细节,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表达中心思

想以及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抓住细节,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点拨 学法:品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风筝。我们先来认识几种风筝。

出示课件展示“哈氏风筝”、“风筝魏”、潍坊风筝、“六角板鹞”,老师做简单介绍。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谁来说说你放风筝时都有什么感受? 过渡:其实无论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无论在什么地方放风筝,人们在春天放风筝,无非是放飞一种心情,一分快乐,一分成就,有的时候甚至放飞的是一份理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做:理想的风筝 板书:

22、理想的风筝(zheng)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边板书边强调“筝”的读音和写法。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2、介绍作者:苏叔阳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高度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中心词是什么?理想。

你们能不能围绕中心词提出自己的疑问呢?

3、出示预习题,养成预习习惯的培养。

4、讲解多音字:转 翘 撒

出示课件 转,zhuǎi转文,说话的时候喜欢用文言的字眼。出示课件 翘,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出示课件 撒,(把读音标注在书上)

出示课件

5、读词语,认识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通过预习,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板书:写人。写的是谁呢?

写的是作者三十年前的令作者深深难忘的刘老师。板书:刘老师。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人物的品质和特点。板书:事例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抓住那几个事例来写刘老师的呢?

1、笑谈残腿

2、转写板书 工作

3、放追风筝 生活

师通过板书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4、过渡:学习课文,初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理想的风筝》,课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是个怎样的人?

5、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你想用哪些词语?

坚强乐观,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生命顽强,热爱生活。从这些词语我看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的很认真。

6、过渡:俗话书,读书贵有疑,疑能得效益。那么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能提出来么?

同学们在课文中可能还有很多地问题,这里就留下来在我们进一步的阅读中去思考,如果到课文学完,你还没有明白,我们再提出来在交流。好么?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苏叔阳在离开母校近三十年写下了这篇感念恩师的文章,那么课文中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悟。

1、作者不见刘老师近三十年了。但是教室里的那片笑声还回响在耳边,在笑谈残腿这件事中,你抓住了哪些重点词句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说一说?

神态,笑,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语言,幽默,自嘲 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嘲。

一般人都害怕别人提到自己的缺陷,可是刘老师不仅谈且笑谈,这些都来源于什么呢 ?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笑着调侃自己的残腿,是要有勇气的(还有么:生命的顽强)

读:谁来读读刘老师笑谈残腿的这个故事读出他的这种幽默乐观热爱生活,和生命顽强表现出来:只是有一次…….2、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行文的省略,笑谈残腿前面的故事,刘老师是笑谈残腿,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谁能发现情感变化的真正原因呢?

读:有三次情感的变化,能把语言内在的味道读出来,就是你阅读能力的表现,谁能读出这三次情感的变化?

指名读,整体读。

3、这段不仅抓住刘老师的语言神态,还抓住了刘老师的什么来写?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感受刘老师的生命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回到春景,景中赞人。

1、在学完了第4自然段后,联系第2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在这一自然段中,从“心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谁的影子?“连翘花吹奏着生命之歌”其实连翘花赞美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工作 笑谈残退

转写板书 热爱生活 生命顽强

生活 放追风筝

写人 事例 神态 语言 外貌 教学反思

今天,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著名作家苏叔阳的作品《理想的风筝》。上完课后听了各位老师给我的评价,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我对我上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读得充分,重视反馈。

这一次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之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生:先读生字,读准确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句子读正确、通顺,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三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写到圆木棍和放风筝的句子。每次读后,我都安排了反馈环节,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效能。

二、互动生成,长文读短。

“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的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予以点拨。

三、明晰文章思路,写作指导水到渠成。

课前,我对教材作了反复研读,预设感悟文本环节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作了适当取舍,力求突出课文的重点。课上我紧紧抓住作者对这三件事的叙述,让学生明确写人离不开写事,人物的性格要通过事情来表现进而引入“转写板书”这一部分的重点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潜心品读,体悟其中况味。

诚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了《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比如:教学设计时,原本打算在结课环节,引入作者的生平材料资源,配乐介绍,点明他的学业、工作、品性等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然后存疑:刘老师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使他成了学生的精神领路人,深深地影响着苏叔阳?这个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视听,激起探究欲望,能够为下节课作厚实的认知与情感铺垫。但思前虑后,最终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遗憾。的确,正因为课堂教学艺术有缺憾,才显出它的真、它的美!也正因为这种缺憾,才使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如此执著地追求着……

第四篇:理想风筝教案(范文)

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进入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问题似乎更有亲和力,更能感动学生,引发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感悟。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

【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引导学生角色体验感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渗透在课文之中,在品读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谈感受,通过感情朗读来更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刘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之后,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11自然段是一个串联课文情感主线的切入口,从导入课题到每个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环节,始终围绕着第11自然段进行,可以让学生随着作者的回忆,时刻沉浸在作者飘飞的思绪之中。】

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引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置留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一课》、《我的老师》。

(三)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板书设计: 27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重点指导“筝”的音、形、义。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词语学习。

【板书】

女娲造人

捏、甩

酸涩 慷慨激昂

屈辱

哽咽 眯、瞪、瞧

沉醉

清晰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1、读着这些词语,你想到了文中关于刘老师的哪件事?

【相机板书】笑谈残腿

讲课生动

当众提问

放、追风筝

2、随机进行字词训练。

①给“激昂”加拼音,强调隔音符号。

②“咽”的三个读音:咽(yān)喉、吞咽(yàn)、哽咽(yè)③“眯、瞪、瞧”都是与“看”相关的动词,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④结合生活情境,用“沉醉”说话,并据此总结出词语意思。⑤分析“翩翩起舞”、“气喘吁吁”的构词形式,并拓展一些这样结构的词语。

3、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当堂讨论解决。

四、理清脉络。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件事?(4~10自然段)

2、快速浏览课文,如果给这部分内容分层,可以怎么分?

(按地点不同分,找过渡句分,按主次分等,能说出依据即可。)

3、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些什么呢?相机给文章划分段落。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继续学习第26课《理想的风筝》。

二、品析文本。

(一)课堂上的 刘老师。

默读文章第4—6自然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再反复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看看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下面为预设,课堂上将依学生回答相机调整顺序。】 ①乐观的刘老师 抓“笑”

别的残疾人都害怕别人谈及自己的缺陷,而刘老师却敢于拿自己的缺陷来调侃,来自嘲,怎能说他不乐观呢?可这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呢?(内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爱、直面生活的勇气)

所以当听完他讲述自己残腿的故事后,同学们先是“腾起一片笑声”,他们是被刘老师的幽默逗笑的;而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他们为刘老师的残腿而伤感,同情刘老师;最后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因为他们为刘老师的乐观、坚强而深深地感动了。②敬业的刘老师。“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③讲课生动的刘老师。

④知识渊博的刘老师。

⑤循循善诱的刘老师。抓“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句。

他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紧张着学生的紧张,这样的老师怎能不令人难忘?难怪“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二)生活中的刘老师。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请同学们赶紧走入文中,去寻找、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拿起笔来,画一画,标一标,写出自己的心得。①心灵手巧的刘老师。抓“他的风筝各式各样”

②乐观坚强的刘老师。抓“决不肯”,“总是”,“最幸福”。③有童心、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抓“故意”,体会他的童心未泯;抓“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体会他的乐观坚强(此处结合刘老师的外貌描写深入体会);抓“终于”体会他的永不放弃。在交流感悟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曾说过:“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你觉得刘老师有着怎样的一颗真心呢?(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是啊,对生活强烈而执着的爱,是他所有表现的根源。

(三)升华思想,解读“理想”。

1、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是啊,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想象练说】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老师,于是„„

2、老师想问,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那他放飞的是什么呢?(乐观坚强的品质,对生活纯朴、强烈的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这一切,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田。

所以,【课件出示】

在文革期间,作者苏叔阳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由大学教授沦为伞厂工人,在工长的呼来喝去中,他备受折磨;在众目睽睽之下,他顶着用卫生纸做的帽子,挨批斗,遭棍打,甚至游街示众。在那个年代,有很多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苏叔阳不会,因为„„(学生结合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1994年4月,作者苏叔阳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他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抗癌十多年,苏叔阳几次三番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笑对人生,依旧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创造了人间奇迹。这是因为„„(继续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3、是啊,已经近三十年没有再见到刘老师了,然而 【课件出示】齐读

“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所以,作者在自己文集的总序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六卷本)总序

第二课时

二、反复品读,互动探究。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细腻传神,试着找几处读一读,揣摩这些地方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腻。

2、小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重点探究。

1、第一段重点探究。

(1)欣赏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2)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想起……想起……)

2、第二段重点探究。

(1)这一段写了刘老师的哪两个方面的情况?(在课上讲课和在课后放风筝)(2)有感情地读刘老师在课上讲课的情景。

(理解: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板书:身残志坚)

(理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酸涩”指内心的辛酸苦涩。刘老师遭遇不幸,截去了左腿,还用女娲造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笑声。笑过之后,会想到老师的悲苦和快乐,激发哀悯和同情之心。“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表现了同学们尊敬、难受和激动的心情。(3)读刘老师在课余放风筝的有关内容。

(理解:刘老师课余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4)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联系?

(体会刘老师课上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都展示了他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生活)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加深感悟。理解:他笑着 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女娲氏造人的传说的一些内容。

3、第三段重点探究。

(1)离开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估计有两种可能。(倘若……倘若……)(2)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3)两处省略号的理解。

4、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四、总结。

1、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中的“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

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恰当的感情。

3、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4、作者是怎样写出刘老师的生活乐观、工作认真地?

(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品质)

五、作业。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生活

第五篇:理想的风筝

26、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

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基础过关

1、给生字注音: 天穹()

女娲()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膝()盖

连翘()花

2、字形我能辨(选择正确的字。)慈(详 祥)

(映 印)像

强(壮 状)

枯(燥 躁)(仰 昂)望

(决 绝)不肯

(健 建)壮

3.词义我能懂。(我会通过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词语。)

厚道()

倘若()

酸涩()

注视()舒展()仰仗()

4、填上合适的字。

不()自主

扶()直上

年过半()

()()无量

()()起舞

气喘()()

5、填上合适的词

()的风筝

()的圆木棍

()工艺品

()的右腿()的感情

()的笑

()的冬季

()的快意

二、读课文

1、想一想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2、读课文8、9两节填空。

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b.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 飘)上心头。理由:---------c.他脸上(浮 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理由:---------

7、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请你在文中找出运用下面描写方法的句子。①外貌描写

-----------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古诗《村居》,配乐朗读。

2、春天可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课文预习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1、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2、听读后质疑,解疑。(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3、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感悟。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

(三)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的刘老师。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三、拓展延伸 主题升华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课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下载理想的风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的风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礼贤二小 侯丽平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和刘老师在一起......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 廖华更新时间:2014-1-12 22:34:46 理 想 的 风 筝 安源区八一小学 廖华 教学目标: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文......

    《理想风筝》说课稿

    《理想风筝》说课稿8篇 《理想风筝》说课稿1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梁家焉小学刘兴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2、深入......

    理想的风筝专题

    理想的风筝 教者:唐斌全 教学目的:从典型事例中体会刘老师的精神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择典型事例来写人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通用)范文合集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

    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合集]

    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

    理想的风筝教案集锦(最终定稿)

    理想的风筝教案集锦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