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7: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第一篇: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

古诗两首

第课时

总第个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篇:06000050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第课时

总第个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第三篇: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

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三、总体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学生的合作、多次尝试自悟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反复、交流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一)分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发展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下限目标(基础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大概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五、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个别化对象分析:

C层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还没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的朗读不连贯、断断续续,需要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同时,这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的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一点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七、教学方法

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九、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看本课教学目标(出示目标)。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师简介叶绍翁,课件出示

二、第一次尝试读古诗、学字词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理解古诗,感情朗读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6.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第三次尝试背诵古诗

1、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背诵展示

五、当堂巩固训练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萧萧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____代作者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萧萧:____________ 挑 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第四篇:六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体会诗人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诗歌寄托的情感,即:所托之物言之何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背诵托物言志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二、检查预习。

1、分别指名读《石灰吟》和《墨梅》,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2、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焚”“砚”

A、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焚”为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上下大小均匀,下部撇捺舒展)(“砚”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提醒学生:左小右大,“见”撇画稍长)B、教师范写。

C、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学生书写时要时刻提醒坐姿及握

笔姿势)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知诗人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2、解诗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3、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交流疑难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配PPT介绍石灰的开采过程)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击,撞击。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4、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师小结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理解字词: 墨梅:本文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淡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二、理解诗意

1、集体交流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3、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写法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拓展

说说其它描写梅花的诗(PPT展示)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七、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高洁、坚贞

第五篇: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 古诗两首苏教版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1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会写“乃、随、潜”等7个生字。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杜甫)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二.自学。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3.指名朗读,正音。三.导学。

1.师范读,生齐读两遍。

2.师:同学们已经读了《春雨》这首诗,觉得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一场雨?

生:描写的是一场好雨。

师:什么样的雨才是好雨呢?

师: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下的雨就是好雨。

生:不耽误人们做事、生活的雨,比如夜里下的雨是好雨。

生:能浇灌花草树木的雨是好雨。

3.师:《春雨》这首诗中的“好雨”有这些特点吗?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这场雨是夜晚下的,不妨碍人们工作、休息。我们是从“随风潜入夜”看出来的。

生:这场雨正是庄稼需要的时候下的,吓得很及时,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1 古诗两首》

生”看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诗的意思。“知”:知道。“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4.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这场雨能浇灌花木,我是从“润目细无声”中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场雨好在不是太大呢?

生:“细无声”(师点头赞许)

生:“潜入夜”

师:潜入夜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潜入夜”是在夜里悄悄地来了。这样的雨不会太大。

师:“潜”:暗中。“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四.练习。

1.出示:乃 随 潜 润 细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乃”是鼻音,“随”是平舌音,“潜”是第二声。(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学生口头组词。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时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导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3.揭题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1 古诗两首》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a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二.自学。

1.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2.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三.导学

1.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2.齐读这两句诗。

3.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5.齐读这两句诗。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1 古诗两首》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四.练习

1.指导生字,出示:晓 眠(1)读准字音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口头组词。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2.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五.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春雨》 《春晓》

喜爱春天 爱春惜春

教后记:

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而《春晓》则侧重对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在备课的时候,我感受到无论是生字还是重点词的意思,第一首诗都比第二首难度大一些。因此将两首诗分两个课时分开教学,并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相关题目,及时反馈。

《春雨》这首诗早在《经典诵读》中就背诵过,对于生活中好雨的特点,大部分孩子也能说出一二,但是联系到诗句所写,很多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诗意,更不提诗人说要表达的情感。《春晓》也是,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珍惜春光的感情。

下载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600004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下册20 《古诗两首》

    【六年级语文下册 潘立辉】 20.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

    古诗两首语文教学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学教案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5.默写。 教学重......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教案

    20、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

    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古诗两首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诗歌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说话、想象能力。教......

    古诗两首教案

    2 古诗两首 ①草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4.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

    古诗两首教案

    25 古诗两首 一、授课时间 二、课题:25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