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讨论帖子精华
模块2帖子:三维目标孰轻孰重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应该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如果教学内容是一堆糙石,教学目标是最后的作品,那么学生就是雕塑家。雕出什么样的艺术品,取决于糙石的形状,材质,还取决于雕塑家的灵感与天赋。因而具体到教学中,不应是三个目标并重,一成不变,更不应所有的学生制定出同一的目标。否则的话教学就会陷入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鉴于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我认为美国的这个《灰姑娘》教学案例非常成功,因为这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该老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作为重点,引导生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多角度评价人,使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该节课其他两个目标也有体现:例如通过问题引导达到理清情节,完成认知目标;教学过程更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学生的说、学、思。让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三维目标主次分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以认知目标为重点,强化知识忽略过程,只求成绩把情感目标永远放在末位的局面。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局下,我觉得情感目标在今天这个社会首当其冲应放在首位,如果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了,自然就会正确对待学习,就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其他两个目标何愁不能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坚持把情感维度目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教学高一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我就让学生把日本与我国进行对比,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让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角度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决心赶超日本。最终以情感目标为主线,认知目标为辅线贯穿整节课。整节课学生活跃,既受到教育又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模块2回帖:
同意这位同行的看法,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去享受学习的过程。“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灵魂,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另外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吃透教材,准确的确立三维目标,深入挖掘教材的智趣因素,灵活地组织教材,并事先了结学生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到成竹在胸,心里有数。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我认为三维目标没有孰轻孰重,他们是课程内容的反映,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的课程侧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样有的课程注重情感态度的教育,想让同学们体会课程的灵魂。老师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及时调整,让课堂成为目标落实的基地。
我同意你的观点。《灰姑娘的故事》教学中,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升。你的地理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为国做贡献的决心。
模块3帖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多媒体技术正大量引入教学领域,但是在提倡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二者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但传统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简单方便,不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投资少,可直接讲解,省掉学生探究的时间,特别是对需要记忆和熟练技巧的问题很有效。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起注意。但它对某种特定的教学也不可能是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应有机结合。
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我在制作课件形象地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们对重点知识进行反复记忆。例如,在讲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时,我提前搜集一战、二战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战争的壮观场面,学生有了感性的认知后,我重点讲解和平与发展等重要知识点,并让学生们根据知识框架反复记忆,效果很好。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二者有效结合可弥补彼此的不足,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模块3回帖:
现代教学媒体产生的教学效果确实很大,而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也不错,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才有效,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注重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互补。同意田老师的观点!要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考虑,是否适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也并非哪个人都会用多媒体教学,也并非有了现代媒体就不需要传统媒体了。两者要有机结合使用,否则现代媒体使用不当还不如不用
同意张老师的观点!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手段,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为用而用,流于形式,或是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模块4帖子:课程资源积累,让教学尽善尽美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每位教师,由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变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角色。
这就向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每位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课程资源的积累则可以更好的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我在短短一年多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资源积累的。
《教师教学用书》是最好的教案。在讲授新课前,我会认真的研读教参,里面的教材解读是对课文更深的挖掘,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则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所在的学校每周三下午是年级组文科大教研活动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同时,他们也会指出我们这些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欠缺以及努力的方向。前辈宝贵的教学经验无疑是最珍贵的课程资源积累。
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平时我还爱浏览一些优秀的网站,像什么百度文库、小小网、豆丁网、、中学教案课件网等等,我都是它们的常客,获益颇丰......通过这些网站,可以吸取精华,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同时,博客也是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上面,有老师的教学随笔,箴言,教学方法等。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课程资源积累的方法与途径,但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这些积累可以为教学服务。总之,“凡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是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树立了新的教学资源的理念,勤于动脑和动手,加之国家不断的大力投入,我相信,收集教学资源的渠道会更通畅,更宽广,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凡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是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树立了新的教学资源的理念,勤于动脑和动手,加之国家不断的大力投入,我相信,收集教学资源的渠道会更通畅,更宽广,巧妇再也不用为无米之炊发愁了
模块4回帖:
同意张老师的观点!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任重道远,其中也难免困难,譬如仍以学分衡量学生优差的现状使得教师疲于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许多好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机会发挥它们的应有价值。我们教师也只能尽力而为。我在高中教政治是菜鸟一个,平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收集政治教学资源:
1、成套收集高中政治教案书
我收集的教案书有《鼎尖教案》、《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价》、《高中优秀教案》《志鸿优化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我认为每套教案书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使用时可以互补优势,这样可以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教案。
不过目前我觉得这样成套收集教案开销比较大,学校不给报销啊,心疼!我想,要是以后能找到类似的成套电子书也可以,E书总算便宜一些。
2、收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我特别喜欢北师大附中梁侠老师的讲课风格,她本人也是高中政治的学科带头人,我会将她得讲课实录全部收集到收藏夹中得“梁侠老师”中,这样方便观看,随时可以添加新收集。
类似于“梁侠老师”的文件夹我还建立了“优秀政治实录”用以收集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秀课堂实录。
我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好的找不到缺点,反正我受益良多哦,所以强烈推荐。
3、收集报纸
我订阅过《人民日报》,每个月末会将本月的日报装订成册这样方便查找。
这样好是好,可以说“大而全”,可以提供连续性的资源,内容具体,导向明确。不过这种报纸天天有,体积庞大,十二个月下来,我的书柜里挤满了旧报纸。我发愁新报纸往哪放呢?
所以我考虑,下一步,我得改订《半月谈》了,少而精,方便案例抽取,体积也小。我可以到学校阅览室阅读《人民日报》,有能用的地方,摘抄或复印,更好一些。
4、通过教研活动向其他同事学习
学校每周二下午又教研活动,我们几个政治老师会一起讨论问题,我有一个教研记录本,会记下这些问题,特别是他们的看法。
当然了,别人的月亮不一定圆,我就取其精华。在听的过程中不中听的,荒唐的我就不记了,久而久之,我的记录本也成精华帖集锦了。
5、收集各类考试题
学校一月一考,我会将试卷备案。有时候也上名高中网站上找一些他们用过的试题打印出来,按学年、月考、单元练习分成三类。装在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哲学类四个文件袋中。使用方便。
但是,政治学科时效性很强,材料容易过时。所以,哲学题可以长久保存,其他类太过时的练习就得抛弃了。还得抛弃的及时才行。
6、记录教学反思
我有教学反思笔记本,如果哪天上课我受了刺激,感觉有某些问题,我都会记录,像写日记。回头看看,有很有启发的。
但是我现在认为,光有自我的思考远远不够。要是能针对我的问题有个“专家点评解决”就好了。所以我想,我应该把我遇到的问题上百度提问,请同行答疑,或者上教育网站,咨询专家,记下他们的点拨方案。这样我再回顾的话,意义就非同凡响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收集资源的途径,以及在收集中遇到的问题和我个人的解决方法。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也就这么多了。
模块5帖子:多媒体课件使用刍议
我看了“模块五案例材料”中的三个案例,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总之,一句话,这三位老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差强人意,令人感到遗憾万分。
“案例一”《时分》公开课,我认为教师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图片化”,用的多而且滥,既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
“案例二”《统计》公开课,是教师忽视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之一:课件的可控性,致使出现问题后,一时无法处理,这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可想而知,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整堂课只好以失败告终。
“案例三”《连加,连减》,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方面的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试想:课件中“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不是“一起在天空中消失”,而是“消失了2个”,一会儿又“消失了3个”,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
由此我想,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思想误区,千万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体现教育思想的先进;课件囊括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课,才叫多媒体课,要懂的课件不是电影,一放到底,徒劳无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够取代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科学、实用、可控、有效。而不是图片的堆砌,不是花哨热闹的表演,更不能用强烈的视听刺激,来达到预设的理想境界。事实上结果也是南辕北辙。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应该操作简单、方便、有实效。始终把解决教学问题放在第一位,同时,它的使用应须臾不离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孤立地运用,否则,那和看电影有何区别?
模块5回帖:
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对于多媒体课件来说,它只是呈现知识、传递知识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对于它的使用,要适用于课堂,适用于学生,适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真正得以体现。
同意潘老师的观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很多,但也要看你会不会用,用的是不是时候,用的到不到位,如果用的好事半功倍,如果用的不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我们要汲取这些教训,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真正服务课堂教学。
模块6帖子:《什么是一堂好课》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常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什么是一堂好课?记得一位专家在公开讲座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是在常态下真实的课。仔细思考这段话,讲的非常正确。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又是非常清楚,好课的标准其实是没有定论的,只要教师能通过多元的教学形式,理清教学思路,关注学生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并且关注边缘全体,最终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发展,这就符合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这个案例就是讲述了一堂有些缺陷的好课。一堂好课并不是不允许有一点缺陷,因为没有一个教师在学校过程中不犯一点错误,即使他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教师,真实感更是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的课堂内容,如果弄虚作假,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做人方面就受到了不好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知识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如果一名教学为了公开课效果好,公然在教学过程中作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
不管案例中的这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犯错,至少,他呈现了真实的教学过程,让我们听课的人能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热胀冷缩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也让我们能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这堂课的缺陷就在于教师没有对结尾处的错误结论进行补救,也是这堂课的败笔之处。
模块6回帖:
一节课教师不管使用了什么样的好教学方法,最终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教学的目的。虽然新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过程,但过程也是为了结果。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达到教学实效,也不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呢?”这确实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但是李老师的观点简单明了,又很实际,我很赞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汲取经验、找到不足,只有深入了解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才能上好每节课。
模块6帖子:
看了案例中罗老师的课,我同意这堂课是一堂“失败”的好课的观点。
纵观那些 “公开课”也好、“观摩课”也罢,观其实质,与罗老师的这节课相比,我认为这些所谓完美的课未必是好课。这样的“好课”意义何在?他们为了作秀,为了表演,或者说为了什么人的什么目的,要劳烦多少人为其试教修改奔忙,甚至耽误学生的课程去准备,折腾来折腾去也就得益少数人,害苦多数人,更重要的是害苦了学生。而最终也只能落个中看不中用的名声吧。
话说回来我个人认为罗老师的这节课失败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堂课准备不充分。
这堂课自然课临时安排给教数学的罗老师就是个错误,临时安排一节课没错,而“自然课老师胃病急发了,我叫罗吉老师顶上。”就错了。这是对听课者极为不尊重的,罗老师教数学的,他对数学教材可能熟悉,但是对自然课就不一定熟悉了,即使他懂自然知识,也不一定懂自然课该咋上,不一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也就谈不上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所以很明显备课不充分。表现在:
一、备学生不充分。罗老师没有弄清学生的知识状况,如不知道学生不明白体积、液体、热胀冷缩等概念,他们知道有红色的液体、可吃的液体、可燃烧的液体……但不一定认为有酸味道的也提了";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状况,如在日常生活中,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的变大或变小学生并没有过多的经验,而老师也没列举出例子来给学生补充。
二、备教材不充分,导致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学生回答水位上升的原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上去的”,之后罗老师说:“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自然水里面肯定是有空气的,否则鱼虾怎么在水中生存?学生说“水下降,是因为下面烧瓶变大了。”罗老师则说:“烧瓶可不是气球呀,想大就大,想小就小。”这又是错误的。大多数物质都是会热胀冷缩的,烧瓶也会热胀冷缩。可见,罗老师的解释存在知识性错误。知识性的错误比方法上的错误更可怕。
三是备实验操作不充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想到能吃的、燃烧的液体,还要想到各种颜色的液体,还要想到各种味道的液体,才能使实验做的更具示范性,不至于使学生产生错觉。如老师在做水的实验时用红颜色,在做酒精的实验时还用红颜色,结果使学生误以为只有红色的液体才会热胀冷缩。
其次,驾驭教学的能力还要有待提高。
罗老师在做实验时,遇到这一情节,“„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住了。显然她不愿意说出„水的体积增加‟这几个字。”其实这时候如果老师适时的讲体积这一概念给学生讲讲,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好多方便的。罗老师却安排了5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在不知如何回答的情况下讨论,既浪费时间,又可能误入歧途。罗老师在学生对问题回答不出时,不会变换方式去解决,而是自己直接说出了答案:“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说出了问题的答案,并且突然出现体积一词,学生听得懂吗?
由于以上的准备不足,才导致教学任务没完成所以说是失败的课。但是也有成功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第一,这是一堂真实的常态下课,实实在在,没有做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课前安排。
第二,教师的观念是新的,老师力求达到生成性课堂的要求。他说“老师讲,学生听,那是老课堂; 学生说,老师听,这才是新课堂。”说明他还是想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直接告知答案。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照本演讲。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虽然不是很成功的,但可称丰实的课。
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度高。学生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或同学的发言;学生能认真参与同学间的互助学习与讨论;学生能认真完成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如果让我设计这节课。首先我会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法,研究教学过程。第一.精心设计导入。导入要紧密联系生活: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水开了时也会向外溢。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会安排两个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器材,以备课上使用。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在这两个活动中,我会不失时机的讲解液体、体积等概念,这样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为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我会特意安排一个与下节课有关的实验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是什么呢?一节好课应该有实效,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即一堂好课,最终不仅要看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还应该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还应该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好习惯没有;再从长远讲,还应该培养一种今后能在社会上谋生的手段或本领。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就如陈景润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堂教学课,激励了陈景润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我非常赞同叶澜提出的“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见过的好课还真不少,比如一个历史老师在教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从夏朝开始,老师从培养技能的角度,教给学习方法,她告诉学生,学习一个朝代的建立,应该从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巩固措施等方面去构建知识框架;而巩固措施又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动手列知识框架。一次,两次,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掌握了列框架的基本技能。同样,在学生读课文时,注重教给用不同符号做标注的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我认为她的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效。
如《秦王扫六合》一课,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不难找到,而关于巩固王朝的措施对初一学生就有难度了。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快速阅读课文P56-57页提取有效信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再提出问题“统一六国后,各国经济往来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学生通过读、悟、研讨得出结论:统一货币、度量衡。教师接着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巩固统治)。这时再引导学生总结出秦始皇从政治上: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进而总结,历朝历代皇帝都是从这几大方面采取巩固措施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习运用。
模块7帖子: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
今天我仔细阅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这个案例材料,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给孩子们建立“档案袋评价”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领略了这俩个语文教师的良苦用心。这俩位老师对“档案袋评价”,可谓是用心至极,研究得特别细致,让我对这种评价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心中肃然升腾起一种“拨开浓雾见阳光”的感觉,联想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评价,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个人认为“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制作自己的档案袋(封面和图案),“小浪花”、“采蜜集”、“体坛小猪”、“双子心德”、“精灵公主的温馨小屋”、“成长花瓣雨”、“闪亮的水晶心”、“苗苗圃”、“进步天使”、“未来作家”等等,可见孩子们做起来多么用心。
2、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档案袋很好地记录着学生对每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能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一些情况,便于老师指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让学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互助共赢“的良好竞争局面。每位学生都有积极、强烈的上进心,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种心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吊足他们的胃口,达到共同进步的方式。“同桌赛,男女生比赛,小组赛”,足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此项活动中。
4、培养了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并促使他们成绩的稳步提高。学习数学重在平时的日积月累及反复练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密切了家校联系。在评价中,家长的参与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与不足,有助于孩子习作的进步。同时,也会让我们的活动有声有色地顺畅进行。
另外,“档案袋评价”也有其不足之处:
1、教学任务量可能会比以前大。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精心策划与谋略,注意时间与方法的有效利用,不能本末倒置,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2、对于农村的个别家长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方面会有诸多问题。这种情况要多注意,要多多鼓励。
3、档案袋评价可能会花时间多、牵涉的面广,有时候难以实施。
我在政治教学工作中曾用过“档案袋评价”。记得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在班上与学生们商量在班里建立一个“政治成长记录袋”。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档案袋。学生在档案袋封面写上班级、姓名、简介和爱好,并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片等。其次,让学生把值得记忆或特别珍贵的东西收集起来,比如,易错集(在每次的练习、考试之后,整理他们的错题及易错题,并用红笔把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相关的考点标记在旁边。)、政治高考考点、高考题(自己做过之后认为比较好的)、优秀作业(被教师评为要传阅的)、优秀试卷、考试成绩对比表、激励语、评价表等。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六组,同组同学从中选出比较好的,学生一边欣赏其他同学的收集,一边对其进行评价。这样,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之后,我再次对所选出来学生的各类收集进行二次评价,最后选出一、二、三等奖。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评价时间及工作量,又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遗憾的是,与家长的联系少,没有让他们参与进来,所以学生的“档案袋评价”不够全面,效果不尽人意,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今天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之后,我受到了新的启发,又有了新的收获。针对之前存在的那些问题,之后我将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并给他们讲“档案袋评价”的好处,希望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其学好数学,乃至所有学科的自信心,并不断取得进步。
总之,“档案袋评价,多元化考核”,告别之前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单一的分数决定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经过我们教师不断的追求与探索,经过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一定会让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焕发出他耀眼的光芒,也一定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的更大的发展!
模块7回帖:
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让档案袋真正起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作用。同意孙老师的观点!如果能够使用档案袋评价这种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国培论坛帖子集锦(模版)
国培论坛帖子集锦
一个学生触动了我
吴通菊
昨天晚上,我和我弟弟打了个电话,和他聊了很久,他告诉了我一个真真实实的关于学生的事情。
我弟弟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现在在贵阳一所省直的中专学校教书,也是一位班主任。他带的班级是2014年春季班。在他班里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班里60个学生全部来自毕节地区威宁县,都是从大山农村来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条件都很差,很多学生家里每个月500的生活费都供不起,在贵阳读书,每月500元的生活费远远不够的。每到月末,就会有一些学生饿着肚子上课,有些甚至太饿了,就躲在寝室。他们不是逃课,而是确实太饿了。
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女生。他们家里有4兄妹,两个哥哥正在读大学,妹妹小学。由于母亲长年的好像是脑血栓一类的病,10多年前就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就爸爸一个劳动力。14年3月初全县中考测试成绩该生排一百多名,成绩非常好。爸爸在工厂打工,晚上下班后就跑摩的挣钱,家里的经济状态本来就已经很严峻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晚上,爸爸跑摩的的时候被几个人无故的暴打,双褪骨折。在送爸爸贵阳入院的空挡,这个女生就来到了弟弟所在的学校,刚好当天是弟弟接新生,在和这个女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这个女生没有任何放弃学业的念头,但是走上高中考大学的那条路,也只是一个愿望了。所以她想选择读中专,学点实际的技能,然后出去工作,拯救他这个破碎的家。弟弟当时感触很深,给他推荐了学校一个外企订单式的班级,这个班奖学金高,资助也多,机会也多。
这半年来,发现这个女生很刻苦,每天坚持在教室看书直到熄灯,在中职学校,这样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周末以及暑假期间,该生一直都在打工支撑,自己的生活费完全是靠自己打工挣,甚至还给在威宁读书的妹妹寄钱。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相对来说有点高,但是学期初,弟弟和该学生聊天时,该生很坚定的告诉弟弟,她不但要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微笑而来,信心而学,满载而归
冯宝江
但我接到校领导告知我参加国培时,我偷笑了,我微笑着马上拨通了我的辅导老师的电话,想着年轻老师对学习培训的那份渴望,想想当
时的高兴劲,虽然,我不知道我一个英语专业的英语老师,学校为什么给我报了信息技术,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加入了国培36班,开始了我的学习,我知道,这不光是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学到先进的知识,最终提升自己。
我微笑着来了,发现专家们的课程是如此的丰富,最先学的是《标准》,刘革平专家让我认识了我们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轮廓和要求,知识的广博,讲解的深刻,使我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我要信心而学下去,不管为了学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太多自己还没听过、看过和学过,更没有掌握而作为新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信息技术,我要珍惜这次机会,要对得起一天坐在电脑旁看视频的时光,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学好学扎实,最终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去。信心而学,扎实而学,花了时间就要有所得1 满载而归,这是自己对这次国培最终的期望,也是动力。微笑而来,信心而学,满载而归,也是我的学习口号。学习开始两天了,看到了自己的成绩,虽然加上工作,一天我成了一个大忙人,很累,但是,我还是要对自己说,加油,目标就在不远处,待学成时,便是成功之日!
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36班
汤发羽
一个25岁的已婚女子,说自己是最美好的年华,显得过于的牵强,不过就请允许我抓住青春的尾巴自恋一把吧。
自从微信的出现,我就遗忘了QQ,直到新学期开学的那天,领导给了我一串数字,说加进去,这是你学习的群。一回到宿舍我就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打开QQ,进了一个群,它就是——信息技术36班。
迎接我的应该是一位美女,她用和蔼而幽默的语气指引我如何操作,完全没有一个辅导员的架子,从那天开始,我每每拿起手机,都会要想到打开QQ看看大家在讨论什么。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老师进了群,其中也包括一些熟人,比如说华佑老师,我们认识是因为他的妹妹和我在一个学校上课,某一个假期他们一家子来我们学校玩耍,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下来,我对他们一家有了亲人一般的感觉,他可爱的女儿,温柔的爱人都让人完全没有距离感。比如说任金松老师,我认识他,他可能不认识我,我们都是美术老师,他也屡次在金沙县举办的各种绘画比赛上拿各类的奖,毫不保留的说,他是我在做美术老师方面学习的榜样,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能和大家一起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交流岂能不美好?
为了每天都能和大家有所交流,并且能赶上大家的学习进度,我每天趁我们校长不在的时候都会偷偷溜进他的办公室霸占他的电脑,虽然只有短短的一
点时间,我仍觉得满足,我多么希望周末赶快到了,回到家中,来到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像和大家促膝而谈一样。越是这样期待却越觉得周末来得晚。
扭头一看时间,都快11点半了,为了明天能有一个好的状态面对学生,我只能就此收手。
国培,是一种充电!
杨迅
国培,就是利用网络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传播给我们一线老师!参加培训是一种享受,我们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我看课程就没有分必修和选修,感觉选修的课程才是学习的精华所在!
“双培训“同时进行的怎么破?
周方霞
现在正在参加置换脱产的国培呢,哪晓得网络国培也有我名字,学校都忘记通知我了。每天听完专家、名师的课回来又接着整网上的听课,听到有些观点重复,有些观点又相悖,我都整蒙了,看来专家的观点也只是观点,也得有选择性的听啊。
今天差点被吓死...................欧娟
早上去学校,学生说昨天放学时,班上一个学生嘴里喊着”我要死了”,然后到在了公路中间,我被吓了一跳,但知道他是哪个,因为他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只是这次我比以前更担心了,这个学生心理有问
题了,他的父亲在坐牢,而母亲不知去向,家里就是一个年迈的奶奶,而且还要带着他们四兄弟,家里的情况我是了解的,去年就去了他家两次。下课后,我请校长一起又去了这个学生家,在路上和学生交流,才知道他的父母已经很久没有来看过他,他很想念他的父母,聊着聊着就快到学生家了,本来是要去他奶奶上班的地方找她的,还好在路边遇到了一个熟人,打听后得知今天他奶奶没有上班,我们马上去了他家,一阵交谈之后,作为老师,同时也为人父母的我,心里感到一阵阵心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人,对于孩子和老人,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凭什么给教师师德划红线?
周方霞
中国一千多万的教师队伍,就因为出了几个败类,所有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还要给教师的师德划红线。哪个队伍没有些腐败分子,每年爆出那么多贪官,国家还给他们公务员高薪养廉。我们教师呢?赚着买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看得到不额,真是提起都是辛酸泪。
学生不学怎么办?
我朋友小孩才上学前班不想读书,说读书无用。我小孩上小学五年级每到周末就说明天不用上课真快乐。一方面说明我小孩
在生活中还有快乐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他不喜欢读书。想读书以后几十年想学什么那肯定是能学好的。
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是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我班上也有不少这样的学生,各位老师说说该怎么办呀?
农村孩子的希望在何方
兰嵩
父母外出打工,儿女留在老家。年迈老人溺爱子孙,偏偏孩童心性,人在教室心在外?老师说话爱听不听。真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敢问各位同仁,农村孩子的希望在何方?
学生太守规矩不一定是好事
王乾军
当学生时被老师体罚过的,现在总想体罚学生。我玩了教师这个职业20年,从来没有体罚过学生,但我上课时很少有学生违纪。青春期的孩子经常犯点错误是正常的,我看现在的学生比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守纪律。特别守纪律的学生往往创造力要弱一些。
教师如何得到尊重
张义梅
其实这个问题都不能算问题吧,也许无论你做哪一行,都有灰色的阴影,这是当今中国现实造成的,不管是从政、经商、老师,都一样,人们都会觉得不干净,都会觉得社会的阴暗面太多了。其实老师是最干净的了,权利没有,工资不高,每天教案,作业,又是辅导,有许多家长总会说:教师有社么了不起的,我又不找你办事,没必要客客气气,反正我孩子到读书年纪你是必须收的,不然就告你,反正有文件规定,再说我孩子读得了就读,读不了也没关系,我没有知识,这辈子照样过得很好。你们说说这样的家长总是给他们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孩子能听老师的吗?你的社会的位在哪里??????
农村教育
罗成俊
在本次学习中,我感到要实现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接轨,在我农村校区暂时不现实,其主要原因是现在我农村教育信息硬件设施还不到位,要实现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想想怎样改善农村信息化硬件设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面对留守儿童——困惑
李先贵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都寄养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里,有的甚至没有寄养,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独自生活,这部分学生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家长来参加,这一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面对这一群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没人监督和引导他们的生活,学习落后,我们没理由去责怪其家长,因为他们是为了生活,可是我们又没法完全管理好这些孩子,因为我们没那么多的精力。他们顽皮,他们不遵守纪律,他们无故缺旷等等,让老师忙的晕头转向又无可奈何。这是社会的无奈,我们老师该怎么办啊——困惑!
怎样看待交流与分数
汤天飞 管理员说:我们的国培学习!不是单一独立学习的,要善于和大家交友谈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的学员活跃度很高、可是分值确很低!是方法不对?或者分数80、90分可是活跃度还不过100。这都是不正常的,应该正常值为分数在40以上,活跃度要过100——200之间才合理;分数值在50,活跃度要过200;60——300;70——400等等......我觉得学习交流更重要,但分数也不例外,你们说呢。
对于学生而言是家长的影响大还是老师的影响大??
王雍
有人说: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右手,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左手,我也一直在想一个学生的好坏到底是家长给的影响大还是老师的中影响大,为什么学生学不好每个人的在怪老师没教好,而没怪家长没看好呢?我们老师到底是不是该承受这些??????
第三篇:国培模块六讨论贴
在本模块的“专家引领”活动中,我认真地学习了讲座,从而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价值、特征要素与策略等方面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这堂课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性活动:
片断一:记录生活中的数。足球比赛、转学情况、账目结算。在记录中要让人一眼看清你所表述的数。在此环节赵老师着重表述出相反意义的量。如:进球 丢球,转入 转出,赚钱 亏钱。让学生从词义上初步探究并形成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数学思想。片断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老师描述的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笑脸”和“哭脸”、方向不同的箭头等具有相反意义的方式进行表示,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猜测、推理以及与别人交流,在这些过程当中,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片断三:赵老师引导大家对记录进行总结,数学符号要有统一规定,用“+”和“-”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探究过程后学生轻松地学会了表示相反量的数学符号,构建了新的数学思想。这堂课的探究活动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参与,自我实践,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发展。下面是我的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的:在教学四年级解决问题时,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商店进回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现在还剩下80千克,问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并提出对有价值的解决方法要给予奖励。这样首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 主动实践 主动探究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创新 自我发展的潜能;而且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寻找策略 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还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通过激烈地讨论汇报结果。(1)画线段图(2)用还原问题解决(3)画圆形图。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圆形图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线段图简洁明了,还原问题解决不易理解。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 思考 归纳 推理及与人交流的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来表述自己观点,可以达到学生智能互补,相互帮助的目的。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上是我的粗浅认识,希望得到老师及同行的指导!
第四篇:国培讨论:中学生物实验设计方案分析
国培讨论:中学生物实验设计方案分析
你认为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难处在哪个(哪些)环节上?基于你对本课程讲授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请分析《生命科学》三册教材实验中,你认为现行版的中学教材哪些实验在设计上有不完善之处?若有,请列举并阐述你对此的建议。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实验能够使学生在操作中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而且可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的锻炼·生物实验设计类试题特点是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比较强, 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
实验方案的设计的难点主要在能独立完成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所有实验设计的主要问题就是“六依托”:即细心审题、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析、结果分析和正确表达。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水蚤很难找到。并且在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的可控性比较差,不容易找到水蚤的心脏,不能很好的查数和计时等。
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是关键,通过对照,增加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结果的说服力。
实验设计方案基本步骤可大致归纳如下: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作出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方案要注意: 1.明确实验目的及要求。
2.、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合理设置变量和对照,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3.一定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2.对照原则:在实验中,为了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而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这能增强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其中,直接用于论证结果的一组称之为实验组,用于对比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
3.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可操作原则:所设计的实验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条件比较高或不能实现的过程不能在实验过程中体现。
第五篇:国培
国培”跟岗学习的体会
2011年11月15日,我与其他31位学员一起有幸进入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开始进行“国培”第二段的跟岗学习,将持续达40天时间。在这些秋末初冬有些微微寒意的日子里,在这漫长而短暂的四十天里,十四中精心地为我们安排了每一天的跟岗学习计划,一场场令人思想激灵的政治或业务学习会议,一次次让我获益良多的交流场合,一个个使我耳目一新的课堂现场,是我们每一天都品尝着的精神盛宴,我们感受到了十四中人营造的学习暖流。在这短短的四十天里,作为学员,我个人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待教学以及生活的态度上,都有了蜕变的冲动,它让我在匆匆而苍茫的人生路上停下脚步来省视自己走过的路,它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以后的教学生涯和人生态度。四十天来,我认真参加跟岗学习,尊重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要求按时完成各项跟岗任务。虚心学习阎玲校长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感受十四中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动态,新成果、新信息,推动我的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促使我自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感受特色的学校管理艺术和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通过听取阎玲校长、罗婕主任等的介绍、参观校园、观摩录像、发放十四中与学员交流的资料等形式,我切实感受到贵阳第十四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学校管理、执着的研究精神以及所取得的丰硕的办学成果。我想这在一切都离不开于阎玲校长的努力,她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的前沿,处在时代的前列。她始终以人为本,创设出和谐的育人环境,强化责任意识、德育意识,使教师爱岗敬业,学生爱学爱校。阎玲校长常说学校出成绩,都是一线教职员工的功劳,特别是班主任的辛苦努力换来的。贵阳十四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全校教职工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全校形成“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格局。学校营造了 “诚信、勤奋、团结、进取”的校风。学校培养学生形成“尊师、守纪、好学、勤思”的学风。学校坚持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三十二字办学理念。还有,在中午时间的闲暇之时,我每次上下楼道都总是在习心欣赏十四中的“楼道文化”:一楼大厅的文艺活动宣传橱窗、电动显示屏宣传十四中的各种重要通知以及贵阳市“三创一办”的号召,每层楼道的各种德育、美育的宣传标语、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宣传版画等,我想,这于心智健康太有益处了,这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多么良好的环境,营造了多么良好的育人氛围。每当我这样思想的时候,我常为十四中的浓郁的校园文化所陶醉,我已被十四中这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所感染。在我看来,阎玲校长的精湛的管理艺术和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的教职员工,是她的高瞻远瞩的眼光支撑起了贵阳市第十四学的一片明亮的天空。
二、体验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40天来的听讲座、研课、听课、评课,在刘红坤副校长(我在十四中跟岗期间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地理教师的支持、帮助下,我体会了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近距离接触生本教育课堂,我发现这种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理念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以生命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真正体验到了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展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有效且更具生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并将生本教育带回学校深入开展下去。做到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三、感知良好的学习机遇。
回顾40天,我们在十四中分享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堂数学课,我学会了在评课的过程既看要学生,又要看老师;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关注预设目标,又关注生成目标。这对我上课时该关注什么,以及今后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课都提供了帮助。回首这40天来,阎玲校长、以及其他非常优秀的老师的教学工作风格、风采都给予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跟岗过程中,在十四中领导的关怀下,在指导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同伴们的互相鼓励下,我们累并收获着,辛苦并快乐着。我庆幸在我的教学工作旅途中能有这样一次增长见识的机遇。今后,我将把40天以来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跃上新的台阶!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