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2 17:4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

《木兰诗》说课稿

临朐第四中学 赵峰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木兰诗》。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等七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处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文,这个单元是以“祖国”为主题表现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爱国”并不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思想。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对木兰这个传奇人物的兴趣,还有就是这首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有节奏,有音乐感。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学情分析

对于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应该早有耳闻,但恐怕只停留在“孝顺父母、巾帼英雄”这一层面上,粗糙,平面,又过于拔高;对于诗歌的主题恐怕也只是停留在“宣扬爱国,报效祖国”这一意思上,这应该是学生阅读一二遍诗歌后已有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被动屈从于各种参考书的指示,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对木兰有更客观更实际更深入的了解。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叙写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战乱频繁,征兵更频繁,老百姓能不怨恨?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在这篇诗歌中是如何含蓄体现的?这应该是诗歌的主旨,而不是宣扬“爱国”。

这首民歌,节奏感很强,有音乐感,指导学生朗读又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

加上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今有叶圣陶“只有朗读,才能与作者精神相通”。都强调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文意,感受人物,朗读的确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打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再通过对话来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

教学模式

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在深入学习我市推行的“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和教学特色,我才用了正在校内推广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步导学”模式。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施导学,真正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的理念。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简单介绍木兰的故事。)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经久不衰,这到底是一为怎样的女性呢?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木兰诗》中。

【设计意图】从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到前段日子各大影院热播的电影《花木兰》,学生对于木兰是早有耳闻,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诗歌

请一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他哪里读得好,哪里不够好。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简单点评,并读读本诗中的易错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诗歌朗读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中的部分词语的音、形。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围绕“木兰从军”这一事件主要写了木兰的哪些活动?(学生快速默读诗歌,逐段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故事性强,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能为下面的朗读和感受人物形象做铺垫。

四、重点品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反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或者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自由读,放声读,小组读,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价,点评后再读„„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木兰的心理、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实践是学生通过语言这一桥梁自己走进文本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反复吟诵,才能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体味诗中包含的情感,理解作品塑造的形象。所以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在理解中加强朗读。

五、深入对话

假如木兰来到上课现场,你最想问她什么问题?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来发问。

(安排两大组同学发问,另两大组同学扮演木兰准备回答。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合作讨论。)

附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可能有:

1、你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2、你买装备为什么要东南西北到处跑?

3、你为什么在征途中想家?

4、你身为织布女,为什么能驰骋沙场,武艺高强?

5、你为什么不要天子的加官封爵?

6、你为什么要这么急切地换上女儿装?

7、你为什么这么多年军营生活中没被人发现是女儿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内心,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采用角色扮演问答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小结归纳:

木兰孝顺父母、希望过一种平静真实的生活,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而她又能驰骋沙场、英勇善战,又是一个传奇女子。既豪情万丈,又柔情万点,这恐怕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深爱木兰的原因吧!

六、探究主旨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女子形象呢?在她身上是否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出示相关资料。

(学生思考,提倡自己发现,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

【设计意图】从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到“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的阅读思考更深入一层,结合相关资料,对主题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七、延伸知识,深化主题。让学生找出花木兰还有哪些和另外的一些爱国英雄,深化爱国这个主题。

八、加以总结,布置作业。总结知识点和主旨,布置两题作业:

1、写一个100字左右对花木兰的评价。

2、背诵课文,找出写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传统 木兰 传奇 孝顺父母 英勇善战 深明大义 不慕高官 渴望过原本的平民生活 乔装巧妙

课堂评价

1、以生为本,因材施评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辞,例如:在“议”环节,学生如果回答很到位,我就可以评价他的准确、语言美,点出答语中的关键

词,甚至让学生记录下来,有的则可以侧重他的参与意识,将他的回答提炼、润色,并争取同学们的认同与鼓励。

2、适时互动,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力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小组捆绑评价结合起来,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例如在进行“测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自评表,让学生对测试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如学生演读完对话后,可以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不好”,后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他们可能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根据本堂课中,各小组的表现,小组评价表的赋分,可以推选出优胜小组、动车组。

资源开发

为了体现新课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结合课堂实际,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有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查阅有关《木兰诗》和乐府民歌的资料,做好素材储备

2、让教室成为学生展演的舞台,例如在指导学生“演读”活动时,学生在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中积累了技巧,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朗读、展演的行列中去。

3、比较中反思、现实中演练,教学设计“演读”环节,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木兰的心理、品质。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木兰诗》说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木 兰 诗》 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介绍文章写作内容及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有感情且入情入境地诵读《木兰诗》

3、解本诗明朗生动、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

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并赏析木兰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讲授的方法给学生带来文学常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师范读纠正难异字音→学生齐读熟悉文本 加深印象

3、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木兰形象,体会本诗的叙事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诗歌,达到孰能成颂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独特的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问答导入→设置问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列举回答:穆桂英、红娘子、花木兰等

由此引入文本介绍→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曾有一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千百年来,她事迹早已经 家喻户晓,她的飒爽英姿和英勇豪情不但让中国人民敬佩,同时也让外国民众倾心,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曾取材于她,作为动画片的拍摄。(展示电影海报)

正式进入文本教学

(二)文学常识 拓展积累

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为《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2、《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并称为为“乐府双璧”

3、“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

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四)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按照段落划分,熟悉内容。然后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读作()意为——

出门看火伴——同——读作()意为——

2、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

郭:古意是外城

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古意是跑

今意是行走

3、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

买(动词)

4、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市:买(名词用如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

策勋十二转

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

(五)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段落分析

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及依据、思路板书,强化背诵。然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

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1、2段:木兰无心织布,一问一答,道出缘由

可汗招兵,由此决定替父从军 3段:木兰为出征做准备

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

远离他乡,思亲心切

4段: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跃阻碍

安营扎寨,突出军旅生活之艰苦 有幸生还,胜利凯旋

5段:木兰还朝→受功领赏→拒绝赏赐→辞官归乡

明确木兰从军不为高官俸禄,而是报效国家、替父征战

6段:用一系列动作描写 写出木兰回归女儿身份 还乡与亲人团聚 7段:比喻作结

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对木兰女扮男装未被发现加以解答

(六)分析木兰形象,深化主旨,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明确答案:

她,既是巾帼英雄,也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勇士,也是爱美姑娘

她,善良勤劳,孝敬父母,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荣利

结束后要号召同学们一起学习木兰的精神品质

(七)号召学生们学习木兰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并了解了乐府民歌的特点,及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那么花木兰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我们留待下一堂课去完成。

六、课后作业:

重点课下注释实词积累抄写 背诵《木兰诗》

第三篇:木兰诗评课稿

木兰诗评课稿

木兰诗评课稿1

《木兰诗》一文以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个传说中的女英雄形象,虽然是古诗,但因为流传已久,通过影视动画等,很多学生对其已很熟悉。本节课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一分析木兰形象,二讨论材料取舍问题。纵观整节课,发现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流程自然,尤其可贵的是师生双边活动活跃,学生思考积极,交流探讨都很出色,具体简评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有创意。除了常规齐读课文以外,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几个颇有新意的环节。如利用媒体在屏幕上显示有关木兰活动的一些场景,要学生看图片用原句表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几个有争议的画面通过互相探讨逐渐统一,加深了学生印象。还有用四字短语概括1—6节的意思,也让学生动了一番脑筋。至于后面的让学生说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并用原句作分析,同样体现了教师备课时的“吃透两头”的原则,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能“跳一步就摘到果实”,相信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度适中又有一种成就感。

二、交流充分,探讨热烈是本节课的另一个特色。由于教师“木兰是个女孩子,也是个女英雄,你认为本诗中重点刻画的是哪个形象?”一问,激起学生千层浪,课堂气氛以下子活了起来。通过前后桌讨论,全班交流,很多学生都作了畅所欲言的回答,并且学生的回答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表达完整,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一问题设计的初衷了。这一环节显然成了这节课的高潮,学生兴致勃勃,师生探究都比较投入。

三、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下一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是教师的有意设计之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最忌讳的就是彼此孤立,互不关联。而这节课就在这点上有了突破。并且在时间分配上也有主次之分,关于诗歌的详略问题教师就安排了比较少的时间。

一点商榷:“女英雄”与“女孩子”这两概念本身并不对立,一定要说出课文到底是写出了一个女英雄形象还是一个女孩子形象,似乎没有必要。

木兰诗评课稿2

执教过《木兰诗》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这样的一首民歌有什么新意可讲呢?听了薛老师的《木兰诗》对我的启发是,对教材的处理是没有尽头的。

这节课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崇:

一、看画面,用木兰(四字短语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着环节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揣摩,又有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时很好的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可谓一箭双雕。

二、你觉得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环节老师提出了明确的回答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三、“木兰是个女英雄,也是个女孩子,本诗中重点刻划的是哪个形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观点针锋相对,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作业的布置也非常有特色,设计四枚邮票,因为有了课堂内的热烈讨论,估计学生的作业也会精彩纷呈。

商榷的地方。关于“木兰是个女英雄,也是个女孩子,本诗中重点刻划的是哪个形象?”这个问题,不仅学生在课堂内有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也有迥异的见解。我的看法是:1这样设计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的;2就这个题目本身有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它有两个选择肢,这两个选择肢应该是并列的,也就是不能有交叉重复,遗憾的是题目中的两个选择肢明显交叉,“女孩子”与“女英雄”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所以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那么把“女英雄”中的“女”去掉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英雄中有女的,女孩子中也有男的,或许有人会问,题干中不是有“重点刻划”的字样吗,那就是第二方面的问题,到底英雄应该是怎样,大概命题者心中的英雄是指孔武有力的那种,而女孩子是柔弱的那种,但讨论者并没有认同这种观点,于是争论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

怎样来处理呢?办法至少有两个,命题者先说明英雄与女孩子的概念,然后哉讨论,或者干脆讨论怎样的人可算得上英雄,然后在讨论木兰这一英雄形象有说明特点。

木兰诗评课稿3

1、从实际出发学洋四经验。老师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既加大学生自学的时间量,又有比较得当的教师分析指导。洋四的经验是老师仅在课堂上讲五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让学生自己学。这对于我们这些往往喜欢一讲到底或总是以为学生自学还不如自己多讲的老师来说,似乎有点不好接受,难以全盘照做。薛老师在这堂课上,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时间有她自己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来分配教学的时间。老师讲的时间大致在三粉之一多一点,其余的都是学生学的时间。老师讲得精当得体,学生就有可能学得开心多有收获。

2、跳出常规教学,教法活泼多变。薛老师从所教班级语文基础较扎实、学风良好的实际出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抛开通常的教学方式(即逐句逐段地串讲),大胆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整堂课教学容量较大,形式多变,学生自学、讨论、探究的时间较多,老师的指导点拨也比较精当得法。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气氛较活跃,学生学得较主动较活泼,古诗文教学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3、课堂上很重视课文的表情朗读与背诵指导。学习《木兰诗》这样的著名民歌,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诗文的读和背,且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方法。我们很多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多,讨论的多,就是不考虑让学生多读读、多背背。殊不知学生在课外往往很难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背的时间。

4、一个商榷。上课的速度比较快,这是该肯定的,但对于少量较难懂的诗句就应该放慢速度,而不能一闪而过,否则中下游的学生就有可能难以理解掌握。

木兰诗评课稿4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诗歌名篇,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勇敢坚强的古代女性。在这节课中,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主要解决人物形象和材料的取舍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流畅,通过师生双方的努力,较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节课是《木兰诗》教学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已经解决了字词的疏通问题。在上课之始,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正音。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有关木兰事迹的图片,叫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愉悦中熟悉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诗歌运用能力。

这堂课很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注重文本并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给学生的其中一个话题是木兰是个英雄也是一个女孩子,你认为课文重点刻画的是哪个形象?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同学发言踊跃,而且都能根据文本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把课堂气氛推到了一个高潮。但是我觉得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引导还值得商榷,女英雄和女孩子两者之间并没有对立的关系,不要把女英雄和女孩子割裂开来。

木兰诗评课稿5

在妇女节前夕,听了薛老师执教的《木兰诗》一课,听了这一堂耳目一新的公开课,对于木兰这个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形象,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和感悟。

新颖之一在于朗读,《木兰诗》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诵读的名篇,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除了强调读音和停顿以外,还设置了一些重要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课文的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又进一步让学生重温了诗篇的内容,还训练了思维能力。

既有声觉、视觉的直观性,又留有了想象的空间。

新颖之二在于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想结合,薛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课内导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比如在分析木兰人物形象时候,采用了交流对话的形式,选几个较人文化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谈论。既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培养了一种语文课上的人文精神。

立足与《木兰诗》的课堂教学,而向外延伸的是整个生活。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在交流对话中,学生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也体现的百花开放的情景。

这节课的无疑给给古诗的河床注入新时代的活水,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木兰诗》。《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诗歌名篇,也是一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歌典范之作。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十分敬佩。

一、教学素养好,基本功扎实。王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亲切,语言准确有抑扬顿挫,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相信在平时教学中,能给学生良好的期望与信心,师生关系融洽,这对语文学习也极为重要。

二、立足教材,创设借助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王老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诗歌,借助媒体,能多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学习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创设出一种借助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种构思和设想已难能可贵。

三、课堂容量大,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独创性。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从诗歌的导入到作品的介绍,从预习检查到朗读指导,从内容概括到人物形象分析,课堂节奏比较快,教师能及时调整控制教学进度,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课堂内容的完整性而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太容易了。

四、重视学生活动,尽力发挥主体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教师或学生的一日之功,贵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所能做的大概就是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而已。课前预习以及抢答等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木兰形象的分析和片段练习“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体现自己对家人,对国家的爱”,使学生在对木兰这个中华民族女英雄崇拜敬仰的基础上,升华出对国家队民族的无比热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还有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在导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截取《花木兰》动画片的片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且代入感更强,效果会更好。

二、在对中华民族女英雄的展示的过程中,如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定能会更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篇:《木兰诗》评课稿

《木兰诗》评课稿

龙门中学 李 萍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凝练的诗歌语言”。秦老师所授课为第一课时,她主要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两个:课文的结构安排和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整节课下来,我觉得她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很显然,秦老师在上课之前,动了许多脑筋。

1、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她让学生先听课文范读,并配置了音乐,让学生从整体上、从情感上接受这篇课文,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课文。接着又按照课文叙述顺序提炼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以填空形式成文章内容的梳理,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思路比较清晰。

2、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的手段和多种回答问题的方法(个别回答、一齐回答、小组讨论等)来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态亲切自然,对教材非常熟悉的,对教材挖掘比较深,对课文详略安排的突破也是挺好的。

3、跳出常规教学,教法活泼多变。秦老师从所教班级语文基础较扎实、学风良好的实际出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抛开通常的教学方式(即逐句逐段地串讲),大胆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预习时的疑难问题,整堂课教学容量较大,形式多变,学生自学、讨论、探究的时间较多,老师的指导点拨也比较精当得法。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气氛较活跃,学生学得较主动较活泼,古诗文教学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下面我想提出一点我的意见,供秦老师参考:

在分析木兰的人物性格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说了一些纯粹是概念性的话,比如木兰是坚毅勇敢的等等,我觉得应该这样问: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木兰具有怎样的性格?这样木兰的性格就有了依托,实际上还是从语言本身入手去分析的意思。否则有点架空之感。

以上是我的体会,不当之处请见谅。

下载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木兰诗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木兰诗复习课教案

    朝阳学校赛课教案 备课教师: 魏韦年级:七年级48班 时间:2012年3月27日 课题:木兰诗复习课 木兰诗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能准确掌握诗歌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

    木兰诗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例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例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木兰诗

    木兰诗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

    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设计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中 江 东【学生分析】 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

    木兰诗

    初一下册第18课《木兰诗》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在理解......

    木兰诗

    《木兰诗》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文学院04专升本2班的汪婷婷。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木兰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于《木兰诗》(★)

    关于《木兰诗》的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篇文言文,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文言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重点语句的翻译 我从以下四点谈谈关于这节课的感受: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木兰诗

    八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当堂背诵这首诗。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