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
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代天兰
班级:四(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哄笑、缠绕”“甚至”“遗迹”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抽生上台写出易错字、难写字。
(3)集体订正。
(4)在学习小组内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集体交流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2~8自然段):
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4、老师简单介绍第四纪冰川的知识,使学生对其能简单了解。
5、根据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6、你觉得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给孩子们讲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当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几十年里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第21课《一块特别的石头》,去了解他的故事。(展示课题)
二、分析题目,直奔“特别”
1、题目中的哪个词最吸引你,引起了你的阅读兴趣?(特别)
2、“特别”是什么意思?
3、瞧,一个新颖的题目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们习作时也要学会拟题哟!好,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别”
(一)特别的石头
1、同学们,也许现在你的心里正在想,这块石头到底特别在哪儿?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石头特别的句子,并把它勾画来。
2、抽生汇报。
3、生记住它的特别并抽生填空。
4、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孤零零地立在那儿,确实特别,难怪李四光会对他产生兴趣。我们一起来读读,突出它的特别之处。
(二)特别的成果
1、李四光从这块特别的石头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
引读:这个发现推翻了,为中国
,真是特别有意义。
(三)特别的人
师:从一块石头,到发现中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取得这样特别的成果靠的是什么、让我们到课文叙述的事件中去读一读,找一找。
1、提出阅读要求: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1)教师提示汇报表述:我认为李四光取得成果靠的是……我是从……体会到的。
(2)生汇报,并读相关语句。学生汇报到哪一个点或哪一个事件,教师就相机引导细品相关事件。
3、细品“请教”事件
A、李四光面对这块特别的石头产生了疑问:它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向身边的人请教。用“___”画出李四光的问话,用“~~~~”画出别人的回答。B、演绎情景,指导对话朗读。(1)觉得好笑,不屑一顾(2)见多识广,肯定的语气(3)不确定;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C、、李四光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D、特别是听爸爸说或许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又产生了疑问。从他的疑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E、“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问得可真执着呀!
小结:他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小时候的好问、爱动脑、问得执着有着密切的联系。
4、细品“学习、考察”部分,他取得这样的成果还靠什么?
(1)学生汇报交流:①阐明自己的观点;②从哪儿知道的?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重点:A、“一直缠绕”的理解:怎样理解这个词语?从哪儿看得出来这些问题一直缠绕着他?
小结: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十几年,他不断思索,甚至漂洋过海去英国学习,他真是一个的人呀!
5、他仅仅是问得执著,思考得执著吗?他的执著还表现在哪儿?——回国考察(1)哪个词特别能表现他的执著?——足迹遍布
(2)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想象到什么?(他可能走过哪些地方?遇到过哪些困难?)师:压力重重,困难重重,崇山峻岭,艰难万险都没有阻挡他探索的脚步。
小结:从小时候,到长大后去英国学习,再到回国考察,漫长的几十年呀,李四光不仅问得执著,思考得执著,还探索得执著,他真是一个特别
的人。终于,1921年。
四、总结升华
1、读到这儿,你是否明白了:
①李四光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果靠的是什么? ②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释题:现在我们回头来看,文章以“一块特别的石头”为题,主要写的是石头吗?主要表现的是什么?(石头仅是这篇文章的一条线索,一个引子)石头的特别更多目的在于他成就了一个特别的人,靠着他特别爱思考、爱探究、执著的精神,取得了特别的成果。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块特别的石头,这个特别的人,更要学习他好问、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精神,成就更多的特别的你们。板书:
一块特别的石头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
巨石引发思考
勤于思考 执著研究
四
几十年执著探寻
光
解开谜团,开创历史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冰川: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远古:遥远的古代。
断言:十分肯定地说。
第二篇:《石头书》教学设计1
《石头书》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练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篇:《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1
《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冰川、考察、见多识广”等词语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李四光的图片或资料
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要以从课题质疑谈话导入,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特别的石头?
二、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理清文章的顺序:李四光与同学们玩捉迷藏对巨石的由来产生疑问;向长辈请教没能解答他的疑问;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二、细读理解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2、引导讨论:
1)
一块特别的石头,特别在哪里?
2)
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3)
李四光取得这上成就靠的是什么?
4)
或许这块石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5)
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6)
故乡那块大石头,会不会就是远古时代的冰川,把它从其他地方推来的呢!
三、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一步一步写具体的。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朗读时把握住:
1、人物的对话
2、对于那些能够表现李四光最终揭开巨大石头的由来之谜的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来读。
3、读时注意:
1)
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2)
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4、补充词语花篮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
学
教
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补充资料: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里,高纬度地区曾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气候也异常寒冷,人们将处于这个时代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给大自然记日记》、《华佗》。这两篇课文都讲述了科学家的故事,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的李四光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兴趣但没人能解答
李四光长大后在英国学习地质学并经过考察才明白石头的来历,得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围绕告诉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权威下,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又鼓足勇气面对今后的学习。
第四篇:石头汤教学设计
绘本《石头汤》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煮石头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做一个充满热情的人。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并从中体会分享的幸福。
教学重难点:从煮石头汤中悟出分享使人幸福,人与人交往要坦诚相待。
活动准备:故事文本 投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汤呢? 2.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碗石头汤。有什么疑问呢?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石头汤其实是一个故事。
二、走进故事
1、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2、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长城,故事发生在中国。色彩,给人寒冷、冷漠、孤独的感觉。三个和尚:阿福、阿禄、阿寿,吉祥如意的象征,分别代表幸福、财富和健康。
3、指名学生读故事,第四页交流:“村民们辛勤劳作,但从来只顾自己。村里有一个农夫,一个茶商,一个秀才,一个女裁缝,一个郎中,一个木匠,还有其他很多人。可他们相互间很少往来。”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村民们的表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那他们看起来幸福吗?说说:什么样的人不幸福。
你们想想看,如果阿福、阿禄、阿寿三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可能会遭遇什么?让学生猜想。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4、交流第五页:“当和尚们走到山脚下时,村民们早已躲进家中。没有人来到门前来迎接。一看到和尚们走进村庄,村民们又紧紧地关上了窗。和尚们去敲第一家门。没有人回答。接着,房里的灯灭了。他们又去敲第二家的门,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一家挨一家,一户又一户。”
阿福他们遭受到了全村人的冷淡。(引导学生观察屋顶上的小猫,一般情况下,小猫会很黏人,和容易和人亲近,但这里的猫都变得很冷漠,一点都不快乐。)那如果你们是三个和尚之一,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我可能会立刻离开这个地方,他们一点都没有礼貌;我会转身就走,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会充满疑问,他们为什么都这样呢?)我们来看看阿福他们到底有没有离开呢?
5、交流第六页:“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尚们说。可是今天,„„我们要让他们看看怎么煮石头汤。”
和尚没有离开,而是想用煮汤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幸福。为什么呀?
能用石头熬出美味的汤时,你相信吗?相信的人说说理由。
6、交流:“村里人一个接一个走出家门,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 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有好奇心了。各个探头探脑,好奇心已经代替了他们的冷酷。连小猫也开始和人亲近了。大家之间不再像对待仇人一样,横眉冷对了。)是啊,我们来看看汤煮得怎么样了。
7、交流:“村民中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汤闻起来也越来越香。——村民们一个个都变得那么慷慨好施。”
村民们从家里拿东西出来时,乐意吗?从哪里看出来?(大步流星,脸上堆满笑容,争先恐后,能拿什么就拿什么。他们抱着、夹着、扭着,他们从冷漠走向热情„„提醒学生观察画面的色彩,标志着热情和慷慨。)
8、交流:“——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分享使人更富足,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还记得他们以前的生活吗?看看他们,当时是多么地冷漠,而现在是多么地热情;当时是多么地寂寞,而现在是多么地幸福!石头汤和家里煮的汤有什么不一样?
(石头汤更香,因为这里有很多人家的东西,味道不一样等。)师:村民们品尝的仅仅是汤里的食物吗?还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团结,品出了友情,品出了幸福,品出了遗失的美好等。)如果阿福再问你,幸福是什么,你会怎么说呢?师出示PPT,学生说感受。幸福是什么?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针对“三个和尚是不是骗子”的讨论,老师一方面让学生在“三个和尚”和《皇弟的新装》里“两个骗子”之间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比较:三个和尚和两个骗子有差别吗?“石头汤“是真的还是假的?“皇弟的新装”里“新装”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方面发下《石头汤》故事的文本资料,让学生细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证据:三个和尚说的哪一句话是骗人的?在故事里,所有人都喝到了石头汤,村民们得到了什么?
三、作业(A或B依据你内心的愿望选择一种):
A.代村民拟一份起诉书,起诉三个和尚对他们的欺骗行为; B.以三个和尚的名义起草一份辩护书,申明自己行为是正当的,而不是欺骗。
(作业要求:无论哪一方,都要讲得合情合理,经得起质问。)
四、朗诵《面朝大海》作者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五篇:石头汤 教学设计
四年级习作教学——《石头汤》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杨宁
教学目标:
1、了解到描写人物一定要体现出准确的动作与个性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
3、通过绘本故事,让学生懂得要与人分享的幸福观
4、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阅读多积累。
教学重难点:了解到描写人物一定要体现出准确的动作与个性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绘本故事激趣入课
1、师导:老师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与“汤”有关。(板书:汤)
孩子们喝过汤吗?什么滋味?
今天我们要品的汤有些特别。(板书:石头)
2、孩子们看了题目有什么想了解的?
3、课件观看绘本故事《石头汤》:
从前,有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
一阵钟声把他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下——那里有一个村庄。
这个村庄曾饱受苦难,村民们努力劳作,但是只为自己。这里充满了冷漠与猜疑。当和尚们走进村庄时,村民们早就关上了房门与窗子。没有人愿意迎接他们。和尚们去敲第一家的门。没有人回答。接着,房里的灯灭了。
他们又去敲第二家的门,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一家挨一家,一户又一户。“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尚们说。
“可是今天,”阿寿说,“我们要让他们看看怎么煮石头汤。” 他们捡来些树枝,点起一堆火。
他们拿出一口小铁锅,盛满井水,架到火上。
一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她勇敢地走上前问他们在做什么 和尚们告诉她他们要煮石头汤需要石头又圆又滑的石头。小女孩帮他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三个正好合适的石头。阿寿说:“这些石头可以煮成极其美味的汤,可是这么的锅,恐怕煮不了多少。” “我妈妈有口更大的锅!”小女孩说。小女孩跑回家拿锅,妈妈问她要做什么。“那三个陌生人要用石头来煮汤。”她说。
小女孩的妈妈说“石头做汤?这头满地都是,我倒想学学怎么用石头来煮汤。”
二、故事情景点明课意
1、课件呈示:院子里,顿时炊烟袅袅。人们__________ 请生观察:此时人们怎么样了?
2、在学生的交流中随机指导:
从这些人的语言与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好奇。
3、师小结:一个人的语言和动作可以体现出内心的想法。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看一看怎样生动的表达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三、品析故事体会写法
1、课件呈示:
“煮色香味美的石头汤加点儿盐和胡椒粉,味道会更香。”阿福说。阿禄一边用力地搅着水和石头,一边遗憾地说:“可是我们没带。”“我家有!我家有!”一个小孩兴奋地说,他舔了舔嘴巴,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回来时拿着盐和胡椒粉,还有一点别的调料。
阿寿尝了尝。“上次我们煮石头时,还放了一些胡萝卜,那汤可真甜。”站在旁边一个妇女冲上来说:“胡萝卜?我刚从地里摘了点儿!保证甜!”说完,她转身就跑,回来时捧着许多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
在一旁的李大哥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热气腾腾的汤说:“要是再加点我家新鲜可口的洋葱肯定会更香,你们等着……”话还没说完他就一溜烟跑回了家,又一路小跑回来,迫不及待地把洋葱倒进了大锅里。
2、看看这三个片断,有没有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动作或语言?
3、这个动作为什么精彩?
动作一定要准确。(板书:准确的动作)
4、同样是说话,但三个人说话的方式却不同了。看看他们分别是怎么样的说?
再看看他们说话的内容相同吗?你喜欢谁的语言?
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我们要表达出个性的语言。(板书:个性的语言)
5、训练:如果你此时也是其中的一个村民你会怎么样地说,又会说些什么呢?
6、师小结:今天老师就想送给你们两把习作金钥匙,写人物时要写出准确的动作和个性的语言。
四、运用写法尝试表达
1、为了让石头汤更鲜美,人们会怎么做呢?
2、咱们来看看这个场面。(课件出示人们纷纷拿出自家好东西的场面)
此时人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从哪些方面体现人们的热情大方呢? a.他们每个人的动作相同吗?
用上今天的习作金钥匙,动作一定要准确。选一个人说说他的动作。b.运用今天的另一把习作金钥匙,语言要有个性。发挥你们的想象,选一个人说说他怎么样地说,又在说些什么呢?
4、提出习作要求:请你仔细观察、大胆想象。选择其中二三个人物给他取上名字,重点写一写人物准确的动作和个性的语言。开头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为了让石头汤更鲜美,大家纷纷飞奔回家,回来时......五、认真习作交流点评
1、生写片断,师巡视指导。
2、请生分享所写片断。
在别人分享自己的习作时,我们可以做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听习作的方法:肯定写得精彩的地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习作有所启发。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怎么样)地(动作)
注意不同人物做动作的特点(如:老人跑与小孩跑有什么不同?)
(怎么样)地说
反应出人物的性格或心情(如:乐呵呵 眉开眼笑)
3、生修改片断。提示用红笔修改,让学生更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
交流改后片断,谈自己的修改心得。
鼓励生养成反复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六、升华情感体验分享
1、这节习作课孩子们收获了什么?
收获是值得庆祝的事情,老师奖励大家把故事听完。课件呈示:
村民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材料越来越丰富,闻起来也越来越香。汤终于煮好了。村民们聚在了一起,他们拿出了米饭和馒头,拿出了水果和香茶。大家一起边吃边聊,热闹极了。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欢宴了,也没人记得,以前是否有过这样的欢宴。第二日清晨,三个和尚要离开了。全村的人为他们送行。“谢谢你们,”村民们对和尚说,“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幸福就像煮石头汤一样简单。”
2、通过煮石头汤人们知道了,幸福就是要?(分享)
幸福就是要学会分享,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跟孩子们分享一个能让你们终生受用不尽的好东西。答案就藏在信封里快看看。(好书推荐)
3、师总:跟大家分享这些好书就是想告诉大家,要让我们的习作精彩生动不仅仅是在习作课上认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阅读多积累,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课后反思:从两方面反思这节习作指导,第一点是这节课教什么?四年级的习作指导一个重点要求是指导学生能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以这个要求为出发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准确的动作与个性的语言将人物写生动。第二点是这节课用什么教?我选择了如今十分推崇的儿童绘本读物,为什么选择绘本指导习作,有几点考虑:(1)激趣 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交流的欲望和习作的欲望。(2)直观 绘本读物图与文结合的特点适宜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让学生在画面中去观察人物的动作,想像人物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更言之有物。(3)省力 绘本解决了习作题材的问题,在绘本故事里给学生创造习作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同时,也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习作训练的目的性更强。(尤其适合指导习作方法时)(4)人文 绘本总是以生动的图画与简洁的文字展现美好的情感或耐人寻味的道理,在习作提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突显出了习作教学的人文性。在实际操作中,前三个层次很清晰:通过故事让学生感知描写人物要特别抓住动作和语言,然后将故事中的文字做为阅读范文,让学生品析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要做到准确和个性。接着尝试用上习作方法表达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做得不足的是学生用上习作方法描述画面时指导力度不够,过多停留在一个点上重复表达,没有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观察与联想,以后,应当将要求提得更明细,给学生多观察思索的时间,学生交流中即时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