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一: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学反思
12月15日,我园组织了公开课展示活动,为了个人成长,同时这也是给我们年轻教师一次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所以我踊跃报了名。这次活动共有六名教师参加,我们本着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短处,改正存在的问题,吸取别人的精华,来调整扭曲的教学习惯。
这次公开课让我的感触很深。我执教的内容是小班的《过新年》中的科艺活动《找朋友》,我感觉准备得很充分,可是却没想到效果还是不尽人意。
这次公开课,我们小班组的三位老教师帮了我很多忙,帮我准备教具,帮我看教案的设计,给我提建议,虽然我上的效果不怎么样,但很非常感谢她们,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小班组团队的凝聚力。我以为我准备的教具能让这节活动具有吸引力,让幼儿更感兴趣。想不到因为我分发的时侯,自己给孩子们分发时有点忙,而导致整节课有点乱。
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说孩子们对这节课掌握得很好,可是对于小班的孩子缺乏趣味性、游戏性,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忽略了这一点。活动开始我是以小熊开商店引出,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帮助孩子们做的很多,帮他们收积木,发积木等,其实这些孩子们自己就能做到。这节课我没有放开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参与活动,而是在我的要求下让孩子们按着我的要求去做,使孩子们受到约束,如果我把整节活动以玩的形式,让孩子到前面,自由操作,而不是我去限制孩子,我想那样效果会更好的。而且我选的教学方法太一板一眼了,不适合小班孩子,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缺点。
最后老师们的评价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王园长的一番话,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活动课上老师要掌握技巧,灵活一点,不要太死板。只有你去尝试、去锻炼、去改正、一定会有进步,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努力,去学习,去锻炼,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二:幼儿园公开课的反思>>(3529字)
对于公开课,大部分人倾向于从教学活动形式或目的来判断是否属于公开课。有学者指出判断幼儿园公开课应该综合三个方面:是否有他人在场;是否以观察与评估为目的,是否是正式组织的教学活动。按照这三点来辨别,则观摩课和园内研讨活动也是公开课。
公开课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指导与示范、教研,教学是基本,教学产生教研,二者又相互促进。公开课除教学教研的作用外,还承载着一些功能。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践与研讨;促进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其中包含着选拔与考评的功能,也包含于教师发展中。
裴娣娜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和对象都很明确,即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训的性质。当然幼儿园公开课本应也是培训青年教师,开展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公开课面临的问题却不容乐观。
一、幼儿园公开课
异化现象分析
越来越多的人在开展幼儿园公开课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反思公开课的问题,并且指出公开课已经违背了其主旨,偏离了其主要正向功能的轨道,被异化了。幼儿园公开课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参与的人从形式和评议等方面使得它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离。
1.教学内容上刻意追求学科领域整合纲要中指出各领域内容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注重综合性。幼儿园各领域的综合、渗透最佳方式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但是在幼儿园公开课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学科领域整合的教学。有整体观念很好,但是如果刻意追求,并没有真正融合,让人看起来,就只是一堂散乱,没有重点,花样繁杂的教学活动。并且为了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就很会延长时间,本来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如果教学时间超过幼儿注意力时间,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加重幼儿负担。
2.教学形式的异化
(1)“示范”、“展示”课的异化
公开课本来一方面是要促进上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提供观摩、研讨的机会。但是在公开课中我们只看到教师的“完美”教学,教学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教学过分“打磨”,孩子也许早已失去兴趣,只是成为教师的道具,而教师的表现有作秀之嫌。在公开课中,基本都会用到多媒体,多媒体是辅助工具,运用好了能为教学增色,但是常常能看到幼儿园教师用多媒体只是形式,并没有真正结合教学内容或自己的教学风格,多媒体有时就只是一个表演的背景,却显得很突兀。
(2)表扬幼儿形式化
在常规课中,一些幼儿的表现不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并且表扬的频率也没有在公开课中大。在公开课中我们随时都能听到.“你真棒”之类的表扬声。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培养幼儿园的自信心,不能随意否定,但是这种“随口”的肯定,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新的帮助。因为这种评价过于模糊,过于笼统,不能让幼儿明确自己是哪里做的好,事实上此时幼儿并没有获得确切,具体的信息,以加强幼儿某方面的优势发展,而只是让幼儿“高兴”,久而久之就会要么使得幼儿认为这种表扬太过于廉价,失去一个发展的外在动力,要么就会滋生骄傲的情绪。
3.教学评议的异化
幼儿园公开课应该既重教学,又重研讨,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幼儿,研讨的终极目标也是幼儿。但是在教学评议时,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他人的评议都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来观摩、分析、反思公开课。
“因为公开课上得成功不成功,涉及到对一个教师的评价,所以,许多非客观因素、非科学因素就必然地渗入到公开课中,尤其是公开课的评课环节当中。也就是说,公开课评价不能过份强调教学方式和手段,公开课更应成为当时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的实验场。”
上课教师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往往觉得整堂课只要顺利按照教学准备上完就算是一堂成功了。虽然作为公开课就含有“优秀”的成分,但是顺利不代表优秀,而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引导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把孩子需要和应该具有的知识传达给他们,这种传达的过程是生命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本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我们想要祛除这种影响都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方面,他人对教师的评价,往往空而泛。例如,“教学目标明确”、“教态好”等等笼统含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没有针对性,没有达到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这样反而使教研后续不足。
4.公开课中存在教育公平问题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但在公开课中却存在不公平现象。有的老师指出,为了上好公开课会把平时平时捣蛋不听话的孩子剔除。最常见的是在公开课中,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都是老师喜欢的或是平时表现好的孩子。那些所谓表现不好的孩子完全被忽视。这样的公开课没有把孩子放在中心,已经丢弃了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对幼儿园公开课的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已经阻碍了公开课正向功能的发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1.追求功利化
幼儿园和教师在考虑公开课时也许更多出发点不在于教学相长,而在与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与利益。
2.价值取向的偏差
教学包括教和学,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幼儿园的所有一切作为都应是以促进幼儿健康而全面发展为目的。公开课也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公开的目的不应仅是教师的教学,还应有幼儿所呈现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孩子的发展,所以公开课如果只是围绕教师进行,而忽视幼儿,把幼儿当做配合教师的道具是本末倒置的。
5.教育理论掌握不够深入
在幼儿园公开课中究竟是要反映什么教育理念,什么教育思想,有什么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公开课进程中有什么教育契机可以值得我们研究,等等问题,教师和听课人员都没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公开课就只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幼儿园公开课常态化的重构
1.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幼儿为本,防止教育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仅是要有效率、效益,还要有生命,教育应该是生命在场的互动,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教师应该是导演或只是幼儿的配角,而不是主角。为了孩子的发展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成长,教师要公平对待,给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把公开课功利化,把公开课当成研究课,就不会回避问题,而是直面问题,进行问题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应该始终坚持教学相长这句话。
2.加强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素养修养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有“哲学智慧”的孩子,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学习多方面知识,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时才不至于为不“尴尬”高控制幼儿,或不让幼儿提问。教育机智是要在丰富的知识及教育经验中形成的。我们不能苛求幼儿教师什么都会,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教育机智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始终怀着这样的信念:不要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教育家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而这种个人魅力来源于教育实践的丰富经验,善于处理问题的机智。拥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上公开课前就会对上课内容了然,不断“打磨”的是自己,而不是“磨”上课对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一堂好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我们应该秉承这样一种专业精神。
3.完善评价标准
“公开课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也是其人格魅力的展示舞台;公开课既是切磋研究、生发集体智慧的机会,也是合作分享、打造团队精神的空间;公开课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照,也应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关怀过程。”对幼儿园公开课的评价不要只看到教师的发展,还要看到幼儿在其中的展示,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并且要细化评价标准,不能只是笼统、模糊的评论。多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注重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实际,在融入幼儿经验的教学中幼儿的参与性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公开课异化,只流于教学形式,忽视了幼儿,忽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重复出现的教学材料或教学情境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幼儿参与度就不高,教学就达不到本身的目的。我们有时只为追求公开课的“完美无缺”而费事费力的打磨了一堂公开课,但实际上,只要是教学中幼儿有收获,生命对生命发生了影响的,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并且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没有完美的教学,只有不断改善,反思的教学,只有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之处,我们才能进步,认识到别人的不足才能借鉴经验。我们应该回归公开课的本色。公开课虽然在于示范引领,但是它也应该是真实而富有魅力的,它不能作假作秀,它所要展示的是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所以幼儿园公开课应以幼儿为中心,注意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认识到了幼儿园公开课的作用及其问题,但是只有让公开课发挥其正向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体现其价值。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反思三:小班体育公开课教案与反思《小兔送果子》>>(1186字)
活动目标:
1、在初步掌握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基础上,学习双脚并拢跳、双脚分开跳的动作,提高身体自控能力和平衡能力。
2、在游戏情境中体验跳跃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学具:胸口每人一个小兔头贴。教具:礼物若干、小动物图示四幅、硬纸板小路四条、热身和放松音乐。
场地布置:四路纵队圆点贴、即时贴适当宽度的小路、小动物家的路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兔妈妈交代角色和任务,小兔们跟着兔妈妈跳跃进入场地,形成四路纵队。
2、热身运动:
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蹲运动-----腿部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双脚并拢跳
师:我们小兔有个能干的本领,是什么呢?那你们会怎么跳?
(1)原地双脚并拢跳:双脚并拢、屈膝、前脚掌落地、又轻又稳。
(2)指定方向双脚并拢跳(指导个别幼儿动作要领)
2、学习双脚分开跳
师:我还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呢!你们瞧!
(1)教师示范双脚分开跳:双脚分开、屈膝、前脚掌落地、又轻又稳。
(2)幼儿原地练习双脚分开跳,教师指导。
(3)指定方向双脚分开跳。
(4)在指定的小路上(===)练习双脚分开跳,教师指导动作要点。
3、送礼物
师:刚才妈妈接到一个神圣的任务,森林国王要给每个小动物去送一份六一儿童节的礼物,你们愿意吗?可是去小动物家的路很难走,请你们看仔细了!
(1)教师介绍小路上“并拢”、“分开”的图示
(2)教师示范过小路,并解说要点
(3)请一位幼儿尝试
(4)分组练习两次。
三、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给很多小动物送去了礼物,他们可开心了!你们,我们都出汗了,让我们来洗个澡吧!
1、放松运动
2、材料收拾
小班体育《小兔送果子》反思
我们团队在接到小班“跳”的主题内容后,首先翻阅了关于小班幼儿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小班主要有:纵跳、触物跳、从高往下跳、单脚跳、双脚跳等几个内容。我们结合我园小班关于跳的原有经验,选择了双脚并拢跳和双脚分开跳的教学内容。
我们团队在中午商量形成初步教案后,下午立即进行了试教活动。我作为执教者作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体育活动的“味道“不够浓郁,跟体育游戏的区别值得深思。因为是小班的体育活动,我们总是倡导情境化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趣味性和探索欲,但是锻炼的形式和强度有待斟酌。适当渗透队列队形和体育活动的指令应该会更好些。
其次,幼儿常规的收放性。由于我们一直倡导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的空间,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个体化需求体现的也较为明显,为了更好的满足个体需求,使得活动的自由性偏多。如何收放比例得当是个团队接下来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后,本次活动重点在于巩固双脚并拢跳、新学双脚分开跳,难度在于双脚分开、并拢的交替练习。活动支教过程中,难点的突破主要在于第三环节的“送礼物”过小路环节,若之前能适当进行难点前置,幼儿原地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分开交替跳,对接下来的难点突破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公开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郭玉红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
一、初二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三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缺补差,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知识的活用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用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设置任务,如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理解哪些事情是他们能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他们做的。第一个课时,我先把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写在黑板上,从而引出新单词,然后设置任务,要求同学们讨论他们能做的和不该做的。这学期我们搬迁到了宏村学校,大家置身于美丽而又洁净的新的学习环境中,是不是都想为她做些什么呢?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很自然地,同学们就理解了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用已知的学习未知的,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英语和其它功课一样,需要多练多做。这几个月以来,我给同学们补充了许多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呵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
第三篇: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开课教学反思1上周五学习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算理是根据商不变的原理,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即扩大10倍,被除数也相应的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重新加上小数点,并且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需要订正的同学有一大部分,很多同学能算出正确答案,但是存在:1没有转化为整数的除法来计算,2商的小数点没有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今天新授小数除以两位小数时,算理是一样的,在商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扩大100倍,在今天的课堂练习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在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需要补“0“,学生在做9.6除以0.16时,学生出现忘记补0,最终结果导致等于6的错误答案,结果应该等于60.通过课堂作业练习,练习十三73页第6题时,需要学生用乘法验算,例6.1除以0.05同时扩大100倍,用610除以5结果商等于122,乘法验算时应该用122乘0.05等于6.1,而大部分学生验算时用122乘5等于610。
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我需要课堂上加强强调。
公开课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3白杨教学设计三,白杨,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开课教学反思3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回顾这段时光,总的感触就是:特别的忙。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我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与有意义。我就前阶段的教学和期中考试进行了反思:
一、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的题目类型有:1语法和词汇的选择2选择适当的词组用其适当的形式填空3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4完形填空5阅读理解6翻译。本次考试旨在考学生的基本词汇和基本的语法,为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试题中许多题目都让学生做过并讲评过,可是考试成绩仍然令人失望。高一1班的最高分为86分,最低分为24分,平均分为56.1分,合格率为42.8,高一2班的高分为74,最低分为19,平均分为46合格率为15.6,成绩的两极分化如此严重,有些学生简直就是英语上的文盲。
二、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1.词和词组是学生最头痛的事,很多学生都说他们记不住。今后教学生按照发音去背单词,甚至花时间去养成他们这种习惯,自己弄点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单词,举例子教学生如何运用单词。
2.学生不能做到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他们马马虎虎地完成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学生根本不做作业,很多学生翻译题不做,理由是不会做,对于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选择题,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做,大部分学生随便写一个答案。所以期中考试中,虽然很多题都做过讲过,学生仍然不会做。今后加强作业检查,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调整老师自己的心态,主动与学生亲近,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生的翻译能力很差,今后加强翻译练习。
5.学生词汇量太少,多给学生默写生词和词组。
公开课教学反思4《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通过课件的播放荷花池美景,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三、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公开课教学反思5今天,我们七年级语文组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散步》。
下午第一节由我主演,我提前到教室做准备。孩子们一下子围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
“老师,我们讲哪一课?”
“老师,你会紧张吗?我们数学老师紧张的满脸通红。”
“老师你讲课的时候可不要叫我回答问题呀。”
“老师,叫我叫我。”
上课前,我已经了解到学生上公开课的状态——既兴奋又紧张。
本节课我精于设计,以“亲情”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五个板块:听读课文,感知亲情。读文分析,理解亲情。美句赏读,感悟亲情。拓展延伸,抒写亲情。真诚行动,拥抱亲情。
教学内容就显得清晰有条理。
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大声朗读,让学生读出感情。在品味语句中又让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思考。在拓展延伸中,又让学生写对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在每个板块中都有学生的展示,突出了说的能力。
在讲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前事先与学生们约好:这节课谁如果回答问题积极,我就奖励一个本儿。八九名同学一直争着回答问题,避免了课堂上老师提问的冷场。特别是在听读写的过程当中,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来,面向了全体学生。让学生都徜徉于亲情的散步之旅。
当然。细细反思,课堂上有许多不足。首先,板书设计虽然重点突出,但没有新意,也不美观。其次,学生没有形成学习小组,没有进行激烈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很好的鼓励学生。第三,课堂上自己的语言不简洁。有些啰嗦。引导和方法性的语言太少。第四是课堂临结束时没有对本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小结,整个课堂的课堂氛围不太活跃。
公开课教学反思6在第一课时中通过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共同释疑,然后学生再读,达到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给全文分段。学生阅读中,边读边思考,养成阅读中思考、思考中能读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所以一直以来都想通过问题阅读来培养学生思考的学习。
第二课时接上课时内容,分析各段内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意思,学习法布尔对待学习的自学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他才有辉煌成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来解决问题,问题主要由老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再释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为什么说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读后讨论:
1、“怪人”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实足的昆虫迷?
3、第六自然段通过什么来说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窝蜂的说,他们举手,逐个解答,虽然站起来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边,但在争论中自然而然的明了。老教师也就用不着肯定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点,从7-18自然段,上节课时有的同时认为可以分为两段:法布尔的经历(7-13)和他的辉煌成就(14-18),其时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这两处关系紧密,放一处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后相互映衬,便于理解。
公开课教学反思7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习惯性地问孩子们作者是谁?其中班长刘脱口而出“张续”,其他孩子便滥竽充数异口同声地答道:“张续”。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向心力很强啊!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孩子不自信,缺乏质疑的学习态度。于是,我便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敢于向权威挑战。作者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天残月,江枫渔火,每一处景物都是灰暗、凄凉,处处都透着寒气,整首诗笼罩着深深的愁。这首诗的文眼是“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围绕这个字,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夜羁旅图,表达了孤独、郁闷、惆怅的心情。
但二年级刚升三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什么?在备课的时候,我很担心学生根本不能体会到“愁”,因为孩子那么小,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但出乎意料的是个别孩子通过了解诗人张继的背景资料和诗中的意象,学生便自觉体会到当年张继在枫桥边的感受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在教《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在我简单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文章,这次孩子们从这首诗的题目简练的题目中读出“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事件。看来课堂更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孩子的学习意识,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机智地面对学生的回答,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提问,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要干什么。不能过分重复学生的话,而是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作出评价。
公开课教学反思8《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1.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 “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
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公开课教学反思9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丰碑》一课。本文记叙了红军在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结合本次我们教研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策略,在教学时,我以重点的词、句、段为依托,由感悟环境的恶劣到体会人物品质的高尚,由将军态度的变化到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为主线,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更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
由于这篇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会使学生有很大距离感。于是我就以“幸福”这个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从而体会到自己正身处幸福之中。之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的”,这样一来,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为什么是来之不易的呢?从而引出新课,让他们自然地走进文本之中。
由于本篇课文较长,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前备课时,我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第七自然段以及对将军描写的段落上。对于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只是让学生感知朗读,并展开想象,落实了语言字的训练。之后就将将文中结尾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作为串联整节课的`重点句。分别在感知军需处长的品质、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后,分三次出示并引读这句话,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讲究实效,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巧妙、夯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在这节课上,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题,首先对于文中空白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训练,例如:让学生想象这支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通过想象,深刻地体会到了行军的艰难,也为接下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感悟将军愤怒后,又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位将军,会怎样训斥军需处长?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又很好地体会了将军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处,在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穿着等描写,通过句式对比,换词练习以及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不但让学生体会了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更让学生感悟了文中语言的准确精妙,同时也渗透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在学完本文后,又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学生内心的情感呼之欲出,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习军需处长牺牲的一段时,当体会他为什么如此镇定安详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带而过,引导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有效地加以评价,还有就是感觉整节课自己提的问题过细,总觉得是自己在牵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谈体会也不是很深刻,与我预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恳请各位专家及教育同仁能给予更多的指点与帮助,谢谢大家。
公开课教学反思10我国民间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丰富,色彩绮丽,每到春天,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出门放风筝了。
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有放风筝的经历,但是做风筝的经历应该不多。所以在学习风筝的制作时,我找到一段制作风筝的视频让大家观摩,通过形象的感官演示,让学生具体的了解到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1.扎架子2.糊纸面3.拴好风筝提线4.绘制图案,并在风筝尾部粘上纸条,增加飞行时间的稳定性。然后鼓励学生去想一想,制作风筝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结合科学课程,让学生了解风筝可以飞起来的科学道理。接下来是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本课的难点风筝的样式和图案的创新,教师认为只有见得多,才能开阔眼界,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有创新。在课本首页就有一幅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有燕子图案,有鱼形图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图案的寓意,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风筝作为一项民间艺术,作为现代的小学生,应该了解中国风筝三大产地,是北京、天津和山东潍坊。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本课完成了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了解了学习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
公开课教学反思11我于第十五周星期五第二节(20xx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节有关双脚连续向前跳的体育公开课。
这学期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上体育课。说实在的上课的时候我很紧张,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虽然平时经常会观看其他老师上体育课,觉得并不难,但一到真正轮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我还是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让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种氛围中。
这节公开课我设计是游戏课。游戏既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普遍。游戏作为人成长当中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最原始的学习活动,也是心理需要满足的一种活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发,游戏是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采用游戏和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必须的。身体活动类的游戏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规则宽松,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合乎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学生比较能够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部分平时不怎么好动,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一般就在旁边看着其他同学游戏,老师的鼓励和参与,他们也会不自主的加入进来,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得到真正的锻炼。
总的来说,学生也表现得很兴奋,参与性很高,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学生在室外课上表现的兴奋程度,等等。
公开课教学反思12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 “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公开课教学反思13《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四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上课前,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围绕课题,开课质疑,引发思考;结束时给课题加标点,表达个性的感悟,使本课结构完整。又如: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但上完课,我感到很沮丧。我感到现实的课堂与理想相去甚远。课堂上我在努力演绎着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节奏。常常还没让学生读懂读透,我就急着实施下一个环节。由于开始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就急着引读,所以学生始终没能进入我努力营造的情感氛围,直接导致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与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读训练,但因为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足,朗读也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指导,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读。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师“硬逼”出来,而是真实的原生态的暴露,并经历思维逐步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是老师“煽”出来的,而是真诚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公开课教学反思14本节课的主题是Toys。新授单词:plane ;train;car;bus;boat;等词汇,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来进行简单的对话,整节课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这节课主要是低段的故事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师生间关系和谐友好是前提问题,在一定友好的关系上,师生间能在Warming Up时配合的默契,课前师生的口语对话让师生之间很快的进入了课堂气氛,即能复习了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激发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的兴趣,好为后面的对话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有关5种玩具的单词,通过各种情景操练,熟练掌握关于5种玩具的单词和有关他们的句型,在一定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单词和句型做简单的对话。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记忆和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堂课通过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体现,基础性教学目标完全实现,情感目标也已经体现在教学中。教学气氛分融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的宗旨。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既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但可以扩大课程资源,尝试把单元间内容整合再进行教授,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师充当的角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完成某一任务为目的来进行教学。要给学生自己类化知识的空间。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及时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我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多样化,如:语言评价、奖励学生小红花、对学生说”你真棒“、给予学生微笑等,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总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15我在对青藏地区的教学处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测;其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青藏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难点)和归纳;最后对整个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总特征做总结与课堂练习。
回想本节课做的好的地方有:
1、新课导入简单明了。以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国家,并以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直击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检测,衔接本节课的知识点。对经纬度位置、地形的检测同时,联系与气候类型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接下来学习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时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第一道探究题较为简单,遵循着地域性的分布规律,按常规方法分析即可,学生基本上能自行解决。第二道探究题为非地带性的气候类型,根据之前学习马达加斯加东部地区形成此气候的成因一样,考虑地形与洋流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完成。第三道探究题较难,学生很难想到风带的移动,其需要教师引导下,能完成风带的偏转带来海洋水汽,形成湿季。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互动仍不够充分,问题的设计不够老练,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青藏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问题仅限于归纳,没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纯在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第四篇: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
外部原因,因为自己没有充分对场地器材的熟悉,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比如:学生数、对本教学单元的.熟悉程度、器材有没有、场地在那里这些。忽略了实地考察所有教学中需要对各个细节进行检查。导致今天上课时,音乐无法播放,学生实际人数比了解的突然增多。因此提醒我们在教学异地借班上课一定要充分了解和考察上课时的没有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倒是出现被动局面。
内部因素在于,第一,自己的教学场地设计存在漏洞,一开始设想场地在运动场上,后来改成一个篮球场,试想五十多人在一个篮球场内活动是个什么概念。明显上课是感到教师无法照顾,学生的组织明显有点混乱。如果能将场地扩大一些,这样每个小组的练习区域清晰,就不会出现练习局面的混乱了。第二,教学中自己的组织教法有漏洞,学生分组练习,五个小组,事先没有规划好各小组长(体育骨干)的职责,导致各个小组成员各自为政,虽然每一个同学都是珍珠,可是缺少链接,就不能成之为项链了。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赋于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在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学习课改实验区教师已有成果、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关注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大众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我总是能够特别关注哪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的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认清政治课堂教学的使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是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应更注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在七年级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通过对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从而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的道理。于是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结合初一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用单手脱衣服、穿衣服,然后让他们用肩膀和下巴夹笔写字。通过亲身的体验,同学了解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只是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挫折。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残疾人能身残志不残,对于四肢健全的我们更不能被一些小挫折打败。”
通过上述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同时无形中又教育了学生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如何去关爱残疾人,积极地正视挫折的心理。既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实现初一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目的。
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1、首先要研究学生是否有一定的相关知识;2、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而自己学习就要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本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3、学生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我在讲《八年级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课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活动保护”这一重点知识时,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我给学生介绍了三种学习方法:a.结构图表法;b.利用表格归纳概括的方法;c.知识要点整理法;讲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对我们学习该部分内容各自所起的作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要领后,先独立自主的学习,然后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我在从中辅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对重点知识勾划圈点、如何归纳概括。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许多老师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本人就此所进行的一些尝试:一是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制,可分为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显著。三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的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这样将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3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周的实习生活从指缝间悄悄溜走,我们渐渐步入正轨,每天听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做着老师该做的任务,其实作为一个教师,这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更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作为刚刚开始教师生涯的我们,要想从一名新手蜕变成为一名老手,不仅仅是时间的长短,更需要自我的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学校为了促进实习老师的成长,每周会有教研组组织听课评课,肯定优点,指正不足之处。这周恰好是我讲课,这是我上岗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也是对我这三周实习的成果检验,我很重视,星期五要讲的课我从星期二开始备课,我从网上查了各种各样有关该节课的内容,搜了许多优秀的教案借鉴,其次还向指导教师请教了相关的内容并讨论了该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我去准备教案,写完教案后指导老师热心的帮我提出不足及建议,我虚心接受,其次还和舍友一起演练了一遍过程,修改不足。星期五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学生们笑脸盈盈地说:“老师,别紧张,有我们呢。”那一刻,感觉内心被温暖所填充。一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一丝丝不满意,自己因为紧张,大脑断片了,导致一个小内容一带而过,造成衔接不连贯。
在评课过程中,教研组的各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建议,例如语速太快了、与学生互动较少,并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给了一定的建议等等。此次讲课,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让我在以后教学中改正错误。同时聆听老教师的谆谆教诲,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4
曾经朋友问我:“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最高的目标是什么?”我说:“我希望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魅力、有方法的名师。”这位朋友直言不讳地说:“那你的路还很长!”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最初踏上讲台的懵懂到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流程,从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到有意识的为课堂注入新的内容,其间既有领导的关心,也有自己渴望寻求突破欲望的驱使。
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教学,是一学期努力成果的展示,它不可能平时无心教学,却能在公开课上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出现。本学期上的是三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篇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秋天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能尝试续写诗文。课上让学生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导入——听范读录音,感受诗歌——学习生字——学习诗歌前三节,想象诗歌内容,配上动作,表演朗读,想象黄叶、蟋蟀、大雁、秋风所说的话——学习诗歌后三节,配上绽开的石榴、采蜜的蜜蜂、放学归来的孩子图片,让学生仿写诗文——在动听的轻音乐《秋韵》中,或写或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从整个教学流程上来说,存在的问题不是太大。但若想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能让孩子学有所获,针对评课老师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做如下努力: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课本。有目标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对不同学段的孩子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课本必须了然如胸,才会面对课堂上会出现的突发的状况。教育家魏书生对语文课本的熟稔程度让人惊叹,他能知道课文的一个小注释那一页,哪一行。备课时不是一篇课文,而是整本书、整个学段的书。只有对整体有所把握才不会使所教知识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二、努力提升课堂语言艺术。也许我的语言如一条小溪流,哗哗流淌,不见波澜。时间长了,失于单调。平时可多下一些声频,多加模仿。对表现好的学生,采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切忌过于笼统化的“你很棒”的语言。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不防委婉一些。
三、寻找适合的自己的教学模式。性格使然,长于理论分析、而不能进行形象化的表演。平时教学,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及观点常常出人意料。好的东西,当应坚持。
老师教的快乐,学生学有所获。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5
本节课的主题是Toys。新授单词:plane;train ; car; bus ; boat ;等词汇,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来进行简单的对话,整节课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这节课主要是低段的故事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师生间关系和谐友好是前提问题,在一定友好的关系上,师生间能在Warming Up时配合的默契,课前师生的口语对话让师生之间很快的进入了课堂气氛,即能复习了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激发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的兴趣,好为后面的对话做好铺垫。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有关5种玩具的单词,通过各种情景操练,熟练掌握关于5种玩具的单词和有关他们的句型,在一定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单词和句型做简单的对话。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记忆和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这堂课通过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体现,基础性教学目标完全实现,情感目标也已经体现在教学中。教学气氛分融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的宗旨。
4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既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但可以扩大课程资源,尝试把单元间内容整合再进行教授,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师充当的角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完成某一任务为目的来进行教学。要给学生自己类化知识的空间。
5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及时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我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多样化,如:语言评价、奖励学生小红花、对学生说”你真棒“、给予学生微笑等,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6
这节公开课我主要围绕全文的情感变化来展开,抓住直接描写情感变化的字词,按照其演变推进来梳理全文脉络。
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字词,即“乐——愀然——喜”,再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作者“因何而乐、为何而悲、喜在何处”,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讨论导致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基本把握住了全文脉络,使整堂课能够围绕教学重点“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条主线来展开,重点较为突出,故而思路会相对清晰。
此外,在各个板块的衔接上,比较注重衔接语的设计,使课堂整体上能够连贯自然地进行。
但是,这堂课也存在了很多不足,首先是对学生的信心不足,遇到自己认为相对较难的问题,会不自觉地就开始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相对不足。以后在课堂上要学会适当放手,有些问题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使其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并且,课堂中学生回答之后,给予的点评力度不够,要适时予以回应,和学生真正互动起来。
另外,语速过快,大大加快了课堂节奏,使得学生想要跟上会有点累;并且问题设置过于碎片化,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使人应接不暇,加重学生上课负担,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囿于教师思路,缺乏自主性。而问题的过于碎片化,容易使得课堂内容分析显得零散,对重点的情感“乐、悲、喜”点得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改进!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7
学生:
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超出我的“预设”,他们能主动展示,积极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孟佳伟同学都能主动站起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原来勇气可以改变一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放手给他们,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教师: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倾向于后30%学生,但是习题与中考相链接,对后进生讲有点难度,课堂上为了让后30%的学生也达到理解运用的程度,所以用时较长,但是我从中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制定三重目标我们平时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基本统一,但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说刘刚同学,他说本民族语言都有问题,学外语更是难上加难,我应该制定三重目标:A优等生应该到的学习目标B中等生应该到的学习目标C学困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写优等生应掌握什么,中等生应怎么样,这样会伤到学生的自尊,我们应该用委婉的语气提出要求,不要让学生看出老师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学习情况向不同的目标努力。后进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学习信心,优等生会向更高目标冲锋,取得更好的成绩。
2.对当堂达标的理解我市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当堂达标”我原来认为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会学、会用”这个目标,但是通过这节课,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另一层的理解——当堂基础知识达标。每个学生的基础、运用能力各不相同,要求统一所有的学习目标会有点困难,但是当堂达到基础过关目标还是可以的。
3.有了经历,才会有经验今天我感到家的温馨,能得到这么多老师的指点,我特别高兴,消除了“孤军奋战”的那种自卑心理。有了这次的交流经历,让我积累了公开课的经验,如果有机会再让我展示,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8
七年级地理课文是比较简单的,但对于教者而言是不简单的。在学习有关天气的章节中,课文内容是很浅显的,图文结合,很好看,但学生学起来却并不轻松,因为有很多内容学生看起来似乎是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经过认真的考虑,决定打破课文的教学秩序,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会看卫星云图,学会认天气符号,学会当天气预报员,并且扩大他们的视野,走进天气预报制作室,具体地看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上课后,学生和老师都感觉不错,认为学习到了对终身成长和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了。底下我就具体地谈谈这一节公开课的上课流程。
在走上讲台前,需要充分地备课。现在的备课不仅仅是利用教学参考书了。备课时候,首先是需要备详案,充分考虑在天气预报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相关问题,并且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学习其中有利的东西。虽然我们的课堂模式没有统一的式样,但参考书毕竟是专家的成果,有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方面。其次是多媒体的设置。应该说现在的地理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最近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如果没有办法下载下来就用网页显示或者找到动画的形式播报也是可以的。假如在多媒体制作时,没有办法找到天气预报栏目,那么多媒体也就没有制作的必要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幻灯片切换的时候,弄点声响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并且在每个幻灯片上最好用和地理有关的图片作为背景,尤其是在课件的首页上。
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氛围的设置。在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了,还需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快乐地成长。在苏北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设置的环境主要是由音乐提供的。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背景音乐放在课件的首页上,这样既方便又能引人入胜。当学生从上一节课的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在优雅的轻音乐的陪伴下,他们是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的。背景音乐需要在课前就开始播放。
上课铃响过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了。在讲授新的知识前,需要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学生不知老师讲的是哪个地方的内容。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学生就必须通过看书了解和天气预报相关的知识点,如卫星云图上的颜色设置,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等等。
当学生简单地看过课文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看中央电视台的整个的《天气预报》栏目。学生在看节目时,是非常专注的,教者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打扰学生的,甚至是最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或许有人认为看节目只需要直接看其中的预报部分,别的内容可以剪辑掉。但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一个情境的设置是需要时间来调配的,同样学生也是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情境设置的,否则急功近利是得不偿失的。学生们是喜欢看整个地节目,因为这样更可以贴近他们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当然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习惯了后,我们才可以简单些。
看过节目后,我们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栏目,有重点地解剖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卫星云图的认识。卫星云图不一定用天气预报中的,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最新的云图。在投影时,必须要将卫星云图放大,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清楚,并结合刚才的课文进行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可以才用小组各自讨论,然后汇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单个地进行汇报。这个环节可以留教多的空间给学生,需要让他们充分地练习认识。认识卫星云图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后来,我通过抽样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能认识卫星云图上的简单常识,即使是个别反应慢的同学把海洋看成了“河”,也是非常可喜的。
认识了卫星云图后,就可以让学生先听天气预报图上播报,然后再说。在边说边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掌握如何去播报天气预报。在这个环节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动口能力地培养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课时,你会看到学生的发言很踊跃积极。
除了让他们认识卫星云图外,还需要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天气符号。在配给的多功能投影片上,有相应的天气符号彩图。上课的时候,我将天气符号彩图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在底下练习认识,任由他们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认识。一段时间后,由我组织进行识图比赛。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天气符号,这为底下的播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以上的过程应该是属于学习的,而底下的实践才是真正地目标。课文上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卫星云图,需要学生根据每个城市的天气符号,播报出相应的城市天气来。在课堂上,我直接把课文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投影后,都纷纷要求表演,但为了提高准确率和参与的热情,我让每个小组自己先在组内说一遍,然后再推举代表表演给大家看。学生的表演都很精彩,每个小组派出的人员都很不错,都能够准确地把城市的天气说出来。
课堂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学生们经过激烈的学习后,需要给他们适当地休息,因此我通过投影仪让他们多了解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链接,比如当前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制作的具体流程以及播音员等等有趣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一节地理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9
作为老师,大家都会面对上公开课这个问题,当要上课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千思百虑,教材分析,教案撰写,课件教具制作,试教时间,甚至上公开课穿的衣服,学生的座位编排,还有上公开课前一定会事先到场地去作好各种准备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平常的每天都要上的课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不可排除,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那么重视的,公开课好比饭店的宴席,千方百计也要色香味俱全,而日常上课就好比家常菜了,甚至有可能是萝卜咸菜对付一下就过去了。我个人不太喜欢很多公开课上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过我认为公开课课前所做的种种准备功夫是最值得赞赏的,反复推敲反复思考,上公开课上多的人教学进步自然就很大,我很少上公开课,也不喜欢上,但我喜欢上平常的课,每一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是公开课那样来上,具体的说我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概念课必须让学生侧重于理解,计算课侧重计算能力培养,应用题侧重于分析;复习课则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我在处理教材时都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选择合适的学法
我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节课学生听了会怎样,那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解决等。然后再来决定是讲授为主或是自学为主,那种不管一切一律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法,看似高明,其实有时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试问,如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对问题都不明白时,继续讨论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多数学生就会转向其它与课上无关的活题了吧。
尽量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三、备突发事件。
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先进,我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用到,但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实在出现停电、故障等原因造成电脑、投影等无法使用的现象,有时往往使精心制作的课件被弃之一旁。这时也丝毫不会影响我的正常教学,因为既然把每一节课当成公开课,我事先已考虑到这些问题,粉笔黑板照样继续上。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0
一、自己的上课反思
这次选择的是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所以选这一课,一方面由于六年级的新授课已经上完(复习课自己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展示),其次这课五年级上过一次,所以估计上起来会比较熟门熟路。上完之后,不敢说好,也不能说是不好,有缺陷有遗憾,也有比去年上时进步的地方,试着谈谈。
1、备了,但预设仍有不足
五一期间正式确定了上课题目并着手准备,因为有备过一次,所以备课过程总得来说还算迅速。这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先摘录条件,再进行倒推。其实倒推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只不过不一定能把它上升到策略的层面上,因而最大的难点,就是能否让学生感受到整理信息的需求。课的流程设计上基本以书为主,就是第二道例题进行了改动略微增加了点难度。五一之后立马试上了一节,发现问题颇多,第一个,内容很大,两道例题加一道试一试,加上前面的知识准备,发现30分钟内搞不定。只好对知识准备开刀,本来希望用两个联系生活的例子帮学生引出倒推(一个时间,一个方向),可实际交流时发现太过耗时,而且设计的也有些难了,所以进行了删减。还有一点,本意是想多让学生展示,虽然学生对倒推也有了一定的想法,但课堂上自己的提炼不够,所以学生没什么说法上的范例,说得有点磕磕绊绊。在赛课的前一天赶忙进行了第二次试上,同样还是有些问题,对学生了解不够,课堂展开更多还是依赖于我,没能依据的学生的提问进行。现在想来还是对学生的预设不够所致,他们什么地方会,什么地方不会或是会错,没全想到。当然最大的缺陷,没让所有学生都产生整理的需求,学生潜意识里是有这一点的,只是没全部挖出来。
2、引导了,但学生体验还不够
上课时借了五年级的班,难得一次借班上课,对于自己也是挑战。前两次试上时,真是完全没摸清楚学生,课堂上不是说得太多就是太少。正式上课这次,不得不感叹五3班的孩子还是很给力的,很多我没有做到位的地方都被他们补救了回来。自己的表现也比前两次强些,该挖和该引导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说到了,不过也许是范围撒的太大,所以很多知识点学生的体验是不够的,尤其在流程图整理这块,没能让所有人建立“先整理—再倒推”意识。如果让我再上一遍的话,我应该会再压缩一下前面的内容,把这一教学重点再突出些。这是一堂策略课,需要让学生体验策略的使用方法,才能感受到策略的应用价值,策略,是方法,更是思想,想渗透好确实不易。
二、听其他老师课的感受
由于课后赶着本班的教学及兼的`科学课,下午才忙过来听其他老师的课。很可惜,王连连老师的课只听了一半,只有董玉清、徐莹颖两位老师的课完整听完。不过两位新人老师的课让我颇为震惊,可能以后在她们面前,真的不敢有多教了一年书的姿态。
1、董老师对教学内容及课堂的把握
董老师的课与我的想比,可谓是完全不同类型的课。计算算理本身并不好讲,低年级学生也不好带,但这两点董老师都做得不错。班级一上场,孩子们很有纪律性,看得出常规抓得较好。上课时孩子们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且话说得连贯、完整,让人感觉到训练有素,也说明老师平常给了学生很大发挥空间。计算课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算理,这里老师预设充分,通过摆小棒、结构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体验,问题的设置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教师目标明确,学生体验也到位,课堂效果非常好。这些可以说是董老师做到了,但我没有完全做到的地方。
2、徐老师对流程的设计及上课的状态
徐老师的课与我的课有一定的类比性。首先两节课都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其次都属于中高年级的课。徐老师的课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首先课的流程设计非常的用心,而且全部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所以听下来,感觉到课总体上是为学生服务的。看得出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不仅备了教材,还备了学生。课堂中间也不乏亮点,尤其是关于年龄的讨论环节可以称得上巧妙,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计过,突出了字母表示数方法中的变化与规律。另一点就是徐老师上课的状态,非常地有精神,表现地也很干练,课堂上没有什么多余的废话,课堂的展开也非常自然,有种老教师的感觉,令人佩服。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1
10月8日我上了我成为教师的第一节公开课,由于是第一节公开课,学校领导可能都会来听,加上自身的经验不足,所以将这节课的内容设计得比较简单,学习广播体操和游戏“打龙尾”。
在这次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所采用的引导、鼓励、表扬、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从整体来看,我感觉比较满意。
开始上课时,感觉有点紧张,意识到这一点,我马上深呼吸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提醒自己:放开讲,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渐渐的进入了状态。
在课的开始部分,我改变了以往以跑步热身的方法,用少年拳来热身,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上课状态,这一部分在我和学生积极配合下,完成得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接下来开始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广播体操和游戏。广播体操环节是本节课我最满意的一个环节,学生们学习得非常认真,纪律也特别好,感觉越教越有劲,幽默的语言也渐多了起来,在这样师生融洽的配合下我完成了本环节教学。但下面的游戏环节却让我笑不下去了,因为学生们一开始玩游戏,他们的兴奋劲超出了我的想象,纪律不如上一环节好了,开始出现“乱”的现象。我开始紧张了,这么乱我怎么办啊?无奈之下我提前结束了本环节。但当我看表的时候傻眼了,离下课还有八分钟呢,我怎么安排啊?突然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种放松身体的.方法,正好可以教给学生,当我教完后距离下课还有一分钟左右了,长长出了口气后做了本节课的小结。就这样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课后我也自己想了想我这个课的得失,想来想去游戏环节也不能全怪学生,小孩们见到自己没玩过游戏总是特别的兴奋、高兴,是很正常的,所以这节课其实有错的不在学生而在我,如果我的教学能力在强些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好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们的帮助,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2
20xx年**月**日,我上了《菜园里》第一课时公开课,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蔬菜的特点。
我把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定为:
1.认识7个生字,认读9个词语。
2.认识笔画“卧钩”,会写“心”字。
3.通过读儿歌,了解蔬菜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自己的亮点在:
1、创设具体情境,(用邀请书来邀请一6班的小朋友参加蔬菜丰收大会的情境贯穿整节课,直至课的结尾,用课外找的蔬菜的图片,告诉学生还有一些蔬菜宝宝也赶着来参加丰收大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体现了低段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识字,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和识字活动。如在开始的揭题中让学生说一说 “菜”的朋友和为 “园”字找朋友等。在认识蔬菜名称的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结合图片叫出蔬菜的名字,再离开插图读九个蔬菜名称,接着是去掉拼音让学生叫出蔬菜名,学生如果叫对蔬菜名的话,课件上相应的'蔬菜宝宝就会跑出来,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在识字这个环节中,学生掌握得应该教扎实。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在生字巩固的环节中利用生字卡片认读,让小朋友说说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等形式,学生就牢牢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
2、在学习儿歌的环节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儿歌兴趣黯然。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是告诉小朋友,有些蔬菜宝宝很调皮,躲到儿歌里去了,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然后是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学生对儿歌已很熟悉了,然后再来考考小朋友,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再次走进文本,既巩固了内容,又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最后,再通过音乐,把儿歌带到《新年好》的曲子中,让学生和蔬菜宝宝一起来唱歌庆祝丰收大会,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这样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不足之处是:
一堂课下来,可能是学生第一次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图片,学生非常的兴奋,如何处理课堂气氛的活跃与秩序?我想还要加强学生习惯方面的培养。另外在指导书写生字的环节,在让学生观察,反馈,范写,练写等这些程序之后,我觉得如何去讲评,这是我最薄弱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比较欠缺的。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3
教学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从准备——试教——修改——上课这每一步地提高,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和帮助。通过这次教学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一}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在把握单元重点、难点和课时重点、难点两者关系还有待提高。
在备课时,组长叶平老师和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员季老师在看我试教后先让我对小沙包掷远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和指正,让我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对问题地设计能力还要加强。
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认为考虑的比较充分的,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我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切入点出现了不适应,结果是教学时间的紧张和学生理解问题出现了偏差。课后季老师对我设计的问题和问题提出的时机进行了指导,我重新设计了二套问题的.方案进行尝试,得出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要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在课中如果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通过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老师的引导应该马上把学生从错误的边缘引到正确的学习路径上。感悟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课的问题设计都要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要环环相扣,而且难度要层层递进。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期初教研组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针对课题我们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且听组内老师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了提高,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能主动地合作学习了;他们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小组了;学习目标地达成度也提高了。虽然在教学语言方面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将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4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5
今年我所带的是一年级语文,换了一个新生班级,很多事情就要从头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知道他们都在什么水平,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人》这篇课文是选自上海辅读学校使用的教材第一单元头手足第一课,其课程内容设置较为简单总共包括“看图认读字词,认识笔画,以及课后习题(听一听,读一读,描一描,说一说)”。
而学生情况在几天的摸索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做个大致的分层:第一层陈鹏宇、张贵明、张雨欣;第二层谭启烨、况光钟、丛友彬、刘国辉、雷世琦、张立财、蔡雅丽;第三层李南京、杨晓强、彭少敏、徐晓钰。
针对第一课我也分别为他们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层会自己看图认读字词,认识笔画及课后习题。他们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张贵明理解方面稍显弱一些;
第二层会跟读字词,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完成对身体部位的指认,认识笔画也能初步的了解其含义,课后习题就完全需要老师指导,其中蔡雅丽、张立财、丛友彬三位同学反应要慢一些,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第三层能安静的坐在教室不影响上课,没有过激的行为问题,简单的跟学。
总体来说,学生们还不理解什么是课后习题,所以每次在讲习题的时候,学生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之后会换一种方式,把习题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上,作为讲完一堂课内容的检测,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不知不觉中完成习题。
由于都是刚来学校的低年级新生,对新的环境还不熟悉,也不理解上集体课的`规矩,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老师的我不紧要督促学生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并不断改正,提升教学水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6
我于第十五周星期五第二节(20xx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节有关双脚连续向前跳的体育公开课。
这学期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上体育课。说实在的上课的时候我很紧张,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虽然平时经常会观看其他老师上体育课,觉得并不难,但一到真正轮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我还是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让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种氛围中。
这节公开课我设计是游戏课。游戏既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普遍。游戏作为人成长当中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最原始的学习活动,也是心理需要满足的一种活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发,游戏是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采用游戏和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必须的。身体活动类的游戏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规则宽松,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合乎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学生比较能够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部分平时不怎么好动,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一般就在旁边看着其他同学游戏,老师的鼓励和参与,他们也会不自主的加入进来,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得到真正的锻炼。
总的来说,学生也表现得很兴奋,参与性很高,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学生在室外课上表现的兴奋程度,等等。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7
在《天上的街市》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多媒体音画背景激情诵读,当读到最后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戛然而止。全班掌声雷动。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这诗写得真美!”“教师的朗读把我带到了优美的意境中!”我正要请学生分组研讨诗的主旨时,一生说:“嘿,真浪漫,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压马路哩。”全班哗然,我面露愠色,正待发怒。
瞬间,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我说:“这位同学听得入神了,他用俗语来解释牛郎织女爱情的浪漫。可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中,他们别说压马路,见面都极难,诗人为什么把它改写了呢?”全班同学笑了,并开始思索。我接着道:“下面,我们请这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吧”。全班同学笑着鼓掌,个别学生准备笑话。那位学生却不慌不忙,不仅说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且加进了学生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他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天上的街市就该发生变化。”他的一席话顿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于是全班同学展开联想的翅膀,在“天上的街市”遨游。
学生所言有捣乱之嫌,且影响了班级纪律,教师并没有粗暴地解决,而是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诗句的含义,矛盾于真诚、幽默的言语中化解。可见,教师面对课堂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言行失当时,勿操之过急,“以牙还牙,”应以真诚之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启发、感化学生,用发展的理念对待学生,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8
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多媒体公开课已经结束了,此次参加的青年教师一共有十九位。在此次活动中,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制作课件,使得此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接到任务以后,我便投入到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当中。首先是根据所安排的时间结合教学进度确定公开课的题目。这样我就定下了《探索规律》这一节。
通篇阅读教材发现,这一节分两个课时讲完,我计划讲第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一课时的主题是日历中的一些规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经理谈随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课程,经过认真琢磨,我以一张残缺的日历作为引入。这样,学生面对情境顿时兴趣大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完全可以完成刚才设置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无形中就用到了日历中的一些规律,这个时候,马上让学生去找日历中规律,提问题时问题要大,这样学生能海阔天空的想象,找到的规律也就更全面,学生回答后,总结日历中的规律,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做,可以巩固刚才找到的规律。这样做给整节课做了一个铺垫。紧接着给出课本中的问题,一共有四个,学生一一回答。学生通过回答课本中的问题,发现3x3的.方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是中间数字的9倍,并且任意框出3x3的9个数字都有这个规律。
学生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此时,趁热打铁,改变图形的形状,如十字形,X形,等等,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把问题推向让学生设计图案,使得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
此次公开课讲得基本成功,有不少青年教师以及同学科的教师听了这节课,他们分别提了不少宝贵意见,使我从中学会了不少东西。
对于这节课来说,有如下优点:
1、多媒体手段运用得非常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引入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3、思路连贯,体现出了准备得非常充分,教学秩序井井有条。
还存在如下的不足:
1、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以致拖堂5分钟之多,在时间安排上以后要多加注意。
2、探索规律设计图形处由于时间紧张,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展示过于多,应把这些活动全部交给学生去做。
3、语言表达方面以及教态还有待于提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与同学科教师的讨论,我听取了各方面的建议,决定从以个几个方面进改正:
1、加强业务素质方面的进一步训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2、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
3、多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换自己的教学看法,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此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得到了本组教师的鼎力支持,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也希望我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9
就这堂课,有以下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名称改变使我们一下子从旧的课程理念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教材活动性的增加,使我们很难把握好教材,往往是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起到品德课应起到的教育。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在讲到植物在秋天变化,叶子脱落下来后堆在树根下,顺势发问学生:“你想向树叶学习什么呢?”引发学生学习树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秋天的变化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同时,引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一事例,这种期待式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佳的积极性。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对于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老师适时的补充了进去。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在上课前充分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不关是学生应做的,更是教师应做的。
另外在“为什么有的树叶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的”这一问题上,教师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答案,下节课一起研究,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该提倡的。
老师在每次分组活动之前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说不要大声叫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团结合作等等;我想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低年级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活动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变于活动的积极开展。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0
二零一三年四月九日,经历了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颇多!
其实,作为刚上任的青年教师,只有多经历这样的场合,多上公开课,多听公开课,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我想,这也是学校倡导“人人上公开课,人人听公开课”的原因吧。而我,从教近一年,还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当然之前的公开课和优质课是有事耽搁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之前的公开课没能上,虽然不能说是有遗憾,毕竟留给自己的机会还很多,但是自己还是很期待那种感觉,在台上的感觉
接下来的公开课周,老大(科组长)给了我任务,让我接下这一次的公开课,匆忙之间接下了任务,匆忙之间结束了公开课。
上完公开课,才发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是那么大,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体态,亦或者课堂氛围都没达到预期效果。其他优秀青年教师的水平,自己更只能是望其项背,无法企及。学校一直倡导“四环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开课上,教学过程中虽然贯穿了这一理论,也实施了相应的步骤,然而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一个在于自己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知识重难点部分的突出作用不明显,导致学生没能在第一时间把握课本的主要内容,课堂气氛不活跃。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又进入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
课后,科研组集体评课,老大(科组长)深刻的指出了自己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怎样去修正,各同事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感谢他们!我想,这些才应该是公开课的意义所在。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去克服它,才会让一个人变得强大,无比的强大!之后负责教学工作、有着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徐校长跟我深刻的讨论了公开课的有关细节,指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并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同时应该怎样去听取其他青年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收获良多!
我想,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这个过程,它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炫耀自己的成绩,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当,无限度的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知道自己需要修正的地方;还有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探讨一种更合理,更适合教师,更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才是学校倡导“人人上公开课,人人听公开开课”精髓。
人的一生,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人生观;或许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或许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做选择,一次次的选择,就是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1
昨天,一月十一日,我上完了全市的一节展示课《春笋》。面对礼堂里三百来个老师上课,这还是第一回。不过,心中倒很坦然,我没多想什么,一切全力以赴。上完,大家反映还不错,自我感觉还可以,当然还有一些遗憾,有待继续磨练。
十天备课记录:元旦放假5天,我在家备课,儿子送到乡下住了两天。4号周四学生上课,我就到自己学校试上,我请了聂教导、王特来听课。第二节课上完,王特就开始和我就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揣摩,直到下午放学前,一个大概的思路有了。中午,王特就开头学生读拼音的方式给我现场观摩。晚上到家,我赶紧内化白天讨论的东西,写出了第二份教案。
5日周五上午,我第2次进行试上,喊了组内三个老师来听课,结果上了十分钟,王特就亲自上台演示给我看。下午继续磨课,然后请美术老师画春笋图,做教具。星期天在家自己反复琢磨。8日周一上午第一节再试上,第三节去城中熟悉学生,下午借他们的学生上,请进修学校的2位老师和王特再次把关。9日周二上午回校再上,我去请了何校长来指导,何校长一番指点使我在两处重点句子的处理上茅塞顿开,于是教学思路更清晰了。然后请电脑老师帮着修改课件。晚上我结合白天讨论的再次修改教案,又忙到近11点。10日上午在电教办公室再次改教案和课件。
下午第一节,我自个再试上了最后一次,自己找一下感觉。第二节去一(3)班熟悉学生。第三节在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装课件,准备好教具黑板、卡片。回想这10天,真是忙忙碌碌,事情都是我自己安排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总之,除了睡着,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想着课,整日思索的滋味我是彻彻底底尝尽了。尤其是上课隔夜,我想放松一下,早点休息,可脑子特别亢奋,总是想个不停,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睡着。我想习武之人的走火入魔大概就是如此吧。
回顾其过程,有一些随想整理下来以自勉。
不断努力,才能提高。人要不断学习,所以有机会锻炼,就不能放弃。十天前,当周老师问我想不想上这次的市级展示课,我犹豫了,老师给我一个小时考虑。我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迎难而上。我这个人,很多时候总会这样想:没做过的,没经历的.,有机会要试一试,以免留下遗憾,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选择的时机,是敢于挑战自我,还是放弃,选择的一刹那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选择不同,结果也就绝然不同了。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2
4月份有两次大型的公开课,一次是xx开设的区级公开课,一次是x老师在xx中学的送课下乡活动,这两次公开课中两位老师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值得反思和学习。
xx老师的公开课,先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所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审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在读题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对能量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方向,并用能量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进行展开,明确每一种能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提高计算正确性和解题规范性进行了指导,再通过典型例题地训练巩固了能量类问题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当堂检测促发学生进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xx的这节公开课,从选题,到编制教学案,教学设计,备课,制作ppt,所有的.过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题的选择有她独特的思考在里面,所选的题目新颖,全面,并能形成体系,反映教学理念;习题的讲解细,方法指导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师特有的细致。本节课也得到了广大评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合情合理。我听完这节课后,对于能量转化类习题的讲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来惭愧,xx第一年教初三就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原本模糊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才能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灼见。同时本节课后的初三教学研讨活动也使我明白了中考复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以及与平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方法,环环相扣,同时只有严密监视学情,相应做出调整,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x老师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老师上的是电学实验,原本准备了三个环节,但实际情况只完成了两块内容,即五串一并电路图能探究哪些问题,和电路连接应该注意的方面,最后一块电路故障没有能够完成。但是我认为课堂的容量并不在多,而是在于学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课能把上面两个问题讲明白讲透彻,也没什么不好,相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然导致每块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表面功夫。x老师的讲解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学生互动自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针对学情进行方法指导,并当堂出题训练,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让我听的如痴如醉,见证了x老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实力。尽管如此,我自己上课依然不会刻意模仿x老师,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都不一样,强行照搬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唯有取长补短,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课,回头看看xx和x老师,她们也是这么做的。总之很感激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能让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学到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磨练中,自然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3
新事物的产生必定具备其取代旧事物的优越性,就像今年语文统编教材的大变革,给人一种陌生而神秘的感觉。特别对我这个语文专业外行中的外行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有些摸不准方向,毫无授课头绪。
昨天我们语文教研组长公布了公开课的安排表,而我是第一个,并且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这么突然的任务,让我有些慌乱。昨晚草草地整理了课件,今天就直接开讲了。我班的学生本身就不活跃,没有大胆发言的习惯,加上今天听课,好多学生更是沉闷不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举手并很好的回答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达到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总之,自我感觉效果不好,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我对新教材也有一些的想法:虽然我是非语文专业且被“赶鸭子上架”的接受这门课程,但对于去年的教材来说,我感觉上课还是可以的,而现在的教材让我有些为难了!怎么说呢?我感觉现在的教材是对知识内容的硬性要求减少了,而软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它没有那么多明确的定性的东西让学生去记,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像今天这节课《桥》,它是一个小小说,而对于教学要求和目标来讲,不仅仅了解什么是小小说,还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环境和情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特别是一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让学生感悟领会的东西,我觉得很难引导让学生掌握。另外这种能力性的目标实现也不是当堂就能反馈出来的.,也是需要时间去锻炼,才能在写作中表现出来。我在开学以来的教课中也很能感受到这种对教学能力高要求的压力,有好多时候都是在上完课才会“恍然大悟”,但却已经“后知后觉”了。所以就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时间需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是我的教学能力不足吧,但更希望能向同仁们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
下午的时候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聚在一起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和意见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和思路上,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也有助于相学相长,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克服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困惑。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4
xx年第一次在三中讲公开课,就是这一课,十三年后,又是这一课,但讲课的形式和课后的感受完全不同。
一直以来自己也想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正好本次讲课要求用“生动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一次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惯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包括两个,一是名词的分类及可数名词变复数;二是用like的各种人称和句式来谈论好恶。我也在课前设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几个围绕目标并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但这次讲课前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没底。
四十五分钟过后,仅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改变了从我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去实施所谓结构严谨的教学步骤,我努力让自己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并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哪些名词为可数名词,哪些为不可数名词,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锻炼表达能力,但有时偏离了学科方向,而我却未能及时阻止和扭转学生的思路。再比如让学生例举他们所知道的食品名称,这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能有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性,因此课堂完全变成了他们自己学习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学生少有的热情和兴奋。我想,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除了学到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多少愿意学习英语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讨厌这一学科了。再有就是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而思维还是紧张的。
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教育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让生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扬。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5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二、精读课文,情感共鸣
1.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中的闪光点—音乐渲染,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四、教学中的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6
本次公开教学我所执教的是《 Favourite toys 》 ,在学生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前,他们已经学习了“ Which … do you like?提问并且能用I like …进行回答,因此对于此基本句型学生并不陌生,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复现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操练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对于单词” both “学生已在第一模块中学习过,不仅能理解,且能熟练运用,对于单词” all “学生在前一教时的阅读中已接触,基本能理解其意,针对本课时的安排,重点是操练” both “和” all “的用法,在一定的语景中进行运用,让学生在运用操练中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单词的理解运用。
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设置的语景是”玩具店“,对于”玩具“这一主题永远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为迎合学生的心理,我在”学情调查“环节,让学生说出闪烁的单词,目的是引出本课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前有一个热身,为本课时的学生作准备。
对于” both “和” all “这两个本课时要重点操练的单词,我主要通过对比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其意思,并在操练中进行正确的运用。
因本课主题”玩具“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一般都会感兴趣,因此教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设法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展示,在展示的同时依靠教师的引导接受新知识,学生在真实地语景中学习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新知识的快乐。让学生在对新知识的循序渐进中加以巩固,在对教师的'引导的感悟中感受新知识的快乐,在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反思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节奏安排的前紧后松,学生在读的环节,读得不够充分,以至于拓展延伸环节进行的过多。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表现的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深入,需平时多加训练。
总之,经验就是财富,虽说有些东西不能照搬,但是善于借鉴往往能事半功倍。今后,我会把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及时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7
丰子恺先生的语言幽默风趣,他笔下的白鹅活灵活现,让人读来感觉妙趣横生。本课显著的特点是: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以及对比和反语的手法凸显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分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侧重于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反语进行写作的方法。上完第一课时,听完同伴们的意见,我也做了深深地反思。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节课。
本节课的第一条目标主要检测学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和指导较难字的书写,第二条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上,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符合我们班的学生实际,既重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第一条比较准确、具体、可检测性强,学生也较好地达成了此目标。
第二条目标,我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这样提到:“同学们刚刚认识了字词,现在再把整篇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相信不在话下。”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自由读书的方式却无法检测是否达到了要求,而且显得单调。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细致一些,比如:此目标可改为“学生个别读、分段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除了教学目标设计失误外,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语感的训练。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解白鹅的特点后,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正是文章的题眼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时机,我却没有过多的'给学生机会进行情感体验。
权衡了一下课堂的得得失失,我觉得同伴们说得有道理,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词语,课堂上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像本课,还有那么多生词怎么办?我们在抽学生分段朗读的时候,就要倾听词语是否读正确了,句子是否读通顺、流利了,如果有问题是可以及时纠正过来的。而且,课堂上还能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原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伴的互助中、在自我的反思与总结中,我们的收获会越过遗憾的。
第五篇: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开课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 “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公开课教学反思2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点拨,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顺序。抓描写了武松吃酒的内容,通过武松与店家的对话,集中表现了他豪放、倔强的性格。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竭尽全力、沉着机敏,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我还抓住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品析武松无所畏惧的精神。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而后思考:
三碗酒过后,店家为什么劝他不要喝了?武松是怎样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课文8~12自然段也是同上第3自然段的方法,先出示自学提纲:武松和老虎搏斗,课文分为哪几个阶段写的?每一个阶段各有什么表现?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
公开课教学反思34月份有两次大型的公开课,一次是xx开设的区级公开课,一次是x老师在xx中学的送课下乡活动,这两次公开课中两位老师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值得反思和学习。
xx老师的公开课,先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所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审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在读题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对能量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方向,并用能量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进行展开,明确每一种能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提高计算正确性和解题规范性进行了指导,再通过典型例题地训练巩固了能量类问题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当堂检测促发学生进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xx的这节公开课,从选题,到编制教学案,教学设计,备课,制作ppt,所有的过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题的选择有她独特的思考在里面,所选的题目新颖,全面,并能形成体系,反映教学理念;习题的讲解细,方法指导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师特有的细致。本节课也得到了广大评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合情合理。我听完这节课后,对于能量转化类习题的讲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来惭愧,xx第一年教初三就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原本模糊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才能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灼见。同时本节课后的初三教学研讨活动也使我明白了中考复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以及与平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方法,环环相扣,同时只有严密监视学情,相应做出调整,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x老师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老师上的是电学实验,原本准备了三个环节,但实际情况只完成了两块内容,即五串一并电路图能探究哪些问题,和电路连接应该注意的方面,最后一块电路故障没有能够完成。但是我认为课堂的容量并不在多,而是在于学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课能把上面两个问题讲明白讲透彻,也没什么不好,相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然导致每块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表面功夫。x老师的讲解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学生互动自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针对学情进行方法指导,并当堂出题训练,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让我听的如痴如醉,见证了x老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实力。尽管如此,我自己上课依然不会刻意模仿x老师,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都不一样,强行照搬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唯有取长补短,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课,回头看看xx和x老师,她们也是这么做的。总之很感激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能让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学到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磨练中,自然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公开课教学反思4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课始交流预习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习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例题的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
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公开课教学反思5首先,由于本课重点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那么要使学生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方设法选择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启发下,本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主角交给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作为目标。所以当我讲七大内容时,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其内容是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和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归纳回答。当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完时,七大的内容也就掌握了。其次,讲抗战胜利的意义时,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其意义,而是提问抗战以前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结果,并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这样就水到渠成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再次,能够结合内容的需要,加入一些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现实分析,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再然后,通过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检查教学效果,效果突出;通过记忆力大比拼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做到节节清。最后,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连最差的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令我很是感动。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比较充分,目的通过学习历史,牢记历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足之处:
课件的动画效果有些欠缺,没有视频、音频资料,设备使用不够熟练。本节课老师讲的有点多,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不热烈;还有就是小结时图文的结合不是很紧凑;最后是对时间没有把握好,时间显得有些紧。今后努力的方向:
还需提高制作课件的技术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讲课的艺术性,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凑气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公开课教学反思6读完这篇文章,脑海中的浮现出两篇以前教过的文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郑成功收复台湾》。
之所以想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基于对文章的概述和复述。两者都是以时间为轴,去记述发生的事情的。理清楚时间,也就理清楚了事情的大致经过,这就为概述和复述做好了铺垫。在教学时,学生也能够及时进行迁移,比较敏锐地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共通处。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只要说清楚每次战斗的大致经过即可,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之所以还想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基于两者相似的内容。都是讲战斗的,都有战斗双方,作者的立场也是鲜明的。因此,两者又有了许多共同处:描写中国一方的词与描写侵略军一方的词,情感色彩是非常鲜明的,可以作为一次词语的对比教学。于此同时,两者又有许多的不同,十分有趣。之前学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战斗只有一个来回,在描写战斗情境的过程中,轻写侵略军,重写郑成功军队,以达到称颂的目的。今天学习的《卢沟桥的烽火》战斗有多个来回,而且是有来有回,更重要的是,写法上更加“复杂”。第四段,重写日军的蛮横、失败时的狼狈,而轻写我军的表现;第五段则重写我军的英勇,轻写日军。表现上更有层次,更具变化。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了更高层次的晋升。教学就应当要有这样的梯度。
公开课教学反思7教学“百数表”的思路是:填写表---探索表---运用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完成了前面的两步:填写表和探索表,“运用表”就没有时间完成了,到底时间上哪里分配不合理呢?
在这节课上,学生填写百数表和按要求涂表,确实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学生填表是否可以师生共同填写,填写过程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讨论的是填写完整的百数图。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百数表的规律和百数表的运用,而填写百数表只是学生对百以内的数的复习,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涂色的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各个数字,教师在课件中演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探究百数表的规律。
所以,在一节课堂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探究百数表的规律,并按照百数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在其他方面,教师尽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在不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
公开课教学反思8上完《小池塘》公开课后,细细体会这节课的得失,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得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设定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的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孩子们善于发现,他们喜欢把他们知道的,别人还没发现的说出来,头脑很活跃。
但是这节课,因为课前准备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注意到,导致这节课有一些遗憾。第一:对课标把握不准去,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默读,语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默读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但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不会默读,一般从二年级才可以训练,学生需要在训练中逐步做到,这点我需要注意。第二:关于比喻句,在教学中,我有一个解释比喻句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句,这是很不妥当的,让孩子们自己造比喻句的时候前面的铺垫不够,导致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页数过多,应该删除一些重复的内容,上课朗读指导的方法太单一,效果不好。这堂课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继续去反思,作为老师,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更乐于学~
公开课教学反思9《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通过课件的播放荷花池美景,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三、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公开课教学反思10《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乐学、乐思。
在教学“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部分时,我都请学生们自主阅读,说感受到了什么,喜欢那些句子和词语。学生们先是自己用笔勾画,接着又自由朗读起来,有时又听下来思考。我惊喜地发现在他们自由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乐学、乐思,表明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喜好热闹的小朋友了,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阅读经历,有了一定的阅读欣赏水平。
二、自由交流,相互促进。
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我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例如: “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本文的难点之一。在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倾听学生富有创意的发言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图片加以突破,同时发挥教师自身语言的优势进行范读加深学生的体验:“这株老榕树已经有500岁了,但她还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跳动着绿色的精灵,闪动着生命的光辉。这是一株大树,这更是一首蓬勃、宁静、壮美的生命赞歌。”阳光照耀着满树翠绿的叶子,每个叶片都闪烁着熠熠光辉。充满动感的画面配以精当优美的描述,大榕树涌动的生命活力人目入耳人心,难点亦随之突破。学生在朗读后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每位同学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达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课后,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挖掘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课文一开始,我以天堂为美点,请学生们质疑课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我紧接着又提出了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如果此时能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阅读文本,并且积极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再继续引导,“这么的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在读描写榕树叶子的段落时,学生特别投入,读出了真正的南国的美。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几点小想法:
1、备课必须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4、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公开课教学反思11回顾分数乘法这一节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节课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开课教学反思12昨天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到我校调研,历史科的钟文平老师也来了,还听了我的课。虽然钟老师已经多次听我的课了,但每一次内容、形式都不一样,这次是一节复习课。我复习的是1——9课的内容,分成四大部分:
一、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二、原始农耕: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三、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禅让:尧、舜、禹。
四、奴隶社会: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
这四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逐一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回顾和点拨,然后利用学习辅导进行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练习,中规中矩,一堂课顺利完成。
钟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指出了这节课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没进行深一层次的隐性知识的挖掘。主要表现在第1——9课内容的宏观把握上,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的综合引导上。这方面的内容在新课讲授的时候有重点讲述,如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就把原始社会——打制(磨制)石器;奴隶社会——青铜工具——铁农具和牛耕进行了分析。所以,应该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重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如铁器逐渐取代石器和青铜工具;新的社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往往通过改革来达到目的,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这里还可以联系现实,如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实行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的进步等。
在以后的上课和复习中,除了基础知识,我们真的应该要好好挖掘隐性知识,促进教学相长。
公开课教学反思13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一堂课紧张而有序。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如:
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公开课教学反思14第一次开公开课,心情十分复杂,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通过这次公开课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我的教学技能;担忧的是这么多老师听课,假如课堂上出现什么问题,那……现在这已成为过去,但回想起来,无论是课前备课,还是课中教学,或者是课后反思,对这次教学活动的认识都是不同的。
(一)教学设想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千变万化的景物,抒发了作者一种深沉的思想之情。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定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本文和其它散文一样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引导学生揣摩、分析诗化的语言有必要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本文作者所抒发的乡愁之情是很含蓄的,只是蕴藉在秀美的水光山色中,学生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其作为本次教学的难点。根据散文文体特征和本文的行文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本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让学生读出韵味,欣赏、领悟文章精妙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研究以挖掘文章深层思想。由于本课属于扩展阅读部分,所以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为了落实本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导入和文化文学常识。由余光中的诗篇名作《乡愁》导入,本文和《乡愁》都是有着浓浓的乡愁情绪,所以用《乡愁》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对余光中作品中这种情感的认识。
2.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加小标题和寻找作者的视点来完成:通过学生给各个段落加小标题的方式,感知全文内容;通过寻找作者视点理清本文“站在阳台上看风景”这一线索。
3.探索研讨。这要探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沙田山居的海和山。这一环节通过两项内容来完成,一项内容是通过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诵读,归纳出海和山的特点;另一项内容是通过对语言的鉴赏,品味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4.深入探究。通过最后一段的鉴赏,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所表现出的浓浓乡愁。探究本文奇丽的海景和幽美的山景与作者表达出的那浓浓乡愁的关系,学习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5.总结扩展。总结本文内容,让学生阅读《听听那冷雨》,进一步体会作者散文的特点及蕴含其中的感情。
6.布置作业。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现了教学环节的混乱,虽然是由于一时的疏忽造成的,但这种问题是不应该出现的。其它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准备。本次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周全,如添加小标题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学理念的贯彻。本节课对学生的引导太少,大多情况下是自问自答,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
3.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对各个目标都有落实的过程,但还是没有实现目标。如,对语言的品味不到位,对出现的修辞手法也没有作深入的探究。
4.教学方式。本节课的一些教学方式不恰当,如无效的提问。
5.教学设备不恰当使用。如对幻灯片没有及时关闭。
(三)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公开课,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我将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加强自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补课”,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
3.加强向同事们的学习,今后我将仍然本着学生的心态,利用备课组、语文组的各种活动,向各位同事多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4.通过教学时间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今后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我将都做到节节课反思,节节课提高。
目前,虽然我的教学技能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学校的关照下,在整个语文组的组织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再加上我的努力,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公开课教学反思15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统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实践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地不同,吸引力不同
课本上的情境地是统计课本,但集体在统计的情况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第一次上这节课时,正巧学校马上要召开运动会,我想不如创设运动会买T恤衫的情境。学生下了课问我:吴老师,为什么开运动会就要买T恤衫呢?的确,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运动会,对运动会一无所知,这个情境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于是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夏天到了,今年暑假,学校要组织小朋友们参加夏令营活动,想给小朋友们每人买一件漂亮的T恤衫,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因为学生通过电视等渠道,对夏令营有所感知,他们都乐于参加夏令营,可以玩,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学生表现出的热情相当高。可见,创设的情境越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越有吸引力。
二、方法不同,经历过程不同
第一次上课,我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到统计过程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调查的过程。所以一开始,我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全班喜欢四种颜色T恤衫的情况。学生想了好多办法,然后,我让学生每人设计出一张表格,离开坐位进行调查。这种,课堂上学生自由调查:请问你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课堂气氛挺好,很活跃,我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课下思考:学生虽然每人都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但是他们50多人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调查;一个一个地问。由于统计对象、范围不同,因而难免遗漏、重复,根本无法得到统一的结果,统计结果也难以说明问题。而学生想到的很多方法难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无法体验成功,也不得取得统一的意见。能不能让学生既经历统计的过程,又新生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呢?于是,我把离开坐位调查这一环节改为:把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小组内确定调查方法,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经过分组调查,学生投入到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中,结果确实令我吃惊。
他们第一小组的方法各有不同,充分地体现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在中心发言人的组织下,记录员如实地记录了统计结果,课堂活而不乱,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各抒已见。这一方法,使我体会到:合理分工、方法得当,是组织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三、实践方式不同,锻炼能力不同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调查的方法,我又创高了一个孔校长想知道全校20xx名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多的情境。
学生们的想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在一种具体情境地下去做一次统计呢?上这节课时,正好市骨干教师到我们学校听课,台下有几十名老师,正好给了学生一次实践统计的机会。接着我指出:以后我们在调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这样,学生既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又体验了统计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小组统计和对听课教师进行统计实践及帮孔校长想统计办法,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收获是不同的。教师经过两次统计教学,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教师应变“孝中学”,为“学中教”,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同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