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母亲微课设计大全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问题: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联系上文:
①“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母亲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②“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
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 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总结:表达了作者对生母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情。
【设计意图】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二)、体味对祖**亲的情感
1理解“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祖**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日记中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 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总结: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设计意图】抓住“频来入梦”引导学生掌握句子内涵,运用“糊”“粘”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用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来感悟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效降低了理解难度。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语要对我们的母亲和我们伟大的祖**亲说,赶快拿起手中的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
评价设计:本节课教师紧扣“抓重点句,感悟作者情感”这一点开展教学,借关键词助理解等方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与评价,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总之,整节课,评价贯穿始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第二篇:怀念母亲说课设计
怀念母亲说课设计
【说教材】《怀念母亲》一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
219 【说教材】
《怀念母亲》一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考虑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可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或者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材料,师生交流对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了解;也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
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亲不变的情感。
首先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除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对比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还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如,描写亲生母亲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这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第三篇:怀念母亲微型课设计
6《怀念母亲》微型课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亲是一个圣洁的字眼,是最伟大、最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爱意和敬意!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季羡林?你来说——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这是季羡林老生的美誉,看来,你搜集了很多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并且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提炼,我们就要学会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提炼。
二、检查预习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1、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来讲——
真好,语言简练、流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你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母亲一个指的是——生身母亲,一个指的是——祖**亲。
2、生字词:我们再来看看对于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请大家读第一组四字词语: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可见一斑 这里的“食不下咽和寝不安席”怎么理解?(——)
是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们什么时候会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感觉呢? 对啊,痛苦的时候、烦恼的时候、着急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谁来读第二组两字词语?请你—— 奔丧 真挚 凄凉 怅望 沮丧 朦胧
读音非常准确,尤其是“奔丧”这个词,大家一定要注意,奔丧的丧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不读四声。
这些词语你们已经认识,现在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会把他们写得规范美观,拿出听写纸,开始听写:朦胧 真挚 怅望
现在同桌互相检查,看看是否全部正确,你认为他哪个字最漂亮,就圈起来。
3、课文朗读接下来我们看看每个组朗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 每个组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哪个组能做到没有一点失误。
小结:通过预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也能做到正确流利。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脉络,分段 同学们,《怀念母亲》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中哪些段落是作者回忆怀念生身母亲和祖**亲的内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回忆性的段落。
好,找到了吗?你来说——
找得非常准确,除了这些回忆性的段落,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你说——
是的,这两个自然段都概括写了对母亲的怀念,它们是什么关系?
对,这叫做前后照应,或者说是收尾呼应。文章就可以采用掐头去尾的方式分为三大段,请同学们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2、品读感悟怀念生身母亲之情
文章的第二大段写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之情,请您快速浏览第二段,把作者怀念生母的有关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谁来读一读自己标画的句子并谈一谈体会。请你来——
你画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谁来讲?
是啊,还有作者的悔恨之情。季羡林还有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叫《永久的悔》,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
从这段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迎养母亲孝敬母亲,这就是作者在大学时的愿望,当作者即将毕业,即将有能力弥补对母亲的亏欠时,母亲却这样永远永远地走了,孩子还没来得及尽一点儿孝,没来得及让苦命的母亲享受一点儿人间的幸福,她就这么走,临死前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儿子怎么能不悔恨不痛哭,怎么能不抱恨终身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悔恨之情把第二自然段再读一读。我们继续交流,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请你读你画的句子。你画的是作者节选的第二则日记中的一段话,“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是指什么?
此时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来说——
是啊,此时此刻作者看着房东沮丧的神情,他想到了他母亲,想到他的母亲也曾经像房东太太一样等着他,也曾经怀着同样的心情等着盼着儿子回来啊!所以说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思念和牵挂着自己的儿子,一样望眼欲穿地等着儿子回来!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我们接着交流,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是作者在他的散文《寻梦》中的片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都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愧疚和悔恨之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这种感情把这几段话读一读。
3、品读感悟思念祖**亲之情
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请大家读一读作者插入的几则日记,拿起笔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是自己的疑问。好,我们来交流你的看法。谁先来?——
对啊,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远在异国他乡,作者怎能不思念祖国。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4、学习写法:同学们,你能发现这篇文章同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你很善于发现,本文区别其他课文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大量穿插以往日记或是散文的内容。以这些材料来表达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种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借鉴和模仿。
5、拓展阅读:老师搜集到了季羡林的《永久的悔》和《寻梦》两篇文章,请大家读一读,几篇文章相联系,你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体会了著名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他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让我们不断去触摸大师的内心,去领略大师的风范。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怀念母亲》说课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本文是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基础继续感受祖国在我心中,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确定为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重点感悟了季羡林失母之痛的基础上,再以“两个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为主线重点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在处理难点“为什么说怀念故乡的感觉是凄凉又甜蜜的”时,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与作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通过想象说话,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体会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然后深情朗读几则日记,再次走进季老的心田。然后补充介绍季羡林回乡扫墓和去世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回归到中心季老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最后再出示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学生先深情朗诵歌词,然后激情满怀地跟着音乐唱。通过动情的朗读和放声的歌唱,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以此激发学生对祖**亲的热爱。
教学方法上,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所以教学中我主要运用
1、朗读感悟法,通过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2、谈话法
3、资料拓展法:利用资料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
3、资料拓展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读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在七、八十岁写的文章,实在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资料的拓展,来比如,我在教学中适时呈现了季羡林作品片段的资料补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学生理解更到位。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力图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怀念母亲评课稿
怀念母亲评课稿
《怀念母亲》评课稿
《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李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时,为了深入理解作者对自己亲生母亲那发自内心的永久的愧疚,引入了关于季羡林老先生对母亲的回忆的相关资料《永久的悔》,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认识,又加深了对作品情感的体会。
一、从题目入手,统领全文。
一上课,李老师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捉着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李老师让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句,表达情意。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意。特别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并连接了资料《永久的悔》,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纵观整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从李老师轻松自在的教态到深入研究文本的作风,从文本的细节设计到大胆取舍教材的挑战,都是我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