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韦健 弟子规
《弟子规》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方法有层次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图片与故事读中理解“爱”的层次,“行高”“才高”的具体内涵,从韵文中得到要做人的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
一、猜字活动,揭示题义
1、猜字活动,激发兴趣
a、前不久有位书法家送给老师一幅字,这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谁认识?(出示甲骨文的“人”字,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出示“人”字的演变过程,揭示猜字活动的答案。c、请同学们为人字组词
2、相机引导,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组词的情况,揭示怎样做才是才是一个让人们满意、对人类有益的人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去感悟吧!
二、分层渐入,诵读成韵
1、读准韵文
a、出示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学生《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经典的“旧书”多读、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你就明白了。
b、教师配乐范读,为学生读准字音做好铺垫。c、学生个别读文指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
2、读出节奏
a、男女生对读,适时指导读的节奏。
b、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3、读出韵味
a、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想想配上这样的音乐该怎样读? b、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指导并给予表扬。c、学生齐读,进一步强化诵读。
三、读文会意,明理导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你读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韵文。
1、解读“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a、出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哪个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学问学问有学就要有问。(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解答)
b、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爱字该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爱是关爱、友爱的意思)c、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理解古文时可以将古文翻译成我们现在通俗一点优美一点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意思,说完后再出示正确的意思)
2、联系生活,立爱做人 说一说
(1)生活中有没有关心爱护过别人,或是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2)那你有没有将你的关心和爱心给予过你不认识的人呢?
(3)教师引导:08汶川地震为了让那里的孩子早日重反校园我们献了爱心,今年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我们也行动起来了,因为天同覆,地同载。04年印度洋海啸中被摧毁的房子,许多家庭家破人亡,面对这一切我们举国上下都行动起来了孩子、军人、街头百姓、企业等等都为他们早日重建家园献出了一份力,今年海地地震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4)我们的爱心还跨越国界,飞越大洋,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四、总结
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认识的人,我们还要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但我们却不认识的人,因为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做个心如天地宽,博爱大众的人。
《弟子规》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要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从小立下做德才兼备的人的远大志向。
2、陶冶情操,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感悟做人
除了心中有爱,我们还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故事,在故事中也许你会得到启发。
[孔子拜师] ——视频播放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说一说
(1)故事中的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又是个怎样的人?(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理解: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样貌没有人记得清了但是他所拥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却变成了故事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这就是: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从三个“高”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2)我们从心中敬重老子、孔子除了他们拥有高尚的品质,还佩服他们什么呢?(才学丰富)
理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孔子和老子都是才学丰富的人,他们的学问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2500多年啊,古代的帝王只要路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要将祭拜孔子作为头等大事,他在人们心中的名声很大,人们都十分佩服他。这就是: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从三个“大”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3)孔子和老子既有丰富的才学又有高尚的品行,除了孔子和老子你还知道哪些人是品质高尚的或是才学丰富的人呢?
(4 总结:只有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
二、回到生活,立志做人
1、同学们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们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准备怎样做呢?请拿起你的笔将你的志向写在有远大志向的鸿鹄上。
2、宣读自己的志向。
3、在黑板上放飞自己的志愿,让鸿鹄带着你的志愿高飞。
三、延伸生活,努力践行
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行为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无愧与苍天,如果我们还拥有丰富的才学我们便可以立于人群,立于大地,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走进课文,为了我们心中的远大志向,行动起来。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板书设计
爱
行
才
高
大
第二篇:母亲的恩情 韦健
母亲的恩情
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2/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
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 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3、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小草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三幅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没有按部就班,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教学,而是从《游子吟》这首古诗入手,引导孩子吟古诗在文中找对应句子,循序渐进段段突破。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是我上好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教案韦
一、设计意图: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教学这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全译。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2.过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设计意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是灵魂句,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因此,首先要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学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二)、细读句子,品悟文本内涵。
(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出示课件)
1.谭老师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
2、交流,出示:①天空阴沉沉的。②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③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④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3.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地震突如其来,愈演愈烈,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请大家读读这四句话。
4.逐句指读,指导读好。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场面的语句读一读,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无私大爱
1.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
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在边上作批注。
2.交流:①人物的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这句话体会了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
②人物的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从这三个动词,还有一个“立即”,你感受到什么?(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这一壮举。
3、指导朗读2-7自然段。感受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三)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出示句子:“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找出文中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读一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没有改变,不同的是后脑深凹、血肉模糊。)
(3)但他还“死死地”护着,从中体会到什么?(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
2.获救的学生回忆说——?(引读第9自然段。)从“飞身”一词体会到什么?(谭老师面对危难,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一位老师说——?(引读第10自然段。)
4.课文引用了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体会侧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指导学生关注第11自然段句1和第1自然段,并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体会谭老师的爱女儿爱学生爱工作。)
6、出示句子:“张开手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1)这“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2自然段读,理解诠释着一个老师的爱与责任,一种高尚的师德,所以课文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2)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7.谭老师曾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8、他不但言传,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己。因此人们赞颂他什么?
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齐读句子。
(2)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三、拓展写话,升华情感
1.播放课件。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2.交流:谭千秋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倾吐内心真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正面描写舍己救人侧面烘托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第四篇:心得体会韦
心得体会
踏入电大校门,崭新的大学生活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了,我们已经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到了六,七十岁没有衰老,因为他还在努力学习;而有人在十六岁就开始衰老了,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学习。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又有了新的系统学习的机会,那么,我要把学习变成一种生存方式,变成生命的需要。为了明天的希望和发展,我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夯实今天的学习基础,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腹中有墨的人。
都说环境影响人,环境改造人,环境培育人。电大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实用型人才,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模式,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坐在教室,听着老师精辟的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学到了甜头,我们感到“来对了地方”。这是个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学做人,学做事的地方。平常跟你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而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来到这里,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帮助
在这个新的环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的熟悉了她。在校园学习的学员都是渴望知识,渴望充实自己的热血青年,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子。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基石,严谨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态度,求实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特点,创新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里,我要衷心祝福电大今后更加辉煌。
我只是一名专科生,虽然与高年级的学员相比,刚入学的我们还需要别人所给予的指点,可是和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比起来,我们已是相当地成熟了,我想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这所学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型,真正意义的“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儿。
新一代的劳动者除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跨专业跨行业的能力。而这种跨专业跨行业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综合能力”。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3种基本素质,5种基本能力。3种基本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5种基本能力是:确定规划和分配资源的能力,与他人共同工作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理解复杂和相互间关系的系统能力,运用多种技术工作的能力。
来到这里我们是为了塑造一个新的自己。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星期,我发觉自己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懂得了很多事情,获得了很多经验。置身于这个激烈的竞技场,每一天都激发着我努力的去竞争。这种环境使我们保持一份激烈的竞争意识,对我们的学习和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形式与过去的是截然不同的,它强调了一种自觉的、独立的学习思考方式,这也是我正在逐步接受和适应的。在与别人进行知识的交流过程中,我懂得了待人尊重和为人谦逊;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宽容和忍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还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努力的不断完善自己。
首先我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要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为此,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解决好下面六大要素:谁在学。在新经济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必须学习,工作和学习必然“合二而一”,生存和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生命的两大主题。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阶段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不尽一样,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学习的内容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拓展生活领域,促进生活美满,实现人生理想。在哪儿学。现代社会学习方式是开放式的。学习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智慧,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的途径除了在学校、书本中学习之外,还可以在社会中、在大自然中、现代科技中、在生活实践中、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学习。什么时间学。当今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休闲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休闲时间,提高休闲时间的文化含量,将成为每个学生的关键所在。怎样学。学习大致有三种形式:个人书本式学习;团体式学习;生活式学习。每个同学的学习方式既有个人书本式学习,又有团体式学习,也许大量的是生活式学习。为什么学。终生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重要功能,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动机与目标都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专家们指出:新世纪教育应当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什么、知道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做、知道在何处做、知道找谁做和知道为什么做。其次,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在这里我要从日常行为做起,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惟一客观标准。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责任与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方法。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在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艰苦不懈的奋斗。在现在,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还有,我要学会从新的起点管理自己,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听似简单,实则难。学会管理自己是任何一个青年成熟过程中的必修课,是任何成功人士的成功秘笈。学会管理自己就要学会自己的生活、时间和情感。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学会管理自己的第一步,在我们上幼儿园时,教师就教导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一个人独立的基础,是每个人走向社会,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是较管理生活更难的一个阶段,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明了轻重,知道缓急,然后合理有效地分配、利用时间,过井然有序的生活,井井有条地做事,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才能把握好各个学科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全面发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是自我管理中最难把握的层面。它需要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平静的心灵,认清自己的情感方向,理清自己的情感归宿。中学生最容易陷入虚拟的网络情感之中,或者轻易地沉醉于毫无现实可言的早恋、暗恋、单恋之中而无法自拔,导致情迷心窍,倦怠颓废,情感是人世间最纯洁无瑕的玫瑰,它只应催人奋进,而不应让人沮丧退缩,中学生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情感的方向,拼命努力,让爱自己的人更欣慰,让自己爱的人更满意。学会管理自己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及情感,只有懂得管理自己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才能驾驭他人。
这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适于敢打敢拼不畏荆棘的勇士们成才的好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从这里出发,挑战着每一个明天,战胜每一个困难。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将充满色彩,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
学员:韦唯
专业:建筑工程与管理 时间:2013年4月10日
第五篇:韦先进事迹
鲜红党旗烙心田,数载春秋献贫寨
——记 县 乡 村党支部书记
县
乡
村,是一个全部为布依族群众的国家级一类贫困村。
村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弱,本就贫困的山村前后又经受几次大灾。在这样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的生存条件下,他是如何带领群众与天争,跟地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呢?穷山恶水造就了这样一个硬汉子…….,生于1954年7月17日,现年58岁。初次与他认识,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善言辞的、年近花甲的农村老人。然而,真正见过他为民办事的情景后,多数人都这样形容他:关心群众疾苦,行事雷厉风行,说话字句铿锵,工作任劳任怨。群众总是高兴的称他为‚贴心的领路人‛。
他于1996年10月参加工作,时任
村副主任。工作上脚踏实地、敢说敢为。
1997年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的组织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2002年底,在村级换届期间,通过全村党员的推荐及镇党委的考察后,他担任起
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群众的信任和党委的重托,同志的心情不是轻松反而是沉甸甸的,他沉思了:如何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庄重承诺。他十分清醒:接,就一定要负责,要把这个村管好;任,就要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穷,不能辜负党委的信任和重托。
上任后,带领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调结构、建产业、育大户、强建设、保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该村各项工作走在全乡的前列。十年来,他带领全村完成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留下一幕幕令人折服的事迹。
抓建设、促项目、谋发展,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村共378户1350人,贫困人口数量多。如何帮助村民发展,引导村民奔富路成为
为官一任的大事。他先后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了桉树、核桃、油茶种植及种草养殖等生态农业。同时,通过乡党委政府帮扶,村民投资入股等方式还发展了养鸡、养商品猪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去年5月,他又带领村民发展了70亩的生姜示范园基地。投产10余万元,预计可以收21万余斤,按现在的市场价算63万余元,除去成本后平均每户可收入9600余元,将给群众带来极大的收益。除了抓项目,村还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进行打通村组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道路建设,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了解决用电难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一个工程总投资为4932萬元,建设规模为110千伏的打尖输变电工程于2011年11月29日,在村开工。如今,走进
村,总能听到村民说:‚我们村近十年发展快、变化大,我们农民有收入、住新家,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支书。他是我们脱贫路上的‘领头雁’,使我们的‘贴心领路人’呀!‛
抗洪的堡垒、群众的依靠,树在灾区的鲜红党旗 2011年6月6日,特大洪灾突袭
乡,打尖乡成为重灾区,经济损失16899万元。
村作为遭灾相对轻的村组之一,率先行动起来。村支部书记
带领男女老少村民共计132人组成的志愿救援队,来到灾情最为严重的乡政府驻地打尖村一组参加抗洪救灾。
村救援队是 乡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的第一支村级救援队。救援队扛着铲钬、镐锄,背着箩筐、干粮,徒步翻过8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挖引溪水、铲锄淤泥、清除杂木,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奋战,打通
至
生命之路。虽然只能承重10顿以下,但足以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资和力量第一时间进入打尖,为
抗洪救灾赢得了先机。之后的救援中,村的村民们虽然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在支书的带领下,忍着饥饿坚持奋战在救灾一线,他舍小家,为大家、爱大家,忘我工作,为
乡打赢这场自然灾害,鼓舞了士气,树立了榜样。山洪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打尖有史以来最大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面前,坚定一名党员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救援队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他用实际行动在灾民心中竖起了一面鲜红的党旗。
身先士卒谱写灾后重建乐章
在‚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乡镇所在地需要搬迁进行灾后重建。搬迁的选址定在了
村。在乡新集镇规划区内,有104座坟墓需要搬迁,有10余户农户土地和住房需要征用和拆迁。
按农村风俗,迁坟是比较忌讳的事,即使要迁也要挑日子。‚为了新集镇的建设,为了让灾民早日有个新的家园,我明天就开始迁祖坟。迁移祖坟安臵灾民,灾民享福了,我们子孙后代才有幸福!‛ 韦说到做到。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搬迁祖坟。不到一个星期,10座祖坟搬迁完毕。
看到的行动后,村村民说:‚韦支书能说服家人,已经把老祖的坟墓全部搬迁到村里规划的区域,既然他家的祖坟都搬迁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搬迁。‛
2012年2月28日,乡新集镇灾后重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新集镇能顺利开工建设,功不可没,在他的带领下,村群众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共搬迁了104座坟墓。
新集镇工程建设进行到拆迁阶段时,拆迁工作遇到了阻碍。部分群众不理解党委、政府的决定,心存疑虑,不愿进行房屋拆迁。
便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动员。他耐心仔细地向拆迁户说明新集镇建设对改变 村村民生活、促进 村发展的重要;讲解搬迁的相关法律政策;传达党委、政府对村民的关怀。最终打消了村民心中的疑虑,让村民真正信任党和政府,积极主动配合工程建设。
在此次 乡新集镇建设中,村党支部书记韦 坚守一名村支书的职责,作了良好的表率,在灾后重建工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他说:‚
村的新集镇建设是造福村民世代的大工程,也是全村能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为了
村几代人的发展,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吃点苦不要紧。只要本着为
村谋发展的原则,我定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走到我剩下最后一丝力气为止。‛
每当人们问到他:累吗?他说:‚做了才知道过程的艰辛,才品味到工作的快乐,才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就是这样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