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 李玉茹
内容摘要: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大大提高了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使其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教学服务,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首先得感谢新课程给我们师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给了师生绽放思想之花,放飞心灵的空间。通过实际教学,本人深感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天地之宽,深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了源头之水,有了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网络环境下 资源共享 创设情境 学生主体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邮件、论坛交流(如:河北教师教育网论坛)、收藏网页(如:河北远程教育网、中考资源网、时事一点通、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等)等方式搜集整理教学资料,并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于教学中,经过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自身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
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我既把自己的课件、论文、资料贴在网站、博客上,又通过网络学习了解他人的经验做法。通过信息交流,取长补短,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还收集、整合了大量的教学课件资源,更使我明白了“网络”的价值。这种感觉让我眼前一亮,激情信增,使我平添了许多教学创新的欲望。尤其是当我把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精美的图片、动漫资源充实到课件中去引领教学时,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倍增时,让我豁然开朗,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教学的信念。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
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3、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三、网络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强素质教育中要求的学生主体性 第一、声像并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如在讲授七年级《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及”神舟六号”升空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引起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第二、化静为动,增强动感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而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例如:教学八年级《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课本仅有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表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剪辑了几大文明古国的风采。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形象地播放了各国文明发展史,引领学生浏览了非洲、美国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图像的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第三、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教师不用板书或者声嘶力竭地讲大道理,播放一段题为“当代大学生洪战辉”的新闻报道就可以作为最好的教育材料。多媒体的这种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意相统一的优势,产生一种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会材料的真实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展示了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震惊世界的“9。11
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尽量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当然,网络教学不是“无所不能”,而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合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
网络课程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同于文字教材、录音或录像等单一形式的教学资源,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配合达到教学要求。网络课程可以集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种手段于一体。其文本不能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但又要系统地传播教学内容。视频不能简单地课堂搬家,但视频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空间距离,不仅能够使学生聆听专家学者生动的讲授,更会感到亲切,减少学生网络学习的枯燥和孤独感,感觉到教师就在身边。合理的音频使用也会增加课程的色彩,易于学生接受知识,而恰当的动画设计使一些文字、视频不易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更为直观,还使课程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媒体和手段的使用要恰当合理,否则会影响网络课程的传输速度,画蛇添足。
二、注意网络教学的适用性
我们在运用网络教学时,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扬长避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网络教学。制作一个课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抽象难懂的关键点,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坚持适度原则,宁精勿滥,坚决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教师在设计时,要给自己的临场发挥留有余地,留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从而使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三.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
由于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上述各种途径的互补,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由
于网络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掌握和经验,把握学生对新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喜爱,对新事物的吸收和释放,结合整治教学的内容,达到师生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就与事实紧密相连,而网络明显的时效性恰好能满足思想政治老师对时事的把握,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是思想政治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论坛,“教育现场”“专家释疑”“动感天地”等活动,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阵地扩大到网上,突破课堂教学的单
一、呆板,使思想政治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通过网络,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能够迅速而便利的流通教育信息、教育方式、教学心得等,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就课程整合本身而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多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变的简单多了。网络中蕴涵着各个学科内容、学科教师的见解,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时代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师如果不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只能是孤掌难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综合哪些知识来进行教学,然后把整合好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使思想政治课摆脱长期以来唱“独角戏”,不被学生喜爱的局面。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已初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广大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增加课堂活力做出了贡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多媒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多媒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陶行知《创造的教育》。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张玉、李龙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中小学电教》,2006年第9期)。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的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的
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高贻青 惠州市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上,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研究。
一、在网络环境下,掌握课程标准,让思想品德课理念上升。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具有时代感,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于是,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笔,一张嘴巴大家听,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的简单教法必须改进,借用网络资源,让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吸引学生,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为此,教师要明确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网络环境下,变革教学模式,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时空构建。
思想品德教学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说教而已。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思想品德课也要跟上时代脉搏,改革创新,以鲜活的面容迎接新世纪。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是完善时空构建。所谓时空是指时间和空间组合和延伸。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空观是指在一堂思品课中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规划空间,从而使课堂教学既饱满又丰富多彩的观念。
《课程标准》说明中提到要“淡化学科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根据这个原则,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可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在教学时空安排中规定至少要有3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中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能体现新课标对增加学生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如此一来,我们在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时空构建是这样设计的。
时间分配方面:(1)对有难度的问题给予学生以思考时间。课文中的难点问题,教师给学生自己讨论时间,教师只起到“导”与“拨”的作用,这可以收到了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好奇心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如果仅仅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会觉得不耐烦没有新意,突破不了难点。而让学生去讲去思考,谁有好奇心,发现什么了。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讨论与交流中,懂得好奇心的作用,让学生多留意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物,多问为什么。(2)对一般理解性、思考性的问题给予学生自己阅读和练习的时间。(3)对重难点、知识点,教师应予以整理和概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练习、讨论是必要的,有时甚至是主要的。但教师对于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部戏演得再好,也离不开导演的指导,一堂课同样如此,教师要适时地将课文的重难点、知识点等讲解清楚,这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三方面学习时间就构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间体系,与思品课教学空间体系要相辅相成。
思品课教学空间体系的构成是丰富多彩的。
首先,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电教媒体,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感。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作用,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科技的成分,从而使其空间容量得以以扩大,把大量生动形象的画面、有趣、动感的故事录像,优美、迷人的音乐,超大的投影屏幕等手段将思想品德课内容演示给学生们看,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公用设施的自述》一课,可以让学生在网络资源上找出一系列的公用设施,了解它们有什么用。师在上课时把部分拍录好的公用设施以动画形式配乐展现,深深吸引学生。
其次,运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网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以《劳
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来阐明新学习模式的师生角色。(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动画,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问题:勤劳与懒惰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结果。(2)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感知课文,以小组展开讨论、质疑。师把学生的问题提炼成两题,即:劳动有什么好处,懒惰有什么坏处?为什么说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这样,便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3)信息收集、自动探究: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可以在网上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学生可以就收集到的资料展开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尝试解决问题。(4)人机交流,互动学习,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后,让学生完成师预先设计好的网上小检测,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新知识,亲自动手,体验劳动光荣之感。从而领悟劳动与懒惰的关系,深化观点,做到知、行统一结合。(5)反馈信息,总结延伸:先通过学生自述“明白了什么”,师作关键性点评,帮助学生作归纳和总结。学生之间讨论以及对新学到的知识的反思,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技能。课后学生还可通过网上资料进行课外拓展,完成课后延伸。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明白道理。
最后,教师在整堂课的过程中,要以组织者,操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前后贯通。学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学生的智要靠教师的启迪,学生的活动要由教师来“导演”,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这三部分就构成了思想品德课的空间框架,与实体合成,就是思想品德课的新型时空体系。这种时空构建是立体式的,将新的内容融入进去,摆脱以往单调枯燥的窠臼,变化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这种构建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潜能,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
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教师们学习了各种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在运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思品课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1、创设一种融洽、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是民主平等的,这样学生才能打开思路,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通过感知或体验课文中的具体事物学习知识,领悟道理。可以运用精彩图片、故事讲演、演示动画、录音录像,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引起学生道德感的共鸣。
2、创设一个轻松、愉悦、自主、探究的学习境地。
教师要把学生从紧张枯燥的学习状况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愉快学习,通过启发、点拨、释疑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当“先生”,主动思考。通过个人探究,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学习方法寻求结论,勇于创新、求异,敢于争辨。
我校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设景激情,学习文章:以生动形象的图、声引入,是学习课文内容,揭示教学要点阶段,教师既可以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自主学习,也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司,然后让学生质疑辨疑,理解课文。
(2)学文明理,权立榜样:是深化认识,陶冶情感阶段,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课前在网络上或图书馆里等方面收集整理的典型事例拿出来、讲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将有关自己的或身边的行为表现实际列举出来,现身说法,自我教育。从学文中明白道理,树立心中榜样。
(3)榜样导行,辨析提高:是辨析导行阶段,师生可以共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道德辨析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观点进行判断剖析,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的高层次空间,利用“辩论会”、“小擂台”、“演讲”、“实话实说”等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形“七嘴八舌”“争论交加”的局面。
3、创设一个展开想象的天地。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创造思维的前提。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如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插图说说图意、谈谈感想、编故事、论利弊。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故事加结尾,说出可能会有的几种结果。还可以将故事讲到一半,让学生续编,让学生异想天开、浮想联翩、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可在校园网络上设立“奇思妙想”栏目,让学生自由投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做与想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如学了《公用设施的自述》,让学生想如果自己是某项公用设施,将做些什么。加深社会公德的教育,令学生懂得爱护公用设施,做有公德心的好少年。
4、创设一个展示、评价、检验、反馈学习效果的激励机制。
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上,教师要以课改为突破口,学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评价的机会。如让学生交流网上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主动汇报学习体会,小组代表发言、全班性交流等方式,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究、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应予以充分肯定、赞许、表扬。进行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想象、见解独到,甚至是异想天开,说声“答得真棒”、“好棒哟”、“真不错”,对一时答不上的说句“请再想想”,“你能行”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并在校园网设立“小小评论家”栏目,组织学生自评,让学生参与,如论你为集体做了什么?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欣赏、自我控制,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公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以课改为突破口,我校思想品德课创建了“自主探索,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了思想品德课的时空构建,并有新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精心教学设计,变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为生动、活泼、愉快、轻松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在交流、想象、辨论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并在课堂上得到肯定的适当评价,在课后又可上网让所学知识得以延伸、反馈。可见网络环境下的思品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的形成是非常有效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篇:七年级下思想品德课复习计划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课复习计划 思品课在6月20日结课,展开整个下册课本知识的总复习,计划如下:
一6月20----6月24日
第一、二单元 四课内容
重要内容:1.自尊者豁达
2.善于尊重他人
3.自信的含义
4.树立自信的方法
二6月27-----7月1日
第三单元 五、六两课内容
重点有:1.挫折的含义
2.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3.知识点的归纳(回归教材)
三7月4日-------7月10日
第四单元 七、八两课内容
重点:1.背诵相关概念
2.学会维权途径
3.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知识点: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3.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加强自我防范
4.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四道防线
第四篇: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利用网络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尚海渊
屯留现第二中学校
邮编:046100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普及,网络已经逐步走入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要求我们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而采用适合时代特点、学生学习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网络教学。在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主动地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机—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网络、整合
网络化教育也日渐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作为最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
一、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
(一)自主性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进行网络教学,少了老师的满堂灌,多了自己动手、动脑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网上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自主选择需要的或感兴趣的知识,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更高。网络教学为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开放性
随着文明的发展,民主这一人类世代追求的永恒价值取向也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种专门网站的建立,既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资料,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网络包含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也拥有各种信息传播功能,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打破了“问题—讲解(答)—结论”的封闭模式,以启发、搜索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动态、科技水平,加深、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与政治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探究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偏重于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因而网络教学客观上使学生从传
统的单向式接受型学习向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学习转变,逐渐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课前准备。
1、实施网络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并设置互联网端口,以便必要的时候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创造了前所为有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上存储了越来越多的学校日常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学习和参考。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协同备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传统政治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预习和备课,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培养学生对所获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加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课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教师垄断了“沟通”,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政治课教师也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
多媒体教学具有存储量大、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有动中揭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和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率先编制好了教学内容和程序,使得教学过程极为紧凑,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促进教学新模式的形成。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创造了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的环境,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动灵活地处理材料,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简单、直接,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品德课的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一直是动摇学生-
信念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抗拒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还可以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时效性。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随时可以复制,播放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获取的信息量之大之新,内容之丰富之全面,是传统的教学远远不能及的.可以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也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在讲授“公民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框时,我补充了我国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的时事,同时我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阅读、查找时事政治信息,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论时事,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跨学科互动。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需要思想政治课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不仅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多种学科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氛围下政治与语文、计算机(劳技)等学科的跨学科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当然,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网络教学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运用 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几个“关系”。
三、运用网络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一)、注意信息资源“大量”与“有用”的关系。
当代中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创建了更多的渠道。但网络另一方面势必存在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陷阱。在此形式下,我们要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避免网络迷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的免疫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很多的感触。有的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一味地追求音像、多媒体效果,眼花缭乱,有牵强附会之闲,如:时政报道过多过长过杂,呈现凶暴画面等;我认为:无论什么教学手段,一定要记住是为教学服务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选材上,一定要考究。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多媒体课件设置,要富有创意。要加强课堂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想象空间,活学活用。多媒体课件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多媒体课件,要留各种回旋的空间。多媒体课件设置得太周到了,课堂容易僵化。况且,政治课的材料极富时政性,材料过多了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更多考虑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引用材料尽力避免昙花一现的背景时-
政,选择大众化家喻户晓的、相对持久的、精准的。
(二)、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即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学习,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作用。因此,忽视哪一方面的作用都不是网络教学模式所提倡的。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而且。思想政治教学毕竟存在它的特殊性,一方面它要进行德育教育,与国家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要做到全面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地利用好网络,坚持适度原则,坚决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优点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代替老师,用屏幕取代黑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反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视角》:作者 苗逢春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丽
[3]谷炜江,张军 《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4] 郭一娜 《信息网络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四期。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