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朱元思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朱元思教案》。

第一篇:与朱元思教案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文言单元,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还要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更要由此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所以本文作为本单元的起始篇目自然起到了引导学生感受古文学魅力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文是写景的佳作,学习本文不仅要完成古文学习的一般任务,还希望通过本文让学生学习对比阅读,掌握新的阅读方法,感受文学大家的不同写作风格。

按照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作对比阅读训练。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文言阅读训练,在八年级下期,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了部分文言学习的方法。本文的字词理解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都较高,能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但是学

生的积累还很有限,有些知识还不能迁移,比如,多义词和活用的词还不能灵活运用。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文言,品读美文,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和阅读文言的方法。

三、学习内容

本教学设计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在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四、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作对比阅读训练。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2、学习难点: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 课外阅读《乌篷摇梦到春江》片段 作业练习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告诉我本诗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看到的景象)

3.提问:你能从写景的角度简单谈谈读这首诗后的感受吗?

(明确: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诗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补充介绍吴均的写作风格。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游览富春江,感受它的美。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通过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A、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

1、富春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描写富春江的水的?突出了其什么特点?(请抓住文中关键词)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富春江的“山”?突出了其什么特点?(请抓住文中关键词)

4、作者由此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学生活动:分小组展示课前根据以上问题合作学习所制作的ppt。B、理解品味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

提示:要求学生从文章结构、写景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分析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赏析写景之妙:(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C、拓展延伸

当代有一位女作家叶文玲,同样钟情于富春江水,她在青海戈壁滩奔波时,曾千百次做过关于富春江的梦,后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散文,让我们欣赏其中精彩片段:

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

富春江的娇,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3

船行江上,望两岸,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千里涧水汇清流,那汇和流,仿佛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阅读材料,比较两文中写景有什么异同.提示: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有哪些特点,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比较《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D、归纳小结

1、学习小组讨论展示学习清单。

2、教师补充强调对比阅读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选准对比点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

一、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

二、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

三、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

四、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

(五)作业安排

分发作业练习材料:对比阅读《与朱元思书》《三峡》

八、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九、教学反思

我们十分有幸参加了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前辈和同事的指导关心,自己也受益颇多,下面是我对这次讲课的一些反思。

《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描写景物极具特色,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首先确定为在让学生自行感受本文的写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补充阅读材料《乌篷摇梦到春江》。要求学生从文章结构、写景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体会写景作品的不同文学魅力。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型课堂”的特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1、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可在词语的解释上适当增加。

2、以问题推进为主调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方面还有待提高。

3、学生语言表达、归纳能力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中进一步培养。

总之,此次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虚心听取各位前辈和同事的建议,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主动思考如何让课堂更高效。

第二篇:与朱元思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字。

二.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三.自由体会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技巧。【教学设计】

一、研(独立)——初次解读

(一)导入: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文章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也没有通常书信中事务的叙述和问候的套语,而是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韵和谐的骈文。

(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其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疏通文字:

1、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缥。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三)读通读顺:

一读,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懂大意,建议同桌合作,互相读,纠正字音;互相说,理解大意。

二读,要求把握节拍,读出韵味,建议同学们自划节奏,自由诵读体味。

技巧点拨: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三读,翻译难点语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四读,要求发挥联想和想像,想像文中的景,体味文中的情,读出情味。教师示范:如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江水波浪翻滚、浪花飞溅的画面,诵读可将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读时语速稍快,显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气势。再如,读“夹岸高山……”一句,声调要略微上扬,语气也应稍稍转急,表现出负势竞上的气势;当读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下几句时,可以平缓深沉的语气,以表现作者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二.演(合作)——初次体验

(一)寻找表演点:1.行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看水:水、游鱼、急湍。3.看山:峰、泉、鸟、蝉与猿、人、树。

(二)自由组合表演。三.评(合作)——二次解读

(一)教师点拨,引导评出要旨和细节

师:看表演,仿佛我们一路领略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风光,下面要借你们的一双慧眼和精彩的语言,紧扣文章,从词、句、手法、结构、情感等多角度去发现文章的美妙,同时对照评价表演者对美妙之处表现的程度!

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同学们表演出了行船者的惬意,但没有表现出天山共色的情景。同学们读第二、三段,进行自由发现。

读第二段我们感受到了秀美:“缥碧”强调水的青绿、澄清;“千丈见底”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静静的细石与娓娓的游鱼,相映成趣,这一切清美秀丽。读第二段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再现波浪翻滚的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的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读第二段我们还感受到了动静美:这一段从两个层次,表现江水时而平缓无波,时而怒涛裂岸的状态,传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句句精美。第一句不仅画出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的磅礴气势,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美。再看,写山奇却写树生寒、竞长、繁多,以树奇来衬托山奇;写山的幽静,却写泉响、鸟鸣、蝉转、猿啼各种音响,以声衬静,表现出映衬美。第四句抒写感受,流露出一个失意文人对庸俗官场和**社会的厌恶之情,传达出高洁的情趣美;也侧面表现奇山的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实写人,虚写山,呈现虚实美。结尾看似多余,却使全文充满浓郁的诗意,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可见作者的运思美。[或引导紧扣美点简要评说:文中描写的山水之美,美在哪里?示例: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美在山势之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美在山音之妙,泉水泠泠、鸟鸣嘤嘤,蝉转不穷,猿叫无绝;美在山意之绝,沉醉于山水之间,能望峰息心,能窥谷忘反,抛弃功名利禄;美在山林之异,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总写:奇山异水

分写: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

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感”(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

(二)评出表演杰出小组和三类杰出个人(语言设计杰出个人、情态设计杰出个人、情节设计杰出个人)。

(三)确立示范表演组。

四.诵(独立中合作)——二次体验

(一)自由诵读

(二)朗诵式背诵与计时背诵。

(三)结合示范组表演进行背诵并体验。五.结(合作中独立)——三次解读 要旨把握:抓总领句段第一段。

细节品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四六句节奏。六.悟(独立中合作)——生活延伸

(一)扩读欣赏一:

师:当代有一位女作家叶文玲,同样钟情于富春江水,她在青海戈壁滩奔波时,曾千百次做过关于富春江的梦,后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散文,让我们欣赏其中精彩片段:

(屏显)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

富春江的娇,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船行江上,望两岸,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千里涧水汇清流,那汇和流,仿佛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师: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俏”在江流的曲折多姿,“娇”在江水翡翠般的色泽,“美”在那无与伦比的静,展现了今日富春江的美景。再看看,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山奇水异)

(二)扩读欣赏二:

师:《与朱元思书》再现了富春江自然之美。历来无数文人雅士也曾留下过许多吟咏富春江山水的佳句。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屏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七.练(独立)——全面检测 《与朱元思书》综合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

轩邈()()嘤嘤()成韵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

(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

(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字、朝 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 和 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为具言所闻 5.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6.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1),视觉上的对偶句

(2),听觉上的对偶句

(3),表达效果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三篇:《与朱元思》材料

与朱元思书

宋永健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也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二、关于骈文

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三、名家赏析: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了,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察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成百上千)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冷冷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①: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写景、叙事、抒情)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本文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杭州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2、文中哪句话概括描写了山水的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第2段哪儿写“异水”?哪儿写“奇山”?“异水”有什么特点?“奇山”又有什么特点? 异水——清澈湍急

奇山——笔直高耸

4、由眼前的景致,作者触景生情,产生什么联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言为心声——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在大自然中净化灵魂。

5、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猿则百叫不绝

四、重点词语:

(一)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鸣叫声,这里指蝉鸣。

(二)一词多义【联系其它文言文】 【许】

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杂然相许:赞同,动词。【轩】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有篷的车,名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窗或门,名词。中轩敞者为舱:高,形容词。互相轩邈:这里是比高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到。文虽相反,义不相戾:违背,动词。【绝】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形容词。猿则百叫无绝:断、停,动词。【上】

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方位名词作状语。【百】

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数词。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数词。【从】

从流飘荡:随着。从民欲也:依从。【者】

经纶世务者:的人。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三)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漂流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四)古今异义:

鸢飞戾天者 :戾:古意:至;今义,乖张、罪过。

五、课文链接:

与顾章书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顾章,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

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薛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④,孤峰限日⑤,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⑦相杂,绵绵⑧成韵。既素⑨重幽居,遂葺宇其上⑩。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⑾,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⑿。仁智所乐⒀,岂徒语哉!

①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②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⑤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⑥ 幽岫:幽深的山穴。

⑦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⑧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⑨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⑩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⑾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⑿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⒀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此文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与施从事书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施从事,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⑥信足荡累顾物,悟衷散赏⑦。

① 故鄣县: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② 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

③ 汉:银河。

④ 企水:口渴求饮。

⑤ 春罗:即女萝。

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

⑦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与施从事书》向朋友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

六、中考试题: 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彻,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体会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感悟作者的人生志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体会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人生志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文字婉转清丽、整齐流畅;有一种意境清新疏淡、空灵澄澈;有一种心境宁静淡泊、旷达脱俗。有一篇美文就是这种文字、这份意境、为般心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板书:与朱元思书。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欣赏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特点。

(这是一封独特的信,是用一种特定的文体:骈文,写成的,骈文是非常注重语言形式的,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本文的语言形式有哪些特点)板书:语言

2、都读好了,就来说说看有哪些特点。

小结:以四六句为主;以双句为主;多用对偶句;

采用这样的形式,看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呢? 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呢?

有一种音乐的美,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婉转流畅

3、齐读课文,(我相信咱班的同学一定会读得声音宏亮、精神饱满)

三、读懂文意。

这封信的形式很美,内容更美,写了什么内容呢?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文意。

1、翻译相关句子。

很多句子,书下注释里都有完整的翻译,我把注释里没有整句翻译的句子整理在幻灯片上,请大家借助相关注释,互相合作,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马上我们要进行一场竞赛。

学生自由翻译。

好了,现在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这边是“奇山”组,这边是“异水”组,“奇山”组的同学先选一句你们认为难翻译的句子让“异水”组的同学翻译,然后交换,我们比哪个组应答的同学多,正确率高。现在开始“我问你答”

2、学生自己独立翻译全文。

3、完成文言知识积累卡。

学习文言文有一个重要的习惯、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注重积累,一般我们要对哪些文言知识进行积累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体会意境

在这封信里,吴均在写什么呢?对,在写景。写了什么景呢

1、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天下独一无二的奇山异水是什么样儿的呢?

2、仿照示例,进行写法指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个穿越时空,穿越千年,做一回吴均,向我们的好友朱元思介绍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

怎么描绘呢?请大家先看老师根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话对朱元思进行的描绘。

我呢,先概括出这句话表现出的水的特点。这句话表现出水的什么特点呢?(水清)你们怎么知道水清的?写的是游鱼和细石,和水有什么关系? 板书:写景方法:直接间接结合、夸张

再进行想像描绘。哪些内容是想像的?

3、明确各组任务。

现在就来仿照我的例子,给好友描绘吧!我给各个组安排了不同的任务。第一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二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第三组:泉水激石,泠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在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写的是山中的什么呢? 第四组: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一句又写的是山中的什么呢?

现在就请大家仿照我的示例,用这样的句式先概括出山或水的特点,然后再尽情想像,具体描绘。

3、学生仿照示例进行描绘。

4、学生交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点出写景的方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处:水异就异在清、急,对比,现在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读描写水的文字,读出水之清、水之急。

水清应读得稍慢,轻柔;水急应读得稍快,激昂,女生读水清的句子,男生读水急的句子。

第二处:哪些词我们要重读。竞上:争着向上,互相轩邈:比谁耸得更高,伸展得更远。

这些词,已经让静态的山充满了什么美?动态美,让我们想到另外两句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第三处:朱元思:山中会听到这些天籁之音,说明山中怎么样呢?对很幽静,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以动衬静

怎么读呢:要读得轻快些 第四处:学生交流

作为结尾,我们应读得怎么样呢?

在大家刚才的描绘朗读中,我们仿佛渐渐沉浸到一种水墨画的意境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板书:空灵淡雅。

五、感悟志趣

面对如此美景,吴均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还有哪些古人也有这样的志趣呢?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吴均短短144个字,用和谐灵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份空灵淡雅的意境,表达出淡泊名利,融入自然的人生志趣,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体会这篇山水小品之美!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吴均写了这么美的一封信给朱元思,朱元思的回信又会写些什么呢?

假如朱元思就是咱们台东人,我相信他的回信肯定会介绍咱东台的美景。就请大家以朱元思的口吻给吴均介绍咱们东台的一处或几处景点(西溪古塔,永丰生态园、黄海森林公园、滩涂风光、安丰古镇、董永故居„„)写一封《与吴均书》,用上本文的写景方法。附:

板书:

朱元思书

写景方法:

吴均

动静结合

欣赏语言:和谐灵动

巧用修辞

体会意境:空灵淡雅

化静为动 感悟志趣:淡泊脱俗

以动衬静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及背景。

2、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了解短文的大意。

3、加强学生自主的解释、翻译文言字词的能力。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本册书中重要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句优美、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定为本课时教学重点。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较能主动背诵、解说。

学生缺什么 我班学生缺少思维的主动性,不能在课前充分的明确自己理解问题的困难之所在;不能自主地整体把握课文。难点预估 整体把握与逐句翻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我把如何总体上感知一篇文言文的主体内容,定为教学难点。助学预案 课前指导朗读;寻找精美的有内涵的语句; 课堂加强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第一

预习设 计

1、熟读课文,归纳难读、难写的字词。

2、结合有关资料,归纳作者常识。

3、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快速进入课文: “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又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活 动: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如课文注解等其他语文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写在下面空白处。提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本文选自《艺文类聚》,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二、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要求: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教师提示:韵yùn 柯kē 飘piāo 荡 轩xuān 邈miǎo泠líng 嘤yīng 缥piǎo 碧 横héng柯kē 窥kui 鸢yuān 和hè 鸣

戾lì 天 急湍tuān 自行整理:略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提示:描写时,要抓住文中主要描写句的大体意思,但绝不可照抄翻译,语言要简洁而生动。

三、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提示: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内容上,它属于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属骈文。

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分两层,先写 “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抒发个人感悟。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横柯()轩()

缥()碧

和()鸣

戾()天

急湍()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口述作者所描绘的富春江“奇山异水”

要求:立足课文,发挥想象,条理清晰,口齿清楚 10分钟

课 堂小 结 优美的散文要诵读,要读出它的情感,要边读边展开无边的想象。突出有感情的背诵 1分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一、作家、作品

二、诵 读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与重读音

三、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先写 “异水“部分

第二段:

再写“奇山”部分,抒发个人感悟。

使本课时脉络清晰明白 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背诵名句、写准字音字形、重点句的断句、掌握重要的作家常识);

2、抄写字词、拼音各3遍;抄写课文2遍

3、完成校本基础知识部分;预习并完成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预习设计

1、背诵课文。

2、结合文下注释,解译课文。

3、完成校本上的思考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集体收集并背诵写富春江的诗句:

①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②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苏东坡)③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④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二、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随着、跟从。

2、语段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提示: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

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5、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提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小结:写作者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概括的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是文章的总起部分。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字词解释: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④甚箭:比;⑤若奔:像,飞奔的马;

2、语段翻译: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提示: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4、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提示:①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B,水清——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动态: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提示: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

6、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比喻和夸张;生动形象的突出了水至清、至急的特点。

7、《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提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文直接描绘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而《三峡》是间接描写,流速之快是经过计算流程和与他物作比较后才感知的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字词解释: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不穷:尽;无绝:停止;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昏: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可见:同“现”,显现,显露。直指:向。

2、语段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4、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

明确: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5、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 提示:衬托,如以动衬静(见第3题分析);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6、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明确: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三、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明确: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四、写法探求:结构浑然一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形声兼备

②虚实相间 ③动静互见

④骈散相间

练习

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示)

2、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

3、填空题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 富春江两岸群山 之美。

4、阅读理解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课 堂小 结 优美的散文写景必然要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心得,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运用。

板书设 计

《与朱元思书》

一、分析第一节:总领

二、分析第二节:水——清;急

三、分析第三层:山——

视觉:

听觉:

情感:热爱祖国山河

使本课时脉络清晰明白 课后作 业

1、整理笔记(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主旨);

2、完成校本及课后习题

下载与朱元思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朱元思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1、准确、熟练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成诵。2、借助页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获得美的享受。二......

    《与朱元思书》教案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

    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

    22、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

    与朱元思书教案

    精选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准确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子。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3、学习抓住特......

    《与朱元思书》教案[大全]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3.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