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深爱着你,这片多情的热土(演讲稿)-教学教案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只有我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这是何等深沉而执着的爱,这是何等纯真而至诚的爱。是的,我深爱生我养我的锡都,我深爱这片多情的热土,犹如热恋中的人们对情人那炽热的眷念。我的爱,是因锡都有“东方佛罗伦萨”的美誉?还是因那杨柳梳风、风光旖旎的金湖?抑或入夜的金沙银滩、汉白玉栏杆和沿街低垂迷离的“宫廷灯”?„„不,都不是。我爱她,是因为这里有许许多多“因为可爱而美丽”的纯朴、善良的锡都人,是因为这里有许许多多我真真切切崇敬的人。我没有理由不把我所知道的那些令我感动的故事讲给你听,讲给他听,讲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听。
他叫杨宝全,是市政府小车班的一名普普通通小车司机。一次他来到一所山区小学,看见孩子们桌椅残破不堪,下课后唯一的体育活动就是玩“丢沙袋”,他怔住了。能不能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很快,一个美好的计划在杨师傅心中荡漾开来:动手做课桌椅、做乒乓球桌送给山区的孩子们!
杨师傅从并不宽余的收入中节俭出一部分来,购置木工工具,买来木料、油漆,车库房成了他的“车间”,每天收车回来或节假日便在这里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很快过去了,杨师傅的第一张乒乓球桌也做出来了,他刷上墨绿色的油漆,亲自送到山区的小学校里,给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欢乐、也送去了一个普通的锡都人对山区孩子的一片浓浓的爱意和绵绵的情思。冬去春来,几年里,杨师傅给卡房、保和、贾沙、倘甸的山区小学送去了一张张浸透汗水和关爱之情的课桌椅、乒乓球桌,山里的孩子们也记住了锡都城里这位可亲可敬的“杨叔叔”。
杨宝全师傅这样做图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困惑和不解我来到小车班的库房,见到了正在给又一批新的课桌椅刷油漆的杨师傅,提出了这个心中的不解之谜。沉默了一会,杨师傅转身从木柜中拿出了70余张照片、图片,全都是有关“雷锋”这个响亮名字的。这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宝贝”。他淡淡地说:“我是一名复员军人,和雷锋一样曾是普通一兵,每当看见山里的孩子,我总觉得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是。难道一个人为别人做点什么就一定是为了回报?”我羞愧,我不安。我还能说什么?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子般的心”吗?谁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当我得知杨师傅的妻子在市里一家有时连发正常的工资都成问题的单位工作,刚上中学的可爱的女儿抱怨最多的便是爸爸给山里的孩子的爱比给她的要多得多时,我的心震憾了。如果一定要问杨师傅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让雷锋精神永驻你我心中!
杨宝全师傅没有哲理式的豪言,也没有掷地有声的壮语,有的只是一颗纯朴、善良的拳拳之心;杨宝全师傅是一本书,一本虽无华丽的装帧却内容十分耐读的书,这样的好“书”,在锡都还有很多很多。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八月。盛夏,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个旧湖水一个劲地往上窜,水位超过警戒标志2.30米,2.33米,2.35米„„锡都成了泽国,锡都泡在了水里。面对洪魔,锡都人众志成城,尽显风流,展示了锡都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高亢、动人的“战洪曲”,锡都人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水泵站,是抗洪的“排头兵”。低于个旧湖面3.5米的供水厂湖边泵站的8台潜水泵,24小时不停地排洪,可灾情发生以来危情相接,险象环生。8月12日夜里11点,一场狂风大雨使下坠的树枝落在了高压线上,导致跳闸停电,眨眼功夫,凶猛的洪水涌入泵站„„这时,只听夜空里一声吼:“快!快去抢救泵站!”一呼百应,浩浩荡荡的抢险大军赶来了,厂长来了,工人们来了,家属们也来了,连亲戚朋友也来了„„他们越过两米高的沙包防护墙,跳入洪水上涨危急万分的泵站,„„63岁的李琼芳老大妈扛起沙包就跑,有人劝她回家去,大妈根本不听劝,说:“抢险不是哪个人的事,我好脚好手的,我不走!”抢险队伍中还有一位裹着小脚的梁丛珍老大妈,70岁了,大家实在不忍心让她参加抢险,不知满头是雨水还是汗水的大妈生气了:“我是背不动沙包,可我可以帮你们撑撑袋子,扎扎口子呀!”面对这样可亲可敬的老大妈,人们又能说什么呢?„„ 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的群体,这是一道令人称颂的锡都脊梁!在那4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就是这成百上千、成千上万无私忘我的锡都人,书写了“96•8”抗洪抢险伟大的不朽篇章!
我深爱锡都,我深爱这片多情的热土。在锡都,像杨宝全师傅、供水厂工人家属、李琼芬老人、梁丛珍老人,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这样感人的故事何止万千!
阴山作证,金湖作证:他们是一个令人夸耀和自豪的群体,锡都因为有他们而更美丽,锡都因为他们而骄傲,他们是锡都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二篇:小学生“学校因我而精彩”演讲稿:我爱这片热土
小学生“学校因我而精彩”演讲稿:我爱这片热土
小学生“学校因我而精彩”演讲稿:我爱这片热土
当你漫步于xx小学的校园里,欣赏着美丽、和谐、富有韵味的校园文化,陶醉于清幽的校园环境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联想到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主席台前,浑然有力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几个大字,连同学校东墙描绘的雄伟壮观的长城图,浑然一体,形成校园中一抹靓丽的风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不仅反映了校园的外表美,更体现了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更是深深地承载了学校领导对老师的关怀、欣赏与殷切希望。
在这个大家庭里,时时让我感受着来自“家”的温暖。当老师们取得了可喜的荣誉,学校宣传栏中就会有一份喜报向全家人传达中这份欣喜,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誉的喜悦;当哪位老师生病了,哪位老师需要帮助了,我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关心和帮助。在工作中,大家一起交流工作,交换心得,探讨教育的思想、方法,寻求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工作之余,大家也会开开心心的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将工作中一身的疲惫融化在欢声笑语中,我喜欢这个大家庭,也深深的爱着这个大家庭。
在迎小的这几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越来越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学校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要属于自己的博客,我们在博客中记录了教学中、师生间的点点滴滴,在博客中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的听评课活动,更是给大家提供了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在讲评课中,不仅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而且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更大进步。
|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学校不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们大量阅读,在这个环境的熏陶下,我喜欢上了读书,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的教学风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花开有声,师爱无痕,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的专心志致,爱的无私无畏!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在这片热土中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校因我而精彩,我因学校而自豪。
第三篇:我说你做优秀教学教案
第二单元 我说你做(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一、导入 1.跟老师读课题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说)师总结:我说什么,“你”就按照我的要求做。
二、看图说单指令游戏
1.仔细观察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2.小女孩说了什么?
3.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谁做的不对?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做错?
4.谁来学学这个小女孩,来玩玩这个游戏?(请一名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5.你觉得她说得好吗? 师:真不错!有礼貌,说的不仅大声,而且很清楚。6.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发指令的人应该怎样?其他的人应该怎样?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清楚说的小嘴巴)注意听别人说话。(板书)(认真听的小耳朵)
三、分组做游戏
1.出示游戏要求:标红 ①指令要求比较容易完成(不需要太大的动静)。②发指令的同学声音响亮,让组员都能听清(不要大声叫)。③组员认真听指令,按指令做动作。④组内每位同学都要发一次指令。
2.分组游戏,老师参与并指导。
3.选个别小组上台展示。
四、看图说多个指令游戏 1 4.选取两组每组中的两个连贯的指令连起来说,让其他学生一起做。
21.看图上另一个小男孩,谁来说说他发的指令?
2.小男孩发出几个指令?分别是哪几个?
3.谁上讲台来当一当这个小男孩?
4.你发现了什么?
5.为什么你没做好呢?(请一位没有做对或者少做的同学说)
6.你是怎么做好的?(请一位全做对的同学说)师总结:说得清、听得准、记得牢(板书)
7.老师发指令,学生做: 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
8.请几位同学上台发指令,学生做。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觉得玩这个游戏,有什么秘诀吗?
2.其实,不仅是玩游戏有秘诀,我们生活和学习可都离不开它们。今后,小朋友要努力学习,老师要对拥有这几个秘诀的小朋友进行奖励,加油。你说我做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说得清
板书设计
注意听别人说话。听得准 记得牢 回家和家长一起玩玩这个游戏,并把玩这个游戏的秘诀分享给家长。
第四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三、指导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四、总结
1、教师小结: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2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好课题)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追寻)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板书: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
3、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板书:延安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诗人追寻延安精神迫切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九。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警示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崇高理想而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借助资料,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难点: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出示一组“延安”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延安)谁来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延安?
3、完善课题,齐读课题。
4、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5、梳理阅读要求后课件呈现:
(1)运用资料理解诗句。
(2)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标出小节号,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不加,不漏,不断。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协作学习,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标一标:默读诗歌,在不懂的句子旁标上序号。
(2)想一想:结合资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句子。
(3)说一说: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4)做一做:合作完成学习单,进一步读懂诗歌。
①读第一节,我读懂了作者用“翩翩归来的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和“茁壮成长的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这两个比喻,表达了心情。
②读第二节,我发现诗人选择了……这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来追溯延安的光荣历史,由此我体会到了诗人是在追寻。
③读第三、第四节,我发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的延安;“茅屋”“土炕”“老牛破车”写的是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了。
④读第五节,我明白了如果失去延安精神,就;有了延安精神,就。由此我体会到了。
(5)议一议:你怎么理解“延安精神”?
(6)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根据自学提示展开学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结: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延安精神,追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五篇:9《“我是你的儿子”》-教学教案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4.感受焦裕禄同志与群众心贴心,忘我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审题。
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我是你的儿子”一般是谁对谁说的?课文里是谁对准说的?
二、简介焦裕禄同志的生平。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区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62年12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大幅度减产。他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病人仍忍受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5月14日在郑州逝世。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他送葬。
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自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表中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裕、禄”的偏旁。
2.默读课文,划出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五、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六、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写谁?
2.写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小结:课文主要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的日子里,冒风雪,顶肝痛,挨村访贫问苦的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焦裕禄的,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逐段读议,找出和分析人物言行。
教学过程
一、读议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板书:行动电灯亮了—夜
语言不能„„应该„„应该„„
2.理解:县委书记焦裕禄房子里的电灯也亮了一夜。
3.思考: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想的是什么?什么事让他焦急?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风雪之夜,焦裕禄的心里牵挂着全县的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产。他会想:那些破旧的住房在大雪压顶时会不会倒塌;缺衣少被的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大雪封门,无处求食;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无儿女或贫病交加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这些生活贫困的群众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来年的生产和生活怎样打算„„焦裕禄会查看资料,弄清哪些乡村困难大,需要立即去帮助,县委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去„„)
4.仔细琢磨句子:一夜乱风下雪与一夜电灯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关系的,课文中主要靠哪个词把两者联系起来?(也)
这个“也”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
5.思考:一夜风雪,焦裕禄焦急得一夜睡不着,从他这一行动,你体味到什么?
6.理解:“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
7.思考:“大雪堵门口”的情景怎样? “大雪堵门”时候群众生活会怎样?
8.引读焦裕禄的语言。
9.句式练习:
按焦裕禄的思想填写下表。
┌─┬────┬──────┬──────────┐
│ │大雪堵广│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
│ ├────┤
├──────────┤
│在│暴雨成灾│的时候,我们│
│
│ ├────┤
├──────────┤
│ │
│
│
│
└─┴────┴──────┴──────────┘
10.为什么说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一样印在每个同志的心上?
11.你从焦裕禄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心里牵挂着的是人民群众,同群众心连心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2.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从人物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重点理解词语:“动情”、“噙”,“安慰”。
句子: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提示:“忽闪忽闪的耳巴”是焦书记干什么时候的形象?说明他出了许楼村又怎样?全句表现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人物特征形象描写的句子,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更加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仔细观察插图,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各段大意,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概括各段大意。
1.自由朗读各段,并各自概括自然段意。指名回答各自然段意。
3.利用归并法来归并各段。
4.概括各段大意。
二、总结全文,复习单元提示。
1.默读全文。
2.质疑问难(同学之间互相解决,老师点拨。)
3.对照单元阅读提示并提问:焦书记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个人?你通过焦书记的言行,看到焦书记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4.总结: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学会了抓人物言行,看人物内心世界,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焦裕禄同志愿作劳动人民忠实的儿子,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服务的高尚情操,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他的根本所在。
5.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齐读全文。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的各题。
附:板书
行动
语言
电灯亮了一夜 ┌───┐ 不能„„应该„„应该„„
迎着风雪向前 │人 民│ 问寒问饥
走进低矮柴门 │的 好│ 我是你儿子
│干 部│
│焦裕禄│
└───┘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题
第1题(1)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牵挂全县的人民群众,他会想:那些破旧的民房会不会倒塌,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那些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县委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去„„
(2)第二天焦裕禄对县委干部说:“同志们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去烤火,共产党员应该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顶着肝痛挨村逐产访贫问苦,愿作孤苦老人的儿子,这些言行反映了焦裕禄同志有与群众心连心,忘我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第2题(1)说明焦裕禄同志在风雪夜牵肠挂肚想着人民群众。
(2)我们当干部的不能光图自己舒服而不顾群众的饥寒。
(3)说明焦裕禄同志挨村挨户访贫问苦,为解决群众的疾苦而东奔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