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7: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系莒县教科学所“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2011年3月进行开题论证,2011年4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实。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学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预,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

(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需始终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作用与价值。

本课题通过开题后,课题组采纳有关专家的建议,同时深入分析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我们决定把探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增加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本课题中,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等所作的的总体考虑和规划。

二、支撑性理论

(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的切实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提供了方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学生的大脑也不是一个等待教师去填充的容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获得是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拚弃以往那种机械灌输的课堂操作方式,转向寻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各自鲜明个性特征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指向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得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来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充满着个性化的发展。

(4)现代教学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选择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并不能够一味地求新求异,更不能为了形式的热烈而违背教学的一般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前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期待而心向往之,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又心存种种顾虑和困惑,最终采取敬而远之隔岸观火的态度,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从学生来说,我校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自律意识淡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相当欠缺。针对这种现状,课题组一方面请教研室的有关专家来校讲座,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并具体组织安排,精心挑选了几千元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新课改方面的学习材料放在学校教学资源库,供老师们下载学习,同时要求每个教师书写读书心得。通过读书学习,引领教师走近并最终走进新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修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由“敬而远之、心存敬畏”转变到“亲而行之、渐行渐喜”的可贵局面。

2、改进教研组工作方式,使教研与科研紧密相结合,做到教研即科研。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从传统的“匠式教学”向会思考重思考的“学者型”教师转变。(1)结合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每二周至少拿出一节公开研讨课,转变过去听课评课的做法,改为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观课堂教学,评议得失,论心得体会,寻更优策略。通过这种教研,促进教师之间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相互借鉴与指正,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要求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并形成书面文字。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细节的仔细观察与审视,发现存在的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然后对症下药,不断借鉴、总结、思考、积累,形成富有个性而又富有效率的教学策略,自觉进行调整和完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鼓励和引导教师人人都有个人专项研究课题。通过开展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广大一线教师认识到“问题即课题”,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反思课堂教学,不断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3、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课题组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两次集中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的工作进程、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收集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主要对以下进行了研究:

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的研究;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分组的策略研究;高效率自主学法指导的策略研究;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生成性课堂设计的策略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等等。

1、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

1、有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例如“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中都要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并认识点线面体、展开图、一笔画、三视图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抽样调查”“统计图”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民意测验、消费者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必要性。

2、有的教学情境与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李清林老师在“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圆的一条切线的性质、两条平行切线的性质,然后提出两条相交的切线会有什么性质呢?同时图片展示实际问题:如何用一把直角角尺测量一圆柱横截面半径呢?这两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本节课的主题有关,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且能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有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如“全面调查的过程”这节课,于翠波老师通过学生设计调查表、划记法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轴对称”“重心”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发现、小组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应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只在课前运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引入课题,之后则致之不顾而忽视情境的全程性。王学义老师在“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引出两步实验);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牌(用来引出稍微复杂的两步实验);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牌面数字也为1、2、3的梅花牌(用来和黑桃、红桃搭配引出三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最后设置从三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的情境引入三步列举法----树形图,整堂课老师象魔术师一样运用道具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及凸显数学本质之实为基本标准。

(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强化目标意识,不但教师自己首先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结果及活动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数学本质方向,同时还要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设计数学活动,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同时当堂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只有表面活动而无数学品质的低效活动,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设法促成学生的效能感,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再期待参与这类活动。而低效的数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没有描述目的或对学生没有期望,对低层次的活动结果或过程随便迁就,为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各自的发展。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都有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天赋、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学习主体起决定作用--兴趣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努力钻研。

徐庆修老师在教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印象中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不大。又比如在学完三视图后的一次单元测试中有一道题:用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少需要正方体木块为___个,最多需要正方体木块___ 个,这个几何体共有__种。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最少9个,最多12个,共有15种符合条件的几何体,试卷上只有一位同学全都答对。如何讲评这道题呢?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这道题的抽象性,如果在课堂上讲解出15种情况,即使当时板书出15个图,学生也是被动地看着,花费大量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杨善友老师就换了一种讲评方式,把这节课的数学活动延伸到了课下:“今天的数学活动内容就是小组在课下探索这道题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几何体的图形。”在杨老师的“煽动”下,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里进行探究和画图,当下周一杨老师看到虽然立体图形画的不规范但是明显有着自己的探索思路的“研究成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做为成果被展示在墙报上的时候,杨老师说:我体会到了数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的作用: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数学特长;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力争把教师引导、整理、矫正的方法指导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尝试最佳结合起来。例如九年级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由于刚刚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七年级时又学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这节课集体研讨时设计成让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提问,指导学生自己走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识,同学们都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分析,为的是同新知识结合起来、辅助思考,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内容,为学习这节新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探究问题时非常细致,组员们一起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上课时完全靠同学们的智慧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要把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的精神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次活动中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智水平,让学生享受了智力活动的快乐。

(三)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

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教学预设指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教学生成指创生或生长,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的,另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实效,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任务驱动,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在生成中展开,要运用学生的想法创造灵性,利用生成资源来组织调整课堂内容,生成也决定了实际教学的多样化和人文关怀。我曾经做过一节八年级下册的“菱形”的研究课,设计思路是类比矩形的性质来研究菱形的性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从矩形得到菱形的折纸活动来引入:将一张矩形纸片横着对折后再竖着对折,用剪刀沿虚线剪下,打开可得到一个菱形。我当初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菱形的对称性以及边和对角线的特性,实际上课时我想要的结论都已经被学生得出了,我正想进入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能从刚才的操作中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设计中的结论,而是后面我要出示的一道让学生证明的例题,但这个同学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公式真的是太创新了,我不禁为这同学的巧妙思路叫好!望着那位同学被我激励后的兴奋的小脸,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而初中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以过硬的师德和师能为前提,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我认为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反思、感悟、总结、提升,才是形成、提高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有独特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清晰的授课吗”“我掌握了提问的时机和深度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教师应该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体验的同时,随时注意收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有效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

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落实的策略。根据我的实践,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将能力和个性上能够互补的人放在一个小组,帮助他们在小组中将各个成员的特有能力有机地组合起来,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对小组的独特作用;然后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同时,分期地给小组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出及时反馈。即使对于学困生,也可以考虑以“考后100分“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落实。

4、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力度。对全校数学教师进行了校本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明确要求所有教师人人能上多媒体课,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每学期人均完成20节多媒体课件、20课时电子教案,并上传到校园网上,借助校园网站这一平台达到积累资源,开放共享的效果,同时大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推进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师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观,学生整体的素质得以发展。最近一年来,全校课题组成员中有1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有2篇文章在教育教学类专业杂志上发表,有2人成为区首届数学骨干教师。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07年中考中,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3、促成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改进。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一线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里,“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复式的体力劳动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和研讨,数学教师也逐步更新了对评价的认识;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自觉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数学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成绩,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二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20110518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系莒县教科学所“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2011年3月进行开题论证,2011年4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前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期待而心向往之,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又心存种种顾虑和困惑,最终采取敬而远之隔岸观火的态度,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从学生来说,我校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自律意识淡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相当欠缺。针对这种现状,课题组一方面请教研室的有关专家来校讲座,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并具体组织安排,精心挑选了几千元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新课改方面的学习材料放在学校教学资源库,供老师们下载学习,同时要求每个教师书写读书心得。通过读书学习,引领教师走近并最终走进新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修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由“敬而远之、心存敬畏”转变到“亲而行之、渐行渐喜”的可贵局面。

二、改进教研组工作方式,使教研与科研紧密相结合,做到教研即科研。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从传统的“匠式教学”向会思考重思考的“学者型”教师转变。(1)结合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每二周至少拿出一节公开研讨课,转变过去听课评课的做法,改为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观课堂教学,评议得失,论心得体会,寻更优策略。通过这种教研,促进教师之间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相互借鉴与指正,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要求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并形成书面文字。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细节的仔细观察与审视,发现存在的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然后对症下药,不断借鉴、总结、思考、积累,形成富有个性而又富有效率的教学策略,自觉进行调整和完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鼓励和引导教师人人都有个人专项研究课题。通过开展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广大一线教师认识到“问题即课题”,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反思课堂教学,不断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课题组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两次集中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的工作进程、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收集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主要对以下进行了研究:

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的研究;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分组的策略研究;高效率自主学法指导的策略研究;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生成性课堂设计的策略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等等。

1、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1)、有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例如“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中都要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并认识点线面体、展开图、一笔画、三视图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抽样调查”“统计图”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民意测验、消费者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必要性。

(2)、有的教学情境与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李清林老师在“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圆的一条切线的性质、两条平行切线的性质,然后提出两条相交的切线会有什么性质呢?同时图片展示实际问题:如何用一把直角角尺测量一圆柱横截面半径呢?这两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本节课的主题有关,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且能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有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如“全面调查的过程”这节课,于翠波老师通过学生设计调查表、划记法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轴对称”“重心”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发现、小组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应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只在课前运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引入课题,之后则致之不顾而忽视情境的全程性。王学义老师在“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引出两步实验);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牌(用来引出稍微复杂的两步实验);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牌面数字也为1、2、3的梅花牌(用来和黑桃、红桃搭配引出三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最后设置从三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的情境引入三步列举法----树形图,整堂课老师象魔术师一样运用道具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及凸显数学本质之实为基本标准。

2、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强化目标意识,不但教师自己首先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结果及活动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数学本质方向,同时还要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设计数学活动,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同时当堂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只有表面活动而无数学品质的低效活动,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设法促成学生的效能感,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再期待参与这类活动。而低效的数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没有描述目的或对学生没有期望,对低层次的活动结果或过程随便迁就,为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各自的发展。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都有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天赋、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学习主体起决定作用--兴趣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努力钻研。

徐庆修老师在教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印象中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不大。又比如在学完三视图后的一次单元测试中有一道题:用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少需要正方体木块为___个,最多需要正方体木块___ 个,这个几何体共有__种。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最少9个,最多12个,共有15种符合条件的几何体,试卷上只有一位同学全都答对。如何讲评这道题呢?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这道题的抽象性,如果在课堂上讲解出15种情况,即使当时板书出15个图,学生也是被动地看着,花费大量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杨善友老师就换了一种讲评方式,把这节课的数学活动延伸到了课下:“今天的数学活动内容就是小组在课下探索这道题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几何体的图形。”在杨老师的“煽动”下,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里进行探究和画图,当下周一杨老师看到虽然立体图形画的不规范但是明显有着自己的探索思路的“研究成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做为成果被展示在墙报上的时候,杨老师说:我体会到了数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的作用: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数学特长;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力争把教师引导、整理、矫正的方法指导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尝试最佳结合起来。例如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由于刚刚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七年级时又学过“三角形”,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这节课集体研讨时设计成让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提问,指导学生自己走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识,同学们都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分析,为的是同新知识结合起来、辅助思考,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内容,为学习这节新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探究问题时非常细致,组员们一起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上课时完全靠同学们的智慧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要把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的精神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次活动中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智水平,让学生享受了智力活动的快乐。

3、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

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教学预设指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教学生成指创生或生长,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的,另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实效,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任务驱动,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在生成中展开,要运用学生的想法创造灵性,利用生成资源来组织调整课堂内容,生成也决定了实际教学的多样化和人文关怀。我曾经做过 “菱形”这节课的研究,设计思路是类比矩形的性质来研究菱形的性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从矩形得到菱形的折纸活动来引入:将一张矩形纸片横着对折后再竖着对折,用剪刀沿虚线剪下,打开可得到一个菱形。我当初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菱形的对称性以及边和对角线的特性,实际上课时我想要的结论都已经被学生得出了,我正想进入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能从刚才的操作中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设计中的结论,而是后面我要出示的一道让学生证明的例题,但这个同学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公式真的是太创新了,我不禁为这同学的巧妙思路叫好!望着那位同学被我激励后的兴奋的小脸,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而初中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以过硬的师德和师能为前提,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我认为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反思、感悟、总结、提升,才是形成、提高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有独特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清晰的授课吗”“我掌握了提问的时机和深度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教师应该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体验的同时,随时注意收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有效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4、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

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落实的策略。根据我的实践,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将能力和个性上能够互补的人放在一个小组,帮助他们在小组中将各个成员的特有能力有机地组合起来,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对小组的独特作用;然后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同时,分期地给小组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出及时反馈。即使对于学困生,也可以考虑以“考后100分”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落实。

四、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力度。对全校数学教师进行了校本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明确要求所有教师人人能上多媒体课,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每学期人均完成20节多媒体课件、20课时电子教案,并上传到校园网上,借助校园网站这一平台达到积累资源,开放共享的效果,同时大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推进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师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观,学生整体的素质得以发展。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与联考学校相比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3、促成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改进。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一线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里,“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复式的体力劳动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和研讨,数学教师也逐步更新了对评价的认识;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自觉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数学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成绩,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店子集镇中心初中

房安祥

2011年5月19日

第三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初高中的体育课堂所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过我当体育老师的经验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本文中我将要谈谈我对于如何上好初中体育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因为现今社会的大背景对初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首先来看看现金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存在哪些不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得也认真,但是课堂的效率很低。它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教师没有整体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的不明确、未能完成预设目标、教学层次的低下等等。这些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高,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不能自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体育课堂本来是学生活力的焕发与个性的张扬,但是在课堂上完全感觉不到学生完成体育项目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教师和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大的的目标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在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下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掌握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我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初中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它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课程在初中学科的教育中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所以说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育课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理解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实践活动,它通过教师遵循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完成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清晰认识,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执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实现,教师应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在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活动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一)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计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分析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心中有谱。教学目标可以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更好执行。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我觉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制定一个具体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定量的数字,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跳起来摘桃子”。而教师在陈述每节课的目标时应准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可测量性。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目标:这节课学生要练习的是跳短绳,在下课的时候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30秒钟内能跳30到50次就合格了50次以上为优秀。设置不同的标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重点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的形式,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此我根据自身实践,建议教师有选择性的采用游戏法教学、比赛法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例如在教学耐力跑时,为克服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可要求跑时的队形多变,采取定向越野,接力跑,比赛跑等方式。这样使学生体验长跑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个体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达到技术和学习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发现其特长提高其能力。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山区的学校,开展游泳课的条件就不具备,那么这一体育项目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在贫困的地区体育器材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更好的准备学习的内容,理论课就可以多一些。所以为达成国家要求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用性,通过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游戏活动,为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其次,教师教授的过程中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可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可以让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

(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应积极建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初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程。其次,教师要努力保持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灵活运用场地、自己布置器材。另外,教师应转变角色,改进课堂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体育课堂的评价内容应对学生的体能、理论知识、体育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小结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让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马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2]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张岳.也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22期

第四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吃透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同底数幂乘法”,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进行计算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分式方程的应用》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写出算式,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作出评价。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利润问题,上网收费问题,联系身边的例子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讲解灌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五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告

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于2008年4月10日申报经市、省教育学会课题专家组评审后于2008年5月审核通过立项并顺利开题年。在省、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实有效的实践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现历时四开展了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

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

但关键是

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

逐步形成教我们不禁自问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有效吗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官林二中是一所乡镇农村中学随着凌霞实验官林二中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三个年级中有中学的创办和外来民工子女的逐年增加一半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厌学思想严重

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课堂气氛极其沉闷

教师情绪浮动师生关系紧张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发现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已经成为农村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

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

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理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

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

以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

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

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

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2.有效教学的含义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为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改变。2.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3.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变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并通过尝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学科有效的教学方式。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进行课堂有效学习活与激发动组织行为、辅助管理行为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官林二中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组际间集体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第一、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

认真研读

制定方案

提炼升华

撰写课题研究举行开题论证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会。第二、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第三、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

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第四、策略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2年3月)根据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制定第三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攻关骨干教师队伍

出台教学研究课方案开设课题研究课、骨干示范课、行政督查听课、实验教师会课及对外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进行强势推进开展“问题---困惑---小课题”的校本化问题即课题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构建官林二中“自学展示反馈”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体系。近年来学校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为契机2010年上半年中期课题评估后

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

以课题《初

根据校情及时调整课题研究重点和方向

从下半年起着手进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校本化专题研究和实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重树教学制度构建新的教学文化认真制定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随着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深感到一所学校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于是我们从2011年上半年起积极探索个性化的办学之路在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上初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收到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明确提出了“10+25+10”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究展示25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教师点拔引导不超过10分钟。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怀疑、不解。学校课题组对这种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在全校营造科研的氛围

通过一轮轮的课题理念培训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带领参与实验的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与省级影子培训借鉴省内外其他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第三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干教师带头上研讨课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等班子成员定点科组督查指导强势推进使全体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形成共识

大胆进行课题实践

最后由全体参与实验的教师上过关课进行业务考核。经过一年半的课改实践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学校扎下了根。在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我们立足课堂、聚焦课堂关注课堂的教与学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它最接近于新课程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载体。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引入导学案改革备课模式。导学案是有效课堂的方向盘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指南针是有效学习的“牵引线”。为了解决教师个体素质能力和教学经验等不均衡导致备课质量差距明显的问题课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共享学校内部的优质教育资源

让全体任

使上课前都大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选用导学案这一备课模式我校在借鉴南京竹山中学和溧水东庐中学备课模式的基础上----既是教案又是学案试图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的高水平的演出“剧本”。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充分调动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在能力水平提前一个月由备课组分工安排主备人提前备课。我们在编制导学案前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目标达成、重点难点的化解以及采用什么配套习题等进行全面、宏观的把握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成导学案初稿经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形成导学案。教师上课前对导学案进行再加工、再补充、再完善使导学案详案凸显个人特色更适合个人教学实际。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一是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上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思考尝试解决合作探究部分。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实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即将深入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实现“先学后教”的课改要求。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组间点评质疑、教师点拔提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探究和发现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过

及时掌握学程和方法。三是教师借助导学案在课前、课内、课后的三次学情调查反馈功能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

拓展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渠道

赋予学生话语权

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中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合力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使学生得以进行有效的组内沟通通过充分展示和反复体验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中实现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学生可以将各自思考和理解的结果积极地在组内与他人沟通、交流和碰撞达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良好效果。各小组综合小组全体成员的思考向全班同学展示从而达到了班级集体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目的。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和教学基本功稍差的教师能把导学案这个“剧本”在课堂上用好、“演好”我校一方面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开展基本功培训在此基础上

另一方面组织实验教师到东庐中学我校集中课题研究攻关小组成员

并达成基本共识

竹山中学等课改先进学校观开展了如何结合学校工作实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集体智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引领课题研究摩学习取经际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大讨论慧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

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形成自己的教学品牌特色。学校自2011年初从初一起始年级开始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7门学科全面进行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学习评价为武器的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尝试攻关

现已推广到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八门学科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把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自主学习馈检测

10分钟左右、合作展示25分钟左右、反10分钟左右三大步每大步又大体分成三个小段自主学习阶段主要包括教师的情境创设或激情导入、学生背景介绍或材料积累展示、师生共同完成的复习回顾和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成果等合作探究展示阶段主要包括教师明确围绕探究问题按小组进行分配任务及学法指导点拨、学生自学或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等反馈检测阶段主要包括师生小结反思学习得失、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内容的拓展提高等。随后学校通过校内研讨课、行政调研课、实验教师学期会课、对外观摩交流活动等把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向全校及市内兄弟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展示。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新模式每月进行研讨交流

每学期参与实践的教师撰写新课改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并以学科为单位把导学案、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在除音体美和地方课程以外的课堂全面铺开实践

使这一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不断趋于完善成熟。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在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深感到作为学习本身必须要有评价与反馈。这是学生激励的武器是学生成长需要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需要

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需要。没有评价反馈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单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

不应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偏重于对课堂学习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在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实行了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共同关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几点

1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着重抓好以、课堂学习评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要及时评价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一种鼓励。对合作较好的小组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要做到四个关注

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关注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①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要进行全面评价从导学案的预习、黑板板书、展示的质量学生对展示内容的讲解、点评质疑、检测反馈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②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到学习小组每周和月由组长、教师共同评价小组内成员。③量化赋分。根据学习小组在每节课中预习、展示、点评、检测情况给予量化打分

起到激励作用。

2、日常行为评价。合作学习小组要每日对组内学生完成学习、值日卫生、遵章守纪、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考核量化量化结果具体到学生个体

反馈到教师

学生个体考核作为学生民展报告单

作为评选优秀团队的依据。填写的依据之一3班级利用各项量化结果考核合作学习小组、综合评价。期中、期末每次考试后对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及格率情况结合每月统

4、结果计结果在班内及校内对学生个体、小组团队及学科小组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利用 ①每周统计的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

由班长汇总后在下周一班会课上进行通报表扬好的团队

取需要努力的团队及本周学习、生活要求 ②每周将统计结果汇总后总分在前三名的为班级本周星级小组第一名的学习小组为周优秀学习小组。并在考核公示栏给予表扬贴上红五星。并在三个优胜小组内由班委、小组长、班主任根据个人量化评价情况评选出各星级个人。③各班每月根据各学习小组周获星情况红五星获得最多者为校级先进学习小组由学习在宣传橱窗展示表扬。4.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策略研究

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生命

在教学中

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

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发展潜能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面对我校近年来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科基础差学生底子薄个体差异较大。特别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学校的质量形势比较严峻学生中考平均分数比较低。同时近年来我校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老化、退化。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自2011年上半年起在初三第二学期中考复习中尝试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践。其基本操作模式是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果行政班为一组一套班子

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两个

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的一种分层教

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定为“A层次”学模式。把“具有一定学科贮备知识较明确学习目的组成一个班把“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定为“B层次”组成一个班。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做法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状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针对一些主要学科时按各自的程度根据学校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班级去上课。走班教学和快慢班教学完全不同。快慢班教学是把最好的师资分配给最优秀的学生而走班教学保持师资力量不变只是在教学细节上更有针对性。分层走班教学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各学科在保证每个学生完成共同的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分别设计出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我校本着按照“先行试验整体规划稳健推进”的原则在初三年级中考复习阶段实施走班制。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

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

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从两年的操作情况看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五、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实践集、研究论文集、导学案设计集及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专集

出台官林二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课堂评价标准。将实践经验加以提炼汇总形成课题成果并进行推广。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特别是课题中期评估后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致力于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从而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主要措施如下

1刚柔相济全面铺开。学校下大气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尝试使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采用“一学、二仿、三结对”的方式推广普及教学新模式。“一学”就是挑选对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理解较好

并参与学校前期课改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把握运用好、效果明显的教师在学科组内为其他教师上展示课进行技术指导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为全校教师上好示范观摩课

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二仿”就是在观摩课堂教学新模式、评课研讨的基础上消化吸收、领会理解新模式的内涵模仿新模式实施课堂教学

先从形似入手

逐步达到神似

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三结对”就是通过推门听课的形式把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效果差的教师筛选出来与实施效果好的教师结成帮扶对子

并把行政人员与学科备课组进行结对

强化了督查和指导在共同探讨协助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齐头并进确保了新模式的全面有效实施。2树立标兵过关考核。为了让老师们尽快完成教学角色的转变适应新课改要求分享新课改的成果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学校启动了每学期进行一次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会课活动

成立了会课考核小组制定了周密详实的计划。首先制定了学校课改先进个人评选制度将各学科选出在新模式入轨实施阶段表现较突出、教学效果较好的老师确定为新模式教学标兵

通过不断试讲完善备课和教学环节

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其他老师随堂听课学习并通过说课、评课活动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其次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每周指定各学科一名教师上一节校级新模式研究研讨课同一学科教研组全员参与听课并及时进行评课、议课。第三每学期新课结束前对每一位教师参与新模式实验的学科教师由学校课题研究考核小组进行全面的听课验收并把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同时为了增强教学新模式的可操作性学校指定课改骨干教师形成专门的班子

根据新模式的特点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确定了导学案模板和一般教学模式重新制定了官林二中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评

“众星捧月”群策价的重要依据以此达到全校同步助推教学新模式实施的目的。3群力。无论是制作导学案的备课过程还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学校始终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强化集团作战意识

落实集体教研

扎实抓好“三轮备课制”第一轮蹲点行政深入备课组与大家共同探讨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形成集体意见明确分工由一人负责主备

其他教师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主备人完成导学案样案即“众星捧月”教案初稿形成后再由备课组集体活动对导学案进行二轮讨论完善修改审核后进行印制

最后由教师本人融进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第三次个备。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打乱学科间的界限开展广泛的听评课活动各学科间相互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共同进步提高。同时我校注重用政策和制度助推课题研究让广大一线任课教师参与根据工作实际修订了《教学常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把集体教研、导学案的制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听课评课、达标考核活动和课堂实施效果、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内容写进规章制度既成为管理者的指挥棒又成为检查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的依据标准

加速了课题研究的推进进程。4博采众长内外兼修。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立项为课堂

为学校构建新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教学改革搭建了很好的研讨交流平台础。立项之初学校就明确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课题研究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于2010年下半年制定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重点攻关计划。适时提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策略推动课题研究和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初步实现了课堂“功在课前、效在课中、跟踪落实提升于课后”的良性循环。我校一方面立足校本和课堂要求参与实践的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积累学习心得、案例

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面自主学

把实施“小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镜子并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查摆出来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形成“问题---困惑---小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氛围。另一方面我校放眼省内外课改先进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分六个批次组织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赴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南京竹山中学等课改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参加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与外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反复历练中增长才干

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使用经验和竹山中学的“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弥补自己的缺漏理念

多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学送经完善和丰富新教育

为老师们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也使先后接待了本市十三所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反复历练中日趋完善和成熟。

六、研究成效 从2008年6月课题立项以来学校依靠专家的指导引领和骨干教师的实践带动以及教师队伍的集体智慧举全校之力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依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实践抓手立足课堂、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有效的教与学

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大幅度提高了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让学生、老师、学校受益匪浅。

一、“活”起来的课堂——一个打破常规的行动策略 学校研究发现传统的“排排坐”的影院式座位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合作研究性学习

为此课题组大胆进行改革

让实验年级学生的座次变为“团团坐”依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成六个6—8人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是“我的学习我作主我的课堂我主宰”老师由主角退位于次主角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可唱、可跳、可站、可坐堂堂正正地挺起腰杆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交流和课堂活动中来并做到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

多种角度

力争创新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在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的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稍有差错时

得到的也是赏识性的评价和鼓励的话语

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进入了“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教师一个惊喜”的佳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起来的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展示平台我校实施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以课堂教学改革前后500人进行调查统计 喜欢 有兴趣 一般 害怕 讨厌 课改前 90 100 210 70 30 课改后 200 220 70 6 4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们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大多数学生提到“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再也没有了“开小差”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与互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还深有感触的说“通过我个人上讲台去讲、去说、去演、去唱等

大大增强我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为我创造了一个发展爱好、完善个性的机遇。”

2、学生学习主体充分体现以课堂教学改革前后500人进行调查统计

自主学习会自学 敢质疑问题 会合作学习

独立思考 会学习课改前 25% 20% 23% 15% 27% 23% 课改后 90% 85% 65% 87% 89% 78%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了学生们学会提问题了。一位教师坦言“我被学生的问题难住的时候不少。”有了问题就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不了

也就有了研究问题的氛围。

师生在课后接着研究和讨论。有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稀奇古

也感到欣喜。“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时才真的感

平时更加钻研教材怪、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教师们既感到意外到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一些教师为了尽量避免被学生的问题难住阅读课外相关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们深切意识到了充分备课的重要性“不这样结果很可能是在课堂上被学生们问得‘下不来台’冷了场。”经过近二年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

几乎每节课都有让我们感到惊奇的亮点特别是从问题点评中所提出的问题有时让我们很难相信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解决问题的观点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从问卷调查还可以看出学生“单干”的少了合作的多了。以前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向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请教问题的时候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不愿意讲。现在不一样了

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合作意识都增强了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合作的好处懂得了“双赢”的道理——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多数学生都这样议论“课堂让老师与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每节课都在积极的交流对话中度过学习变轻松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3、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初一年级数学期末成绩为例 班级平均成绩 及格率% 优秀率% 课改前

63.7

46.2

17.2 课改后

80.4 26.7 由以上数据可知年上升学困生也逐渐减少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后

学生的学业成绩逐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连那些原来考试得三、五分

并且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教师们“刮目相看”。的学生也有了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懒”起来的教师——一个由“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 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使教师从劳神的备课和教学设计等耗时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研究学生、反思课堂

并结合教育新形势、新理念、新课改完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明确变讲和灌转化为导和引变多讲为少讲、精讲由原来关注学生的知识的接受等智力因素转到转到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

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促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变“懒”了。这就要求课下的教师更“勤快”要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编写导学案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还要开展集中备课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根据各自收集的学生反馈的预习信息相互交流、相互研究讨论使备课更合理更有利于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全体实验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注重平时工作的积累把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以论文、随笔等形式提炼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总结新的理论逐步由“教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自2008年课题立项以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

94表15057部门组织的教学案例评比、课件评比、基本技能大赛等有多位教师获奖。的学校——一个由“薄弱落后”向“特色品牌”的转变 众人拾柴带来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观

师唱“独角戏”、学生为“看客”13位教师市三优课、优质课比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和分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

七、问题与思考 打造有效计本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1

2我们所总结的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

下载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读书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读书报告 数学—194 龚明发 黄陂区五岭中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教育实践者们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他们试图在......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王敏 一、课题的提出和实践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旨在引起学习物理的师生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提......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从广义而言,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论文题目: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姓名: 广东实验中学 蓝师江 摘要: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1[5篇范例]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 期 报 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行: 大家好! 2011年5月我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文言......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张田庆 由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组织申报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