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 教案 孝为根本
孝为根本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论语》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通过学习有子话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言论,及故事、古诗的引入,体会和理解言论中孝为根本的道理,使学生明白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利用故事、古诗及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喜欢《论语》。
一、导入
1、诵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2、刚刚大家诵读了《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句子,今天,我们将诵读写些什么呢?
出示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知道父亲有病,不忘煎药给父亲治病,为了让父亲马上喝上药,还不忘用嘴吹凉了。)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孩子?
二、出示
1、出示《论语》语句。
孝是为人之根本。古人关于孝有许多的言论,《论语》中有子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出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读后,直接指出“句子中有一个字与我们平常读音不同,那是——弟。它通„悌‟,是从内心尊敬、敬爱的意思。”,“好”是第四声,表示喜欢喜好的意思。然后再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力求读顺。
3、重点显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读,发现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根本”指的是什么?用句中的词语告诉大家。(孝弟)对了,是孝弟,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本的工作,基础竖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用一句话说,孝悌就是做人的根本。
3、和同学们的家长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懂得父母的辛劳,平时你们是怎么做的?我们还可以做到哪些?还记得我们背诵的《弟子规》片段吗?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4、让我们再次诵读有子的话,让“孝”牢记心中。
五、延伸
《论语》中其他关于孝顺的言论。选择其一背诵。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六、小结
让我们心怀感恩,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好好孝顺用心关爱我们的父母吧。
七、作业
找找身边的孝顺故事,摘录《论语》中相关孝顺的言论,诵读,争当诵读之星。
第二篇:第一课 孝为根本
《第一课
孝为根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课选了《论语》中三则与“孝”有关的言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第一则讲孝悌和仁的关系,提出了“为仁之本”的思想;第二则论述子女与父母交流时“几谏”的原则,强调子女对待父母要保持“敬”的态度;第三则分析了子女对父母年龄既欣喜又惧怕的复杂心态。【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创设趣味化的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方法,使用分角色、赛读等多种诵读方式,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诵读,听故事,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论语》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整堂课实现诵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优化组合,让《论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犯”“劳”等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形成初步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单衣顺母》的故事
听故事,谈感受
2、人物、作品介绍:孔子、有若、《论语》简介
二、说文解意 孝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小面是一个小孩。老人的手按在小孩头上,小孩用手扶着老人行走,这不就是“孝”吗?所以,孝本来的意思就是孝顺老人。
三、比比谁读得好(1)老师领读
(2)同桌练读:同桌一人一句地读,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3)指名朗读。
(4)把课文改成竖版方式再次诵读。(古代的书是竹卷,字是竖起来的,你敢挑战吗?)开火车读,读正确的全班跟读,男女生接力读。
四、小组探究,读中感悟
1、小小翻译家
(1)小组合作,翻译自己小组喜欢的一则论语,请代表与全班交流(2)教师总结补充,解释重点字词
2、背诵课文我最棒
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小组竞赛
五、故事展示
1、《百里负米》《扇枕温席》《啮指心痛》
2、你还听过哪些关于“孝”的故事?
3、结合学习过的《弟子规》的内容,谈谈感受
六、爱的天平
把你为父母做的和父母为你做的事情列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的太厉害?如果你的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谈谈你将会怎么做?
七、总结
八、诵读《孝为根本》
《第2课
无违为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创设趣味化的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方法,使用多种诵读方式,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诵读,听故事,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论语》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整堂课实现诵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优化组合,让《论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5.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2遍)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6.小组比赛读。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选一则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则: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1—2人)指导:
鲁国大夫孟懿子向孔子问孝。孔子答以“无违”。意思是“无违于礼”。古人所说的“礼”是怎么一回事呢?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生前、死后之事,子女都能以礼行之,这样就可称得上孝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违于礼”是孝的观点,但还寓有深刻的褒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鲁国孟孙、仲孙、季孙三家势力强大,经常有僭越违礼的事情发生,所以孔子这样说是有他的深刻用意的。学生理解后,再读一读。(结合日积月累“古代的丧礼”进行理解)
第二则:先读几遍,尝试谈自己的理解。(1—2人)指导:
孟武伯问孝。朱熹《论语集注》引用程颐说:“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意思是说,武伯有很多地方令人担忧。结合实际说说父母还有可能担忧子女哪一方面的问题。小结:如果子女能理解“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用心,就不会让父母对自己身体之外的其他东西(如道德、行为)感到担心了。
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第三则:指名说。生先读一遍,再向大家谈自己的想法。(1—2人)指导: 子游问孝。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说:“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意思是说子游能赡养父母但内心不够诚敬。孔子此答,是说“孝”必须要有“敬”的支持。孝顺父母,需要发自内心的虔诚和恭敬,这样才能区别于一般的“口体之养”。能养是“孝”的最低层次,而“敬”才是孝的核心。这是儒家对孝的更高要求。所以有词曰“孝敬”。
第四则:学生读,说。指导:
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说:“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是说,子夏太过刚直,缺少温和的气色,孔子的回答是针对他的缺点的。“色难”,是说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做到。因为,人的面色是其内心真情的外在流露,子女只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才能保持平和、愉快的气色。真正的“孝”,需要发自内心,需要“敬”的参与。只有以虔敬之心来奉养父母,才能表现得和颜悦色,这才是真正的“孝”。
结合:白居易诗《饮后戏示弟子》理解(孝很简单,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可以体现孝;孝又是不简单的,只有真正用心,才能细致周全地把这些小事做好。)指导“孝”的丰富内涵。
齐读诗歌。
指导:四个学生都向孔子问孝,但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孝”有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针对四人的不同特点,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说明孔子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结合弟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
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么孝敬父母的?
第三篇: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
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突出党的领导地位,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党建工作要选准激活与“三农”工作及其它一切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根本上解决党建工作和其它工作“两层皮”问题。党员教育联实际,组织活动联工作,党员发展联成绩,提拨干部联政绩。主要体现为“五抓”和“五项推进”:一是抓班子,提高村级组织“三力”。配强配硬村级班子,端正导向,选贤任能,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真正把觉悟高、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员选到村级领导的岗位上来,切实配齐配强村级支部班子,确保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二是抓学习,做好思想武装工作。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习时间、内容和质量“三个保证”。要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智力的支持。三是抓队伍,把基层党员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好,以市委组织部发展党员三年工程为指导,注重把握新党员发展质量,打破村级班子界限、框架,重点发展35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通过广泛引导、重点培养、积极发展、严格把关,做好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使村级党员队伍实现年轻化、知识化、能者化,更加赋有朝气和开拓精神,以保证基层党组织血液新鲜,后继有人。四是抓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鼓励倡导镇村党员领导干部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距离、感情距离和工作距离,推行“零距离”的工作服务接触,努力为群众想实事、办实事、干好事,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合协。五
是抓活动,保证活动效果。按照市委要求积极落实好、开展好各项党建活动,强化领导、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形成合力,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完善自我、树立形象、促进发展、造福于民。六是抓落实,进一步建全科学完整配套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把责任分解到位,责任考核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明确应担负的任务,做到胸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内容,最大程度上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五项推进:一是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行动实、效果好。二是抓住关键,严格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深度、得民心。三是加速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在治散、治乱、治差上下功夫,推进精神文明成果上档次、上台阶。四是加强民主法制管理进程,建立制约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五是组宣监、青妇武齐头并进,推进党建工作整体创一流、争上游。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是形势所逼,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只有在新的征程中始终保持快速发展,赢得主动,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负重任,奋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一定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一定要恪尽职守,凝心聚力,以更大的气魄和更实的态度,共同开创我镇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孝为话题文章
孝心代代传
“大舜孝动天地,董永卖身葬父,王祥为母卧寒冰。”这是孩子特别喜欢看的故事,每次看,她都泪光闪闪。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这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字,那是毕淑敏心底流淌出的真情。孝,这个字,仓颉造得真好。
“老”字下面一个“子”,孩子是父母的依托,是父母的生活和精神支柱。
课堂上,学生在朗声诵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真的意识到岁月这柄无情的刀已经在我们父母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母亲十月怀胎,满怀期待地生下我们,父亲为新添的生命努力工作。我们牙牙学语,他们耐心教导,我们生病了,他们心急如焚;而当我们碰到 “危险”事物时,身后也始终会有一双温暖而宽大的手在护航。他们何曾对自己如此在乎?他们爱我们已经超过了爱他们自己。
我们渐渐长大了,开始叛逆了!与父母有代沟了,也开始觉得父母老了、古板而迂腐了。我们强烈希望离开父母的掌控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可父母却从不埋怨,他们对我们依然不离不弃!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不要再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
孝,其实并不难,它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
孝,不分地位高低,它可以是一处豪宅,也可以是一片砖瓦;可以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孝,不管贫富贵贱,它可以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可以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它可以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可以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一辆宝马叫尽孝,一辆摩托车也叫尽孝。洛阳小伙何红涛骑摩托车带父出游的故事一样感天动地。
忘不了母亲照顾她病重的母亲时的榜样,那时母亲衣不解带照顾了老人半年,最后自己也累倒了。我的女儿心痛的说,我也要向姥姥学习,好好孝敬你!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正因为郑渊洁曾对孩子说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咱们将来还有看原子弹电视的机会。”才有了郑亚旗的名言:“郑渊洁,你吃吧,我将来吃原子弹虾的机会都有!” 让我们都做懂得感恩的人,好好的对待我们的父母吧!
五年级14班王思语的妈妈
2014-09-02
第五篇:以孝为话题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中国人做人的行为准则。百善孝为先,一直被传为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他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就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而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