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7: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

第一篇:《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

走班磨课

构筑理想课堂

《心中那盏灯》说课

一、教材分析:

《心中那盏灯》是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本组教材以亲情关爱为专题,课文富于情感,所流露出的人间真情令人感动。因此,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课文所表达

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体现爱的主题,师生情深,父子情深,陌生人的真诚,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本课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冰灯的事,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课文以赞灯来赞美父爱。

教学目标

理解“执意”“走街串巷”“尴尬”“打磨”等词语。

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进而感受 亲情的温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感悟父亲对我的爱。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以说和读为主,激发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与第一课时相衔接,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简单理解1----4自然段,让学生知道我要等的原因及要求,了解到家里穷没钱买灯,尽管这样父亲还是答应了。然后,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父亲为我做灯的句子,通过理解“打磨”“托”“擦擦”“捂”等词语,让学生了解父亲用双手为我打磨冰灯,手冻得通红,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感受父亲那是一双怎样的手?更深的理解父亲用双手忍受着寒冷为我做灯,反复读“父亲没打磨一阵。。。”提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作者重复使用“打磨”这个词的深刻含义。以及渗透写法指导,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体现出人物思想。再次通过对我与父亲的对话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重点理解“尴尬”一词,通过深探父亲为什么会感到尴尬?让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明知道不能,而非要去做的那种无奈。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良苦用心。最后通过对文本的补白,让学生通过反复读,选词,走进文本,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并将自己真实感悟及心境利用选词和读,深刻的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实现父子深情。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这盏冰灯是父亲用爱,用心做出来的,所以是一盏最美的灯。

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的图片,让文章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由衷的激起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最后,课堂延伸,课外拓展,说说你与父亲之间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课外拓展,让学生回家为爸爸做一件事,和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点和思想感情。

《心中那盏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学会感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进入新课。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8课《心中那盏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评价。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了1-4自然节。

父亲是怎样做灯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父亲做灯的语句。

2、品读父亲的动作

请同学们默读本段,找出父亲为我做灯的句子,通过理解“打磨”“托”“擦擦”“捂”等词语,让学生了解父亲用双手为我打磨冰灯,手冻得通红,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3、品读父亲的语言

过渡语:父亲对我的爱不仅表现在动作上,还表现在语言上。读课文6——12自然段。

指读我与父亲的每次对话,并说说你的体会。

“尴尬”什么意思?文中的父亲为什么尴尬?你能读出父亲的尴尬吗?试一试。(通过读体会父亲的无奈。)

多么无奈的父亲呀。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4、品读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子挚爱之情.听到父亲那暖人心的话,此时此刻我有怎样的表现呢? 指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文补白:课件出示:“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 感动 自责 幸福),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选择括号里的词语,并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词。

5、解读14段,点明中心

文中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谈谈你的理解。

正是因为这盏灯里融入了父亲深深的爱,平凡而伟大的爱,所以作者一直把他珍藏在了----心中,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灯。

三、拓展升华,总结全文。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的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说说你与父亲之间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课外拓展,让学生回家为爸爸做一件事,和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点和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心中那盏灯

做冰灯

父亲

我爱

《心中那盏灯》教后体会

在这次教学活动实践中,我对《心中那盏灯》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了四次授课,每上完一次课及时进行评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我虚心接受,听取同行们的意见、建议,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修正,以此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四次授课,三次评课反思。

课后感受:

第一节课的感受:上课能够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顺利,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学生还是没有透彻的理解感悟“打磨”这个词,还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父亲为孩子打磨冰灯时是在用体温一点一点将冰融化,进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第二节课的感受:这节课是在三(3)班上的,对学生情况比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能及时调控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沉闷。

第三节课的感受:这节课上得比较得心应手,我总结了前两节课出现的问题,课堂中突破了让学生通过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动作词语,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是在用手上的温度来一点一点将冰打磨成一盏精美的冰灯。我从“擦擦、捂”这两个词语入手,提出问题“父亲擦什么?为什么擦?让学生感受到父亲做冰灯是的艰辛好良苦用心。同时在教学我与父亲的对话中,既不失学生能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受到父子情深又节省朗读指导的时间,我插入这段对话的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同样达到了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的效果。

第四节课的感受:这一次授课之后,我的心情并未因课上完了而放松下来,从刚一开课时学生没有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使得我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使得整堂课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不太好,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堂课中的亮点:

1、都能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同时词语的理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2、课文中的补白练习。我再让学生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从父亲那暖人心的话语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后,我有怎样的表现?学生找到句子,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出示补白练习: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 感动 自责 幸福),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彰显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图片,让文章思想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不足之处:

虽然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第二篇:心中那盏灯

《心中那盏灯》

马德

八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的时候,就给大军从遥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我又努力地醒了醒,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干啥了?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说:爹,你干啥了?

父亲就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我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了你……

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泪就洇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给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说这个冰灯做得有意思。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

第三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教完本课,感触很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凸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节课,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为他们创设了多个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与作者共鸣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一学生都能在字里行间感悟出深深的父子情。

《心中那盏灯》是篇对童年往事回忆的文章。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

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让学生谈体会,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三、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

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四、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朗读创设情境。

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是赞颂父爱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这也是本课感悟的重点。特别是学习父亲做冰灯这一段文章时,我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父子间的对话,让孩子们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爱子深情,读出文章的浓浓亲情。在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关键语句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从这双冰冷的手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感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五、通过文本拓展让学生学会赞美父爱,表达父爱。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出示了这样一段话: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这是作者马德在他多年后的另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我在朗诵这段话时还配上了音乐。我想通过这个情境设置来深化学生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受父爱,最后感激父爱,让学生在《父亲》这首深情的歌中感动父爱。

《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四城小学 李微微

第四篇:《心中那盏灯》读后感

《心中那盏灯》读后感

胡康杰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是世界上最单纯、最博大、最默默无闻的爱。有人认为父母的无私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可当我读了课文《心中那盏灯》后,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文中,父亲的爱如同一盏明亮的冰灯,照亮了儿子的心灵,给予了儿子最持久的温暖.冰灯虽然化了,但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珍藏在儿子的心中,成为了儿子心中最美的那盏灯.

读了课文,我懂得了"父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两个月前。那天,我写的一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嘿嘿,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我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放学后一定向爸妈“报喜”。

好不容易等到老爸下班回家了,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把这天大的“喜事”告诉他,我以为他会给我美言几句,谁料想爸爸却轻轻地“哦”了一声便走开了。看着爸爸的面无表情和冷冷的背影,失望顿时涌满了我的心头,放学回家时的兴奋劲儿被爸爸的冷漠抛到了九霄云外,委屈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扑通、扑通”往下流,温暖的心像是被一盆冰凉的水泼了个透心凉。我默默地走进书房做起作业来。

第二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学,一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由于吃早餐耽误了好些时间,于是我匆匆地奔向学校,当我回头向校门外看时,正发现爸爸掂起脚尖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我时,我回了爸爸一个微笑。当我在课桌上打开昨天的作文本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昨天的作文明显被爸爸修改过了,错别字被圈出来了,添加了许多的好词好句,还给我写了评语呢。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爸爸没有过分地宠爱我,但他永远像黑夜里一盏明亮的灯,总是负责的为我指路。爸爸给我的爱是那么的含蓄。它就像是一株茉莉,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

第五篇:《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

2016 年4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心中那盏灯》。我将从分析教材、谈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内容解析

《心中那盏灯》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五单元的课文主要体现“爱”这一主题,即:师生之爱、父子亲情、陌生人的真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本单元的课文富于情感,所流露出的人间真情令人感动。

《心中那盏灯》是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刺骨的寒冷精心为儿子制做冰灯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以赞美灯来赞美人,来赞美父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针对当今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生活优越的时代里,只知享受,不懂回报,会感恩的并不多。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亲情的温暖,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人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拼读、书写、扩词等掌握字词;通过朗读、感悟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体会父亲的爱;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的含义。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体会浓浓的父子情怀,从而受到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将我们养大是多么辛苦的事,长大后要孝敬父母,发扬中华民族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体会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情感,体会浓浓的父子亲情。

根据教参(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准确体会“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为达到教学预期目的,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我以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帮助形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如:学习“父亲做冰灯的过程”这个环节时,我创设问题情境:“父亲答应为儿子做一个能透亮的灯笼。那么父亲是怎样做灯

笼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街上买刨冰的刨冰机,妈妈给冰箱除霜„„)和实物感受(触摸冰块)来体会父亲打磨冰块的艰辛,以及父亲打磨冰块所要忍受的寒冷。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呈现图片,加深学生让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加深对父爱的理解。

3、教与导结合,以导为主。指导学生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比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感悟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浓浓亲情,训练学生的语感。

4、教与学结合,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

5、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汇报预习和自学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课文弄懂父亲制作冰灯的过程。

2、质疑法

学贵有疑,有疑就有思。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胆质疑。如: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句质疑:为什么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阅读兴趣,然后带着疑问有目的地阅读课文。

3、品读法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通过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感悟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浓浓亲情,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4、批注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感悟、疑问记在书本上,加深理解。

5、读写结合法

三年级是习作的入门阶段。在教学中我很注重语文课本的示范性和工具性,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课后安排小练笔,用上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一个熟悉的人。

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用心体会父亲在做冰灯的原因、过程、结果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父子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中体会父亲的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方法。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感悟父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恩教育

下面我具体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孩子们,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其实还有一种爱时刻陪伴着我们成长,它比母爱更深沉,更宽广,这种爱就是---父爱。在作家马德国心中,父爱,就是心中那盏灯。出示课件。请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随机板书:画心和灯)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马德的童年,一起去感受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吧!

(二)复习旧知,理清文路

1、回顾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可分几部分?哪一段写的是父亲做灯的过程?(1—4要灯笼,4—13做灯笼,14,赞灯笼)

春节前,儿子执意“要一盏透亮的灯笼,”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父亲答应了孩子。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品读课文是理解文,感悟父爱的基础。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品读课文主要分三步进行,分别从品读父亲的动作,品读父亲的语言、品读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来感悟父亲对我的爱.在教学第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动词,体会父亲做冰灯时的用心在意,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街上买刨冰的刨冰机,妈妈给冰箱除霜„„)和实物感受(触摸冰块)来体会父亲打磨冰块的艰辛,以及父亲打磨冰块所要忍受的寒冷。

同学们说的很对,而此时的父亲是在寒冬腊月的早上,用手不停地打磨冰。他该是我冷啊!为了更好地感悟父爱,我通过多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父亲生活的环境,想象一下此时,父亲的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红肿、粗糙、长满老茧、)

父亲是一农民,在那么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他面朝黄士背朝天,耕地锄草辗麦子,烧火做饭,双手一定长满了老茧)

是呀,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在寒冷的冬夜长时间的忍受着刺骨的冰冷,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我通过多种形式引读父亲为我做冰灯的句子,在读中感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通过过渡语:父亲做灯的行为引发了父子间的几次对话,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 6——9自然段。)来过渡到品读父亲的语言描写。重点抓住“尴尬”这个词来体会父亲想给儿子做玻璃灯笼,而又买不起玻璃的无奈,以及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的玻璃灯笼那种美好愿望的歉疚。进而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

孩子们,父亲忍受寒冷为我做冰灯而他却仍然感到歉疚,这是多么深沉厚重的爱呀!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补白:“如果是你,此时,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爸爸,我不要灯笼了,您歇歇吧,您过来暖和暖和吧!)

“可是父亲却没有停下来”由此过渡到10-12段的学习,出示:“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从父亲的语言描写当中再一次感悟父爱。

(三)品读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子挚爱之情.我是这样过渡的:“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体会到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3段)。

我引导学生又一次通过文本补白来感悟父子亲情: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心里会想些什么:(我太不懂事了,如果不是我过分的要求,父亲怎会如此辛苦!)然后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引读“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引导学生加深对父爱的理解。

“我”仅仅感受到父亲手的冰冷吗?还感受到什么?(父亲对儿子的爱,亲情的温暖)通过角色的转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正在深切感受父爱的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流泪吗?(感 动,心疼,后悔,自责)

进而引导学生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朗读课文,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接着,我用这样的语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最后一段的学习:

是啊,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就是这双手,把我高

高举起,就是这双手撑起了我童年的一片天。那一年春节,让我骄傲,那一年春节——引读14段。(课件展示)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父亲和父爱的赞美,为你亲感到骄傲。)

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这盏灯没过几天就化了,“我”为什么说它是一盏最美的灯?深化冰灯的意义。

学生在品读了全文之后,已经极大地铺垫了情感,到课文的最后情感的升华已是水到渠成。“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的灯”所以它是一盏最美的灯。

接着让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我设置了4个小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不仅升华了学生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1、拓展朗读马德先生的关于父爱的一段话

“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2、观看2016春晚佟铁鑫和杨洋演唱的《父子》。

师:孩子们,你们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你们的父母都深

切的关爱着你们,其实,每一位父亲都有很多话要对他的孩子说,只是他们总是把这些话藏在心底,把他们的爱藏在心底。让我们来用心地聆听吧,让我们在音乐中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吧!(视 频:2016年春晚杨洋(父子)

孩子,如果你感动了,可以晃动你的小脑袋,如果你感动了,可以拍起你的小手掌,如果你流泪了,我要为你翘起大拇指,因为你懂得体会爱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平时感受到的父亲。(说话练习)

4、引导学生在课外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在说话练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感爱到的父爱写一写。(课件出示学法指导).在一首美妙的音乐---------刘和刚<<父亲>>中,引导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爱您!爸爸,我要成为您的骄傲!”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一幅新颖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往往可以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本节课,我用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幅灯笼图,既简洁又美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ppt展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我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说课,由于

本人才疏学浅,说课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及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中那盏灯》说课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中的那盏灯

    心中的那盏灯 作者:潘姚瑶 在人生茫茫道路中,会有无数盏温暖、明亮的灯为你照耀着,给你勇气、信心与力量,而徐老师就是我心中最闪耀、最明亮、最温暖的那盏明灯„„ 记得我刚刚......

    心中那盏灯分析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并学习通过抓重点......

    文档:《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针对当今一部分孩子面对父母关爱无动于衷的现状,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力求通过本课润泽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亲情的温暖,唤醒感恩意识......

    心中那盏灯[精选5篇]

    心中那盏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法,在学习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和......

    心中那盏灯教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与反思

    18、心中那盏灯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最终5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黑暗,而黑暗中,都有一盏不灭的光芒。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心中那盏灯》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心中那盏灯》说课稿(1)一、说教材:《心中那盏灯》选自......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点 亮 心 中 的 那 盏 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假期,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书中一个个名人至今还记忆犹新:从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