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

时间:2019-05-12 17: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

第一篇:《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

《沁园春·雪》以其丰富的意象、巧妙的情景结合方式,表达了毛泽东坦荡磊落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历来是各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由于作者毛泽东兼具政治家、革命家、诗人等多重身份,研究者对本词解读角度颇多,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上也各有侧重。笔者对此做一梳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以期给一线老师一点启发。

一、文本解读:内外结合,挖掘深层意蕴

对于《沁园春·雪》的文本解读,研究者从词的体裁特点出发,或关注词的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或关注其句式、修辞等语言形式和节奏韵律。从现有研究资料看,不少研究者还尝试从写作背景出发,知人论世,内外结合,进一步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提出了更合理的阐释。下面撮要述之。

(一)意象:平中见奇

意象是诗词解读的重要切入口,加之毛泽东笔下的意象平中见奇,引起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汪孝贤分析到,《沁园春·雪》“以雪为题,专章咏之,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触,使他笔下的无生命的山川、雪原,变得飘逸俊秀,通体充满着灵气”。同时,他进一步探究“雪”这一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指出“毛泽东笔下的雪也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界的雪,而是‘纯洁、博大胸襟的象征’”。分析者认为,毛泽东对雪的热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即无论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这种追求,也是个人襟怀的体现。

还有论者发现,除了主体意象“雪”之外,词作中提到的其他意象,如“长城”“大河”,背后也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写“长城”,写“大河”,内蕴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之意。

也有论者更细微地关注到《沁园春·雪》意象之间的动态变化。万晓芳分析到:上阕写景中,从开头的“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十句都是描写眼前北方壮丽的雪景,是实景,这里词人先从大处落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描写了北国的雪景,接着用一个“望”引领下面七句,词人用生花的妙笔尽情地描绘,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写到这儿,眼前的景色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词人意犹未尽,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辟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词人通过主观想象将自然景象人格化的写法,把人们引入到一个更美更辉煌的境界里去。从实景到虚景,实中见虚,已经让雪的世界灵动起来,而意象的动静相间的组合变换,更给作品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二)意境:气度恢弘

如果说“意象”是探究作品的切入口,那么对“意境”的研读就进入了作品的中层。因为毛泽东选择的意象宽广、宏伟、富于变化,所以整首词营造的意境也有一股恢弘之气充溢其中。研究者提出,“上阕一个‘望’字,既描绘了作者观察景物的地理位置,又有力地统领了下面的景物„„景物描写中,既有静态的长城、大河,又有动态的群山高原,动静结合,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也展示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而且‘长城内外’是由南往北,‘大河上下’是由西向东,表明祖国地域如此宽广,加之‘千里“万里’,共同营造了大气磅礴的词的意境,显示了作者豪迈的情怀。下阕中一个‘惜’字,贯穿始终,‘惜’中既有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褒奖的意味,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在‘文治’方面的不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欠缺,文学才华也略有遗憾。以此,自然而然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上下两阕,一‘望’一‘惜’,统领7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词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事实上,驰骋在毛泽东笔下的雪、长城等事物已不单单是客观的景物,这些“象”是带有作者主体特征的“意”,是“感情冲击感觉发生变异的一种结果”,“变异的感知是结果,提示的是情感的原因”。杨朴曾说过:“诗是主观情感的客观化,诗人的情感与他创造的客观形式是同构的,有什么样的情感,便有什么样的客观形式”,而“宏大的空间意象正是诗人宏大的思想情感的形式符号”,即“这种宏大的空间意象是诗人宏大心胸(精神)的投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词人在上片中选择了那样阔大的意象了。

无独有偶,陈海丽也谈到毛泽东内在的精神气魄直接反映到“情”和“气”,再到“格”的升华,这不是每个诗人都可以做到的。作者将苏轼与毛泽东进行比较后得出,“同处于人生的低谷,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苏轼的词往往抒发愤世嫉俗、无以抗争的悲愤,也有出世思想和人生如梦的慨叹”,而“毛泽东则在革命斗争困难重重中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诗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

还有研究者从更广义的“人”的境界来探讨意境。杨哲美说:“欣赏这首词,总感到有一种似能冲破时空界限的突奔。诗人似与时空同方向运行,立足祖国大地,俯瞰壮丽河山,迈步历史长廊,停步浩叹,挥手宣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个个时空意象的组接,形成了一种澎湃前进的气势,传达出从容和豪迈。这种同步时空的形象,充分表达了人的价值和力量,表达了全词抒发的两种豪情:胜利者与征服者的喜悦和居历史之先,为时代先行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三)语言形式:音响顿挫

文体形式是进入文本深层解读的钥匙。过去我们受内容决定形式的限制,把文学形式不当一回事。事实上,内容并不决定一切形式;形式相反有时会扼杀内容,强迫内容就范,预期内容,衍生内容。

作为词这种文体形式,节奏韵律是很重要的一种特征。屠宁、王玉芳指出:“整首词多用四字短句,使句式简洁明了,节奏轻快,韵律美自然就不用言语了。”江合友则考证到,大乘佛教经典《大般涅粲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日:“面貌端正,如月盛满;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即同于面,雪山不可即是白象。”看来白象和雪山之间的互喻由来己久,但《沁园春·雪》为何没有写成“原驰白象”呢?研究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音律方面考察,‘蜡’字用得好。据《词林正韵》,‘蜡’字入声,盍韵,属促声。又据《钦定词谱》,《沁园春》正体‘蜡’所处位置本仄而可平,但此词如用平声则效果不佳。此词上句‘山舞银蛇’为平仄平平,下句‘原驰蜡象’对为平平仄仄,则前有舒声,后有促响,更添音响顿挫、格局恢宏之感”。

除此之外,研究者普遍认为,该词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炉火纯青,十分巧妙,使整首词的语言变得异常生动形象。

(四)知人论世:有其人故有其作

《沁园春·雪》的意象灵动,意境壮美,的确为人所称道。对于这样一首伟大的词作,立足于文本自身的解读固然不错,但如果不能从其人其情出发,特别是对于毛泽东这样身份很特殊——大政治家、革命家、大诗人——的人的作品进行“知人论世”的研读,恐怕很难进入深层意蕴。

毛泽东研究专家胡为雄坦言,“假如说,时代没有将毛泽东塑造成一位世之空前的大革命家,也许,他仅会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古体)诗词大家。然而假设不是现实”,“他的诗,很少不渗透社会政治意识。怪不得有人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因此我们说,“毛泽东之成为诗词大家,除其天赋外,最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和大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东方大国,而这个大国又正处在苍黄颠覆的变革时代。如火如茶的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给了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一推动力。经共产党广泛组织和直接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国革命传奇般的经历,革命胜利后大规模的社会改造和建设活动的各个气势非凡的场面,通过这位伟人的奇妙构思,便化成为一首首壮丽豪迈、气魄宏大的诗篇,并染上诗人爱憎分明的真挚的感情色调,烙上坚如磐石般的意志的深深印痕”。所以,要全面、深入解读《沁园春·雪》,就很有必要对《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做一番考察和研究。

多数研究者在提到写作背景时都基本会涉及这些内容: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当时恰好遇到大雪纷飞,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但耿汉东的《悲歌壮写的范例——浅述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则让我们有了一次进一步拨开历史的尘雾,重新审视当年那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的机会。他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外部环境,“兵员锐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30万减员到数万,当长征结束后,红军惨败若此,毛泽东的心情如何呢?”;而且,到达陕北后,“万余中央红军仍难立足。东北军张学良部、西北军杨虎城部数十万人环侍在侧”,“国民党常胜将军卫立煌提十万大军虎卧潼关,一旦张、杨围剿不果,卫部十万虎狼之兵扑将上来,疲倦不堪的万余红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还有当时民族矛盾激烈,“日本占领东三省,在1935年后又步步紧逼华北,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所以,“虽然长征胜利了,但面对自己队伍的失利,国内与国民党关系的恶化,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毛泽东的心情该是如何的悲壮,然而毛泽东丝毫不堕英雄之志。他再一次向长空发出挑战,‘欲与天公试比高’。愈在艰难困苦中,愈显英雄本色,这才是真实的毛泽东。”除此之外,当年的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造成中央领导层面临分裂的局面;红一方面军内部亦有个别高级将领率部脱离中央去别地打游击带来军心不稳;而且毛泽东此时还不是最高军事统帅,更不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虽然毛泽东有经天纬地之才、力挽狂澜之能,可他并不在主要领导位置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些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毛泽东是有一定的约束的。

所以,“从当时毛泽东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这首词的伟大与高明之外在于:虽然作者处于极度的困难之中,心情亦在极度的悲凉之下,但反映在词中依然是豪情万丈,丝毫不是悲凉的况味,反而是一种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英雄壮歌。不仅大气磅礴且豪放飘逸。尤其是歇拍三句其造语之雄劲,更是给人一种水穷云飞之感。令人击节而歌,拍案叫绝”。

二、现有教学设计:偏重于文本自身阅读

由于这首伟大的词作具有丰富灵动的意象和高远壮美的意境,加之语言方面的诸多特色,所以对它的教学往往又偏重于文本的阅读,常有捉襟见肘、力不能胜之感,反映在诸多的教学设计上也是如此。大部分老师遵循从“分外妖娆”“风流人物”等字词的疏通,到文本上下片内容的解读,最后对全篇的情感整体感悟。也有部分老师放大其中的某个环节,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体现较为独特的追求。

刘军民强调研读文本意象和意境,特别是上片的写景特色。他用几个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①词的上片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诗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②涛人对雪景的描绘,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④上片哪些句子写实景,哪些句子写虚景,你的根据是什么?⑤上片在写法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请找出这些词句,加以品析,并说说你的感受。这种循循善诱的问题教学法虽有“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但能够感受到设计者还是兼顾到了初中生的学情特点,对于“虚实”“动静”的写景特点,初中学生还比较生疏,所以,教师主动抛出概念,遵循了“跳跳可以够得到”的教育规律。

潘伟斌侧重从领字和炼字的角度带动对文本的体悟。先让学生了解上片的“望”和下片的“惜”两字的专门名称,即领字,并由此引入领字的特点和作用;接下来对领字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研读,主要侧重于炼字,如“惟”和“顿”、“舞”和“驰”。这里通过对领字以及炼字的归纳、体悟,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词的基本常识,又引导学生品味了语言的魅力,抓住了诗词解读乃至语文学习的根本,上出了真正的语文味。

胡仁真在“语文课堂最优化”的目标引领下,用分任务学习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教师先展示学习任务:1.字词过关;2.知人论世;3.把握意象;4.理解情感;5.领略意境;6.有疑而问。然后以抽签方式获取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指导。5-10分钟后各小组陆续完成任务并开始展示学习成果。这种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间的积极合作,最后共享学习的成果。其中的亮点就是“有疑而问”组,最能引起学生间的争鸣和思维碰撞,最后学生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教师与学习者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在网络式的学习群体中,进行语文学习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合作功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唐荷平教师用朗读法引领学生读出“深情”,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字音,要求读正确流利。然后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词,要求读正确流利。老师在学生读后进行评价,顺势引出朗读技巧。接着找出这首词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老师此时进行部分范读,全班再有感情朗读。然后再分老师、男生、女生、全体分部演读。最后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研读全词收束全课。在这节课上,教师先后引导学生读了六遍课文,有自由朗读、分组研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深情诵读结合等,教师从节奏、韵律、语调、情感上加以引导,从熟读一研读一品读一美读出发,力求让学生感受一入境一品味一再现,达到对诗歌由浅入深赏鉴的目的。学生在酣畅淋漓的深情朗读中,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感受到了诗词的意象,领悟到了作品的内涵。

而张国生更是把朗读教学发挥到极致,下面截取其精彩片段以供欣赏。1.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2.指导分角色朗读:投影下述滚动文字: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数 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一字一顿)。由此可以看到,这节课教师既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而且教会学生如何朗读,在朗读方法指导上颇为到位。

朱红梅的教学设计用比较法教学关注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又兼具文人的特质,对其作品所具有的政治家兼诗人的独特性给予体现。设计者先引导学生交流作品的时代背景,然后解析全词,最后与《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皑皑茫茫,大地和天空被雪混成了一体”——进行比较阅读,强调《林海雪原》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仅仅是客观的写景。而本词作者是带着浓烈的感情来描绘景色的,虽然句句写景,实际却是在借景抒情,诗人正是出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及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才能描绘出这样气势恢弘、生气勃勃的景色来。朱老师的这则教学设计,除了关注文本本身的内容,还关注到毛泽东词的独特性并有意识地运用《林海雪原>的一段文字与之进行对比,颇为难得。但对比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到位,仅停留于两部作品比较的表面。

三、我的教学设计:在深层比较中凸显独特

与其说作品的味道是读出来的,不如说是比出来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到:只有比较,“我们才能够发现各个事物的优缺点,对我们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应该扬弃,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应该补充,一目了然,毫无滞碍”。这精要地道出了比较阅读的内核:由于有了可供比较的参照系,才能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更为深入、更为全面、更为准确。

在我看来,比较阅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分为两个环节。其一是外缘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如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相对于本文本身而言,外缘比较是一种铺垫、一种准备,它要求阅读主体自身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与文本中有关的叙述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阅读有助于丰富受众的阅读视野,打通可比文本间的横向联系。其二是内在比较阅读。相对于前者,这种比较更注重于文本之间内在性质的比较,如主题、形象、风格等范畴。上述两个环节,严格来说并无先后区别,在实践中教师可视作品自身特点,灵活运用。此外,比较教学法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可以是宏观比较,也可以是微观比较;可以是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横向比较;可以是字词比较,也可以是内容比较等。这些可以与上面两个维度交叉使用。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宏观上看,无非是对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钱理群先生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谈道:“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话语方式,即怎样说话,怎样写作。”“比较阅读”,其实比较的是不同作者的话语方式。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政治家,其诗词的独特魅力除品味文本外,更需要通过与其他相似文人的相似作品进行比较,才能凸显其独特的话语方式。

基于此,我对《沁园春·雪》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体悟毛泽东诗词独特的豪放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行查阅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

提示:不仅限于写这首词的一个点(长征胜利)的背景,还可以扩展到当时共产党的状况以及国际形势等。

二、文本研读

1.学生散读,说说《沁园春·雪》上片的读后感受,并说明理由。2.谈谈《沁园春·雪》下片中“惜”字的内涵。

三、文本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异同。

参考: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作的集大成者,《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在写景上,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极为广阔而又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赤壁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顿时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然而被贬黄州的词人只是念念不忘三国时年轻有为、风姿潇洒的周瑜,借周瑜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遥想”过后的现实又使词人更加感慨壮怀难酬的遗憾,人生几何,闲愁无用,词人只能以“一樽还酹江月”来自解自慰。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由壮美的江山到品评古今的英雄豪杰,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意气风发,议论纵横,其见识、理想、襟怀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令人深深敬服。二人同处人生的悲凉期,作品中也同样展现了景物的壮阔、意境的奔放,但苏词在毛作面前不免少了些恢弘大气的意境,多了些顾影自怜的意味。

四、总结毛泽东豪放的词风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课外比较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异同。

第二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2月)

第三篇:沁园春雪学案

目标导学案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 :备案时间: 2014年5月26日互评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互评签字:编号:(学生版)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作。

批阅等次:时间:次数:

《沁园春·雪》(一课时)动。

4.自读本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分()娆()逊()数()汗()沁()莽()骚()裹()惟馀: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北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文采: 一代天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今朝:

【探究】

【基础积累】

Ⅰ.教材助读 1.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的题目。

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3.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

I.合作探究

1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2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3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当堂训练】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第四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词的知识_百度文库

2.创作背景与发表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百度搜索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理解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an=0&si=

2【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百度搜索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百度搜索_沁园春·雪de zhuzhiju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百度视频搜索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百度搜索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提升】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关于理想抱负的诗词_百度文库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带 雪 字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写雪的诗句_百度文库

【教(学)后记】

答案1、2、3、(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9、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11、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3、毛: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毛泽东的“飞雪迎春到”。梅花。

15、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6、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a.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b.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c.因朋友归京而羡慕;d.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17、(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

1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五篇:沁园春 雪(教案)

学习方法报·语文周刊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诗歌,感受词中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领略词中的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4.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受词中意象。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1、在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中,白雪是那样的轻盈与纯洁,是春天的使者。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将济南的雪写得那样秀美与温情。而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胡天白雪的壮美与暖意。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又是怎样描写北国白雪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中去欣赏词人笔下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词人豪迈的情怀与博大胸襟。(板书课题)

2、聆听完一曲动听的《我爱你 塞北的雪》之后,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之中,现在我们再次吟唱古人关于雪的咏叹吧!

雪之韵: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然而文人墨客笔下的雪毕竟多了几份书生气,我们今天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北国冰雪的描写,欣赏其超越古今的豪气

观看FLASH

二、资料收集

1、诗人毛泽东

2、书法家毛泽东

3、背景介绍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作者这样放眼整个北国描写雪景,纵论历代帝王的,这首词

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为什么作者能将词写得这样大气, 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

分?下面我们“知人论诗”,请大家拿出你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

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

之一。

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

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

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

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随着《新民晚报》的公开发表,这首词迅速在人民当

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4、词的常识

三、诵其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注意读准语音,读出停顿,读出豪迈的感情。

如: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

2.范读正音。

惟(wéi)余莽莽滔滔(tāo)分(fèn)外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风骚(sāo)天骄(jiāo)

3.播放课件配乐朗读,说说初读这首词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

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作者借这瑰丽无比的雪景抒发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受到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这首词读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全词押ao韵。

四、品其美

1.整体感知这首词后,我们“由词入境、由境索意”来品析欣赏。

(1)朗读上片,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在上片分三层来写雪景。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中间七句具体写冰封雪飘,末三句设想雪后初晴的美景。品一品喜欢的句子。

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从大处着笔,视野极其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

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

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如:“惟余莽莽”、“顿

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

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

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

比!

(2)为什么会选取这些景物?

明确:“长城”、“黄河”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这些景物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黄河是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从南到北;“黄河上下”,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万里,这些词语能唤起读者心中长城、黄河的全貌。写这些景物蕴含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大的气魄,词的意境也因此而大气磅礴,气象雄伟。

(3)再次诵读,体会景物中所蕴含的深意。

如:能够看到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通过品读鉴赏,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深入的感受,请同学们选择一两句自己喜欢的语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

如: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五、抒其情

(1)下片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论史的?如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评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为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惜”是领字,直贯以下七句,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俱往矣”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上阕主要是写景,但句句有情。(板书: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议论,但也结合着抒情。先评论历史人物,最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书:论史言志。)带着对诗词的理解深情诵读,再次感受词人那豪迈的情怀、博大的胸襟。

五、抒其志

1、我们读了《沁园春雪》中对古代英雄的评论后,以后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英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请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出舱行走,在太空中印上中国人的脚印,他是“风流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为神舟七号的发射付出艰难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航天人也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是英雄!

3、心愿:我想做一个“风流人物”

六、结语

毛泽东同志多才多艺,诗胜前贤,不论是在与亲人的离别时刻,还是在坚苦卓绝的斗争

时期;不论登高望远,还是畅游江河;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能站在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以他独有的宽广胸襟、深挚感情,抒写出《沁园春·雪》这样旷达豪迈、大气磅礴的作品。今天学习了这首精美的咏雪词,相信词人豪迈的情怀已经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希望课下我们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来进一步体会伟人的情怀、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气魄!

七、课下探究

对于英雄,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毛泽东的笔下是无产阶级大众,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那么在你的眼中、在文学作品中英雄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开展对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

陈继军

下载《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雪》说课稿(最终定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合集)

    《沁园春雪》说课稿2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说课稿,欢迎大......

    沁园春雪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0本一的刘肖惠,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沁园春·雪》。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

    2015沁园春雪教案

    2015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沁园春雪教案

    你可以写,我心中的分流人物,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

    《沁园春雪》讲课稿

    沁园春.雪 师:古往今来与雪有关的佳作比比皆是,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知道哪些与雪有关的诗句呢? 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多篇) 《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