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鲸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鲸教学反思
篇二:9.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篇三:《鲸》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鲸》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鲸》这篇课文是一片典型的说明文,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讲课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慨,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予以交流。
一、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快速阅读能力训练”来展开,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提出“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基于此种理念,我的主要教学环节,便是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思考题,通过这三道题目的探究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鲸》这篇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二、对“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这种教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评价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适量的巩固性训练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再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
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是我在听数学课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避免了讲授课和训练课相分离的单调性。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还尽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二是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三是师生对话注意得体、注重礼仪。四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朗读感悟。种种做法,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软环境。
我知道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不自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忽略了鼓励性,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篇四:《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鲸》教学设计
临江市四道沟镇中心校:王传利
篇五:《鲸》教学反思 反思:
《鲸》是人教版五语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浅显易懂,结构清晰明了。作者通过介绍鲸的四大方面的特点,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说明,能激起学生学习自然生物的兴趣,又可以在课堂中学习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上课时,我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正式学习说明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表格归纳法,融归纳、提取,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表格学习中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引导讲解,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朗读一并进行,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个初步认识。在朗读方面我选择多元化的朗读方式,通过同学间的赛读,评价,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朗读,有目的地听读,学习朗读的榜样。
不足之处是我没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成的内容进行整合,没能将说明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造成课堂节奏拖沓。在教学朗读时,刻意强调动词的作用,造成学生为读动词而读,不明所以,以后教学时我要注意让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朗读。
篇六:《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范金科
《鲸》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中的第九课,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课文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课前我便思考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和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播放鲸的演变过程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说明鲸这种动物的;接着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最后动笔以“鲸的自述”为题让学生练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饶有兴趣,使我感受到只有用心的教学设计,才有精彩的学习过程。
此外,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
一、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 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二、在设计《鲸》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如:这篇说明文每一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段的结构怎样等,我没有把这些内容设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篇七: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迪口中心小学 游金姬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十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巨鲸演讲团”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朗读,体现科学素养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 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读自悟中感受着朗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思考、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
第二篇:《鲸》教后反思
《鲸》教后反思
一机五小
李海花
讲完《鲸》这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总体来说,优点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体现出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2、教会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教给学生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课上讲一篇带一篇,体现了讲一课带一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以致用,收获多多。
不足之处也非常多。
1、我这一课重点讲了第一自然段,体会“鲸”非常大这一特点。在讲述“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时候,我讲的是“假设”,在备课的时候,对于这句话到底是“举例子”还是“假设”,我也不太确定,后来上网查询,有一位名师的教学实录中讲到这是“假设”,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因为我想名师应该是正确的,后来在讲完课后,有的老师质疑这一处,她认为这就是“举例子”,我才又反复地研读教参,教参上根本就没有提到“假设”,只是说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后来经过大家地反复讨论,一致认为“举例子”是正确的,因为教参是非常权威的,应该就是正确的。所以,这一次出错,说明自己对教参的研读还是不够细致。
2、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年段特点,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要求不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提出的要求是“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同桌互相读生字,并纠错”,这一要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只是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有点过于简单,应该再提一个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
3、对时间的把握上做的非常不好,在初读课文后,我指名7个学生读课文,读完后让同学们相互评价,这个地方耗时较多,其实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必要再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可以单独拿出几个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来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就可以了。正因为前面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导致后面学习课文的时间非常紧张,有些环节学得并不扎实,只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学生掌握得并不好。
4、课文学完后,我又带着学生学习了另一篇说明文《黄河》,让学生画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我觉得《黄河》这篇文章的选取也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选取一篇同样是描写鲸的说明文,可以是介绍其他种类的鲸,因为相似性较多,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厚一些,并且也能了解更多的有关鲸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5、作业设计也不太合适,只学了一课时就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件学习用品或者一个玩具,学生一定写不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只写一个小片段就足够了。
总之,通过这次讲公开课,暴露了许多问题,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今后每讲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地备课,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关注学生的年段特点,必须认真研读教参,千万不要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因为一旦讲错了,再想纠正是非常难的。通过这一节课,发现自己离名师的标准还相去甚远,自己该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2017.9
第三篇:《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鲸》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鲸》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
我在四楼多媒体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的是《鲸》,讲完后我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且,在学习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那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看,然后起来为大家讲述。这样一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在讲这一节课时,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并且能够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如果能把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多读书,自己领悟一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时,我在交流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么问题,容易造成问题解答上的混乱。并且交流完了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提问几名。放开让大家交流。
教学设计:
一、概述
1、课名是《鲸》,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的一堂语文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
4、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四、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五、硬件资源
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资源
1、人们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
3、让学生阅览有关鲸的科普教科书。
4、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并提供一个已做好的资料库让学生阅览包括文字、图片、影片(见课件文件夹)。
5、参考网站(有关“鲸”的网站)。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教学过程流程图(略)
八、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鲸》教学反思2《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充满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但并不失去语文的特性。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时,设置了超链接,当讲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点击相关链接,显示出大象和猪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把鲸与大象和猪对比,对鲸的大、重、长特点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课件里大篇幅不动的文字里添加有动态效果的图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教学有效地开展。
最主要的有待改善之处是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首先,因担心学生像平时那样提出太多不懂的词语而耽误时间,所以有个学生一点到一个不懂的词,我就立刻放出事先打在课件里的词语解释,课后再认真反思,觉得没有打上课件的必要。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在讲课文之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就基本上能查字典解释课文所出现的生字新词了。因此在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后,提出不懂的词时,可以动员其他同学帮其解决。而避免让老师直接代劳,煅炼不到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在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概括,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这篇课文从第三至第七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而且这些句子里分别有“种类”“吃”“呼吸”“睡觉”等重点词。但事实上提问后,学生一昧地读句子,读了半天到最后还不知道自己读的大致是讲什么,所花时间既长又没能概括出内容来。如果在第一个学生读句子后能及时引导,那么学生自然会学着这种方法去概括。也就用不着我亲自把“体形”“类型”“种类”“生活习性”这四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出来了,或出现老师一直在希望学生尽快概括出来的僵局。或者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问鲸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或抛开书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会更好些。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时,不能模棱两可,而应该做出一些评判性语言,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研读课文。虽然分段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根据课文内容一定有最合适的分法。很明显,课文按顺序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特点、类型、种类和生活习性,在引导学生概括出这四大块内容后紧扣这一教学环节把课文分为四大部分。因为这篇课文重点之一就是要理解文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几乎集中了课文出现的所有说明方法,那么重点分析第一段就不难找出其余内容中的说明方法了。课文的难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从微观方面说,这是鲸的类型,与第一段中鲸的体形特点是不同的,再分析课文后面的“呼吸”和“胎生”就更好地证明了“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从而突破了难点。因此,从这层面上看,鲸的“体形特点”和“类型”分别独立成两大部分较好。很多学生都是用了这种方法。但有个学生坚持把课文分为三部分,他认为第一部分介绍了鲸的形体和类型,第二部分写鲸的种类,第三部分就是鲸的生活习性。他这样归纳段意也不完全错,但按这种分法也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把体形特点、类型和种类全部归结起来,第二部分就是生活习性。如果我能及时指出,相信他会很快更正的。
再次,读课文很少,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在这一课中,我只是安排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最后分析第一段时齐声朗读了一次。期间却花了大量时间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梗概。与其在单调地重复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或老师直接在学生读句子后说出答案来还不如让他们再回到每一段课文中,或朗读或默读或指名读或全班读,在读的过程中挖出重点。
另外,在分析说明方法时,问得比较直白。直接用课件放出第一段文字,问学生“既然课文是说明文,那么这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不如叫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读,继而引导其思考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达到重点讲说明方法及其好处的目的。
最后,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的,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虽然也不是沉闷得一句话不说。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还要注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
《鲸》教学反思3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鲸》教学反思4《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作者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本文能让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运用了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在初读感知环节,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内容,通过汇报检查学生初读感知的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完成表格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这里我还安排了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环节,我先用三年级下册学过的说明文《太阳》,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复习列数字的方法,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它说明了鲸的什么特点,并在旁边批注下来,然后在作业本上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个介绍我们身边事物的句子。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中的其它说明方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练习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重视。
《鲸》教学反思5《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并适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既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时就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来,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章共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研究学问的。就拿最后让学生交流小练笔来说,孩子们的兴奋劲可谓是乐不思蜀。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后进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鲸》这篇课文是一片典型的说明文,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讲课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慨,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予以交流。
一、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快速阅读能力训练”来展开,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提出“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基于此种理念,我的主要教学环节,便是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思考题,通过这三道题目的探究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鲸》这篇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二、对“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这种教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评价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适量的巩固性训练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再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
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是我在听数学课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避免了讲授课和训练课相分离的单调性。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还尽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二是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三是师生对话注意得体、注重礼仪。四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朗读感悟。种种做法,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软环境。
我知道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不自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忽略了鼓励性,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7《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教学时,思考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资料,之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资料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貌,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搞笑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透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潜力。
《鲸》教学反思8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
一、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二、在设计《鲸》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如:这篇说明文每一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段的结构怎样等,我没有把这些内容设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
三、上完课后,我虽有让学生进行仿写,仿照文中的说明方法写“鲸的自述”,更有助于学生去认真观察。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一课时我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没有遇到什么难度,接着进入“精读课文,体会写法”环节。本环节我主要是采取“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本课说明方法运用的精准、多样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的学习,我开始“放”。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为了锻炼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这个环节实际也是一次开放性的口头作文训练,根据学生能力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可以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项创造性的复述,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创造性地融入课外知识进行说明。学习4、5自然段我是采取“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反思本课教学,虽然没能运作多媒体教学是个遗憾,但是感觉更多的关注文本,没有花哨的刺激,学生反倒学的很扎实。
《鲸》教学反思10《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鲸》教学反思11这一教学片断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二、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教学反思12《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激趣导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学习课文。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看电影片段,品读文中关键语句,讲述鲸的进化过程。还展示学生收集到的鲸的原始面貌的图片与电影中的现实中的鲸的进行对比,体会它进化的意义。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部分一部分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在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评价方面,我能结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学法的指导。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我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学习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表扬了同学,又引导了学习方法。
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强调了说明方法表达的好处。但让学生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时,学生运用得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思路尚未打开。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说自己收集到的鲸的资料由于时间的关系拓展太少。但展示的那组杀鲸图震撼了学生,相信学生对保护鲸的意识更强了。
总之,设计一节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的情况,环节不能太多,实用就好。
《鲸》教学反思1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再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所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有感情的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此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运用。
2.合作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谐的问题来设计文章悬念,采用同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爱听故事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今天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课,回忆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鲸?(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形态、进化、种类、习性)
1、我们来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画出描写鲸的体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所画语句,并说说体会到鲸的体形哪些特点?(大、重)(重点指导鲸与象的比较,为学生提供数据:普通的象重六吨,相当于一百个成人体重。让学生算算它们的倍数关系,从而深切体会鲸的巨大。体现学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的体形巨大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4.老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种类
进食(吃什么、怎样吃)
呼吸(用什么呼吸)
()鲸
()鲸
共同点
学生知道了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你能画一画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吗?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并补充句子。
出示: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回顾内容,读写结合。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
四、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阅读资料袋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谈谈感受。
五 总结升华。
鲸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它们正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鲸的自述》,既向人们介绍鲸,又呼吁人们保护鲸,可以吗?老师代表鲸家族谢谢你们。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鲸的大:大、重、长(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鲸的进化过程(列数字)
鲸的种类 :须鲸 齿鲸(分类别)
9.鲸 吃食(列数字)
鲸的生活习性 : 呼吸(打比方)
睡觉
生长(打比方)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朗读和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的说明方法在这段里体现最明显。我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会。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体会到鲸的大和重,也读懂了作者的说明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我看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了。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方法灵活。在理解鲸的体重时,我采用对比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鲸的体型庞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帮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而我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所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14《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透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一课时,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用心。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个性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应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向重视语言表达潜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用心,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理解潜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15《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介绍了鲸七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体型庞大、进化过程、分为两类、饮食习惯、呼吸特点、睡觉方式、生长特点。本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朗读评论法:有感情地朗读,再讲讲自学的收获。
(2)解说法:模拟海洋馆解说员,为来客介绍鲸的某方面特点。
(3)表格罗列法:自己设计表格形式,将鲸的特点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
(4)补充介绍法:先给大家讲讲课文中鲸的特点,再结合平时自己了解的知识,补充介绍该方面的特点。
(5)画图法
(6)自创法:用你所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介绍鲸的特点。
十几分钟后,学生进行汇报。这次的反馈完全出户我的意料,不仅选择的方法恰当,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同样方面的介绍,其他小组只做补充,没有重复。第一小组上来汇报进化过程,他们根据文字画出了鲸进化的整个形态变化,拿着图抓住时间词和关键词进行讲解,浅显易懂,富有生趣。第二小组通过画对比图区分了须鲸和齿鲸呼吸的特点,顺势引导鲸的大小与水柱粗细、高矮有是关系。这样直观的对照图,不用说都能掌握两种鲸的呼吸特点。第三小组通过画表格的形式介绍鲸的饮食习惯,特别突出强调了两种鲸进食时动作的不同,既分清两种鲸的不同动作,又进行了语言训练。第四组以漫画的形式汇报了鲸的睡觉方式,逼真的图画仿佛放电影一般,各个都很喜欢。体型庞大抓住关键词和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而生长特点采用了朗读评论法。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篇:鲸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回民小学 包惠洁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的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是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虽然教学环节是按我设计的一步步完成了,可是上完课之后,感觉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文,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但是我认为在整堂的学习中,我讲的不够生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这个环节 掌握的不好。
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而且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课堂气氛很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我给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边学边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但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
然后,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还有些同学还把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弄混淆了,虽然我及时纠正,但是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理解。
最后,在整个课堂中,时间安排的不准确。特别是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来书写。
上完后课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
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在设计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到位。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觉要学得还很多,以上教学后的反思也许还有疏漏,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篇二:鲸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检查课前独学及学习第一自然段上。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让学生既了解鲸的特点,又能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开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鲸,如下图:然后播放视频《壮美的鲸》,学生看到翻腾的、跳跃的鲸,无不震撼和惊讶,既产生了学习本文的欲望,又产生了了解鲸的冲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如下图: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使学生掌握了鲸很大的特点。
二、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本节课中,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对子之间或是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尤其是在弄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和“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这两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表演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篇三:遗憾与美丽并存《鲸》教学反思 遗憾与美丽并存
——我对《鲸》教后反思
《鲸》这篇课文终于上完了,对于这节课,我感觉有收获也有遗憾,遗憾与美丽并存。
一、关于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纵观整节课,不管是在那一个环节,都在落实“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获取”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的十分好,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强。
二、关于导入
“你会怀胎吗?”善意的玩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鲸鱼一词对吗?鲸是鱼吗?去书上找答案吧。”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探究文本的氛围中。此时学生急于想得到正确答案,“阅读要有一定速度”这一本册训练重点得到无痕落实。当然这个片断的生字教学,更体现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毕生追求的“无痕教育”思想。
三、关于写作方法的渗透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太阳》《新型玻璃》中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其真正让学生从句子中体会到这种表达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再次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四、关于朗读指导
关于朗读,可以说是十分老的问题,又是十分热门的问题。“备课要备读”这句话如何体现,我认为最好检测的是上课时,教师敢不敢范读。当老师在讲学 生哪里哪里读不好,又是读得太快,又是没感情。“那你读给我听听看”我想学生肯定会这样想。本文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当学生第一次齐读时,我发现学生都是唱读,当即指出这种读法的错误,并模仿孩子们的读法读给他们听,学生在不好意思的笑声中认识到不足。我再范读给学生听,并强调读书是要有“底气”,要有“力”,这种“力”不只是声音大。然后与学生一起齐读,再放手让学生个别读,学生一次比一次好。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朗读一定会有所帮助。
五、关于学科间整合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我认为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收尾阶段的按照第一段仿写难度大了些。由于学生没有预习,要把知识性这样强的课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太不容易了。这主要是预设不科学。但如果预习了,又不能有那么好的导入了。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此文虽是说明文,但它也承载着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我在体会本文准确用词方面还不到位。如第三自然段须鲸和齿鲸吃食时的动词就可好好咀嚼。
在别人博客上看到的一句话做为我反思的结束语。“听课,听出遗憾中的美丽,使自己进步;评课,评出美丽中的遗憾,使别人进步。”
篇四:鲸教学反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五:《鲸》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高阳小学 吴瑞梅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学生确实在个性化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探究主题的确立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我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2、角色参与,体现个性学习价值。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贯穿于第二环节“领悟表达,积累运用”的教学中:
(1)、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
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4、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努力成为研究者,努力突破对教材理解上的传统思路,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多角度地进行课程设计,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5.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在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中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能更好的实施课改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篇六: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七:《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我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中心问题: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勾画出相关词句。最后在学生独立读文思考、勾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充实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在这一课时,重点就是学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刚开始上课就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各介绍了鲸的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我分配各组展示的任务时,按每个组展示一个自然段的内容,由组内选好的汇报员来讲解,其他组员或其他同学都可以补充。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以及小组交流。所以,对段落的分析讲解非常透彻。特别是对重点词句抓的很准确。比如,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除了感知到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还能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教师对重点也进行了强调,学生讲解的积极性高,听的同学也认真补充纠错,整个课堂属于学生,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强调、引导的作用。没想到的是,这种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学、讲的方式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这节课的学习。比如:谈收获,读喜欢的句段,以鲸的自述介绍某类鲸的特点等。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可以说学生们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虽然,这节课受到了市、县教研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上,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好地把握。
篇八:《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第五篇:鲸教学反思(共12篇)
篇一: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回民小学 包惠洁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的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是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虽然教学环节是按我设计的一步步完成了,可是上完课之后,感觉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文,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但是我认为在整堂的学习中,我讲的不够生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这个环节 掌握的不好。
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而且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课堂气氛很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我给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边学边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但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
然后,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还有些同学还把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弄混淆了,虽然我及时纠正,但是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理解。
最后,在整个课堂中,时间安排的不准确。特别是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来书写。
上完后课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
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在设计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到位。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觉要学得还很多,以上教学后的反思也许还有疏漏,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篇二:鲸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检查课前独学及学习第一自然段上。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让学生既了解鲸的特点,又能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开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鲸,如下图:然后播放视频《壮美的鲸》,学生看到翻腾的、跳跃的鲸,无不震撼和惊讶,既产生了学习本文的欲望,又产生了了解鲸的冲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如下图: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使学生掌握了鲸很大的特点。
二、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本节课中,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对子之间或是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尤其是在弄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和“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这两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表演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篇三:《鲸》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高阳小学 吴瑞梅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学生确实在个性化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探究主题的确立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我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2、角色参与,体现个性学习价值。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贯穿于第二环节“领悟表达,积累运用”的教学中:
(1)、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
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4、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努力成为研究者,努力突破对教材理解上的传统思路,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多角度地进行课程设计,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5.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在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中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能更好的实施课改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篇四:《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
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
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理清脉落 1.出示课件
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关于鲸的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了课 文内容。那么谁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板书: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呢?
(板书: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介绍鲸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大家说鲸大)师
板书:并画出有关语句。
(2)出示课件句子: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
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体会?(鲸是非常庞大的动物)
(3)出示课件句子: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
千公斤。(列数字)
全班读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体会?(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
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请个别学生读
(4)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
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
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理解: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这是真实的事例,作
者用这个真实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鲸很大)这种说明 方法就是举例子,作者在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同时,又运用
了哪些数字?(四万公斤、十七米)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把
鲸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同桌互相读互相评,读出体会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过渡:看你们读得这么有滋味,老师奖励大家读一个故事:在加。到了小公主生日那天,许许多多的鱼都游到龙宫外,并顺
利通过蟹将军的查验进入宫殿。鲸得知这个消息,开心地游到
宫殿门口,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
将军说出了不准他参加的理由,鲸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
(2)学生质疑
(3)师生解决
理解“哺乳动物”(初生幼儿靠吃母体的乳汁的动物,属于
哺乳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所以鲸属于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哺乳动物呢?
这些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鲸是哺乳动物,为什么
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你们看(演示课件)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它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有角、有腿、有
尾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
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
么鲸的进化过程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呢?(不是的)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很远的古代、后来、很长很长的年
代、渐渐)
理解:“很长很长的年代”可以理解为多少年(50年、200年 1000 年)鲸的进化到底多少年(点击5000万年)5000万是多少世纪
(50万个世纪)人类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1万倍。鲸的进
化历尽了艰辛的环境折磨才有今天看到美丽的鲸。点击鲸“适
者生存”(鲸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到现在)同学们每年非法捕杀
鲸达1百多头鲸。目前鲸几乎到了面临灭绝的境地。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3、过度: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须
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活习性,每组选择一
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知道了哪些特
点?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 食(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
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 吸(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4)课件出示:仿写打比方的句子。
(5)师引读。
睡 觉(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 长(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用——划出,并写
上批注。
(3)齐读课文。
三、总结:
学完课文,我们不仅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还学了他的一些的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四、小练笔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
口吻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并且运用到我们所学的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怎样介绍呢?请大家先听听蓝鲸的自我介绍。
(出示多媒体课件──蓝鲸的图片及自述:我,很帅,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 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得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
鲸的自述:
板书设计: 形体 大 列数字
种类 须鲸 虎鲸 作比较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以小组学习生活习性。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篇五:《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鲸》教学设计
临江市四道沟镇中心校:王传利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六:《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我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中心问题: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勾画出相关词句。最后在学生独立读文思考、勾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充实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在这一课时,重点就是学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刚开始上课就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各介绍了鲸的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我分配各组展示的任务时,按每个组展示一个自然段的内容,由组内选好的汇报员来讲解,其他组员或其他同学都可以补充。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以及小组交流。所以,对段落的分析讲解非常透彻。特别是对重点词句抓的很准确。比如,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除了感知到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还能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教师对重点也进行了强调,学生讲解的积极性高,听的同学也认真补充纠错,整个课堂属于学生,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强调、引导的作用。没想到的是,这种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学、讲的方式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这节课的学习。比如:谈收获,读喜欢的句段,以鲸的自述介绍某类鲸的特点等。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可以说学生们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虽然,这节课受到了市、县教研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上,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好地把握。
篇七:鲸教学反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八: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九:9.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篇十:鲸的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其次,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关于鲸的资料??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篇十一: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学习它主要从语文的角度继续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因此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本文结构简单、清楚,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有三个:
1、复习本课词语和课文内容;
2、用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试着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从语文的角度体会鲸“大”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再有层次地继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
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堂课,学生读的机会还是少,以读代讲没有落实;给学生自主生成感受的时间短。因此,学生都是刚有初步的感受,并没有完全体会。
形成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彼此不够了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
语文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注重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努力做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的教学也应该做到这点,让学生能一课一练一得。还有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力!
篇十二:鲸的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是哺乳动物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其实已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等多种媒体对鲸有些了解,特别是对鲸的形体、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已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学生对课文缺乏新奇感,再加上语言相对平淡,不足以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本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难点,感悟说明的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准确精练。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本节课中,我在学习第一自然时以引导为主,通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让学生明白“写法”对“表达”的重要性,然后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片断”与原文比较,使这一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作者面对科学的谨慎态度和表达上的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通过授学生以“渔”,在第三至七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地“找、议、填、画、论”就能认识不同鲸的生活习性特点,使学生对鲸是哺乳动物得到整体性的认识。
反思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应该放在第一时课 时,这样朗读的交流就不会太过匆忙,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既能体会鲸的特点,又能再次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美。而学生最后的写法运用也能得到更好的交流机会,充分地发挥课文在学生写作上指导作用。
总之,本节课教学贯彻了新课标精神,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