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2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教材58~60页 【教材简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来学习。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教材的新授部分从三个层次进行展开,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练习巩固部分安排了围、拼、量、画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对新知的巩固,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不管是探索新知部分还是应用练习中,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整节课中注重让学生充分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发现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看法,又可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同时,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培养。【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课件再现出教室情境图,由具体实物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过程中,先通过一个判断的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并利用语言归纳出来,然后动手操作验特征,并适时介绍长方形和各部分名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升华。在练习操作环节充分让学生围、拼、量、画、折等,让学生在“触摸”中巩固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在相应的物体上描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特征

(1)师: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同学请高高的举起你的右手。

(2)既然你们都认识长方形,那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大家对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出示:

①号图形(直角三角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你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几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四条边 四个角)

②号图形(平行四边形)或③号图形(直角梯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随机板书: 左右两边相等 上下两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④号图形(长方形)是,为什么?(贴黑板上)

2、动手操作,验证长方形特征。(1)交流验证方法

引导:刚才大家都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验证的想法。

(2)动手探索验证

谈话:请从你的课桌上的信封里找出长方形?(同学们找出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法去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后汇报交流: ①比一比

提问:你怎么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

追问: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可以对折,将四个角重合,只要量一次就行了。)指名上台演示,并在长方形纸上标出直角符号。②量一量 并询问几个其他同学测量的结果。证明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③折一折

学生演示“折”的过程。(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提问: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询问其他用同学是否也发现了。

小结:通过折的方法,我们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3)认识“对边”:

师:(转动长方形)现在我把这个图形这样放,是长方形吗?这样呢?是的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它的形状,它仍然是长方形。

(边说边指)刚才同学们都说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但现在再说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好像不太妥当。因为这两条边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对边”,同样那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样,不管长方形怎样摆,我们都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中改为:对边相等)

追问: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3、认识“长”“宽”(1)介绍长和宽

长方形有两组对边,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通常我们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2)指指长和宽 组织学生指一直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3)介绍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老师介绍:黑板上是长20厘米和宽15厘米的长方形。

指名刚才量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手中的是长几厘米宽几厘米的长方形?

三、探究正方形特征及其与长方形的联系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①谈话: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小马虎也从信封里拿出了一个长方形,他拿的对吗?(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生:不对

②对照长方形的特点进行验证

③小结:正方形完全符合长方形的特点,(相应板书: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探究正方形特征

追问:正方形跟原来的长方形又有点不同,哪里不同呢?怎么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将板书改为:四条边相等)

3、认识“边长”(1)介绍边长

既然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正方形有几条边长?

(2)介绍正方形的大小

老师黑板上是一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请你从信封中拿出黄色的正方形也量一量,然后来介绍你手中的正方形。

4、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谁手中的黄色卡片不是正方形,你能将他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 讨论,演示。

问: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

引导学生得出:像这样折后,把长方形的一条宽折到长方形的长上,把多余的部分减去,这样长跟宽就一样长了,得到的图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由此可知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那你得到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知识 活动深化,1、今天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2、玩一玩,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材料来创造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1)围一围(材料:钉子板、小棒)汇报 演示 说说长、正方形的特征。

(2)拼一拼(材料:两副同样大的三角尺、16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汇报 演示 说说长、正方形的特征。(3)画一画(方格纸)介绍你画的表示怎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五、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小小设计师: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后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利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4条边 4左右两条边相等

对边相等 上下两条边相等

四条边相等 个角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科:数学

年级: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材简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观察以及相应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材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再量一量,比一比,探究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征。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在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经历有序、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以及与他人合作,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里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

难点:合理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知识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这一理

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探究、比较观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课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为了贴近教材,我选用学生日常熟悉的汽车作为导入,激发兴趣。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动手,老师在旁加以引导。继而在运用学生发现的知识,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辆由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拼成的EMS的邮政车。

师:同学们,这是一辆经常帮我们运送邮件的邮政车,你们能看出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说明:情境引入贴近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汽车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兴趣。

二、动手探究,体会领悟

1、探究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1)提问:你能说出图中哪一个是长方形吗?

学生指出长方形。

继续出示由平行四边形拼成的跑车。

提问:它是由长方形拼成的吗? 生答不是。

师:你把这个图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说说它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生比较后回答。引导得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师:这是我们的猜想,下面就大家自己动手验证一下。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信封移出一个角,第二个移出直角梯形直角的那一半。让其判断,再逐渐出示整个直角梯形。强化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设计说明:明确长方形角的特征,纠正错误的认识。

(2)师:刚才我们探究的师长方形角的特征,你能继续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吗?先猜一猜。

生:长方形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师趁机指出对边的概念,“长方形对边相等。” 学生继续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猜想。

通过把长方形旋转,使它的边不是出于上下或左右让学生说一说它现在还是不是长方形,巩固“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

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设计说明:明确长方形边的特征,纠正错误的认识。

(3)师:在长方形中,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让学生指出出示的长方形中哪一条边的长叫做长,哪一条边的长叫做宽?继续出示不同形态的长方形,让学生判断。

在边长一厘米的方格纸上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指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逐渐变化长边的长,让学生继续说,直到长和宽相等。

师:这时候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另一个图形:正方形。设计说明:让学生全面地理解长方形中长和宽的含义,并能准确指出任意长方形中的长和宽,继而引入对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探究。

2、探究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由猜想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交流讨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通过将手中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猜想,注意引导学生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在正方形中它的边也有一个名字,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我们通常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让学生说一说出示的正方形中边长各是多少?

设计说明:经过了对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探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这部分的探究中就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猜想,自己探究即可,教师只需从旁引导。

3、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讨论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继续讨论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也相等。将学生的回答通过表格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一些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其它图形,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指出其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并说出为什么,以及其它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设计说明: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观察讨论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并用表格表示出来,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接着安排学生及时检查反馈。

三、练习反馈,深化认识。

1、判断对错

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那么你能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吗?

(1)长方形的任意一个角都是直角,任意一条边都和它的对边相等。()(2)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2、填一填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给出其中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正方形给出其中一条边的边长。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联系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得出另一条长和另一条宽。在正方形中,学生联系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已知一条边的边长,就可以知道另外三条边的边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判断所出示的句子的对错,并说出原因。强化学生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记忆,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灵活。在第二题中,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升到知识的运用层面,观察所给出的图形,结合条件,合理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拼一拼

师: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两副三角尺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学生可以用准备好的三角尺拼成相应的图形,其中60°角和30°角的可拼成一个长方形,45°角的可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出现其他的图形,可以适时讲解一下。设计说明:这部分让学生继续回到动手操作中去,把两个三角尺拼一拼,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说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次让学生感受一下长方形、正方形中边和角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4、画一画

师:既然我们应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也用三角尺拼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你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呢。

要求学生在给出的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且让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的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应当多加留心观察。设计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三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5+5+5=20(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 10×6 c(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2+8)×2=20 拼三排: 4×4=16(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突出重难点,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石门县太平镇中心校

执教:陈芳

学习内容分析: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交流长方形周长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联系中让学生独立探究、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记忆(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保证,所以在整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通过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并注意策略的优化,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卡片(长6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卡片(边长8厘米)、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

一、猜想激趣

(1)请看大屏幕,看看上图中有哪些图形没有周长。在有周长的图形上用彩笔勾出它的周长。

(2)(出示两张卡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

师:**节日快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还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来引导学生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1:长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些,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短些。生2: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些,长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短些。生3: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是一样长的。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师演示指一周)。

象这样一周的长,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作“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随即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现在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卡片的周长(生在师的指导下用手“指”两张卡片的一周)。

[通过指一指的方法来理解“周长”的含义,远比“背定义”的方法要好的多]

刚才大家在比较这两张卡片的周长时,进行了猜想,也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现在,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证明你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和同桌交流各自的看法。(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集中汇报)

生1:我想用两根细线来“围”住卡片,然后比较一下哪根线长些就可以了。

生2: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了。

生3:我想用尺子来量,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这样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比较出需要彩带的长短。如果现在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张卡片的周长,而是两个不同的操场的周长,这该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也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二、合作操作、解决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 ①组织活动

师:现在,我们就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到底该怎么量?怎么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再拿出需要的工具、材料,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并记录下来。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记录)

②组织交流:(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生1:6+4+6+4=20(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周长=长+宽+长+宽

生2:6×2+4×2=20(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周长=长×2+宽×2

生3:(6+4)×2=20(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周长=(长+宽)×2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真是很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各抒己见,说出喜欢的理由和对算法的理解)师:这几种方法中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呢? 生:……

师: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如果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更好了。

[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但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同时注意优化算法,把“算法多样化与优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2、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卡片的边长为8厘米)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操作后,交流总结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集中交流反馈。)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怎么求?

生1:就是把4条边加起来:8+8+8+8=32(厘米)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周长=长+长+长+长

生2: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的,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8×4=32(厘米)

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周长=边长×4 生3:…… 师:正方形的周长也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算法,同学们可真能想!如果让你来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的话,你会选哪一种? 生:……

[教师充分的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来说说哪张卡片所需要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卡片的周长要长一些。长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是20厘米,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也是32厘米,所以正方形需要的彩带是长一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一)基础练习题:

1、填一填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 2、4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用长方形周长公式快速的求出结果)3、43页做一做的第一题。4、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厘

3厘米

8厘米

8厘米

①6+4+6+4=20(厘米)

=32(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长+长+长

②6×2+4×2=20(厘米)

周长=长×2+宽×2

32(厘米)

③(6+4)×2=20(厘米)▲周长=(长+宽)×2

①8+8+8+8

周长=长+

②8×4=4

▲周长=边长×

第四篇:教学设计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说一说图形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和交流等活动,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相互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并能用语言描述。

3.通过练习操作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知识目标,发展空间观念和提升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谈话: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请你指一指?

预设:课桌的面是长方形,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黑板的面是长方形,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总结:是啊,长方形和正方形就在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已有认识;另一方面,则能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一现实空间的联系,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意义。】

二、观察验证特征

1.谈话:(板书:)老师把这两种平面图形请到黑板面上。请小朋友观察他们,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特点。引导到角和边上。

预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板书:猜想。揭示对边的概念。

2.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他们的特点,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验证。【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想象,在验证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想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去验证,在交流中体会不是百分百确定的事情需要验证。】

3.谈话:四人小组合作,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来验证他们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尤其是用折来验证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从角和边方面指名交流,补充质疑,提倡方法的多样化,对有创新的小组进行表扬,尤其是通过折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说一说为什么简便。

三、比较特征,发现区别与联系

谈话:观察他们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预设:他们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是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是每条边都相等。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边方面的不同,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我说清楚了吗?”在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说清楚。举例:通过学习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谈话:想玩闯关游戏吗?

第一关: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一说画的图形的大小?

问:这里的1cm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明白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在说图形大小时引导学生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以及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第二关: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你是怎么围? 引导学生说清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占几格,正方形的边长占几格。追问:怎么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邻边也相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把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关:折一折、剪一剪,照样子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清本来对边相等,现在邻边也相等,说明四条边都相等。

第四关:数一数

出示图形,长方形()个

正方形()个,说说你怎么数的? 开放题,能数出几个就是几。

四、总结收获

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五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靖江市新桥中心小学

张胜

214537

【教学课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8~60页。【教材简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要学生在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认识、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节课中注重让学生充分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发现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在操作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课件再现出教室情境图,由具体实物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并利用语言归纳出来,然后动手操作验特征,并适时介绍长方形和各部分名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升华。在练习操作环节中,让学生在“触摸”中巩固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发现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交流时,课件展示学生说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活经验。通过利用课件实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看到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经验层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思考一下,你觉得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也是最基础的发现图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断的意识与能力。】

3.动手折一折,发现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出:通过折的方法,我们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小结:(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对边相等。(板书中补充说明: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验证猜想的方法,为具体的操作指出了方向,做了引导。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进行验证,给了他们研究的自主活动空间。学生容易想到用直尺测量的方法,但测量容易产生误差,因此折的方法更具数学证明的意味。】 4.教学长方形角的特征。

提问:要想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怎么办?(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

引导学生将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指一指原来长方形的四个角在哪里。

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所以只需要量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让学生停留在经验的层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而是引导学生将长方形对折再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可以“重合成一个角”,因此只需要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这里体现了思考问题方法的优化过程。】

5.教学正方形的特征。

启发: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认识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正方形的边和角的有哪些特点呢?

【设计意图:学方法,用方法,迁移学法,可谓“授人与渔”。】 动手操作

每个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正方形纸片,在小组里合作,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1)发现、交流正方形的边的特点。

学生会通过对折,发现正方形对边相等。此时,抓住时机提问:这样折,只能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刚才你们猜想的是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呀。怎么办?

启发学生想到把正方形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折合到一起。组织每个学生实际操作,体会折的方法。

提问:通过折的方法,我们发现了什么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交流正方形角的特征。

提问:正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还需要去量4次吗? 小结: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意图: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教师较简略地处理研究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教学安排详略得当,凸显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比较,深化认识

1.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

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补充说明:在研究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我们已经发现,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也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

2.辨析图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为什么? 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按照教材意图,没有过早地揭示长方形而后正方形的逻辑关系,但着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而没有比较不同点,实际上又巧妙地孕伏了这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及时地安排图形辨析,引导学生运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去分析问题。】

3.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要求:自学课本,指名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板书)

谈话: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面也是一个长方形,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两条长边怎样?宽边呢?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为什么拼出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注意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拼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这样拼的。【设计意图:较充分地利用教材习题资源,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

3.完成教科书“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说一说剪出的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4.完成教科书“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5.完成教科书“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再填一填。

6.完成教科书“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7.完成教科书“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你和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如何?

下载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西小学 曾素飞 【教学内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80页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马丽华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42—43页。 2、教材分析 这节......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过......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定稿)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测量、讨论、学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