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版小学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和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
第二篇:《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1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一、品读中,悟课文
在汇报时,各小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顶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学生在分析: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只知道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但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当时的惊险。总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以情促读,以情导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让真、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抓主脉,贯全文。
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每次出现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讲课文时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来。我在修改导学案时反复考虑,如何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边理解,边渗透,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当顶碗少年准备第3次表演时,我提问:面对着第三次出现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一叠碗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它的色彩,数量,还意味着什么?学生顺势回答了多种答案,一道无情的考题,就这样难点被击破。通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师多读、多思、多悟,学生才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正内涵,领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2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3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用平时学到的本领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结果,效果还真的出乎意外,让我比较满意。至此,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教会学生解决阅读上的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难读的字词,难写的字词,难理解的字词,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书,短时间内处理掉。难读的句子即表示观众复杂心里的句子,让学生正确断句,读通顺、流畅。个别段落,老师有必要再次范读。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 选编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教给学生不少阅读方法,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样领会词语、句子,怎样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怎样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等等。再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大胆做到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切。老师切不可把时间都包揽下来。我认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检查、督促,严防个别学生走过场,个别问题老师还需要及时点拨。
三、深刻理会“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写这一场复杂的表演,惊心动魄的表演,难度很大的表演,都是为了突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被困难压趴下。教学中一定要不偏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学会积累词语 从学生的习作可知,小学生的词语量远远不够,语文老师帮助孩子积累词语不可小觑。本文有不少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去阅读、去体会。如果每课教学都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词语量就会快速上升,作文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4
昨天上了《顶碗少年》这一节课,效果感觉还可以。一个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透彻,另一个是提的几个问题以及练笔安排都基本达到了目的。下面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赵丽宏,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山雨》和《与象共舞》,所以导入这里也有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回忆之前这两篇文章写了什么,对他的文章有什么印象。我觉得《山雨》的文风是清新空灵的,《与象共舞》则写出了象与人相处的和谐。而《顶碗少年》跟之前的写作对象不同,这里是在写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处:内容力求真善美,表现手法生动多样,文章处处字斟句酌。也正如网上对他的评价:“读赵丽宏散文,无论是《壶碎了,诗还在》里,和文坛前辈、同辈友人,或深或浅、或长或短交往的追怀;还是《灵魂的故乡》中,对艺术的沉浸、寻觅、赏读;还是《记忆中的光和雾》里,那些美妙的闪烁、漾动、翔游……一个强烈印象是“真”。真诚,真实,真切。”也正如此,作者想透过手中的笔,追求将世事沉浮、世间万象中一份永恒的“真”,倾诸文字。而这份“真”,往往是与世俗之风保持距离。所以赵丽宏这样说道:“当媚俗的声音铺天盖地时,你的低吟浅唱也许遭人侧目,你尽可以放弃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变了嗓门,用陌生却符合时尚的声音喊叫,这也是一种自由。也许有人为你叫好,而你却将在叫好声中毁灭了自己。失去真诚,是何等的可悲!”读他的文章,仿佛总能在热闹处找到宁静,繁华处找到圣洁之地。
第二,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惊心动魄的过程,主要通过正面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与神态,来表现他表演的技艺高潮与难度大,侧面描写碗、观众等来表现表演口人心弦。三次表演情景很类似,特别是紧要关头:
第一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
第二次:……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第三次: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我们可以看到,三次描写同中有异。一是描写碗的晃动,分别是“摇晃得厉害”“故意捣蛋,……跳起摇摆舞”“剧烈地晃动”,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二是描写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来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摆动”,可见少年在这时是做出了补救,但却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说明他这次是吸取了教训,稳操胜券。描写的变化,暗示着情节的变化,这就是文本细微之处的秘妙。可见,描写一个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现三次或多次时,需要引导孩子在相同处写出不同,写出变化。
第三,想象补白要符合语境,做到联系上下文,尽量还原文本,莫矫情,过犹不及。这节课练笔、想象补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三次表演的成败,顶碗少年分别会怎么想,老者会向少年说什么,结尾的省略号含义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去安排。但这节课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5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6
1.本课的三个生字的读音都容易读错。“疚”读“jiù”,不要读成“jiū”;“胛”读“jiǎ”,不要读成“jiá”;“颓”读“tuí”,不要读成“tuī”。
2.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起来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课文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好把握,关键是要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要引导学生体会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当它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只有大概的印象;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数量“十二只,一只不少”,这意味着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从头再来;当它第三次出现时,我们发现碗是在白发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给少年,同时给了他赞许与疼爱,给了他力量与信心;当它第四次出现时,是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则让人想到的是顶碗少年常常给我以激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颓丧或者退却的。他是一个强者。”为什么在以后二十年的岁月里,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现太让“我”感动了:一个小小少年,从小就能在失败与挫折面前表现得那么坚定,那样勇于拼搏,并且获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肯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定。因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课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少年给我的启迪。”在这句话中“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就是说在绝境中不怕困难,再搏一下,就会走出严冬,就会看到希望,就能获得成功。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困难的。
6.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耐人寻味,对顶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z拼搏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感人。可以适当地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他们不曾感受过的生活,这对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当时的心情和他那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会很有帮助的。对课文中含义较深,又对人有所启迪的句段还可以鼓励学生背一背。
7.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7
让心循声而动——记《顶碗少年》一文的朗读教学
年幼时,每每看到古装电影中一群读书郎个个摇头晃脑地朗读,我总会忍俊不禁;中学时,又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到“读到这里,他(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头,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总是忍不住仿效;教书后,方知朗读的重要。
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悠扬的音乐,阅读它,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轻声诵读起来,合上书,文质兼美的语句又不自觉地浮现于脑海,回味不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上音乐性强,富有节奏感的文章,我总是不惜课时地让学生借助各种形式开展朗读,用耳朵倾听流畅、灵动的文字,用心灵领略深邃、丰富的情感。
《顶碗少年》这篇叙事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完整、立意鲜明,读懂文意无需花太多的时间。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还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写”、“为何写”。如果以“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满堂灌的形式教授写作技法的话,那也许无异于嚼蜡,枯燥无味;如果以“咬文嚼字”、“逢句必究”满堂问的形式探讨人物心理的话,那也许教学内容凌乱,疲惫不堪。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形式各异的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少年身处的困境,揣摩失误后少年的心情;体会“金边红花白瓷碗”反复出现的作用。
顶碗少年第二次失手后,“场子里一片喧哗”。为了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少年那时面临的困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要求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四段中“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这句话的基础上,再现当时的场景。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传递了当时观众内心的不满意、不耐烦,再现场景的表演中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的体验建议加入一阵嘘声,以此显示观众不买账、喝倒彩的心态。
看到学生们这么快地进入情境,我趁热打铁地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位再次失手的少年,面对台下一片喧哗、台上一地碎片,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学生顿时议论纷纷,学生甲眉头拧起说:“太丢人了!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钻下去。”学生乙哭丧着脸说:“天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啦?”学生丙摊开两手说到:“完了,我真的彻底完了!”无论从学生表情,还是从他们言语,显示出他们通过文本的朗读真切地感受到此刻少年跌至冰点、绝望无助的心情。强烈的现场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深处,走入了人物内心。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七班学生刘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描写少年三次顶碗的过程中,为什么每一次都会提到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细节每一次带给读者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引导学生体会这个细节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常言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我简单地把握我的理解告诉他们,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会让他们失去了一次“意会”的审美体验。“意会”自然脱离不了语境这个大背景,于是我要求学生各自大声朗读提及“金边红花白瓷碗”的三个不同的语段(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它们出场的背景是否相同?认真朗读后,学生发现:“金边红花白瓷碗”第一次出场是在少年前期轻松自如地表演;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一次失误后,面带微笑,不失风度的少年准备重演;第三次出场是在第二次失误后,不知所措的少年得到白发老者的鼓励。
有了这一背景的认知,我再请三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分别朗读这三个语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感悟。没想到举手发言的人还真不少,有几个内向的女生也参与其中。通过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当“金边红花白瓷碗”出现在轻松自如的表演中,它显得分外精彩夺目;当它第二次出现时,由于有了前面的失误,给人感觉有些担心、有点让人不敢正视;当第三次绝望的少年从老者手中接过它时,感受到一份沉沉的信任,也为后文那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埋下伏笔。
在传统观念里,朗读似乎是字正腔圆者的专利。其实不然,记得那次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操着一口宁波味的普通话作讲座,诚恳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赢得满堂喝彩。既然朗读具有如此神奇的美丽,那么让文学的节奏在我们语文课堂里回荡动人的旋律,让我们的心儿在琅琅的书声中谱写美妙的乐章。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8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
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汤悦)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谢佳颖)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惠欢欢)
启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陈彬)
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杨枫)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张翰晨)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汤悦)
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中有诸多精彩。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9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文章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反应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衬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时少年的反应为主线,以观众的反应为副线。
文中分三次对他的表演进行了描写,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时,对他的精彩表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他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我们不难体会到表演杂技时的艰难困苦,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我让学生结合平常所看到的杂技表演节目想象少年表演时的情景,体会顶碗少年表演杂技时的不易。两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写了少年和观众的反应,考虑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于是,在体会少年三次表演时的心理变化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表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去想象少年在台上以及观众在台下的情景,特别是第二次失败以后,面对观众的叫嚣,我让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因为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所以学生很能体会少年当时的心情,有的说愧对观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有的说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说还是鼓起勇气再来一次??不过,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过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当文章阅读到那里时,我让学生猜测那个老人的身份,想象那个老人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学生们的猜测、想象合情合理,我为学生的聪敏而欣喜不已。他们抓住“从后台走到灯光下”猜测那可能是他的师傅,从他的表情、动作推断他一定是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因此,当音乐第三次奏响,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样“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而是“轻轻”抖了一下脑袋,一个“急忙”一个“轻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个词语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在阅读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了细细的品味。
当顶碗少年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丰满,最后,再让学生读首尾两个自然段,体会顶碗少年给作者的启示,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表现以及日后应持有的态度,也让学生集会到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表演两次都失败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没有退却,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写“我”回忆二十多年前曾经在上海大世界观看过一次杂技表演。
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
先写“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头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表演,“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却总是掉不下来”,他“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从对他的这些“令人惊羡的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娴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写出了观众的反应。
第3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第二次失误。
先写了少年的神态、动作:“没有慌乱”“歉疚地微笑”“不失风度地鞠了一躬”“很沉着,不慌不忙”,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从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虽感歉疚,但是没有气馁,没有退却,一切重新开始。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写出了善良的观众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顶碗终于成功了。
“场子里一片喧哗”,不满的观众反应更强烈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着他的心理,在众多期待他的观众面前,连续两次失败,此时,也许他头脑里一片空白,也许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难、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一位白发老者的出现使少年“镇静下来”,老者亲切的“抚摸”给他带来了赞许和疼爱,“轻轻摇撼”给他传递了力量,“低声”的话语使他坚定了信心,他终于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第7自然段,写“我”每每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总会很激动。
这里写了两个意思:一是深信当年那位少年一定成为一位杂技艺术家了,他是一个强者;二是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励“我”前进。“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代表顶碗少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面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最后获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写“我”从顶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启迪。
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11
一、成功之处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朗读的指导。学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读感悟,朗读方式单一不说,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朗读是否体现了少年的精神,学生读的面比较少。如果每位学生分析后,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一读,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
三、改进措施
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如果这样,我想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顶碗少年》语文教学反思12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在学生找到的句子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对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领悟,我设计以下的环节。首先是“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少年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知道在少年成功的途中出现了巨大的挫折以及信心崩溃。借以引出“这时在少年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然后文中给予宽容以及鼓励的老者出现了,学生也同时理解了在少年成功的路上,少不了他人的鼓励以及支持。本来上到这,文章即可进入结合自身生活谈人生启示的了。突然我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你认为少年算是成功吗?”这时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成功的定义同时也感悟成功的要素。所以在最后,“请你谈谈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时,同学的归纳让我很吃惊,他们理解得竟是如此到位。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
第三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和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
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
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 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篇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今天完成了对《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总结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
1、充分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破了重难点。
2、问题的设计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往往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手段,一个关键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路和学路呈现清晰脉络,教师的教变得有力有序,学生的学变得有纲有目。今天的课堂提问“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一问题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3、能给予学生很充分的时间研读重点词句,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从文中的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说话练习和课堂小练笔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文中空白点读出来了。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本节课的感情朗读不够。
2、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习作范文,学习此文少不了要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而此环节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设计中有涉及到,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好没有完成这一环 篇三:《顶碗少年》的教案和反思
《顶碗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么?在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杂技是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位顶碗少年的故事。(展示课件1)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学习这课得生字、词语。(展示课件2)
2、现在,让我们带着几个问题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展示课件3)
三、问题反馈、整体感知
1、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文讲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四、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文中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让我们再次快速地读文,找出描写少年表演时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句子。(展示课件4)<
一、>第一次表演
1、提问(展示课件5),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对比读(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3、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少年那原本行云流水般的表演,此时,却戛然而止,叫人感到多么遗憾啊!在场的观众是怎样的反应呢?(展示课件6)
5、少年的反应是怎样的?(同)你体会到了什么?
6、让我们像顶碗少年那样镇定从容的读着两句话。<
二、>第二次表演
1、谁来说说描写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的句子?
2、你觉得那些词语需要重读才能体现顶碗少年的技艺高超?谁来试试?
3、观众们耐心的等待少年的精彩表演,结果,却仍然失败了,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课件展示7)
4、指名回答,男女读。
5、假如此时,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在场观众各种各样的打击,而且我 们知道,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6、是啊,顶碗少年和同学们的年龄差不多啊,面对这样的场面,他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8)你体会到了什么?
7、此时,他呆呆地站着,他已经不知所措了,他还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吗?是什么力量让他又一次的鼓起了勇气?
8、想想,老者会说什么呢?听了老者的话,少年又是怎样想的? <
三、>第三次表演
少年第三次捧起了碗,向观众第三次鞠躬,音乐也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同学们,假如你也是当时在场的观众,你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1、作者觉得,这不仅仅是表演了,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谁来读一下少年第三次拼搏的句子?
2、你体会到了什么?
3、顶碗少年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自己,把前两次的失败踩在了脚下!同学们,你们觉得,顶碗少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能用在此时此刻的?(课件展示9)
5、这位年龄和同学们相仿的少年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四、>最后两个自然段
1、我想,观看了这场演出的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位顶碗少年在遭遇失败后,那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10)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谁能联系课文中的顶碗少年说说?
五、小结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绝境,只有被困难吓倒而绝望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丢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把你的体会整理一下,写成一篇读后感!(展示课件11)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
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第四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
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
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
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
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以《桃花心木》一课引入,复习单元的核心问题,让学生说课文讲了少年成长中的一件什么事?然后同学们回概括为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课堂教学中我围绕两个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感觉课文整体教学主线不是很清晰,具体反思如下:
1、单元核心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整合,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本单元其实就是所谓的小故事大道理,无论《学弈》的专心致志做事,还是《匆匆》的珍惜时间,都是通过故事折射道理,所以学习到第四课已经轻车熟路。少年的两次失败还能成功不单单是勇气,而是平时的扎实基本功以及信心。从文本中高度概括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深入阅读观众的宽容,老者的鼓励又是给予别人多一份鼓励的呈现。在同学们汇报感受的哲理时,宫恩宁同学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应表扬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平时的课内外积累学以致用。
2、朗读的落实到位,少年高难度的动作,碗的拟人化写法,赵丽宏的文笔细腻、精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一位现场的观众,为少年第一次失败时的镇定有自信而鼓掌,为少年的第二次失败时气馁、慌乱紧捏一把汗,更为少年第三次的成功而呐喊。语文课一定要书声琅琅,才能走进文本。
3、在单元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更应在高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从重点语句中品味少年的成长故事是如何写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读者更能清晰的阅读文本,结尾的省略号又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让人意犹未尽。同时可以播放杂技表演的现场视频,把生活教育与课本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行知教育的“知行合一”。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小练笔时间,学习后可以写下你对少年想说的话,也可以写一段你感受的人生哲理。但是课堂容量还是不够,在曹主任建议下,我也觉得可以再带一篇课堂阅读训练,八单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能熟练驾驭。
每讲一堂课,就是让自己在成长,在完善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在有限的40分钟让学生受益得法于课堂,拓展用法与课外,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不断提升。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3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的时候正好听了学校的谭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课,结合自己的上课,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分配的合理来源于借鉴了谭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4
一.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从三个层次上来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情况
1.从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了教学重点,把握很到位。
2.从理解的层面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体操作上,也就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后第二题)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的含义。
我仍从三个层面上来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1.在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的教学难点,把握很到位。
2.在理解的层面上仍然只停留在了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深度上,现在看来这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总结概括,而没有真正理解透,没有对文本内容升华到一定高度。其实这句话给作者的真正启迪,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少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少年那种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
3.在对学生的引导的设计上就更不到位了,现在看来只是又一次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没有深刻挖掘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到底是什么。
二.学生知识、能力两方面的收获
知识达成:本课在知识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达成。
能力方面:主要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说明
课后第一题:读课文,想想顶碗少年在失败后是怎样做的。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这个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的。我通过让学生独立默读少年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与少年的表现的内容,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学生提炼很到位,默读和提炼能力达成很好。再次引导学生从这些相关语句中找到便于他们理解的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来加以概括总结,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发言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关键词并较正确的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概括能力达成较好。但对于没有发言的学生是否也能找到关键词,是否也能正确概括总结缺乏足够的反馈,这一点做得很不到位。现在想想对于学生把握准确的关键词必须要让每个学生明确,画在书中,对于学生体会到位的总结概括同学之间要互相说说,做到一一落实。
课后第二题: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此题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我在理解此题上不够到位,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明显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理解能力的达成上不够理想。
课后第四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六、七自然段。
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我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自学的基础上先以朗读的形式汇报,在结合所划出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概括。一些学生的在刚汇报的时候朗读比较到位,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够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所提炼的内容理解不够到位,在同学补充和教师引导下理解有了一定改善之后再进行朗读,就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仍然是说得过多,朗读的参与面不够。此外就是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过多的是以汇报的形式进行。
在背诵能力的训练上,我选取了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背诵。我让学生先默读,谈体会,再自读,在学生熟读之后再去背诵,学生对于这段的背诵基本达成。
三.遗憾之处的再设计。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板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表演从失败到成功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两条线索展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着老者为了使少年镇静下来,从新投入表演对少年的帮助,看似很完整,其实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去体会少年在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有些喧宾夺主。再者看来,情感目标没有在板书中予以体现。
而新板书就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通过两个板书的对比给我的启示是板书必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必须要简单明了,非重点不要在板书上呈现。
第一.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必须要到位(前面在分析突破重难点时已经谈到)
第二.朗读训练力度不够
像前面所说我指导学生朗读的参与面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
第三.教师设问要细化
在让学生思考少年失败后的反应时,有些学生抓得关健词不够准确,再谈理解的时候就有偏离,所以在以后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设问细化,比如可以问“少年在第一次表演失败后的反应如何,抓住表现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去理解。”此外,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关键词到底有几个,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把握清楚。
第四.教师重复性语言过多
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教师不要重复。
第五.教学目标一定要围绕课后习题展开。
回想我这节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课后习题进行很好的审视,做了一些无用功。比如因为在课文中提到了老者的帮助,所以在最后为了体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还设计了许多幕后英雄的照片,并结合图片向学生娓娓讲述,这看似是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事实却显得有些不妥,因为学生理应理解的情感目标没有达成,一味地凭空抒情不免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说认真审视课后习题后再精心教学目标,才是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5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在学生找到的句子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对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领悟,我设计以下的环节。首先是“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少年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知道在少年成功的途中出现了巨大的挫折以及信心崩溃。借以引出“这时在少年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然后文中给予宽容以及鼓励的老者出现了,学生也同时理解了在少年成功的路上,少不了他人的鼓励以及支持。本来上到这,文章即可进入结合自身生活谈人生启示的`了。突然我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你认为少年算是成功吗?”这时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成功的定义同时也感悟成功的要素。所以在最后,“请你谈谈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时,同学的归纳让我很吃惊,他们理解得竟是如此到位。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6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
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汤悦)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谢佳颖)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惠欢欢)
启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陈彬)
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杨枫)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张翰晨)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汤悦)
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中有诸多精彩。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7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确定。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教学难点是接受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孩子们。在弄清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主要内容后就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围绕“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表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仅仅是一场表演吗?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学并展开讨论。
学生的态度很积极,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其中第四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结果让我很是吃惊。
“我认为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拼搏,因为这是顶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碗!”
“我认为这是一场较量。是顶碗少年自己和失败的较量,他终于在较量中获胜!”
“我认为这是一场心理战斗。顶碗少年打败了害怕失败的心理,打败自己的懦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
,获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认为这是一堂课,顶碗少年在这堂课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接受失败,如何走向成功。”
“我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小小年纪的顶碗少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化失败为力量,对我们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让奇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尽管我没有看孩子们所写的收获,但是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孩子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8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一、品读中,悟课文
在大展示中,各小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顶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学生在分析: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只知道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但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当时的惊险。总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以情促读,以情导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让真、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抓主脉,贯全文。
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每次出现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讲课文时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来。我在修改导学案时反复考虑,如何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边理解,边渗透,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当顶碗少年准备第3次表演时,我提问:面对着第三次出现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一叠碗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它的色彩,数量,还意味着什么?学生顺势回答了多种答案,一道无情的考题,就这样难点被击破。通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师多读、多思、多悟,学生才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正内涵,领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9
《顶碗少年》这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顶碗少年在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败,但少年并没有气馁,当台下一片混乱时,一位老者及时的鼓励,使他重拾信心,最终在第三次中表演获得成功。从中作者得到了深刻的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本课少年三次精彩的演出如同三个扣人心弦的场面,作者通过细致地描写出三次表演场面当中少年的表现、观众的表现、碗的反复出现、老者的表现等如同把读者也带到了现场,感受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表演。结合文章的特点以及班中孩子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份课前预习作业,从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交流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才把这次表演写得如此精心动魄。这节课上下来,我发现设计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我发现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认真研读文本
在课上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有所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感悟并不能只浮于表面而要真正的`读进去,也就是我们在讲新课文之前应该多读几遍。在读中多问问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如文中“碗”的反复出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怎样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
二、多读书多积累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这样才能有能力驾驭课堂。有能力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0
我每次讲课的时候,其实备课也挺充分的,但是,上了“战场”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手里的那杆“枪”。
这不,这节课上又出现了问题,下面总结如下:
不足之处:
1.板书没有做到“精”。其实咱们都知道,好的板书,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者”看了一目了然。可是我呢?板书总是很乱,没有主次之分。所以,以后在备课当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朗读训练力度始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也许我的出发点有问题。我总觉得,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解决有些问题便可以。因为高年段了,没有必要变花样地去读课文,应该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所以,我的朗读训练每节课体现的不明显。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又怎么去看待呢?难道以自己的方式读文不好吗?非得,每节课都要花很大的时间去训练朗读?哎!我在迷茫之中,教学反思《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也许我又在走歪路!呵呵!!
改进措施:
每次讲课,我的重复性语言过多。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所以,我真的要学一学精讲。
总之,我在慢慢摸索,慢慢总结,慢慢反思,渴望自己早日开辟好那番“天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表演两次都失败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没有退却,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写“我”回忆二十多年前曾经在上海大世界观看过一次杂技表演。
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
先写“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头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表演,“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却总是掉不下来”,他“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从对他的这些“令人惊羡的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娴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写出了观众的反应。
第3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第二次失误。
先写了少年的神态、动作:“没有慌乱”“歉疚地微笑”“不失风度地鞠了一躬”“很沉着,不慌不忙”,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从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虽感歉疚,但是没有气馁,没有退却,一切重新开始。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写出了善良的观众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顶碗终于成功了。
“场子里一片喧哗”,不满的观众反应更强烈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着他的心理,在众多期待他的观众面前,连续两次失败,此时,也许他头脑里一片空白,也许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难、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一位白发老者的出现使少年“镇静下来”,老者亲切的'“抚摸”给他带来了赞许和疼爱,“轻轻摇撼”给他传递了力量,“低声”的话语使他坚定了信心,他终于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第7自然段,写“我”每每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总会很激动。
这里写了两个意思:一是深信当年那位少年一定成为一位杂技艺术家了,他是一个强者;二是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励“我”前进。“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代表顶碗少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面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最后获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写“我”从顶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启迪。
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2
一、成功之处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朗读的指导。学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读感悟,朗读方式单一不说,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朗读是否体现了少年的精神,学生读的面比较少。如果每位学生分析后,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一读,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
三、改进措施
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如果这样,我想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3
五六年级分别学过赵丽宏的《与象共舞》《山雨》,今天再次学习他的另一篇叙事散文《顶碗少年》,“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这是作者本人的谦虚之词,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过程,从普通人中揭示出不普通的内涵,作者细腻的观察描写,使这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写法上,在情感体会上值得品读借鉴。
结合略读课文的安排,一节课时间,我主要从几个环节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感受文章。
1.提取重点结合板书感悟道理。
在导课后,我让学生快速默读,在文中找到作者对这场表演感受的句子,“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理解“惊心动魄”,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回到全文,了解这场杂技表演了三次,第三次采取了成功,把这三次表演的'结果和再次努力进行板书,而后,看着板书梳理课文“写什么”;再来,看着这个板书,你会想到什么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脱口而出。感悟道理直观、直接。
2.聚焦板块结合朗读体会写法。
作者是如何写这三次表演的呢?让学生继续读文,每一次描写作者都聚焦了“少年、碗、观众”来写,各有侧重,通过指名读、齐读、比较读,引导学生发现,在内容上,每一次描写都一样,第一次,少年表演难度大,技艺高超,虽然失败但仍不失信心和勇气,第二次少年再次失败沮丧、尴尬的样子跃然纸上;第三次少年经历两次失败,没有被吓倒,承受压力,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取得成功;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也发现了写法的秘妙,那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点面结合运用得特别好,还有详略得当的处理方式特别妙;当然还有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感受的画龙点晴。体会写法,感悟作者是“怎么写”的,积累课内方法,运用课外迁移。
3.回扣全文结合续写深化领悟
自主学习与发现,课的结尾进行回归整体,首尾照应的写法,文章的结构清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演出?让学生继续补充,目的是引出文章蕴含的道理除了有“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成功需要自身不断努力,要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还离不开他人的鼓励。”最后就是让学生续写,写写你从省略号中读懂了什么,突破难点。学生练笔,我引导可以从谈少年和自己两个角度来写,再出示赵丽宏的原文与学生的参照,动笔修改,提升认识,不仅从思想上,还从表达上。
有收获也有遗憾,课总是遗憾的艺术,开学一周多来,总体觉得学生是认真的,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参与面不广,自己耐心也不够,不能过于强势,过于着急,要相信学生,学会等待。是为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4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时发现文本有很多的点可以切入,如顶碗少年的表现,观众的反应,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的几次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照顾这么全面,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现来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本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清晰的,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孩子学习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中,由于太过于着急和担心,没有很好地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把整个表演过程分解地七零八落,失去了整理感,十分琐碎,其次,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再次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省略号的处理,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省略号,而是直接点出省略号,过分地引导孩子去学习,一直牵着孩子在前进,在处理时也没有很好得利用省略号的作用,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
一堂课,一次锻炼,从锻炼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能更加从容地站立在课堂之上,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从顶碗少年的行为、神态展示人物精神风采;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班上人多,大多情况下,课堂讨论发言也是一支小分队在活动,但是在公开课场合的大多同学表现就像顶碗少年一样都有成功的强烈愿望,只要给机会,一定图表现。二是大多同学的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显得简单肤浅,不过现在借助教辅书答题的现象有所好转。
【教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想达到的目标是:
1.立足文本,注重对重点字、句、段的解读。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我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想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这一环节来看,有理有据的目标是实现了,困惑与遗憾仍在:A.我抛出的问题圈套,学生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激烈,是学习资料的影响还是他们单纯天真的思维习惯或是认定了的人生价值观呢,是他们看杂技表演或是待人处事并没有我们成人的挑剔吧?反过来一想,我们有必要对杂技表演的精彩评判降低标准么?技艺不精,苦练就是办法。这个少年需要的是鼓励、宽容不是欺骗。B.我这个设计只是我的借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但人家使用的时候,是确定统一使用的,因为最终的结论是顶碗少年的表演是成功的。而我,却分开来用,可以这样说虽然他的'表演并不成功,但他精神上绝对是成功的我不知道这个提法行不行。C.在讲述与板书时,我过于集中少年的表演,对他的精神面貌的词语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如第二.三次表演时歉疚、不失风度、沉着、急忙晃动、深深的鞠了一躬,要学习少年的精神不能不分析他在场上表演时,无论是精彩、紧张还是失败时的气度与风度,沉着、冷静,非凡的意志与定律。这是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男孩子。对这些细节的忽视,现在想来,这真成了课堂最大的败笔了。D.
在记者采访环节,我在110班上试教课,可以说发言的同学全都提到少年的第三次成功是师傅(老者)的鼓励,而111班却没有一个同学提到,全都信誓旦旦豪情满怀说是自己坚定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是我的生命,我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我希望能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我早说过,我喜欢六年级课本,因为这些选文更贴近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我也利用我的特权给学生搭建一个个成功的台阶,让他们找回自己鲜活的生命。春天来了,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了他们课堂发言的权利或是让少数同学垄断。因此,我常在课堂上叫一些并没有举手的学生,也发现我的鼓励与帮助能取到好效果。在仿写课文精彩片断的时候,我干脆叫一竖小组或一横小组,发现不少并不出众的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句子。教有术,学有法,我一直在寻找与尝试。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围绕学习的课文找相关的故事资料,有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有相关主题的其他故事等。学生喜欢有悬念,来一些猜一猜,想一想,改一改,评一评。学生喜欢竞争,就要开展学习小组讨论.争论.辩论,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喜欢表现,就要鼓励、宽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学生喜欢看表演,我就让学生排演课本剧。
3.换位思考,感悟人生。我设计的三个问题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老人和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在课堂上,我欣喜的看到,有好几个平常并不举手的同学,就像文中的项碗少年一样,在课堂这个表演舞台上羞涩而坚定的高举着手。像周涛,他一举手,我看到立马叫了他,他响亮的回答了,不需要赞扬呀,他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叫了一次,他回答得更好了。他不知道,当老师的我,也是多么的喜悦。像龙杰同学,我叫了她,她有些紧张,但毕竟完整的回答了问题,下一轮的时候,她居然举了手。像周汉同学,平常我喜欢他思维的独特性,在他并不举手的情形下叫了他,他没有回答但我们师生之间并不尴尬,这很正常呀。我就是要制造一些不确定因素,来训练学生的机智、从容与豁达。其实,我也何尝不是那个顶碗少年,虽然不是第一次上台表演,但每一堂课永远都是新的,不可预料的。学生在期待有效、自然、快乐的课堂,我也希望在课堂中,从学生身上得到快乐。每一次教学总有新的收获与感动。我想,只要我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的教学技艺也一定能像杂技艺术家一样炉火纯青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不在学生面前出丑,就要勇于在同行面前出丑这是我的宗旨。公开课只是一个案例,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点。
你的参与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第五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
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
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
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
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表演两次都失败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没有退却,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写“我”回忆二十多年前曾经在上海大世界观看过一次杂技表演。
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
先写“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头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表演,“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却总是掉不下来”,他“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从对他的这些“令人惊羡的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娴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写出了观众的反应。
第3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第二次失误。
先写了少年的神态、动作:“没有慌乱”“歉疚地微笑”“不失风度地鞠了一躬”“很沉着,不慌不忙”,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从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虽感歉疚,但是没有气馁,没有退却,一切重新开始。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写出了善良的观众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顶碗终于成功了。
“场子里一片喧哗”,不满的观众反应更强烈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着他的心理,在众多期待他的观众面前,连续两次失败,此时,也许他头脑里一片空白,也许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难、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一位白发老者的出现使少年“镇静下来”,老者亲切的“抚摸”给他带来了赞许和疼爱,“轻轻摇撼”给他传递了力量,“低声”的话语使他坚定了信心,他终于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第7自然段,写“我”每每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总会很激动。
这里写了两个意思:一是深信当年那位少年一定成为一位杂技艺术家了,他是一个强者;二是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励“我”前进。“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代表顶碗少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面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最后获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写“我”从顶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启迪。
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3
《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
针对本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准备这篇文章的备课时,我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为出发点,并让学生掌握为一定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为目标。从上课的情况和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我认为本堂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1.重视字词的掌握,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本课篇幅比较长,难记难认的生字也比较多,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依然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能够用心把课文读完整,而不是应付,课文读完以后,我还是留足了时间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比如有两个字学生依然读错,“愧疚”“迷惘”学生还把声调读错,我有耐心让其他学生给他们纠正,并且给他们重新读正确的机会,这也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读课文,也要重视字词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那讲读课文就更不用说了,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2.我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我让学生先交流预习中了解的作者的情况,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方法的鼓励,同时也是鼓励学生要学会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
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这几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
引导学生要抓住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我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很认真地读要求,然后总结出阅读要求有两条: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又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具体一点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现(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还有观众的反应,描写观众反应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默读课文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学生自学时注重方法的点拨。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一定及时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比如,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我就给学生一对一相应的指导,而有些问题是共性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有效地、快速地进行全班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课上学生自学时,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只是画出了线,但是没有做上标记,但是由于牵扯的问题比较多,一会儿交流的时候肯定会糊涂,我引导学生找到一定的问题一定用简短的词句做上标记,学生很快纠正了问题,提高了效率。还有个别同学只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读到感受深的地方没有随时记上标记,我引导学生,好笔尖不如烂笔头,要把你的思考、发现随时写出来,这是你思考的结晶。这样,我运用这种轻松、不留痕迹、自然的方法,给学生轻松有效的点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注重体会写法
好的课文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本课写少年顶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样,尤其是少年两次顶碗失败后的表现更不一样,所表达的心情也不一样,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两次失败后的心理活动的通过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出来的呢?这也恰恰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学习这一写法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并说说从中得到的体会,我让学生尽量发言,让大家的思维产生碰撞,互相能够启发,当学生体会不够到位时,我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切实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进而我引导学生,今后,我们在写文章,要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既让人感到真实,又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品德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及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认识到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在前面生词的教学环节中,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本次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我决定采取课前发预习纸的方式,把本课重要的词语让学生课前预习好,这样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分化了课上的任务,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方法的自动学习,让学生针对前面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4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确定。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教学难点是接受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孩子们。在弄清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主要内容后就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围绕“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表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仅仅是一场表演吗?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学并展开讨论。
学生的态度很积极,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其中第四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结果让我很是吃惊。
“我认为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拼搏,因为这是顶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碗!”
“我认为这是一场较量。是顶碗少年自己和失败的较量,他终于在较量中获胜!”
“我认为这是一场心理战斗。顶碗少年打败了害怕失败的心理,打败自己的懦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获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认为这是一堂课,顶碗少年在这堂课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接受失败,如何走向成功。”
“我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小小年纪的顶碗少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化失败为力量,对我们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让奇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尽管我没有看孩子们所写的收获,但是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孩子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5
教学《顶碗少年》这一课,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表演?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来默读课文,学生们于是阅读重点段3—7自然段,勾勾画画,批注感悟体会。抓住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进行体会,体会顶碗少年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从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从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表演。从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到了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所以是一场“体现关爱”的表演。从作者的感悟中,体会到了这是一场“难以忘怀的”表演,学生们体会得很好,关键是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的感悟很深,不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感悟,而且从文末的省略号中也读出了感悟。我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的人生启示——那是面对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的精神。
因为这一课通俗易懂,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结束之处,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该如何在行动中向顶碗少年学习,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今天我们学习了《顶碗少年》这一课,通过指导学生品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与学生共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面对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重点,我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表演的成败与文中少年的成败形成对比,通过观众的反应和和自己面对失败后,体会在观众的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和失败,他们是如何做的?其中有几位学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学习舞蹈时,遇到难度大的动作时,想放弃,但坚持下来的;有初次学习滑板、自行车时,无数次摔倒再爬起来,最终成功的;有在生活中和父母有矛盾冲突不知如何处理而选择逃避的......他们都认为应该像顶碗少年一样,坚持不懈,有勇气地面对失败和生活中的困难,孩子们说的多好啊,认真的神情打动了我,触动了我。人生本就是一种承受,我们应该学会用毅力支撑自己。
看着孩子们满是决心的神情,我相信他们是真有所悟了,是懂了。我多么希望能这些暗暗下的决心不是暂时的,而是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将这些道理与感悟深深扎根于内心,并让自己终生受益。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6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从顶碗少年的行为、神态展示人物精神风采;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班上人多,大多情况下,课堂讨论发言也是一支小分队在活动,但是在公开课场合的大多同学表现就像顶碗少年一样都有成功的强烈愿望,只要给机会,一定图表现。二是大多同学的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显得简单肤浅,不过现在借助教辅书答题的现象有所好转。
【教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想达到的目标是:
1.立足文本,注重对重点字、句、段的解读。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我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想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这一环节来看,有理有据的目标是实现了,困惑与遗憾仍在:A.我抛出的问题圈套,学生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激烈,是学习资料的影响还是他们单纯天真的思维习惯或是认定了的人生价值观呢,是他们看杂技表演或是待人处事并没有我们成人的挑剔吧?反过来一想,我们有必要对杂技表演的精彩评判降低标准么?技艺不精,苦练就是办法。这个少年需要的是鼓励、宽容不是欺骗。B.我这个设计只是我的借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但人家使用的时候,是确定统一使用的,因为最终的.结论是顶碗少年的表演是成功的。而我,却分开来用,可以这样说虽然他的表演并不成功,但他精神上绝对是成功的我不知道这个提法行不行。C.在讲述与板书时,我过于集中少年的表演,对他的精神面貌的词语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如第二.三次表演时歉疚、不失风度、沉着、急忙晃动、深深的鞠了一躬,要学习少年的精神不能不分析他在场上表演时,无论是精彩、紧张还是失败时的气度与风度,沉着、冷静,非凡的意志与定律。这是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男孩子。对这些细节的忽视,现在想来,这真成了课堂最大的败笔了。D.
在记者采访环节,我在110班上试教课,可以说发言的同学全都提到少年的第三次成功是师傅(老者)的鼓励,而111班却没有一个同学提到,全都信誓旦旦豪情满怀说是自己坚定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是我的生命,我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我希望能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我早说过,我喜欢六年级课本,因为这些选文更贴近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我也利用我的特权给学生搭建一个个成功的台阶,让他们找回自己鲜活的生命。春天来了,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了他们课堂发言的权利或是让少数同学垄断。因此,我常在课堂上叫一些并没有举手的学生,也发现我的鼓励与帮助能取到好效果。在仿写课文精彩片断的时候,我干脆叫一竖小组或一横小组,发现不少并不出众的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句子。教有术,学有法,我一直在寻找与尝试。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围绕学习的课文找相关的故事资料,有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有相关主题的其他故事等。学生喜欢有悬念,来一些猜一猜,想一想,改一改,评一评。学生喜欢竞争,就要开展学习小组讨论.争论.辩论,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喜欢表现,就要鼓励、宽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学生喜欢看表演,我就让学生排演课本剧。
3.换位思考,感悟人生。我设计的三个问题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老人和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在课堂上,我欣喜的看到,有好几个平常并不举手的同学,就像文中的项碗少年一样,在课堂这个表演舞台上羞涩而坚定的高举着手。像周涛,他一举手,我看到立马叫了他,他响亮的回答了,不需要赞扬呀,他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叫了一次,他回答得更好了。他不知道,当老师的我,也是多么的喜悦。像龙杰同学,我叫了她,她有些紧张,但毕竟完整的回答了问题,下一轮的时候,她居然举了手。像周汉同学,平常我喜欢他思维的独特性,在他并不举手的情形下叫了他,他没有回答但我们师生之间并不尴尬,这很正常呀。我就是要制造一些不确定因素,来训练学生的机智、从容与豁达。其实,我也何尝不是那个顶碗少年,虽然不是第一次上台表演,但每一堂课永远都是新的,不可预料的。学生在期待有效、自然、快乐的课堂,我也希望在课堂中,从学生身上得到快乐。每一次教学总有新的收获与感动。我想,只要我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的教学技艺也一定能像杂技艺术家一样炉火纯青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不在学生面前出丑,就要勇于在同行面前出丑这是我的宗旨。公开课只是一个案例,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点。
你的参与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7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扮演?二是说说自身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考虑,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扮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
⑴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扮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⑵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⑶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扮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扮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⑷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扮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扮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示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⑴“一位矮小结实的青丝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⑵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手足无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抚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扮演获得了胜利,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⑶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胜利!
⑷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身难以忘怀的杂技扮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胜利之母”“胜利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协助他人走向胜利”等人生哲理。
3、小结: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扮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誊写下来。
2、词语优秀:
优秀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
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8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
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汤悦)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谢佳颖)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惠欢欢)
启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陈彬)
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杨枫)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张翰晨)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汤悦)
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中有诸多精彩。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0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的时候正好听了学校的谭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课,结合自己的上课,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分配的合理来源于借鉴了谭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1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用平时学到的本领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结果,效果还真的出乎意外,让我比较满意。至此,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教会学生解决阅读上的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难读的字词,难写的字词,难理解的字词,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书,短时间内处理掉。难读的句子即表示观众复杂心里的句子,让学生正确断句,读通顺、流畅。个别段落,老师有必要再次范读。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
选编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教给学生不少阅读方法,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样领会词语、句子,怎样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怎样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等等。再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大胆做到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切。老师切不可把时间都包揽下来。我认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检查、督促,严防个别学生走过场,个别问题老师还需要及时点拨。
三、深刻理会“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写这一场复杂的表演,惊心动魄的表演,难度很大的表演,都是为了突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被困难压趴下。教学中一定要不偏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美的句子,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去阅读、去体会。如果每课教学都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词语量就会快速上升,作文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2
五六年级分别学过赵丽宏的《与象共舞》《山雨》,今天再次学习他的另一篇叙事散文《顶碗少年》,“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这是作者本人的谦虚之词,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过程,从普通人中揭示出不普通的内涵,作者细腻的观察描写,使这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写法上,在情感体会上值得品读借鉴。
结合略读课文的安排,一节课时间,我主要从几个环节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感受文章。
1.提取重点结合板书感悟道理。
在导课后,我让学生快速默读,在文中找到作者对这场表演感受的句子,“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理解“惊心动魄”,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回到全文,了解这场杂技表演了三次,第三次采取了成功,把这三次表演的结果和再次努力进行板书,而后,看着板书梳理课文“写什么”;再来,看着这个板书,你会想到什么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脱口而出。感悟道理直观、直接。
2.聚焦板块结合朗读体会写法。
作者是如何写这三次表演的呢?让学生继续读文,每一次描写作者都聚焦了“少年、碗、观众”来写,各有侧重,通过指名读、齐读、比较读,引导学生发现,在内容上,每一次描写都一样,第一次,少年表演难度大,技艺高超,虽然失败但仍不失信心和勇气,第二次少年再次失败沮丧、尴尬的样子跃然纸上;第三次少年经历两次失败,没有被吓倒,承受压力,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取得成功;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也发现了写法的秘妙,那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点面结合运用得特别好,还有详略得当的处理方式特别妙;当然还有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感受的画龙点晴。体会写法,感悟作者是“怎么写”的,积累课内方法,运用课外迁移。
3.回扣全文结合续写深化领悟
自主学习与发现,课的结尾进行回归整体,首尾照应的写法,文章的结构清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演出?让学生继续补充,目的是引出文章蕴含的道理除了有“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成功需要自身不断努力,要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还离不开他人的鼓励。”最后就是让学生续写,写写你从省略号中读懂了什么,突破难点。学生练笔,我引导可以从谈少年和自己两个角度来写,再出示赵丽宏的原文与学生的参照,动笔修改,提升认识,不仅从思想上,还从表达上。
有收获也有遗憾,课总是遗憾的艺术,开学一周多来,总体觉得学生是认真的,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参与面不广,自己耐心也不够,不能过于强势,过于着急,要相信学生,学会等待。是为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3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令人难忘……”展开。我一上课在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本课要解决哪些问题之后,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次______的杂技表演”让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这是一场______的杂技表演”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除了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外,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很好的习作的`范本和训练材料,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学习文本的拓展和迁移。文章中的省略号是学习本文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我在学完课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老者,想起……”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是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充,又是学生再次对课文的深层领悟。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4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针对本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准备这篇文章的备课时,我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为出发点,并让学生掌握为一定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为目标。从上课的情况和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我认为本堂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1.重视字词的掌握,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本课篇幅比较长,难记难认的生字也比较多,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依然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能够用心把课文读完整,而不是应付,课文读完以后,我还是留足了时间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比如有两个字学生依然读错,“愧疚”“迷惘”学生还把声调读错,我有耐心让其他学生给他们纠正,并且给他们重新读正确的机会,这也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读课文,也要重视字词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那讲读课文就更不用说了,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1.我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我让学生先交流预习中了解的`作者的情况,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方法的鼓励,同时也是鼓励学生要学会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这几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
引导学生要抓住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我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很认真地读要求,然后总结出阅读要求有两条,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又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具体一点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现(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还有观众的反应,描写观众反应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默读课文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学生自学时注重方法的点拨。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一定及时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比如,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我就给学生一对一相应的指导,而有些问题是共性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有效地、快速地进行全班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课上学生自学时,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只是画出了线,但是没有做上标记,但是由于牵扯的问题比较多,一会儿交流的时候肯定会糊涂,我引导学生找到一定的问题一定用简短的词句做上标记,学生很快纠正了问题,提高了效率。还有个别同学只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读到感受深的地方没有随时记上标记,我引导学生,好笔尖不如烂笔头,要把你的思考、发现随时写出来,这是你思考的结晶。这样,我运用这种轻松、不留痕迹、自然的方法,给学生轻松有效的点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注重体会写法好的课文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本课写少年顶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样,尤其是少年两次顶碗失败后的表现更不一样,所表达的心情也不一样,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两次失败后的心理活动的通过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出来的呢?这也恰恰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学习这一写法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并说说从中得到的体会,我让学生尽量发言,让大家的思维产生碰撞,互相能够启发,当学生体会不够到位时,我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切实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进而我引导学生,今后,我们在写文章,要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既让人感到真实,又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品德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以及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认识到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在前面生词的教学环节中,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本次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我决定采取课前发预习纸的方式,把本课重要的词语让学生课前预习好,这样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分化了课上的任务,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方法的自动学习,让学生针对前面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
1.本课的三个生字的读音都容易读错。“疚”读“jiù”,不要读成“jiū”;“胛”读“jiǎ”,不要读成“jiá”;“颓”读“tuí”,不要读成“tuī”。
2.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起来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课文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好把握,关键是要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要引导学生体会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当它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只有大概的印象;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数量“十二只,一只不少”,这意味着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从头再来;当它第三次出现时,我们发现碗是在白发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给少年,同时给了他赞许与疼爱,给了他力量与信心;当它第四次出现时,是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则让人想到的是顶碗少年常常给我以激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颓丧或者退却的。他是一个强者。”为什么在以后二十年的岁月里,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现太让“我”感动了:一个小小少年,从小就能在失败与挫折面前表现得那么坚定,那样勇于拼搏,并且获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肯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定。因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课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少年给我的启迪。”在这句话中“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就是说在绝境中不怕困难,再搏一下,就会走出严冬,就会看到希望,就能获得成功。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困难的。
6.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耐人寻味,对顶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z拼搏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感人。可以适当地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他们不曾感受过的生活,这对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当时的心情和他那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会很有帮助的。对课文中含义较深,又对人有所启迪的句段还可以鼓励学生背一背。
7.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