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8《诗经两首》(5篇)

时间:2019-05-12 17: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周练8《诗经两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周练8《诗经两首》》。

第一篇:周周练8《诗经两首》

宜八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8

班级 姓名

1、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每空1分)

关关jūjiū()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qiú()参差xìng菜()wù mèi求之()jiānjiā萋萋()sù huí从之()宛在水中chí()在水之si()

2、填空题。(50分,每空1分)

①《从军行》中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

②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

③《羌村三首(之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 ④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是“。”

⑤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是“。”

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⑦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⑧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⑩《别云间》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

1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三部分。

1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1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14这两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运用叠词摹声的句子是○“ ”,运用叠词状形的句子是“。”(至少写出一处)

15在《关雎》中这首诗中,有一个姑娘的美好姿态给主人公难忘的印象,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她。描写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16在《关雎》中这首诗中,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的句○子是“。。”

17《蒹葭》是《 》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后六句。○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18“一切景语借情语”○。“蒹葭苍苍。。”于浓浓的秋 1 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9《蒹葭》中“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朦胧的意境美的句子是“蒹葭萋萋。。”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2分,每小题1分)①君子好逑 ②在河之洲 ..③左右流之 ④寤寐求之 ..⑤左右芼之 ⑥钟鼓乐之 ..⑦溯洄从之 ⑧蒹葭凄凄 ...⑨白露为晞 ⑩道阻且跻 ..

11、在水之涘 ○

12、道阻且右 ○..

4、根据《关雎》课文原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4分)①《关雎》中的起兴之句是那两句?

②写小伙子日思夜想的焦灼苦闷之情的是哪四句?

③写亲近并使文静美丽的女子快乐的事哪四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2分)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7、根据《蒹葭》课文回答问题(13分,第①、②小题各4分,第③小题5分)

①《蒹葭》这首诗的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②《蒹葭》这首诗最明显的修辞是什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几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一种心情?

③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宜八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8(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1、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每空1分)

关关jūjiū(雎鸠)yǎo tiǎo淑女(窈窕)君子好qiú(逑)参差xìng菜(荇)wù mèi求之(寤寐)jiānjiā萋萋(蒹葭)sù huí从之(溯洄)宛在水中chí(坻)在水之si(涘)

2、填空题。(50分,每空1分)

①《从军行》中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②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③《羌村三首(之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④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⑤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⑦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⑧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⑩《别云间》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1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1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这两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运用叠词摹声的句子是“关关雎鸠”,运用叠词状形的句子是“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至少写出一处)

15在《关雎》中这首诗中,有一个姑娘的美好姿态给主人公难忘的印象,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她。描写这种○状态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6在《关雎》中这首诗中,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7《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18“一切景语借情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19《蒹葭》中“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朦胧的意境美的句子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2分,每小题1分)

①君子好逑 配偶 ②在河之洲 水中的陆地 ..③左右流之 捞取 ④寤寐求之 醒时 ..⑤左右芼之 挑选 ⑥钟鼓乐之 使„„快乐 ..⑦溯洄从之 上水、逆流 ⑧蒹葭凄凄 茂盛的样子 ...⑨白露为晞 干 ⑩道阻且跻 高 ..

11、在水之涘 水边 ○

12、道阻且右 弯曲 ○..

4、根据《关雎》课文原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4分)①《关雎》中的起兴之句是那两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写小伙子日思夜想的焦灼苦闷之情的是哪四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③写亲近并使文静美丽的女子快乐的事哪四句?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2分)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7、根据《蒹葭》课文回答问题(13分,第①、②小题各4分,第③小题5分)

①《蒹葭》这首诗的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②《蒹葭》这首诗最明显的修辞是什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几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复。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咫尺之间,表现了主人公无限惆怅的心情。

③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备用题(传给教研组是删掉)

④《蒹葭》这首诗具有音乐美,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找出诗中几组变换的词语加以品味,体会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苍苍”-“萋萋”-“采采”,写出了芦苇的颜色由藏青到萋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得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描绘出朝霞成霜而又融为秋水得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发展得轨迹,说明诗人填刚放亮就来到河边,直呆到太阳东升。“方”-“湄”-“涘”三字得变换,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长”-“跻”-“右”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⑤分析《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的不同。

《关雎》着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线索: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

《蒹葭》没有明确的故事,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阅读问答题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1、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1、这首诗着重描写妻子对丈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1、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暝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突现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其效果是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篇:周练8教师版

周练8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弹劾/弹冠相庆奴婢/刚愎自用折耗/损兵折将

B.投缘/不容置喙渎职/穷兵黩武吭声/引吭高歌

C.食谱/箪食壶浆落枕/失魂落魄诘难/佶屈聱牙

D.妥帖/俯首贴耳绿洲/绿林好汉商贾/余勇可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食shí/sì,落lào/luî,诘jiã/佶jí;A.弹tán,婢、愎bì,折耗shã/损兵折将zhã;B.缘yuán/喙huì,渎、黩dú,吭声kēng/引吭高歌háng;D.帖、贴tiē,绿lǜ/lù,贾g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拓本/落拓不羁靡费/风靡一时剥削/瘦削不堪 B.连累/果实累累复辟/开天辟地强制/强人所难 C.参差/ 扪参历井伺候/伺机而动纤夫/纤尘不染 D.露脸/凶相毕露绰约/绰绰有余押解/浑身解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 tà/tuî;mí/mǐ;xuē。B lěi;bì/pì;qiánɡ/qiǎnɡ。C cēn/shēn ;cì/sì;qiàn/xiān。D lîu/lù; chuî;jiâ/xiâ。A项中“拓”当意思是指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或是从上面印下来的相关纸片时读tà,靡当“浪费”的意思时读二声,“削”书面语读xuē;B项中“累”有三种读音,二声、三声与四声,“辟”当意思是“君主、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排除”时读bì,“强”有两个读音,二声或三声;C项中“参”当意思为星时读shēn,“纤”意思为“细”时读xiān,意思为“拉绳”时读qiàn ;D项中“露”在口语中读lïu,“绰”意思为“宽裕或柔美”时读chuî,当“抓取”时读chāo,“解”有三种读音“jiějiâ/xi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B.民政部门及时安置灾民、疏通道路、抢修电力、重建家园以及恢复生产等无所不至的关怀让灾区人民很感动。

C.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年轻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D.几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出差到保定,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共同回忆起了当年高三一起学习奋斗的日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A、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B、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改“无微不至”。C、五风十雨:指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吉祥征兆。此处望文生义。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白云湖是目前广州最大的人工湖,位于白云区黄金围、环滘村的北侧,三面环山。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湖面上更是车水马龙,游船如织。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姹紫嫣红。一路上,试卷第1页,总3页

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欢声笑语,漫步前行。A.湖光山色B.车水马龙C.姹紫嫣红D.三五成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判断。B项,“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情景。用来形容“湖面”的热闹不恰当。A项,湖光山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C.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鲜艳的花朵。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此处用其本义。D.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所以选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在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韩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了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C.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格言是他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D.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结构混乱“朝鲜在„„后,后面还没有说完,后面又换为“韩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因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把“在”放在“朝鲜”之前,让前面的句子作状语;选项B“200个”有歧义,是200个人还是200个字“选取了„„为对象”杂糅,去掉“为对象;选项D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

6.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将来还会创造更多。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

①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

②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

③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

④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⑤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⑥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A.⑤②③④⑥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①⑤③④⑥②D.①⑤③④⑥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这一段文字围绕“想象力”展开。⑤与上句一起,构成“想象力是„„的能力”;②紧承上文作进一步诠释;③“无数”与下句“更多”相关;⑥“正是这种创造”回应句首“想象力是一种创造”;④“反而”与“绝对不会”相照应;①“正是”与“才会” 相照应。所以选B。

7.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则短信。(6分)

2013年7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独生子新宇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三年,年近七旬的父母则生活在汕头。本来新宇可以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但他是一名热衷旅行的“驴友”,一有假期就出门游玩了。他觉得父母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没事不需要经常回去,忙起来连电话也打得很少。

老年节即将来临,假设你是新宇最好的同乡好友,很想提醒他去看望一下父母,请编写一条不超过80字的短信,从不同角度劝说新宇要注意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答案】小宇,老人节快到了,我想回汕头看看父母,一起吧?父母老了,特别需要我们的关爱,(2分)咱们离家都不远,逢年过节回家看望老人也可以尽一下孝心。(2分)再说探望父母也是咱们应尽的义务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短信的内容是围绕回家探望老人,语气要委婉,以启发诱导的形式,可以用疑问句,感叹句的句式,同乡的身份,劝说的角度可以从老人节、父母的年龄、探望老人是应尽的义务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

(3),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 ?

(4)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

(6)鼎铛玉石,______ 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

(8)子曰:“岁寒。”

(9)子曰:“,匹夫不可夺志也。”

(10)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答案】略。

第三篇:诗经两首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纯洁的爱情观。【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理解记忆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识记

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窈(yǎo):深远。

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1.(cēn):参差,参错。本文取此义。2.(cān):①进见,谒见。如:参拜。②封建时代指弹劾。如:参劾。3.(shēn):人参。如:参须。

差:1.(chā):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差数。②稍微,较。如:天气差暖。2.(chà)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远。②错误。如:说差了。③缺欠。如:差点儿。3.(chāi):①派遣。如:鬼使神差。②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4.(cī):等级,等次。“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寐(mèi):睡。如:假寐。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葭(jiā):芦苇。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义。2.往上推求或回想。如:回溯。

晞(xī):1.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义。2.破晓,天亮。如:东方未晞。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涘(sì):水边。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颢(hào):白而发光。貂(diāo):哺乳动物的一属,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很多,毛皮珍贵。

二、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

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伊人:那人。溯徊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从:追,追求。溯洄:逆流而上。阻:险阻,难走。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

凄凄:茂盛的样子。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沚:水中小块陆地。

三、预习效果反馈

1.《关雎》中开篇写“关关雎鸠”的目的是什么? 2.《关雎》、《蒹葭》都选自于。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4.,君子好逑。5.,道阻且长。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蒹葭》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三)写作特点

1.《关雎》,用起兴的手法,语言简练而纯朴。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诵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流传。

2.《蒹葭》,用起兴的手法,反复咏唱,适宜流传。语句朴实,易于理解,适宜口耳相传。如“道阻且长”、“道阻且右”。

第二课时

三、古文今译 关雎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一)重难点句子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二)段落诠释

1.对《关雎》第二节的诠释

本节由采摘荇菜起兴,由“寤寐求之”,写出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寤”是指醒着,“寐”是指睡着,合起来,“寐寤求之”的意思是醒着、睡着都要追求她。

Ⅳ.当堂练习1.原文填空。

(1)求之不得。悠哉悠哉。(2),白露为霜。,在水一方。2.解释加粗词语。

(1)君子好逑(2)宛在水中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四篇: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2.理解诗歌,把握女主人公的形象。3.背诵并默写诗歌。

二、教学重点

1.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2.分析把握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静女》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2.《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静女》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初中都学过《诗经》里面的两首诗歌,你们还记得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那你们是如何理解《诗经》的呢? 《诗经》:

1.我国最早的一步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先秦称《诗三百》或《诗》(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定。2.《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多半是经过润色的民间歌谣,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多为贵族享受或诸侯朝会时候的乐歌,按音乐布局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有诗40篇。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3.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赋: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简单的表现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又称为“起兴”,朱熹:“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事物做铺垫,多用于诗的开头。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艺。

《诗经》中有不少的爱情诗,接下来我们通过《静女》这首诗来看一下古代人是怎么描述爱情的?

二、朗诵正音 1.自己朗读

2.全班齐读,正音释义,明确重点字词(朗读应强调音乐性)

(1)姝:美丽 俟:等待 隅:城上的角楼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箫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这里指“彤管”

归荑:通“馈”,赠送荑草 洵:的确 匪女:通:“非”,不是你(荑草)(2)虚词:

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多么 俟我于城隅:介词,在 洵美且异:又…又…,表并列

三、研读课文

1.讨论、想象:抓住诗中的想象空间,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什么样的性格。男子:憨厚、痴情 女子:美丽、活泼、专情

2.详细分析诗歌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这时候女子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

(女主人公:天真活泼,聪慧美丽)

(2)翻译:静女多么美丽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却藏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1)那这时候男子的心理活动又是怎么样的呢?

(2)翻译:静女多么美好啊,赠给我彤管,彤管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丽(双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1)翻译:你从野外采来荑草送给我,这荑草真是美丽而且与众不同。并不是荑草美丽,而是因为是美人送的 3.人物形象归纳 女主人公:

爱而不见(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情)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娴静,美好)男主人公:

搔首踟蹰(憨厚可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大胆表露自己对心仪女子的倾慕、赞美)洵美且异(真诚)

四、课堂小结

全诗篇幅很短,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男主人公等待恋人的急切、见到恋人时的喜悦和得到姑娘爱心以后的幸福感,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形象。是一首美丽、动人、趣味盎然的爱情小诗。

五、作业

1.背诵《静女》,掌握诗中实词、虚词 2.预习《氓》

《氓》

一、导入

我们前面学习了《静女》,其中活泼可爱的女主人公和憨厚痴情的男主人公的爱情甜蜜真挚,令人向往,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婚姻的另一方,那么面对负心的丈夫,我们的女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氓》,认识一位遭遇婚姻不幸的女子,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

二、整体感知

(一)正音会意

学生齐读,指出节奏或字音上的问题

(二)请几位学生谈谈本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各是什么样的?(板书)

1.情定:痴情女喜定婚期(第一二段)——喜悦、幸福 2.情变:勤持家却遭厌弃(第三四五段)——怨恨、沉痛 3.情断:勇挥剑斩断情丝(第六段)——清醒、刚烈

三、品读鉴赏

(一)刚刚大家读了这首诗,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告诉我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从相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主人公,故事相当完整。

(二)学习“情定”部分

1.学生朗读第一二章,请两位学生翻译,指出需注意的词语 贸 匪 愆期 将等

2.第一二章选取了三个效果极强的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3.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明确:“蚩蚩”,忠厚老实

4.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是否立刻答应了他?

明确: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女主人公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明确:男主人公:生气“将子无怒”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提问: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定终生。7.提问:这些场景中,两人各是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氓:急躁、任性

“我”:温婉、体贴

这也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8.两人约定了婚期后,姑娘在漫长的等待中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乘彼垝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和表现,她一会“泣涕涟涟”,一会“载笑载言”,足见对氓的思念,以及恋爱中姑娘的天真、活泼、热烈。

9.结婚前氓做了什么呢?

明确:“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晦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到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完结。10.提问: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热情、幸福 11.试背诵

(三)学习“情变”阶段

1.请学生朗读,翻译第三、四章,指出重点字词:

于嗟 耽 说 徂尔 爽 2.第三段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由前面两段的叙事转入抒情和议论,暗示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开始 3.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 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用原文)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6.除了婚姻的不幸之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爱情观

7.我们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

明确:“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提醒女孩子不要给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失去了理智

8.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又是怎么样的呢?女主人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基调:怨恨、沉痛 性格:任劳任怨 9.试背诵

(四)学习情断阶段

1.学生朗读,翻译,指出重点字词:隰 泮

2.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爱情其实也一样,接下来我们看看最后一段,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有祈求?有没有凄凄惨惨戚戚?她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的遗弃毅然离去,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3.这一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4.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

(一)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总结,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男主人公:虚伪、薄情、暴虐、始乱终弃、言行不一 女主人公: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刚烈、勇敢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勤劳、热情和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不顾家庭的反对,冲破世俗的束缚,和氓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丈夫的身上。然而丈夫却对她始乱终弃,使她的愿望破灭,她由忍耐、不平转为怨恨,终于发出呼喊。但是诗中她的怨恨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当时男权社会的社会特点决定。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1.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伪装忠厚——喜新厌旧、始乱终弃)2.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深情专一——二三其德)

(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全文用赋,从订婚——结婚——婚变——决绝,全诗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叙述为主,融入抒情、议论 2.比兴: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情着迷,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的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人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由桑树引发的对自己命运的叙述,这就是“兴”。(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凡事有边际

五、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预习《离骚》

第五篇:《诗经》两首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诗经》两首-作品赏析

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述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的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情节)(章节)(诗句)

恋爱

婚变

决绝 第六章 亦已焉哉 第一二章 秋以为期 载言载笑

(基调)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兮”“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嗤嗤”;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诗经》开创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歌运用形象思维,常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在《诗经》中“赋”“比”“兴”是三种常见的手法,请你结合诗作《氓》作具体分析。

⑴“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叙述古代一个女子从恋爱——婚变——决绝的过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⑵“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第三四五章

无与士耽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怨恨、沉痛

热情、幸福

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另一说,喻男子情意的衰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若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脱。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⑶“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如果舍去景物,不过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意味呢?

再有,就是人们一般总把“比兴”连说并用。这是由于“比”与“兴”往往难以区别。不过,“兴”的使用多在篇、章之首,“比”无此限制;“比”,常常限于具体和局部,“兴”则一般贯穿全篇;而有的“兴”,则与正文之间根本没什么内在联系。

《氓》中的第三、四两章——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这是比兴结合的例子。

(4)《卫风·氓》中的“我”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①婚前婚后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②恋爱时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恋爱时:“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③“氓”婚前婚后的态度的对比。婚前:“氓之蚩蚩”“来即我谋”“信誓旦旦”。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作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能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第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怎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凶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帖,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知识归纳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所作,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等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其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等。

4.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世文学也影响极大,故常以“风骚”并举,分别指代《诗经》和《楚辞》。后代也用“风骚”来泛指文学。

5.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6.《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约创作于东汉末年桓、灵时期,作者不详,但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这些诗主要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诗的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使诗的形象生动,语短情长,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7.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8.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二、主题思想

1.《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全诗通过一女子自述她从恋爱到结婚、受虐待直至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妇女受压迫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于男尊女卑的夫权制的批判。

2.《采薇》:是一首反映戍卒生活的诗。它通过一个服役士兵在归家途中追思艰苦的戍边生活,流露出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情,反映了被压迫者的思想情绪。全诗交织着士兵的爱国激情和厌战心理,表现了在外族入侵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关系。

3.《离骚》:诗中以强烈的爱憎反映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人民疾苦、坚持正义、坚持节操的品质,与楚国腐朽集团进行不屈斗争的精神,表现了屈原崇高的政治品格和进步的美政理想。这是一首表现当时社会斗争现实的不朽杰作。

4.《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写汉末建安中庐山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兰芝的婚姻悲剧。作者在诗中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对这对青年夫妇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热情的赞扬。诗的结尾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诗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于兰芝,作者以满含同情的笔触,写她不愿忍受焦母的压迫而主动请归,写她忠于爱情、不慕富贵而拒绝再嫁和对阿兄的誓死反抗,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代表的焦母和兰芝的哥哥的形象,着墨虽不多,也相当突出。这首诗结构谨严,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的叙述和描写语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5.《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它把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思妇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欲以此遗游子,游子在远方,只能两相望,惆怅、感伤之情可以想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亲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

6.《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抒写他渴望招纳贤才,帮助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襟。根据史事和诗意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以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他虽遭失败,但不灰心,仍要招贤纳士,壮大力量,再图进取。诗的开头虽嫌消沉,但整首诗基调还是高昂激越的。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诗经》里《子衿》《鹿鸣》两诗成句,把女子等候情人之歌变成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宴饮喜宾的歌辞,表达他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全篇围绕“忧思”二字言志抒情,开头两句是引起“忧思”的缘由,结尾两句表达了根除“忧思”的愿望。“明明”四句,写求贤不得的忧虑,十分形象;“月明”四句,以乌鹊夜飞比喻贤士托身无所。情因景生,意境清幽,含蓄蕴藉。

7.《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叙述了陶渊明归田的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上层社会的厌恶和对村居生活的热爱。诗的前八句叙述往事,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出仕的懊悔心情。以下写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愉快、欣慰的心情。写诗人的庭院风光,语言通俗自然,不假雕饰,而景色自在其中。写远处村落炊烟,朦胧疏淡,语极省净,却给人以无限亲切之感。写近处的犬吠鸡鸣,以动写静,反映出农村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气氛,与诗人“爱闲静”的情趣十分和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直接抒发诗人回到田园后的欣慰畅快之情,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

三、关于诗歌

(一)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的起点。《诗经》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战国时期,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而且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2.西汉魏晋:汉代诗歌占主体的是乐府民歌,大多数是五言诗,它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东南飞》。汉末魏初,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而且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实地位。东晋时出现了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平淡自然、醇厚有味、寓有意境。

3.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南朝乐府民歌几乎全是情歌,且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大多体裁短小。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成就最高的应首推《西洲曲》。北朝民歌内容广泛,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豪放刚健,以五言四句为主的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成就最高的当首推《木兰辞》。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4.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在汉魏古诗的基础上创造了格律诗(更讲究平仄和韵律),同时古体诗依然存在,大多是以五言或七言为主,有绝句也有律诗。唐代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都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杜甫以他沉郁顿挫的诗作、李白以他豪放飘逸的诗作代表了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最高成就。白居易等人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沿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宋代起,格律诗逐渐衰落,代之兴起的是词。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产量最丰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诗歌揭露了外族入侵、统治者腐败无能给国家带来的苦难,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它原是在宴会上配乐歌唱的,所以称写词为填词,比诗歌更讲究平仄音韵。在晚唐五代时,词作大多婉丽,至宋则呈现两种风格,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词作大多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细腻。豪放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作大多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形式上突破了音韵的束缚,词风雄浑、开阔、奔放。

5.元明清时期:元代在诗歌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最初流传在市民中间。它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用韵比词密,平仄要求不像词那么严格,可在本字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前期以关汉卿、马致远为代表,作品与民歌接近,社会内容较多,风格质朴刚健。中后期一些作家的作品内容远离现实,语言愈来愈典雅,之后逐渐丧失了前期散曲家朴素自然的特色,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

明清时期诗歌逐渐衰落,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艺术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同于前代,没有创新,较为有名的诗人就是清代的龚自珍了。

(二)诗歌分类简表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下载周周练8《诗经两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周练8《诗经两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两首[模版]

    《诗经》两首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诗经两首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四课练习题 一、《氓》品味鉴赏: 1、解释加点词: 氓之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 ) 其黄而陨()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 ).....(5)自我徂尔,三岁......

    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

    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主备教师:刘棠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氓》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诗经两首(★)

    第二单元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

    《诗经》两首

    《诗 经》两 首 武冈一中 王征平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3、体悟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

    周练及答案

    2012届高三语文周练 训练时间:2011.9.15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封禅(shàn)漩(xuán)涡血淋淋(xiě)封妻荫子(yìn) .... B......

    《分式》周周练

    《分式》周周练(1) 班级:姓名:1. 下列各式中, xy3aax ,, ,, 3b2x111121 , xy,; 2xy2x2x3 属于分式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 2. 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0.0000077 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