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

时间:2019-05-12 17: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

第一篇: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 通过已有实验仪器药品设计物质在溶液中的能量变化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

[教师]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是具有吸热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具有放热现象,那么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热或放热现象呢?

[演示] 把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移开酒精灯,在向试管中加入1药匙的NaOH固体。[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会沸腾呢? [引导学生回答]沸腾了,因为溶液的温度升高了 [教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度升高呢? [学生]是因为加入NaOH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水沸腾。

[教师]通过老师的实验,发现溶解热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比如NaOH固体在溶解时是有能量变化的,它溶解时会放出热量,那么是否存在溶于水吸收热量的物质呢?有没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有没有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请4人一组观察自己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想一想,哪个仪器能快速帮助你判断溶解时能量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一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发言,说说想法。

注:请有温度计的一组说明一下,温度计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能量的变化。再请小气球一组同学说明一下通过小气球的变大变瘪来判断温度变化,从而得到能量的变化情况。先不叫小木板组同学,当做“黑马”在设计过程介绍时再说明

[教师]我们了解了实验原理,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桌上的实验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桌上的硝酸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钠这三种药品在溶解时能量会有什么变化。请记录在学案上。

第一种方案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固体、NH4NO3固体、NaOH 固体 第二种方案实验仪器:锥形瓶(或塑料瓶)、带导管的胶塞、小气球、NaCl固体、NH4NO

3固体、NaOH 固体

第三种方案实验仪器木片、蜡烛、小烧杯、蒸馏水、玻璃棒、NH4NO3固体、NaCl固体、NaOH

固体

[教师]巡视和指导 [学生]小组代表说明设计方案(各选1组)[教师]点评。

第一组要提到初温、提到控制变量。(很快)

第二组要提到气球位置不同作用不同。(实验NaOH时选择向上的气球的瓶子,实验NH4NO3时选择向下的气球的瓶子,实验氯化钠时选择一上一下的气球的瓶子)

第三组要重点点评小木片和蜡烛的用途。蜡烛易熔化,所以实验NaOH时选择蜡烛;水降温可以结冰,所以实验NH4NO3可以选择冷水 [教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用量:

第一组:三种固体各取3药匙,蒸馏水取10毫升

第二组:蒸馏水约20毫升,NH4NO3 8药匙,NaOH和NaCl各加入4药匙。

第三组:蒸馏水约15毫升,NH4NO3 8药匙,NaOH和NaCl各加入4药匙。[学生实验]12分钟 [教师]巡视和指导

[学生]讲述观察到的现象就可得到的结论

[学生]总结: 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教师]讲述其他设计方案“U形管”和鹌鹑蛋。【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知道了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是吸收同学们今天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的步骤,知道了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是吸收热量,NaCl溶于水能量变化不大,说明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可以发现,验证某一结论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原理及设计方案来验证。我也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式带入到平常的化学学习中。【反馈练习】

“摇摇冰”是一种既用既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既能制冷。用来制取“摇摇冰”的是什么物质()

A.氯化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反思体会】

1.对于溶解时吸热放热的现象,都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判断。

实验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用此方法教授的本内容,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动手实验的情境中,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快乐,从而激发探究新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用实验探究法组织“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的,让学生在系列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溶液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本质,体验研究过程。实验探究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3.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初步了解实验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高了探究新知识的合作精神。

第二篇:化学教学设计替代品实验并通过具体教学进行改进的体会

化学教学设计替代品实验并通过具体教学进行改进的体会

发布者: 杜玉梅发布时间: 28/9/2011 AM 9:23:1

1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做重复无味的书面作业,为学生喜欢的、有兴趣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事,成为各科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化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不仅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他们在对家庭小实验感兴趣以后,会经常性地多动手、勤动脑,而家庭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许多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例如:蜡烛、茶杯、食醋等,这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生活中接受化学教育,培养化学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化学素养。建立家庭化学实验室,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每个家庭的自身条件建立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来亲自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初中化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药品大都可以找到替代品,在了解了各种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后,我就发动学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并让他们在班级展示。这时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找来了水杯、饮料瓶、吸管、注射器分别代替烧杯、集气瓶、导管、量筒等,更有聪明者提出用注射器既可以代替胶头滴管,也可以用做量筒,因为上面有现成的刻度。点滴用的瓶子及输液管就是最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且气密性良好。班上有名的、让老师们头疼的曲诚简直把他家的厨房给搬来了,你看他的纸箱里:这样那样的瓶瓶罐罐、吃饭的饭碗、筷子、羹匙、瓷盆、铁夹、甚至电热炉等等,还有那左一瓶、右一包的不知是什么的各种药品„„你可千万别瞧不起,你听他一样一样的介绍:碗做研钵、筷子做玻璃棒、羹匙做药匙、瓷盆做水槽、电热炉代替酒精灯„„谁说我们的差生不爱学习啊?看看他们的精心准备就知道他们的积极性有多高了。药品也是从生活用品及生活垃圾中收集来的:家庭厨房中的食盐、纯碱、食醋、废旧电池剥下的锌皮及生活中的各种废旧金属、养殖场用的消毒火碱、高锰酸钾、建筑用的白灰、灰膏、柴火余烬中的木炭、隐形眼镜的消毒液、壶底的水垢、碳酸饮料、各种花瓣的汁液、草木灰、家庭中使用余下的化肥、农药等等„„有了这么多的代用品,基本就可以把初中化学实验开齐了。有的同学个别仪器或药品收集不到,那就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借用学校的仪器、发放适量的化学药品来完善。通过制作所需的仪器、建立自己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充实、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由于制作这些仪器的原材料及替代药品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因而也替学校节省了大量实验经费。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所以职专教师研究如何有效进行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我认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化学实验史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启发学生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四、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五、通过改进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效实验 创新精神 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搞好化学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本人在此浅析化学实验教学如何有效的进行。

一、利用化学实验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化学实验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史的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例如,侯德榜先生立志在国内发展化学工业的事迹;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20世纪80年代合成核糖核酸的创举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史教学中的极好材料。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不是很多,而一些教师还常年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看视频和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对化学的兴趣也大打折扣,这使实验本身也失去原有的意义了。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手自己做实验,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给予正确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或由师生合作完成实验。比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则负责观看,死记硬背,这样效果很不好,可以让师生一起参与,加强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置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锻炼心理素质;反应液测试的严格控制,会让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得到提升;会让学生认真的思考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比如温度太低或太高,应该如何面对?会有怎样的结果?通过这些思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反应液颜色的变化以及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溶液的褪色实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分组实验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勇于创新,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三、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以直观的现象来验证化学原理,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性实验是在学生仔细思考下进行的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步骤、药品、仪器及实验结果等,对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目前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探索性实验偏少,因此增加探索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时,当二氧化碳刚刚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马上变浑浊;这时教师提出疑问“如果再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将如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教师加以讲解,效果颇佳。通过这次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增加了化学兴趣。

四、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学生要设计一个实验,首先他必须要多阅读相关知识材料获取信息,然后通过思考来确定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及尾气处理等。最后再进行实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小问题,学生也可以对实验进行完善,达到最终目的。实验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完浓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知识由小组研究共同设计出一个验证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实验。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共同设计,得出很多方案:如验证其化学性质不同,有用两块铜片的也有用两块铁片;验证其物理性质不同,有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滴在白纸上的也有用两根火柴棒、蔗糖等等;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的同学注意稀、浓硫酸的密度不同来进行验证。总而言之,学生给我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实验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的。

五、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化学实验的初衷,不仅是得出正确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带着问题去经历过程,去探索,学生才能得出更完美的答案,对科学和科学实验有更好的理解,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相当于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并且这个结论完完全全可以在书本上得到结果,没有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找不到快乐的根本,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因而学生失去许多理解化学的机会。

例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之前只是用它来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但仔细发现的话,可以启发学生进发散思维: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再与浓硫酸反应?是什么样的实验原理促使这一步?浓硫酸和蔗糖反应后,怎么会得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蜂窝状的黑色蛋糕”?综合而得出结论是因为浓硫酸本身有吸水性,所以先将蔗糖润湿,就是利用浓硫酸吸水后,从而放出的热量,让蔗糖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通过有黑色物质生成来证明;浓硫酸的氧化性也可以通过反应后的特殊气味来体现: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碳(肯有还原性)和浓硫酸产生反应,从而产生有气味的二氧化硫。任何实验都是为教学设计,要服从于整体教学目的。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若在进行浓硫酸脱水性教学时使用,能否发生该实验的最佳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增加实验的趣味性②设计实验的微型化、生活化③拓展实验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程永新.浅议高中化学教育观念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苟利明.如何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甘肃教育,2006(6).(责编 张景贤)

第四篇: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大树小树桃花开--分子运动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大树小树桃花开--分子运动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实验在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微粒时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本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观察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情况,感受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从而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二、课本上的装置图存在一些缺点

1、氨水在敞口装置中会散发刺激性的氨气,造成空气污染。

2、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氨分子要扩散到另一只烧杯中用时较长。

3、原装置只能放在讲台上演示,不能移动,教室后面学生观察现象有困难。

三、改进方法

课本的实验图 改进后的演示实验 改进后的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①将罩的大烧杯 改用 带有底座的密封钟罩;

②将装酚酞溶液的烧杯 改为 喷有酚酞的棉花团;

③棉花固定在树枝上,树枝固定在大橡皮塞上。分组实验:

① 将大烧杯罩小烧杯 改成 集气瓶+玻璃塞; ② 将装酚酞溶液的烧杯 改为 喷有酚酞的棉花团; ③ 将装氨水的烧杯 改为 滴管滴加浓氨水; ④ 棉花固定在小树枝上,小树枝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实验仪器和药品

演示:带底座的钟罩、小试剂瓶、氨水、酚酞、棉花团、小树枝、小喷壶

分组:集气瓶、橡皮赛、滴管、氨水、酚酞、棉花团、牙签、小橡皮塞

五、实验过程

演示:

① 把棉花团做成桃花状固定在不同高度的树枝上;用小喷壶喷些水和酚酞在棉花团上;

② 将棉花树枝固定在大橡皮塞上,放入钟罩内;观察棉花团还是不变色;

留两朵棉花只喷水不喷酚酞;观察棉花团不变色;

③ 将5ml浓氨水加入小烧杯中,迅速放入钟罩,观察约一分钟棉花团自下而上慢慢变红,好像桃花在盛开; 两朵只喷水不喷酚酞的棉花团不变色;

④ 实验后可向两朵不变色的棉花团喷酚酞,观察到不变色的棉花团马上变红。

分组:

① 用小树枝固定一朵棉花,喷些酚酞试液,固定在小橡皮塞上,放入集气瓶。② 滴5滴浓氨水至集气瓶,勿滴在棉花上,盖上玻璃塞,观察现象。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六、实验效果

1、棉花团从下而上慢慢变红,好像桃花在盛开,对学生有视觉冲击;

2、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减少了污染;

3、演示现象很明显,很直观,很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分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5、无论是分组还是演示,装置都可以移动,可以让全体学生观察和分享交流;

6、变红后的棉花可喷少许盐酸褪色后晾干重复使用。

七、自我评价

改进后的实验可做演示和分组;

现象明显,直观性很强,趣味性极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较密闭的条件中反应,减少环境污染,体现环保意识;

就地取材,节约药品,使实验用药量微型化但实验现象放大化。

第五篇: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本节课在每个知识点的获得中,我都注重设计问题密切联系实际,是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2、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作用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堂合作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仪器、药品: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试管架、镊子、吸管、火柴、质地稍软的塑料瓶、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雪碧、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等。

五、具体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师:请同学们找找看你的身边哪里有二氧化碳?关于它的信息你知道多少? 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灭火,能做饮料,能用于人工降雨„„

师:看来,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了解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师: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说出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播放一段生活中有关二氧化碳应用的视频。

生:学生从身边或生活中感受二氧化碳的存在,了解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点评】让学生感受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激发其实验探究热情。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课件问题展示:(动画播放)“屠狗洞”的故事 提问:你知道杀死小狗的凶手是谁吗? 生:观看“屠狗洞”的故事并分析原因。追问:这个故事说明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生:了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知道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师: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事实或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小实验或联系实际说出二氧化碳性质在生活中的体现。小结:讨论、交流得出用二氧化碳充气球、二氧化碳灭火、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等都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演示实验)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实验

师:从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生:先猜测实验可能会有的现象,观察实验,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并填写学案中有关实验探究1的内容。

(图片展示)你能解释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吗? 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氧化碳作灭火器的原理。

生: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且渗透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点评】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感受实验探究的方法。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师:(提出问题)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生:交流设计方案

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1、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震荡,将集气瓶倒置,瓶盖不掉落;方案

2、向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震荡,瓶子变瘪)

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分组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探究实验2,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生:

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2、完成学案中探究实验2,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3、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点评】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3、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师:(再提问)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下面让我们开始新的征程: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 3

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师:(提供信息)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课件展示实验方案)将实验2的塑料瓶中的少量水倒入另一烧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待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后,然后取少量溶液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生: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课件显示:H2O+CO2=H2CO3

师:为什么变红色的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课件展示: H2CO

3H2O+CO2↑

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也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 生:相互讨论,参照课本研究出探究方案

师(课件展示给出继续探究方案)取四朵干燥的石蕊小花 步骤I 将第一朵小花滴加稀醋酸,步骤II将第二朵小花放入水中,步骤III将第三朵小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步骤IV第四朵喷水后放入盛有干燥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 步骤V 把第IV中的小花用吹风机吹干

分组实验:按课件展示进行实验,观察颜色变化,并注意分析每一步实验目的。生:

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实验,初步确定二氧化碳可能与水发生了反应。

2、完成学案实验探究3,归纳小结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性质。

3、学习并理解下列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H2CO

3H2O+CO2↑

【点评】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熟悉对比实验中每一步骤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4、实验探究:如何证明一瓶雪碧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或如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分组实验:用实验检验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教师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师:你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课件展示: CO2+Ca(OH)2=CaCO3↓+H2O 师:如果有人说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是二氧化碳,这种方法行吗? 总结:检验二氧化碳只能用澄清的石灰水。

应用:请思考,为什么要用石灰浆抹墙壁?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 4

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点评】 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用石蕊溶液,这里强调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清晰明了,且初中阶段没有其他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归纳与整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类小结。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学习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社会责任感。

六、反思评价: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

本节课不足之处:

1、探究1中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阶梯蜡烛中往往会使上面的蜡烛熄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每个步骤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在思考时往往会出现混乱,需要好好的引导;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率会很高需要多加练习。本节课的创新之处: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变直接讲授知识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将化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载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溶解放吸热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一节优秀示范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