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4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和高兴能和各位同学相遇在语文课堂上,其实人生本就是一次次的相遇,相遇一个人,相遇一首歌,相遇一件事,相遇一处风景,于是我们的生命慢慢的变得丰富而饱满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语文课也是由一次次相遇构成,是和一位位作家、一段段经典的相遇。那么,今天我们又将遇到谁呢?比较幸运,今天我们将会遇到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是一位历史巨人带着我们去参加另一位的葬礼,聆听他在葬礼上的讲话。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可以说是恩格斯最亲密的战友,那在他的葬礼上,恩格斯会说些什么呢?

昨天已经带各位同学预习过课文了,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本文中恩格斯为马克思概括了几种身份?

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

(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高度凝练的概括,那恩格斯在这样评价马克思的时候,对马克思饱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那么这样的一位伟人,同时也是作者最亲密的战友逝世,作者还会有什么之情?)

哀痛 景仰

按各位同学刚才梳理的思路,来划分一下结构,哪几个段落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功绩?

第二段到底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呢?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解答。

一百三十多年前的一天,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在三天后的葬礼上,他生前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追述了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他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逝世的沉痛哀悼之情,这就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讲话后来成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最好材料之一,直到今天它仍然和马克思的光辉思想一起在世界各地传播着。

1844年8月,自恩格斯在巴黎与马克思会见后这两位历史巨人便结成挚友,对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列宁曾这样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动人传说”。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按照这三个字来划分结构。

提问分段:

如果出现第二段归属意见的分歧。

哦,大家意见不一致。那我们来读一读第二段吧?齐读。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明确:两位都是有理有据。段落划分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但是我私下里比较认同第二段归下。为什么呢?等到咱们学完赞其功部分,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品语言,体会“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起奋斗了近40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下面就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去设身处地想象,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大家看,这一段,有没有哀痛悲伤这些字眼?生:没有!但是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板书:哀

思考题: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1、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3、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突出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思想家停止的思想,就和音乐家失去了听觉,美食家失去了味觉一样的令人惋惜。

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

过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接下来,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高屋建瓴的回顾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

二、理思路,概括“功”

1、现在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单独提问概括马克思的功绩。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了剩余价值 其他领域独到的发现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组织活动 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3、同学们能找得这么 快,不仅因为大家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我们得感激一个人——演讲者恩格斯。这篇演讲稿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一些表示逻辑性的句子和词语,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提醒我们文章的思路。

同学们,你找到了这些提醒我们思路的词语和句子了吗?

明确:大家看,这些句子一直在提醒作者的思路。提醒我们注意一项又一项的贡献。

3、回扣第二段,明确第二段的总纲作用。(总分)

大家看,马克思的贡献很多,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科学和革命。大家还记得吗?划分段落的时候,我们遗留了一个问题,第二段的归属问题。现在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会倾向于将第二段归于功这部分吗?

明确:第二段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提醒我们本文要从两个方面(科学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

介绍马克思的贡献这些段落。先总后分,层次才清晰。板书:总分

研读第六段——递进(课件8第三步)

小组讨论: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A思想家B科学家C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其实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课件展示)

明确:思想家。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思想的结晶。文章 开头就说,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如果学生一下子赞同革命家,并且只用第7段当论据,可以说:那为什么恩格斯花了很多笔墨来强调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学生会回答: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分析文章第六段)

明确:对,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的革命的科学观。研究科学正是为了探究革命的理论。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恩格斯这样安排,从革命理论到革命实践,(板书)递进,逻辑严密。的确,马克思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家,他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革命真理的人,还是第一个点燃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的人!恩格斯这样安排,其实就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精神。

这就是马克思,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历史规律,剩余价值,他的每一项发现都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办报宣传,创立协会,爱憎分明,百折不挠。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

请看第8段。歌颂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品格?

三、明主旨,感受“德”。齐读第八段。

探究:第8段歌颂了伟人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和大家交流。

原文: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

原文: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高达伟岸。

原文: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

——可能、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

总结:

今天在恩格斯深沉而含蓄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饱满而丰富的生命,伟大而永恒的死亡。一代伟人去了,但是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作业

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走向伟大?自读课后习题三中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二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文体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

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

明确: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体会)

1、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

“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

再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

明确: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彩强烈,3、学生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体会句中重点词语)

五、补充练习

1、课文中一些代词的指代内容

①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破折号的用法

第1 小节 “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转折或补充说明,有潜台词的作用)

第8小节“各国政府--无论……资产者--无论保守派……”

(解释说明:马克思不是为个人而战,而是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3、注意第五小节的关联词对颂扬马克思伟大贡献所起的作用。

六、学生再读课文

七、总结

教师: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教师小结: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第三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品味文章的语言。

⑵ 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用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导入课文;并让学生简介课前查阅到的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列出结构提纲,教师指导同学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驱逐他,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小结: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三、结合原文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体会语言特点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小结: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四、教师提问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学生发言,讨论,老师指导点评。

小结: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五、让学生结合课文总结悼词的一般写法

明确: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兼有抒情,抒情贯穿着全文。

六、课外作文

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字数不限。

【教后感】

1、可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大会上所致的悼词,了解悼词的写法。

2、要让青年学生通过更深地了解、学习马克思,努力把自己的言行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相联系,所以我设计了题目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练习。

3、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四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行议论的写法;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崐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长句和层递式结构(二部分并列结构)。

2.难点: 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词语补释:

1、纷繁芜杂:纷繁,多而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

2、芜:乱草丛生。

3、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huò开通敞亮。

4、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 卓越、突出。

5、英名: 指英雄人物的名字或名声。

解题:

马克思: 1818.5.5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从1842年担任崐《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这个讲话,讲话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本文是一篇悼词。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损失。

第一自然段(引论)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一开始,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郑重的态度,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连“三刻”也写出来,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用“最伟大”总括下文马克思一系列的理论贡献;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两个“思想”深刻点明下一节“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不到两分钟”,表现了恩格斯深感遗撼的惋惜心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临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着。

第二自然段(过渡段)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

从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过渡到具体叙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两句)“不可估量的损失”表现在两个“对于”,第一个“对于”指马克思领导欧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面说的,第二个“对于”指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崐发展过程的理论贡献方面说的。两个状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对于下文的论述,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严格的限制,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不可估量”既说明损失之大,又表现了非常痛惜的心情。第二句从时间上说,“不久”从时间上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损失的巨大,表现了恩格斯痛惜的感情;“空白”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补偿的损失。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本论、事实论据

第一层(3─5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着重说明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

3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层层深入地论述,说服力量强。

先类比: 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生物进化论这一科学成就类比,衬托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划时代的意义。(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上,达尔文同马克思有相似之点,但马克思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达尔文,因为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大飞跃,是整个世界史观的一大革命,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广阔的前景,这就是达尔文所不能相比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整个3自然段是一个单句,分析如下:

[正象„„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既(历„„简单)事实::人们首„„相反。三个宾语同位复指,三个复指成分之间,后一个对前一个起注释作用。[正象„„一样],比况结构作状语,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冒号后面,是具体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的,这个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分析复句:

①人们„„穿 ②然后才能„„等等

1.条件关系(只有„„才„„的省略形式)③所以,直接„„基础(“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一定的发

2.因果关系 展阶段”构成了经济基础,上层建

④人们的„„起来的 筑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崐 所以三、四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⑤因而,也必„„解释

3.转折关系(“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⑥而不是„„相反 1、2、3大组之间的关系,③分句句首用“所以”,是用来连接1、2•大组,说明2组是上组推论出来的,因此1、2组之间是因果关系,2组推出的结论,又是3组的前提,并且⑤分句前用“因而”来连接2、3组,•表明两个分句之间是崐因果关系,如图所示:

①„„„„

条件„„

②„„„„(才)

因果

③„„„„

因果„„

④„„„„

因果„„(所以)

⑤„„„„

转折„„(因而)

⑥„„„„(而)

„„‖„„才„„|所以„„‖„„‖因而„„‖而„„

①条件 ② 因果 ③ 因果④因果 ⑤ 转折 ⑥

③分句的分析: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敂生产敋,‖(•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从而”从这里而形成的。社会的基础指经济基础)4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资产阶级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不仅如此”,过渡句,既承接上文,又引出第二个发展,属承递性词语。第二句说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所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的用大机器进行生产的方式,“特殊”指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来剥削工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这是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区别于其它剥削形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第三句赞扬他这个伟大发现,“豁然开朗”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及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无限喜悦,因为它拨开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散布的种种谬论的迷雾。“在黑暗中摸索”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由于历史条件和他们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并不能揭穿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当然也就提不出解决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办法和途径。“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地对照,衬托出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导意义和伟大功绩,表现了对马克思的热情赞颂、无限敬仰的感情。

5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各个领域里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

先以无限敬仰的感情歌颂了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承递性词语“但是”一转,论述深入一层,从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热情赞扬了马克思多方面的辉煌成就。

第二课时

第二层(6─7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首先,从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的革命实践精神。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接上文,总括了马克思的伟大理论创造。用“但是”一转,点出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说明理论上的成就不是马克思身上主要的,是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相比,突出了实践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阐明了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说明了马克思热爱科学,从事理论研究,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人类社会。正因为这样,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感到“衷心喜悦”。论述的这一点,与崐前文关系密切,它是从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的。

接着,概述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

开头一句“因为”承接上文,解释了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科学的实际运用的原因。“首先”与前“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揭示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最本质的革命精神。两个 “参加”从不同的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第一个“参加”突出了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伟大意义,第二个“参加”突出了马克思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说明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作了他毕生的使命。“热烈”、“顽强”、“卓有成效”、“很崐少见”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对马克思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再具体说明马克思所进行的艰苦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办报、小册子等)2.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创立第一国际)

这一部分,从两种发现谈到各种发现,从科学理论谈到革命实践,从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谈到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力地概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论述马克思的无比巨大的革命影响,表示深切悼念。

“正因为这样”,总结上述论述内容,指明了产生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展开了下文论述,属承递性词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敌人: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从反面论证马克思的伟大)

两种态度

革命者:尊敬、爱戴、悼念

对敌人的诬蔑和诽谤,马克思“毫不在意”,“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的气概。(所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表现了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说明了马克思的学说和事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他的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与前段互相照应。

写作特点:

一、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叙述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论,采取议论的方法,而抒情贯穿在整篇文章崐之中。特别是一、三两部分,如8自然段,先叙述敌对阶级对马克思的仇恨、诽谤的事实,再抒发革命者对他的爱戴和悼念的深厚感情,最后直接议论,三者结合很完美。

二、内容高度概括,逻辑严密: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的范围极其广泛,但恩格斯却用短小的篇幅(1100多字)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很强。如:崐讲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几句话就作了精辟论述;对于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只选取了马克思从事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而这两方面,又仅举他办的刊物和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内容高度概括,语言十分精炼。

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各个部分、各个段落的紧密联系上,就全文来说,有的崐地方用了过渡段(2自然段),就段与段来说,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

第五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教学重点

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教学难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追悼某某人逝世的场面,在追悼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人致悼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悼词。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生活在19世纪。那时候,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非常激化,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因而称为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导师。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在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他上学时学习很努力,中学毕业的绝大多数课程获得了优异成绩。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有崇高理想,在中学毕业的作文中就表示,今后要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大学毕业后不久,他担任《莱茵报》主编,后来,马克思因发表文章抨击当时的德国的专制政府,被迫离开德国,移居到法国的巴黎。在巴黎,马克思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并且同许多革命者建设了联系。那时候,他精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逐渐成为共产主义者。

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览厅,马克思曾在他旅居英国的34年中,利用这里丰富的藏书,对历史,对哲学,对资本主义作了透彻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著名的《共产党宣传》和《资本论》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883年3月14日,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安葬在这座公墓内,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给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的诞生。从此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工人阶级不断斗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 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 师。”

三、关于悼词文体

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为悼念死者而发表的表示哀悼之情的文字,是具有悼念性特点的应用文。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标题可以写为“悼词”,也可以写为“沉痛悼念×××同志”,还可以写为《在追悼×××同志大会上的讲话》等。

悼词的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一种是以抒情笔调为主,叙述和抒情相结合。

结束语一般是再次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之意,文字简洁,常见的有“××同志永垂不朽!”,“×××同志安息吧!”等。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

明确:

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

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

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

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

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

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原因推测:①因为本文是恩格斯在葬礼上的讲话,前来悼念的人应该是熟知马克思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位众所周知的伟大人物,恩格斯觉得无须在此作太多的关于生平的介绍;②马克思是一个影响世界思想体系的顶峰级人物,他的去世更多是为后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恩格斯要提前加以强调;③本文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悼词。即使是,其基本结构也不是僵死的束缚,应该允许讲话人因为对象和场景的不同作必要的改变。

六、解析课文第1自然段。

1、感受语言。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怎样读才更准确、得体?师生配合完成。明确:低沉,缓慢,充满伤痛之情。

2、体味准确、艺术的语言表达。

由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并加以解说,其他同学补充和纠正。个别地方,教师可作点拨。旨在让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可结合课后练习二完成)

七、简析第2自然段:马克思去世后带来的巨大损失。

1、两大方面: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历史科学

2、两个词语:空白

八、作业布置 预习课文3-9自然段 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值得纪念)不幸逝世 地点:安乐椅(鞠躬尽瘁)

情景:睡着了(讳饰)(痛惜崇敬)

损 失

贡献地位:(深远影响)

空白 科学理论

教学反思:略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教学设想】参照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知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特的凭吊视野及其悲痛、深沉的感情;2.学习本文高屋建瓴驾驭材料,遣语简洁;精典概要取舍事例,议论情深;3.了解马克思对历史科学和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语言表达的准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准确选用关键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篇首寄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大道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解释词义 芜杂即使既然诅咒 估量光辉的顶点!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