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
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途径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改革的前途如何,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师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契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角色的转型、职业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教师专业力量的兴起。因而,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教师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自从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国性的教师研修的高潮已经到来。新课程实施强调“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从课程发展的机制来说,课程实施是一种教育实践过程,也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亦即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同于以往7次的课程改革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于推出多套有前瞻性的、可操作的课程教材体系,更重要的是造就一支课程理论研究的教师队伍和课程教材编制的队伍。
剖析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联系,我们看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内在逻辑链:校本促进师本,师本落实生本。用我们最朴实的话语来说,校本研修让教师得到好处,最终将使学生受益。
案例研究是师资培训中盛行而有效的方法
案例能将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大家分享的成果,也可以说是将个体化的研究供给大家分享的过程,追溯案例研究的渊源:
在1000多年以前的宋朝时期,由司马光编写的,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统治者教育的著名史籍《资治通鉴》,实际上就是由案例组成的。
1870年前后,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将案例教学方法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
然而,基于案例的研究,从兴起走向繁荣只不过是短短七十余年时间,据文献记载:
案例方法从 193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 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之公共行政委员会的影响下实现的。这些案例的最初的作者是一些公共行政人员,很典型地,这些案例都是关于一些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报告。
在1940 年,与现代公共行政学案例形式相当接近的案例在哈佛大学得到发展。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哈佛工商学院的成功实践,对案例、案例教育、教育案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案例和教育案例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1986年,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正式提出要发展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之后,一些研究者及实践者开始把案例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描写、应用及研究。
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师资培训中盛行而有效的方法。但它在我国起步较晚,新世纪到来之际,国家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测评中,开始有关于案例研究的要求。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郑金洲教授认为:基于案例的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强调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合作互补,教师担当了“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双重角色,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实践研究的过程可以逐渐弥合知识沟,而且案例文体是教师的写作长项,因为教师是事件的当事人,教师是和事件共时的,是任何人没有可能模仿的,久而久之教学睿智就出来了,教师逐渐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对这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梳理和学习,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形成研究与实践的新视野,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在学习、应用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化理论为实践,化学问为智慧;构思新的研究主题,突破常规的写作风格和学术话语;从自己的经验与感受的实际出发,来体现自己的思想、个性和品质;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追求。
教师对基于案例的校本培训的期待
当前,“教学即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时髦口号耳熟能详。然而当教师打算以“研究”、“反思”的方式去寻求教学方式的改变时,却往往感到茫然和彷徨。我们发现,近年来推出的大批所谓教师的研究成果,往往脱离了教师自身实践的解读,停留于照搬现成的教育理论乃至概念的炒作,混淆了研究者的“教学研究”与教师“教学研究”的区别。而校本研修在许多教师眼里,不过是每周例行研讨的一个下午、或是某个阶段领导布置的一个任务。他们很少把校本研修与自身的专业成长关联起来,或者说很少把它看成存在于自身职业生涯始终的一个必需部分。其真实的原因在于: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教师都在写案例,可是一部分教师写案例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下达的行政任务,为了应付考评、为了应付检查;另外有一部分教师具有自觉写案例的热情,但是对于案例的认识较为局限,对于如何提炼案例的素材又缺乏方法,缺乏思考。
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写成的案例,不少作为档案材料归档保存,有些作为资料搜集,就此束之高阁,没有发挥案例的真正作用,没有将案例中的亮点归纳出来与教师分享;也没有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和困惑,提炼出来引起教师间的评述和思考。
学校搞校本研修也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可是,回顾学校的校本研修,我们发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的学习材料存在随意性,组长从报刊杂志中信手拈来的学习资料占大多数;学习的方法陈旧,形式比较单一,读读议议是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听课和评课大都是在校行政主持下进行的,一些老师着眼于评估,还有些着眼于各类比赛的选拔,真正从教师自身需求出发的不多;研究处于无序的自发状态,教师普遍处于单干形式,团队合作较少,“不在状态”的居多,不知怎样开展,只是在“低层次重复”。从而造成校本研修低水平徘徊,教师进步缓慢。
这样的一些问题及其现象带给教师们的是“科研焦虑”,虽然教师对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与引领要求强烈,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也很高,但是培训的内容往往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针对教师的现状,没有办法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有时专家的指导就犹如隔靴搔痒,使得培训与指导不一定就立竿见影。
基于案例的校本研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提高研修的有效性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要基于学校的实际,要落实在平时,而且结合教师实践的培训更为重要,仅靠专家的讲座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只是提供资料、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工具,他们应重视对自己“经验事实”本身的“叙述”,包括口头的“叙说”和书面的“记叙”,力求使自己成为研究的“思想者”和“记叙者”。
我们认为,文本中保存的大都是“别人的理论”,而自己教育生活的经历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经验”;自己的经验、体会若能融入他人的教育理论,则就能成为激励自己成长的教育理念;若借助于分享,就必定能够影响他人。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我们难以也无需用专业研究人员的口吻来谈论教育,我们需要并应该有自己谈论教育的方式,类似案例的言说和讲述;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专业知觉,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生动的教育事件,其中蕴涵着教师丰富的实践智慧和个人的教育思想,是校本培训中鲜活的素材和例证。
我们认为,精彩的案例是对改变自己教育或教学后的一种“记录”,它必须行动在先;如果不行动,不改变自己的教育习惯和教学行为,讲述和记叙将是盲目、空洞和虚假的,甚至是“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因此,基于这样的记叙和讲述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着一种潜在的“约束力”和“改造力”;它将促使我们的行动不再简单、不再草率、不再匆匆、不再敷衍;自己的教育或教学行为将更多地由“随意”走向“有意”。它将要求自己站在专业的角度,倾听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追问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彼此间的反差,借助于教育理念来审视、反思其间的激情、困惑、智慧、艺术和创造。
如果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行为,将其中的借助于言说、记叙来记录自己的困惑、惊喜,并借助于对话与同伴分享,将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的教、学、研有机地成为一体。
二、研究目标
在学习专业理论、借鉴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案例生成和开展校本研修的途径和策略;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方面提供经验和典型的范例。
三、关键词的界定
l
案例
案例具有三个特点:故事性,即必须是真实的,有情节的;问题性,是一个有疑难问题的故事;反思性,这个案例是能促使人反思的。此外本课题的案例不仅是一种工具,是教师学会寻找、发现、捕捉案例的工具,而且还是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载体。
l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要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整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改实验为阵地开展起来的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活动,它将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l
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
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撰写的案例,通过和自己对话、和同事对话、和专家对话、和文本对话,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提升校本研修的价值。
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基于“质”的研究过程的思路及其设计,有关教师校本研修案例生成的策略和基于案例的校本研修的目标和策略。
通过研究,力求借助案例生成和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在研究主题的构思,案例的常规写作风格的突破等方面有所建树和创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文献研究
·国内外关于“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论著及其评述
·国内外关于“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校本研修的经验和成果
1、学习《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长宁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联系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就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展开讨论。
2、邀请专家、名师就教师的专题学习作辅导,讲授新观念、新思想,介绍新理论、新学识,帮助教师了解新技术、新方法。
3、组织课题组教师就专家的辅导展开讨论,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交流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
4、结合阶段研究的需要,检索相关的资料、文献,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以讲述和交流的方式,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经验与方法;拓展教师的研究视野,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激活研究的思路及其方式。
(二)基于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生成的策略研究
·“精心研制”策略
·“无心栽花”策略
·“借鸡生蛋”策略
1、“精心研制”。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镶嵌在教学设计之中,并实施之;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研究与创作。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主题,针对教学设计(理想)与课堂现实(实际)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困惑。
2、“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的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创作什么案例,但所上的某一堂课感动了教师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写了下来。这类案例,常常能够看到师生精彩互动,看到教师的教育智慧。这样的案例看似偶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偶然中有必然,也有一些规律,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总结经验,应用有关的理论进行诠释。
3、“借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他人的教学录像,教学VCD„„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一些教学片段,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来加工成教学案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三)基于案例的校本研修的行动策略
1、全面号召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课题在实践研究中,由行政领导在教师层面上,作完整的介绍和全面地动员,激起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挑选一到两个教研组,在管理和研究运行的模式上先做一个尝试,梳理、归纳一个带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研修方式,在全校推行。
2、流程管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动员:澄清有关校本研修的一些认识,建立学习型队伍,教师要积极准备。
呈现: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案例中的情景或问题作全部或局部的再现,引起教师对问题的关注。
l
与现场相结合。安排的场景与课堂案例中所描述的组织是同一类型组织,并存在类似问题,强化案例教学效果。不是将教师请进课堂,而是使教师作为访问者进入情景。这种方法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强化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最好安排教师与案例的撰写者座谈,就课堂教学的职能领域提出问题。
l
结合视听材料的使用。以视听材料辅助案例研究是一种较普遍的形式。对一些案例来说,需要用视听材料或者某一特别的视听手段来呈现案例中部分甚至所有的数据,否则分析起来就很困难。样品、图片、报纸或杂志剪辑以及幻灯片等视觉辅助材料,可大大增加案例的真实性和课堂讨论的效果。与书面案例相比,拍成DV的案例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助于教师对当事人所处环境有更真切的了解,对原则与概念有更深人的领会。
聚焦:教师围绕研修的主题按照一定的分工,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观课,观课教师根据研究课主题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并逐步养成课中反思、及时记录的习惯。
剖析:观课教师交流自己在观课中发现的现象并通过询问、研讨、假设交流自己的所想所获;列出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争论、辩论,邀请名师专家与教师,进行诊断、把脉。
五、主要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2007.3-2008.6)
总结经验、反思和提出问题
收集、遴选和学习专题文献
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完善研究方案
遴选教师成立课题研究组
指导教师学习文献,酝酿行动计划
交流学习心得,设计阶段的实施细则
实施阶段:(2008.7-2009.8)
组织专家咨询和专题讲座
修订和完善实施细则
分专题,分阶段组织和实施相应的研究活动
定期组织阶段研究的评估、咨询和研讨活动
修正研究方案,制定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总结阶段:(2009.9-2010.3)
收集、整理、归纳研究的过程资料
撰写专题研究报告
编辑专题文集
咨询专家并做成果鉴定
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研究报告
六、研究条件分析
我校是长宁区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区级重点课题《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曾获得长宁区第八届科研成果二等奖,我校自从经历那一轮的课题研究后,积累了独立承担和参与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热心于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队伍,使老师在科研意识、教研能力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起点和良好的素养,学校也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对于《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研究》在2006年下半年,学校就已经展开了相关方面的预研究。经过前期的充分酝酿,在立题前我们组织专题学习,现状调研,其间,检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制订了专题学习的行动计划,以专题讲述和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与研讨,从而为下一阶段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意识,教师们对于该课题有了较为深层次地认识。
此课题的研究由校长亲自领衔,同时选择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校级干部和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共同从事此项研究,课题组中,具有大本学历的11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3%,其中大多数成员都已经历了多次课题的研究,我校还将积极争取专业人员的介入,接受他们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力求为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该课题我校已准备融入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之中,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研究资源的发掘和整合上,学校将从人事、资金、时间等方面全力保障,为进一步研究创设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第二篇: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阅读研究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阅读研究
研修主题:初中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研究
研修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修成员:全体语文老师
研修过程:
一、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成长
①校园读书节。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可以确立相应的主题,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②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③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但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各种各类的书籍,使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材,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应该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然而仅仅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只能是蜻蜓点水式、浮光掠影式的,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只有借助于课后的主题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好课文这一“例子”,还要将这一“例子”放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阅读中。
三、发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持续乐读。
①图书室。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②网络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研修成果: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快速、快乐的阅读。通过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来了解写作的一些简单特点,挖掘作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探求作文写作的共性,解决学生不会写和写不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紧紧抓住“作文“和“阅读“和两个方面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篇:校本研修案例
英语校本研修案例
校本研修课题: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
研修方法:观察分析研讨,问卷调查
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作为一名农村一线英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是农村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为: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
一、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三)激励性原则
二、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一)充分发挥想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二)发掘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三)营造语言氛围,发掘学生创新潜力
(四)小组课堂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机智
(五)巧设课堂作业,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六)开展课外活动,实现创新思维的延伸
二、研修目标
1、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校计划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2、以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同伴互助、3、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
4、通过调查研究,立足实际,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 具体措施
1、开展“高效课堂”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组内教师评课议课,交流研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组织学习和交流:教学要写教后反思或案例分析。
3、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搞好校本研修!
4、扎实抓好青年的教学基本功培训,拟定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通过与名师结对,为青年教师创造 “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使她们有更多的接触名师和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师徒结对、跟岗实践,引导青年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会从专业思想,敬业精神,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自我发展等全方位研读身边优秀教师;完成基于本校学情的七年级下册目标体系。
5、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办好英语节活动。
通过举办校园英语节,以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快乐。
第四篇: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研修方法: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语文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
(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语文教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研修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的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 →F 走进生活。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④科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合作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关注学生讨论的焦点、深浅度等。注重“学生自评”。以期效果: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
(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
当代教育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在目的方面除了强调批判意识培养外,还要强调综合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方面,应该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质疑、试验和辩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知识。
第五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校本教研案例
立足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化龙镇中心小学李振堂
一、校本教研背景
市教育局倡导的“345高效魅力课堂”理念,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只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原来灌注式的课堂到现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二、校本研修主题:
1)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内容简单,一副情景图,几个问题,辅以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不少教师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加上近几年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课时又有了很大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没有底。
2)教学是不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最后我们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立足学校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过程
(一)进行充分的备课
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充分利用好市教研室统一编写的导教案,但又不局限于此。对导教案要进行精心的修改,特别是在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下功夫,让每篇教学设计都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可以抛弃导教案已有的教学设计,自己重新进行设计,使教学过程更符合高效的要求。
教师们完成对导教案的修改和重新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然后针对各自的想法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我们找到了很多问题。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备课研讨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有些教学环节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在教师上课时,我们组织所有相关老师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准观课点。每个听课老师要对所讲老师的课进行评价,采取“3+2”评课模式,即提三个优点两个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某些环节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仓促甚至得不到训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特别是中下游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表现为:
1、举手人次不
高,参与率低。
2、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
3、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显现:
1、教学设计只注重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能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
2、活动设计较繁复,对知识探究所用时间过多,训练时间不够,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造成训练不扎实。
3、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
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进一步研讨,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关注了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
1、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
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扎实训练。
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
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
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四、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等等。因此,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没有止境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