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下学期英语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学期英语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3班学生总体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较严重,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目标,基本放弃升学的希望,但学生的纪律性总体不错,学习较踏实; 4班学生总体学习情况较好,大部分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自觉性,该班英语成绩总体好些,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升学而学习,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留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最后一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的理念: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第二目标设计要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第三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最后,进行一定量的测试,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成为好的语言使用者,让他们在中考英语中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体会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教材是全一册,共8个单元和两个总复习,根据实际情况,上期完成了5个单元和两个总复习,下学期教材共3个单元。在编排上由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和一篇阅读文章四部分组成,但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表现在阅读与写作上。可从单词量、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Reading和Review六个方面分析。
1、单词量
九年级词汇量较大,再加上复习的知识点多也给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2、Section A部分
A部分是每单元基本的语言内容,比较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
九年级每单元的1a部分,都是将单词或词组与图片配对,注重单词的图、形、意三方面的结合,培养学生看图识字或看词辨图能力,注重单词的输入。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
3、Section B 部分
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Section B 1a 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然后在1b中以Pair work形式落实,与同学交流想法。
4、Self-check 部分
九年级的Self-check首先是词汇运用的自测,第二部分则是写作练习。
5、Reading部分主要是阅读技巧的学习。阅读的量比较大。
6、综合复习按教材的编排有的放失地进行。
四、教学实施和策略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继续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特别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技巧的学习。
5、注重中考复习的全面性和条理性。
6、进行阶段性的测试评价以便查漏补缺。
五、教学进度:
第1-2周 : 复习然后导入 Unit6 第3-5周:
Units7
第6-8周 : Units8 第9周:
May Day
(机动周)第10周 :
整体复习准备毕业考试
第11-12周:
复习七年级的重点知识、测试并讲评
第13-15周 :
复习八年级的重点知识、测试并讲评 第16-19周:
复习九年级的重点知识、测试并讲评 第20-期末:
综合测试、讲评、小结和中考注意事项等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2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2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单元,我们将学习谈论过去的事情和变化,内容由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和reading四部分组成,下面从本单元的话题、单词、短语、重点句型和语法等来具体分析。
1.话题:Talk about what you used to be like and how we have changed 2.重点词汇:
SectionA : airplane terrify on SectionB: candy daily
Reading: death cause himself patient attention waste 3.重点短语和句型:
SectionA: used to, be afraid of doing sth.,wait a minute , play the piano , be interested in , be alone ,in front of , be terrified of , how about, go to sleep
SectionB: worry about , all the time , all day ,spend …(in)doing sth., not…any more, in the last few years
Self-check: be stressed out , make sb do sth , move to
Reading: afford to do sth , pay for, get into trouble, in the end ,to one’s surprise ,change one’s life ,no longer , take pride in , pay attention to, be able to do sth ,change one’s mind
4.重点句子:
Mario used to be short.You used to have long hair.I'm terrified of the dark.5.语法:used to 的用法
二、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本单元通过对人物外貌和性格变化的描写,以used to 结构的表达为主要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练习,同时应注意对于性格,外貌的形容词的使用。
2.学习策略:通过对自己、家人及身边朋友现在和过去的比较,学习used to的用法,巩固掌握描述人物的词汇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随着深入学习,我们也应该不断增长知识,健全自己的人格,不断去完善自己。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本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汇和句型。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由于学生自觉性差,很少能够自觉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加大。再加上本册教材在词汇量和阅读量较以往教材加大,部分学生感觉在阅读文章上很吃力。同时有部分学生总觉得学习英语没用,在逐渐的放弃学习,从而出现分化现象,尤其在部分男生上,激发学习兴趣同样是关键。总体上,学生在词汇掌握上还是不错,但是在语言的综合运用方面还需加强,尤其在阅读和写作上。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复习描写人物的词汇和句型。
2.列举几个熟悉的例子或画图,让学生用英语表述过去和现在的外貌变化并比较
3.通过寻找身边可利用在本单元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比如:校园的变化 认真观察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 尽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进步 6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7 及时评价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Section A(3a—4)第三课时:Section B(1a—2c)第四课时:Section B(3a—Self check)第五、六课时:Reading 第七课时:本单元教学测评
第三篇:2013-2014九年级英语下学期学期备课
九年级英语下学期学期备课
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考验。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和中心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
一、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和整体规划,制订短、中、长期战略目标。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要在一百天的时间里把整个初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要做足够的练习,使学生们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任务很繁重,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百日冲刺,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百日冲刺。为了能让学生们在中招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作为教师,我有义务和责任。作为老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复习过程的进度,作好复习过程中短、中、长期规划,制订详细的复习步骤及在复习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新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经过九年级三位老师的共同商酌,采取“三轮复习法”作为毕业班的总复习计划,“三轮复习法”要求先全面学习,后进行重点复习和适应性考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面的复习,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考出优异成绩。
二、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三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还不及格。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也很愿意吃苦,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
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0多个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有些喜欢享受欢乐,有些来个默不出声。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九年级新授12-15单元,复习:七年级每册12个单元全册24个单元(4个复习单元),八年级上12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八年级下10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九年级18个单元(三个复习单元)。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在每单元的后面设置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练习。
三、教学措施
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新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三轮复习法”作为毕业班的总复习计划,“三轮复习法"要求先全面学习,后进行重点复习和适应性考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面的复习,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考出优异成绩。
第一轮复习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一)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二)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时间:3月中旬-4月份。
第二轮复习要求突出重点,牢固掌握,进行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部分,应视为重点,格外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针对历年中 考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
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时间:5月份。
第三轮是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时间:6月份。
四、后进生转化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
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英语,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五、教研教改
注意收集中考资料到周边学校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每次考试后都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诊断措施及反馈训练。本学期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达到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渗透,并及时反思,做好笔记。
六、进度安排
新授:12-15单元2月19日-3月14日
第一轮复习:七上3月17-3月21(3单元/节)
七下3月24-3月28(2单元/节)
八上3月31-4月8(2单元/节)
八下4月9-4月17(2单元/节)
九年级4月18-4月30(2单元/节)
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5月5日-5月16日(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五大时态、句型分类);专题训练5月19-5月30
第三轮复习:考前指导与模拟考试相结合6月2-中考
第四篇: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同时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月之美,进而理解”闲情逸致”。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呀,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你能背诵几句吗?
(我用这样的课文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的和课文内容吻合,效果极佳,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回答积极,并没有因为听课老师多而不敢回答问题。)
是啊,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疏通与诵读
1.采取教师泛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互评等形式。(目的的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理解和感受全文)、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方式:这篇文章短小,意思也易理解,可以要学生自己先翻译,然后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是廖老师给的建议,我觉得挺好的,后来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试了一下,学生反映还不错。)
三、赏读
1.景物赏析
(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明确: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
映衬:影衬光(清丽淡雅)
(2)写出了月的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 盖竹柏影也---(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月色之浓
(3)添一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蛙鼓阵阵,流荧飞舞,狗吠鸡鸣,笑语随风散。”)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上课的时候,这段美景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品,品出了月色之美,还要读出来,感受出来。)
1.探究苏轼的心境
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面对这样一轮明月,触景生情,唤起了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作者不禁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怎样理解“闲人”二字?
(1)提示: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
预设准备:
入夜即睡,闲也;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两人的闲。唯其闲,才夜游,才赏月夜之景。
(2)那么,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
预设准备:
①清闲的: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
②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的要学生理解到闲情雅致的闲。)(3)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预设准备:
①并没有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与愤激。从文中“欣然”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从文中的写景句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思乡之时,他眼里的月色如霜,冷冷地,烘托出凄清的心境;而文中描写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这样美妙空灵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无一物”的内心,是一种虽处逆境依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寓情于叙,融情于景,让人处处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讨论时,作相应的朗读、背诵指导,读时应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
②从苏轼的经历来看,也并不会有这种情绪投射。苏轼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被贬至杭州时,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至密州,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发安慰之语;贬黄州,初到之时,他感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所以,虽遭贬谪,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闲情雅致夜游赏月。
(此为赏读的难点,教师应提供帮助,借助丰富的资料,来丰厚文章的内涵,开阔学生的思路。)
(4)、苏轼交友甚广,为什么那夜偏偏要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预设准备:两人际遇相同,同为贬谪到黄州的“天涯沦落人”;两人志同道合,虽贬谪而豁达。张怀民在黄州有建“快哉亭”,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空闲时间,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两人都能娱情山水风景,都是“闲人”,所以当苏轼“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张怀民。两人心有灵犀,关系甚笃,这一点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对最后的“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朗读指导,要读出朋友间志同道合的深情,读出两个“闲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一个“闲”字,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用一个关键字撬动整篇的阅读,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引人相关资料,不断丰厚文本阅读,使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取得浅文深教的效果;对重要语段进行诵读指导,内化赏析感受。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四、背诵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背诵。
背诵指导:
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可分三个层次来背诵。
叙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课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任务。教师在赏读基础上,给学生以抓手,使得学生当堂成诵。)
五、结语
这节课,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然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轼: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如果大家对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设计意图:总结收束全文,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阅读推荐,引发阅读兴趣,开阔阅读视野,进行文化积累。)
第五篇:初中化学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整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单元较全面地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从学习研究物质的角度看,本单元具有典型性,从本单元在全书的地位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占用重要地位。
本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3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6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的装置,7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8 初步学会在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9 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10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11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实验基本技能。通过学生亲自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水反应的性质,通过已学知识介绍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漫画、图片等分析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C60、纳米碳管的发现和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4 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同时也应看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存在是自然界循环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全面的看问题,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的教育。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单元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程式多。内容特点:
1本单元以二氧化碳为中心。
C
CaCO3
↘
↙↗
↓
CO2
↙↗
↘↖
CO
H 2CO3
2实验较多,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均以实验引路。3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多。4化学方程式多。知识结构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 活动制取
↓
↙ ↘ 性质 用途 性质 ↑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情分析:
1在二、三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这两种非金属单质,这为学习本单元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O2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常识和实验技能,这为学习CO2的制法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碳的知识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发现问题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生易错点: 对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归类。2 对“碳”与“炭”的认识。学生易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混淆。制取二氧化碳操作中出现错误(1)实验室制取CO2时,通过长颈漏斗加盐酸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之上,使反应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通入集气瓶的导管不注意接近集气瓶底部,造成不易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5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上升到百分之一,使人感到气闷、头晕、心悸,认为二氧化碳有毒。对通人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认识错误。7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2创设教学情境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3注意联系社会和高科技。
4以图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突破:(解决办法)
1、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C60和管碳的发现,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
2、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自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时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有什么物质生成,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性;再着重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原反应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5、采用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6、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时,演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确定。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讨论的形式、对比的方法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CO2。
8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进行碳及氧化物性质教学。
9、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漫画、图片等给学生素材、学生收集资料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学策略
1、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贯穿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3重视实验教学,本课题实验较多,教学中注意发挥实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4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一 2课时 课题二 2课时 课题三 2课时 单元复习及测试 3课时(知识整理、练习、测试、补救)